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紅豆水只能消水腫?還有5種你不知道的好處

紅豆水只能消水腫?還有5種你不知道的好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經痛、水腫、便祕,上述症狀對於女性上班族來說,幾乎是排名前3名的「老毛病」,近期許多水果、蔬菜等都被推薦能解經痛、消水腫或改善便祕的情況,其中,紅豆水因為能幫助女性消除水腫,更廣受女性歡迎。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也分享,紅豆本身就有多種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維他命B群、鐵質、皂苷素、鉀離子等,都是解決各種女性老「症頭」的養分。為什麼紅豆可以改善總是令女性痛恨至極的多項毛病?以下為賴怡君營養師所列出5種原因:1)紅豆富含鉀離子、皂苷素/鉀離子與皂苷素皆能利尿去濕,而鉀離子與鈉離子會互相拮抗,因此紅豆水裡的鉀離子能將體內多餘的鈉離子「擠出體外」,進而達到消除水腫的效果。2)鉀離子能舒緩血壓/現代上班族三餐幾乎外食,時常攝取過多的鈉,容易使血壓升高,而紅豆水中所含的鉀離子,能幫助身體把多餘的鈉排出,使得血壓能獲得舒緩。3)調解身體機能/紅豆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能幫助調整身體機能,改善上班族長久以來的疲勞感。4)紅豆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紅豆裡有豐富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胃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5)紅豆為溫補食材/經痛時多吃溫補的食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子宮收縮的機會,進一步讓經痛症狀緩解。而紅豆本身就屬於較為溫補的食材,且富含鐵質,能有助減少經痛機會;賴怡君營養師也建議,其實有經痛困擾的女性不只可以喝紅豆水,紅豆更可以吃下肚,若搭配紫米當作正餐來吃,舒緩效果會更加乘。研究:每日適量攝取鉀 降低中風風險綜觀紅豆水的各種好處,就屬於「消水腫」最受女性青睞,探究能消水腫的原因,無非是內涵豐富的鉀離子,有利於排除身體多餘的水分。此外,鉀離子因與鈉離子互相排斥,若攝取定量的鉀,血壓控制也能獲得幫助。根據一份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最新的研究指出,女性每日攝取一定分量以上的鉀離子,能控制血壓,降低未來罹患中風的風險。然而,有些民眾會認為,鉀離子攝取過多,會不會對身體有負擔?對此,賴怡君營養師說明,成人一天的鉀建議攝取量是3,500毫克,以紅豆來看,每日大約要攝取超過1.2公斤才會超量。營養師提醒,除了末期慢性疾病患者,或是長期不明原因而水腫的女性,需要控制鉀攝取量外,平日可透過各種深色蔬菜補充鉀離子,如:花椰菜、地瓜葉、空心菜等,以及飲用紅豆水,對於健康都有加分的效果!

男性肚子莫名腫大如孕婦?!原來是腦下垂體腫瘤在作怪

男性肚子莫名腫大如孕婦?!原來是腦下垂體腫瘤在作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40歲的男性患者,3年期間體重莫名飆升,肚子如孕婦般腫大,造成行動上極度不便。跑遍多家醫院後仍查無病因,直到最近至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科求診後,才發現罹患罕見的腦下垂體腫瘤庫欣氏病。罕病庫欣氏病患者 流浪6年才能被診斷庫欣氏病是一種腦下垂體腫瘤引起的疾病,好發率約百萬分之四。目前台灣僅有200位患者被診斷出罹患此病,平均每家醫學中心每年也只有個位數的病案。由於案例並不多見,平均一個病人會輾轉求醫6年才能確診。外觀出現月亮臉、水牛肩 患者深受其擾林口長庚代謝內分泌科林仁德醫師表示,庫欣氏病的患者體內分泌過多的類固醇,外表會呈現月亮臉、水牛肩等;女性的臨床症狀也會有經期失調的現象。除了外觀明顯的變化外,因賀爾蒙分泌失調,患者容易感到焦躁不安且有憂鬱症的傾向,若是延誤就醫,也可能會造成高血壓、糖尿病及骨質疏鬆等。林醫師說,臨床中曾遇到一名坐著輪椅前來就診的患者,當時有嚴重骨質疏鬆,腰椎骨折且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經檢查發現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及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濃度過高,且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下垂體長了腫瘤,才確診為庫欣氏病。庫欣氏病手術後易復發 需合併內科藥物治療庫欣氏病的治療目標為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過度分泌,第一線以手術為主,先去除或縮小腫瘤本身。不過,林仁德醫師表示,約有近3成庫欣氏病的患者在腦下垂體手術後會再次復發,若評估不適合再次手術,則會採用內科藥物合併放射治療作為選擇。以2013年德國慕尼黑報告,第一次手術後有29%的患者荷爾蒙仍高,平均追蹤54個月後有34%再復發,因而長期追蹤有其必要。今年自7月1日起,健保署給付庫欣氏病針劑新藥(pasireotide diaspartate),可抑制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之分泌,可望減輕患者治療上的困境。林仁德醫師提醒,庫欣氏病是一種複雜的疾病,最適當的治療方式是由多個領域的醫療團隊合作,為病患提供醫療照護。病患可接受各領域醫護人員(包括內分泌科醫師、神經外科醫師、放射科醫師、心理健康師與護理師)的照護,以幫助控制此疾病的各種問題。民眾若欲取得更多衛教資訊,可至庫欣氏病衛教資訊網站查詢。

薪水太少、主管太機車 舒緩職場壓力3心法

薪水太少、主管太機車 舒緩職場壓力3心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什麼我比別人加倍努力,其他人的薪水卻比我高?為什麼主管老是找我麻煩,輕放他人?你是曾經對這些問題百思不解,且越想越難過,心情更沉重,面對生活壓力又不得不向這些問題妥協,也不能瀟灑離職,人生簡直被逼到陰暗死角,毫無希望可言,你是嗎?面對職場挫折,唯有轉念,才能夠重拾快樂。我國勞工壓力 日漸增加根據勞動部民國99及102年針對全國受僱者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顯示,受僱者覺得工作「一向」或「常常」會帶來很大壓力的人數比率,已從14.23%增加至16.32%,顯示受僱勞工身心承受職場壓力威脅的現象有遞增現象。雖然引發自殺的原因頗為多重,但依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103年1至10月之關懷訪視資料顯示,15歲至64歲的自殺企圖民眾中,勞動人口以職場壓力為主要誘發因素者約佔5.67%,可見職場心理健康不容輕忽。職場上常見的委屈、心有不甘、不公平感…等情緒反應,長久下來可能成為個人慢性壓力,也影響著人們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對組織的向心力…等,受僱者面對的不僅是工作本身的壓力,工作環境中的各種社會心理因素更是引發身心症狀、職業倦怠的無形殺手,如何在職場中採取適當策略以作個快樂工作人,是現代人普遍須面對的課題。新竹科學園區科技產業資深管理師的簡匯育心理師提醒,「不管你的工作目的是以養活自己為目標,或是以創造價值、自我實現為依歸,在達標前,職場上首要面對的階級職等劃分,一種上下位者權力位階不對等的位置所衍生的權力遊戲,必然是無可閃躲。」要如何在職場上能得心自在,保持清新與優雅的心情?簡心理師建議透過「三心法」由自身做起:1)善待自己的情緒,才可能就事論事/面對職場挫折,有的人可能會有悶悶不樂、無精打采、遠離人群等能量枯竭的情形;有些人則以焦躁不安、衝撞規範、易與人發生口角或肢體衝突等向外攻擊的行為表現。因此,善待情緒,藉由對信賴的人傾訴、運動、閱讀等讓自己放鬆的事,皆是取得內在平衡的好方法。2)職場十之八九不如意,轉念,心更大/許多職場的不愉快,起因於我們可能期待「別人可以真誠溫暖、富同理心對待我們」,然而我們必須接受「職場以合作 / 競爭與追求最大利益為前提」的事實,不要太堅持想要改變現狀以符合自己的期待,不妨接受職場上醜陋、不堪實難免為常態,別再拿別人的不是來懲罰自己了!3)時保覺察,內省易勾起自己不悅的是什麼/險惡的環境常會激發個人成長,原因在於危機的不適感提供我們觸及平常不易觀照內心深處的機會。善用此原則,當在職場上不愉快時,給自己一些空間,想想是什麼深層因素讓我們被負向情緒綁架,頻率、強度又為何?當越能真實理解自己時,越不易被情緒淹沒,才能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吃檳榔猶如嘴巴「核汙染」 即使戒除仍是口腔癌高危險群

吃檳榔猶如嘴巴「核汙染」 即使戒除仍是口腔癌高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台灣,每年平均有兩千三百多人死於口腔癌,其中,這些病例高達九成都有嚼檳榔的習慣,持續分析聚焦於嚼食檳榔的主要主群,不難發現,幾乎都落在運輸業、建築業以及漁業,就有一名住在高雄從事漁業的吳先生,差點因為每日吃下百顆檳榔而罹患口腔癌。檳榔、香菸、酒一起來 不罹口腔癌就像刮刮樂「沒中獎」別小看檳榔對於口腔的危害,根據研究分析,若有持續吃檳榔、抽菸與酗酒習慣的人,其罹患口腔癌的風險將高出一百二十三倍之多,幾乎可以確定,不會罹患口腔癌的機率,就像刮刮樂「刮不中」一樣,不得都很難!住在高雄從事漁業理事長的吳先生,從十八歲就開始吃檳榔,以為嘴巴嚼食、吐渣、紅齒,就是成熟的表現,不料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吃檳榔的癮頭,也跟著無法收拾,從一天一包檳榔,增至每天一百顆檳榔,光是一天花在檳榔的開銷上,就高達五百元,除了傷荷包,也淪為口腔癌的超高危險群,幸好,加入醫院的戒檳班後,目前吃檳榔的用量,有持續下滑的趨勢。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在四癌篩檢的口腔篩檢中,每年竟發現高達五千位的民眾,口腔已有癌化的趨勢,數據之多令人訝異。此外,只要每天吃超過十顆檳榔,且持續十年以上,就算戒除,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將猶如核汙染一般,持續影響長達十年,才可望解除罹患口腔癌的危機。不過,若透過早期的檢驗,早期的口腔癌治療,五年存活率還是高達七成以上,國健署呼籲,戒除檳榔、定期篩檢是預防口腔癌最重要的步驟,民眾戒掉檳榔後,也應該每兩年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確保健康。

好方便!「健保存摺」可查整年度就醫情況

好方便!「健保存摺」可查整年度就醫情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身體到底健不健康?想看看過去的時間吃了那些藥,得了那些病?現在,你都能查的到!中央健康保險署已於全球資訊網建置「全民健保健康存摺」系統,民眾可即時、便利地取得個人最近一年就醫資訊,除了可利用該資料了解自身健康狀況,並進一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外,同時也可了解自身一年來所自付的醫療費用,以及全民健保採互助機制幫忙支付醫療費用的情形。只要持有自然人憑證 就可查自身健保資料健保署指出,民眾只要持自然人憑證即可於該署全球資訊網查詢或下載個人最近一年的就醫資料,包括,門診或住院就醫院所名稱、就醫日期或住院日期、交付調劑、檢查或復健治療日期、疾病分類名稱(並非診斷)、醫療處置(手術)名稱 、醫師處方之藥品、特材、檢查(驗)名稱及數量、健保支付點數及保險對象自付之部分負擔金額。保險對象首先至該署全球資訊網之系統首頁,使用「自然人憑證」登入系統,申請最近一年特約醫院、診所及藥局等向健保署申報的就醫資料,隔日上午8時即可下載前一日申請的「全民健保健康存摺」。

冬天病情恐更嚴重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三迷思

冬天病情恐更嚴重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治療三迷思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隨著時間進入冬季,對於全台約六萬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而言,這個季節可能因為病情的加重,而成為最難熬的季節,其中,導致病情加重的主因之一,就是冬季飲食的失控,進補過頭,導致自體免疫系統更加繁亂,以下列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最容易碰見的生活三大迷思:1)冬天到了,可不可以進補?/面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僵直性脊椎炎這類型的慢性疾病,病患通常特別注重養身,更有病患期望以食補方式來改善體質或調節免疫系統。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常務理事蔡文展表示,英國營養協會飲食建議指出,患者可多攝取適度的鈣、含鐵食物或地中海型飲食,以減緩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地中海飲食包含,高脂肪魚類、柑橘類蔬果、含抗氧化劑食材,如木瓜、核果等,但進補真的不適合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很可能會使病情更加惡化。2)只要積極運動,就不用治療?/以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僵直性脊椎炎為例,治療應以醫師指示用藥為主,雖可搭配正確的運動方式緩解疼痛,但並非病情已經妥善控制就可停止治療「發炎指數需由醫師判定」蔡文展說明,因運動而達到疼痛的舒緩,並不代表症狀已被控制、關節不再發炎,仍需定期回診持續觀察用藥。3)不腫不痛,就可以不用治療?/很多患者因為用藥或是運動後覺得關節不痛、外觀不紅腫,以為病情已經妥善控制而停止治療。殊不知發炎狀況可能持續,蝕骨細胞仍在無聲無息地侵蝕,造成關節破壞、甚至造成殘障。目前因醫療科技的進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已經有很大的突破,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即早診斷,持續治療」,才可有效避免因疾病帶來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皮蛇」侵臉 62歲婦人險失明

「皮蛇」侵臉 62歲婦人險失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2歲婦人數月前突然中風,且右半邊顏面神經麻痺、無知覺,合併左半邊肢體癱瘓、皮膚感覺異常,甚至在住院期間產生劇烈頭痛、血壓飆高,導致無法入睡,接著1~2週後眼皮周圍往額頭、頭頂開始冒出疱疹,進一步檢查後,才發現是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惹禍。約25%帶狀疱疹會侵犯眼睛 嚴重恐致失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主治醫師蔡宜倫指出,帶狀疱疹一般是長在頭部,並躲在三叉神經節,而有10%至25%的帶狀疱疹會長在眼睛。一旦身體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被活化,開始沿著神經節跑,如果順著腦脊髓產生血管炎、造成血管阻塞,將出現中風的症狀。「帶狀疱疹若侵犯至腦脊髓,除了中風,最令人擔心的就是病毒侵犯眼周,嚴重恐造成失明。」蔡醫師強調,像上述婦人出現中風及頭痛的神經痛之外,加上病灶長在眼睛,導致角膜潰瘍;更嚴重的是,患者出院後因右眼眼皮閉合不全,使得眼睛乾燥、角膜破皮、潰瘍到接近穿孔狀態。經兩次角膜移植手術,並以肉毒桿菌注射使眼皮垂下覆蓋傷口,使上皮生長,同時口服抗病毒藥治療,病情才逐漸穩定下來。事實上,帶狀疱疹病毒造成眼睛前半部的傷害包括:虹彩炎、葡萄膜炎,而因不斷發炎使得眼部防水的排水功能阻塞,引發眼壓過高,進而導致青光眼,還可能形成白內障。此外,也有產生角膜炎、角膜潰瘍、角膜新生血管的可能性,就算痊癒後,仍有機率在角膜上留疤,影響視力。更令人擔心的是,若角膜上皮長期癒合不全,將導致角膜溶解甚至是穿孔破裂造成失明。施打疫苗提升預防病毒的保護力 抵抗帶狀疱疹「要抵抗帶狀疱疹,最重要的是疾病預防。」蔡宜倫醫師強調,尤其年紀較大者應提升自我免疫力,多運動、保持睡眠充足,此外,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也是另一種預防的觀念。目前研究顯示,帶狀疱疹疫苗所造成的過敏反應等僅零星個案,其餘則是頭痛、局部腫脹,提醒年長者,可藉由施打疫苗提升身體預防病毒的保護力,避免罹患後引發嚴重後遺症,影響日常生活品質。

高市登革熱燒不停 又添1出血熱死亡

高市登革熱燒不停 又添1出血熱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雄市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據衛生局統計,至11月24日新增9例本土登革出血熱,其中1例死亡。高雄市今年截至11月24日止,計有12,449例本土登革熱,含108例登革出血熱,82例康復、10例住院、16例死亡。衛生局提醒,如出現腹部疼痛及壓痛、持續性嘔吐、黏膜出血、嗜睡、躁動不安等登革出血熱重症「警示徵象」,應立即至區域級以上醫院就診,以降低死亡風險。注意登革出血熱重症「警示徵象」衛生局呼籲,典型登革熱死亡率低於1%。但如果出現登革出血熱「警示徵象」,要立刻就醫以獲得適當醫療處置。雖然氣溫已轉涼,但目前高雄市日平均氣溫仍無法抑制登革熱病媒蚊生長,請持續維持居家環境「巡、倒、清、刷」,才能有效降低病媒蚊密度及感染機率,減緩登革出血熱及死亡個案發生率。

研究:揭開大腦老化過程 失智症可即早發現

研究:揭開大腦老化過程 失智症可即早發現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資料指出,在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約有13萬人罹患失智症,平均每20人中就有1人,且隨著高齡化社會的興起,未來將會有更多失智症患者出現,但日前英國有項最新研究指出,人類大腦中的特地區域,會最先出現阿茲海默症和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的徵兆,有助於幫助醫師即早診斷失智症的危險族群。失智症與精神分裂症 病灶位於大腦同一區域該研究主要是由醫學研究委員會(MRC)的成員,針對484名年齡介於8~85歲健康受試者的大腦,進行磁振造影掃描,結果在觀察大腦自然老化的過程中發現,大腦這個區域是在青春期快結束時,才開始發育的,但卻是最先開始出現老化的地方,因此,在這方面是有助於早期診斷失智症。且從阿爾茲海默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腦掃描圖來看,雖然兩種疾病不同,但病灶都位於大腦中的同一區域,對此,研究人員Hugh Perry教授表示,在這個研究尚未出現之前,一直找不到任何證據表示2種疾病間的關聯,但這項研究揭開了大腦的發育、老化及病變間的關聯,未來針對這類疾病將有更好預防和治療方法,而目前該研究刊登於《美國科學院院刊》。

諾羅病毒秋冬發威 老人、嬰幼兒當心

諾羅病毒秋冬發威 老人、嬰幼兒當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疾病管制署近期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均傳出諾羅病毒感染群聚事件。而秋冬季節正是諾羅病毒主要流行季節,常在學校及人口密集機構引起大規模感染,因此,罹患急性腹瀉的患者應盡量避免前往醫院或照護機構探視親友,避免造成傳播。又吐又拉+發燒 恐是感染諾羅病毒諾羅病毒為腸胃道感染症,容易在秋冬交替的季節流行,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痙攣及發燒,病毒能夠長時間存活在嘔吐物或排泄物中;其傳播途徑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其次是直接接觸傳染,包括接觸嘔吐物或排泄物,潛伏期約為24~72 小時,老年人、嬰幼兒、慢性病患者和免疫力功能不足體弱者,易發生嚴重脫水的症狀。宜蘭縣衛生局也呼籲,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快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平時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如廁後、進食前、準備食物前都要將手洗乾淨,可避免疾病上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