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治療腸胃道 先把免疫系統變健康

治療腸胃道 先把免疫系統變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仔細想想,人體其實是個相當脆弱的有機體。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潛伏在皮膚上,或漂浮在空氣中經由呼吸進入肺部,或是吞嚥食物和飲水,一起將肉眼看不見的危險吃下肚。人類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著,著實令人驚嘆!免疫系統冷靜的抵抗威脅 默默消滅攻擊者在汙染的大雜燴中,正是體內的英雄――免疫系統,透過獨一無二、錯綜複雜的生化反應保護著我們!令人驚奇的是,即使大部份時間沒有察覺,體內的免疫系統仍然每分每秒運作著。這個無名的保安團隊在幕後察覺危險,並且冷靜的抵抗威脅,默默消滅攻擊者。保安團隊精確地完成工作,真可謂人體中的偉大奇蹟之一。當免疫系統無法正常運作時,混亂就會發生。傳統醫學使用藥物控制免疫系統――抑制、調控及補償,同時治療因混亂所造成的症狀。舉例來說,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標準治療方式是類固醇,以類固醇抑制免疫系統,由此推論,將過度活化的免疫系統加以抑制,使其回到正常活性,並停止攻擊自己的組織。微小威脅恐讓身體暴露危機這種治療方式有兩個問題。首先,類固醇會有許多副作用,當類固醇抑制免疫系統,不只會壓制免疫系統降到正常水準,更可能降到低於正常水準。此外,即使看似微小的威脅,例如感冒病毒、細菌,或清洗不乾淨的食物,都可能使身體變得脆弱而暴露於危機。這就是為什麼服用免疫抑制劑後,需避免與兒童接觸,以及暴露在人群中或搭飛機等情況,都將存在著感染風險。另一種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干擾免疫功能的藥物:氨甲喋呤(Methotrexate),同樣的藉由抑制過度活化的免疫系統來停止攻擊自己的組織。我們並不清楚氨甲喋呤如何在體內運作,它一開始是作為抗癌藥物開發,因為是藉由抑制細胞利用葉酸去製造DNA 及RNA,對於阻止癌症細胞的散播相當有效,但同時也干擾正常、健康細胞的分化,尤其是快速分化的細胞,例如骨髓及腸道細胞。營養補充滋養免疫系統 確保強壯健康這裡需再次強調,藥物抑制了免疫系統,將使身體變脆弱並且增加暴露在感染的危險之中。同時,還有許多比類固醇更為嚴重副作用。另一種更強力的免疫抑制劑是山喜多(Mycophenolic Acid),最初是使用在器官移植的病患身上,以避免免疫系統攻擊外來的移植器官。後來研究人員發現,也可以用於抑制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體內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但是存在同樣的問題――沒有辦法精準計算抑制程度,當過度壓制免疫系統,人體仍舊暴露在危險之中。當然還有許多前面所提到的免疫抑制劑,有著更為嚴重的副作用。不同於抑制免疫系統,我們採取另一種方式――支持你的免疫系統,移除干擾免疫系統的障礙,並以高品質的營養補充劑滋養免疫系統,還要藉由治療腸胃道、減輕毒素負擔、降低壓力負荷及治療感染,確保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免疫系統將因此變得強壯健康,症狀消失,「感覺很好!」將成為你的常態。(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耳鳴6年 竟是耳硬化症害的

耳鳴6年 竟是耳硬化症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4歲王小姐持續聽力減退達6年,兩耳耳鳴讓她非常煩惱,近一、兩年聽力僅剩不50分貝,聽不到親人與生意往來的朋友打招呼,常被誤會故意不理人,嚴重影響人際互動。檢查結果是聽小骨(鐙骨)周圍硬化,中耳接收到音波沒辦法傳到內耳。實施「人工鐙骨」手術後,竟發生罕見、高致死率「惡性高溫症」,麻醉團隊利用「緊急藥物解毒」,病人搶回生命也重拾聽見聲音的快樂。碰上「惡性高溫症」 體溫平均每5分鐘升高1度 臺中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權振指出,雙耳傳導性損失稱為「耳硬化症」,除戴助聽器改善,也可透過雷射把長不到0.5公分、寬僅0.5毫米的人工鐙骨放進內耳開洞的地方,取代已硬化的骨頭,最困難的是只要有偏差傷到內耳就會全聾。這類手術一般需時2小時,在人工鐙骨準備置入時,麻醉科主任蘇宏泰發現王小姐體溫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持續升高,病人體溫平均每5分鐘升高1度,碰上極為罕見的「惡性高溫症」。為避免病人可能再次面臨風險,醫師一次就成功的把人工鐙骨放進內耳。再由麻醉團隊緊急調用其他醫院備用的單挫林,及時讓病人體溫慢慢下降,酸中毒指數與心跳、呼吸恢復到正常範圍。林小姐住院八天後完全康復,術後左耳耳鳴完全消失了。心跳過速、呼吸急促、血中鉀濃度過高「惡性高溫症」是病人對揮發性吸入性全身麻醉氣體,或去極化肌肉鬆弛劑異常反應的症狀。對這兩類常用於全身麻醉藥物過敏的病人,會出現骨骼、肌肉代謝作用,體內二氧化碳濃度異常升高,產生代謝性酸中毒與呼吸酸中毒,心跳過速、呼吸急促,血中鉀濃度過高,導致體溫一直上升,未能適時解毒,最後將造成多重器官衰竭導致死亡。蘇宏泰主任指出,國外醫學報告顯示,4萬到10萬次全身麻醉,可能會產生一次「惡性高溫症」,早期死亡率高達8成,近年發現解毒劑單挫林,可將死亡率降到5%到10%間。 

怕長不高 睡前不要吃甜食!

怕長不高 睡前不要吃甜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長不高,父母擔心是生長遲緩,醫師表示,「身材矮小」一般定義為身高所在的百分比低於正常族群的30%,且預估成人身高(以目前所在身高百分位預估)低於「標的身高」5公分,或在小學期間每年長高小於4公分。若小朋友的身高有上述3種情形,就需要即早請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協助評估。染色體異常、慢性疾病都容易長不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遺傳內分泌科主治醫師顏瑞龍表示,人的一生中有2個階段是屬於快速成長期,第一個是在嬰幼兒期,也就是3歲內的成長,另一個是青春期。而在3歲到青春期間,成長的速度就趨於緩慢,然而最起碼每年也會有4公分的成長。身材的高低和遺傳有密切關係,例如父母均為150公分,自然不太可能生出200公分的長人子女。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包含,染色體異常、特殊症候群及軟骨生成不良症;慢性疾病如如先天性心臟病、血液病、腎臟病、氣喘等;內分泌異常如「生長激素缺乏」及「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常會有骨齡落後現象。日常3事項要注意另外,若女生身材十分矮小,常需作染色體檢查,以排除罹患少了一個X染色體的「透那氏症」;生理性身材矮小的病人佔所有求診病人的2/3,又可分為家族性矮小及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家族性矮小的小朋友身高雖然在3%以下,但有正常生長速度,且骨齡等於實際年齡;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的小朋友生長速度正常,但骨齡小於實際年齡,青春期也較晚出現,但最後身高可達到「標的身高」,屬於「大器晚成型」。顏瑞龍醫師強調,想要長高,日常生活上要注意事項:1) 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以上、每天日曬10-15分鐘可以增加生理性維他命的生成。建議每天跳繩500下。以跳躍、伸展性、高強度運動尤佳,訓練下半身的負重、有氧運動,像是跑步、打球、跳繩,騎腳踏車等。避免負重運動,如舉重、舉啞鈴等。2) 睡眠/盡量於夜間10點以前上床睡覺。3) 均衡的營養/均衡的補充營養素,如:鈣質(低脂牛奶及各種乳製品),多吃小魚乾、胡蘿蔔、黃豆芽及菠菜。含鋅食物多吃:牡蠣、蝦子。睡前避免過量甜食、每天至少要喝500c.c.牛奶,餐與餐之間不要吃油炸食物和甜食。

膽固醇太高 鋼鐵人玻璃「心」

膽固醇太高 鋼鐵人玻璃「心」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有8成冠心症、心肌梗塞病史患者,即便使用高強度降血脂藥物,壞膽固醇仍無法有效獲得控制。這群患者是縱橫職場和守護家庭的「鋼鐵人」,但他們有顆脆弱的心、隨時可能復發奪命!壞膽固醇偏高 二度心肌梗塞46歲的張先生為軍人出身,自認身強體壯,46歲時的某日因急性心肌梗塞,壞膽固醇當時飆高至140 mg/dL。張先生出院後,依醫師指示服用降血脂藥物、飲食節制及定期運動,但還是沒把壞膽固醇降到70mg/dL的標準。沒想到一年內心肌梗塞復發,二度進出鬼門關,才發現是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偏高未達標所致!受試者膽固醇明顯下降臺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暨國立陽明大學內科學科教授江晨恩教授表示,根據2014年台灣病患參與的《泛亞高膽固醇血症治療不足之集中調查報告》中,發現台灣壞膽固醇控制率僅有49.5%。醫學界近年的研究發現,人體內的PCSK9蛋白質是控制壞膽固醇的關鍵,若是抑制PCSK9,就能夠讓體內壞膽固醇降低!日前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2017年美國心臟學會年會中,發表了最新突破性的高血脂症治療研究(ODYSSEY KT Study) ,江晨恩教授說明,針對台灣、韓國兩地已服用最高耐受強度史他汀類藥物、壞膽固醇仍未有效控制的病人,在加上全新機轉的PCSK9抑制劑針劑4周後,受試者的壞膽固醇即有明顯下降。在24周後,相較於單純使用史他汀類藥物,可平均多再降低57.1%的壞膽固醇,達到史上新低(約41 mg/dL),且高達85.8%的受試者壞膽固醇成功達標(<70mg/dL)。壞膽固醇指數務必控制在70mg/dL以下台灣血脂衛教協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吳造中教授提醒,根據美國的調查,心血管疾病患者終生醫療支出更是糖尿病2倍之多。 建議急性冠心症候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病患者等,務必使壞膽固醇指數控制在70mg/dL以下才算達標,就是希望提醒心血管患者要重視壞膽固醇控制,才不會時時活在心血管疾病復發的威脅中。  

訓練排便習慣 人工肛門非夢魘

訓練排便習慣 人工肛門非夢魘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豬哥亮罹患大腸癌後,多次傳出病危消息,最新消息指出,豬哥亮雖然已轉移到安寧病房,但狀況穩定。事實上,豬哥亮早在3年前就罹患大腸癌,卻遲遲不肯開刀,除了想多拍點戲、存錢給19歲么兒當教育費,也因為開刀位置接近肛門,豬哥亮認為裝人工肛門有損自尊,一度拒絕接受治療。事實上,只要和醫師商討,就能調整生活方式,並將人工肛門的不便降到最低。糞便或臭味外溢問題都能克服部分大腸癌患者因為腫瘤位置太低被迫切除肛門,雖然比例不高仍讓不少民眾因此害怕治療。人工肛門又稱為腸造口,即是在腸子的位置,通常位於左下腹做一個切口,以利糞便排出體外。過去有些新聞報導人工肛門可能造成糞便或臭味外溢,讓很多需要進行手術的病患感到憂心,其實這些問題都能克服。排便習慣可被訓練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許希賢表示,有些大腸癌病患因腸道嚴重阻塞,無法順利排便,醫師會考慮先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等到治療告一段落後,再視情況移除。只有腫瘤的位置太低,影響到肛門括約肌功能,才會考慮永久切除肛門及括約肌,改用人工肛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魏柏立指出,排便習慣可被訓練,建議病患可利用晚上洗澡時灌腸,訓練一段時間後,人工肛門會因刺激排便,而灌腸的操作非常簡單,也有專業造口護理師可到府教導。異味則可透過造口袋上的活性碳過濾掉,至於腸鳴或放屁的聲音一般人都會有,不需太過在意。可和醫師討論如何照顧人工肛門魏柏立副院長提醒,若患者因逃避人工肛門而不積極治療可能會因出血量太多而貧血,或惡性細胞跑到腹腔而產生腹水。腸癌也會讓腸子局部變厚、變硬,進而讓腸道管徑變小,造成腸道阻塞,除了影響正常進食外,甚至可能讓腸道破裂,導致糞便進入腹腔演變成腹膜炎。董氏基金會《大家健康》雜誌總編輯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強調,許多大腸癌患者擔心要裝人工肛門,因此不敢就醫或放棄。少部分的患者,甚至因為永久性人工肛門被列為輕度身心殘障,心理上無法接受,此時家人的想法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態度,家人釋懷、接受,並積極面對,將是最大的支持力量。建議家屬可以多試著和患者理性溝通,以維持健康生活的方式。

兒童健康亮紅燈 父母過度管教恐為兇手

兒童健康亮紅燈 父母過度管教恐為兇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兒少虐待的新聞時有所聞,因為旁人的疏忽、加上組成家庭型態日趨多元,兒虐常常發生在你我的身邊。據2016年統計,平均10分鐘就至少有一位兒童或青少年被通報受虐,每35分鐘就有一件兒少受虐案件發生。生病除了健康亮紅燈 家庭、學校也有可能出問題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兒少保護小組召集人暨小兒部主治醫師陳文發表示,兒科醫師的使命就是保護兒少的健康。除了疾病之外,包含生理、心理及社交都必須處於一種完全安寧的狀態。換言之,生病除了是身體的生理狀況亮紅燈外,其背後的家庭、學校、經濟、甚至是社會也可能都出了問題。兒科醫師往往需站在第一線為弱勢的兒童發聲,保護他們不受欺負。兒童腹痛 竟是父母過度管教導致的陳文發醫師舉例,雖然大部分的兒童腹痛可能是急性腸胃炎、便秘、消化性潰瘍等引起的,但用心細問病史,才發現可能孩子是因為考試心理壓力過大、裝病(fastitious disorder)以期獲得大人們的關注、在學校受到霸凌,甚至父母在家中的過度管教造成的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所導致。門診中遇過腹痛病情最嚴重的是遭父母施暴。高度懷疑兒虐 都應該主動通報陳文發醫師表示,兒科醫師常常需要保持高度敏感,除了病史詢問以及身體檢查,有時候甚至還要安排實驗室抽血檢驗、或是影像學檢查來輔助或排除診斷。初步臆測病童可能受虐或疏忽,或者判斷病童處在高風險家庭,醫師常常需要跨團隊的合作照顧,如護理師的情緒安撫、社工師的介入幫忙,包括通報及尋找社政資源以更全面性和長遠地照顧追蹤病童。陳文發醫師呼籲,任何人只要高度懷疑或證實兒虐,都應該主動通報。兒童和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棟梁,然而成長過程中無法完全獨立地保護自己,而你我都可以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保護神,關心兒少受虐及疏忽,實際地採取行動而不是事不關己的漠視,許孩子們一個更健全成長的環境!

孕吐不適 少吃濕食物可緩解

孕吐不適 少吃濕食物可緩解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日前傳出有位美女主播懷孕5個月,孕吐現象非常嚴重,竟然連吞口水都想吐!其實,婦女在懷孕時因為荷爾蒙的作用,大多會導致出現噁心甚至嘔吐。婦產科醫師指出,孕婦有孕吐現象,是懷孕指數上升所導致的現象,只要掌握幾個原則,就可以緩解孕吐的不適。 懷孕時黃體素上升 可使子宮安穩別以為懷孕時出現孕吐是生病了!有人身體特別敏感,一懷孕就馬上出現孕吐症狀,甚至還曾經有人以為腸胃道出問題,去照胃鏡都沒事,結果月經2個月沒來,進一步驗尿才知道懷孕了。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貞瑜表示,婦女懷孕初期出現孕吐現象很常見,因為懷孕指數上升,就會覺得噁心,而懷孕初期黃體素上升可使子宮放鬆,這對於懷孕時使子宮安穩是正向作用。 腸胃道蠕動減慢 會孕吐及便秘不過,為何懷孕時黃體素上升,卻會對於腸胃道引起諸多不適呢?黃貞瑜醫師指出,由於子宮肌肉與腸胃道肌肉同為平滑肌,而黃體素是全身性的造成影響,也就會使得腸胃道蠕動減慢,所以除了會產生孕吐之外,還容易出現便秘。 吃什麼不會吐 每個孕婦都不一樣很多孕婦在懷孕後的胃口會改變,有許多原本不愛吃的食物,懷孕後反而特別愛吃。黃貞瑜醫師表示,第一孕期可以選自己喜歡吃、不會引發噁心的食物;例如臨床上曾遇過很有趣的孕婦朋友,只有吃綠色哈蜜瓜不會吐,其他食物甚至連黃色的哈蜜瓜都照吐不誤。 少量多餐 多吃乾食物、少吃濕食物黃貞瑜醫師進一步指出,婦女懷孕時多數會孕吐,程度因人而異,孕吐大約在8周至10周是高峰期,這時除了發掘自己比較不會噁心的食物以外,可以透過少量多餐,減輕腸胃道負荷來改善孕吐;另外,則是可多吃乾的食物,少吃濕的食物,例如乾飯比稀飯不易引發孕吐。(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益生菌研究 解開自閉症調控之謎

益生菌研究 解開自閉症調控之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自閉症人數逐年攀升,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自閉症者的人口數在2016年共有13,476人,是國內各障礙類別中人口數增加最快的族群。由於自閉症無法經由開刀或吃藥治癒,過去多採用早期療育方法來減輕病童的發展障礙,但對於情緒管理跟認知障礙的幫助仍有限。自閉症與腸道菌的關聯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主任蔡英傑教授表示,腸道如同人體中的第二個大腦,某些益生菌進入腸道後可以改變大腦激素的分泌,對於神經心理相關的疾病有著顯著的影響,讓自閉症或類憂鬱症狀得到緩解。陽明大學益生菌研究中心劉燕雯博士指出,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大數據分析的研究,發現自閉症兒童在成年後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機率較全人口平均值高出甚多,由於臨床上自閉症患者有相當高的比例伴隨著腸道不適的症狀,使用特定益生菌可能可以藉由改善腸道發炎,緩解腸道不適,使腸道蠕動正常,而幫助改善自閉症患者的生活品質。90%的自閉症兒童都有長期腹瀉或便秘許多統計研究都顯示,自閉症兒童最常出現的生理健康問題就是腸胃道疾病。高達90%的自閉症兒童都有長期腹瀉或便秘的狀況,發生率比平均值高出3.5倍。2013年,美國及義大利的研究團隊分別發表了對自閉症兒童腸道菌的研究,結論皆為自閉症兒童的腸道菌相存在諸多問題:好菌與其代謝物質都大幅減少,壞菌與其代謝產物都大幅增加。蔡英傑教授認為,目前科學研究僅能理解到腸道菌相與自閉症存在相關性,國際各主要研究中心皆已將「Microbiome (微生物體)」列為重點研究項目,挹注大量經費研究腸道菌與自閉症、帕金森氏症、憂鬱症等疾病的關聯機制,預期3至5年內,將有清楚輪廓。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講座/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最新 2005-2008全國營養健康調查,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趨勢。代謝症候群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高血壓等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代謝症候群臨床診斷準則公告,即以下列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患者:(1)腹部肥胖(2)高血壓(3)高血糖(4)高密度膽固醇過低(5)高三酸甘油酯。此次講座內容將由賴玉釧營養師告知大家遠離代謝症候群最有效的飲食方式!名稱: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技巧時間:106年4月11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公益/「童心鞋力 愛不罕見」您買鞋,就能幫助罕病兒快樂出門去

公益/「童心鞋力 愛不罕見」您買鞋,就能幫助罕病兒快樂出門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起幫助罕病孩童快樂遊戲去,成為他們高飛的翅膀,4月1日至4月30日您買一雙鞋,這2個企業就捐一雙給罕病家庭!罕病導致尿不出來、高燒不退、眼睛張不開9歲的小濬,2個月大時因高燒不退,確診為「非典型性尿毒溶血症候群(aHUS)」。「非典型性尿毒溶血症候群(aHUS)罹病率百萬分之3的罕見疾病。發病時引起溶血,嚴重時一滴尿都尿不出來,高燒不退,整個人腫得眼睛都張不開。左臉到背部跟整個手臂都佈滿黑痣、汗腺阻塞4歲的琪琪出生時,從左臉到背部跟整個手臂都佈滿黑痣,她罹患的是好發率50萬分之1的罕見疾病「先天性巨型黑色素痣」,身體多處有明顯黑痣、造成汗腺堵塞,琪琪常常把自己抓的整個床單都是血。雖是如此,琪琪的爸媽卻是樂觀地面對這樣的疾病,主動帶琪琪出門和同齡孩子朋友接觸,從中學習同儕間的互動生活,琪琪沒有不一樣,更要成為眾人的開心果。天使症候群 會出現發展遲緩跟肢體協調等問題至於承承罹患的愛伯特氏症,是自體顯性遺傳的顱顏發育不良症,還有併指,必須不斷接受開刀、手術和整形。眼睛圓滾滾像洋娃娃的庭庭,罹患Angelman氏症候群,又稱天使症候群,會出現發展遲緩跟肢體協調等問題。但可愛的庭庭因為有爸媽與姐姐的細心呵護,她雖然面對陌生的環境還有些生疏,但藉由持續參與更多基金會的活動,和同樣是罕病的孩子打成一片後,相信很快地就能融入這樣的生活了。活動辦法即日起至4月30日止,民眾凡至FILA、IFME全省門市/經銷商購買2017春夏新品任一雙(涼、拖鞋除外),FILA、IFME就捐一雙鞋給罕病家庭,帶領罕病的孩子張開翅膀,飛向快樂與陽光。名稱:「童心鞋力 愛不罕見」您買鞋,就能幫助罕病兒快樂出門去時間:即日起至4月30日洽詢: 展路公司(02)8797-4322活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m_m1UvUi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