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糖尿病患呷粽 糙米取代糯米更佳

糖尿病患呷粽 糙米取代糯米更佳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節吃粽子已是習慣,不過傳統的粽子大多高油脂、高鹽、低纖維,大快朵頤後易造成身體的負擔或慢性疾病的惡化。因此營養師特別提醒,患有糖尿病、腎臟病及消化系統疾病的民眾,在食用粽子時一定要特別留意。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由於粽子中的糯米主要為支鏈澱粉,屬於高GI食物,容易造成血糖快速上升,大千綜合醫院陳昕玫營養師建議,可以糙米取代糯米,不但比一般肉粽攝取更多膳食纖維,還能幫助血糖控制,沾醬部分要注意甜辣醬恐額外提供碳水化合物,另外若想食用冰粽或鹼粽,則可以用代糖來取代糖漿或砂糖。 慢性病患應慎選沾醬、食材對於腎臟病友,陳昕玫營養師建議在粽子的選擇上,多以天然食物為主,減少加工製品,餡料可選擇瘦肉、竹筍等食材,而調味料則以香菇、蒜、紅蔥頭等來提味。搭配補充蔬果保健康粽子中的糯米因為不易消化,胃排空慢,容易促使胃酸分泌,對於消化能力有問題的民眾,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應該減少吃粽子,尤其不能空腹吃。營養師建議,可選擇份量較小的粽子食用,並搭配青菜及竹筍湯,或選用其他穀類代替糯米,以減少腸胃不適患者的不舒服情形。想要在端午佳節品嚐粽子香,又不想影響健康,陳昕玫營養師也提醒民眾,以粽子取代正餐,建議一天最多一顆,並且加熱後再食用,切記不宜在空腹或消夜時吃粽子,才不會造成腸胃之負擔。另外,若只單吃粽子,在營養方面並不均衡,應適時地以其他食物蔬果搭配補充。

端午包粽仔細挑 蝦米色澤太紅勿買

端午包粽仔細挑 蝦米色澤太紅勿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端午佳節將至,粽子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應景食物,食藥署建議選擇自己動手包粽子的民眾,在選購乾貨配料時,要注意不購買來源不明的散裝品或失去自然顏色的產品,購買蝦米時,以形體完整、碎屑少的產品較佳,外觀有不正常紅色或色澤太紅的產品應避免購買;粽葉時則選購有青草香味,如有嗆鼻味者不要購買。吃不完的粽子  冷藏溫度應控制7℃以下而若是選購粽子時,務必選擇信譽良好的店家購買,若是購買包裝完整的粽子,則需仔細閱讀包裝上的食品標示,若是店鋪自己包的粽子,則要留意店舖的環境衛生情況,像是盛裝粽子之容器、工作檯面、天花板及地面四周環境應整潔乾淨。不要購買來歷不明、過期、發出異味、包裹不妥當或外觀異常,如:外表有破損、內容物外漏、內部黏稠成絲狀的粽子。食藥署也提醒民眾,選購粽子時應注意保存溫度,如購買即食粽子,應購買於溫度60℃以上環境販售之產品,並儘速食用完畢,若買回來的粽子已經冷卻,務必要先澈底加熱後才可食用。吃不完的粽子應放在冷藏庫或冷凍庫儲存,冷藏時溫度應控制在7℃以下,要冷凍時溫度則應維持在-18℃以下,才能有效達到保存的目的。

害怕脊椎手術變癱瘓 老婦下背疼痛忍4年

害怕脊椎手術變癱瘓 老婦下背疼痛忍4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退化性脊椎病變的病患,因積極治療沒改善甚至惡化,就須考慮手術。但有許多民眾聽信謠傳,如脊椎手術後癱瘓、接受脊椎手術一定會比原來更糟等的負面結果,應而延誤就醫。就就一名的62歲女士,下背疼痛4年,幾年前診斷為腰椎第四、五節滑脫合併脊椎狹窄,醫師建議手術,卻因害怕術後傷口疼痛及癱瘓風險,不敢接受手術。多年來復健,仍趨於惡化,最後無法坐或久站,好在經過脊椎微創骨融合手術後,折磨她多年的下背疼痛終於獲得改善。微創手術較安全   傷口小不留長疤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科林思維醫師說,大部分的脊椎病人不敢接受手術的最重要原因有2:一是害怕神經損傷造成後遺症,甚至永久癱瘓;另外則是恐懼手術後所必須經歷劇烈的傷口疼痛,以及復原期間必須長時間臥床的痛苦。但近年來,微創手術蓬勃發展,改變了以前「大手術就必須大傷口」的舊有觀念。林思維醫師也指出,大部分人對脊椎手術的印象就是術後在背後有大傷口如一條至少十幾二十公分的垂直蜈蚣。隨著手術器械的改良及脊醫師技術的進步,微創脊椎手術經由較小的傷口,在特殊器械的使用之下,可以減少肌肉組織、韌帶及骨頭的破壞,手術中流血量少,也較能減少傷口疼痛及組織修復後可能帶來的慢性背痛。

食不安!賣場枸杞 殺蟲劑超標3倍

食不安!賣場枸杞 殺蟲劑超標3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枸杞為常用的中藥材及食材,但台北市衛生局公布市售食用枸杞農藥抽驗結果,不合格率達2成3。本次13件產品皆為食品用途,檢驗結果有3件產品不符規定原因,2件檢出不得使用於枸杞之殺蟎劑歐蟎多,1件檢出殺蟲劑丁基加保扶超量及不得使用的殺蟎劑歐蟎多。清水洗20分鐘  助去除殘留農藥食品藥物管理處技正林益祥表示,抽驗結果為振源食品行、愛維根社會企業販售的枸杞,驗出不得檢出的殺蟎劑歐蟎多,愛買忠孝店賣的特選枸杞,除了檢出歐蟎多,殺蟲劑丁基加保扶也超量3倍。針對不合格產品,衛生局已要求業者下架回收、不得販售。林益祥也提醒,購買枸杞須注意顏色勿過於鮮豔,由於農藥歐蟎多、丁基加保扶皆為水溶性,烹煮前可先用流動清水洗20分鐘,有助去除殘留農藥。

仿生鏡片新發現?醫:台灣早有類似技術

仿生鏡片新發現?醫:台灣早有類似技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矯正近視有新突破?除了眼鏡、隱形眼鏡以及雷射外,加拿大科技公司近日發佈一款仿生鏡片,號稱植入眼球後,可回復到近視前、甚至比還沒近視時擁有更良好的視力,對此眼科醫師表示,這種技術就類似台灣的「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避免乾眼副作用 雷射矯正教適合近視度數低者雙和醫院眼科沈筠醫師表示,目前矯正近視有2種方法,一種就是大家熟悉的準分子雷射,另一種則是植入式隱形眼鏡,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都可以讓視力恢復,只是基於民眾心裡的擔心,後者的執行率並不高。近視患者所看到的影像落在視網膜的前面,造成視力的問題,而準分子雷射是透過改變眼角膜的弧度及屈光率,使影像能夠落在視網膜上,藉此修正近視問題,然而,若近視度數太深,則需要修正的弧度越大,就可能會發生眩光、乾眼症等副作用,因此此方式較適合近視度數低的人使用。植入式隱形眼鏡 適合高度近視者植入式隱形眼鏡則是人工水晶體的其中一種,將薄的人工水晶體覆蓋在原來的水晶體前面,達到使影像落在視網膜上的結果,但由於其需要一定的空間置入,當本身的水晶體不夠薄,也就是近是深度較淺者,則不會有足夠的空間放置人工水晶體,所以此方法適合近視800度以上的人使用,且手術後不會有眩光等副作用產生。沈筠惇醫師表示,大多數人仍然會選擇雷射手術矯正近視,然而,若近視者度數在600~1000度左右的人,醫師多會建議使用植入式隱形眼鏡來做矯正,畢竟副作用少,手術結果較佳,但他也指出,雖然兩者傷口都不算大,但雷射手術傷口在角膜瓣,也就是眼球的表面,而植入式隱形眼鏡會進到眼球內,大部分患者仍會有所擔心,目前約只有2成病人會選擇後者。都能同時矯正散光 價差近2倍雖然2種方式都能一併矯正散光,但植入式隱形眼鏡術後需要包紮,因此,需要分兩次手術,一次執行一隻眼睛,可能也是民眾較抗拒此方法的原因之一,而目前在治療方面患者需自付,若以雷射來說需花費約3.4~7.8萬元不等,植入式隱形眼鏡則為7~9萬元。

腹膜透析好方便?換液過程恐增感染率

腹膜透析好方便?換液過程恐增感染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每週到醫院報到3次,對洗腎病人來說,無疑是一大困擾,相對於腹膜透析,時間上比較彈性,且可以在家自行完成,比起每週進出洗腎中心來的方便許多,但醫師提醒民眾,雖然腹膜透析較為方便,但患者衛生習慣若不良的話,恐怕就容易增加換液過程中的感染機率。洗腎2大方式 術前皆需置入管路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簡彥名醫師表示,臨床上洗腎的方式有2種,一種是血液透析,也就是經由動靜脈導管達到血液中廢物的處理,另一種是腹膜透析,藉由肚子上的管路,將腹膜中的廢物分離出來,以達到血液淨化的效果。兩者在開始洗腎前,都需要一段準備時間,備妥所需要的管路,選擇血液透析的病人,事前需要在手臂置入一動靜脈廔管,因為原本的靜脈壁很薄,是為了使靜脈壁變厚,待血管成熟,約8~12週左右方可以使用;使用腹膜透析的患者,則需要準備腹部的管路,連接腹腔,術後需要2個禮拜~1個月才能使用,兩者皆屬於永久管路。腹膜透析感染機率高 腸沾黏患者不能使用雖然腹膜透析可以由自己或照顧者執行,走到哪洗到哪,但其實它的管路接口外露,需要非常小心以避免細菌感染,患者本身也要有非常好的衛生觀念,否則感染的風險其實很高,醫師也表示,兩種洗腎方式比較起來,仍是腹膜透析的感染較常見,且嚴重時不只腹膜會硬化,就連交換廢物的作用,也會漸漸喪失功能,使腸子蠕動差,一段時間後,恐造成營養不良,最壞的情況就是拔管,改以血液透析的方式替代。另外,若選擇腹膜透析,醫師會先以腹腔鏡檢視腹膜的狀況,若有些人因為腹部動過大手術,導致腸沾黏的狀況,也無法使用此方式。綜觀以上,雖然腹膜透析是一項非常方便的選擇,但也需要在患者願意配合,醫師整體評估過後才可以執行,目前臨床上所見的洗腎患者中,約只有一成使用此方式,醫師也表示,使用腹膜透析不代表患者的狀況比較好,感染機率仍是一大隱憂。

口味太重、太淡都不好 當心皆會引發腎臟病

口味太重、太淡都不好 當心皆會引發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根據衛福部健保署2014年公布的醫療費用排行榜顯示,第一名即為慢性腎衰竭,去年花在洗腎相關費用高達430億元,如此巨額的費用,全部出自國人繳納的健保費,然而大部分的人對這個疾病都不瞭解,甚至毫不避諱的大魚大肉、重口味飲食,殊不知正深陷美食危機中。糖尿病患是洗腎高危險群 尿尿有泡要注意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簡彥名醫師表示,台灣目前約有6萬名洗腎病人,約以每年360人的速度成長,依據統計,洗腎病人中約有45%為糖尿病患者,是洗腎的最大原因,第二名則是腎絲球腎炎,占了20~25%,另外在飲食方面,除了重口味外,鹽分攝取不夠,容易導致心臟的疾病,進而影響周邊器官,也會增加罹患腎臟病的風險。大家都知道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而腎臟也像肝臟一樣,生病初期並不會有任何感覺,民眾可以藉由觀察自己的尿液來提高警覺,當發現尿尿有泡泡,且久置仍不會消失,就應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腎功能毀損難修復 移植是唯一方式簡彥名醫師說,除非是意外引起的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下降,此時洗腎是暫時的,待腎功能恢復即可停止,然而大部份疾病或飲食所引起的腎功能損害,是不可逆的反應,一旦發生了,就必須洗腎一輩子,腎臟移植是唯一的根治辦法,但台灣目前因為法令較嚴格的關係,再加上捐贈者不多,並不是每個病人都能幸運獲得移植的機會。吃太淡腎臟也有負擔 預防洗腎從生活習慣做起大家聽到洗腎如臨大敵,心慌之餘第一個改變的就是開始清淡飲食,但曾有研究指出,鹽分攝取不足也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相對於身體其他器官也會受到影響,包括腎臟疾病也需要注意,並不是只有重口味的人才需要擔心腎功能,因此醫生提供民眾5點建議,幫助大家遠離腎臟疾病!1) 每日鹽分攝取控制在6~12克。2) 戒菸、戒酒。3)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血壓等。4) 保持運動習慣,每週至少3~4次,每次30分鐘以上。5) 養成吃素的習慣,因為肉類容易對身體產生有毒的廢物,若非吃肉不可,也盡量以白肉為主,例如魚肉。

MERS爆不停!遵守3要點助預防

MERS爆不停!遵守3要點助預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雖然自2012年起,沙烏地阿拉伯首次出現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後,就陸續出現類似的個案,但主要集中於中東地區,東亞地區幾乎沒有案例發生,因此,多數民眾處於無感狀況。直到今年5月,韓國爆發一家三口感染的疫情,且在短短數天內,迅速增加接觸過患者的人確診病例後,才開始引發關注。MERS雖為冠狀病毒 但傳播途徑不明亞東醫院感染科楊家瑞醫師表示,MERS-CoV與SARS皆屬於冠狀病毒,但在傳播方面仍不同,一般冠狀病毒主要透過大的呼吸道飛沫顆粒,以及直接或間接接觸到感染者分泌物等方式傳播,但MERS-CoV傳播途徑卻不明。根據目前研究結果推測,個案可能因接觸或吸入患病駱駝之飛沫或分泌物而感染,至於人與人間的傳播,主要以院內感染為主,另外,也曾有研究指出MERS-CoV病毒可在低溫(4℃)的駱駝生乳存活72小時,部分確診病例亦曾飲用駱駝乳。發病症狀不只發燒咳嗽 通常還會有肺炎發病的潛伏期約2~14天,而發病症狀主要是急性的嚴重呼吸系統疾病,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呼吸急促與呼吸困難。從目前臨床資料顯示,感染者通常會有肺炎,部分病人出現腎衰竭、心包膜炎、血管內瀰漫性凝血(DIC)或死亡。因此,在面對可能出現的疫情大爆發的現在,下列幾點民眾需要特別注意:1)赴中東地區者,避免至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場所,或與有呼吸道症狀者密切接觸,並注意個人衛生及手部清潔,也避免前往當地農場、接觸駱駝或生飲駱駝等動物奶,降低受感染可能性,特別是老年人或腎衰竭、糖尿病、慢性肺病及免疫不全等慢性病族群,更要謹慎做好適當防護措施。若到韓國的民眾,則要盡量避免至當地的醫療院所內,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這段時間盡量避免去韓國旅遊。2)若曾至流行疫區旅遊的民眾,返國後14天內,出現任何症狀,皆應佩戴一般外科口罩並儘速就醫,主動告知旅遊史,若有必要,則在醫院接受短暫隔離措施等待檢驗結果。3)養成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的習慣,包括咳嗽、打噴嚏時,應用衛生紙遮住口鼻,再將紙丟進垃圾桶、用肥皂和清水或酒精性乾洗手液進行手部衛生等。勤洗手、做好預防措施 遠離MERS不二法門隨著陸續一些輕症患者的診斷,死亡率雖不像之前所估計4成之高,但也有1成左右,且目前仍無有效的藥物可治療,因此,楊家瑞醫師呼籲,做好預防措施、勤洗手、避免出入疫情流行區、做好自我管理,才能讓自己遠離MERS。

三伏貼驅寒溫陽 預防過敏、氣喘復發

三伏貼驅寒溫陽 預防過敏、氣喘復發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過敏、支氣管炎、氣喘好發於冬季,三伏天是利用一年之中最最熱的三天:初伏、中伏、末伏,此時人體陽氣旺盛之時扶助正氣,使用屬性溫熱的中藥在人體背部俞穴上貼敷,預防冬末舊病復發,可減緩病症及發作次數。三伏貼改善過敏體質8成南投醫院中醫科顏素美醫師表示,早先記載於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清初張璐的張氏醫通,對於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感冒易患者能達到減輕症狀,預防冬季發作的效用。臺灣地區近3年臨床觀察有效率可達80﹪以上,連續3年接受治療者,以第2、3年效果較為顯著。而今年的三伏天是7/13(一)、7/23(四)、8/12(三),但是顏素美醫師也說,三伏天貼敷時間並非僅限於這3天才有效,三伏天的前、後1個月,天氣最炎熱的時候,都是治療的好時機,這種療法屬傳統中醫的外治法之一,因為有驅寒溫陽的作用,所以特別適合虛寒體質的人,而南投醫院三伏天貼敷活動時間為07月13日至104年08月13日。    

男性也有更年期!超過40歲漸不舉

男性也有更年期!超過40歲漸不舉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對於女性更年期的症狀,該怎麼預防、怎麼緩解,會出現那些不適現象,早已受到不少的關注與討論,但相較於女性更年期,男性更年期的探討聲量,似乎弱上許多。根據台灣男性醫學會所做的男性健康管理研究指出,在六百五十位,四十歲到八十歲的男性,高達八成的比例,體內睪固酮全都低於標準,更有健檢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只要年齡一超過三十五歲,達五成的男性,睪固酮全都出現驟降的趨勢。男人更年期知識 你要多多腦補這些數據正在呼喊,「男人們!你的雄壯威武,正在漸漸黯淡,不比當年勇!」然而,對於眾多中年男性而言,男性更年期的基本知識,還是需要多多腦補。什麼是男性更年期?會出現哪些症狀?大致歸類有十大徵候,性能力降低。體力消退。情緒不穩。熱潮紅、盜汗、失眠、易緊張。身體毛髮日漸稀疏。肌肉組織變得柔軟無力。乳房逐漸增大。腹部及腰、臀部脂肪增加。睪丸有漸萎縮現象。骨質疏鬆,變矮,容易扭傷、骨折。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男性更年期屬於中醫「腎虛」的範疇。當男性步入40歲之後,腎氣漸衰,此時體內分泌的男性荷爾蒙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當減少到某個程度時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也就是男性更年期症候群,好發年齡大約在40~70歲之間。童綜合醫院中醫師陳建雄強調,因此40歲前後是男性邁入初老很重要的階段,如果此時適度的調理,可以延緩和減輕更年期症狀。更年期提早做基礎工程 能延緩十年發生他解釋,男性更年期的發生比女性晚約10年,睪固酮的分泌速度,在30歲之後每年會減少1~2%,一旦下降到某個程度,就會導致相關器官功能出現障礙,因而產生熱潮紅、心悸、盜汗等症狀,甚至可能會延續5到15年。中醫防治的最終目標,是為延緩男性荷爾蒙下降的速度,而已發病者,則減輕其更年期症狀所帶來的不適感,提升其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