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不僅放鬆!研究:薰衣草還能增加信任感

不僅放鬆!研究:薰衣草還能增加信任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由於薰衣草本身含有一股淡淡清香,因此,在普遍民眾的觀念裡,有放鬆、鎮定的功效,但日前在荷蘭有項最新研究指出,薰衣草的香味,有助於增加雙方間的信任感,讓對方安心,進而拉近距離。薰衣草可使人安心 進而降低警戒心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Leiden University,將60名受測者分成3組,分別曝露於薰衣草、薄荷以及無氣味中,接著在請他們進行信任遊戲,每個人手中會有5元,只要受測者覺得對方值得信任,就可以自由決定要給於他多少錢,結果發現,曝露於薰衣草中的人,比起其他組較容易把自己的錢給於他人。對此,研究人員Sellaro博士表示,薰衣草的味道,可使人放鬆、鎮定以及安心,進而降低了對他人的警戒心,而在運動心理學上,它也有助於增進信任和建立團隊精神等,雖然該研究結果感覺上沒什麼大不了,但對於銷售人員,若能創造一個充滿薰衣草味道的環境下,其實是可更容易取得互相信任,以致於誘導消費者花更多的錢購買的產品,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Frontiers in Psychology》。薰衣草精油可萬用芳療師林奕辰表示,薰衣草在芳香療的功效上,的確能舒緩情緒,達到平靜的狀態,不僅如此,它更是一種萬用的精油,可用於蚊蟲叮咬、緩解壓力等都可,因此,就該研究結果來看,其實不無可能,此外,研究中的薄荷,雖然放鬆程度不低於薰衣草,但因氣味特殊,能接受民眾仍屬於少數。

婦人左肩痛吃拉傷消炎藥 久日無效竟罹帶狀疱疹

婦人左肩痛吃拉傷消炎藥 久日無效竟罹帶狀疱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身體某部位突然劇烈疼痛,且長出一粒粒紅色疹子,可要當心是帶狀疱疹,一名五十七歲的婦人,過去有一日左肩疼痛,以為是舊傷復發,到醫院治療,拿的是拉傷藥物,不料吃藥後,症狀卻未見改善,全身開始長出一粒粒水泡,痛到連拿鍋鏟主菜都成問題,再赴皮膚科後,才終於確診感染帶狀性疱疹。帶狀疱疹不治療 嚴重會失明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醫師說,帶狀疱疹病毒會潛伏在神經節中,當身體免疫力不佳或受外在環境影響時就可能發作。不過國人對帶狀疱疹疾病預防仍然不足,國外研究顯示,一生中每3人就有1人可能得到帶狀疱疹,且得過帶狀疱疹的病患中,有2/3發生於50歲以上的長者。她進一步解釋,帶狀疱疹造成的嚴重併發症有失明、失聰,更有25~50%機率發生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因此呼籲民眾應建立正確的疾病預防觀念。她提醒,研究顯示,帶狀疱疹疫苗可降低51~70%發病風險,亦可降低67%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後遺症,民眾可與醫師討論評估施打疫苗預防的可能性。

不讓過敏元凶吃飽穿暖!「冰火四招」塵蟎哭天喊地叫不敢

不讓過敏元凶吃飽穿暖!「冰火四招」塵蟎哭天喊地叫不敢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每年的一月至五月,一直都是過敏的好發季,而誘發過敏的最大禍首,不是食物,不是灰塵,而是塵蟎,為什麼塵蟎在春冬季,也會大爆發,大量孳生,讓人噴涕打不停呢?原因就出在台灣終日潮濕,加上室內氣溫仍偏高,使得塵蟎依舊吃得好又睡得飽,令人恨得牙癢癢。免疫專科醫師林應然說,雖然冬季外頭低溫直探,但民眾普遍會開暖氣,反而使室內更適合塵蟎孳生,他說,過敏的民眾,時常會挑選所謂的抗塵蟎家具,但塵蟎還是會不斷生長,效果有限,須靠更積極的清潔手段,才能有效殺滅塵蟎,以下列出殺蟎妙方,一次擊破塵蟎的頑強抵抗: 1) 熱水燙/每周建議把被套拿到浴缸裡,再以超過五十五度高溫的熱水,不斷浸泡,浸泡後拿到洗衣機洗淨,因為塵蟎怕高溫,此法能將之趕盡殺絕。2) 低溫凍/除了高溫之外,塵蟎也不耐低溫,如果家中沒有浴缸,同樣可把被套拿到冰箱的冷凍褲裡先冰凍,隔天取出後,再經洗衣機洗淨即可。3) 強力吸/嫌洗被子太多麻煩?也可利用吸力有如龍捲風的強力吸塵器,每周將被套反覆吸過,同樣有去塵蟎的效果。4) 室內乾/整體而言,若室內相對溼度達到八十以上,最為適合塵蟎生存,建議出門時可以開除濕機,將濕度降到只剩三十到四十之間,塵蟎會自動死亡,但回家後仍須把內濕度調回來,以免太過乾燥,口乾舌燥,黏膜分泌減少。林應然指出,市面上也有販售水煙式殺蟲劑,雖然也有殺蟎功效,但其成分為化學成分,對身體不是太好,建議還是用物理式殺蟎,才能不對身體造成負擔。同時體醒過敏患者,因冬季大陸冷氣團時常挾帶空汙襲台,出門務必攜帶口罩,室內最好能擺台空氣清淨機,方能減少各種過敏症狀。

事事要求完美 男子罹自律神經失調

事事要求完美 男子罹自律神經失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張先生平常自我要求高,加上剛升職為主管,壓力倍增,同時又要照顧年邁生病的雙親。使他情緒緊張壓抑,最近幾個月逐漸出現頭痛、暈眩、肩膀僵硬痠痛以及失眠等不適,每天都覺得沒睡飽、容易疲倦,到公司仍常注意力不集中、恍神發呆,工作效率明顯變差。成大斗六分院精神科俞翔元醫師表示,個案到許多醫院和診所就醫,檢查皆無顯示異常。最後被轉介至本院就醫,發現是典型身心症的自律神經失調現象。當我們長期處於慢性或過度壓力、心情焦慮和抑鬱,又有先天體質不良或特定性格特質加成影響下,自律神經系統便會失去平衡,進而引起全身性、個體特異性的身體困擾。自律神經失調影響全身   症狀多樣化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多變,可能從頭到腳,有的甚至在身體不同部位變換,常見的不適包括:肩頸緊繃痠痛、頭痛、盜汗、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腹瀉、頻尿、記憶力減退、白天倦睏等若干症狀。由於自律神經失調屬於功能紊亂的問題,即使患者接受過眾多檢查,往往仍會被告知身體無異常,極難確切診斷。俞醫師解釋,治療自律神經失調,首先藉藥物來改善患者症狀。但更重要的是:找到潛在病因,以作出專屬的治療計畫。醫師也呼籲,想讓自律神經功能恢復正常或避免其失調慢性化,要從生活型態、運動、飲食、情緒調適和生理回饋訓練放鬆技巧訓練等多層面做調適,養成慢活的健康習慣,才能在壓力下輕鬆過。

OL上班突眩暈 竟是腦出血險要命

OL上班突眩暈 竟是腦出血險要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台語天后江蕙近期宣布「封麥」,外界推測主要原因是:她長年受眩暈症所苦。醫師提醒,別輕忽眩暈症,當心要人命。一位36歲女性,日前在上時時因為頭暈、噁心、步態不穩,到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診斷為先天性腦血管瘤,造成腦內出血。經由引流手術清除腦內血塊加上復健治療,目前已康復出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急診科李彬州主任指出,眩暈症可以是腦部、平衡(前庭)神經、內耳問題、循環障礙,或系統性疾病引起。眩暈症的發生通常有原因,也有誘發因子。當第一次發生或發生型態與以往不一樣時,應儘早就醫診療,因為如果是腦中風合併腦疝,嚴重可致命。眩暈症病因多 當心潛藏致命風險通常慢性復發的眩暈症,多與內耳不平衡或循環障礙有關。常常會因為天氣變化、壓力、睡眠不足而誘發。而眩暈症的典型症狀為: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與步態不穩,就像暈車暈船一般。他也說,有些民眾發生眩暈時,常誤以為是感冒,自己胡亂吃藥,延誤就醫。提醒民眾若第一次發生眩暈,或是發生眩暈的型態與以往不同,如伴隨劇烈頭痛、嚴重嘔吐、無法進食、喝水時,姿勢無改變仍感到天旋地轉,時間超過10~20鐘以上,應當速就醫。 

糖尿病患不控「糖」 足部病變嚴重恐截肢

糖尿病患不控「糖」 足部病變嚴重恐截肢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一名64歲的劉小姐,有家族遺傳糖尿病史,最近稍為運動一下,便覺得足部疼痛痠麻。起初不以為意,但狀況並未隨休息改善,於是前往醫院求診,原來是糖尿病造成足部產生病變。醫師建議,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好壞,是足部併發症發生的關鍵,而若有小傷口建議及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感染或截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孫丕昌說,糖尿病在臺灣盛行率及死亡率均逐年增加。而足部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伴隨產生足部的潰瘍、感染以至於截肢是造成患者嚴重失能,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早期發現+提早復健 延緩足部肌肉萎縮在所有非外傷所造成下肢截肢的患者之中,其病因約有一半以上是和糖尿病的控制不良,造成下肢病變有關。糖尿病患常常併發周邊血管病變,引起足部缺血,加上神經病變,使足部感覺減弱,甚至出現畸形,此時若再發生感染,就會導致嚴重的足部問題。因此他強調,早期發現並預防糖尿病造成的各種足部問題,是避免將來發生感染、截肢等嚴重併發症,進而危及生命。而糖尿病患最重要的還是血糖控制,若能在早期尚未產生足部變形時,透過復健活躍遠端肌肉,或許可延緩肌肉萎縮。

麻疹頻現蹤!前往加州迪士尼要當心

麻疹頻現蹤!前往加州迪士尼要當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去年中國大陸、菲律賓、越南等麻疹疫情頻傳,又近期美國加州迪士尼樂園也出現數例麻疹,因此,疾管署提醒,隨著寒假、春節即將到來,已有多數民眾開始規劃旅遊行程,所以,建議欲前往上述國家/地區者,可於出發前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疫苗」接種需求,然而,未滿1歲及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應避免前往,以降低感染風險。疫情分佈 西太平洋去年佔了6成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公布的資料顯示,全球去年累計逾18萬例麻疹病例,以西太平洋地區占6成最多,其次為非洲及歐洲,此外,鄰近的大陸、菲律賓及越南等去年疫情嚴峻,目前疫情雖已呈趨緩,但截至去年底,各累計逾萬例,平均明顯高於近幾年。且根據美國CDC統計資料顯示,美國去年累計628例麻疹病例,高於近五年之年平均數,另近期亦發生與加州迪士尼樂園有關之麻疹疫情,已造成32人感染。1981年後出生者欲前往疫區 應接受疫苗評估國內去年共26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包含5例1歲以下未達接種年齡,及4例1至2歲未完成疫苗接種之嬰幼兒,皆因隨父母至中國大陸或東南亞探親而感染,因此,疾管署提醒家中如有年滿 1歲幼兒,應儘速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並且避免攜帶嬰幼兒至流行地區。若因故須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時,可於出發2週以前,至各鄉鎮市區衛生所,為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僅收取疫苗費用。另少數中壯年人未曾感染過麻疹,及部分青年族群雖幼年曾接種疫苗,但抗體可能隨年齡增長而減少,建議1981年以後出生者,如需前往流行地區,也應至醫院評估接種需求,以避免麻疹找上門。發燒、紅疹要當心 恐是麻疹在作祟麻疹是高傳染性疾病,於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容易藉由頻繁的國際交流進入國內,對此,疾管署呼籲,民眾如返國後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醫師請提高警覺,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

飛來橫禍!少女車禍撞飛牙 講話「漏風」難進食

飛來橫禍!少女車禍撞飛牙 講話「漏風」難進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18歲的少女,騎乘摩托車時在途中被一台闖紅燈的計程車撞倒,不僅人都飛出去了,就連13顆牙齒與齒槽骨也跟著飛出,送到附近醫院手術,但自那時起,她只能將食物打碎榨成汁才能進食,且因為沒有牙齒,連說話發音也成了一大問題。後來,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困擾,在醫師的建議下,她進行了口腔重建手術,利用腸骨中的皮質海綿骨釘當作地基,接著在植牙,歷經1年半後終於完成,而目前她失去的牙齒已通通找回,可再次展開燦爛笑容。透過自體腸骨 解決撞碎齒槽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口腔顎面外科柯政全醫師表示,以個例來說,在與多位醫師的討論下,決定了咬合位置,接著取出之前固定的金屬骨板,重新鋸斷下顎骨,將樹脂夾板固定好,根據樹脂夾板的位置,重新用金屬骨板做下顎骨的內固定。後來,再從她的右側的腸骨內側,取了皮質海綿骨釘,重建齒槽缺損的寬度和高度,6個月後,將固定的金屬骨板和骨釘移除,且再次取出自體脛骨,填補下顎缺損,進行植牙,然而,再過六個月切開牙齦,利用手術取下角化牙齦來補足下顎骨前牙不足的部分。老人接受重建術 有助於增加腸胃吸收除了個案外,柯政全醫師表示,也有一些長輩因喪失牙齒後,齒槽骨隨即會被吸收,只能裝置活動假牙,但若將上下顎齒槽重建,再使用固定補綴物,其實就可以丟掉活動假牙,讓口腔充分發揮消化功能,不僅能增加胃腸吸收,更能延年益壽「呷百二」。

魚刺下肚「奇幻漂流」 卡在老翁肛門口

魚刺下肚「奇幻漂流」 卡在老翁肛門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中一名73歲的李老先生,吃飯時把一根4公分長的魚刺吞下肚,沒想到!魚刺入口經過食道、胃、以及小腸大腸,最後在排出肛門之前「卡門」了,引發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好在經過手術取出魚刺撿回一命。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外科賴基鴻醫師表示,患者中風半邊癱瘓,平常吃飯幾乎是狼吞虎嚥,才會咀嚼不夠把魚刺和著飯菜一起下肚。因為無法適當表達身體不適的感覺,連日發燒食慾不振就醫,會診感染科醫師執行肛門指間觸診檢查,發現直腸壁疼痛與硬塊,診斷為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別輕忽壞死性筋膜炎 致死率高感染科王唯堯醫師也表示,壞死性筋膜炎會因為直腸、泌尿道感染等,擴大到會陰部,且文獻指出未能及時診斷和接受治療,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但值得注意的是,誤吞魚刺通常在喉嚨就會卡住,也曾出現過因為魚刺引起腸壁穿孔病例,不過多發生在上消化道如食道與胃部等,這根魚刺卻出現在直腸,已經是消化道末端,案例實在罕見。賴基鴻醫師呼籲,照護者要替患者過濾,避免吃到骨頭魚刺,另外要選擇容易消化好吸收的食物,盡量用蒸煮的烹調方式,以免造成消化道的負擔,患者如果可以自己咀嚼,進食的時候要細嚼慢嚥,才不會連4公分魚刺都吞下肚。 

自製五色蔬菜湯圓 營養又衛生

自製五色蔬菜湯圓 營養又衛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彩色湯圓,看著很神奇吧!告訴你,一點都不難,可以在家中自己做!給小朋友做湯圓,我們可以用蔬菜汁來添加顏色,這樣吃得放心而且營養;在做湯圓的時候,注意湯圓個頭不能做得太大,以免孩子在吃的時候卡喉嚨。自己包的彩色湯圓,新鮮、營養、乾淨和衛生。更重要的是,還將媽媽濃濃的愛也包進了湯圓裡,小朋友能不愛嗎?材料/紫甘藍100克、清水100毫升、糯米粉250克。製作/1)將紫甘藍洗乾淨,切成絲,用攪拌機將其打成漿,過濾出紫甘藍汁。(也可以不過濾,但是湯圓會比較粗糙。)2)將過濾好的紫甘藍汁與水磨糯米粉混合,用手和麵團。(加汁的時候一點一點加,注意能揉捏成團就不用加了。)3)將和好的麵團蓋上保鮮膜醒10分鐘。將麵團分割成15克左右的小麵團搓圓備用。4)將小麵團按扁,包上提前準備好的豆沙餡或者肉餡。5)先將水燒開再下湯圓,煮至湯圓浮上水面後再煮1分鐘就可以吃了。子瑜媽媽的主婦心得/1)包湯圓前,將麵團放進微波爐轉10~20秒,麵團就會變得柔軟而有黏性,不容易散開。2)湯圓包好後要放在抹了油(或是撒上乾糯米粉)的盛器上,湯圓與湯圓之間要有間隔,現包的湯圓要熱水下鍋。3)暫時不用的湯圓可放冰箱冷凍庫,變硬後可裝入保鮮袋繼續保存。4)兒童一定要在大人監護下吃湯圓。(本文摘自/讓小孩愛上吃飯不挑食的美味餐點/博碩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