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防治結核病有辦法!研究:先從預防糖尿病開始

防治結核病有辦法!研究:先從預防糖尿病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結核病一直以來都是全球傳染病的防治重點,由於它早期症狀不明顯,又加上診斷費時、傳播速度快,所以,結核病總是令人感到非常頭痛,但根據國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對抗結核病不單只是要從結核病下手,就連糖尿病也會增加發病風險,甚至增加死亡率,所以,若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未來將對有利於防治結核病。減少結核病新增個案 就從預防糖尿病開始該研究主要是由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林先和副教授及方啟泰副教授,與臺大醫院內科盤松青醫師,利用數理模型分析來探討13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例如:印度、中國等,結果發現這些國家在未來的20年內,如果依現在的速度持續成長,到了2035年時,結核病的發生率只能下降8.8%,與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所期望達成的90%,差距甚遠。所以,換句話來說,若能使糖尿病盛行率停止上升,在未來的20年內,將可避免600萬的結核病新增個案、110萬的死亡個案,然而,若能進一步透過積極的糖尿病預防措施使糖尿病發生率減少35%,在未來的20年內,共可避免掉780萬的結核病新增個案及150萬的死亡個案。糖尿患者死於肺結核風險 恐增1.9倍盤松青醫師表示,根據統計指出,糖尿病患者罹患結核病的風險,是一般未罹患糖尿病者的3.1倍,死於肺結核的風險則是1.9倍,由此可見,若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的話,未來將能大幅降低結核病感染風險。至於為什麼糖尿病患者較易罹患肺結核,對此,方啟泰副教授表示,可能與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較差有關,因此,建議曾有接觸過結核病的患者,應主動進行皮膚試驗及丙型干擾素血液試驗,來適時的給予藥物治療,增加治療效果,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刺絡針糖尿病及内分泌學》期刊。

震驚!英國女嬰出生四個月猛腹脹 竟罹卵巢癌

震驚!英國女嬰出生四個月猛腹脹 竟罹卵巢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環境荷爾蒙、食品添加物、飲食型態的巨變與影響下,全球癌症情況日益嚴峻,就連剛出生僅僅十天的小嬰兒,竟然也會莫名罹患卵巢癌!英國一名小女嬰,剛出生十天後,肚子就一直有腹脹情況,而當地醫生起初不以為意,始終以消化不良進行治療,不料,四個月過後,肚子還是膨脹難消,直到經過一名醫師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女嬰罹患卵巢癌,創下全球史上最為年輕的患者之一!這名來自英國,目前兩歲的女嬰斯蒂爾,小小年紀,卻已經過多次化學治療。一年多前,女嬰出生十天後,就一直有腹脹的症狀,無法喝下牛奶,媽媽見狀雖心急如焚,但在數月之內,找尋超過十幾位醫生,診斷的結果與說法,卻都不盡相同。女嬰目前病情穩定 安然度過第一個生日有醫生認為,這是因為媽媽初為人母,較為神經質,要她不用太過擔心,還有其他醫師一口咬定,女嬰是因為腸胃道的問題,所以才會常常腹脹,直到四個月後,終於有醫生進一步幫女嬰檢查,赫然發現,女嬰的右卵巢長出十公分大的腫瘤,確診卵巢癌。至今,女嬰在一年前確診的第一時間,已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目前持續後續的化學治療,但同時也出現掉頭髮的副作用,不過,她目前病情暫時穩定,還開心的度過生命中第一次的生日。

研究:老年人常聽古典樂 能延緩失智症發生

研究:老年人常聽古典樂 能延緩失智症發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聽古典音樂除了能夠修身養性,培養氣質外,可能還能延緩失智症的發生。根據芬蘭的最新研究發現,老年人若能常聽古典音樂,能夠增強大腦特定部分的基因活性,進而提升記憶力與學習力。聽古典樂 能改善神經突觸、促進多巴胺分泌此研究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分別請受測者分別聆聽莫札特第三號G大調小提琴協奏曲216曲20分鐘,結果發現,常聽古典音樂的人,能夠促進腦中多巴胺的分泌以及傳遞,並且改善神經的突觸傳導功能,進一步讓老年人衰退的記憶力,能夠獲得改善,並且減緩有關神經衰退疾病的基因活動。研究人員指出,此次的發現,能夠給未來在音樂治療上,找到產生效果的原因基礎,不過,若要應用在實際的治療面上,還須要待進一步觀察。

減重不用花大錢!一通電就瘦四公斤

減重不用花大錢!一通電就瘦四公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減重不必花大錢,聽偏方,更無需上減重門診,吃藥還要承擔副作用風險,其實只要打一通電話,就能夠獲得全方位免費諮詢!這麼好康,都來自國民健康署所建置的體重健康管理諮詢專線,至目前為止,此專線已成功幫助172人成功減重625.1公斤,平均一人減去將近四公斤。國健署免費減重專線 量身打造甩肉計畫國民健康署指出,體重管理諮詢專線,能讓民眾使用市內電話與Skype免費撥打,不僅替民眾解答飲食、運動及體重管理等問題外,還提供個人量身訂做的減重服務。只要來電民眾同意加入專線「個案體重管理計畫」,將會有專業人員依據個人健康狀況,擬定客製化的健康飲食及運動方案,專線人員還會定期電話關懷追蹤成效。目前專線上路3年多來,累計服務通數達15,038通,服務人數達7,722人次,共有657人加入個案體重管理計畫,透過這項服務已經幫助172人成功減重625.1公斤,平均1人減重3.6公斤。進一步分析,普遍民眾對於飲食控制,特別存有迷思,專線人員最常收到的問題包括,「有人跟我說一天不要吃低於基礎代謝率的1200大卡,是這樣嗎?」、「我聽說堅果很好,一天應該要吃多少?」、「外食族該如何挑選,避免發胖呢?」、「平常青菜吃得少若以水果替換可以嗎?」、「聽說吃晚餐很容易胖,是真的嗎?」等。減重迷思多 過度節食恐怕更難瘦同時,諮詢專線也發現,許多人為了求減重加快,往往會過度節食,但是若吃得過少,讓每日熱量遠低於基礎代謝率,長期會導致營養不良,引發身體反應,例如,精神不濟、掉髮、月經失調等,因此在減重期間除了熱量攝取不可低於基礎代謝率之外,還需透過專業諮詢了解自己最適合的熱量,才能夠達到健康減重的效果。國民健康署提醒,想接受減重專線獲得體重控制的民眾,能撥打0800-367-100(瘦落去、要動動)或以LINE ID搜尋輸入0800367100,就能有專屬的諮詢人員,量身打造專屬的減重計畫。    

牙齒撞傷脫落 快把握4步驟可植回

牙齒撞傷脫落 快把握4步驟可植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牙齒撞傷脫落,記得4步驟「找沖放送」才能避免成無齒之徒!兩年前,一名7歲的小男孩門牙在玩遊戲時撞傷脫落,所幸家長找到牙齒並放在清水中,維持牙齒表面細胞的活性,經過牙科急診的緊急治療,將脫落的門牙重新植回口中,迄今恢復狀況良好。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陳冠良醫師指出,牙齒撞傷脫落最常發生在七歲到九歲的時候,由於這個時候小朋友的顎骨還在成長的過程,牙齒如果沒有保留下來,容易造成牙齒周圍骨頭生長缺陷,牙齦萎縮,影響美觀。能否植回 時間、保存方式是關鍵有很多人在意外發生時太過緊張,忘了撿牙齒,回頭才要找牙齒,延誤治療的時間。牙齒脫落能不能治療,要考慮兩個因素:牙齒掉出來的時間,以及有沒有放進保存液體之中;這兩個因素都是要在外傷發生的時候就要立即處理,適當的處理,能夠讓牙齒順利保留下來。而醫師也提到,牙齒脫落後立即處理的4個「找沖放送」步驟:●找尋掉落的牙齒/首先應儘快找尋掉落的牙齒。●清水沖洗牙齒/找到再用清水沖洗10秒鐘後。●盡速放進齒槽窩洞中、含在口中或放進保存液體/可放進嘴巴中牙齒原來的位置,如果牙齒很髒,要趕快找尋保存牙齒的液體,按有效排名依序為鮮乳、自己的口水、生理食鹽水及清水或礦泉水。●立即送醫/再儘快送醫處理,如果能在1個小時內放進保存液體中,牙齒存留的機會越高。把握黃金1小時  保存完整就能「重生」且根據研究指出,牙齒脫落如果超過1個小時,沒有用相關液體保存,即使再次植回口中,牙根會逐漸因為發炎,而無法保留下來。所以醫師提醒,當意外發生時,記得要將牙齒撿起來,並將牙齒盡速放進有效保存液體中,再儘快送醫處理。

連假後爆關節「退化潮」 4原因惹禍

連假後爆關節「退化潮」 4原因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不少報導指出,每當連續假期過後,因關節問題而就診的比例也跟著爆增,其中,更不乏青壯年族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趙顗絢醫師就舉例,像上個月6天農曆年節後接著228連假,許多民眾就因年節打掃的錯誤姿勢、長時間久坐、低頭滑手機,以及過度活動等原因,引起疼痛甚至誘發關節發炎。建議民眾,若出現關節酸、軟、無力的現象時,應趁早就醫檢查,以保護關節。4大原因 容易引起關節疼痛就像是家庭主婦的張太太,過年前夕卯起來打掃家裡,之後卻感覺膝蓋蹲下後站不太起來,才發現是因為打掃姿勢不對,過度使用的結果進而引發退化性關節炎。醫師也整理診間常見4種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1)長時間打掃不休息/許多人會趁放假休息打掃家裡,但長時間的蹲下及負重,使得膝關節受力增加,容易引起膝蓋的退化,常見於家庭主婦及勞動工作者。2)低頭滑手機/頸部的前傾及震動對頸椎傷害最大,尤其是低頭滑手機這個動作,非常容易引起頸關節的退化。3)長時間久坐/連假期間許多年輕人喜歡賴在沙發,除了容易發胖而造成膝蓋負重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關節連接處會也因缺乏關節滑液而變得乾燥,使關節變得僵硬,進而引起關節炎的發生。4)過度活動/許多民眾會趁連假安排戶外活動,但若平時很少運動,在短時間過度活動的狀態下,也容易造成腰椎及膝關節的傷害。膝蓋感覺痠痛 可能就是退化了?!「該如何發覺自己的膝關節退化?」趙顗絢醫師解釋,膝關節退化的症狀表現可分為早中晚期。早期是膝蓋常會覺得僵硬,偶爾會伴隨痠痛,需要原地活動才感覺舒服;中期則是一蹲下就站不起來,下樓梯也會感覺無力;到了中晚期,膝蓋一彎就不舒服,根本不太能蹲,上下樓梯也都會覺得不舒服。葡萄糖胺有助改善退化性關節炎?而有許多民眾會攝取葡萄糖胺來保養關節,對此,醫師解釋,葡萄糖胺是軟骨組織的一種成分,研究顯示,透過葡萄糖胺的補充,可以改善退化性關節炎。趙顗絢醫師進一步說明,臨床上發現,葡萄糖胺對於早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改善幅度比較大。需要注意的是,葡萄糖胺依製程可分為硫酸鹽及鹽酸鹽葡萄糖胺,目前具有治療效果的只有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而一天服用劑量約為1500毫克,一次療程約是2至3星期。避免長假後關節退化 減重最重要!事實上,因為放假暴飲暴食造成體重增加,對膝關節無疑是一個大負擔,提醒民眾,收假後首要之務便是減重,同時進行大腿的肌力運動,增加大腿肌肉強度,分散膝關節的受力重量。此外,醫師也建議民眾,平時要避免久坐、久站或是久蹲,少走樓梯,多運動,也可以減少退化性關節炎發作。

百歲嬤怕開刀 白內障不治療險失明

百歲嬤怕開刀 白內障不治療險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白內障不治療,她差點看不見了!日前,一名101歲的陳姓阿嬤,因患有多年的白內障,原本畏懼開刀且認為沒必要,所以,一直拖著不就醫,但隨著情況越來越嚴重,使得她在生活上已受到嚴重的影響,後來,在家人陪同就醫後才發現,原來她幾乎看不見了,僅能看見距離眼睛五公分的模糊影像,才驚覺事態嚴重。幸好在接受檢查後,發現她的視網膜尚未剝離、玻璃體也沒有嚴重的混濁現象,所以,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超音波晶體乳化術,及人工水晶體值入術,而目前她的裸視已恢復到0.6了。老化 為造成白內障的主要因素台北慈濟醫院眼科徐維成醫師表示,老化是造成白內障的主要因素,隨著年齡增加,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混濁的情形,且又加上眼睛持續暴露在紫外線中,或受到代謝過程的傷害,使自然晶體內的蛋白質開始凝集,導致自然晶體混濁或變色,進而使得進入眼睛的光線散射,不完全聚焦在視網膜上,才會產生朦朧模糊或晦暗不清的視覺。視力模糊、怕光 皆為白內障早期症狀一般來說,白內障早期的症狀可能有視力模糊、色調改變、怕光、眼前黑點、複視、晶體性近視等,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日深,最後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覺視力,然而,過去在門診上也曾出現過早期視力模糊的症狀,但卻誤以為是度數改變,而不斷更換眼鏡,最後才得知水晶體退化的患者。所以,徐維成醫師提醒民眾,白內障是年長者眼睛老化的疾病,好於50歲後,但高度近視的患者,也可能提早在四十歲左右發生,因此,民眾一旦超過50歲,視力逐漸退化時,應速前往眼科檢查,以免問題越來越嚴重。

產婦鬼門關前走一遭 輸52袋血才救回

產婦鬼門關前走一遭 輸52袋血才救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老婆,孩子已經平安出生,我們還沒有拍全家福,妳一定要醒過來!」28歲的陳太太在診所生產時,於產房昏迷休克,醫師緊急替小孩接生之後,把媽媽送到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急救,但產後大出血,造成瀰漫性凝血功能失調,緊急輸血1萬3000cc,守在手術房外的先生不斷祈禱喊話,總算盼回了老婆,接回寶寶一家團圓。豐原醫院婦產科張崑敏醫師表示,產婦送到急診的時候休克、沒有脈搏、產後血崩,醫療團隊邊輸血邊止血。緊急手術從午夜11點半到清晨6點,總算從鬼門關把人搶救回來。而產婦總共輸血1萬3000cc,一袋血250cc輸血52袋,已成人全身血液大約5000cc來說,患者等於大換血兩次。高危險妊娠者 產檢應加強風險評估張崑敏醫師說,能夠把產婦從閻羅王手上搶回來,靠的是醫療團隊通力合作,心臟科先施行中央靜脈導管置入術,才能快速又大量的輸血,但是患者血小板指數低,瀰漫性凝血功能失調全身都在失血,要不是放射科透過「血管栓塞術」,找到出血點再栓塞,根本無法止血。他也提醒,醫學統計高危險妊娠機率在1成左右,大多因為孕婦身體狀況造成懷孕風險,孕婦和胎兒都有潛在危險,這類案例大多在懷孕期間就會有症狀,因此產檢過程要特別加強風險評估。

睡眠與性慾有關?研究:女性睡眠越充足越想做愛

睡眠與性慾有關?研究:女性睡眠越充足越想做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過去曾有許多研究紛紛指出,睡眠不僅會影響肥胖、中風等機率外,現在更有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睡眠竟然也有促進情慾的效果,特別是女性,睡眠時間越長,隔天想做愛的慾望就會越高,由此可見,若想提升自己或另一半的性慾,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很重要!每天多睡一小時 即增14%發生性關係機會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針對171名年輕女性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當女性睡眠不足時就會降低性慾,反之,每天若是多睡一小時的話,隔天與伴侶發生性關係的機率就會14%。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其實睡眠與性慾間的影響關係,顯少會受到他人關注,但據研究結果發現,睡眠不足會大幅降低女性的慾望,就算隔天早晨有慾火,但倦意來襲時,慾望就會跟著驟降,所以,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外,還能增加性慾,只不過,由於男性引發性慾的原因與女性不同,所以,此次研究僅限用於女性身上,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性醫學雜誌》。

酒後頭痛吃止痛藥 當心引發急性肝衰竭

酒後頭痛吃止痛藥 當心引發急性肝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常聽聞:止痛藥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但並不代表沒有副作用。藥師表示,使用「乙醯胺酚」類止痛藥曾發生有急性肝衰竭的案例,並可能導致肝臟移植及死亡,故每日服用不得超過4,000毫克。加上有些民眾在喝酒後覺得頭痛,會吃顆普拿疼緩解,這樣不但無法解酒,還可能傷害肝臟,而且有潛在肝臟疾病的人,甚至引發急性肝衰竭的風險。普拿疼不傷胃 但恐傷肝?南投醫院藥劑科陳素蜜主任指出,許多民眾身體感到疼痛時,便會自行至藥局購買止痛藥服用一般止痛藥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類(如普拿疼等)、阿斯匹靈,雖然民眾大多知道服用過多阿斯匹靈傷胃,但亦要留意服用過量的普拿疼則是會造成肝臟損害。 陳素蜜提醒民眾,若身體不適,應至醫院就診,遵循醫師所開立的醫囑服用藥物,便不會出現藥物過量的問題,若民眾自行在外購買止痛藥,如果在服用止痛藥後,突然發生的劇烈疼痛,或伴隨有身體半側麻痺無力、噁心、嘔吐、視力或聽力障礙、嗜睡等,或是不尋常的疼痛,往往代表疼痛原因不單純,應立即就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