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初期無症狀難察覺 年逾萬名婦女罹乳癌

初期無症狀難察覺 年逾萬名婦女罹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日因國外許多女性網路上傳「乳房夾可樂」照片,原以為是協助乳癌相關機構募款活動,實為成人公司的廣告噱頭,但也讓許多民眾開始注意到乳癌病患治療療程的辛苦,因此,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也提醒婦女應定期進行乳房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高膽固醇飲食、無生育  尤要當心依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乳癌是台灣婦女發生率第一位的癌症,每年有逾萬名婦女罹患乳癌,近2千名婦女死於乳癌,南投醫院乳房專科葉偉成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乳癌患者找不出原因,每個人都可能罹患乳癌,而有家族史、或有BRCA1,BRCA2基因者、飲食高膽固醇、酗酒者、無生育者或高齡產婦的危險性較高。定期乳房攝影檢查可別少然而,由於早期乳癌可能沒有任何症狀,因此葉偉成主任建議婦女應定期進行乳癌超音波檢查,政府補助45歲至69歲的婦女及40至44歲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朋友,每2年1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本院結合醫療團隊各專業人員,包含醫師、營養師、社工師等輔導病友成立「新美人病友團體」,透過提供乳癌病友醫療講座、衛教資訊、資源連結等並期待成為病友資訊交流的平台。 

新北今年首例 男童染腸病毒重症死亡

新北今年首例 男童染腸病毒重症死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新北市今(12日)確診今年首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個案。是名居住三峽區的新生男嬰,5月27日出生後即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心肺衰竭、肺出血等症狀,檢驗為感染腸病毒克沙奇A16型,經急救後仍因腸病毒感染合併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新北市衛生局提醒懷孕的媽媽及家有嬰幼兒的民眾,由於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應落實正確勤洗手,防範感染腸病毒。全台已有3例重症  出現前兆速送醫104年截至目前,全國有3例腸病毒重症個案。衛生局代理科長陳小燕表示,腸病毒主要經由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傳染,亦可經由接觸感染者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或甚至可能透過自然生產過程或產後接觸傳染給新生兒,提醒準媽媽們,產前14天至分娩前後,應注意自身及其他家中幼兒的健康狀況,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肋肌痛等症狀,應告知醫師,並與新生兒採取適當隔離措施。陳小燕提醒家長,照顧生病的嬰幼兒時,若感染腸病毒應注意觀察是否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一旦出現上述任一情形,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治療。

飯局文化大公開!4成5上班族 每週至少一天飯局

飯局文化大公開!4成5上班族 每週至少一天飯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飯局」當中的應對進退、拿捏分寸十分重要,許多檯面上開不了口、談不成的事情,只要到了飯局場合,在熱絡的氣氛和酒精的催化之下,酒酣耳熱之際便很容易達成檯面下的交易。台灣人喜歡「搏感情」,有時候感覺對了,什麼都好談,使得「飯局」成為不得不參與的職場文化。只是,一樣是跟客戶飯局,有些人樂在其中,有些人卻痛苦萬分。根據1111人力銀行所做的調查,有四成七的上班族必須參加飯局,而高達七成的上班族認為飯局可以增加人脈,但卻認為自己的飯局技巧平均只有67.1分,只比及格好一點點,可見「飯局達人」是人人想當,卻往往不得其門而入。這項調查結果也顯示,46.6%的受訪者,也就是大約一半的上班族,在職場上必須面對各種層面的「飯局文化」,只是這種事在學校學不到,老師上課沒有教,卻又是極為重要的一門課。我曾經有一位女同事,身為公共事務部的公關,和媒體記者、企業主聊天吃飯應該是件稀鬆平常的事,然而每次只要到了飯局場合,她完全不知道應該跟陌生聊什麼話題,甚至不清楚該怎麼把場子炒熱。經過我當面傳授一些飯局技巧,加上她自己摸索的訣竅,很快就進入狀況,漸漸地在飯局中愈來愈得心應手。四成五上班族,每週最少飯局一天調查發現,上班族每週飯局以一天或更少居多,占了45.92%,每週飯局兩天者占了30.90%,每週飯局三天者占了12.88%,以此類推,一般人一個月大約有四到八次的飯局機會,其實頻率還算蠻高的。我有一位相交多年的好友,人稱「飯局王子」,幾乎每天晚上都安排飯局,除了事業做很大、朋友交很多之外,自己也喜歡人多的熱鬧氣氛,每天晚上一攤接一攤「跑攤」,好不忙碌。不過也因為飯局太頻繁,酒喝得太多,導致腸胃出了點問題,只好暫時休兵在家休養。像他這樣飯局頻繁過高的人,就該多注意身體狀況,免得賺了人脈,賠了健康。交朋友,是飯局最大收穫上班族最常飯局的對象是什麼人呢?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其中客戶占了50.21%,同事或部屬占了49.79%,朋友則占了39.48%。為了要取得客戶的信任,下了班之後的飯局相對重要,不論是吃飯、喝酒、甚至喝咖啡、上夜店,都是和客戶建立交情的方式。至於和同事及朋友維繫感情,由於上班時間忙於工作,頂多也只能上上Facebook 互傳訊息聊聊八卦,或者下了班之後約好一起去吃飯、唱歌,增進同事情誼。上班時若有工作上的交集時,辦起事來也會比較有默契。另外,當被問到參加飯局的原因時,有69.96%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增加人脈,認為可增進情誼者占53.22%,增加業績或表現者占38.20%,顯示「交朋友」是飯局的收穫之一。許多人認為飯局場合都只能交到酒肉朋友,我卻不以為然,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有時在飯局場合中,也能結交到知心好友。像我自己認識的許多企業主好友,都是在喝酒場合中認識,彼此相談甚歡、惺惺相惜,最後這些「酒肉朋友」也成為我在職場上的貴人。(本文摘自/飯局學/好優文化出版)

30年菸酒檳榔不離身 他竟三癌齊上身

30年菸酒檳榔不離身 他竟三癌齊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菸、酒、檳榔不離身,竟害他一次罹三癌!日前,有名54歲的邱先生,有超過30年抽菸喝酒吃檳榔的壞習慣,直到在2014年底時,因為口腔潰瘍到醫院檢查,才發現他罹患了中期口腔癌,且不幸的是,經過內視鏡檢查又同時發現了中期食道癌、下咽癌。這一切對於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邱先生而言,是個晴天霹靂的打擊。所幸,醫師為他擬訂了一系列治療,而目前治療效果好,不僅療程無縫接軌外,也無突發現象。每五人中 就有一人同時罹患食道癌、頭頸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外科趙盈凱醫師表示,近年來國人罹患食道癌的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且平均每5個頭頸癌患者中,就有一個合併食道癌,據統計顯示,食道癌在男性的發生率已竄升至第7位,每年約新增2000多個病患,使得台灣成為食道癌高發區。除了頭頸癌病患有較高機會罹患食道癌外,長期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民眾也是罹癌高危險群,但因食道癌早期沒有特殊症狀,常被誤認為是胃食道逆流,直到喉嚨卡卡、吞嚥困難、無法進食才發現罹癌,到此階段,通常腫瘤已生長一段時日,大多已屬中晚期的癌症,無法接受根治性治療。術後體力恢復過慢 影響腫瘤控制成效根據過去經驗,治療食道癌併發多重頭頸癌,相當棘手,且成敗的關鍵在於食道癌,由於傳統食道癌手術,需要頸部、胸部、腹部大切口大範圍的手術,對病患傷害大,術後恢復時間長,就算順利出院,病患也常因體力恢復不佳,而耽誤了後續治療的黃金時間,造成腫瘤控制不佳。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針對多個腫瘤進行最大化的治療,成為設計治療的重點。現在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不僅可在胸腔內進行縫合或更精準地剝離組織及神經血管外,也能縮短恢復時間,增加手術的成功率,只是,對於重度心肺功能不足疾患者、血循不穩定、手術視野不足者、曾接受開胸手術,或因其他病灶造成胸腔沾黏者等,皆經醫師評估後或才能接受此項手術。同時喝酒又抽菸 恐使罹癌風險加乘最後,趙盈凱醫師表示提醒民眾,雖然抽菸、喝酒、嚼檳榔等壞習慣,皆為致病原因之一,但若同時具有2個以上的惡習,恐怕也會使風險加乘,增加危險性,不過,也別以為只要戒除就沒事,戒除危險因子僅能避免罹癌風險增加,而非下降風險,惟有定期接受檢查,才能避免癌正找上門。

健康食品認證亂發!政府竟成麻煩製造者

健康食品認證亂發!政府竟成麻煩製造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整理)只要掛上健康認證食品標章的食品,其銷售量幾乎能成為票房保證,使得不少產商,對於這個俗稱小綠人的識別名片,趨之若鶩,不過,這樣的認證制度自從連碳酸飲料瓶身都能見到蹤影的同時,免不了讓人質疑,認證標章的發放,是否出現浮濫現象?認證標章為了國人健康?還是替廠商背書?為了促進國人健康,該認證制度因應而生,由政府主導,讓廠商能針對高達十三項的保健功效,進行廣告宣稱,但這樣的動作,到底是為了國人健康,還是替各大廠商敞開方便之門,幫其背書,有利可圖?立委王育敏與董氏基金會為此召開記者會,直指該認證制度不但看不見任何健康效益,更容易誤導消費者,以為食品能夠治療百病。攤開健康食品認證的遊戲規則,明訂廠商能宣稱13 種功效,包括,「護肝」、「抗疲勞」、「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免疫調節」、「骨質保健」、「牙齒保健」、「延緩衰老」、「促進鐵吸收」、「胃腸功能改善」、「輔助調節血壓」、「不易形成體脂肪」、「輔助調整過敏體質」,羅列得洋洋灑灑。認證標章誤導群眾 走入治病歧途仔細端詳這些功效,極易誤導消費者,走入治病歧途!舉例而言,肝病患者寧可吃健康食品,也不願進行正規治療,亦或高血壓患者,因害怕藥物長期服用,會引發副作用,所以改吃健康食品控制血壓。這些由健康食品認證,所衍生的問題,眾多醫師早已抱怨連連,在社會不缺乏謠言迷思的今日,政府儼然成為迷思的製造者,食品健康認證真是國民健康之福?王育敏表示,我國健康食品的認證過於浮濫,缺乏對食品整體營養價值的綜合評估,即使產品本身含糖量高、添加物多或添加代糖,只要經政府審查具單一保健功效,就可取得健康食品標章,容易誤導消費者以為「多吃多健康」。日前,董氏基金會發表一份對於市售發酵乳含糖量報告,赫然發現,即使貼上小綠人標章的發酵乳,含糖量同樣高得嚇人,倘民眾天天喝一瓶,很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又,去年曾紅極一時的綠膳纖,因主打第一支經由政府認可的瘦身產品,使該產一夕爆紅,各大通路賣到缺貨,形成搶購風潮,然而在蘆薈素風波過後,卻黯然下架,更屢屢遭查,廠商藉由認證標章,違法宣稱產品能夠減重的違規事件。健康食品真的健康?董氏基金會同樣列出三大質疑: 1)含糖量高/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糖攝取建議量的標準,以成人平均每日需攝取2,000卡熱量為例,每日糖攝取不應超過25克。董氏基金會以標榜幫助胃腸功能改善的發酵乳飲料為例,一小瓶100c.c.乳含量不高,含糖量卻高達13.3克,只要喝兩小瓶,糖攝取量就超標;若是飲用標榜有護肝功能的青草茶,更是喝一瓶就超標。2)添加物多/添加木糖醇的口香糖,號稱可降低蛀牙發生率而取得健康食品認證,但口香糖原本便是由多種食品添加物組成,董氏基金會認為此宣稱恐怕會讓消費者誤以為多嚼這類口香糖,即可不需維持良好刷牙習慣,便能維持口腔健康,實在是大大誤導。3)添加代糖/董氏基金會表示代糖雖然沒有熱量,但容易養成嗜甜的口味,建議正在養成口味的幼童、學齡兒童少攝取這類食品;而近期大打廣告的某碳酸飲料,以不易形成體脂肪為號召,卻是添加代糖的代表。根據美國普渡大學Swithers及Davidson教授發表的期刊資料顯示,攝取含代糖的食物或飲料,反而可能會讓人攝取過多的熱量,進而造成脂肪和體重的上升。 立委王育敏呼籲政府,健康食品應更名為「機能性食品」,以正視聽。此外,政府應修正《健康食品查驗登記審查原則》,提高健康食品認證的申請門檻,對於含有過多飽和脂肪、糖、鹽或非營養所需添加物等的食品,應限制此類食品不得申請健康食品認證。

夏季會有化工牛奶?專家:網路謠言都騙人!

夏季會有化工牛奶?專家:網路謠言都騙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時值夏季,正是不少水果的盛產時刻,例如,清涼多汁的西瓜,或是通透圓潤.肉質如玉的荔枝,都是仲夏之間,消暑聖品,然而,只要高溫超過三十三度以上,台灣酪農臉色,可說與荔枝的紅豔外衣形成強烈對比,慘綠一片。原因就出自,乳牛乳汁分泌量,會隨著高溫炎熱,而大幅下滑。但台灣的牛乳需求量那麼大,怎麼廠商還是拿得到乳源?網路因此盛傳,是因為酪農會施打荷爾蒙,促進牛隻分泌乳量,以確保乳源能夠持續順暢。然而,台大動物科學系教授陳明汝直言,台灣沒有化工奶,錯誤的謠言將扼殺本土酪農業的發展。國內法規:牛隻不得施打生長素催乳陳教授進一步說明,部分國家確實可以合法使用抗生素於乳牛飼料、注射生長激素促進泌乳。但台灣採歐盟管理標準,不准使用抗生素於乳牛飼料或注射生長激素以增加乳產量。 因此國內大廠在進行生乳收購時,一定會有藥物殘留的檢驗程序,若發現殘留值超標除了整批退或銷毀,更會追溯酪農場的責任,台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CAS更會定期抽驗鮮乳產品,因此酪農不太可能冒險施打激素或抗生素。網路辨別方式 都是謠言過去網路曾有傳言,部分廠商在缺乳期會以奶粉、濃縮還原乳混充鮮乳販售。更有網友及媒體提出可以「口感濃」、「香味重」、「加醋會凝結」等方式實驗辨別假鮮乳,但這些都是錯誤的辨別方式。陳明汝教授解釋,鮮乳的口感香味與牛種、牛乳品質、脂肪球大小,均質與否、殺菌方式有關。且口感、香味皆屬於個人的主觀感知,用來判斷鮮乳真偽準確度低。此外,鮮乳加醋凝結,主要來自鮮乳中蛋白質遇酸變性凝固沉澱,但即使是乳粉、濃縮還原乳,只要按照比例調和,蛋白質成分並不會少於一般鮮乳,因此亦非良好的判斷方式。也因此他提醒,切莫相信網路謠言,以免對酪農造成傷害。

婦連生三胎肚子鬆垂!老公看了沒慾望

婦連生三胎肚子鬆垂!老公看了沒慾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女人生小孩真辛苦,出了要忍受劇痛之外,卸貨之後還可能面臨各種後遺症!台中一名三十歲婦人,結婚一連生了三胎後,肚皮出現嚴重鬆弛的現象,穿褲子時更須把肚子塞進褲子之中,猶如阿婆肉鬆,雖平日勤加保養,按摩運動,瘦身霜通通上陣,卻還是無法挽回夫妻在閨房的情趣,所幸經過手術後,肚子才終於回春。童綜合醫院美容醫學中心陳世宜醫師指出,確診患者因為經過多次生產,在懷孕過程中,肚皮及腹壁筋膜被過度拉扯,導致產後皮膚及腹壁筋膜鬆弛,除了肚皮上產生許多妊娠紋外,腹壁肌肉的筋膜亦因過度鬆弛無法縮回,外觀形成明顯的腹部鬆垮的情形。產後體重快速下降 肚子容易鬆垂癱軟患者經過評估後,接受腹部拉皮合併腹壁筋膜緊實手術,除了將鬆垮下垂的肚皮及皮下脂肪切除,並同時將鬆弛的腹壁筋膜予以適度緊實,術後復原良好,明顯看到成效,不僅患者覺得滿意,患者的先生也很滿意。陳世宜表示,很多來求診的婦女都因為產後或體重快速下降後,腹部外觀產生劇烈改變,讓患者有了無形的壓力,甚至羞於在丈夫面前更衣或穿著泳裝等清涼衣服,也影響夫妻閨房之樂。陳世宜建議,若婦女產後有腹壁鬆弛的狀況,可先做產後的腹部復健運動,若經六個月以上肚皮仍嚴重鬆弛無改善跡象,且無計劃再生下一胎者,再考慮做腹部拉皮手術。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及鬆弛程度不同,仍需由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做諮詢評估,選擇最適合個人的手術方式。

五個飲食建議!讓孩子考試得高分

五個飲食建議!讓孩子考試得高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進入六月學生考季,除了孩子加緊腳步,把馬力催足之外,護子心切的家長們,更會使出各種大補湯,生擒猛獸所精心熬製的食材,好讓孩子補補元氣,然而,這些食補真的對於孩子有加分的效果嗎?其實並不然!為了讓眾考生能夠博得好彩頭,高中狀元,大千醫院江仕峰營養師,特別針對考生所會遇到的五大麻煩,「增強記憶力」、「增加體力」、「照顧眼力」、「腸胃保健」、以及「紓壓放鬆」來提供適當的營養補充:1)增強記憶力/建議可以多攝取全麥麵包、深海魚、豆腐、雞蛋、菠菜、藍莓、堅果及南瓜籽。全麥麵包中的維生素B1為能量代謝的重要物質,與神經細胞膜的功能相關,是維持大腦正常機能的必要營養素。而深海魚脂肪中的DHA能使大腦神經細胞傳導功能正常運作,並且有助腦細胞運送營養及清除廢物。另外豆腐及雞蛋中的卵磷脂是腦部、神經及細胞間的情報傳導物質,負責各機能的調節。而菠菜、藍莓、堅果、南瓜籽中的抗氧化物質則能保護腦細胞不受自由基的侵害,並減緩老化、活化腦力、增強記憶。2)增加體力/多補充全穀類及蛋白質食物。由於全穀類食物富含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人體能量代謝,將人體所吃進的營養素轉為能量,並消除疲勞、幫助補充體力,因此被視為人體發電機。而蛋白質食物像是牛奶、豆腐、豆漿、雞肉,除了有助於補充體力,更富含鈣、鐵及多種維生素,能為孩子的體力加分。3)照顧眼睛/家長可讓孩子補充枸杞、地瓜、南瓜、紅蘿蔔、木瓜、芒果、蝦等含有豐富胡蘿蔔素的食材,或是玉米、芹菜等富含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的食物,能過濾藍光,減少自由基產生,避免眼睛退化。除此之外,像是葡萄籽、含維生素C與E的新鮮水果及魚油,也都能幫助考生保護視力,改善眼部疲勞。4)減輕壓力/考試壓力大,常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建議可在飲食中添加藍莓、烏梅、山楂等具酸甜口感的食材,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尤其是考季天氣炎熱,也能幫助考生解決食慾不振的困擾。另外,若想要排便順暢或改善腹瀉,則可以食用優格來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增加好菌、減少壞菌。5)放鬆心情/可以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考生處於緊繃及壓力下,可以加強攝取香蕉,因其本身含有豐富的色胺酸,在體內能形成血清素,具有穩定情緒、降低焦慮感等作用;另外,像是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也可清除壓力造成的過多自由基,幫助考生紓壓放鬆。

小酌放鬆?酒精的9種危害不可不知

小酌放鬆?酒精的9種危害不可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酒」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成癮物之一,而飲酒過量除了會刺激食道及胃黏膜,也會造成肝臟負擔,長期下來導致胃炎、胰臟炎、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及神經與心血管等系統的病變。有些人喝太多、太猛,或從小酌漸漸變成過量飲酒,甚至酗酒或變成酒癮,這些行為不僅危害身體健康,還影響人際關係,甚至社會安全。數十種疾病都與酗酒相關南投縣衛生局也指出,酒精也是青少年的頭號麻醉劑,青少年還處於腦部發育期,如果這時期養成了酗酒的習慣,根據國外研究的發現,會影響到腦部的學習記憶能力,對於將來一生的腦部功能可能會有影響,因此切勿因好奇或模仿而飲酒。所以衛生局也提供飲酒的九危害,讓民眾能及早遠離酒精傷害:●一害/神經系統的影響,加速腦部老化過程、情緒不穩定影響人際關係、注意力分散,導致錯誤的判斷。 ●二害/肝臟的影響,引起急性酒精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三害/消化系統的影響,引起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胰臟炎、食道靜脈曲張等。●四害/心臟血管系統的影響,增高血壓、心室衰竭、容易造成中風或續發性心臟病。●五害/飲酒與癌症的關係,酗酒者身體許多部位癌症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尤其是口腔、咽喉、食道、肝臟等器官。●六害/飲酒與意外事故的關係,酒精會破壞肌肉的協調、神精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增加意外事故發生率。●七害/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持續飲酒過量會抑制呼吸中樞、減緩支氣管輸送氧氣功能,使肺部器官功能減弱、呼吸不通暢。●八害/對妊娠、胎兒的影響,使胎兒發育不良,嬰兒出生時身體瘦小。●九害/對生殖系統的影像,影響身體發育,造成營養不良使體內荷爾蒙分泌不當,造成第 二性徵發展異常。

研究:蛀牙只需2天 每天正確清潔助消滅細菌

研究:蛀牙只需2天 每天正確清潔助消滅細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愈來愈多人會於飯後跑去廁所或是洗手台刷牙,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眾對於口腔保健的意識提高。我們不能完全否定這件事情,但是另一方面,這又會衍生「刷牙刷過頭」的問題。然而,雖說大眾刷牙的次數增加,但是卻很少人真正「正確刷牙」。「雖然有刷過牙,但是卻有一堆地方漏掉沒刷。」「錯誤的刷牙方法反而把牙齦給刷壞了,原來自己就是罹患牙周病的始作俑者。」有許多人在刷牙時都會犯上述錯誤。我要向各位說明「正確刷牙」,這是決定能否順利預防蛀牙、牙周病的成敗關鍵。事實上,至今醫學上仍未有明確答案,說明每天該刷幾次牙,才能夠有效地預防蛀牙以及牙周病。而在刷牙的方法上,每個人都存在差異,因此僅比較刷牙次數也沒什麼意義,反而會導致當事人仍不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在醫學上,刷牙的目的就是要去除附著於口腔當中的牙菌斑(牙垢)。我(齊藤)的恩師─織家勝老師認為:「在生活上若能夠儘量避免攝取砂糖,那麼每天刷一次牙就綽綽有餘」,他也讓他的患者採取這個做法。「牙菌斑形成之後,需要經過一天的時間才會開始對牙齒造成危害,因此只要每天好好刷一次牙,確實將牙菌斑去除就夠了」,這是織家老師的觀點。的確,牙菌斑在口腔中產生之後,需經過「細菌附著於牙齒上─細菌聚集─產生酸性物質─溶解牙齒」等四個步驟,才會造成危害。而根據研究指出,此四個步驟需花費24至48小時才會完成。因此只要能夠在這段時間,透過刷牙將牙菌斑去除,罹患蛀牙的機率就會大大減少。織家老師已邁入高齡,我正式接手老師的患者。其中有許多患者至今仍遵守織家老師所給予的指導。這些患者每天只刷一次牙,但是時至今日他們仍然良好地保持健康的口腔環境這些案例讓我發現,只要減少飲食當中的砂糖攝取量,並且正確刷牙,那麼每天只要刷一次牙,就足以預防蛀牙以及牙周病。所以在我的牙醫診所,也會建議患者每天刷一次牙就好。若是患者對每天只刷一次牙感覺心有不安,那我就會指導如何在飯後輕輕刷牙或是漱口。增加刷牙次數當然能夠有效除去牙菌斑,但是另一方面,頻繁刷牙也會對牙齒以及牙齦造成傷害。我認為應該要將刷牙的次數減少到最低限度,因為刷牙重要的不是次數,而是方法。(本文摘自/即刻救牙!良心牙醫教你一口好牙咬到100歲!/世茂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