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熱天皮膚問題多 小心汗斑纏上身

熱天皮膚問題多 小心汗斑纏上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就算夏天的氣候悶熱,也不減愛好運動者的狂熱,不管是單車、路跑,甚至是在有冷氣的健身房,大家都追求著汗流浹背的暢快,但是流汗身體就會濕濕黏黏,若是疏忽了運動後的清潔動作,恐會造成汗斑纏上身!皮膚專科馮愛真醫師解釋,汗斑的成因是每個人皮膚會有些微「皮屑芽胞菌」這類黴菌,而皮屑芽胞菌容易滋生,如果流了汗又沒有立刻把汗擦乾加以清潔,皮膚很容易出現一大片顏色不均的色塊斑點。通常發生在汗水混合的皮脂處,如脖子、肩膀、前胸、背部或腋下發生,偶爾也會出現在臉部。汗斑大多不會癢所以很容易被忽視,通常是突然看到皮膚出現「豹紋」或「梅花鹿」般的斑點才發現,輕輕抓過發作中的汗斑,就會觀察到些微的皮膚脫屑,顏色可能是偏白、棕色、淺紅色都可能,雖然不搔癢,但常會造成患者外觀的困擾。馮愛真醫師表示,夏天氣候濕熱建議平時穿著透氣材質的衣物,若發現身體有出現汗斑、溼疹症狀,盡早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診斷,通常會先外用azole類或tifine類的藥膏治療,若感染範圍大才會搭配口服抗黴菌藥物。若只使用外用藥膏,治療期大約2~4週不等;若搭配口服藥物,治療期大約1~2週,但需醫生評估是否適合吃藥,有過敏體質狀況的患者需要特別留意。馮醫師提醒民眾,運動流汗過後應盡速使用乾淨毛巾清潔皮膚,保持乾爽,並穿寬鬆吸汗透氣的棉質衣褲,有些女孩因愛美,長時間穿著不透氣材質的內衣,或是塑料材質胸墊等,必須注意一旦發癢、泛紅就要趕緊取下,避免引發溼疹、汗斑,才能在夏天能夠有健康肌膚。

研究:皺紋越多 骨折、骨鬆率恐激增

研究:皺紋越多 骨折、骨鬆率恐激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歲月除了會給人智慧、成熟外,也會附贈著鬆弛、斑點、皺紋等皮膚問題,然而皮膚問題就如同罹患了失智症一樣無法逆轉,僅能靠著努力來減緩速度,但你知道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皺紋的出現也意味著骨質流失,容易增加骨折、骨鬆的危機,且若是皺紋越多,越容易引發骨折。皺紋越多 骨折風險越高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耶魯大學,針對114名停經不到3年的婦女,進行皺紋數量和深度、皮膚柔韌度及骨質密度的檢查,結果發現,皺紋越嚴重者,骨質密度越低,而這一切都與骨骼、皮膚都需要膠原蛋白來支撐、維持有關,所以,當一個人臉上出現很多皺紋時,對身體的影響已不單僅有外表而已,就連骨頭也容易有骨折、骨鬆的問題。膠原蛋白 會以不同形式存在體內為什麼膠原蛋白會與骨骼有關?因為膠原蛋白會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皮膚、骨骼、軟骨、韌帶、肌腱、血管壁等部位中,占了體內蛋白質的25%,至於骨頭則有1/3為膠原蛋白,所以,膠原蛋白除了在皮膚中扮演著抗皺的角色外,也是骨骼中的主要成份。一旦缺乏骨密度就會降低,進而增加骨折、骨質疏鬆的風險,此外,如果軟骨中的膠原蛋白含量減少,肢體在活動時,少了潤滑度,也就會使得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補充無須花大錢 多攝取蛋白質、維他命C若想避免皺紋、骨折、骨鬆找上門,就要減少膠原蛋白的流失,在飲食上可多吃含有蛋白質的食物,藉由分解後的胺基酸來合成膠原蛋白,或是含有豐富膠質的食物也行,但除了蛋白質外,也要多補充維他命C、E等抗氧化物質,來減少自由基的產生。

被蛇附身得乾癬?迷思讓退休警受苦30年

被蛇附身得乾癬?迷思讓退休警受苦3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乾癬並非傳染性皮膚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引起的慢性發炎疾病,但病人長期受乾癬困擾,為了追求治癒方法誤信偏方,反而錯失控制、治療的良機相當可惜。67歲林姓退休警員罹患乾癬已逾30年,由於乾癬病灶遍布全身,為了治癒他看過中醫,家人也帶他求助神明,乩童說他上輩子殺太多蛇,被蛇附身,才會得乾癬,用草敲打驅走蛇就能治癒,但沒效用。四處求醫卻無法讓乾癬有顯著的控制,讓他一度覺得生不如死。幸好最終回到西醫治療,透過生物製劑解困。深陷治療5部曲    誤用偏方更嚴重成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林子凱指出,乾癬病人常因身上有脫屑、紅腫乾裂斑塊,而被人誤會衛生習慣不佳,甚至被認為患有傳染性疾病,而遭受排擠。而許多乾癬病人像林先生一樣,為了尋求各種治癒方式,經歷治療五部曲,先是因為疾病反覆而對西醫失望,接著就看中醫,而中醫治療效果不佳就去找偏方,在偏方沒效後又求神問卜,甚至最後怪罪自己沒有調養好或是乾脆放棄,導致病況加重,並且延誤治療。雖然目前乾癬無法根治,輕度乾癬以外用藥膏為主,中重度乾癬可以使用口服藥物、照光治療。當前兩種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法承受副作用時,病人可以選擇接受生物製劑治療,抗癬福音    健保放寬生物製劑給付時間但過去健保給付原本規定符合生物製劑的病人僅能使用6個月,要再等疾病復發至一定程度才能夠再申請使用。林子凱醫師表示,當疾病反覆獲得控制又失控,對病人是立即的身心靈的考驗及痛苦。所幸今年四月健保給付規定修正,讓符合規定的病人每6個月評估療效,有療效的病人可續用至2年,減輕許多患者對於復發的恐懼壓力。

燒燙傷患者必看 正確擺位防攣縮、神經壓迫

燒燙傷患者必看 正確擺位防攣縮、神經壓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八仙塵爆事件發生至今已逾1週,雖然事發後第一時間,以搶救傷者為主,床邊復健等介入受到限制,但若能藉由早期的正確擺位,不僅可避免關節攣縮變形、神經壓迫外,還可降低水腫,維持肢體功能性,促進日後復健發展。因此,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製作了「傷燙傷姿勢擺位原則」單張,希望能在最快的時間內,讓病人家屬與照護的護理人員了解正確擺位的姿勢,且以手繪方式直接呈現,讓人多了一絲溫暖,而步驟如下:心理問題不容小覷 部分患者仍處驚恐狀態事件發生後,大多民眾都把心力放在治療、復健上,但其實傷者的心理問題仍不容小覷,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永展表示,有些病人至今還未從爆炸當下的驚恐情緒脫離出來,一直處於當時的情境中。認知已回到現實的病人,則擔心往後的復健之路,如果此時可讓病人了解未來的治療過程,引用正面的例子,有助於強化病人的信心。除了精神的支持外,也得視病人的情況,適時開立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或是眠藥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約在半年至一年間消退經歷過如此重大事件的傷者,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陳永展醫師表示,部分傷者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在半年至一年間消退,但每位病人仍會有差異性,治療上需據病人的臨床症狀、對創傷事件的心理反應、心理上的復原程度等,評估給予抗憂鬱症等藥物,並配合心理治療。除了病人之外,同時也關注家屬的情緒需求,給予心理支持,並研擬家屬心理重建計畫。

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病 早死風險恐增4倍

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病 早死風險恐增4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不健康的生活形態,例如:抽菸、喝酒、熬夜等,除了會增加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慢性病風險外,日前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若是一個人同時患有2種以上慢性病的話,還可能會增加早死風險,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期刊》。40歲前中風過 平均年齡將被削減23年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英國劍橋大學,針對120萬名不同國家的男女進行健康分析,結果發現,40歲以前曾患有中風、心血管疾病的男性,平均年齡將會被削減23年;60歲時罹患兩種心血管、新陳代謝疾病的話,平均年齡將會減少12年;三種以上慢性疾病會減少15年;至於抽菸、患有愛滋病者,平均壽命則減少10~11年。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糖尿病、心臟病、中風間存在這許多相似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肥胖等,所以,當一個人同時罹患兩種以上的疾病時,早死風險就會激增,舉例來說,患者罹患慢性疾病時,早死風險將是沒有任何心血管、新陳代謝疾病者的2倍;同時有兩種以上的話,風險就會增加4倍;一旦有三種以上,風險則增加至8倍。所以,建議民眾平時應維持體重、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吸菸,不喝酒,並定期接受運動鍛煉,如此一來,就能降低危害因子找上門,進而增加早死風險。

7成高中生買菸不受阻 檳榔攤違規比例高

7成高中生買菸不受阻 檳榔攤違規比例高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菸品對人體危害甚大,由其是對發育尚未完全的兒童或青少年,更是像毒品般的存在,日前曾有超商員工,因買菸民眾未能出示證件證明年齡而拒絕賣菸,卻遭人拍桌怒斥,然而國健署表示,該名員工是遵循「菸害防制法」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確實為青少年的健康把關,此行為應該得到肯定與表揚!根據103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發現,國中吸菸學生中,有將近一半是自行買菸,高達5成以上同學買菸時不會被商家拒絕,高中職生買菸更容易,自行買菸者中,將近7成不會被拒絕。菸品販售業者違規比率高 衛生局將加強取締根據「菸害防制法」第13條及第29條規定,違法供應菸品予未滿18歲者,最高可處5萬元以下罰鍰;復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43條第3項規定,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兒童及少年,其施行細則第11條第2項進一步規定,供應上開物品者,對接受供應者是否已滿18歲有懷疑時,應請其出示身分證明;無身分證明或不出示證明者,應拒絕供應。國健署為了解業者違法售菸情形,委託消基會以「喬裝測試」方式,抽查各場所是否有違法售菸給未滿18歲者情形,結果發現,便利超商、連鎖超市、大賣場、檳榔攤、傳統商店等違規比率為52.6%,其中檳榔攤違規比率最高,達69.1%。綜上所述,無論是青少年自行買菸,或是喬裝測試,結果均顯示5成以上的菸品販售業者違規售菸,比例之高,因此,各縣市衛生局已將取締違規販賣菸品予青少年,列為執法的重點項目。售菸「停、看、聽」 國健署教拒售技巧國健署為提醒販菸業者拒販菸品予未成年者之法規,並提升拒售技巧,特別製作了「拒售菸品停看聽一本通」,印製並發送給各超商、量販店、雜貨店及檳榔攤,以「停、看、聽」3步驟,提醒菸品販售業者在賣菸之前應該注意的小技巧,歡迎各業者善加運用。1) 停/停止銷售菸品給未滿18歲的青少年。2) 看/仔細觀察顧客是否滿18歲,如有懷疑,先查明身分證明文件。3) 聽/委婉告知相關法令規定、並請顧客耐心聆聽。

學習膀胱訓練 子宮頸癌術後解尿沒煩惱

學習膀胱訓練 子宮頸癌術後解尿沒煩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子宮頸癌為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治療主要是手術或放射線治療。成大醫院婦產科許耿福醫師指出,根除性子宮切除術會將部分大腸神經和控制膀胱神經切斷,導致膀胱脹尿感消失、容量降低,造成解尿不乾淨、餘尿變多,暫時失去正常解尿功能,導尿管需留置一段時間,等待膀胱功能恢復,一般約3~6個月會恢復,通常術後一周內開始進行膀胱訓練,有助早日恢復膀胱機能和解尿功能。臨床發現,術後個案因等待膀胱機能恢復至少需要住院14天,也會因失去正常解尿功能而引起焦慮、緊張的情緒,甚至出現睡眠障礙的情況。因此民國99年時,成大醫院婦產科病房莊淑櫻護理長率領臨床護理師,發展出「膀胱訓練衛教單」,經過定期的更新衛教單內容,持續一直使用在臨床膀胱訓練的個案。縮短住院天數    助膀胱機能即早恢復莊淑櫻護理長說,「膀胱訓練衛教單」提供了訓練時的飲水計畫、訓練方法、餘尿量和自解尿的定義與紀錄方式的說明,及訓練期間的注意事項,讓病人或家屬參與膀胱訓練學習,在住院期間給予正向支持增加其信心,進而讓個案能居家自我執行膀胱訓練。且這種訓練方式,使病人住院天數大大縮短至7到10天,出院後護理師仍會利用電話追蹤,持續關心病人膀胱訓練的結果,適時給予護理指導,協助病患早日恢復膀胱機能和解尿功能。

嬰幼兒也能吃素?醫:維生素、鐵質夠免擔心

嬰幼兒也能吃素?醫:維生素、鐵質夠免擔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食安風暴不斷,許多民眾對食品安全有很多疑慮,紛紛加入素食的行列,然而若是嬰幼兒就開始吃素,會不會造成營養不足的問題?臺中慈濟醫院楊忠偉、陳開湧兩位營養師,依嬰幼兒各階段月齡特別補充的營養攝取,與主廚林志哲設計提供符合營養需求的近百種素食副食品。海帶、味噌富含B12 維生素D靠日照補足小兒科醫師李敏駿指出,嬰幼兒攝取營養均衡的素食副食品,及早建立嬰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伴隨孩子健康成長重要的一步;他表示,家中三名幼年子女,從襁褓期就開始吃素,只要用心瞭解相關營養補充,不論是發育、智力發展都跟一般孩子並駕齊驅。李敏駿醫師說,很多家長,甚至醫界前輩對嬰幼兒素食一事都抱持著反對看法,無非是擔心營養不夠均衡,但他強調,海藻、海帶、五榖雜糧,還有發酵豆製品如味噌,都有豐富的維生素B12,維生素D藉日照可以由自身製造取得,許多果乾、玉米筍也有很多鐵質,豆漿加上芝麻的含鈣量也不輸牛奶,只要多留意天然食物的營養素,給寶寶吃素一點都不難。副食品增加蛋白質與鐵質 掌握均衡飲食概念楊忠偉營養師說,寶寶四個月到六個月開始漸進式餵食副食品,補充母奶與配方奶不足的營養,可以從米糊開始,或是開始嘗試自榨果汁,使適應不同類型,得以訓練寶寶吞嚥及咀嚼能力,只要能掌握均衡飲食概念及搭配,寶寶吃素也能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陳開湧營養師提醒,寶寶自七個月起,對鐵與鈣需求增加,此時調整副食品種類,增加富含蛋白質與鐵質、鈣質的食物,同時開始變化複方副食品,如海苔粥、莧菜粥等。十到十二個月大的寶寶,可以搭配全蛋料理來增加寶寶營養需求。一歲之後的嬰幼兒料理變化更多,藉由搭配美味的醬料,讓素食寶寶兼具口感與營養。

老人易跌倒、骨折 恐是肌少症上身

老人易跌倒、骨折 恐是肌少症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年長者的外觀看起來身形瘦弱、皮膚皺皺的、骨頭形狀明顯,看起來沒有什麼肌肉,就像皮包骨似的,這些恐都是肌少症的表徵。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表示,文獻指出80歲以上的年長者約有11~50%罹患肌少症,肌少症容易增加跌倒、骨折等風險。老化、蛋白質攝取不足   半數長者有肌少症周建文醫師表示,肌少症是指骨骼肌肉量減少,以及肌力減弱、身體功能的表現變差,在45歲以後,肌肉量每十年減少百分之6,以60至70歲長者約有5~13%有肌少症,80歲以上長者約有11~50%罹患肌少症。肌少症通常是老化症候群的一種表現,除老化外,飲食不正常、長期臥床、患有多重慢性疾病,以及某些藥物副作用,也會造成肌少症,肌少症會增加跌倒、骨折、日常生活功能減損的風險,甚至導致身心障礙。周醫師也說,對於肌少症無須太過緊張、恐慌,肌少症為是老化的一種現象,可使用簡易的評估工具,如手指握力可以評估肌力,6分鐘步行測驗可評估身體功能表現,肌肉的組成主要是蛋白質,因此建議攝取足量的蛋白質例如牛奶、豆漿有助於延後肌少症進行,養成規律的運動及賀爾蒙療效亦有助益。

爸媽注意!8種場合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爸媽注意!8種場合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適合對話的時間」並非固定制式的,孩子到底是希望別人能好好聽自己說話, 還是想要一個人靜一靜,或是希望有人可以安慰他,其實只要帶著關心察看孩子就會知道了。「怎麼樣的對話時間才是適當的呢?」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有時只說一句話就可以簡潔的解決,有的時候要講好幾個小時才行。重點是,要完全集中,專心地對話。抓對「時機」對話,就不會被侷限在時間層面上。當然,挑時機也要看那個人的狀況,還有事情的發展,以及對話雙方的關係。雖然是跟同一個人說話,但是若在不適當的狀況中講,對方可能不會接受,甚至強烈反彈,情緒也受到傷害。也就是說, 一切都要從「體貼對方的心」為出發點。1)逼近考試日子的時候/不管重不重要,只要一講到「考試」相關的話,孩子就會神經緊繃。考試日期逼近時,盡量不要提及考試的事情比較好。「這次考試會左右你的人生。」「如果考不好,你就要自己負責喔。」「你這麼努力讀書,真擔心你能不能考得好。」這些都是對孩子百害而無一益的話。2)考試結果出來的時候/如果父母不滿意考試的結果,那麼孩子自己應該也是不怎麼滿意的。如果因為他們看似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就覺得一肚子氣,這樣是不行的。無論如何,對於考試結果最敏感的並不是父母,而是應試者本人。可以這樣告訴孩子:「雖然這次分數不怎麼令人滿意,但是考試已經結束了, 就暫且忘記考試的事吧。已經不能改變的事情,就拋在腦後,下次再表現得更好就好了。」3)學期剛要開始時/過去的事情都忘掉,重新開始吧,要給予孩子希望。「對於昨天不滿意,想要改變的話,只要下定決心,今天就能夠變得完全不一樣。所以要想著:『從今天開始我要好好表現。』而不是:『以前就已經全都搞砸了啊,現在要怎麼改變?』要發自內心這樣告訴自己:『從今天起,我是全新的人了。』『我已經是不一樣的人了。』」4)星期日晚上/就算整個周末都在玩,星期日的晚上還是最需要安穩地睡覺,準備迎接新的一周。「帶著平穩的心情睡覺,明天開始要努力度過。上個星期沒做到的事情,這個星期再補強就好了,認真做這個星期應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肯定孩子,讓他懷抱著期待。5)星期四晚上/如果還有這個星期無法完成的事情,也要給他希望,告訴他「還有時間」。「還有三天,不要急躁,一個個整理看看吧。如果都做完了,可以想想看周末有沒有想特別做的事情喔。」6)早晨時應該避免的主題/不應該又提到前一天晚上孩子犯的錯誤,或者說「今天晚上回來,你給我等著瞧」,這種話會留在心中,影響一整天的情緒。像這樣令人內心惆悵、悲傷、憂鬱、擔心的話,應該要避免。7)睡前應該要避免的主題/今天發生的壞事情、討厭的事、太可怕或者充滿暴力的話最好不要說,因為會影響睡眠品質。8)在用餐時間應該要避免的話題/不要講和減肥或體重相關的事情。連在飯桌前都有罪惡感的話,孩子就會乾脆不吃飯了。不管是好事或壞事,吃飯時說話聲音不要太大,也不要說出讓人驚嚇的話。(本文摘自/跟青春期孩子如何對話?/大是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