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過動症病因眾說紛紜 醫:遺傳是重要因素

過動症病因眾說紛紜 醫:遺傳是重要因素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隨著育兒資訊越來越多元,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簡稱ADHD)的議題逐漸受到重視,但也引起家長恐慌,只要小朋友太好動,就擔心是不是過動兒,大部分人對於這個疾病都不甚瞭解,究竟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病因為何?醫師表示,遺傳是重要因素。與好動大不同 學齡期兒童罹患率7~8%台北榮民總醫院關渡分院身心科劉弘仁醫師解釋,好動是一種單一的表現,以學齡期兒童來說佔了大多數,他們的活動量大,且男童好動的比例比女生多,這是一種現象,而過動症則是疾病分成兩大群,一是注意力不足,二則是過動、衝動,其確切的診斷標準仍需由醫師評估。台灣目前學齡期的兒童,罹患ADHD的患者約7%~8%,和日本、大陸以及歐美國家的數據差不多,這個時期也是過動症在各個階段中,最明顯也最能夠準確判斷的時期。換工作太頻繁 也是ADHD的徵兆之一有別於兒童,也有許多人到了長大後才驚覺自己罹患ADHD,醫師說不會在成年後才罹患此疾病,通常到成年才發現的人,在學齡期就會有症狀,只是可能症狀不明顯,自己或家長不自知,而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治療,到了成年後,注意力不足的狀況沒有改善,坐不住、沒辦法放鬆、安靜,甚至情緒變化大等,這樣的人在人際關係及親密關係通常較不穩定,而且比較容易出現工作換得很頻繁等情形。ADHD病因與甜食無關 遺傳是最大因素追根究柢,到底罹患ADHD的原因為何?有人認為母親懷孕時過度肥胖,或是小朋友特別愛吃甜食,都容易罹患ADHD,然而劉弘仁醫師表示,並沒有研究報告指出其中的關聯性,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食品添加物與過動症之間有直接的關聯。目前ADHD被歸類為腦部的疾病,是前額葉或腦下皮質發展不夠或是缺陷所導致,因此,遺傳仍然是ADHD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曾有研究指出,若一對同卵雙胞胎的其中一人罹患ADHD,另一人則有6~7成的機率罹患此疾病,而父母或是兄弟姊妹患有ADHD,自己則比一般人高出2~8倍的風險。

沉默殺手肝癌!6大發生原因你不可不知

沉默殺手肝癌!6大發生原因你不可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還記得坊間流傳的一句經典名言「肝若是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話看似戲謔,卻是許多人的真實寫照!肝臟在體內雖然是個重要的排毒工廠,但往往因為它的沉默,讓肝癌這個無形殺手,在不知覺中掠奪了我們的健康。對此,國泰健康管理預防醫學部長陳皇光表示,任何會誘發肝炎的原因,都是未來產生肝硬化與肝癌的危險因子,包括B、C型肝炎、酒精型肝炎等,雖然在眾多原因中,容易演變為肝癌的就屬B、C型肝炎,但這些會造成誘發肝炎的原因,民眾仍不可不知:1)B型肝炎/主要發生原因有兩種,第一為垂直傳染,帶原的母親分娩時,會將B型肝炎病毒傳染給新生兒;第二則為水平感染,B型肝炎病毒可經由輸血、血液透析、重覆使用針頭、針灸、穿耳洞、刺青、共用牙刷及刮鬍刀等方式感染他人。2)C型肝炎/主要發生原因有兩種,第一為經由血液或體液感染,C型肝炎病毒必須經由血液、體液才能傳入人體,特別是血液。輸血是傳播C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第二則為經由不明途徑感染,約有一半C型肝炎患者的受染途徑不明,此類傳染方式又稱為散發性感染。3)酒精型肝炎/飲酒過量所致,據研究,若一日酒精量超過80公克即瀕臨危險,且更有研究者指出,超過40公克就已危險。40公克的酒精,換算下來約等於白蘭地100c.c、紹興酒250c.c。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喝同量的酒時,比男性較容易變為肝硬化症,因此,女性必須以男性一半的酒精量來做衡量。4)藥物型肝炎/濫用藥物、服用藥物過量所致,由於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場所,如果某類藥使用時間過長、劑量過大,或屬於特異體質的病患,都可能導致肝損害之可能。5)自體免疫肝炎/病患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攻擊肝細胞引起發炎或壞死,好發於女性,所以提醒民眾,應避免高壓生活環境,必要時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肝炎。6)脂肪肝/飲食過量、過度肥胖及酗酒所致,所以,勿暴飲暴食、飲酒過量、規律運動、維持正常生活型態才能避免上身。最後提醒民眾,其實肝炎的治療成效相當好,只要定期接受檢查、治療,就能遠離肝癌及肝病的威脅。

天然尚好!哺餵母乳好處多 降白血病風險

天然尚好!哺餵母乳好處多 降白血病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母乳是大自然賜給寶寶最佳食品,提供在成長過程中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且哺餵母乳不單只有單純餵食這麼簡單,它其實還可增加親子互動、增強免疫力等,但除了這些外,日前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若以母乳餵養寶寶6個月以上,還可降低19%的白血病風險。母乳餵養 助降低白血病風險根據《每日郵報》指出,白血病是兒童常見的癌症,約佔所有兒童癌症的3成,而此研究主要是由以色列海法大學,針對過去18篇有關母乳餵養和兒童白血病的研究進行分析,結果發現,若與沒接受餵養的兒童相比,不論餵養時間長短,罹患白血病的風險也都會降低11%。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同樣接受母乳餵養的兒童,若以餵養時間1個月與6個月以上相比,超過6個月者罹白血病的風險降低19%,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兒科醫學》期刊。母乳營養多 抑制細菌、減少過敏樣樣來亞東醫院小兒部梁昭鉉醫師表示,母乳的成份有免疫球蛋白、必須胺基酸、礦物質等,不僅有助於抑制細菌及病毒孳生、減少腸胃過敏、幫助腦神經發育外,還可幫助早產兒預防壞死性腸炎,且就連配方奶也是以母乳的成分來調配,只是,母乳中的各種營養素比較齊全。只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所需要的營養素也會有所一,而母乳不在是唯一的食品,舉例來說,當寶寶4~6個月時,需搭配副食品來食用,而1歲後則是把母乳、配方奶當副食品,如此一來,才不會有營養攝取不均的問題產生。

婦四肢嚴重搔癢以為蚊子叮 竟是淋巴癌作祟!

婦四肢嚴重搔癢以為蚊子叮 竟是淋巴癌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四肢出現蚊蟲叮咬,成為所謂的紅豆冰棒,到皮膚科拿藥卻又不見任何好轉,可別以為這蚊子實在猖狂殺不盡,恐怕是淋巴癌所產生的免疫力紊亂在作祟!台中就有一名六十多歲的婦人,近期因為天氣漸熱,所以四肢出現一粒粒像遭蚊蟲叮咬的症狀,到了皮膚科拿藥塗抹,卻見無任何改善,直到去醫院抽血後才發現,她的白血球有升高的狀況,進一步抽檢竟赫然確診罹患淋巴癌第三期!抹藥還是不見效 多次切片還是找不出病因台中榮總皮膚科醫師沈瑞隆表示,隨著夏日漸漸來臨,氣溫逐漸升高,蚊蟲開始滋生,因此,被蚊蟲叮咬而到門診求助的病患也較多。然而最近有一位六十多歲的中年家庭主婦,平常身體健康沒有什麼病痛,十數週前臉上四肢被蚊蟲叮咬之處,產生許多奇癢無比的丘疹,嚴重的地方甚至產生大水泡。臨床醫師一開始給予治療蚊蟲叮咬的藥物,但是都沒有什麼效用。因為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於治療期間還接受過三次的皮膚切片化驗,結果都是嚴重的蚊蟲叮咬反應。抽血後白血球異常 終於找出叮咬主因後來追蹤患者的抽血報告,發現她的白血球有逐漸升高的情形,經血液腫瘤科醫師作骨髓穿刺檢查,才發現竟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作祟!經過皮膚科以及血液腫瘤科醫師同時治療,患者病情才獲得改善。沈瑞隆指出,這種淋巴癌造成的嚴重蚊蟲叮咬反應,是因為淋巴癌造成的免疫系統紊亂所引起。最常發生在蚊蟲肆虐的夏天,以60多歲的中老年人居多,患者會因為稍微被蚊蟲叮咬,就在四肢臉部等沒有衣服覆蓋的外露部位,產生劇癢的丘疹水泡,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病程常常持續好幾個月,需使用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並且治療本身的淋巴癌,才有辦法控制病情。沈瑞隆呼籲,皮膚是人體健康的一面鏡子,若皮膚有不明斑塊,或是皮膚疾病久治不癒,應尋找有經驗的皮膚專科醫師做進一步診察,以免延誤病情。

近7成民眾有減重經驗 醫:搞懂四大體質減重不停滯

近7成民眾有減重經驗 醫:搞懂四大體質減重不停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成的國人認為自己過胖,其中更有將近7成的民眾都施行過各種減重計畫。運動減重固然是不二法門,但多數人仍是怎麼都瘦不下來而放棄,其實,減重停滯多半來自於不理解自己體質,選擇「力不從心」的方式而無法堅持。而四位玩美部落客老虎狗、FiFi、Nikkie以及高妹,也和時下女性一樣有減重經驗,今日和整形外科劉明偉醫師、張長生中藥師齊聚,一同探討「裡應外合」的減重要領。四大易胖體質 妳/你是哪一種?張長生中藥師表示,可大致將易胖的人分成四種體質類型,其中包含肥人痰濕、油脂停聚、宿便堆積以及綜合體質,劉明偉醫師補充說明,若是用一般民眾較容易瞭解的說法就是水腫、局部肥胖、便秘宿便和代謝失調,不同的體質會對應到不同的身體狀況,建議民眾應找到適合自己體質的減重、運動方式,避免極端地少吃或過度激烈運動,才能瘦得健康與長久。1)肥人痰濕(水腫體質)/體內的體液異常積留,會造成人體臟腑、陰陽失調及身體各部水腫或下肢水腫。飲食中飲酒、乳酪、生冷飲料都可能造成使水腫更嚴重。2)油脂停聚(局部肥胖體質)/常表現的有體型肥胖、腹部肥滿鬆軟、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3)宿便堆積(便秘、宿便體質)/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內,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發生結塊、腐敗、發酵,日積月累造成這些食物殘渣會形成惡臭的物質堆積在腸道之中。4)代謝失調(綜合體質)/顧名思義,這類型的人就是屬於上述的狀況都有,也是最易胖的體質,除此之外,這類型的人體內代謝循環也不佳,會伴有四肢冰冷、老化速度較快,以及易感到疲勞的狀況。針對四大易胖體質  「防己黃耆湯」有解!張長生中藥師表示,在中藥材中有不同的成份能對應,肥人痰濕者,中醫治療水腫,主要針對肺、脾、腎三內臟來調理,可利用利水、利尿、宣肺、健脾、潤腎的成分來改善;油脂停聚者,利用相關消除油膩停聚協助改善體質的中藥成分也是當務之急;宿便堆積者,對於便秘患者,補強患者氣力、強健腸胃機能、加速腸道蠕動及排空效果、潤滑腸道及糞便都是中醫常見的便秘治療方式;代謝失調者,利用草藥的「寒熱溫涼」,藥材彼此之間交互作用,可以調整體質,改善身體機能。張中藥師表示,漢方診療醫典中記載,傳統故方「防己黃耆湯」,含有黃耆、防己、白朮、甘草等天然中藥材,藥性溫和不刺激 ,其適應症為油脂停聚、肥人痰濕、便秘及多汗,可將體內多餘的油脂及水分排出,避免油膩停聚在體內,整腸健胃助消化、消除下肢水腫、解除便秘、改善多汗體質。運動是最重要的關鍵!最後,針對部落客提出許多在減重上遇到的困擾,劉明偉醫師說明,雖然減重的方式有很多,包含飲食控制、中/西藥物、外科抽脂或是針炙等等,還是建議民眾搭配333運動法,並且不要輕易嘗試節食,不僅容易復胖,也很不健康。若是在減重過程中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的情況,請先暫停減重,並盡快就醫檢查,才能瘦得健康又安心!

痘痘是肌膚慢性疾病 治療立即見效不可能

痘痘是肌膚慢性疾病 治療立即見效不可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氣候暖化,台灣夏季也愈來愈長,而陽光熱辣,除了大珠小珠汗水濕透衣身之外,就連痘痘問題,也很容易在夏季時,面臨大爆發的危機!皮膚科醫師建議,青春痘是一種肌膚的慢性疾病,務必耐心進行治療,並且減少摳抓的行為,才能避免留疤變成爛臉。臉上有痘!九成患者先擠再說根據皮膚科醫學會所作的調查發現,有青春痘問題的患者會到皮膚科就醫的比例不到4成,反而有高達93%的患者會自行擠壓痘痘。調查進一步指出,將近9成的青少年都有青春痘問題,青春痘問題不僅僅只是肌膚問題,61%的青少年會因為青春痘影響社交與自信。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許仲瑤醫師指出,青春痘會因為生活作息的不正常而導致體內荷爾蒙失調,讓青春痘惡化。但也因為如此,許多患者因而忽略正確就醫的重要性。想要立即見效?痘痘恐反覆發作 調查結果發現患者尋求皮膚科醫師治療僅38%,而這群尋求醫師治療的患者中,遵循醫囑用藥者竟不到5成。不論使用何種治療方式,超過6成的患者希望一個禮拜以內就能見效,調查更發現已經治癒的受訪者中,高達74%的患者平均在一個半月後復發青春痘問題。許仲瑤醫師解釋,青春痘其實是一種肌膚的慢性疾病,需要專業皮膚科醫師針對青春痘的病況進行長期治療。但很多患者往往對青春痘的治療有錯誤的期待,用藥後見青春痘略有好轉,就自行停藥,這才是導致青春痘反覆發作,治療成效不彰的主因。許仲瑤呼籲,不遵循醫囑,若造成青春痘反覆發作,一旦留下疤痕,日後就算仰賴雷射、換膚等治療方式,復原成果也有限,建議有青春痘就該早期處理,正確治療才是對抗青春痘的不二法門。

春夏來臨帶動隆乳潮 陸客來台隆乳比例漸增

春夏來臨帶動隆乳潮 陸客來台隆乳比例漸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自從開放兩岸自由行後,不少陸客來台的第一個行程,就是直奔醫美診所,找台灣醫生進廠微修。為什麼台灣醫美能吸引一批批陸客爭相前來?整形外科李兆翔醫師指出,近年來大陸整形爭議頻傳,尤其在隆乳手術上,時常能見到使用危害健康的聚丙烯醯胺凝膠(俗稱奧美定),而引起嚴重不良反應的事件;反觀台灣,因為醫療品質良好、技術相較於大陸優良許多,所以門診上同樣吸引不少陸客指名要施作隆乳手術。填充原料不明 女子隆乳不成乳房慘遭切除為了打造完美體態,隆乳手術在全球颳起旋風。不過,時常往來兩岸醫美診所的李兆翔醫師強調,若要隆乳,大陸女性更須慎選醫師。據他觀察,大陸整外醫師的技術與品質較為參差,使用的醫療材料也容易來源不明,若選錯間診所,恐怕導致嚴重感染。日前,就有大陸某間診所,宣稱使用一種名為PAAG的隆乳手術,藉由液體導入的方式使乳房豐滿,不料因為原料劣質,竟使患者乳房嚴重感染,最後被迫切除。李醫師說,如果進行手術前,不多加「停看聽」,尋找專業的診所及整形專科醫師,術後出現問題的風險就會很高。台灣醫美品質好 大陸女性寧可捨近求遠相較之下台灣的醫療品質佳,也因此,不少大陸愛美女性專程搭機來台,寧願捨近求遠找台灣醫師。李兆翔醫師說,近年來門診上,前來詢問隆乳療程的陸客數,每年都以2成的成長率在增加,尤其是自體脂肪移植隆乳的詢問度較高。他進一步說明,自體脂肪移植相較於傳統隆乳,或果凍矽膠隆乳來說,因為屬於自身的脂肪抽出再填入乳房,所以觸感顯得較為自然、傷口較小,較不需歷經果凍矽膠術後須忍受的乳房按摩劇痛,臨床上也會考慮使用威塑抽脂,來讓胸型更加自然。然而,自體脂肪移植還是有其注意事項。李兆翔醫師說,像是過瘦的女性就不建議施作脂肪移植隆乳,反而會較建議使用果凍矽膠來做填充;此外,像是家族有乳癌病史,或是乳房有異常症狀,都不建議進行隆乳。最後他再次呼籲,隆乳屬於侵入性手術,務必慎選優質醫生,才不會隆乳不成反傷及健康。

老翁視茫茫!提眼瞼手術揮別加菲貓眼

老翁視茫茫!提眼瞼手術揮別加菲貓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不少老年人有眼皮下垂的困擾,變成了半睜不開的「加菲貓眼」,不但看起來沒精神,影響視線,更常因雙眼痠脹疲勞影響生活品質而困擾不已。就有一名75歲的余老先生,眼皮下垂多年,經過眼瞼手術,有「開眼」的感覺,眼睛張開了看來也較有精神,更擺脫了長年找不到原因的疲勞沉重感。衛福部豐原醫院眼科呂姿瑢醫師說,個案眼睛被眼皮蓋住張不開已經多年,右眼較嚴重,他自認老人家都這樣,雖然有聽過眼瞼手術,但以為只是影響外觀,經醫師提醒,他仔細想想,的確常常為了看清楚眼前的事物,得很用力撐開眼睛,有如人家說的眼皮千斤重,經過說明決定接受手術。眼皮下垂困擾多 視茫茫、大小眼眼皮張開由「提眼瞼肌」控制,提瞼肌會隨著人體老化,功能慢慢退化,造成眼皮下垂。很多老人家都有眼睛張不開,視茫茫的情況,屬於「老年性眼瞼下垂」。正常的情況眼睛張開平視時,眼皮應該在黑眼球上方邊緣,若蓋住黑眼球太多,超過2mm就有下垂的症狀,有些患者還會因為眼皮下垂造成大小眼。呂姿瑢醫師表示,矯正眼瞼下垂,需評估患者提瞼肌功能和眼皮下垂的程度,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藉強化其功能輔助張開眼皮,幫助改善患者的視線、治療症狀。

南韓MERS患者增至35例 死亡率近4成

南韓MERS患者增至35例 死亡率近4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是沙烏地阿拉伯肆虐以久的病毒,而日前首次現身於東北亞,自5月20日起南韓爆發第一例後,在短短的十多天裡,就有35位被傳染,包括病人、家屬及醫護人員等,皆屬於較親近的接觸者,雖然目前尚無社區感染證據,但因為它傳染力強,且無疫苗、藥物可治,所以使得民眾各個人心慌慌。全球確診個案 大多皆有中東旅遊、居住史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2年9月公布全球第一例MERS病例以來,截至5月25日為止,全球確診病例已達1139例,其中431例死亡,死亡率高達近4成。目前全球25國人民感染MERS,病例分布以中東最多(沙烏地阿拉伯、約旦、阿曼等)、非洲(突尼西亞、埃及)、歐洲(希臘、義大利、英國、德國、法國、荷蘭)、亞洲(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及美洲美國等國陸續發現確診病例,絕大多數病人皆有中東旅遊史、居住史或工作史。傳染途徑不名 推測可能與飛沫有關MERS的潛伏期為2~14天,臨床表現包括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等,通常會有肺炎;部分患者則會有腸胃症狀(如腹瀉)、腎衰竭、心包膜炎、血管內瀰漫性凝血(DIC)或死亡。MERS會傳染,但其傳染途徑仍然未知,根據研究結果推測,個案可能因接觸或吸入患病駱駝之飛沫或分泌物而感染,人與人間的傳播主要以院內感染為主,但無持續性人傳人的現象。韓國的病例數 已躍昇為世界第三衛福部胸腔病院吳盈勳醫師提醒,目前MERS疫情雖多集中於中東地區,但韓國已躍昇為世界第三多的病例,可藉由旅遊、商務等國際交流,增加疾病移入的風險。所以,欲前往流行地區的者,應避免接觸病人、駱駝,並做好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預防措施;只要從韓國、中東來台,14天內出現發燒、咳嗽,腹瀉或急性呼吸道等不適症狀,應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接觸史及旅遊史,醫院也必須緊急通報,把MERS擴散到台灣的機率,降到最低。

罹食道弛緩不能症 女子「食不下嚥」10年

罹食道弛緩不能症 女子「食不下嚥」1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26歲的年輕女性,10年來都有吞嚥困難的問題,但近3年狀況加劇,甚至體重減輕近10公斤,每餐都發生吞嚥困難,逆流,胸口疼痛不適等症狀。經雲林基督教醫院以內視鏡初步診斷為食道弛緩不能症,並轉回彰基總院確診,經醫師安排經口內視鏡食道括約肌切開術治療,一個月後患者已無吞嚥困難症狀,且無後遺症,得以正常進食,體重也在一個月內增加約3公斤。 食道括約肌緊縮  因而造成吞嚥困難彰基肝膽腸胃科楊佳偉醫師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在國外發生率約10萬分之1至2,好發年齡為25至60歲,主因食道的神經元因不明病因發炎致反應減少,讓食道蠕動減緩,而下食道括約肌無法鬆弛,造成吞嚥困難。 楊佳偉醫師也提到,一般來說治療方式有:保守性的局部肉毒桿菌注射及食道氣球擴張術。還有根治性的外科手術,或經口內視鏡食道肌肉切開術,此治療較不會破壞食道黏膜,體表也不會有傷。是以胃鏡伸入食道肌肉中間,如同開隧道般,並在隧道內進行食道環狀肌肉的切開,助於解決食道括約肌緊縮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