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天天手機平板不離身 近兩成小一學童已近視!

天天手機平板不離身 近兩成小一學童已近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天天黏著手機平板不放,更多家長也順勢將這些電子產品當作另類保母,只要孩子吵鬧,就把平板電腦塞到手中,造就近年來,國小學童的近視比例,激增許多!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發現,年紀僅僅七歲的小一學童,近視率竟高達將近兩成之多,平均每五位剛上學的兒童,就有一位臉上早已掛上眼鏡。年紀輕輕就近視 長大後失明風險提高年紀小小就近視,會引發那些問題?事實上,年紀越小近視,越容易罹患高度近視,平均每年近視度數會增加75~100度,近視度數像爬樓梯般逐年增加,而高度近視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及黃斑病變,甚至有10%會導致失明。至於如何預防近視發生,國健署的研究資料顯示,每周於戶外活動的時數愈高,罹患近視的風險就愈低,降幅可達五成以上,探究減少近視的背後原因,其保護作用來自,運動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戶外遠距離視野亦減少眼睛肌肉緊張,能延緩眼球增長,進而減少近視風險。預防近視首要:每天出外運動然而,雖研究指出,多多於戶外活動,離開書桌椅,能夠減緩近視發生,不過在台灣,因孩子「課業繁忙」,整天忙著上才藝班,甚至是課後補習,鮮少人能夠真正達標!根據調查進一步發現,台灣小孩僅有四分之一的小朋友,都能天天到戶外活動。也因此,要減少近視發生,首要第一件事,則要鼓勵小朋友多多運動,以下列出護眼六招,讓近視不纏身:1) 每日戶外活動2~3小時以上。2) 未滿2歲兒童避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3)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45公分距離。4) 讀書光線要充足,坐姿要正確。5) 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6) 每年定期1~2次檢查視力。

婆婆媽媽搶吃Q-10抗老!研究:根本「白吃」了

婆婆媽媽搶吃Q-10抗老!研究:根本「白吃」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不少愛美的女性,除了勤擦各種保養品之外,像是含有膠原蛋白、Q-10等保健食品,同時也是婆婆媽媽搜刮購買的抗老好物,不過,透過口服的方式,來加以補充這些養分,其效果在學界一直成為正反論戰的話題,而近期就有來自加拿大的研究指出,Q-10對於抗老完全沒有幫助,相反的是,許多服用相關抗老食品的人,容易忽略健康生活、營養均衡的重要性,反而打壞身體,更易顯老!此研究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Q-10在於細胞的運作上,可說是必要元素,Q-10能使細胞內的粒線體,將養分與氧氣,轉化為可供細胞運作的能量,過去,同樣有研究指出,Q-10可作為細胞的抗氧化劑,藉以減少自由基所帶來的破壞,進而減少各種皺紋的產生。白吃?Q-10似乎與抗老毫無相關研究團隊將老鼠體內的Q-10拿掉,進一步觀察老鼠的細胞變化。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缺乏Q-10的老鼠,在短時間內,便奄奄一息,主要原因為細胞無法正常將攝取的養分轉化成可以用的能量,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同時觀察到,老鼠體內存在的自由基,並未因沒有Q-10,而破壞更多細胞,這顯示Q-10似乎與抗氧化毫無關係。研究人員更直指,世界上眾多人,為了抗老而花錢購買不少保健產品,但卻也仗著「已經補充營養劑」的心態,反而養成不正常的生活習慣。顯示若要維持年輕美貌,榮獲美魔女的稱號,唯有維持健康,才是上策。

五合一疫苗供不應求!第四劑將暫調為27個月接種

五合一疫苗供不應求!第四劑將暫調為27個月接種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全球五合一疫苗大缺貨!疾管署表示,今年首批爭取購得之12萬餘劑疫苗,第二批5萬劑今日抵台,預計將於5月上旬起提供民眾使用,可暫時因應國內疫苗接種需求。全球主要產製五合一疫苗之二家國際大廠,近兩年因生產線量能不足以因應全球需求,導致該項疫苗國際供需嚴重失衡,為使疫苗供應不足的衝擊減到最小,並保障嬰幼兒都能在足夠的疫苗供應下,完成前三劑基礎劑接種,自103年1月起,原出生滿18個月接種的第四劑五合一疫苗,暫時調整為出生滿27個月接種。疫苗貨源爭取不易 請民眾持續配合各項措施而未來,除了將加強疫苗的調度、控管及衛教等實務配套措施外,也將持續積極詢求後續貨源,並考慮尋求其他可替代疫苗因應,例如個別的白喉、破傷風、百日咳三合一疫苗、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及b型嗜血桿菌疫苗等,讓疫苗缺貨帶來的衝擊降至最低,確保國內幼兒健康。此外,疾管署也呼籲,由於疫苗貨源爭取不易,請民眾持續配合與體諒疫苗短缺期間各項接種配套措施,以防止疾病發生。

她坐車、爬山耳朵易悶塞 竟是長期鼻過敏所致

她坐車、爬山耳朵易悶塞 竟是長期鼻過敏所致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耳朵悶塞、腫脹要當心,恐是耳咽管功能失調在作祟!日前有名26歲詹小姐,從高中時就開始就開始一直就斷斷續續出現右耳悶塞的感覺,尤其坐車、爬山,耳朵的悶脹,更要持續好幾天不能消失,每次都要一直捏著鼻孔憋氣幾分鐘後,才有通暢感,之後又繼續塞住。後來才發現是因為長期鼻過敏,導致黏膜水腫而部分阻塞,造成耳咽管功能障礙,然而,在接受藥物治療後,都沒有獲得明顯的改善,聽力也一切正常,直到最後接受了內視鏡經鼻耳咽管氣球擴張手術,撐開了原本狹窄的管道,才使得原本的悶塞感消失了,雖然爬山及飛機起降時仍然會有短暫悶塞感,但是已經能輕鬆地吞嚥口水化解掉了。外在壓力瞬間改變 耳咽管需張開獲得平衡長庚醫院耳鼻喉科趙偉傑醫師表示,耳咽管是人體最主要調節中耳氣壓的器官,它連結著鼻咽與中耳,開口像一個活門座落在鼻咽的側壁、鼻腔的後面,經由吞嚥以及打呵欠牽動耳咽管的肌肉,完成開合也完成一次氣壓的平衡。但當飛機起降、坐車上山坡等時,因為外在氣壓瞬間改變,需要耳咽管張開來使中耳腔壓力獲得平衡,若此時來不及調適,就可能會因耳膜受到壓力的拉扯,產生耳朵悶塞、疼痛,且嚴重時甚至還會造成耳膜撕裂。感冒、胃食道逆流 都會導致耳咽管功能障礙除此之外,其實就連感冒、鼻過敏、慢性鼻炎、胃食道逆流等,都是常見引起耳咽管功能障礙的原因,像是感冒和鼻過敏時,因周邊黏膜發炎腫脹以及過多的黏液,導致耳1/2 咽管暫時的阻塞,但這種狀況通常會隨著發炎症狀逐漸減緩。而一些慢性鼻炎、鼻竇炎、長期過敏、胃酸逆流、鼻咽腺樣體肥大的病人,耳咽管的開合也隨之出現問題,因長期氣壓調適不良,症狀輕則長期耳部悶塞,甚至導致中耳積水,更甚者造成耳膜塌陷,聽力嚴重損失,而在飛機起飛降落時造成10~20%乘客耳朵脹痛,甚至1%病人耳膜破裂也時有所聞。中耳通氣管置放術 仍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在治療方面,趙偉傑醫師表示,會先以藥物、行為復健為主,來改善局部症狀,排除其他因素,看看能否就此恢復,但症狀較嚴重者,常常效果緩慢,甚至經常反覆出現耳朵悶塞、腫脹的情形,因此,就會進行手術來治療。在手術方面,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手術為中耳通氣管置放術,利用暫時性的小管子,來維持耳內與環境壓力的平衡,但術後耳朵完全不能進水,且每3~6個月管子就會脫落,所以,仍然無法解決最根本的問題。但隨著近年來手術用內視鏡與氣球的進步,現在已能藉由使用氣球來將狹小的管道加以擴張,恢復通暢,只是目前健保尚未給付,所以,建議在接受手術前,可先與醫師進評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免費講座】104年臺北榮總戒菸班招生

【免費講座】104年臺北榮總戒菸班招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目前全球每年因菸害而死亡的人數高達540萬人,科學實證也指出,沒有「無害的二手菸」,煙不只對吸菸者本身造成傷害,燃燒不完全的二手菸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大,吸菸者不應置不吸菸者的健康權於不顧。對此,台北榮民總醫院特舉辦「臺北榮總戒菸班」,由專業的胸腔科醫師、呼吸治療師以及營養師帶領,讓民眾認識煙霧中的真相,學習拒菸技巧,並成功戒菸,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名稱:104年臺北榮總戒菸班招生時間:104年4月18日起每周六上午,共四周地點:臺北榮總中正樓13樓呼吸治療科會議室洽詢:(02)2875-7626、(02)2875-7457葉小姐、謝小姐

每個人都有「強大」和「弱小」的生存需要

每個人都有「強大」和「弱小」的生存需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安全基地」是心靈的避風港,讓我們在承受各種現實風雨摧殘時,有自我對話和思緒停駐的空間。這種心理上的「安全基地」,最早來自於母親。當我們還在母親的子宮裡,僅僅倚靠一根臍帶就能獲取所有養分,但也因此顯得我們如此脆弱、微小,而弱小的感覺卻能讓我們感受到與母體緊緊相連。這是初始於生,一種「弱小」的需要。 當生命被孕育成形時,我們又得經過無數個細胞分裂,等到心肺功能成長健全,才能離開子宮,獲得呼吸的自由。這是發展於生,一種「茁壯強大」的需要。所以,我們常常夾在「強大」與「弱小」兩種矛盾的需要之間。有些時候,我們得向父母撒撒嬌、討討愛,來滿足心底的「弱小感」。我們本能地靠近父母,本能地想要接觸他們的身體、貼近他們的臉頰。靠近父母的渴望,讓我們在弱小中感受深深的依賴。倘若父母回應了這種想要貼近、依賴的需要,我們心裡的弱小感就會被深深滿足。成年後,遇到難過委屈,就可能不自覺地將身體蜷曲、雙手環抱,好像回到當年在母親懷裡的樣子,當委屈難過稍微平復,再起身繼續前行。這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能力,來自生命早期的「安全基地」,來自我們的父母—特別是母親。 但是,童年的「弱小」也可能導致不同的結果。或許父母有時無意識地掙開我們的手、我們的臉,撇開我們的眼神,於是當我們越感覺自己弱小的時候,越感受到自己被父母拒絕,所以只好從弱小轉而讓自己更強大,強迫自己學習自我安慰,而那生來就渴望的弱小需求,就這樣被迫停滯和壓抑了。最後,我們成了「大男人」,或者「女漢子」。(本文摘自/與父母和解,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如何出版)

飯後午睡半小時 提神醒腦工作效率倍增

飯後午睡半小時 提神醒腦工作效率倍增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起來!現在也才三點,競爭好激烈,你怎麼還在睡!」這首熟悉的廣告歌,相信大家耳邊已經響起它的旋律,前一天晚睡,常常導致每到下午就是頭暈暈腦脹脹,做事效率馬上下降許多,如果能睡個午覺,想必能夠得到改善,對此醫師表示,午睡半小時,的確能夠提升專注力。午睡1小時 真正休息10分鐘雙和醫院胸腔內科張志誠醫師提出,晚上睡得少,無形中慢慢產生了睡眠債,若要靠午睡補回來,恐怕有困難,午睡時間只有短暫的半小時~一小時,深層睡眠最多也只有10分鐘,也就是真正休息的時間是10分鐘。但就算真正休息的時間這麼短暫,仍然是不無小補,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林嘉謨醫師說,適當的午睡,有助於提升下午的專注力及工作效率,不管是老年人或是年輕人睡午覺,都以0.5~1小時為原則,若睡太久恐干擾晚上的睡眠,久而久之造成惡性循環。飯後馬上睡 小心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找上門雖然吃飽飯後小睡,可提升午後的專注力,但腸胃科鍾尚分醫師表示,每個人吃飽飯後時,全身血流會集中到胃部,進而出現疲倦的感覺,但若是吃飽就馬上趴下睡覺,食道及胃容易受到壓迫,間接影響消化作用進行。且若是躺下來的話,則可能會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發生,長期下來甚至會導致食道灼傷,因此建議民眾,飯後午睡,盡量間隔約一個小時,讓胃先排空,或者躺睡,並將枕頭墊高一些,以半坐臥的方式進行午睡,可減少對腸胃道造成負擔。

OL必學!上班族運動、享瘦6訣竅

OL必學!上班族運動、享瘦6訣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沒期待你穿著套裝做運動,但是即使上班很忙碌,還是有很多方法可以穿插一些身體活動。1)比賽/說到運動,競爭是很大的動力。很多人告訴我說,他們在辦公室加入減重比賽,因而減了多少公斤,同事也跟著減了。這是很適合在辦公室裡發起的活動,因為可以培養動力、支持,以及同事間的情誼,找愈多人一起加入愈好,把辦公室分成幾個減重小組,接著為比賽而和同事組團運動,例如在晨會前一起上瑜伽課,或是下班後一起參加跑步團。培養類似的競爭,不僅能加強你在辦公室的健康生活立場,也可以為所有的參與者營造更快樂、更健康的環境。2)邊走邊講/講電話時站起來走動,若你的辦公室隔間很小,可以左右來回踏步,微微抬起膝蓋,或是一邊講電話一邊做伸展動作。這樣每分鐘可以消耗2到4卡,別小看這區區幾卡,積少成多,講30分鐘電話就能消耗60到120卡。3)在坐位上運動/抱歉,我知道接下來我要給的建議,不見得是你想聽或想遵守的,但是做到這點很重要。每次我這樣做時都覺得很好笑,但我還是做了,因為相較於其他同事的異樣眼光,我更在意自己的臀部大小。我的建議是:在你的位置上做重量訓練,例如利用桌子邊緣做類似伏地挺身的動作、深蹲(每次都讓臀部碰到椅子)、小腿上提(calf raises)、弓箭步、椅子撐體再以三頭肌下壓。我每個小時都會做一套這些動作。多多關心你自己的健康,那一點也不愚蠢。工作時的NEAT訣竅• 把車子停在停車場的後方。• 走出辦公室,和同事一起走去開會。• 比目的地提早幾站下公車。• 走路上班。• 別搭電梯,一有機會就走樓梯。• 有事情要告訴某人,親自去告訴他,而不是寄電子郵件。• 自己倒垃圾。4)玩球/坐在抗力球上,而不是椅子上,這樣可以強化腹部和背部,以及改善姿勢。坐在球上可以整天強化你的核心肌群;坐在球上彈動,或是做坐式抗力球屈體動作,可以增加血液循環,促進大腦運作。你也可以在回家以前的休息空檔,用抗力球做幾下捲腹、下蹲、伏地挺身的動作。5)裝備妥當/把一個檔案櫃或辦公隔間的一角設為運動櫃,我希望你在那裡放一雙運動鞋,以便在休息時間穿上運動鞋快走一下,或是在午休時間走久一點。準備一條抗力繩,在辦公隔間或辦公室裡就可以做一點抗力訓練,也可以把它當成延展工具,用來抒解久坐的肌肉壓力,講電話或開會的空檔,就可以擠出一點時間,迅速做幾下動作。你也可以準備啞鈴,你的背部和上半身會因此感謝你的。6)設鬧鈴/在手錶、手機或電腦上設鬧鈴功能,以提醒你每小時站起來移動身體。7)利用休息時間走動/利用上班的休息空檔多活動,換上輕便的鞋子,別走去咖啡機或加入閒聊團體(當然,你也可以邀請他們加入你),而是走約800公尺到1.6公里的路(在公司裡或公司外)。走800公尺約10分鐘,走1.6公尺約20分鐘。你走多長,端看你有多久的休息時間而定。回來的路上買一杯咖啡再走回座位,我覺得這有雙重好處:運動又順便補充咖啡提神。(本文摘自/7天狠甩9公斤!全美第一健身女王教你打造最高效率的燃脂環境/柿子文化出版)

邊看電視邊玩手機 研究:智商會降低

邊看電視邊玩手機 研究:智商會降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整理)電視節目進入低潮,當搞笑的突然顯得平淡,狠毒的腳色正在醞釀下一波狠毒,主角進入平順溫馨劇情時,此時空檔時間,相信不少人便會拿起手機滑滑滑,但這樣一心多用的動作,恐怕會使你腦筋遲鈍,忘東忘西,智商降低!邊看電視邊滑手機 簡直讓大腦吃毒根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指出,邊看電視邊玩手機,猶如吃下毒品迷幻藥一般,大腦會釋放所謂的左旋多巴胺,使神智不清,久而久之會有變笨的風險。此外,除了腦部會釋放左旋多巴胺,當人們邊看電視邊滑手機,兩種不同的資訊會傳送到大腦的不同部位,使得大腦無法有效組織事件,進而引發記憶混亂,而外國媒體也同時做出估計,約有八成以上的智慧型手機用戶,都有邊看電視邊滑手機的壞習慣。智慧型手機大流行 記憶衰退族群增兩成國內的腦神經內科醫師黃婷毓也曾經指出,近年來因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使得門診上愈來愈多的患者,都主訴記憶力變差,其中原因就是智慧型手機會使注意力分散,導致腦部無法有效記憶事情。她進一步解釋,記憶的過程先要一個登錄的動作,之後,再儲存於特定的腦部區域,需要的時候才能提取出來,想起需要的資訊。因此在登錄的過程中,如果受到環境或其他因素的干擾都可能影響記憶過程和記憶力,隨時出現的手機鈴聲、訊息提醒聲等,或是分心想著要查看手機,就可能造成記憶力減退的感覺。建議記憶力突然驟降的族群,不妨可試試以下方法,切忌別手機一響就分心,專注做同一件事情,也許能獲得意外的改善:  1) 忍住不看手機/當手機鈴聲大噪時,非他人來電;亦或又有拿起手機狂滑的衝動時,請全都先忍下來,在固定的一段時間後,再查看訊息,「以免打斷正在進行的動作」。2) 不重要的鈴聲全都關閉/手機盡量把一些非即時性的鈴聲關閉,例如,電子郵件鈴聲、app活動訊息等。3) 吃飯就吃飯、用電腦就專心用電腦/避免長時間的一人多功(multi-tasking),例如一邊吃飯一邊看手機,一邊工作同時開數個視窗。4)休息時就把手機關掉/在休息時偶而把手機關機,讓大腦完全休息,避免手機的干擾。

他尾椎劇烈刺痛 就醫後竟罹末期攝護腺癌

他尾椎劇烈刺痛 就醫後竟罹末期攝護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男人超過五十歲,如果尿量變小、尿不出來,可要趕緊就醫,當心罹患攝護腺癌!一名六十三歲的蔡姓先生,四年前某日,尾椎突然隱隱作痛,剛開始還以為是骨刺作祟,遂不以為意,不料過沒多久,原本還算和善的疼痛感,竟猛轉為劇烈疼痛,彷佛千根針狂扎屁股處,痛到哀哀欲絕,經救護車趕緊送到醫院後,確診攝護腺癌第四期,癌細胞轉移骨頭。一個月無法入睡 痛到向家人交代遺言「那個痛根本無法形容,曾有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只要躺在床上二十分鐘,就會痛到醒來,」蔡先生對於癌細胞的折磨,永遠忘不了,在他最為疼痛的時刻,簡直度秒如年,他形容,一個月無法睡覺無法坐下,只要一坐下,劇痛感就會湧上,所以只能天天站著,腳酸了就跪著,還曾經沮喪到向媽祖拜託帶他走,「那時已經痛到向家人交代遺言」他說。已經有爸爸走的心理準備,為了蔡先生的癌症,全家均進入抗戰,身心煎熬,女兒更早有心理準備,全家一同上婚紗館,拍下張張照片,好減少太多的遺憾,所帶來的衝擊。實際上,像是蔡先生這樣的案例,在台灣恐怕是天天發生。攝護腺癌 每年發生五千多例根據統計,攝護腺癌是男性癌症之中,發生率排名第五大癌症,每年近五千例新增案例,其中,高達三成五的患者,就醫後已走到末期,癌細胞多處轉移,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歐宴泉感嘆,在台灣男性攝護腺若有問題,例如,尿量減少、總是尿不出來,絕大部分的患者都選擇隱忍,就診率只有兩成,大都會地區也僅僅五成左右。五十歲過後 沒有人魚線也要顧好攝護腺他強調,歐美國家對於攝護腺癌的防治非常重視,只要年過五十歲後,不少男性都會積極做PSA指數檢測,所以攝護腺癌的癒後都非常好,反而還有過度診斷的趨勢,不過反觀台灣,癒後就非常差,更因各種醫療費用的支出,對於國家的健保都帶來很沉重的負擔。歐宴泉進一步說,雖治療攝護腺癌的方式,從過去的荷爾蒙療法,到健保近期通過給付的「口服新型雄性素合成抑制劑」,都讓癌症的存活時間不斷往後延長,但晚期轉移的攝護腺癌,即使透過口服抑制劑的治療,雖症狀能暫時的大幅改善,不過於一年後,恐怕出現抗藥性,進而步入無藥可醫的局面。他呼籲,台灣超過五十歲以上的男性,最好能定期做PSA指數檢測,若有攝護腺肥大症狀,尿量明顯減少,就一定要趕緊就醫,以免陷入晚期攝護腺癌的風險之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