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舌頭動不了 恐為口腔癌前兆

舌頭動不了 恐為口腔癌前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是真的,光嚼檳榔籽會致癌!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1987年証實,「同時吸菸、嚼檳榔」會致癌,2003年,IARC又提出「檳榔籽是第一類致癌物」,也就是光咀嚼檳榔籽就會致癌,有鑑於絕食檳榔對國人健康的危害甚鉅,衛福部乃定每年12月3日為口腔癌防治日。吃檳榔、喝酒 口腔癌機率高123倍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國內口腔癌罹病族群以彰化、雲林、南投、花東地區居多,絕大多數的口腔癌患者和嚼食檳榔,檳榔對於口腔癌的影響力比菸酒還嚴重,有9成的病人都吃過檳榔,據統計,吃檳榔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不吃檳榔的28倍,有抽菸、吃檳榔習慣者則是89倍,再加上喝酒便大幅提高為123倍。在衛福部及醫療單位戮力宣導下,近10年全台吃檳榔人口降了一半,由於嚼食檳榔的危害延續長達20年,即使已戒除,仍是口腔癌等疾病的高危險群,陳穆寬教授指出,雖然吃檳榔人口減少,但口腔癌發生率仍然持續攀升,估計4至5年後才會下降。口腔有紅斑、白斑、口腔張不開 快就醫陳穆寬教授提醒,一等親患有頭頸部癌症(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食道癌)、曾吃過或正在吃檳榔,有抽菸習慣者,應積極關心自己的口腔健康情形,若發現口腔潰瘍同一部位持續2周沒有癒合,口腔有紅斑、白斑、口腔張不開、口腔出現莫名流血、舌頭運動困難、口腔或頭頸部出現腫塊,請盡速就醫。這些族群 應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由於口腔癌晚期的預後不佳且影響生活甚鉅,衛福部次長蔡森田教授,積極推動口腔癌篩檢,針對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驚!3/4心房顫動患者無症狀

驚!3/4心房顫動患者無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沒有症狀也可能致死!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3/4心房顫動患者沒有症狀,過去資料顯示,台灣心房顫動患者,約每百人出現一人,因為人口老化,肥胖人口增加,而且很多心房顫動患者也因為沒有症狀,所以未被發現。不只心悸 有時也會氣促、疲倦、頭暈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教授表示,3/4心房顫動沒有症狀,因此大家平常應該有每日自己摸脈搏的習慣,若發現不規則跳動,應盡快尋求醫師協助,心房顫動即使有症狀,也不全然是心悸而已,病人有時也包括氣促、疲倦、頭暈、胸悶、暈眩等,如果有以上症狀者,必須趕快就醫。85歲以上 一半的中風是來自心房顫動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主任吳茲睿教授表示,心房顫動患者死亡率為一般人的2倍,因為左心房所產生血塊掉到腦子裡,因此得到腦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尤其85歲以上的年長者有一半的中風是來自心房顫動,因此一旦發現有心房顫動,必須立即由心臟科醫師或神經科醫師診察,並以藥物預防中風的發生。預防血塊 有些抗凝血劑容易致死江晨恩教授指出,治療中風一直都是使用阿斯匹靈,然而其對血塊預防並沒有用,想要預防血塊要使用抗凝血劑,但抗凝血劑有容易顱內出血、死亡率高的缺點。新型口服抗凝血劑 降68%的顱內出血江晨恩教授表示,2009年起,連續有4種新型口服抗凝血劑被證實可有效、安全的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腦中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在亞洲人可以比華法林更減少43%的大出血,減少68%的顱內出血,新型口服抗凝血劑的另一些優點包括不需監測、固定劑量。只要好好控制體重、血壓、膽固醇、血脂,可以減少30%的心房顫動,而若是有慢性腎臟疾病者,則不適用新型抗凝血劑。

懷孕養貓 弓漿蟲恐致胎死腹中

懷孕養貓 弓漿蟲恐致胎死腹中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孕應該避免接觸寵物?狗身上確實可能帶一些人畜共通的寄生蟲疾病,這些寄生蟲在懷孕時並不會對孕婦產生影響,也就是說,如果這位孕婦在未懷孕時和她的寵物狗相處沒有特別的狀況,那懷孕時也不會有嚴重的影響。食用遭寄生動物、受汙染水 可能感染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徐英倫表示,相比之下,貓帶來的弓漿蟲疑慮,比狗更需要關注,弓漿蟲是一種細胞內寄生蟲,其蟲卵會經由貓的糞便排出,進而汙染土壤,若其他動物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弓漿蟲在體內寄生,而這些動物又未經煮熟即被食用下肚,也可能讓孕婦感染弓漿蟲,而飲用受弓漿蟲汙染的水,也是傳染途徑之一。感染了弓漿蟲的孕婦會出現輕微不適,如疲倦、發燒、頭痛、全身痠痛等類似感冒的情形,有一部分會出現頸部雙側淋巴結腫大,這是少數比較特殊的線索,但可能只有不到10%的感染者會出現。懷孕期間感染弓漿蟲 可能傳染給胎兒若產婦在懷孕期間感染弓漿蟲,便可能會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弓漿蟲為了繁殖,會侵犯胎兒的細胞,尤其是大腦和肌肉組織,所以可能導致胎兒腦性麻痺、雙眼失明、小腦症、水腦以及癲癇等後遺症,嚴重甚至有胎兒死亡的結果,隨著感染時的懷孕周數愈大,傳播的可能愈高。7建議 婦女應注意若懷疑孕婦受到感染,可藉由偵測血液中的弓漿蟲抗體來診斷,想知道有沒有傳染給胎兒,則可藉由羊膜穿刺,檢驗羊水中是否存在弓漿蟲DNA,另外,也可以藉由超音波確定有無弓漿蟲相關的異常影像,以下是給懷孕或計畫懷孕女性的建議:1) 盡量不要到未開發的國家旅行。2) 避免飲用生水。3) 吃東西前先洗手。4) 蔬菜水果應仔細清洗後再食用。5) 未煮熟的肉類勿食,切過肉類的刀具要徹底洗淨再使用。6) 肉類烹調溫度需高於攝氏70度以上,或者烹調前先冷凍至零下12度保持24小時。7) 不要由孕婦來更換貓沙、清理糞便。

停止憂鬱過動 吃油就選冷壓

停止憂鬱過動 吃油就選冷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平時用餐,我們可盡量少吃或不吃油炸或高溫烘焙食物,避開變性脂肪、氫化脂肪、反式脂肪造成的風險,而需要用油烹煮時,應該選擇含單元性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冷壓苦茶油、冷壓橄欖油、或冷壓椰油這種健康的脂肪,並以低溫烹調或用水油炒,就能避免高溫氧化對自由基的毒害。蒸、煮等低溫烘焙 不會造成身心隱憂若想增加食物風味,可以透過蒸、煮等低溫烘焙方式讓食物熟成,再用有機香草或香料調味,就可以滿足口腹之欲,又不會造成身心隱憂。為了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延長保存期限,預防食物腐敗,現代食品中添加了許多人工添加物,包括食用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劑、甘味劑、膨鬆劑等,雖然添加物很微量,吃一點不會對人體產生立即性的危險,但長期累積下來,仍會對身心造成不可忽視的問題。人工添加物 會誘發憂鬱、過動、易怒人工添加物不僅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還會對中樞神經造成影響,誘發憂鬱、過動、易怒、失眠、頭痛、學習緩慢,或是過敏反應,所以,平常飲食應盡量以天然食材為主,減少攝取加工過的精製食品,因為愈是加工、精製的食品飲料,加入人工添加物的比例就愈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人工添加物食品,例如:醬油、罐頭、高湯塊、鹹味零食等含有味精,飲料、糖果、蜜餞、酸梅等含有糖精,標榜無糖的食品、飲料、口香糖等可能含有阿斯巴甜,酒類、脫水蔬果等含有亞硫酸鹽,醃肉、熱狗、火腿等含有亞硝酸鈉,因此,飲料、零食、速食、罐頭、調味醬、醃製品都最好少吃。細嚼慢嚥 讓消化系統分泌足量酵素這些零食的最佳替代品以冷壓植物油、天然海鹽或玫瑰岩鹽、新鮮香料等自製拌醬的食物,輔以正確的食用方式,如:細嚼慢嚥,讓消化系統可以分泌足量的消化酵素與輔助因子來吸收營養成分,另外,有機栽培的天然食物既營養,也能滿足視覺、嗅覺與味覺的享受。(本文摘自/我也曾憂鬱/三采文化出版) 

不只治咳 橘子還可治疝氣!

不只治咳 橘子還可治疝氣!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橘子營養豐富,從裡到外都是寶,是水果中的佼佼者,皮、核、絡、葉都可以入藥。•  橘皮/可刺激消化道、增加胃酸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有健胃、袪風、化痰之效,可治食慾不振及咳嗽,也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及增強微血管韌性,並有消炎、抗潰瘍、抑菌及利疸的作用。•  橘絡/有化痰、通經的功效,可治高血壓、咳嗽、胸脅疼痛、狹心症、兒童食慾不振等症。•  橘核/能理氣、散結、止痛,可治小腸疝氣、睪丸腫痛、乳腺發炎等症。•  橘紅/可治療喉癢咳嗽、痰多不利等症。•  橘白/可治痰多咳嗽、胸悶、胸痛等症。•  橘葉/煎湯飲用,可以調整女性生理不順現象。纖維素可幫助通便 果膠還可軟化血管台灣的橘子產量豐富,盛產時尤其便宜,建議大家不妨多吃橘子,吃的時候不要把白色橘絡剝得一乾二淨,因為橘子果肉很軟、纖維很細緻,不會難消化,若能通通吃下肚,就能攝取到更多的纖維素。橘子的纖維素,除了可幫助通便外,其果膠還有軟化血管的效果。橘子的果膠能於腸中吸收膽汁酸、阻擾膽汁酸被腸道吸收,所以當果膠與膽汁酸一起被排出體外後,膽汁酸就會不足,所以人體就會重新製作膽汁酸,也就會消耗膽固醇(膽固醇是製作膽汁酸的必需品),以致體內膽固醇自然而然地降下來。此外,飯後多吃橘子,或在用餐時飲用橘子汁,可以增加鐵質的吸收。食慾不振時,用經過乾燥一年以上的橘皮5克沖泡熱水飲用也有效。• 宜/感冒病人、有便秘問題的人、乳腺炎患者、疝氣病人、高血壓病人、高膽固醇患者、狹心症病人。• 忌/橘子的果膠含量很高,主要存在於果皮、果絡及果肉中。市售的橘子為了保鮮及外表美觀,採收時多半會順便打蠟(噴蠟),因此可能有農藥殘留,所以果皮不要食用較好,盡量從果肉、橘絡中攝取纖維及果膠,只要經常食用,份量也就足夠了。不過,如果能克服外皮上蠟及農藥殘留的問題,橘子皮實在是很好的食物,可以仿效宜蘭的金棗做成金棗糕、金棗果醬,做成帶皮的橘子果醬等。台灣盛產橘子、柳橙與金棗(金桔),加上又進口很多香桔士,所以一年四季都吃得到新鮮的柑橘類水果,不妨多吃。但口舌生瘡時,暫時不要吃,以免會感覺更疼痛。(本文摘自/穀物蔬果養生宜忌/原水文化)

學起來!發揮最佳冷藏效益

學起來!發揮最佳冷藏效益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冰箱的結構來說,上層是冷凍,冷凍溫度雖然最冷約到負18度,但如果冰箱開開關關的,以冬天18度室溫下來說,只要冰箱打開10秒,溫度就會上升5度,若是夏天打開15秒,更會上升至18度,所以,放在冷凍內的食材,第一步應該要先做好分門別類的管理,貼上標籤,並謹記「先進先出」的觀念。有空間才能發揮效益 最好3、4天買一次接著是「生熟食要分開」,以熟上生下的原則放置,避免血水滴到下方,除此之外,由於冰箱的容積度大概在60%左右,其實是需要一點空間才能發揮冷藏效益的,所以不鼓勵食材在冰箱放很久,或是一次採買太大量,搞得食材不新鮮,最好是3、4天採買一次,也是採買時的基本原則。至於冷藏最上方是溫度最低的空間,約負1度,對於一般肉類或是海鮮等容易壞掉的食材,最好放在這一層,中間區域約是4-5度,可放一些調理食品類,至於最下方的蔬果保鮮區溫度約8度,蔬果放在此區是最好選擇。醬料包放在蛋架 會加速破壞蛋的新鮮度但是要注意,雖然有些人將生食放在冷藏最上方區域,但是如果沒有處理好,血水或髒汙液體都會解凍滴到蔬菜水果那一層,所以冰箱最好要定時清理,以免汙染到其他新鮮食材,還有,一般人會習慣把一些外食剩下來的醬料包放在蛋架的空隙間,這是絕對不可以的,這麼做會加速破壞蛋的新鮮度!冰箱分層正確收納法1)    冷凍庫上層/先做好食材的分類管理,將食材分裝每餐所需的食用份量,並貼上標籤註明品名、日期。這樣可幫助你養成「先進先出」的分類及收納概念。2)    冷藏最上層/溫度最低的空間。適合放置1~2天內會食用的肉類及容易壞掉的海鮮食材。3)    冰箱門中層/蛋記得要擺放在冰箱內側,不放在出風口處。(提醒:外食剩下的醬料包不能放在蛋架的空隙處,會加速破壞蛋的新鮮度。)4)    冷蔬果保鮮區/可以妥善運用既有的分隔設計,將蔬菜、水果分開存放。記得先放比較重、不怕壓的蔬果,若能事先用白報紙或大紙巾將蔬菜包起來並用塑膠袋裝起來存放,更可保持蔬菜的嚐鮮期。(提醒:蔬菜存放時間越短越好、食用前一定要洗淨,發霉的食材千萬不要吃,避免中毒之虞。)5)    冷藏中間層/適合放調理食品類,收納保存期限較短的食材、料理常用的佐料、常備菜或是即將解凍的食物等。(提醒:記得將食材先處理過再放入,避免血水或髒汙液滴漏出來。)(本文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3+安心食:學專家正確挑菜、煮水、烹魚肉、無毒健康開心吃!/三采文化出版) 

打造優質睡眠 遵守10項要素

打造優質睡眠 遵守10項要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患者的睡眠模式如果受到顯著干擾時,可能會導致或加重癌疲憊的發生,良好的睡眠品質可以有效預防睡眠障礙所促成的癌疲憊,踢破睡不好的迷思,癌症患者想要有好的睡眠品質前,有些觀念需要澄清。快速動眼期淺眠 非意味著身體不好其實睡眠所需時間的長短,會受到個人年齡、體質、季節以及性別的影響。白天只要精神飽滿,就意味著睡眠時間是夠的,即便睡眠時間超過8個小時,只要白天精神昏沉,就意謂著睡眠品質不佳。睡覺的時候,前半夜主要以熟睡的非快速動眼期為主,到了後半夜,當處在容易作夢的快速動眼期,大腦呈現半清醒的狀態,常常較為淺眠,也比較容易醒來,所以就算後半夜常睡睡醒醒或者多夢,並非意味著身體不好或睡眠品質差。5分鐘內立刻入眠 可能有慢性睡眠不足一般人從入睡到熟睡,會有一段半夢半醒的淺層睡眠期,大約是15~20分鐘,能夠在5分鐘之內立刻入眠者,可能有慢性睡眠不足的情況,不表示睡眠品質較好。1)    不想睡的時候,別一直躺在床上/明明覺得很累,躺在床上就是睡不著。許多人往往因為睡不著就強迫自己繼續躺在床上,無形之中帶給自己不小的壓力,反而無法順利入眠。如果已經躺在床上半小時以上,仍然睡不著,那就請你暫時離開床吧!不妨到其他空間做點事,等到想睡的時候再去睡。但是千萬別去開電腦、從事腦力的活動或者劇烈的運動,這樣反而會把睡意給趕跑了,其實睡眠時間稍微短一點,不會對身體有重大的影響,但如果失眠已經2週以上,就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2)    睡眠的環境,室溫26~28℃剛剛好/夏天時,不要把電風扇、冷氣的風直接吹向身體,並且使用定時的功能,以免身體吹了整晚的冷氣、電風扇,導致體溫無法上升,讓睡眠變得比較淺,冬天要注意保暖,就寢前可以喝一杯不含咖啡因的熱飲放鬆心情,使用暖氣時,也別讓室內溫度變得太溫暖,這樣反而會影響睡眠品質。3) 就寢前4個小時,不喝咖啡、茶與含酒精的飲料/就寢前4個小時,喝咖啡、茶與含酒精的飲料,反而會使精神興奮,導致睡眠品質惡化。睡覺前不要喝太多的液體,否則半夜一直跑廁所,中斷睡眠。4) 午睡不要超過60分鐘/午睡時間不要太久,儘量控制在1小時之內。午睡最好在4點以前結束,以免晚上睡不著。5) 睡覺前4個小時,一定要吃完晚餐/吃飽後馬上睡覺,是無法獲得品質良好的睡眠。就算是睡著了,腸胃系統為了消化食物並不能休息;器官如果沒有休息,身體也無法好好入睡。一吃飽就馬上睡覺的人,夜裡會經常翻來覆去,早上醒來反而會感到疲憊。因此,想要安安穩穩地睡覺,最好在就寢前4小時就用餐完畢,並且儘可能不要吃難以消化的肉類、油膩的食物。如果不得已,很晚才能吃晚餐,最好選擇容易消化的米粥。6) 固定起床的時間/想要調整睡眠規律,最好固定起床的時間,如此生理時鐘就會記住,讓身體分泌幫助清醒的血清素。到了該就寢的時間,身體就會幫助產生入眠的褪黑激素。7) 避免晚上激烈的運動/規律的運動也能夠提升睡眠品質,但是不要在就寢前做會讓人流汗的運動,比較建議在傍晚時進行。因為運動會幫助血液循環,並提高核心體溫,到了就寢時間時,核心體溫下降後,才會想睡覺。另外,睡覺前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讓身體放鬆,幫助入眠。8) 適當使用耳塞和眼罩,阻絕光線與聲音的干擾。9) 開啟睡眠模式/洗澡、伸展筋骨、整理明天的東西等行為,都可以讓身體感受到該是睡覺的時間,久而久之就有睡眠模式的反射效果。每個人啟動睡眠模式的方法不盡相同,找到適合自己的就行了。10) 睡覺前關掉電視機、電腦/身體原本在晚上會分泌褪黑激素,誘導入眠。但是如果眼睛一直盯著明亮的螢幕,會使得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長期下來會使得生理時鐘混亂。所以最好養成睡前2小時就關閉電視或電腦螢幕的習慣。(本文摘自/擊退癌疲憊:醫師該告訴你的癌後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皮膚紅腫癢 恐為吃錯中藥

皮膚紅腫癢 恐為吃錯中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只要吃的時間對、並依照中醫師的指示下用藥,就不會有副作用,尤其如果是在《神農本草經》裡的上品藥材,原則上是可以當食物吃的,那可說是老祖宗經驗累積後幫我們篩選好的,更是不用擔心副作用的問題。服中藥容易產生副作用 是因藥物過敏一般來說,中藥即使有副作用,比起西藥而言,也比較輕微,服中藥容易產生副作用的情形大致會是因藥物過敏而引發的副作用、或是配藥的「證型」不對、配的藥方不對、吃的藥量不對,很多人以為中藥完全沒有副作用,那是因為中藥材是取自天然動植物礦石的產物,如果是有毒性的藥材也可以經過長時間的熬煮或中和其他藥物而減低藥對人體產生的副作用。但如果是體質比較敏感的人,就很可能對一般人不會有特殊反應的藥物產生副作用。中醫通常會依患者的實證、熱證、虛證來開處方,配藥的「證型」如果不對,多半是民眾自己在沒有專業中醫師協助下自行搭配、服用的配方,或是聽信如坊間「地下廣播電台」推薦的來源不明中藥成藥,這都可能造成服用後的副作用。藥量不對也是引發副作用的主因至於配藥不對有可能是因為「有毒性的生藥」沒有搭配「能中和毒性的生藥」,或者是混合比例不對而發生副作用,但這樣的情況已比較不容易在科學中藥上出現,因為科學中藥的方劑在混合的過程都已經以一定的比例盡可能消除其毒性,它倒比較容易發生在吃傳統水煎中藥,並且是由民眾自行混合用藥比例而產生的時候。最後,吃中藥的「藥量不對」也是引發副作用的主因,有許多人誤以為中藥吃越多療效越高,這種作法反而揠苗助長,更提高了副作用發生的可能性,中藥的副作用大部分會出現在人體兩大系統:皮膚和胃腸,皮膚的症狀多是紅、腫、癢、濕疹等,胃腸則容易出現便秘、腹瀉、嘔吐、消化不良等,通常只要停止服藥就能減少症狀,甚至不管它也能自然痊癒,但是如果長期服用含毒性的藥物,就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情況(如馬兜鈴酸)。疲憊想睡、發燒 疾病將好的生理反應也有少數的中藥副作用會有暈眩和心悸,在中醫裡有所謂的「好轉反應」,又稱為「瞑眩反應」,指的是「疾病將好」的生理反應,那會依每個人的生理情況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反應,常也會被誤以為是副作用,可能的反應有疲憊想睡、發燒、便秘、口乾、頭昏等,通常瞑眩反應發生的速度會比副作用快,也就是說用藥大約1到2天就會有明顯的感覺,但如果自己無法區別,還是聽醫師的建議比較好。(本文摘自/國民中醫藥保健全書/大寫出版)

抑制癌細胞 帶皮蘋果很有效

抑制癌細胞 帶皮蘋果很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信各位讀者應該經常會因為忙碌於工作與家庭而感到疲累不已,早上起床後仍覺得腦袋不清醒、整個人提不起勁的感覺吧!這種時候請你吃一整顆帶皮的蘋果。氧氣會成為自由基 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咬下去喀嚓喀嚓的口感,與蘋果汁液流出的感覺,應該可以讓你感到清醒。那種無法消除的疲勞感、身體沉重、腦袋混沌、一片空白、總覺得要爬上車站的階梯很困難、站在電車裡就覺得很痛苦、工作時經常會有睡意來襲…等症狀,在健康檢查時都不會有具體數據,但是恐怕有許多人鎮日都受苦於這種「慢性疲勞症候群」吧!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這些就是所謂的「不完全健康」狀態,慢性疲勞有各種的原因,但是我們可將自由基在惡作劇視為主要的原因之一,我們所吸入的氧氣有2 %會成為自由基,會因為食物或壓力而在體內產生,透過此自由基的作用,細胞會跟著生鏽,而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帶皮蘋果的抗氧化作用更強蘋果皮上所含有的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也就是所謂的抗氧化作用,同時,蘋果皮中所含有的維他命C也被認可具有抗氧化作用,根據英國知名科學雜誌《Nature》於2001年6月22日號所刊載、來自美國康乃爾大學的報告,每100g蘋果裡面具有很於1500mg維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特別是帶皮蘋果的抗氧化作用更強。「帶皮蘋果」大約比「去皮蘋果」優異2倍之多,蘋果皮上的槲皮素(quercetin)、糖苷glycosidic)等都是僅存於果皮上抗氧化成分,因此我們果然無從否定帶皮蘋果的優勢。帶皮蘋果能有效阻止癌細胞的發育附帶一提,康乃爾大學所使用的是人類大腸癌細胞株(CACO-2)以及肝癌細胞株(HepG2),在試管中實驗蘋果萃取成分對於癌細胞增生的抑制效果,並且得到蘋果萃取濃度越高越能夠抑制癌細胞增生之結果報告,關於此增生抑制率之結果:在大腸癌細胞株方面:帶皮蘋果→約43%去皮蘋果→約29%在肝癌細胞株方面:帶皮蘋果→約57%去皮蘋果→約40%報告顯示,帶皮蘋果的抗氧化力,約是去皮蘋果的2倍之多,顯示比去皮蘋果,帶皮蘋果更能夠有效阻止大腸癌與肝癌細胞的成長發育。(本文摘自/蘋果膠生食療法:斷糖.整腸.排毒.防癌/世茂出版) 

蘋果連皮吃 可殺菌、降血壓

蘋果連皮吃 可殺菌、降血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蘋果所含有的多酚,特別稱為「蘋果多酚」屬於植化素的一種,其中一個成分「表兒茶素(epicatechin)」與花青素同樣受到矚目,綠茶裡面含有大量的兒茶素,具有殺菌、降低膽固醇指數、抑制血壓上升的作用,表兒茶素則是兒茶素的一種,屬於蘋果多酚家族。蘋果表兒茶素會產生比綠茶更強的效果切開蘋果,放置一陣子,切面就會轉變為褐色,這是因為蘋果所含有的表兒茶素接觸到空氣而氧化,將蘋果切面浸泡一下鹽水,即可防止氧化,蘋果切開,裡面含有的多酚氧化酵素,會將多酚類氧化,我們就看見蘋果變褐色了,鹽水可使多酚氧化酵素失效,因此不會使多酚類氧化。含有表兒茶素的食物,最有名的就綠茶,但是我們發現,蘋果的表兒茶素會產生比綠茶更強大的效果,因為綠茶中所含有的表兒茶素是以「單醣體」(無法再加水分解的醣類)形式存在,因此綠茶的表兒茶素需單獨應付自由基,無法發揮強大的力量。果皮的表兒茶素含量超過果肉的4倍另一方面,蘋果的表兒茶素則是以「多醣體(結合兩個以上單醣的醣類)形式存在,應付自由基得以發揮更強大的力量,也就是說蘋果所含的表兒茶素是以團隊合作力量,贏得勝利。根據日本信州大學農學研究所濱渦康範博士的研究,蘋果的果皮含有比果肉更多的表兒茶素,果皮的表兒茶素含量超過果肉的4倍,吃蘋果,果然還是不要削皮,連皮一起吃!「蘋果多酚」 具有以下7種效果:1) 可以抑制「甲硫醇」,這是造成口臭或排氣(放屁)的主要成分。「甲硫醇(methanethiol)」又稱「硫氫甲烷(methyl mercaptan)」,是一種無色氣體,存在於人類的血液、腦部等身體組織,會釋放類似洋蔥腐壞的氣味。2) 蘋果多酚可以抑制組織胺等化合物產生,避免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3) 蘋果多酚可以抑制體內產生自由基。4) 蘋果多酚可以抑制小腸吸收氧化的膽固醇,並預防高血壓。5) 蘋果多酚可以阻礙蛀牙菌等運作,預防琺瑯質受到破壞。6) 蘋果多酚可以抑制體內所產生的麥拉寧黑色素,具有美白作用。7) 蘋果多酚可以防止亞油酸(Linoleic acid)氧化,防止天然色素變質、褪色。(本文摘自/蘋果膠生食療法:斷糖.整腸.排毒.防癌/世茂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