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嘴巴乾皺快裂掉!天然護唇膏才是真保濕

嘴巴乾皺快裂掉!天然護唇膏才是真保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冬天不只皮膚出現乾燥、脫屑,連嘴唇都有乾巴巴的困擾,儘管塗上多次護唇膏還是無效、上點口紅更因為乾澀而產生裂痕;痛苦之餘還成為情侶間親密時的尷尬!然而最煩人的不外乎乾裂脫皮、唇紋太深、暗沉等;事實上,唇部保養也是照護肌膚的一大課程!舔唇抿嘴破壞角質層 加劇裂痕由於嘴唇沒有皮脂腺,無法分泌油脂滋潤,加上缺少毛囊阻擋外界刺激;當天氣轉為乾冷、體內水分不足時,馬上就會出現脫皮、乾裂等問題。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造成嘴乾的原因,除了氣候影響外,罪魁禍首則是人們下意識用口水「舔」的行為;因嘴唇角質相當薄,又用口水舔很容易破壞保護角質層、加劇裂痕。易對香料過敏 改選「天然有機」成分因此想擁有彈性柔軟的嘴唇,應掌握「保濕滋潤」、「鎮定舒緩」兩大原則;首先,可利用含純油脂、高保濕度的護唇膏加強,但若容易對其中香料和防腐劑過敏者,應改選「天然有機」成分;如杏仁油、椰子油、荷荷芭油、乳油木果脂及橄欖油等軟化乾皺嘴唇。不過,皮膚科醫師也說,雖然護唇膏含有保濕因子,但過多刺激性很可能會有反效果;除了選擇天然成分外,也可用簡單的凡士林塗抹唇面,或選擇低刺激、含有玻尿酸且具高保濕效用的護唇膏,避免產生不良副作用、保護脆弱唇部肌膚。

脖子健康度檢測!有這6大類症狀需提高警覺

脖子健康度檢測!有這6大類症狀需提高警覺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脖子出現不適,症狀不一定出現在脖子。有些以為與脖子無關的症狀,或發生在非脖子部位的疼痛,都很可能是脖子引起。請大家做一次脖子故障度檢測,確認頸部的健康狀態。若勾選到★標示的症狀,請務必前往骨科檢查;勾選到★★標示的症狀,請立刻前往骨科進行詳細檢查。□ 最近扣襯衫釦子時感覺有些困難,甚至無法扣釦子。□ 想用指尖夾起硬幣等小東西卻無法完成。(★)□ 雙手無法施力。□ 字跡不像以前那樣端正。□ 吃飯時無法好好拿筷子,或感覺不太會拿筷子。(★)□ 不扶把手就無法上下樓梯。(★★)□ 走路時總覺得腳步虛浮。□ 碰觸肌膚時感覺遲鈍。(★)□ 脖子痛到晚上睡不著。(★)□ 即使在家靜養,脖子還是持續疼痛超過四天。(★)□ 長時間感覺手腳麻痹。(★★)脖子僵硬會引發的症狀當脖子出問題,有時會在身體各處引發不同的症狀。請詳閱後續列表,出現與自身狀況相符者,請圈起來做記號。如果每個項目皆圈出一個以上的記號,且在沒有特殊原因的狀況下,該症狀持續好幾天,問題可能就出在脖子上。1)出現在「頭部」的症狀:頭部沉重/頭痛(鈍痛)/後腦勺產生鈍痛/頭痛暈眩/重聽/耳鳴/眼睛疲勞/視線模糊/曾經被診斷出罹患難治性緊張型頭痛。2)出現在「頸部」的症狀:脖子肌肉僵硬/脖子後方疼痛/脖子根部疼痛/脖子無法轉動/脖子一動就痛/脖子到肩膀的肌肉疼痛/下巴抬起困難或無法抬起/脖子或喉嚨附近感覺怪怪的/難以低頭或無法低頭。3)出現在「肩膀、背部到胸部」的症狀:肩膀肌肉僵硬/肩膀疼痛/肩膀到上手臂疼痛/肩胛骨下側疼痛/肩胛骨內側疼痛/背部肌肉緊繃/手臂根部疼痛/上胸部疼痛/乳房疼痛/背肌疼痛(背痛)。4)出現在「手臂、手指」的症狀:上手臂抬起困難/手臂無法施力/手臂一動就痛/上手臂疼痛/下手臂疼痛/手臂無來由地感覺麻痹/手臂沉重/手臂到指尖疼痛/手部感覺遲鈍/手指無來由地感覺麻痹、刺痛/無法握住汽車方向盤/感覺握力變差。5)出現在「腰部、腿部」的症狀:腰痛/大腿到趾尖麻痹、刺痛/足部(大腿)抬起困難。6)出現在「全身感覺」的症狀:無來由地意識模糊/感覺失神/感覺噁心/專注力下降/身體虛浮/容易疲累/水腫/身體左右邊的感覺不同/手腳冰冷/失眠/情緒低落/更年期障礙。(本文摘自/改善脖子僵硬,身體90%的疼痛都會消失/采實文化出版)

減鹽生活啟動!沙拉醬、高湯粉11種食品避免食用

減鹽生活啟動!沙拉醬、高湯粉11種食品避免食用

1)濃湯塊、高湯粉/濃縮高湯塊中含有動物性脂肪,基本上應避免食用。高湯粉要選擇無鹽、無添加的產品。2)市售的各式小菜/看起來雖然很美味可口,但有未徹底清潔、殘留農藥的疑慮。而且為顧及大眾口味,大多使用較多食鹽或調味料。盡可能避免食用傳統市場、超市、小吃店裡販售的小菜。3)鹽巴、醬油、味噌/再次強調,濟陽式飲食療法的重點,便是極力減少鹽分的攝取。不使用這些調味料就覺得沒有味道的人,也必須將使用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內。4)番茄醬、醬料/即使是宣稱有機的產品,也含有很多鹽分。如果真的要使用,一天最好能控制在1小匙以下。5)橘醋醬、沾麵醬/市售的橘醋醬汁(使用柑橘類果汁調製成的和風調味料),或是沾麵醬,都含有食鹽及其他化學調味料。最好使用自己製作的高湯,再添加醋或減鹽醬油調配。6)市售沙拉醬/市售沙拉醬的鹽分太高,即使含有可適量攝取的n-6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一種),還是應該避免食用。7)起司粉/凡是經過加工的乳酪製品,都不適合正在採用飲食療法的人食用。但如果是鹽分和脂肪含量較低的天然乳酪,一天切2小片來吃是可以的。8)日式佃煮、拌飯料/昆布、黑豆、菇類、蒟蒻、栗子等食材,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因為加了很多鹽、醬油及糖一起燉煮或醃漬,含鹽量高;拌飯、拌麵用的紫蘇香鬆類食品,也是同樣的狀況,必須斟酌使用。9)醃漬食物/不管是用米糠製作,或是醃漬時間很短的漬物、醬菜,就算原料是無農藥國產蔬菜,鹽分含量還是很高,基本上都要避免食用。10)仙貝/就算是用五穀、雜糧等有益健康的食材做成的仙貝、米果,鹽分含量也很高,這些食物在濟陽式飲食療法中一律禁止!11)下酒菜食品/像是昆布、海藻或烏賊等本身沒有疑慮的食材,也會因應大眾的口味,在加工過程中添加很多鹽分,同樣不宜食用。(本文摘自/天天這樣吃,讓癌細胞消失/瑞麗美人出版)

冬天乾癬易復發 生物製劑帶來契機

冬天乾癬易復發 生物製劑帶來契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秋冬是乾癬患者容易復發及變嚴重的季節,部分患者不僅要煩惱外顯皮膚症狀,關節炎、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共病也可能同時來襲。醫師表示,乾癬不僅僅是單純皮膚發炎的疾病,慢性的發炎亦可能影響許多器官及系統,因此妥善疾病控制對患者來說十分重要,且乾癬的照護應「內外」兼顧,不只要治療皮膚症狀,也要兼顧預防共病風險。乾癬嚴重致關節惡化及三高 生物製劑控制病情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乾癬特別門診廖澤源主治醫師表示,近來天氣逐漸轉涼、變冷,皮膚科門診開始暴增病情惡化的案例:有些患者有嚴重的全身性紅皮症,就診時已經沒有一處完好的皮膚,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隻紅通通、被煮熟的蝦子一樣;有些患者則發現自己的關節會紅腫疼痛,甚至痛到無法自理日常生活;另外經過篩檢發現同時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新陳代謝症候群的患者亦不在少數。廖澤源醫師提及,當患病時間越久,患者越容易有放棄的念頭,其原因多半與過去的治療效果不佳有關,使患者不斷飽受身心之苦,更因外觀症狀而不敢外出,信心也大受打擊。不過,廖澤源醫師強調,除了已知的傳統治療,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也不斷推陳出新,如兩週施打一次的劑型,使用上不僅較方便、也注重安全性,可作為治療的選擇之一。病情如為中重度乾癬,且對於傳統療法成效不理想的患者,使用生物製劑對於其病情較能控制得宜。乾癬生物製劑納健保給付 延長至2年廖澤源醫師表示,自從今年(民國104年)衛生福利部健保署於四月一日公告,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期限從原本的6個月延長為2年,對病人來說不僅減輕經濟負擔,也能藉此長久控制疾病。「每當看到病人從體無完膚的皮膚狀態逐漸康復,並同時能穩定地控制共病,對於醫師來說是很欣慰且很有成就感的。」也有越來越多的病人因為乾癬的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而開始積極治療,並且願意站出來鼓勵其他乾癬患者:只要有希望就不要放棄治療。廖澤源醫師也補充道:「雖然健保給付生物製劑有其規定條件,不過若乾癬患者有投保私人醫療保險可給付生物製劑,便可跳脫需事先向健保申請的範疇,能更早治療控制病情。」

尿太慢要注意!49歲男攝護腺肥大腫6倍

尿太慢要注意!49歲男攝護腺肥大腫6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攝護腺肥大不再是老人專利!49歲的徐先生平時健康狀況良好,就是小便細軟無力讓他很是困擾,就醫經肛門指診後發現,攝護腺明顯腫大,是正常人的6倍,最後在醫師建議下,經雷射治療改善症狀。60~79歲為主要族群 9成藥物可改善書田診所泌尿科醫師洪峻澤表示,根據該診所98年至今年10月施行的一千多例攝護腺雷射汽化手術中,年齡大多高於50歲,其中60~69歲有31%,70~79歲則有38%,為主要分布族群,最高齡為103歲1例,最年輕則是此次案例49歲的徐先生。洪峻澤指出,攝護腺肥大是典型的老人長壽病,小便細弱無力的症狀通常在50歲以後才慢慢出現,9成病患可透過藥物治療改善。但隨年齡老化症狀會逐漸加重,藥物療效也會變差,此時則建議動手術治療。每個男人都可能發生 尿柱聲音小要留意傳統的攝護腺手術為電刀刮除術,但卻容易造成大量出血、恢復較慢;而近年來雷射汽化手術越來越進步,且可明顯減少術中、術後出血和水中毒等併發症的發生,特別是對於年紀較大、有心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血劑、氣喘、呼吸功能疾病等的患者,更能突顯其優點,但目前雷射手術無健保給付,自費約需14~15萬元,患者可與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洪峻澤醫師提醒,隨著年齡增長,每位男性都可能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只是症狀嚴重程度不一。可利用簡單的自我評估方式,如在公廁如廁時,發現別人尿柱聲音較大,自己比較小,或是別人尿完離開,自己還在尿。可能就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應就醫治療。他也強調,當口服藥物療效不佳,就應接受手術治療。

皮蛇長一圈會死掉?醫:盡早治療避免後遺症

皮蛇長一圈會死掉?醫:盡早治療避免後遺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民間傳言「皮蛇長一圈會死掉」,讓民眾看到身上的帶狀皰疹都非常驚慌;一位中年婦女平時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近日卻因為連續2天且身上發紅疹,至醫院就診,經診視為右側胸椎第十皮節的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由右前側延伸至背後,不但繞了身體一圈,還全身出疹,所幸即時住院、治療,現已經康復出院。水痘康復病毒未消失 免疫力差易致帶狀皰疹收治個案的衛福部南投醫院感染科廖嘉宏醫師表示,一般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引發,多為幼時感染全身性水痘後康復,但病毒並未因此消失,而是躲在人體背根神經節中,待年老後或免疫下降時,病毒就會再次出來發威,但多沿著活化的該神經分枝分佈的皮節長水痘,併嚴重神經疼痛症狀。若長在頭頸部,或身上可能影響正常機能,如排尿排便的神經,則可能會引發嚴重後遺症。廖嘉弘醫師說,此名患者的身上亦有多處有水皰狀出疹,甚至口腔喉嚨皆有,是一般體神經皮節受到影響,但因免疫力低下而全身瀰漫性出疹,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帶狀皰疹為老人家好發疾病,即使康復也可能帶有神經痛的後遺症。初期出疹後盡快就醫治療,早期投予適當藥物,減少後遺症發生。

嘴巴卡卡3年 顳顎關節炎「針」能開口

嘴巴卡卡3年 顳顎關節炎「針」能開口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嘴巴張不開,兩頰疼痛且說話時會發出「卡卡」聲響等症狀,當心是顳顎關節疾病。一位65歲女性,近年來情緒壓力大,左耳內開始有疼痛感,要捏住鼻子,把整個下顎往左邊移動,「喀拉」一聲,耳朵通氣後症狀才會稍微改善。嚴重時會一路往下痛到左頸部前側,甚至影響飲食,這種狀況已有3年,經復健科及牙科治療後,症狀未改善,最後接受中醫針灸治療半年後,疼痛狀況改善。焦慮、壓力大常「咬緊牙關」這種「開不了口」的痛,也就是俗稱的「落下頦」,即醫學上的顳顎關節障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江裕陽醫師說,顳顎關節位於耳朵的正前方,是掌管人類張口閉口的重要關節。好發於女性,常見症狀包括:嘴巴張不開、張嘴或閉口時顳顎關節有喀喀聲、耳鳴、臉頰及頸部痠痛等。而造成原因很多,如外傷、夜間磨牙、常吃堅硬食物、嚼口香糖、咬合不正、心理壓力等都可能導致。江裕陽醫師也強調,在現今繁忙的社會,緊張、焦慮或憂鬱,尤其可能是主因。氣血不通所致 可靠針灸疏通而「肌筋膜」經筋相當於解剖學的筋膜,是人體連成一塊,整體互相牽引,包括肌腱、韌帶、肌肉、關節囊等軟組織,經筋病亦多表現在運動障礙方面,如筋脈的牽引、拘攣、抽痛等,屬針灸適應症,因此患者針灸治療。而中醫認為此為氣血瘀滯、脈絡痹的「經筋病」,是由於經脈氣血不通所致。因此可透過每周接受2~3次的針灸,穴位則選取百會、下關、頰車、地倉、足三里、合谷等,以疏通經脈氣血。

男糖尿病又腦中風 60次高壓氧治療救回潰爛腳

男糖尿病又腦中風 60次高壓氧治療救回潰爛腳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名64歲黃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1年半前因腦中風造成左側偏癱,去年10月又加上右側「糖尿病足」合併感染而壞死,送到醫院時傷口呈現潰爛狀,整隻腳就像腐化般幾乎不見完整,差點就要截肢;所幸經過高壓氧治療後,男子已脫離險境。血液灌流不足、感染 致傷口久不癒合 對此,雙和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張孟宗表示,男子送到醫院時傷口已大面積潰爛,經過多次清創手術及60幾次的高壓氧治療才將傷口癒合、恢復正常生活。他進一步說,導致傷口嚴重久不癒合的主因為不同程度血液灌流不足及感染所致;次要因素包括老化、糖尿病、貧血、惡性腫瘤、自體免疫疾病、肝衰竭、腎衰竭、營養不良、肥胖、感覺神經麻木及放射線治療等。促使血管輕微收縮以消水腫 抑制細菌感染而所謂高壓氧治療,是將病患送至高壓艙內加壓至治療壓力時,間斷性吸入純氧以增加氧氣融於血漿中的含量,並由循環系統輸送至全身組織,藉此達到傷口早期癒合。此外,張醫師還說,此療程能促使血管輕微收縮以消除水腫、增強嗜中性白血球殺菌功能及抑制厭氧性細菌的感染。併發周邊血管病變 合併傷口成糖尿病足另外,由於糖尿病患者常併發周邊血管及神經病變,引起足部缺血,使腳逐漸失去知覺,甚至出現畸形;若同時合併傷口,發生感染就會形成所謂的「糖尿病足」。事實上,糖尿病患除了基本照護外,應養成每天照護足部的習慣、自我檢視有無傷口及足部皮膚的保養,避免傷口發生惡化才是正確觀念。

進補當心高鉀 糖尿病患4招聰明吃

進補當心高鉀 糖尿病患4招聰明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人愛進補, 特別是在這冷颼颼的冬天,若是來上一碗熱呼呼的麻油雞、羊肉爐等,真是再享受不過!但近日有糖尿病患民眾因攝食大量進補食物,血液內鉀離子濃度偏高,送醫發現腎臟功能已受到影響。糖尿病患補過頭  高鉀高鈉傷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薑母鴨、羊肉爐等進補美食,含較多中藥藥材、高湯濃度高、鹽份也較多,相對鉀離子量也較高,且這些鍋物都是以肉類為主,對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會造成腎臟負擔,影響到病情的控制。他也建議,其實有糖尿病的民眾只要掌握一些小原則,還是可以攝取這些進補鍋物:1)蛋白質攝取量/當餐可攝取1~2小塊的肉類或者搭配其他豆製品,減少脂肪較多的肥肉及皮。可避免攝食過量的蛋白質增加腎臟負擔。2)湯類/烹調時油量盡量減少,中藥食材因含鉀離子高盡量減少添加。酒精含量也可對水稀釋或是增加烹調時間讓酒精盡量揮發掉。這樣可以減少高湯中的熱量。3)鹽份攝取/對於一些沾醬豆瓣醬、甜辣醬等,通常鹽分較高,會影響到肝腎功能,建議可用天然食材例如:檸檬、蔥、薑、蒜等食材來調製。4)纖維質含量/在進補的同時還是要多攝取青菜減少澱粉類食材(麵線),以增加纖維質的含量,避免血糖過高,最重要的是均衡飲食定時測量血糖。

點糞成金!大便精煉後 療效更勝抗生素

點糞成金!大便精煉後 療效更勝抗生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有些人鬥嘴常會開玩笑說「你去吃大便啦!」然而,如果有一天,大便透過精煉後製成藥品,你敢服用嗎?醫師指出,藏在糞便內的腸道菌叢真的可以治病!透過糞菌移植療法,將健康人的大便精煉後,將菌叢移植到疾病者的腸道中,藉由菌叢改善腸道環境,達到治療的效果。相較於抗生素治療 糞菌移植治癒率更高近年來科學家在腸道菌相的研究有許多重大突破,台大醫院內科部吳明賢醫師指出,事實上,糞便中的有一半的重量來自腸道菌本身,加上腸道菌相與人體免疫與代謝系統間有許多重要的聯結,「腸道菌相等同於人體另一個器官」這樣的說法也逐漸被醫學界所接受。在國內,台大醫學院陳定信教授研究團隊近年就利用動物實驗方法,證實腸道菌相在宿主建立B肝病毒清除的免疫力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吳明賢教授指出,一般抗生素的治療,可能會將好菌壞菌一併殺光光,反而造成腸道菌叢失衡,而導致其他疾病;以反覆性偽膜性腸炎病症為例,糞菌移植治療的治癒率高達9成,而統抗生素則只有3成的治癒率。除了偽膜性腸炎,包括發炎性腸炎、腸燥症、大腸癌,甚至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肥胖症、過敏和精神相關疾病都被發現與腸道菌相的失衡有關。幽門螺旋桿菌治療 降低胃癌、潰瘍發生率將胃腸道的細菌作為治療疾病的標的,對台灣來說其實並不陌生,過去十年間在吳明賢教授推動國內幽門桿菌殺菌治療,已經明顯降低了近年國內胃癌和胃潰瘍的發生率。未來新型抗生素的研發,可能不只針對感染性疾病,還會考慮腸道菌相來處理人體代謝和免疫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