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焦慮憂鬱 麩質吃多恐是主因

焦慮憂鬱 麩質吃多恐是主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們所要面對事實──麩質已經無所不在,你可能不知道──幾乎所有加工食品,都藏有麩質!麩質、穀類和豆類都是高發炎食物。而發炎是自體免疫最大的危險因子。作為一名醫生,我必須誠實的說──全素者或奶蛋素,對於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而言,可能是不適合的飲食方式。穀物、豆類和乳製品,會使身體發炎,使疾病更糟。麩質到底有什麼危害?五十多歲的馬修(Marshall),被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 Colitis)困擾二十多年了,大腸和結腸發炎伴隨腸壁潰瘍傷口,令人相當疼痛。過去幾年,馬修的醫師用氨基水楊酸(Mesalamine)為他治療,這是種強效的藥物,但容易出現腹瀉、噁心、腹絞痛,和脹氣等副作用。就像所有病人一樣,馬修來門診之前已經完成飲食日記(food diary)。我立刻注意到,他的飲食中沒有紅肉、雞肉或魚肉,只有麩質、穀類和豆類,還有奶製品、蛋、蔬菜。我問馬修是否吃素,然後發現他和我一樣,十四歲時已經開始吃素。他告訴我,早餐都吃一碗希臘優格,裡面加了有機穀麥和手作全麥吐司,有時換換口味改放麥片。午餐是炒蔬菜豆腐(大豆製成)及麵筋(麥麩製成),或是一大碗味噌湯(大豆製成)。晚餐則是糙米和黑豆,或是藜麥、玉蜀黍燉菜。每隔一段時間,會吃蛋類或全麥起司漢堡當作特別點心。豆類中的凝集素會刺激免疫系統馬修以有機全穀類、低脂飲食感到相當自傲,並且全家都遵循這套飲食方法。當他描述與太太的優格製作方法時,我想到過去與媽媽一起做優格的幸福時光――小時候多麼堅信的美好飲食,並想起因此得到葛瑞夫氏症。我尊重馬修的選擇,同時希望他能理解牽涉其中的健康問題。Myers Way 第二個基石是將麩質、穀類、豆類,和造成慢性發炎的食物全數剔除,因為這些食物會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帶來問題。所以,如同我對雪娜所做的,我將和馬修一起努力找出導致目前健康問題的線索。我向他解釋豆類中的凝集素(Lectin)會刺激體內免疫系統,並干擾腸道吸收營養素的能力。我告訴他飲食如何造成症狀,麩質是導致渾渾噩噩、焦慮及憂鬱的原因之一,黑豆和大豆製品則造成腹脹、產氣及腹瀉。幾乎所有加工食品都藏有麩質我提到所有人都暴露在大量麩質當中,而且量大到足以讓我們的祖父母為之震驚。人們所要面對事實──麩質已經無所不在,甚至是想了一千年都不會去找的地方也有。你或許知道可以在穀片、麵包和烘焙食品中找到麩質,但超乎預期之外的,你可能不知道――幾乎所有加工食品,例如番茄醬、罐頭濃湯、醬油和冷盤肉片,都藏有麩質嗎?我還有更大的驚喜告訴你:牙膏、洗髮精、潤髮乳,和許多廠牌的乳液、保濕液及個人用品中,都有麩質的存在。如果沒有特別注意,人們可能每分每秒都透過嘴巴和皮膚吸收麩質。如果使用夜間保濕霜,那麼連睡覺時也在持續吸收麩質!我對馬修說,基本上麩質、穀類和豆類都是高發炎食物。由於發炎是自體免疫最大的危險因子,理所當然要排除這些食物。對於每位病人,我都試圖找出發炎來源,而馬修的飲食習慣顯然對此火上添油。這些名稱的產品恐潛藏有麩質麩質是由穀膠蛋白(Gliadin)和麥穀蛋白(Glutenin)形成的蛋白質,可在許多穀物中發現,例如小麥(wheat)、杜蘭小麥(Semolina)、斯佩爾特小麥(Spelt)、高拉山小麥(Kamut)、裸麥(Rye)及大麥(Barley)。燕麥本身並沒有麩質,除非有無麩質認證標記,否則在加工過程中的交叉感染,仍需意識到燕麥含有麩質的事實。英文的麩質(Gluten)源自於拉丁文的膠(Glue),因為麩質使麵糰具有黏性,讓麵包蓬鬆。麩質被認為是黏性蛋白,因為它可將植物中的營養素結合在一起,這也是為何糕餅業者經常使用麩質,作為接合劑及過濾器。如同我們所討論,最大的問題在於麩質,而麩質無所不在。它是種常見的添加物,政府並沒有規範需要在包裝上標示,所以常常以「水解蔬菜蛋白」、「食物澱粉」、「蔬菜蛋白」或「自然風味劑」等名稱潛藏其中。(本文摘自/自體免疫自救解方/博思智庫)

忘防曬 清明掃墓帶回兩片肝斑

忘防曬 清明掃墓帶回兩片肝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忘了防曬,清明掃墓竟帶回2片肝斑 !日前一名年過50的婦人,掃完墓後感覺到臉上變得比較乾,隔天兩邊臉頰出現一大片肝班。醫師提醒,今日就是清明節,掃墓時別忘了也要記得防曬,尤其是處於更年期的女性,因為體內荷爾蒙的的變化,加上太陽的紫外線,很容易臉上帶著「2塊黑豬肝」回家!更年期女性容易形成黑褐色塊狀的黑斑開業診所醫師黃雍宗表示,紫外線是皮膚的最大殺手,除了會讓人曬黑、曬傷外,當它在皮膚累積到一定量時便會形成深淺不一的斑點,對於更年期前後2年的婦女更是助長黑斑的夢魘。更年期女性因為荷爾蒙起伏變化大,容易形成黑褐色塊狀的黑斑,以兩頰最常見。由於色斑形狀與顏色正好與豬肝相似,因此又被稱為肝斑。臨床上發現,90%的肝斑患者是女性。 額頭、太陽穴與額頭交接處容易好發黑斑黃雍宗醫師表示,對於臉部很在意的人,當看到斑點出現時盡早處理效果愈好。女性肝斑的好發期通常在40歲到60歲。除了兩頰外,額頭、太陽穴與額頭交接處等,也常是黑斑的好發部位。預防黑斑,最重要的是防曬。另外,除了預防曬黑,避免因曬傷而導致皮膚發炎,造成色素沉澱。目前市售防曬品可分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黃雍宗認為,一般情況下使用防曬系數SPF30以下的防曬產品,每半小時到1小時補擦一次,只要大陽曬到的方法都需要防曬。防曬系數愈高,對皮膚的負擔愈重,皮膚的毛細孔被遮住,無法呼吸,容易長粉刺,因此高防曬系數的產品到海邊玩水或游泳時才需要使用。 皮膚曬傷 別急著擦含美白成分的產品黃雍宗醫師提醒,當發現皮膚曬傷時,回到家裡最好讓皮膚獲得休養,可以給予保濕或具有修護作用的產品,千萬不要急著往臉上的搽含有美白成分的產品,以免讓受傷的肌膚再次因過度刺激而傷得更嚴重,曬黑的部位大約一周就可改善。每天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是紫外線最強的時候,而這時間正好也是國人認為一天之中陽氣最旺、最適合掃墓祭祖的時間。因此無論是否出大太陽,出門前一定要記得防曬,避免造成皮膚的威脅,導致臉上、四肢的斑點愈來愈多。 

健康手冊 四季調養重點快記

健康手冊 四季調養重點快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香藥草自然療癒講求四季的調和,各季節重視的調養重點分別如下:春季──肝臟;夏季──心臟及大小腸;秋季──肺部、呼吸道與胃;冬季──腎臟及內分泌等。各季分別有代表植物,例如春天是蒲公英(Dandelion);夏天是玫瑰果(Rose hips)、草莓;秋天是香蜂草(Lemon Balm);冬天是蕁麻葉(Nettle)。四季自然療育‧  春天/傳統上,經過寒冬,因為攝取較多重口味料理(像冬天吃火鍋及麻辣鍋)且高鹽、高脂肪等食物,所以到了春天時,提不起活力,精神倦怠,西方香藥草中有些香草屬於調補類(Tonics),能夠有益滋養器官及促進內臟的健康活絡。因此,春天最重視排毒養生,所有植物嫩葉抽出新芽,可以將這些嫩葉直接入菜,用蒸煮、汆燙或直接加入沙拉中,例如蒜苗、蒲公英葉、紫羅蘭葉及花(violet)、車前草(plantain)。尤其是蒲公英及牛蒡根部更是天然安全的排毒聖品,兩者可以混合使用當做茶飲,也可以分開單獨使用,也可以與高粱酒混合製作成香草精萃,可以終年使用。這兩樣植物是全世界各地香藥草專家極度推薦的!台灣牛蒡取得容易,可以好好利用,而蒲公英葉在中藥店可購得,蒲公英根可從網路購買進口有機安全的原料。‧  夏天/夏天可以摘取新鮮無農藥的草莓葉製作草莓葉花草精,裡面含有物質能夠有助冬天時血液循環,讓手足不發冷;或製作前述的玫瑰果醬。‧  秋天/秋天時,可製作香蜂草蜂蜜保養呼吸道,迎接秋、冬季節變化。‧  冬天/步入冬天,不如來杯營養豐富的蕁麻葉茶,活絡冬天僵硬的關節及四肢,冬天常喝火鍋,高鈉的湯頭易使水分滯留體內,蕁麻葉茶能夠消除水腫及預防痛風。(本文摘自/天然排毒養生術:香草療癒魔法書/天下雜誌出版)

5點筆記 你也是生活智慧王

5點筆記 你也是生活智慧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其實,除了洗米水之外,還有很多材料都能再次利用。只要懂得再次利用,將會成為很方便的資源,大家可以一起試試看!只要多費一點小工夫,就能達成各種節約喔!1) 蔬果切除的頭尾,清潔餐具有妙用/將水果和蔬菜的頭尾切除時,可以拿來清潔流理台,不但不會傷害不鏽鋼表面,還能讓流理台散發光澤。其中,白蘿蔔的蒂頭,具有去除菜刀上油漬的效果,清洗菜刀前先拿刀刃在白蘿蔔的蒂頭上、劃兩下吧!蘋果頭尾都有除臭效果,可放進冰箱試試看。將柿子皮放進發黑的鐵鍋裡加水煮沸,髒汙的部分就可輕易去除了。同樣地,檸檬用在鋁鍋上也有一樣效果。2) 蛋殼,對付難以清洗的地方/蛋殼可用來洗淨難以清洗的細長瓶身內側或寶特瓶、食物處理機的內部。首先,準備兩到三顆份量的蛋殼,剝除內側薄膜後壓碎放進瓶子裡。加水蓋上蓋子,再上下搖晃,就可去除瓶子內側的汙垢了。清洗食物處理機的方式,則是將洗碗精和蛋殼碎片加水一起放進去攪拌。如此一來,就能將處理機內部的刃片清潔得亮晶晶。另外,微波爐內外的清潔也都能利用蛋殼。用海綿沾取清潔劑,特別髒汙的地方放上蛋殼碎片刷洗,就連原本怎麼擦都擦不掉的頑垢也能去除。3) 菸屁股和菸灰,各有不同用處/剝開菸屁股,用紗布包住內容物後,沾水擦拭鏡子,可用來防止鏡子起霧。就是如此簡單!另外,菸灰則可用來當作植物的肥料。4) 剩下的啤酒,別倒掉/酒精具有分解油汙的效果。把沾了啤酒的抹布,用力擦拭烤箱或微波爐,便可分解、清潔上面的油垢了。5) 烤焦的麵包=除臭劑/烤成焦炭的麵包,具有和木炭一樣的除臭效果。可以用紙包起來,放進冰箱。(本文摘自/江戶時代的生活智慧/商周出版)

找不到病因?低體溫10病徵自我檢測

找不到病因?低體溫10病徵自我檢測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多數與「自律神經」有關。現今正常體溫低於36度的「低體溫族群」越來越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女性。不過,這不表示年輕人與男性沒有低體溫的問題。因忙碌導致運動量不足,再加上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及壓力等,現代生活充斥著讓人陷入低體溫危機的負面因素。體溫下降1度 免疫力就降低3成醫學證實人的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就降低3成。身體與生俱來的自然治癒力也會隨之下降,不只變得容易感冒,還會出現過敏症狀,或是感到不適遲遲無法治癒,難以維持健康狀態。現在醫院的門診病患,有7成左右的人是因「不定愁訴症候群」求醫。不定愁訴症候群是指原因不明的不適症狀,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人體遍布許多神經,連結腦部且貫穿脊椎內部的「中樞神經」是所有神經的根基,從中樞神經分支出的「末梢神經」布滿身體各處。自律神經失調  「低體溫」就是萬病之源末梢神經又分成2種,一種是由將刺激與感覺傳達至大腦的「知覺神經」,以及接收大腦指令活動身體的「體性神經」,負責控制手腳活動與眨眼等動作。多數情況下,人可以透過自我意志控制體性神經。另一種末梢神經則是負責調節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吸收、荷爾蒙分泌、調節體溫等生命功能的「自律神經」。自律神經不受個人意志控制,但我們的呼吸與心跳從未休止,就是因為自律神經不眠不休持續運作的關係。自律神經有「調節體溫」的作用。一旦自律神經失衡,人體就無法確實調節體溫;也就是說,只要維持穩定的自律神經平衡,就能維持最適體溫。值得注意的是,當自律神經功能異常,便會引起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體溫偏低。長期睡眠不足、工作繁重、精神壓力大的人,很容易因自律神經失調,產生各種的不適症狀與疼痛。千萬不要小看「體溫少一度」的影響,不改善低體溫問題,自律神經失調就會引起慢性的身體不適與疼痛。隨之而來的免疫力降低也讓人容易生病、代謝遲緩、提早老化,百害而無一利。虛寒體質vs.低體溫的比較虛寒體質與低體溫看似相同,事實上完全是兩碼子事。一般來說,虛寒體質是指體表的一部分變冷,例如手腳冰冷,自己會有明顯的感覺。相對於此,低體溫則是指體內溫度較低,自己不會有「冰冷感」。無論哪種情形都會影響身體健康,不過相較之下,「低體溫」對健康造成的傷害比虛寒體質更嚴重。正常體溫約36℃/虛寒體質=末梢神經障礙:手腳等肢體末梢冰冷正常體溫約35℃/低體溫=中樞神經障礙:身體內部冰冷「低溫族」自我檢測/請在下列符合描述的選項打勾1) 老是覺得身心倦怠、容易疲勞。2) 曾經為了減肥不吃正餐。3) 有肩膀痠痛、頭痛或便祕等任一問題。4) 觸摸腹部時感到冰冷、肚臍以下特別冰涼。5) 肌膚與頭髮沒有彈性、光澤。6) 早上爬不起來。7) 一到晚上雙腿就會水腫。8) 吃很少卻容易發胖。9) 動不動就感冒。10) 脾氣暴躁易怒、容易情緒低落。勾選項目越多,代表你可能是「低體溫」危險族群。(本文摘自/神奇熱敷法:一條毛巾治好痠痛!/采實文化出版)

誰最健康?血型疾病大揭密

誰最健康?血型疾病大揭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談到血型,我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關於個性特質,例如A型的人溫和謹慎、B型的人正直隨和、O型的人樂觀自信等,但很多人應該沒想到血型竟然也會跟健康、跟飲食有關係吧?檢視一下自己的血型,選擇合適的飲食方式!各種血型者適合的保健方式這是一個比較趣味性的身體保健概念!不同血型的人,除了個性不同之外,他的生理特質也會不一樣,容易罹患的疾病也各不相同,各有各適合的生活方式。為何有這樣的差別呢?我們就要談到演化了,在人類演進的歷史中,首先出現的是O型,因此O 型的人,體質與原始人比較近,適合多吃魚類和肉類,不適合吃太多穀類,而且也應該從事高活動量的運動。當人類演進到農業時代,開始出現A型的人,因為農業時代,以種菜、養殖為主,所以A型人應該多吃蔬菜及穀類,適合從事比較和緩的運動。接著,當人類開始遷徙各地,就出現了B型,是屬於遊牧民族的生活型態,飲食內容適合多變化,可以從事一些中等程度的運動;而最後一種AB型,則是最現代的體質,是經過各部族的融合後才出現的血型,飲食內容比較不受限制,應該從事一些幫助舒緩身心緊張的運動。血型不同是因為血球表面帶有不同的抗原;A型和B型分別帶有A抗原和B抗原,AB型則帶有A和B兩種抗原,但是O型的人,其細胞表面不帶任何抗原。所以AB型的人是所有血型中,免疫力最好的,而O型是比較差的。O型易罹患消化性潰瘍 A型易罹胃癌由於血型不同,細胞表面的構造也就不同,對於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物質的黏著性也就不一樣,因此不同血型的人,容易罹患的疾病也不同。舉例來說,O型的人,其腸道內襯容易被幽門螺旋桿菌附著,因此容易罹患消化性潰瘍;此外,也容易被耶爾森氏菌感染,所以罹患肝脾假性結核及小腸結腸炎等疾病的機率就會增加;而A型的人抗壓力比較低,所以容易罹患胃癌、心臟病、肺炎和酒精中毒等疾病,保健之道是要盡量紓解壓力。至於B型的人容易罹患心臟病,特別是常飲酒的人更是高危險群,此外,也容易會有尿道發炎的問題;AB型的人因為同時具有A型與B型的特質,因此兩種血型容易有的疾病,AB型都容易罹患,像心臟病、癌症、肺炎、尿道炎、酒精中毒等等,但基本上AB型的免疫功能及對環境的適應力,是四種血型中最好的。所以,大家可以依照自己的血型選擇適合的方式趨吉避凶,相信都能擁有更健康的身體,遠離老化帶來的不適與困擾!(本文摘自/我60,比你40更年輕!/聲活工坊出版)

優格助排便 吃太多恐無效!

優格助排便 吃太多恐無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吃過早餐後,就算沒有便意,也要去上個廁所,目的是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很多人把便秘當成小事,不以為意;然而,如果排便不良,原本應該排出的廢物,就會積在體內。這些廢物會產生毒素,被腸壁中循環的血液吸收。這些應該排出體外的東西,對身體自然有不好的影響。毒素會讓手腳、皮膚都變粗糙、血流惡化這些毒素會在體內循環,造成血管收縮,導致末梢血管的循環惡化,手腳的皮膚都會變得乾巴巴,臉上也會長東西,肌膚變得粗糙。血流惡化,代謝也會跟著惡化,糖分和蛋白質無法分解,充分轉化為能量,反而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造成肥胖。早上總是手忙腳亂的人,要注意了。為了趕上班,沒有時間好好吃早飯,造成交感神經過度作用,不能放鬆,就沒有便意。因此,首要之務,就是早點起床,確保自己有充裕的時間上廁所。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吃飯八分飽就好了。吃得太多,胃被撐得很漲,造成交感神經過度作用,血流也會跟著惡化。花30分鐘吃早餐,可以讓副交感神經進入主導狀態,促進腸子蠕動,此時就去上廁所吧。花點時間坐在馬桶上,身體和心情都放鬆,給副交感神經作用的時間。一開始可能上不出來,但即使只能坐5分鐘,也沒有關係,養成每天坐馬桶的習慣後,就會漸漸能夠順利排便。只要養成習慣 不在早上排便也沒關係腸子蠕動需要副交感神經的作用,為了能從容度過如廁的時間,可以看看書和報紙。難度較高的書,需要花力氣閱讀,至於讓人心慌意亂的內容,也不太適合;雜誌或攝影集,可以隨意翻翻、輕鬆閱讀,有助於刺激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我現在的身體,到了固定的時間,就會想上廁所。這是因為到了醫院就開始忙碌,沒有上廁所的時間。手術一旦開始,幾個小時都上不了廁所。人類全神貫注時,交感神經持續作用,不覺得餓,也不想上廁所,就算身體真的需要上廁所,也會忍耐,真的不是件好事。只要能夠養成習慣,就算不在早上排便,也沒有關係。不過,晚上和白天,都可能會有各種狀況和行程,不太容易抽出時間好好的上廁所,所以我還是建議利用早上的時間。就我來說,經常有急診病患,也是會用到早晨時間,但一年大概只有一次。選擇沒有人打擾的時候,作為一日的「如廁專屬時間」吧。有利排便順暢的飲食吃蔬菜對排便順暢很有幫助。蔬菜含有豐富纖維質,可促進腸胃蠕動,增加便量,同時也讓糞便比較柔軟。不吃蔬菜,只吃脂肪和肉類,對於排便有害無利。腸中存在著腸內細菌,它們在排便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過多或是過少,都是問題。肺炎患者所服用的處方中,含有殺死肺炎病菌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也會一併殺死腸內細菌,經常造成排便惡化的問題。此時,就可以透過吃優格來改善情況。不過,注意別食用過量。原本腸內細菌就充足、通便順暢的人,吃太多的優格,腸內細菌增加,反而會帶來不良影響。主要是因為優格中有很多比菲德氏菌,腸內自然存在的細菌無法與比菲德氏菌共生,可能會死掉。難得自然存在體內的東西被殺死的話,就會變成得要經常吃優格,保持腸道內的益菌數量,若不經常吃優格,身體就會不舒服。在歐洲,優格屬於有1000年以上食用歷史的食品,適度攝取對身體有益。(本文摘自/甦活力:調節自律神經,血管有彈性的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解決成人病 3項課題必做 !

解決成人病 3項課題必做 !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超商或是藥妝店所販售的各式各樣營養補充品(supplement)也是屬於一般食品,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其上標示有「營養補充食品」或是「健康輔助食品」的字樣,不過這並未經過任何許可或認證。也無法寫明商品具有任何療效或功能。確認商品有效性 約需花費一億日圓各位或許會想,要取得特定保健用食品認證、能夠宣稱商品具有療效或具體功能的話,不管是健康食品或營養補充品,只要提出申請就可以了吧!但是確認商品有效性的實驗、提出申請書的手續等,大概需要花費一億日圓以上,因此能夠提出申請的,僅限於能夠支付高額實驗費用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不管製造出多麼有效的商品,也無法提出特定保健用食品的認證申請,只能將商品當作一般食品來販售。不過,現在取得特定保健用食品認證的商品,其數量超過1000種以上,而且這些商品也成功地吸引到各位同學的注意,特定保健用食品有幾項為人詬病之處,其一,確認商品是否有效的臨床實驗病例數,壓倒性地遠低於醫藥品的實驗數,其次,一旦認證某項商品之後,便幾乎不再執行任何監督管控的程序。應該考慮「不該攝取什麼才有益健康」實際上,在食用油中率先取得特定保健用食品認證的花王「Edible Coconut Oil of NAGASE」,後來遭指出含有致癌物質,製造商因而撤回之前所提出的申請,那麼,今後該如何與特定保健用食品或健康食品打交道才好呢?首先,希望各位同學銘記在心,「世上並不存在可以『抵銷不養生/不健康習慣的免死金牌』」,此外,希望各位考慮的,不是該攝取什麼才能夠得到健康,而是不該攝取什麼才有益健康,「不管車上裝設有多麼性能卓越的剎車片,一直踩著油門的話,也無法順利把車子停下」身體的原理也是一樣的。空腹、早睡早起,以及食用蔬果皮抽菸、暴飲暴食以及熬夜,這是導致成人病的3大原因,各位也非常清楚這些習慣對身體不好吧?那麼,首先就從停止這些不良生活習慣開始,其次才是做對身體有益的事,而經過醫學證明確實對身體有效的,也只有3項而已,也就是空腹、早睡早起,以及食用蔬果皮!比起「食用對身體好的特定保健用食品」,首先應該做的是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戒除會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的壞習慣」才是第1步,而改善生活習慣之後要加入特定保健用食品作為輔助,我也贊成,以為只要食用特定保健用食品,不養生也沒關係的話,沒有比這更愚蠢的想法了,特定保健用食品既不是萬靈丹,也不是免死金牌!(本文摘自/男人的奇蹟養生術/天下雜誌出版) 

喝水就水腫?3大謎題大解密

喝水就水腫?3大謎題大解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 怕水腫不敢喝水?門診中常有女生因為害怕自己水腫而不敢喝水,其實水腫體質不是不能喝水,一天仍須喝到1500至2000cc的水以促進代謝,只是晚上9點過後不要喝太多,以免身體代謝不掉而造成隔天早上起來臉部或身體浮腫。2) 長期食用冰品冰飲和寒涼食物,也會累積濕氣?長期吃冰和生冷食物會讓新陳代謝降低,就像讓機器運轉變慢一樣,排除多餘水分和消耗能量的速度也會變慢。根據英國研究結果顯示,長期喝冰水可能會使身體的運作功能減緩約15%,脂肪容易囤積,因為生冷食物吃下肚,脂肪為了幫腸胃禦寒,容易朝腸胃聚集,變成胃凸、小腹凸的「米其林寶寶」。吃冰也容易減緩腸胃道蠕動,進而出現脹氣便祕的問題,自然也會造成胃凸、小腹凸的情況。3) 辣椒到底是開胃還是促進代謝?研究指出辛辣食品能增加25%至30%基礎代謝率,很多人一聽說吃辣可以促進代謝減肥,就卯起來拼命吃辣,其實吃辣瘦身法是要看體質的喔!吃辣減肥最適合虛寒體質的人,而燥熱體質的人並不適合吃辣減肥,因為這類型的人吃辣後容易上火,還沒瘦下來之前反而出現或加重嘴破、冒痘、便祕、便血的情形,甚至引起痔瘡發作。冷底體質如果想吃辣減肥的話,建議純辣椒入菜會比食物沾辣醬來的好,因為辣醬的熱量高、含鹽分高,容易造成水分滯留體內而身體浮腫。不過也要提醒妳千萬別因吃辣「開胃」,好下飯配酒而吃進更多食物!(本文摘自/變身超吸睛自然系美女/原水文化出版)

衣服「白帥帥」 致癌風險增

衣服「白帥帥」 致癌風險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還沒下過水的全新牛仔褲變成破褲,原因是業者為了製造水洗般的特殊色澤,運用漂白劑或化學染劑處理過;一旦使用的藥劑過重,或是染劑沒有洗乾淨,就會在牛仔褲上面持續作用,最後造成布料的損傷。既然連牛仔布這樣的厚布都會被侵蝕,藥劑毒性對人體就更不可能沒有影響了。市售成衣「毒」成什麼樣子呢?衣物摻甲醛 恐致接觸性皮膚炎2008年,消基會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從服飾店、大賣場、購物網站等通路,隨機採樣26件襯衫和T恤,發現高達65%的衣服標示不合格,11.5%驗出超量的化學物質,例如俗稱福馬林的游離甲醛超標一倍多,而7.6%的衣物含有「可遷移性螢光物質」,也就是所謂的螢光增白劑,這些都可能引發過敏或致癌。尤其是網拍的衣服,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製造商、電話等相關資訊都沒有標示,一旦發生問題,消費者根本求償無門。甲醛往往被添加在棉、毛類衣物,用來防霉、防皺,卻被視為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過敏原,也可能揮發到空氣之中。長期接觸含有過量游離甲醛的衣物,皮膚容易感覺乾燥、發紅或刺痛,刺激鼻子、眼睛及呼吸系統,還有可能引起肺水腫、導致畸胎。世界衛生組織更將它列為可能致癌物質,如果吸入過量,有可能引發血液、腦部、鼻腔或耳朵等部位的癌細胞病變,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添加螢光增白劑 恐有致癌風險添加螢光增白劑,顧名思義是為了讓衣服看起來比較白、賣相比較好,因為這種染料可以藉由光線折射造成潔白的假象。但是,穿著這類看似「白帥帥」的衣服,螢光物質就會遷移、沾染到身上,如果你的皮膚容易敏感,可能因此而引發過敏搔癢等現象,同時也有致癌的風險。螢光劑分成可遷移性、不可遷移性兩種,可能遷移到人體的螢光劑當然風險比較高,但無論可不可遷移,其實都沒有必要添加。例如我們使用的面紙,為了讓顏色潔白好看,通常會添加不可遷移性的螢光增白劑,但即使不添加,面紙也只是沒那麼白皙罷了,功能不變,也對人體比較好。泳裝也要小心含有致癌物越貼身的衣物,越要當心有沒有添加螢光增白劑。消基會早年曾經檢測女性內衣,其中高達30%的樣品被檢出含有螢光增白物質,其中1/3屬於可遷移性的,而且知名品牌跟地攤貨都無法倖免;中國大陸製造的比基尼泳裝,近年也曾被歐盟發現含有可能產生致癌物的特定偶氮染料。根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發布的《紡織品安全規範》,偶氮染料的添加標準為每公斤30毫克,但每每在衣服、皮帶,甚至帽子上,查驗出超標幾十倍的驚人結果,雖然消費者可要求退費,但對健康的損害,又豈是數百或數千元可彌補的呢?(本文摘自/懂這些,消費從此不吃虧/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