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7項原因致老化 快作筆記!

7項原因致老化 快作筆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除了飲食因素之外,我們所接觸的各種外在環境也促使我們逐漸老化,陽光、空氣、交通環境、方便進步的電子產品與設備等,也都在不知不覺當中,緩慢地扼殺了我們的健康。1)     避免日光浴/講到抗老化這個課題,一定有充分的資訊告訴你:對長期暴曬在陽光下的運動,請敬而遠之,簡單的說,曬太陽曬過久會讓你的皮膚產生皺紋,對皮膚細胞造成永遠性且無法彌補的傷害,甚至於產生皮膚癌,如果你想要皮膚年輕又有彈性,那麼一定要避開夏日上午11點到下午3點的炙熱陽光,否則你將迅速的走上老化之路。2)     嚴重的空氣污染/城市和鄉鎮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與氣喘還有支氣管炎的盛行息息相關。光想像這些污染對於我們的皮膚,還有內、外在健康會產生多少不良影響,就令人不寒而慄,我們可以靠多吃新鮮抗老的水果、蔬菜來保護自己,這是對抗自由基和這些無形毒素,最直接有效的方法。3)     經常搭乘長途飛機/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經常乘坐長途飛機,但只是想讓各位知道,長途飛航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高空的臭氧、幅射、氧氣不足、高壓、時差和造成深度靜脈血栓的經濟艙症候群,都是健康的殺手。不得已要長時間飛行時,一定要多喝水,並且避開3S(sugar 糖、salt 鹽、stimulants 提神飲料)的引誘,我們的細胞一天需要大約2公升水份的補充,特別是在長途旅行的航行中,記得訂位時要要求坐在靠走道的位置,以便能順利如廁,還可以順便伸展一下手腳。4)     經常搭乘地下鐵或捷運/世界各地的大都市都有繁忙的地下鐵系統,這些複雜的線路裡,充滿著石棉浮游物等各式各樣的化學物質,還有嚴重的電磁波等等有害人體的物質,忙碌的現代人靠著這樣的運輸車廂通勤,雖然方便,卻帶給人更多的精神壓力和忙碌不堪的疲憊,其實坐公車、騎腳踏車或是乾脆用走路的,都是不錯的替代方案,不僅可以遠離各種毒素,也可以順便鍛鍊一下身體。5)     頻繁使用行動電話/這點讓我很火大!真的,就算是我的生活也一樣離不開行動電話,但也搞不清楚何行動電話明明是設計給人在外出行動時使用的,卻還是有人在家裡仍拿著手機聊天聊個不停?不要說受電磁波的影響了,光是講30秒的手機,就夠讓腦血管擴張,腦細胞受損,所以講到手機時,要想想如何少講一點電話,幫助大腦細胞恢復靈活與年輕。6)     化學合成物/除了隱藏在食物中的諸多化學添加物之外,日常生活中還有更多化學品,是我們直接塗抹在皮膚上的,大部分我們使用的保養品,會透過毛細孔的吸收進入血液,所以就算非用不可,為了你本人還有家人的健康,也要盡量使用一些天然的產品,上方的表格列出一些要特別注意預防的毒素,這些都是大部分人常常使用的化學添加物。7)     電子儀器 /所有的電子產品,包括我本人面前的筆記型電腦,都會發出或多或少的電磁波,有許多的電磁波強度比我們所知道的更強,並且透過不同的傳輸線一再地發送,根據電源觀測站(Powerwatch, 英國一個獨立的電磁幅射測量機構),尚.菲力普(Jean Philips)先生的說明,許多科學家都已經證實,被過多的電磁波圍繞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包含免疫系統受損、癌症和老人癡呆症等嚴重毛病。(本文摘自/吃出年輕的健康筆記/九韵文化) 

孕婦多吃菜 鎖住疾病基因!

孕婦多吃菜 鎖住疾病基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因為不同的遺傳基因、家族病史,天生就帶了不同的好牌或壞牌,但是拿到壞牌的人也不須要沮喪,因為有一種營養素,它能鎖住開啟壞基因的大門,讓壞基因不能施展,它就是神奇的「葉酸」。葉酸怕熱 中式烹調容易影響吸收葉酸就藏在含葉的蔬菜中,例如地瓜葉、菠菜、空心菜、花椰菜、芥藍菜、莧菜(杏菜)等等,但是因為它怕熱(以100℃加熱超過15分鐘,將破壞一半以上的葉酸),因此中式烹調很容易破壞其營養成分而影響吸收,加上現代人蔬菜吃的少,更難以攝取足夠的葉酸。葉酸缺乏 影響生長發育根據衛生署2001~2002年進行的「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小學生葉酸不足(缺乏與瀕臨缺乏)的比例,男女生各高達32.3%和26.4%,尤其是男生在12歲、女生在11歲的葉酸不足比例高達43%,有研究指出葉酸缺乏,除了影響學童的生長發育,也會影響學童與青少年的認知學習。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的風險足夠的葉酸除了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能降低癌症、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風險,懷孕婦女也需要補充葉酸以降低胎兒神經管缺陷,因此葉酸是人一生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注重飲食中的葉酸攝取,就是延緩老化的開始!大家不妨利用假日,準備一些蔬果的餐點,以利平日食用,讓自己能更健康並減緩老化的進展。(本文摘自/一個人的早午餐/大是文化)

不想復胖?秘訣在每天量體重

不想復胖?秘訣在每天量體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部分醫師和營養師會告訴你,應該1周量1次體重,但是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我認為這是絕對錯誤的,我不相信有什麼單一的解答適用於每一個人、每種狀況。體重過重 減重速度較快首先,這取決於你想要減掉多少體重,其次,這也和你是想減輕體重,還是想要維持減輕後的體重有關,接下來,我會解釋為什麼,如果你體重過重很多,那麼減輕體重的速度,會比只有幾公斤要減的人快,此外,你可能也會需要更多的動機和回饋。那麼,要是你可以在2、3天內就看到數字下降,幹麼要等上一整個星期呢?然而,當你越接近目標體重,就會發現數字下降得越來越緩慢,到了那時候,1周量1次體重就很合理。在一天當中的同樣時間量體重現在,我們回過頭討論一下那些已經減輕體重,只是想要維持這樣的狀態、不想復胖的人,想想看,是要減掉那不小心多出來的1、2磅(450~900克)比較容易呢?還是要減掉3、4磅(1.35~1.8公斤)比較容易?當然是前者囉!唯一能在1磅不小心變成2磅之前及時發現的方法,就是每天量體重,最後提供一個小祕訣:永遠都要在一天當中的同樣時間量體重,最好的時機是剛起床、去完廁所之後、吃早餐之前。(本文摘自/12分鐘HIIT減重計畫/商周出版)

咖啡喝多 皮膚恐老化無光澤

咖啡喝多 皮膚恐老化無光澤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即使1天只喝2杯咖啡,對加速老化的荷爾蒙皮質醇,也有刺激分泌的作用,其實會讓你老得更快的荷爾蒙並不多,但是咖啡恐怕會是其中最大的敵人,在諸多因素的考量下,我們對咖啡的飲用量有必要加強控制。酗咖啡會影響身體內分泌過度酗咖啡會影響身體內分泌、腦細胞、胰島素的分泌,還會使你發胖──這點讓不少人嚇一跳,但的確有許多減重診所以減少飲用咖啡,來要求病患作為體重減輕的必要手段,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改喝綠茶之後,減重的效果更佳。咖啡對神經系統是最強的提神飲料,容易導致失眠、產生消化和腸道的毛病,甚至影響心臟的健康,再者,咖啡是最好的利尿劑,會使你的身體脫水,所以喝太多真的會讓細胞乾涸掉,對於想讓皮膚潤澤光滑的女性而言,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買低咖啡因咖啡豆時 要確定是用蒸餾水咖啡若非經有機生產製造,那麼有不少的化學添加品和毒素會在加工的時候被使用,低咖啡因的咖啡就更糟糕了,這種低咖啡因的咖啡是將咖啡豆在未烘焙之前,使用一種化學溶劑將咖啡因萃取出來,已經有許多研究都指出:這些殘留的萃取溶劑是一種有害的致癌物。所以在購買低咖啡因咖啡豆時,要確定其是用健康的蒸餾水,或瑞士萃取方式(Swiss Process)所製成的低咖啡因咖啡豆才安全。飲用咖啡的同時 要記得補充維他命B我知道要完全戒掉咖啡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畢竟在起床後來一杯提神飲料,是許多上班族宣告一天正式開始的重要儀式,更不要說作家們在寫作時,有多麼需要咖啡來幫助思考了,不過,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禁止自己喝咖啡改喝茶也有幾個月時間了,我發現並沒有當初想像中的痛苦。如果真的非喝不可,就讓自己一天喝一杯有機咖啡吧!我還要補充一點,咖啡會分解鈣質和維他命B,所以,在飲用咖啡的同時,要記得多補充含有鈣質和維他命B,這些營養成分的食物。(本文摘自/吃出年輕的健康筆記/九韵文化)

麵包、甜點 恐致高膽固醇

麵包、甜點 恐致高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膽固醇過高的病人,確實應該要飲食清淡,減少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但不須過度,如果只吃青菜、豆腐,反而會造成嚴重的飲食不均衡。烹調方式要改變 盡量不要煎、炸、焗而且當身體缺乏某些重要營養素時,對健康產生的危害可能遠甚於膽固醇過高,肉類不是只有油脂與蛋白質而已,肉含有許多營養素、礦物質、及維他命,是無法從蔬菜、水果、或魚蝦獲得的,不要看到肉,就有罪惡感,就覺得不健康,主要是烹調方式要改變,盡量不要煎、炸、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鈉鹽攝取量,目前的建議不能太清淡,否則反而有害健康,最近的大型跨國研究發現鹽的攝取量不足,反而會增加死亡,尤其是勞動族,每天大量流汗,而且台灣氣候屬高溫又溼氣重,不補充足夠的鈉鹽是不行的。避免單一魚類的攝取 降低重金屬汙染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一般人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以300毫克為上限,高膽固醇的人,每天食用的膽固醇上限則是200毫克,飽和脂肪不要超過10%,吃魚是不錯的選擇,記得我們吃的魚大部分是近海或淡水養殖魚,需注意避免河流及近海汙染的魚類,除了肉類不要過量外,並不需要放棄吃肉全部改成魚,而且應避免單一魚類的攝取,才能降低重金屬汙染、環境荷爾蒙暴露的風險。避開高膽固醇食物 肥肉、魚卵、紅蟳只要避開高膽固醇食物,比如動物內臟(腦、肝、腰子等)、肥肉、魚卵、紅蟳,還有留意看不見的油脂,如台式麵包、甜點、三明治裡的美乃滋等,照樣可以過著飲食均衡又健康的生活。重要提醒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非常高(超過190mg/dL)的人,很可能罹患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不能光靠飲食清淡來改善,應盡速到醫院做適當的評估與治療。(本文摘自/貳拾醫典:家庭健康營養照護全書/二魚文化出版)

6種方法 讓你從腳暖到全身

6種方法 讓你從腳暖到全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寒冬時,冷風會從褲口往裏灌,雙腳麻、木、涼、痛,加上從足心到小腿,再到全身,被凍得瑟瑟發抖,這是我30年前曾有的經歷,現在想來,更能體會「寒從腳下起」的意思。一夜雙腳不暖 不利健康現在的人很少能體會腳凍的感覺了,但還是有腳涼的時候,如果不採取正確的方式,可能一夜都雙腳都不會暖,這可是不利於健康的,以下介紹的,是能夠讓腳瞬間暖和起來的6種方法,看起來簡單,卻是很有效的。1)     踏步法 /做原地踏步動作,腳落地時稍用力,只需5到10分鐘,雙腳就會暖和,注意選擇地點,儘量不要在臥室,以免打擾到樓下的鄰居。2)     頓足法 /同時抬起雙腳腳跟,腳尖著地,再迅速頓下腳跟,反覆50至60次,此法對便秘有作用,但老年人不宜。3)     按摩法 /盤坐在床上,兩腳掌相對,用雙手摩搓足背以及小腿,然後再搓足心,到溫熱為止,睡前按摩足部,更能改善血液循環,達到安神鎮靜、促進睡眠的作用。4)     浴足法 /用溫熱水泡雙腳,邊泡腳邊揉搓按摩,也可以在熱水中加入少數鹽待溶化後浸泡,有消炎作用,有灰指甲、足癬等足病者,可以用苦參30克、白蘚皮30克、蒼術30克、枯礬10克,煎水泡腳,既能暖足,又能治病。5)     薑湯法/腳涼,全身又覺得有寒氣的,可以熬一碗薑湯趁熱喝下,再蓋被取暖,特別是涉水、淋浴後,腳部受寒的,更適合用本法。6)     舉腿法/仰臥床上,雙手置於身體兩側,將兩條腿緩緩舉起,垂直於身體,稍作停留後,再緩緩放下,如此重複數次,本法還可以鍛鍊腹肌,有助於減肥。(本文摘自/人體排寒手冊/台灣廣廈出版)

乳製品生痰 慢性肺炎少吃!

乳製品生痰 慢性肺炎少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牛奶補鈣質,多喝牛奶有益健康?李醫師說:多喝牛奶未必健康。乳製品成乳癌、子宮癌、卵巢癌元凶牛奶殺菌處理皆用巴氏殺菌法殺死牛奶中的微生菌,延長牛奶的保存期限,但也破壞了牛奶的營養價值,特別是牛奶中原有的牛奶鈣,近幾年的臨床研究報告顯示,乳製品在歐美已成為助長乳癌、子宮癌、卵巢癌等女性癌症,與幼兒呼吸道過敏的元凶乳製品毒素卻越來越高、營養越低乳製品包括牛奶、羊奶、乳酪(起司)、優酪乳等,一般大眾認為乳製品含豐富的鈣質,有助於骨骼健康,可以預防或改善骨質疏鬆症,特別是優酪乳含腸道益菌,能幫助消化,改善便祕,提升免疫機能,但你可能不知道,當全球科技越來越進步的時候,我們所喝的牛奶,所吃的乳製品毒素卻越來越高,營養價值反而越來越低。歐美牛奶殺菌處理皆用巴氏(Pasteurization)殺菌法,這是全世界公認較安全的牛奶殺菌處理方法,可以殺死牛奶中的微生菌,延長產品保存期限,但也破壞了牛奶的營養價值,特別是牛奶中原有的牛奶鈣。對高麗菜中鈣的吸收率為30%目前消費者從牛奶中獲取的鈣,大多是乳品公司外加回去的碳酸鈣,碳酸鈣不如牛奶鈣容易吸收,根據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對高麗菜中鈣的吸收率為30%,高於牛奶中鈣的吸收率27%。近年的臨床研究報告顯示,乳製品在歐美成為助長乳癌、子宮癌、卵巢癌等女性癌症,與幼兒呼吸道過敏的元凶之一。慢性肺炎、氣管炎最好不要食用乳製品除了乳製品中的荷爾蒙、農藥、抗生素、殺蟲劑等殘餘為主要原因之外,還有一個主因就是乳製品助長黏膜液的產生,也就是中醫所說的「生痰」,你吃完乳製品之後是否感覺喉嚨的痰變多,或舌苔變厚了呢?有慢性肺炎、氣管炎、支氣管炎、氣喘或肺癌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乳製品,避免加重病情。(本文摘自/食林改錯 七大排毒迷思/康鑑文化出版) 

蛋含高膽固醇?醫:吃多沒關係

蛋含高膽固醇?醫:吃多沒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人都抱持著「1天只能吃1顆蛋」的觀念,這是因為蛋黃含有許多導致動脈硬化的膽固醇,所以才會給人這種印象,事實上,這種說法是源於20世紀初期,俄國的病理學家阿尼奇可瓦,對兔子進行餵食大量膽固醇的實驗,並發表膽固醇是造成動脈硬化的研究報告,在這篇報告中提出吃蛋等於動脈硬化的說法,並且廣為流傳。蛋黃膽固醇與我們身體的關係但是,兔子本來就是不攝取膽固醇的草食性動物,所以餵食後的膽固醇數值會直接上升,相對於兔子,人類的身體擁有可維持一定膽固醇值的系統,在日後的研究中也證實兔子的實驗結果並不適用於人類,後來更發現膽固醇中分有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並形成醫學上的定論,但兔子實驗給人的印象太過深刻,所以一時還沒辦法廣為大眾接受。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的研究團隊進行實驗,讓受驗者每天攝取3個蛋黃含量的膽固醇(750毫克),並持續2周觀察其身體的變化,驗的結果顯示,壞膽固醇上升的人占總受驗者的35%,其他65%的人沒有變化,壞膽固醇降低而且好膽固醇上升的人則是約44%,由這次的實驗結果可知,蛋不是只能吃1顆,而是吃愈多對身體愈好。並不鼓勵一次大量攝取蛋是含有良質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的優質營養食物,如果身體健康,1天吃2顆或3顆都沒問題,當然,凡事都要避免過猶不及,所以並不鼓勵一次大量攝取,此外,如果是患有高血脂症等高危險群的人,由於無法調節攝取的膽固醇和體內合成的膽固醇2者的平衡,因此要控制好每日的飲食,以避免攝取過量的蛋黃。(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改善代謝症候群 有效防癡呆

改善代謝症候群 有效防癡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到現代中老年人的煩惱根源,就是害怕身體有代謝症候群,或者罹患阿茲海默症,如果能夠的話,真希望不要和任何一項扯上關係,根據最近的研究報告指出,這2項症候群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代謝症候群有助預防阿茲海默症芬蘭的庫奧皮奧大學附屬醫院的醫師針對當地居民進行研究,於2006年發表的調查結果中,證實有代謝症候群的人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另外,法國里爾大學地區中心醫院也於2007年發表類似的報告,指出改善代謝症候群可能有助於預防或延緩阿茲海默症的進程,美國的神經學會也在2006年提出報告,認為皮下脂肪多的人容易罹患認知症。胰島素抵抗性和阿茲海默症代謝症候群引發的疾病中有一項是糖尿病,在檢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健康狀態時,發現多數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性(胰島素不易發揮作用的症狀)偏高,而這也是糖尿病的成因,胰島素抵抗性除了會引起糖尿病,也是造成高血壓、高血脂症的原因。注意飲食、多運動 預防生活病如果胰島素抵抗性增大是引起阿茲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之一,那麼注意飲食生活、多運動等改善代謝症候群的對策,不僅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也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現階段仍無法完全釐清代謝症候群和阿茲海默症的因果關係,最多只能從調查結果中得知其可能性。但是,預防疾病只有太晚,沒有太早,要積極吸收醫療資訊,當你瞭解疾病之間的關係時,就會慶幸自己有預先做準備。(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2歲還不說話 語言遲緩警訊!

2歲還不說話 語言遲緩警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小志2歲半,只會發出一些無意義的單音,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平常也不會跟大人討抱抱,長輩總說「大隻雞慢啼」,所以小志父母也不以為意,直到比小志晚出生5個月的鄰居妹妹都可以說話了,小志父母才察覺不對勁,經早療門診評估發現原來小志是有自閉傾向的孩子,隨即安排早期療育課程,經過1年的努力,小志終於開始開口叫爸媽,人際的互動也有顯著進步。失聰、智能不足、廣泛性發展遲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神經科許家睿醫師表示,語言發展遲緩是早療評估門診中最常見的主訴,除了自閉症之外,先天或後天性失聰、智能不足、廣泛性發展遲緩、環境刺激不足都是可能的原因。早療門診中也有不少因為環境刺激不足而造成語言遲緩的孩子。許家睿醫師指出,現在家庭通常孩子生得少,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所以孩子一個眼神或一個手勢,父母就能了解並滿足孩子的需求,於是孩子不需要說話就可以達到溝通目的。3歲還不會講句子 語言遲緩警訊在缺乏同年紀孩子的刺激與溝通需求動力不足的情況下,孩子的語言發展就可能出現問題,此時家長可以多花點時間陪孩子念故事書、聊天說故事等,另外在孩子提出需求時不要馬上滿足孩子的要求,鼓勵孩子試著用語言或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2歲還沒有任何語彙出現,或3歲還不會講句子,就是語言遲緩的高危險警訊。「找到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才是治療的開始」,許家睿醫師指出,早療門診最重要的任務是找出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再針對原因安排後續早療課程,以語言發展遲緩來說,如果是聽力的問題應該及早配戴助聽器,如果是自閉症的問題,除了語言治療課程外,兒童心智科醫師的角色會更重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