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私密處這樣保養 更年期也能性福久久!

私密處這樣保養 更年期也能性福久久!

(撰文/Avon Huang) (諮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龍震宇醫師)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圖說:更年期來臨,除了更年期的症狀外,私密處也是一大重點!) 更年期的到來,除了更年期症狀發生,也影響或傷害女性泌尿生殖道的健康與外觀,進而導致私密處老化,不少更年期婦女有陰道乾澀、搔癢、灼熱感,甚至細菌感染散發異味等困擾,卻因為視為正常現象而不予理會,或害羞不敢求診,直到影響與伴侶之間的性生活,才驚覺代誌大條!因此,對於更年期的私密處保養,應是每位女性的必學課題!  更年期的難言之隱 與陰道酸鹼值上升有關   (圖說:更年期來臨,除了更年期的症狀外,私密處也是一大重點!) 婦產科門診上經常遇到有些更年期女性欲言又止,害羞表示她停經後陰道乾澀、常常感染搔癢、加上性交疼痛、性慾降低長達1~2 年之久,有時還會合併頻尿、漏尿等問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龍震宇醫師指出,門診中50歲以上的女性因更年期造成私密處困擾,而前來求診的比例高達一半以上, 龍醫師進一步說明,女性荷爾蒙不足會造成陰道酸鹼值上升,陰道中的益生菌乳酸桿菌減少就容易造成感染;也會造成尿道黏膜萎縮、空腔增加而產生輕微滲尿、尿失禁的狀況;在生殖系統方面則包括陰道變得鬆弛、陰道壁變薄、乾澀,造成性交疼痛而容易性趣缺缺的困擾,這些症狀一直都是許多更年期女性心中的難言之隱。 而女性面對更年期私密處感染病徵,龍醫師表示常見治療的方式有3種: 1)使用安全低劑量的荷爾蒙短期療法(3-6個月),但醫學研究顯示,服用動物性荷爾蒙藥物有可能讓乳癌及子宮內膜癌風險提高,因此有些女性對動物性荷爾蒙藥物產生疑慮,改從飲食或保健食品中攝取植物性雌激素。 2)在醫師建議處方下,使用陰道玻尿酸凝膠或含天然植物萃取的雌激素軟膏或凝膠。 3)陰道雷射治療,透過雷射光熱效應,使陰道內壁膠原蛋白重組再生以及骨盆筋膜組織緊緻,改善骨盆底支持系統進而改善尿失禁。 更年期女性預防私密處感染 6件事一定要做   (圖說:預防更年期女性私密處困擾,緊身衣物盡量避免。) 至於更年期女性如何預防私密處感染呢?龍醫師提出以下6點,給女性做參考: 1)少穿緊身衣褲與不透氣合成纖維的衣物。 2)洗澡時不使用過熱的熱水沖洗私密處,泡湯也不宜超過半小時以上。很多女性會把私密處洗得太乾淨,洗完澡反而更乾燥,忍不住搔癢就易抓破皮而感染。 3)洗完澡擦拭乾淨再穿內褲,內褲要曬到全乾。 4)避免濫用陰道灌洗液及使用有芳香劑的女性衛生用品習慣。 5)多喝水,睡眠充足,及適當的紓解壓力和運動,也能促進陰道壁細胞正常代謝,減少乾澀、發炎的風險。 6)多食新鮮蔬果及含活性乳酸菌優格。 另外,醫師也提醒,糖尿病女性患者血糖高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適時補充益生菌保健品 降低私密處感染風險   (圖說:挑選益生菌產品,首重SNQ與臨床實驗,才買的安心吃的有效。) 龍醫師說明,陰道益生菌中最主要的就是乳酸桿菌,坊間也有許多的乳酸菌飲料及營養品,但是大多缺乏嚴謹的臨床試驗來證實效果,除了平日飲食可以多食新鮮蔬果及含活性乳酸菌優格外,也可選擇適合自己保健品來補充。不過,龍醫師提醒,若出現更年期相關病徵,除了應就醫診治外,在挑選營養補充品時,可以選擇有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及具有嚴謹科學實證的產品,在產品安全性及有效性上,才具有可信度。 龍醫師也呼籲,更年期女性常出現陰道乾燥、搔癢、尿失禁及反覆性尿道感染等症狀,雖然不會致命,卻時時困擾著大多數的停經婦女。但慶幸的是,只要婦女朋友願意就醫,大多數泌尿生殖道老化的問題皆可迎刃而解。

每天10顆檳榔 罹癌風險持續10年

每天10顆檳榔 罹癌風險持續1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嚼檳榔、吸菸是造成口腔癌的主因,罹病後,輕則毀容,重則奪命,依據103年衛福部統計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均佔台灣男性癌症的第4位,也為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在預防甚於治療的前提下,國民健康署已在2010年起將口腔癌篩檢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飲食作息不正常 種下危險因子不少嚼檳榔的民眾主要是為了提神,加上多從事體力活的工作,有的菸酒、檳榔一起來,如果飲食作息又不正常,往往就開始種下危險因子,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在2003年就把檳榔子列為第一類致癌物,研究顯示每天10顆檳榔、長達10年以上者,就算戒除後,罹患口腔癌的高風險仍會持續10年以上。10個口腔癌患者 9個會嚼檳榔統計顯示10個口腔癌患者9個有嚼檳榔習慣,檳榔子(菁仔)除了是極強的致癌物質外,其中的檳榔素會作用於中樞和自律神經系統,使嚼檳榔者的心裡產生依賴而成癮,另外,研究並證實,男性嚼食檳榔者罹患糖尿病或高血糖、代謝症候群危險性皆顯著高於未嚼檳者,父親有嚼檳榔,小孩有高達2倍的風險較無嚼檳榔者的小孩,容易發生代謝症候群。雖然一顆一顆小小的檳榔看起來傷害力不大,但若食用成習,帶來的不僅是對咀嚼者直接的身體傷害,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家庭,為了自身健康著想除了趁早戒除外更要有杜絕檳榔的觀念,目前國民健康署也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除者)或吸菸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除者)原住民,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符合資格者可持健保卡到醫療院所進行檢查。 

青光眼手術擠眼球 排房水降眼壓

青光眼手術擠眼球 排房水降眼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青光眼的病因是眼壓急遽升高,壓迫到視神經,造成視神經逐漸萎縮,進而導致視野缺陷,情況嚴重時會惡化到失明。除了服用藥物之外,基本的治療方式為「小梁切除術」,醫師會在患者的眼睛結膜處以手術方式切開一個開放式傷口,如果傷口不要太快癒合的話,只要用手擠壓眼球,其中的房水就能順著開口排出,達到降低眼壓的效果。 傷口癒合 房水無法排出使眼壓升高經過幾週時間的考慮,我決定動手術,心想:「與其消極地等待視力消失,不如就賭一把!」第一次動手術時,狀況還算順利,但一個月後回診,發現手術切開的結膜傷口癒合得很快,一旦傷口癒合封閉,房水無法排出,眼壓又會急速升高。醫師的說法是我很年輕,身體組織的恢復力太好;如果是年齡較大的患者,癒合力較弱,開一次刀就可以一勞永逸,我當下只能選擇相信他的解釋。 房水蓄積 造成眼壓攀升、劇烈頭痛房水蓄積造成眼壓不斷攀升,我長時間陷入劇烈頭痛的煉獄,只好一再做些現在看來像是「垂死掙扎」的治療手段。因健保支付相同手術的費用有時間間隔的規定與限制,動手術的次數不能太密集;因此我幾乎每天都帶著頭痛又暈眩的不適感去醫院報到,而漫長的候診就像隊伍前面排了幾百個人,而我除了耐心等待與忍受痛楚之外,一點辦法也沒有,什麼事都不能做,只能讓無力感不請自來地霸占住我整個身心。 戳開放式傷口 將癒合組織膜弄破身體上有病痛時,每一分秒都過得像天荒地老般漫長。終於輪到我看診了,醫師先在我的眼睛裡點上麻醉藥,準備在診間直接動手術,兩位護理人員一左一右抓住我的胳膊,醫師一手撥開我的眼皮,一手拿著針頭往眼睛裡的開放式傷口戳下去,這種手術是為了將癒合的組織膜再度弄破,才能讓房水順著開口流出。感覺細針刺入眼球 在內部攪來攪去有異物出現在眼前時,一般人的反射動作是立刻閉上眼睛,這是人體保護眼球的自然反應。發病初期,我還有殘餘的模糊視力,眼睜睜地看著醫師手上的細針往眼球逼進,也能敏銳地感覺到細針刺入眼球,在眼睛內部攪來攪去的動作,而我只能強迫自己忍受著猶如受刑般的恐懼與疼痛。當癒合的傷口終於再次被細針挑裂後,眼球內部的房水立刻開始不斷滲出,護理人員趕緊配合擠壓眼球的動作,並拿著紗布吸取流出眼眶的房水。 此時,鼓脹的眼球瞬間像是一顆洩了氣的皮球,整個眼睛似乎瞬間成了空殼,頭痛狀況立刻得以緩解,但這樣的高興卻持續不了太久;也許是年輕人的身體恢復力真的太好的原因,早上剛戳開的洞口到了晚上竟又癒合了,隔天起床時又是一陣頭暈目眩,眼壓又開始驟升,我知道自己又要到醫院掛號了。這種周而復始又無法停止的絕望,若我未曾身歷其境,真的很難想像箇中滋味。 (本文摘自/在最暗處看見光/時報出版)

多吃料少喝湯 癌友飲食免煩惱

多吃料少喝湯 癌友飲食免煩惱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癌症患者變瘦是否正常,吃得太好腫瘤會不會長得更快,許多關於癌症的迷思,常讓癌友及家屬有錯誤的飲食觀念,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表示,罹癌後體重流失,將造成免疫力降低,增加治療的副作用及住院天數,因此在住院期間,盡量讓患者的體重不要流失。生機飲食熱量低 易致腸胃不適至於飢餓只會餓死正常細胞,唯有吃得營養,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體力、抵抗力來面對治療,許多人在罹癌後會選擇生機飲食,但生機飲食熱量、蛋白質低,容易造成腸胃不適,並且會讓身體容易產生飽足感,導致正常食品攝取不足,因此最好避免採用生機飲食。 多吃料少喝湯 每天6~8餐癌友治療前要維持均衡飲食,在治療中則要採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如五穀類、蛋白質等,多吃料少喝湯,因為研究顯示,雞肉的營養成份和熱量比雞湯高出50倍,光喝雞湯無助於補充熱量,治療期間容易食欲不佳,因此建議每1至2小時就吃點東西,不要空肚子,少量多餐,每天6至8餐比每天3餐更好。 維持理想體重 戒菸、酒、檳榔在治療期間,以天然食物為優先選擇,若患者體重過輕營養不足,卻又沒胃口或不想吃東西,可以適度補充營養品,無法進食時,可以放置鼻胃管,暫時以鼻胃管灌輸補充營養。 術後的追蹤期保養,凃宜辰醫師建議攝取適當熱量及蛋白質,多吃蔬菜、水果,足夠水份,並維持理想體重,因為過胖或過瘦都容易導致腫瘤復發,此外在生活習慣上,除了戒菸、戒酒、戒檳榔外,還要注意口腔衛生,多運動,若是有營養問題,可至腫瘤中心免費諮詢。  

低頭族注意!藍光恐致黃斑部病變

低頭族注意!藍光恐致黃斑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病人眼睛所見會有陰影,1個中心不動的點,這種現象稱之為黃斑部病變,患者所見物體影像可能會扭曲或變型,所見物體影像也會有變小等現象,隨著嚴重程度增加,陰影可擴大而波及中心區的視力,進而使視力快速惡化導致看物模糊不清、有朦朧感。細胞密度高 為視力最敏銳位置黃斑部位於眼球視網膜中心區域,介於上、下視網膜血管之間,範圍直徑僅約為5.5毫米,黃斑部因含有大量的「黃色素」而得名,是視網膜中錐狀細胞密度最高的區域,因此也是視力最敏銳、最重要的位置,奇美醫學中心眼科部主治醫師林主國表示,民眾有上述視覺上的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並及早期治療。由於黃斑部是產生中心視力的重鎮,當人們注視細節、專注閱讀或看電視與電腦螢幕時,都使用的到黃斑部,攸關辨識及解析的視力,黃斑部水腫的成因以視網膜血管病變佔最多數,原因包括:●  血管阻塞/靜脈阻塞、視網膜血管炎或眼內炎症反應。● 全身性或遺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  有害光線/紫外線、高能藍光、直接外傷或外傷後間接引起身體免疫反應。不常用3C產品 陽光不直射眼睛黃斑部水腫的檢查,必須詳細視網膜眼底檢查以確定病因及病灶大小,預防重於治療,必須定期視網膜檢查,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外出避免陽光直射眼睛,盡可能注意自己身體狀況,已經罹患三高慢性疾病的病人,更應減少高糖分、高油脂及高鹽飲食,戒菸並力行均衡營養飲食,適度運動及規律生活作息,才能落實眼睛最佳的保健。 

腦海橡皮擦 10大警訊報你知

腦海橡皮擦 10大警訊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般而言,正常老化是人類在身體與心理層面的一個緩慢退化,對外界事物,或資訊的處理會較年輕時來的多花一些時間,但並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而失智症則是一種疾病現象,會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或正常社交行為出現問題,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而忽略就醫的重要性。影響到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林義濱醫師表示,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記憶力衰退 時間、地點辨認出問題病理學上主要是由於類澱粉質(amyloid)所形成的異常老年斑塊及Tau蛋白組成的神經纖維糾結,造成腦部組織與功能的退化,解剖學上,則以侵犯顳葉內側的海馬迴為主,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林義濱醫師指出,美國失智症協會提出了失智症10大警訊供大家參考,如果發現家裡的長輩出現了下列所列10大警訊時,建議應該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1)記憶衰退,忘東忘西,重複發問。2)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3)語言表達出現問題。4)喪失對時間和地點的概念。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6)抽象思考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8)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甚至有妄想、幻覺、憂鬱。9)個性改變。10)喪失活動及開創力。 多動腦、戒菸、控制三高至於失智症可否預防? 目前的實證醫學顯示,多動腦(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多運動、多參與社交活動、採取地中海飲食,皆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另外,還包括戒菸、控制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避免頭部外傷等,這些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就要開始注意的。 

天然不一定尚好 亂吃草藥恐傷身

天然不一定尚好 亂吃草藥恐傷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現代人養生風氣盛行,網路上經常流傳「天然的尚好」、「藥補不如食補」、「草本養生自我療癒」等訊息,食品主要功能是提供熱量及營養素,以維持身體生理正常運作,切勿輕易相信網路傳言,任意採食或購買來路不明,未確認食用安全性的植物或產品,以免養生不成,反而造成難以挽回的身體傷害。綠褶菇 有毒、顏色淺不鮮豔台灣每年幾乎都會發生民眾採食野菇引起中毒的案例,最常造成誤食的野菇為「綠褶菇」,這是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時常被混淆。食用草藥後身體不適 應儘速就醫另外,常有民眾為了減肥或改善便秘而任意食用傳言可減肥,或易引起腹瀉的植物,過去台灣即有兩名死亡病例疑似與食用減肥菜有直接相關,民眾不得不慎,醫師建議民眾如食用不明植物或草藥後出現身體不適症狀,千萬不要誤以為是正在排毒,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專業醫生後續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有關是否可供為食品使用的原料,民眾可參考食藥署「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該表非屬正面表列,不包括傳統食用雞鴨魚肉、蔬菜水果及五穀雜糧等,另外,為確認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的食用安全性,食藥署訂有「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申請作業指引」,指引規範非傳統性食品原料的定義、申請程序及作業流程、安全性評估須檢具的資料及申請書,供食品業者遵循,以確保食品安全及兼顧產業發展。

寶寶一歲換奶關鍵!醫:可考慮添加益生菌奶粉

寶寶一歲換奶關鍵!醫:可考慮添加益生菌奶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部分的寶寶通常在一歲時,會面臨換奶關鍵,媽咪們也開始會為寶寶挑選適合的幼兒奶粉,俗話說「消化道顧好,寶寶身體就會好」,然而,該如何選擇能通過寶寶胃酸考驗,改善體內叢菌生態,打造體質的幼兒成長奶粉呢?讓兒童發展醫學王宏哲醫師來告訴你。一歲換奶沒把握?媽咪必懂「健康5指標」兒童發展醫學王宏哲醫師針對寶寶一歲換奶時期,列出5個健康指標條,讓處於這個階段的媽咪們有所依循:指標1 【消化道健康】王宏哲醫師表示,1歲後寶寶的消化道益菌減少,換奶期容易有腹瀉狀發生。奶粉中若增添益生菌成份,能改變腸道叢菌生態,消化道吸收好也能幫助打造體質。指標2 【生長曲線】「生長曲線」指的是同年齡的兒童當中,由5個不同排名的生長指標畫成的曲線圖,媽咪可以比照同年齡寶寶的生長曲線,了解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成長發展落後。指標3 【飲奶表現】1歲寶寶一餐的飲奶量可達200~250cc,幫助寶寶維持足夠奶量,才能供給寶寶健康活力。王宏哲醫師說,為避免寶寶厭奶導致飲奶量不足,奶粉選擇也是關鍵,選擇較沒有腥味或內含植物性DHA的幼兒成長奶粉,可能可以減少寶寶厭奶情況的發生。指標4 【自我保護】1歲寶寶來自母乳的保護力下降,此階段較容易被感染,要如何延續保護力呢?王宏哲醫師建議,可選擇添加母乳中乳鐵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等成分的幼兒成長奶粉來幫助。指標5 【活動能力】足夠的體力與活動力也是1歲寶寶的健康關鍵,王宏哲醫師提醒,奶粉中若適當有Bbi得益氏菌、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成分,也較能為寶寶打造體力、活動力。奶粉選添Bbi益生菌 寶寶健康非難事兒童發展醫學王宏哲醫師補充,目前市面上有一款含有Bbi得益氏菌的幼兒成長奶粉,其中Bbi得益氏菌經過多國臨床實驗證實,能通過寶寶體中胃酸、膽鹽考驗,可停留在寶寶消化道,飲用一週後,有助改善菌叢生態,若持續補充有發揮保護之效,「益菌中的鑽石」之稱,再加上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營養素,為寶寶健康打好基礎,啟動保護力,減少寶寶因為換奶階段,可能的健康風險。

膽結石有F4 中醫師教導如何預防

膽結石有F4 中醫師教導如何預防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五十多歲中年女子,因為膽結石去醫院手術切除膽囊,結果竟然因為感染,必須要進一步切除膽管以及部份肝臟,其實,有很多民眾是在健檢時,經由超音波發現有膽結石,這時可以中醫藥治療,能控制病況,預防膽結石更加嚴重。 好發於F4:女性+肥胖+40歲以上+生產多中醫師吳建東表示,膽結石有所謂的「F4」,也就是好發於女性(Female)、肥胖(Fat)、40歲以上(Forty),以及生產多(Fertile)者,然而,會出現膽結石和個人體質有很大的關係,往往是同一家人吃的都一樣,但是卻有人就特別會有膽結石。 膽汁濃縮成塊形成膽結石傳統中醫認為,會有膽結石是因為排洩差以及氣化不足所造成;吳建東醫師指出,膽結石病人往往因為血液中的水分排不出去,膽汁分泌不良,使得膽囊中有太多膽汁沒有力氣排出去,導致膽汁濃縮成塊狀,就形成了膽結石。 燥性體質+虛性體質 療法各不相同吳建東醫師進一步指出,尤其是偏燥性體質,水分不足,體內水氣不夠,因此應以中藥來健胃整腸,以及疏肝解鬱,化濕排石;至於若是虛性體質,則是因為氣血不足,因此要用活血化瘀藥。 預防方法:少油+少冰+多運動另外,吳建東醫師建議,要預防膽結石,在平常飲食上不可吃太油,高脂肪食物少吃,冰也要少吃,否則會使得消化代謝變差,腸胃消化沒力,進而會使膽汁排出不順,而且要多運動,運動也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身體9大警訊 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

身體9大警訊 睡眠呼吸中止症上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常常晚上睡覺打呼,隔天被家人抱怨嗎?你老是晚上睡不好,隔天覺得疲憊不堪嗎?小心,這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謂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每小時有5次以上、每次超過10秒的淺呼吸或呼吸中止,每小時淺呼吸與呼吸中止次數,稱之為呼吸中止指數,用以區分輕、中及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有些人睡覺就是會打呼,看起來似乎對健康沒有立即性的生命威脅,但若打呼過於嚴重,就應該找醫生檢查身體是否已經出現問題。打呼不當一回事 可引起暫時停止呼吸黃奇卿醫師解釋,當民眾用口呼吸時,口腔肌肉鬆弛無力,會讓舌頭無法頂到上顎處,入睡後因肌肉張力降低,使舌根下沉影響呼吸道順暢,而當空氣通過狹窄的上呼吸道時,風力和黏膜振動所產生的聲音就形成打呼。除了呼聲隆隆,也可能引起暫時停止呼吸的現象,也就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黃醫師提醒,打呼是睡眠常見現象,民眾一般習以為常。事實上,打呼是呼吸道狹窄、呼吸不順暢的警示訊號,目前不止成人有打呼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連在孩童身上也可以發現。忽略睡眠呼吸中止症 比你想的還嚴重黃奇卿醫師表示,一般民眾可能認為打呼不是什麼大問題,然而,打呼所引起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卻可能為身體帶來幾項危險警訊:1)白天嗜睡,使注意力無法集中,造成工作效率低下。2)容易在會議、開車中打瞌睡,造成意外事件發生。3)睡眠中易發生氣喘、心絞痛、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現象,嚴重時會猝死。4)年紀尚輕就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律不整或心臟無力等現象。5)睡眠時打鼾、呼吸短暫中斷、甚至有窒息或嗆醒的情形。6)記憶力突然衰退,常常忘東忘西。7)人格特質改變,如焦慮、失眠、脾氣暴躁、憂鬱症或失眠等。8)性慾降低,也會產生性功能障礙發生。9)夜間有頻尿現象,或不正常肢體活動,如夢遊、夢話及夢魘等。黃醫師補充,若家中孩童容易在上課時,有注意力無法集中,老是打瞌睡,甚至脾氣衝動、易怒,或坐不住,也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所引起,應接受詳細檢查與治療。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要看哪科?至於民眾有打呼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到底要看那科醫師呢?黃奇卿醫師表示,目前有不少醫院成立睡眠呼吸障礙診療中心,但人從生長發育起功能和結構間相輔相成,呼吸道不穩定會改變結構和軟組織間的關係,像是咬合不正中下臉發育異常。如果身體無法適應呼吸道阻塞問題,就會產生打呼、打鼾、呼吸道阻塞與疼痛等結果。黃醫師說還有牙科,牙醫在治療優勢上是,透過牙科專用的電腦斷層(CT),可以察覺口腔與周圍的問題也較多,口腔有問題鼻腔也會跟著有狀況,口顎功能、鼻腔和呼吸道的問題相互表裡,因此對軟硬組織功能和結構之間的關係要重新了解評估及適當的處理,造成呼吸道阻塞有肥胖下巴後縮軟腭懸壅垂鬆弛舌頭太大口腔或是鼻腔狹窄等狀況,想要改善問題,參考牙科醫師建議也有所幫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