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善用緩衝語句 贏得人心說話術

善用緩衝語句 贏得人心說話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前面已向盡可能不想說話的人介紹「負面+雙倍正面」法則、「BIG YES+QUESTION」法則,這兩種是在想傳達許多訊息或難以表達的狀況時使用的有效方法。接著要介紹的應對法是當對方有所請求或想要拒絕對方的狀況時使用的。在這種場合「緩衝語句」(cushion word)是很有效的。「緩衝語句」是在說出請求或拒絕他人的語句之前使用的。可以避免給對方太過直接的印象,營造出有禮貌且善體人意的氛圍。下面三個句子,會讓你留下最佳印象的是哪一個呢?A:「請把上次討論的資料用e-mail寄給我。」B:「可以請你把上次討論的資料用 e-mail 寄給我嗎?」C:「不好意思要麻煩你,可以請你把上次討論的資料用e-mail寄給我嗎?」毫無疑問的C應該是會讓人覺得最有禮貌的吧?A是有些許壓迫感的表現,B雖然是以請求的形式表現,但仍給人有點強硬的感覺。即使是請求同一件事情,「緩衝語句」可以改變對方情緒且擁有使其心情愉快的力量。只要加入這一段詞語,即表示已仔細考慮到對方的立場及狀況,即使是稍微緊急的事情或有些勉強的要求,也容易打動對方,獲得協助。「緩衝語句」和前面的「BIG YES+QUESTION」法則一樣,針對表達相反意見或拒絕別人的請求時都可以使用。像「雖然(有某種期待或做了某種努力),但是……」、「以我的身分可能不太適合這樣說,……」等如此先表達自己的感謝,就可以給對方謙虛委婉的印象。只要加上少許的語詞,就可以使對方覺得你是個用字遣詞有禮貌而又體貼的人。我想大家應該都有明明想請求他人協助、有要事相求,卻使得對方不高興,結果無法再拜託此人的經驗。這個時候使用「緩衝語句+疑問句」的形式會很便利。「不好意思要麻煩你,如果可以明天之前回信的話,就幫了我一個大忙。不知道可不可以呢?」因為有效的使用「緩衝語句」,使得對方對你的印象也大幅改變。只需稍微注意一下,就能有完全不同的成效,在工作或人際關係上有所成果的人,都可以自然地使用如此的語句表現。因為他們知道要如何傳達訊息,才能使對方對你敞開心扉。把「緩衝語句」當作潤滑人際關係的關鍵語句,好好地活用它吧!(本文摘自/3大法則讓沉默變銷售神器/天下雜誌出版)

常熬夜、吃不定時 國人25%有胃食道逆流

常熬夜、吃不定時 國人25%有胃食道逆流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37的陳先生從事房仲業,生活作息不規律、經常熬夜,加上飲食不定時,晚餐在晚上10點後才吃更是稀鬆平常,且經常需要應酬喝酒、抽菸,長期下來身體不堪負荷,胃食道逆流也找上門,不僅影響夜間睡眠,白天精神也跟著變差,工作表現大不如前。9成患者有夜間症狀 依賴咖啡恐惡性循環台灣消化系醫學會林肇堂理事長指出,現代人壓力大、飲食習慣改變,加上作息不正常,容易導致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弛,造成胃酸或氣體回流至食道裡,形成胃食道逆流。胃食道逆流好發於30歲以上成人,據統計,近20年來的已成長超過5倍之多,台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五年前已突破25%,平均每4人就有1人深受困擾,胃食道逆流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文明病,甚至有近9成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夜間出現症狀造成生活及睡眠品質低落,工作效能大打折扣,白天若又依賴咖啡提神,恐造成症狀加劇,恐陷入一天24小時都不適的惡性循環。減少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美國最新研究指出,胃食道逆流患者於夜間出現症狀的比例高達89%,¬生活和睡眠品質深受影響,而因睡眠不足或失眠,造成隔天工作效能下降,如果患者又藉由咖啡、茶或進食來提神,恐將會加重胃酸分泌及逆流症狀,長期下來,患者的身心壓力很大,造成惡性循環,使得疾病控制更不易。因此,如何提升胃食道逆流的治療現況與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實為首要目標。台大醫院內科部吳明賢醫師表示,除減少刺激性食物,如油膩、甜食、辛辣食物等,每餐維持7~8分飽,並且放慢吃飯速度,才能徹底預防胃食道逆流,他同時強調,若生活、飲食習慣不改善,約有5成患者會再復發,千萬不可大意。改善生活習慣 才是治療之本台大醫院內科部曾屏輝醫師指出,尤其接下來進入尾牙季,上班族交際應酬頻繁,年末長時期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可能會會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或加劇原有疾病,提醒民眾,若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建議及早就醫、診斷並治療,除了選擇正確的藥物外,更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火燒心只能坐著睡 新藥助8成患者改善

火燒心只能坐著睡 新藥助8成患者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吃太飽、喝太多,容易胃食道逆流,即俗稱的「火燒心」,甚至夜間出現胃脹氣、胸口灼熱感,甚至只能靠著床頭、半坐臥睡,睡眠品質不佳,造成白天精神不濟、工作效率差, 然而若是依賴咖啡提神,恐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輪迴;醫師表示,台灣約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目前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為最廣泛使用的治療藥物,卻有45%患者認為其效果有限。使用傳統藥物 4成5患者需尋求輔助性治療台灣消化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教授指出,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有火燒心、胃酸逆流、喉嚨沙啞、失眠、噁心想吐等,目前治療的藥物有四種,除制酸劑、胃黏膜保護劑、及第二型組織胺拮抗劑(H2RAs)外,最廣為使用的是質子幫浦抑制劑(PPI)。然而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吳明賢醫師表示,傳統質子幫浦抑制劑,藥效作用時間有限,需配合飯前服用,且嚴重者需一天服用兩次。超過6成胃食道逆流患者希望藥物應有效改善夜間不適。根據一項針對亞洲地區胃食道逆流患者服用傳統PPI治療的調查顯示,4成5以上患者認為,傳統PPI治療改善夜間症狀的效果有限,多數患者需自行尋求其他輔助性治療來緩解,例如服用健康補給品、中藥、居家療法等。調查也指出,近6成患者認為理想的藥物應能提供改善夜間不適症狀且療效應達24小時。新藥已有健保給付 協助改善夜間不適台大醫院內科部暨健康管理中心曾屏輝醫師指出,新一代質子幫浦抑制劑透過雙重緩釋技術,能有效延長胃酸控制療效時間達24小時,和傳統藥物相比,一天只需服用一顆,除減少用藥數量,亦顯著改善夜間症狀。研究指出,相較於傳統質子幫浦抑制劑,改為每天服用1次新一代質子幫浦抑制劑,8成以上患者仍可有效控制心灼熱症狀,而夜間不適和睡眠品質均顯著改善,降低日常生活影響,對提高工作產能及減少出錯有很大的幫助。新一代雙重緩釋質子幫浦抑制劑目前已有健保給付,是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新選擇。

忘東忘西+懶動腦 研究:失智風險高4.3倍

忘東忘西+懶動腦 研究:失智風險高4.3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知道嗎?當開始出現記憶力衰退,更要勤加動腦才能「護腦」。因為據台北榮總神經內科的研究發現,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若沒有持續規律動腦,罹阿茲海默症風險較常人高出4.3倍。像是67歲的陳先生,家人發現他近2年來記憶力有減退的現象,居然叫不出朋友姓名,有時也會忘記要買的東西和記不清楚約定的時間地點,就醫檢查出罹患輕度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正常~失智過渡階段臺北榮總神經內科傅中玲醫師指出,推估台灣目前約有24萬失智患者和57萬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合計約有4分之1的長者有認知功能障礙。而「輕度認知障礙」是介於正常老化與輕度失智症間的過渡階段。輕度認知障礙個案每年約有10~15% 會轉變成失智症,比一般老年人的1%的機會高了十倍,尤其是單純失憶型很多將來會演變成阿茲海默氏症,但也並不是所有都一定會變為失智症。規律動腦+定期認知檢查 助預防而北榮神經內科自2012年10月至今,每年追蹤收案的輕度認知障礙病患,發現這3年內,87名的病患當中有24人轉成阿茲海默氏症。顯示相關的危險因子,為是否有持續做動腦活動,當沒有規律的動腦時,轉成阿茲海默氏症的風險高4.3倍。傅醫師說,輕度認知障礙轉變成失智的比例的確較高,建議可持續做動腦活動如規則閱讀、玩牌下棋、填字遊戲、彈奏樂器等。也提醒65歲以上老人可每年至少做一次認知檢查,提早預防。

新生兒黃疸加深、糞便變色 恐是膽道閉鎖造成

新生兒黃疸加深、糞便變色 恐是膽道閉鎖造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名68天大的女嬰疑因黃膽就醫,該嬰兒足月產,出生體重2500公克,出生後即因黃膽在診所照光治療,近日因為家屬感覺黃疸加深,轉而到醫院治療,醫師表示,嬰兒膽道閉鎖症並非少見的疾病,東方民族的發生率較高,女嬰則比男嬰稍多,為新生兒主要的肝膽疾病之一。若延誤治療 能導致肝衰竭進而死亡收治個案的佳里奇美醫院兒科醫師陳德人問診得知嬰兒餵食配方奶,食慾可,糞便是黃色的,無發燒或其它症狀。身體檢查發現體重為4.5公斤,身長56.3公分,除皮膚和鞏膜均有黃疸外無異常發現。檢驗結果血中膽紅素9.87 mg/dl,Direct:8.00 mg/dl,SGPT:201 IU/L。經安排住院確定診斷為嬰兒膽道閉鎖症後隨即手術治療,出院後仍持續追蹤中。陳德人醫師解釋,膽道閉鎖,是指膽道管腔有阻塞的情形,致使肝中的膽汁鬱滯,無法運送到小腸。若延誤治療,病人最後可能會因肝硬化,導致肝衰竭而死亡。糞便成棕黃、米色或灰白 為典型症狀膽道閉鎖症與新生兒肝炎兩者的鑒別非常困難。一般足月產嬰兒,出生後的前1~2週出現黃疸為正常現象。若為膽道閉鎖症的典型病例,黃疸在出生2週後仍然持續,且日益加深,糞便變成棕黃、淡黃、米色後成為無膽汁的陶土樣灰白色,在病程較晚期,偶可略現淡黃色,這是因膽紅素在血液和器官內濃度增高,使少量膽紅素經腸粘膜進入腸腔摻入糞便所致。經確定診斷後應儘早手術治療。若在肝臟機能尚未被破壞之前進行手術,成功率會較高。另陳德人醫師提醒,近年政府大力推廣母乳哺育,母乳最好的觀念逐漸獲得認同,產後餵母乳的比率明顯提升。要注意的是哺餵母乳常會出現超過出生14天以上的延長性黃疸,而延長性黃疸的嬰兒當中,有一部分是膽汁滯留的「膽道閉鎖症」造成,不可大意。

運動、多曬太陽!4招打倒無力「五月病」

運動、多曬太陽!4招打倒無力「五月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社會新鮮人、大學新生、職務異動的人、搬到新土地的人……不熟悉的環境令人身心憔悴容易出現「5月病」症狀呢。歸根究柢,5月病大多是因為在4月訂定了太高的目標。愈是完美主義者, 愈會對無法達成目標的自己感到焦躁,容易陷入5月病。與其宣告:「我要做大事!」或「我要賺大錢!」不如先以持續下去為目標(處方箋1)。如此一來,能迴避5月病的機率將一舉提高。話雖如此, 那麼「已經患上5月病」的人呢?我推薦的方法是「採取提升腦內血清素分泌量的行動」。充滿號稱「幸福物質」的這種腦內傳導物質,將更容易控制喜悅與快樂、驚懼與害怕等各種感情,心情也會逐漸穩定。夜晚也能順利入眠。醫生甚至也會開這種處方藥給有憂鬱傾向的人。並且,血清素增加也能提升魅力。有一份關於猴子的有趣實驗數據,猴子頭目體內血清素的分泌量,約為其他猴子的2倍。至於輕鬆增加血清素的方法,就是多曬太陽(處方箋2)。初夏5月是非常清爽的季節。不妨在燦爛的陽光下散步吧。有些人早上起床後可能會覺得很難受。讓頭腦與心靈活躍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動身體(處方箋3)。假如我要打造一間補習班,我絕對會納入體育的課程。我自己一早起床就會去丟垃圾。沒有垃圾的日子就散步30分鐘,或鍛鍊肌肉,總之要活動一下,然後再吃早餐。早上的倦怠感很快就會消失喔。內心軟弱的人經常抱怨:「我做什麼都不行。」且很多時候是苦於不具體或沒來由的不安。為了預防負面思考的迴圈,「哪裡不行?」「為什麼不行?」「什麼事折磨自己、造成不安?」連同原因試著一併寫在紙上(處方箋4)吧。這個其實就是我的最佳壓力消除法。勉強去喝酒大吵大鬧,也不會解決問題,只是逃避現實而已。不要胡亂喧鬧,須刻意正視自己,掌握該突破的問題!請留心思考解決問題。(本文摘自/1分鐘改變人生的幸福處方箋/東販出版)

大家都想學!超人氣打掃法排行榜前10名

大家都想學!超人氣打掃法排行榜前10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此,我將介紹過去曾在部落格或廣播媒體中公開的幾個最受歡迎清潔法。考量這些清潔法的受歡迎程度,我訂定了排名順序。事實上,在我的內心裡,它們都是第一名!1)用棉手套代替抹布/適合用於清潔欄杆、百葉窗等。可先套上塑膠手套,再套上棉手套,擦拭周遭環境,清洗時如同洗手般,將棉手套邊搓揉邊沖水即可,也不用擔心手腕會受傷。2)用塑膠繩清潔縫隙/洗臉槽、馬桶等刷子不易刷到的縫隙,如同用牙線般,使用塑膠繩將縫隙裡的污垢刮乾淨。3)用菠菜水擦拭瓦斯爐/這是很多人使用的方法。也是從很久以前就愛用的方法,所以在上電視節目時有介紹,當時「菠菜清潔法」還成為熱門話題。4)用牛奶瓶清潔蓮蓬頭水管/這是清潔蓮蓬頭時,突然想出來的點子!一邊搖晃牛奶瓶時,還可以一邊減輕壓力。5)用搓澡手套清潔浴室牆壁/很適合用來擦拭浴室的牆壁和天花板。6)用洋蔥網製作鞋子除臭劑/夏天時,常被問到關於除濕、除臭的問題。這是我要介紹的代表性方法。靴撐是其活用方法之一。7)將撢子折彎後,擦拭傢俱/這是創意的開端!將撢子稍微折彎後,即使沒踏在椅子上,也能輕而易舉清潔傢俱上方或高處的灰塵。8)桂皮噴液&萵苣噴液除塵蟎/用來驅趕塵蟎的桂皮噴液若噴在衣服或寢具上時,因為顏色過深,易染色,所以可以改用萵苣噴液這種不會染色的液體。9)用馬糞紙除濕/若將報紙夾在被子之間,具有良好的除濕效果,但因報紙太薄了,很容易撕裂,所以就改用了馬糞紙。方法很簡單,而且除濕效果超好!10)用絲襪棒清除縫隙灰塵/除了我以外,很多家務達人都使用過細長的絲襪棒。但它的清潔力有幾分不足,覺得很可惜,為了清潔大團塊的灰塵而製作出圓滾滾的絲襪棒。(本文摘自/韓國家事女王的10分鐘聰明打掃術/台灣廣廈出版)

胸部忽大忽小、下垂有腫塊 乳房變化3階段!

胸部忽大忽小、下垂有腫塊 乳房變化3階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不管是從青春期少女變成適婚年齡,或邁入熟女階段再到更年期,女人一生的身體變化比男性來得多,大致分為20、30、40歲三大階段;而最讓女性在乎的胸部也是會隨著年齡改變。根據美國健康網站《每日健康》報導指出,由於這三個年齡層的女性,會經過許多生理變化,像是懷孕、生產,進而影響胸部發展。●20歲/新陳代謝正常,乳房大小隨體重改變乳房外科醫師Lisa Jacobs表示,女性在20~30歲這段期間,新陳代謝還算正常,且身體仍屬健康狀態,因此乳房會隨著脂肪多寡而變大變小。多數女性也會在此時懷孕、生產,Jacobs醫師說,這時候胸部便會跟著孕期增胖、準備哺乳而變大;而在哺乳期過後,胸部有可能變得更小或升級;值得注意的是,懷孕會使乳暈變暗沉、乳頭變大,屬於正常現象。●30歲/進入初老階段,乳房漸漸下垂至於到了30歲初老階段,Jacobs醫師說,此時乳房皮膚會開始出現變化,像是妊娠紋、下垂等,會在這時慢慢展開。接著進入40歲成熟女性時期,乳房會因為即將來臨的更年期而變化,如卵巢雌激素減少、乳腺組織替換等,此時正是疾病好發期,若發現胸部出現腫塊,則要多加留意。●40歲/卵巢雌激素減少,多留意腫塊正常情況下,腫塊摸起來若與鼻頭兩測相同,屬軟且不堅硬的感覺,則不用多慮;但如果觸感像鼻樑般有點硬,就得求診檢查。最後,Jacobs醫師提醒,女性不管在哪個階段,都應養成自我檢查乳房的習慣,尤其隨著年齡增長,很可能因為忽略而錯過治療機會,應加強此觀念。 

用錯染髮劑增膀胱癌風險 3大守則安心變色

用錯染髮劑增膀胱癌風險 3大守則安心變色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採訪報導)馬上就要迎接2016年,許多人習慣在此時換個髮色、改變心情;不過,根據一項曾在《國際癌症》雜誌發表的研究表示,經常使用永久性染髮劑的婦女,膀胱癌風險也隨著增加;頭皮外科醫師說,由於染劑在染髮過程20分鐘內便會進入人體,若使用含重金屬、PPD之染劑,可要特別小心!永久性染髮劑長達15年 膀胱癌高3倍研究指出,平均一個月使用永久性染髮劑至少1次的婦女,患膀胱癌風險是他人1倍。而使用染髮劑長達15年的人,風險更高達3倍多。對此,臺安醫院頭皮外科醫師張祺璋表示,染髮劑中對人體損傷最大的即是苯類有機物和重金屬,透過接觸頭皮進入毛細血管,隨著血液循環到達骨髓,恐引發白血病,誘發皮膚癌、膀胱癌等疾病。然而,染髮已成為現代人需求,年輕人追求改變氣色、年長者也期盼能保持青春樣貌;因此,他提出染髮3大安全守則,供民眾參考:1)判斷條件/生理期、懷孕、頭皮屑多者不可進行。首先,染髮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應先判斷自身條件,像是生理期、懷孕及產後婦女、過敏體質及正在生病者皆不可進行;而有腎臟病、血液及免疫疾病、毛囊炎、頭頸臉部受傷、脂漏性頭皮、濕疹、黴菌感染、頭皮屑很多的人,都得停止染髮行為。2)慎選染劑/合成有機性染劑含PPD,金屬性對人體有害。而市售染劑分為3種,包含植物萃取、合成有機性及金屬性染髮劑。其中合成有機性染劑幾乎含有PPD,屬於滲透型染劑,使用時會聞到阿摩尼亞的臭味,且有引發淋巴血液病變、膀胱癌和過敏反應的風險;至於金屬性染髮劑,是利用含鉛含汞的化合物包覆於頭髮,可長達1~2年不退色;張醫師提醒,千萬不可使用,否則重金屬會經頭皮上的皮膚、毛孔吸收後對人體產生傷害。3)皮膚測試/選100%植物萃取成分,先做局部測試預防頭皮傷害。因此,選擇100%植物萃取之產品為佳,不過因其只是暫時性著色於頭髮上,洗髮後就會逐漸褪色,如超過3週髮色依舊,可要當心不是純植物性。除了嚴選染劑,也可先於後頸、前臂做皮膚測試以預防傷害,如出現頭皮不適現象,應直接尋求門診醫師。 

甩肉有訣竅!專家:目標放遠 勿肖想一周見效

甩肉有訣竅!專家:目標放遠 勿肖想一周見效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編譯)許多減肥人士都習慣將目標放在「一周甩去幾公斤」上,卻忽略長時間鍛鍊才是真正的減重方法;總經過一段時間不見成效,便投降放棄,連減肥的邊都擦不上!對此,美國減重專家說,短時間瘦身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應將目標至少設於1、2個月後,而非短短一星期!將減重目標設3個月後 勿強求一周達到美國減重專家Lauren Slayton說,有些人認為一周可以減下6~8公斤,只要沒達到便放棄,導致減肥之路遙遙無期;他說,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線條與基因不同,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在短時間爆瘦;儘管使出渾身解數、運動、控制飲食,還是沒辦法在短時間達到目標。因為許多減肥者,都會在剛開始幾天吃得少、狂運動,雖然體重機上的數字有明顯「回饋」,但當停止健身、正常飲食時,體重又會回到原本、甚至更高。因此,Lauren Slayton強調,減肥不應該著重於短時間要瘦到幾公斤,或是卡在一周就是要減去多少脂肪。Lauren Slayton說,必須知道一個人「可以失去」和「應該失去」的脂肪大不相同;如果想要達到減重目標,應長時間進行、持之以恆;像是替自己設定3個月以上的減重目標,無須每天運動、節食,養成一周運動幾天即可,這才是快速減肥的不二法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