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生薑配牛肉 淨化血液效果佳

生薑配牛肉 淨化血液效果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而言,為了健康的考量和減少膽固醇指數,會被提醒不可以多吃肉,然而,問題不在於吃肉,而是肉的脂肪會凝結在血液裡面,非肉本身,完全不吃肉也不是一件正確的事,還是必須攝取動物性脂肪,這對血液解毒是有幫助的,特別是為了預防老人痴呆症及長壽,就一定需要攝取肉類。進食肉類才能有效提升指數被稱為「好的膽固醇」的HDL-C的指數在40mg/dl 以下的話,就要增加攝取肉類,不能過度限制飲食,更重要的是,沒有藥能促使HDL-C的指數增加,全得靠進食肉類才能使蛋白質和飽和脂肪酸的HDL-C指數上升,雖然要吃肉,如何健康吃才是關鍵所在。牛肉的蛋白質被用來生成肌肉牛肉含有豐富對人體有幫助的蛋白質,也是幫助兒童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營養上,牛肉評價如此高的理由即在此,牛肉的蛋白質在體內被分解為20多個胺基酸成分來利用,當中大約一半為必需胺基酸,被用來生成肌肉、器官等基本物質,製成各種荷爾蒙及酵素、神經傳達物質等,然而被吸收利用後在調節身體代謝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最容易硬化的就是牛肉脂肪不過,在血液裡最容易硬化的東西就是牛肉的脂肪,牛肉的脂肪無法在體溫36.5度C下被分解,便進入到血液裡成為沉澱物,這樣形成的硬化脂肪被稱為「死亡硬塊的血栓」,血栓會引起慢性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和生薑一起攝取牛肉,生薑特別能夠分解牛肉的脂肪不會被硬化,可以透過下面的實驗來了解。•  在碟子上準備2個白色硬掉的牛油,將36.5度C的清水、煮了很久的生薑茶,分別倒在不同的盤子上。•  用手帕或衛生紙摺到某一程度的厚度,將它充分浸濕在清水和生薑茶後,各自拿來擦拭牛肉的脂肪。喝生薑茶 淨化血液、消化好結果是生薑茶可清除脂肪,還有一個和生薑一樣,可以和牛肉一起吃,也具有著卓越效用的就是桂皮,生薑和牛肉一起配著吃,或是喝生薑茶,對血液的淨化甚至是消化能力,都有不錯效果,吃牛肉的時候,配著味噌、香油拌著吃,味道和營養根本是天生一對,在味噌裡有分解蛋白質的酵素,有助於消化,如果和類似香油的植物油一起食用的話,能有效防止膽固醇在血管內沉澱。(本文摘自/清血果汁3週解毒計畫,戰勝慢性病!/三采文化出版) 

老人腰背痠痛 當心骨髓瘤!

老人腰背痠痛 當心骨髓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家中的老人家經常抱怨這裡痠、那裡痛,全身無力的感覺,但卻老說不清疼痛的確切部位,醫師表示,當全身疼痛、貧血、骨折、腎衰竭、反覆感染等症狀應警覺,當心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洗腎病患嚴重貧血衛福部南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筠方醫師,日前收治一名年約60歲的男性洗腎病患,因為嚴重貧血,經過抽血檢驗、再進一步接受骨髓切片檢查後,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骨頭疼痛、骨質疏鬆、骨折陳筠方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好發於老年人的癌症,從骨髓裡長出的癌細胞(plasma cell,又叫做漿細胞),這種壞細胞在骨髓裡大量增生後,會侵犯全身的骨頭骨髓而造成疼痛、骨質疏鬆、甚至是骨折,因為癌細胞在骨髓空間裡大量增加,而壓縮到正常造血細胞的生存空間,所以常會有貧血、頭暈等多樣化症狀。異常免疫球蛋白造成傷害漿細胞會分泌很多的免疫球蛋白,多而異常的免疫球蛋白,不只不會增加抵抗力,反而會累積在腎臟而造成傷害,所以很多病人也會有腎功能不良的情況、更嚴重者甚至是得洗腎保命。多發性骨髓瘤的症狀相當常見,因此容易被誤會是其他疾病,雖然診斷不易,但治療方面已有全球一致的準則,治療內容多安排為口服藥物搭配門診施打皮下化療針劑Velcade,且因為健保給付,患者在治療上較不會有經濟的沉重負擔,也有患者會考慮自體骨髓移植,以求更低的復發風險,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改善發展遲緩 3歲前是關鍵

改善發展遲緩 3歲前是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可愛的喬喬妹妹已經1歲半了,最近媽媽對喬喬還不會開口說話感到焦急,雖然有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但是就是還沒說第1個字,後來喬喬媽帶喬喬到醫院接受評估才發現,喬喬並不只是不會說話而已,她也在早期溝通行為表現呈現落後。7項指標 可良好預測語言發展能力大部分1歲到15個月的幼兒就應該開始說話,而且可理解簡單的指令,這7項指標可以良好的預測2歲前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而語言發展遲緩又是預測發展遲緩的良好指標,也就是說,若是嬰幼兒時期能儘早鑒別出語言發展遲緩,就有機會提早發現發展遲緩,除了語言治療介入,還能更全面的給予兒童物理與職能的介入,指標包含:1) 社會情感指標:情緒表達及眼神使用2) 溝通功能:需求表達、共同注意力、社會互動3) 手勢運用4) 發聲運用5) 口語運用6) 理解7) 物品操作有25%~50%孩童有語言發展遲緩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陳怡伶表示,經過語言治療師的介入,透過例行性遊戲、象徵性遊戲、口腔動作遊戲及手勢的教導等策略,可幫助這類孩子全面提升溝通能力,包含提升溝通意圖,非口語溝通的運用(肢體、眼神、手勢、發聲),口語理解,符號的使用。有些小孩的口語表達為晚發型,這些小孩在2歲時會說的詞彙量少於50個,並且也沒有雙詞的結合(如:媽媽抱抱),但語言理解都正常,這些兒童中有50%~75%到3歲時會迎頭趕上,但仍有25%~50%的孩童到學齡階段會有表達性的語言發展遲緩。早期評估,早期介入,才不會錯過0~3歲大腦快速發育的黃金時期。

遲緩易忽略 早期療育助慢飛

遲緩易忽略 早期療育助慢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的起跑點,是人生的第1個階段,根據衛福部2015年「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通報」調查指出,5成的慢飛天使是在滿3歲、進入幼兒園後才發現,甚至滿6歲後才通報遲緩,錯失早期介入的機會,伊甸基金會常務董事王剴鏘表示,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包括先天基因缺陷、後天的刺激不足等,其中在認知語言、心智、人際互動交流等障礙,讓遲緩顯得更「隱形」,卻因外觀看不出來,而容易被忽略。眼睛無法對焦、頭圍沒有變化今年3歲半的小熊,因眼睛無法對焦、頭圍沒有變化,媽媽帶往醫院檢查判定為多囊性腦質軟化症,為配合每個孩子不同發展需要,伊甸聘用專職治療師進駐,以小熊為例,除了視覺的發展,同時針對語言認知的「隱形」需要投入療育支持。看見慢飛天使的早療需要,陳偉殷擔任伊甸公益大使為隱形的慢飛天使發聲,陳偉殷回想起1年前,偶遇小熊,看見他走路還不太穩,需要一步又一步反覆練習,如今再次重逢,發現他進步很多,還可以活潑的跑跑跳跳,陳偉殷表示,早療復健之路猶如一場運動賽事,唯有不間斷努力及練習,才能跨出障礙。學習配對顏色形狀、辨別遠近距離感老師為他量身打造學習教材,例如運用顏色不同方塊磚和彩球,讓孩子學習配對顏色與形狀,同時也能清楚辨別物件的遠近距離感,經過一年多的療育課程,小熊已經進步到自己扶著欄杆上下樓梯,口語能力也有顯著進步,著實讓小熊爸媽倍感欣慰。孩子是下一代的主人翁,無論是在偏鄉或隱藏在都會叢林的慢飛天使,都同樣需要關注,每位早療的孩子都需要多元專業的支持,期待社會大眾一起響應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每月定期捐款,就能幫助1位慢飛天使接受1年早期療育服務,提供更全面而深入的早療服務,讓更多被忽略、疑似遲緩的孩子有機會趕上成長步伐。 

肥胖、糖尿病 睡眠不足害的

肥胖、糖尿病 睡眠不足害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睡眠不足不只影響身心健康,也可能影響胰島素敏感性,並對腸道細菌生態造成衝擊,過去不少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傷害新陳代謝健康,歐洲學者認為,人睡眠不足時,腸道細菌生態可能受破壞,導致腸道細菌種類減少,進而影響新陳代謝功能。腸道細菌 與肥胖、糖尿病息息相關醫界早發現,腸道細菌組成、多樣化情況,與肥胖、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息息相關,而不少研究也發現,睡眠不足的人很容易罹患這些疾病,不過醫界、學界並不知道睡眠不足是否會改變人類腸道細菌生態。瑞典烏普拉大學神經學副教授克里斯汀․班尼迪克特、學者強納森․西德納斯,以及德國人類營養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分析、研究上述議題,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分子新陳代謝〉期刊(Molecular Metabolism)。睡眠不足 影響胰島素敏感性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以9名健康、正常體重男性為研究對象,這些人分成兩組,一組連續兩晚都只睡4小時,另一組每晚睡滿8小時。研究作者分析,由於實驗時間非常短,加上樣本數很少,因此這項研究並沒有發現兩個晚上睡眠不足會影響腸道細菌多樣化。不過研究卻發現,睡眠不足時,胰島素敏感性會減弱20%,無論腸道細菌生態有沒有出現變化,這都代表人類睡眠不足會影響胰島素敏感程度,即使只有一、兩個晚上失眠,也是一樣,胰島素反應都會變遲鈍。肥胖的人 腸道細菌生態不太一樣研究作者表示,其他研究曾觀察到,肥胖的人,腸道細菌生態與體重正常者不太一樣,肥胖者的壁厚菌門(Firmicutes)細菌、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細菌的比率較為增加。研究作者指出,腸道細菌生態很豐富,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腸道細菌生態與胰島素敏感性之間的關聯,睡眠不足除了傷害新陳代謝健康,還容易損害認知功能,想探討背後原因,同樣也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訊/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

醫訊/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提醒民眾為中風的防治繼續努力,有鑑於腦外傷的病人也同樣面臨腦部功能受損後治療與復健的難題,希望能讓民眾更認識中風和腦創傷病人的需求,並藉由參加者傳播正確的知識,共同為預防中風及提升病人照護品質來貢獻心力。由神經內科主任張嘉佑及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慧娟醫師,帶大家認識治療重點,營養師莊湄喬也會教大家如何強化腦傷病人居家飲食的照護技巧,讓病友可以獲得足夠的熱量以供應日常活動及身體復健所需,來電奇美醫學中心社服部報名。活動名稱: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時間:105年11月26日(星期六)上午08:30-11:30地點:奇美醫學中心第三醫療大樓一樓中庭(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01號)洽詢:社服部社工師賴俐均聯絡方式:(06)2812811轉52405     [email protected] 

消化不良?胃痛恐為膽囊炎

消化不良?胃痛恐為膽囊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8歲徐女士日前和家人晚餐後,覺得腹部微痛、不太舒服,自行服用胃藥後就寢,直到凌晨6點多,因全身寒顫及發燒、右上腹部疼痛加劇,才至醫院就診,經電腦斷層攝影檢查發現,為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進行腹腔鏡手術後順利取出結石,並經藥物治療,術後2天即康復出院。上腹部疼痛、畏寒、發燒、噁心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外科醫師蕭庭豐指出,臨床上約60%膽囊結石的病人,無明顯症狀,急性膽囊炎的症狀包含:上腹、右上腹疼痛、畏寒、發燒、噁心、嘔吐,手術採全身麻醉,在肚臍周圍開一個10~12mm的傷口,在上腹部及右上腹開2~3個5~12mm的傷口,膽囊管及血管結紮後將膽囊分離,從肚臍或上腹部傷口取出,再視患者狀況有時會放置體外引流管,手術時間約1~2小時不等,視病患狀況而定。傷口小,痛楚小、出血少、恢復快簡單地說,腹腔鏡手術具有傷口小,痛楚小、出血少、恢復快的特色,建議民眾若檢查發現有膽結石問題,應和醫師討論並評估後,儘早手術治療,以避免轉趨嚴重引發腹膜炎和敗血症的風險。病人約有6~8%合併總膽管結石此外,蕭醫師還指出,膽囊結石的病人大概有6~8%合併總膽管結石,若病人合併肝指數異常、胰臟炎、黃疸或影像學上總膽管擴張,則可在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時,加做術中膽道攝影術,若發現有總膽管結石可在同次手術進行腹腔鏡總膽管切開取石術,腹腔鏡手術成功機率高達9成,蕭醫提醒民眾,避免結石,應多注意以下3點:1)    飲食採低脂、低膽固醇及適量膳食纖維。2)    少量多餐,刺激膽囊收縮,促進膽汁排泄。3)    充足水分攝取有利膽汁稀釋。

用藥就問我 友善藥局APP啟航

用藥就問我 友善藥局APP啟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為推動藥局社區化,新北市衛生局推出「友善新北好藥局APP」,內有逾600家各區域藥局的詳細資訊,讓民眾以最快速簡便找到距離最近的藥局,以及各項免費如用藥諮詢等健康服務,同時還有導航、連絡電話、營業時間查詢等貼心功能。遠端諮詢藥師 提供衛教服務衛生局表示,社區藥局是市民健康最前線的守護者,只要有任何用藥上的疑問都可以透過APP查詢到最近藥局的資訊,甚至透過部分藥局在APP上揭露的LINE帳號資訊,隨時遠端諮詢社區藥局藥師,除此之外,APP上也可以查詢到有通過戒菸及糖尿病專業課程訓練的藥局哦,可提供糖尿病患者及癮君子衛教及追蹤等完整的服務,降低或延緩病患併發症與合併症的發生,維護病患的健康。到藥局可量血壓、持連續處方箋領藥另外,為鼓勵藥師走入社區,與衛生局一起關心社區居民、關懷我們生活成長的環境,對於曾經獲得新北市藥事服務獎及配合衛生局參與一校一藥師計畫的藥局,在APP上也可一目瞭然,可在電話中諮詢家人用藥問題,例如老人家重覆用藥,糖尿病照護及廢棄藥品檢收等服務,慢性病患者不用去醫院排隊領藥,到藥局就可量血壓、持連續處方箋領藥。即日起下載 可抽智能防丟手環為了推廣「友善新北好藥局APP」,即日起至106年3月31日期間下載「友善新北好藥局APP」並填妥基本資料的民眾,就可以參加抽獎,衛生局將在明年4月初抽出100位得獎的幸運兒,獎項是可以記錄行走步數、里程、消耗熱量、智能防丟等多功能的智慧健康手環,下載方式有:1) 至Google Play或App Store搜尋關鍵字「友善新北好藥局」。2) 利用QR code掃描器APP。3) 至活動網址(http://ourcitylove.wixsite.com/home/app-1)下載。

手腕痠痠的 微創手術可改善

手腕痠痠的 微創手術可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手部及腕部功能對於日常生活相當重要,小到刷牙洗臉、穿衣吃飯,大至勞動工作、養家活口等,都需要依靠雙手,然而腕部關節及其附屬組織,易因日常意外撞擊造成傷害,工作不慎過度出力,也可能傷害手腕關節內的三角纖維軟骨,造成腕部疼痛及功能喪失,根據國外相關文獻,職業勞動造成手部及腕部傷害的甚至高達30%。組織傷害較少 組織癒合速度較快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醫師洪誌鍵表示,微創手腕關節鏡手術器械及技術,傷口大小和傳統手術相比較小,僅需數個0.5~1公分之小傷口即可完成,且有健保給付,微創手術對於組織傷害較少,組織癒合速度較快,可更早恢復腕部功能及恢復生活品質。腕部持續疼痛及活動受限26歲劉先生,右手腕因勞動工作時不慎扭傷,造成腕部持續疼痛及活動受限,使用腕部護具保護,休養3個月後症狀仍無改善,進一步核磁共振造影檢查顯示右手腕三角纖維軟骨破裂,在接受微創手腕關節鏡三角纖維軟骨修補手術後,腕部疼痛明顯改善且功能幾乎正常,並逐步恢復日常生活及工作。腕部疾患 可用關節鏡手術治療洪誌鍵醫師表示,腕部常見的疾患及傷害種類繁多,諸如腕部腱鞘囊腫、關節滑膜炎、三角纖維軟骨損傷、腕部退化性/創傷性關節炎、尺骨夾擠症侯群、腕部舟狀骨骨折等,均可在適當診療後,使用手腕關節鏡手術進行治療。

常不自主抽蓄 竟是腦部病變

常不自主抽蓄 竟是腦部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2歲郭先生頻繁發生左上肢陣發性不自主抽搐,合併意識混沌,至神經科門診檢查,發現病人左手有輕微無力,結果發現為胸腺瘤的腦部轉移病灶,導致的局部癲癇發作。腦區呈現異常慢波、左側上肺野有腫瘤成大醫院神經部醫師吳怡真表示,病人的腦部磁振造影顯示腦部有多顆轉移性腫瘤,其中一顆位於右大腦的動作皮質區,腦波檢查亦於該腦區呈現異常慢波,胸部X光檢查則顯示左側上肺野有腫瘤,確診為肺腺癌併腦部轉移,病人經癌症治療、腦部放射線治療及配合抗癲癇藥物的使用下,沒有再發作。頭頸不自主轉向 每次1、2分鐘吳怡真醫師表示,前述病人是在有緊繃的異樣感後,發生左上肢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動作,由左手掌延伸前臂、至上臂,有時抽搐動作會由左上肢往上行進到左頭頸,造成頭頸不自主的震盪轉向動作,每次維持1、2分鐘,意識大多清醒,但有時會間歇性接連發作數次,合併意識變得混沌,是典型的局部動作癲癇發作。異常放電狀態的腦部疾病癲癇是腦部神經元長期處在易於產生異常放電狀態的腦部疾病,癲癇發作則為異常放電的腦區,產生相對應的陣發性或短暫性的表現,國際抗癲癇聯盟依癲癇發作的臨床表徵,分為全般性及局部性癲癇發作,相對於全般性癲癇發作以四肢全身抽搐意識喪失表現,局部性癲癇發作以局部的動作、感覺、或意識障礙表現。意識障礙、認知功能或反應異常吳怡真醫師指出,局部癲癇發作因異常放電的腦區及被影響的腦區功能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臨床症狀,如異常感覺、不自主的抽搐動作、短暫的意識障礙、認知功能或反應異常,或自律神經相關症狀等陣發性或短暫的異常表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