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洗手不馬虎 5時機戰勝腸病毒

洗手不馬虎 5時機戰勝腸病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病毒流行季節已至,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搭配洗手5時機「看病後」、「吃東西前」、「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及「上廁所後」小朋友與家長做好防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無抵抗力的學童人數增加要更積極的預防腸病毒疫情每年4月時逐漸升溫, 5至6月達到高峰,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表示,國內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每3-4年即有一波明顯流行趨勢,依據全國歷年重症個案監測資料,如94年142例、97年373例、101年153例可窺見此一趨勢。自101年大流行後至今已屆滿4年,未具抵抗力的學童人數增加,必須更積極的預防感染。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提醒家長與幼托機構不可掉以輕心。北市衛生局亦持續宣導各教托育機構應預防重於治療,教育小朋友平時養成勤洗手、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加強幼托機構辦理腸病毒親師座談會,主動視察臺北市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整備狀況,充分掌握醫療資源及後送機制。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 48小時內要通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處長陳少卿提醒,家長如發現孩童有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至「臺北市學校傳染病通報系統」完成通報,未依規定通報,將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去年裁罰未落實通報之幼托機構計11件,呼籲教保育機構,落實通報機制,以維護師生健康。                                          

螺旋刀放射治療 有效鎖定病灶

螺旋刀放射治療 有效鎖定病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34歲的蔡小姐去年農曆年前全身出現不明瘀青,就醫發現自己得了急性淋巴性白血病,醫師判斷蔡小姐需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但化療的副作用加上中樞神經預防的過程需穿刺腰椎、進行高強度化學治療,痛苦和恐懼讓她決定不再繼續療程。化療會出現掉髮、噁心嘔吐、腹瀉副作用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陳宇欽表示,患者需要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或骨髓移植時,一開始會以強效且密集的化療,將大部分的白血球殺死,達到臨床緩解後,再進行移植。這些化療前置作業所引發程度不一的掉髮、噁心嘔吐、腹瀉、血球低下、感染、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約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病友會因承受過於嚴重的副作用而影響後續的醫療品質。螺旋刀放射線治療 提升治療品質另種選擇 三軍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代主任趙興隆醫師表示,無法忍受副作用的病友可與醫師討論採用螺旋刀放射線治療。與化療相比,螺旋刀放射線治療不但可以達到中樞神經復發的預防,以及移植手術前的臨床緩解狀態,同時能大幅降低副作用的嚴重度與發生率,讓病友保持平穩心情面對治療。由於放射治療技術不斷地進步,傳統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已大幅降低。以患者蔡小姐為例,因為螺旋刀能將放射線劑量均勻落在腦脊髓腔,精準除去可能的癌細胞,同時大幅降低脊髓腔內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所以安排蔡小姐接受螺旋刀放射線治療。療程結束後,後續造血幹細胞移植也順利完成,如今蔡小姐維持性治療已進行快一年。恐懼副作用 可與醫師討論搭配螺旋刀治療趙興隆醫師強調,螺旋刀放射線治療並不能完全取代化療。但倘若患者遭遇化療所引發難以承受的副作用,並對於副作用感到恐懼時,可與主治醫師討論,視個人病況由醫師評估是否能適時搭配螺旋刀放射線治療來調整治療步驟,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積極掌握一線生機。

「腸」保健康 多吃豆類助清腸

「腸」保健康 多吃豆類助清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腸好就健康!飲食精緻化的結果,現代人時常外食,加上加工食品吃多了,膳食纖維含量少,腸胃蠕動減緩,食物不能即時消化,就容易增加胃腸負擔,引起腸道疾病,便祕、腸道問題層出不窮。除了要記得少吃「食品」,多吃完整「食物」,中國古代名醫葛洪曾說:「若要長青,腸要常清」,要常保健康,腸道的消化也是一項重要因素。有益腸蠕動的細菌量是促進腸胃健康的關鍵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營養師傅昭陽表示,就現代的營養學來看,「常保健康,腸要常清」,可促進腸道蠕動來達成,而如何促進腸道蠕動,則取決於腸道內有益腸蠕動的細菌量是否足夠。人體腸胃道內棲息有大量的細菌,這些腸道菌好壞共存,好菌可增進人體健康,過多的壞菌則造成疾病產生,如腹瀉、便秘、老化、致癌等。除改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外,增加益生源和益生菌的食物和好菌補充可以改善小腸菌叢平衡及增進健康。多攝取豆類可增加益生源 維持好的腸到道環境傅昭陽營養師說明,維持腸道健康,飲食中可多攝取如莢豆類、蔬菜、水果、高纖穀類、黃豆等食品,這些食品均富含多醣類的菊糖、抗性澱粉、寡糖類等可增加益生源,維持好的腸道環境,自然就不需擔心腸胃道疾病的產生。

眼球體操致盲?醫:勿輕易嘗試

眼球體操致盲?醫:勿輕易嘗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眼睛痠澀疲勞,有些人會利用熱敷緩解,也有些人會閉上眼睛,滾動雙眼,跟著眼球體操舒緩眼睛乾癢、痠澀不適,不過日前有一名日本籍眼科專家深作秀春提到,「眼球體操可能會造成過度眼球移動、拉扯玻璃體,甚至有機會把視網膜扯脫,足以致盲。」然而,我們習以為常的動作真的會導致不可預知的眼疾產生嗎?眼球體操不至於導致眼盲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眼科陳錫富醫師表示,這種說法僅為一位醫師的見解並無真實案例報告,輕輕的改變眼球方向不至於導致眼盲,除非眼晴遭受撞擊、劇烈震動或按摩導致視網膜剝離,一般的眼球體操目前雖無醫學實證會引起視網膜剝離致盲。但視網膜其實是眼球內相當脆弱的感光神經組織,不建議輕易嘗試眼球體操。保護視網膜黃斑部怎麼吃 參考AREDS研究陳錫富醫師建議,對於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患者可參考AREDS(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y)相關研究所建議的,均衡攝取含葉黃素、玉米黃素、鋅、維他命C及E的飲食或保健食品以預防早期的黃斑部病變惡化。此外,補充這些營養除了可以減少視網膜黃斑部的氧化傷害,並能有效減緩自由基的產生以預防眼睛的老化。值得注意的是,陳錫富醫師也提到,補充Omega-3魚油雖有抗氧化功效並預防乾眼症發作,但對於預防黃斑部病變惡化沒有確切實證醫學效用。不過,在攝取魚油的同時補充葉黃素,也會有加乘保護眼睛的效果。利用熱敷、人工淚液補足水分對於隱形眼鏡戴太久、長時間用眼或熬夜造成眼球乾澀、眼睛疲勞的人,除了可利用熱敷促進眼睛表面油脂層的分布以幫助鎖水、趕走不適外,也可以點人工淚液補足水分、緩解乾澀。除了外部改變,日常飲食的保養也非常重要。陳錫富醫師提醒,除可透過飲食保健眼睛,預防眼疾發作。記得注意使用行動裝置的時間,讓眼睛有適當的休息,才是眼球保健的不二法門。

講座/居家廢棄藥物檢收

講座/居家廢棄藥物檢收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有過期藥品,有些民眾會留下來當作下次病痛時繼續服用的急救藥品,也有許多人都會直接丟到垃圾桶,但事實上,廢棄藥物若任意丟棄於垃圾桶或沖到馬桶,經過高溫燃燒或者流到海裡後可能造成二次汙染,正確丟棄步驟為先整理、再檢收。過期藥物該如何處理?本次講座由藥劑科許溫堯藥師幫助民眾認識藥品分類,並詳細解說回收步驟,減少危害環境的機會。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居家廢棄藥物檢收時間:106年4月29日 星期(六) 上午10:00-11:00地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 ( 11449 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 )洽詢:(02)2791-9696轉1008

醫訊/「腸」治久安講座

醫訊/「腸」治久安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什麼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又為什麼會有發炎性腸道疾病呢?兒童的發炎性腸道疾病要怎麼吃,又有哪些新的治療選擇呢?家長對於病童的照護又該有哪些事情該注意呢?歡迎發炎性腸道疾病病童與家屬踴躍參加,現場會免費贈送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友手冊。因座位有限,有意願參加者請於106年4月22日前線上報名(額滿為止)。名稱:「腸」治久安講座時間:2017年4月29日(六) 下午13:30 - 17:30地點:台大景福會館(台北市公園路15-2號1樓)

台灣首例!臍帶血救腦麻兒

台灣首例!臍帶血救腦麻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因車禍早產被診斷為重度腦性麻痺的王小弟,原本雙手緊握無法張開,四肢僵硬無法翻身、學走路,接受自身臍帶血回輸治療,術後4個月便能起身,現在也能自行走路。不僅如此,王小弟的表達能力、視聽覺等觀察能力都相當正常,是台灣首例自存臍帶血成功的案例。常伴隨智能不足、行為、視聽覺、語言障礙由於早產兒腦部血管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腦室內出血,造成腦部輕重不等的傷害。雙和醫院小兒部小兒神經科主任王傳育表示,目前腦性麻痺的發生率約為2~5/1000,經常伴隨著智能不足、行為、視聽覺、語言與學習障礙。從文獻報告得知,專注臍帶血幹細胞研究的美國杜克大學博士暨國際臍帶血協會(Cord Blood Association;CBA)理事長Dr. Joanne Kurtzberg曾為8個腦性麻痺兒童進行自體臍帶血回輸治療,其中75%恢復良好。異體移植患者可能因排斥狀況成效不佳王傳育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若是接受異體移植臍帶血的患者,可能會因為排斥現象而造成成效不佳,而若是代謝異常、有障礙的患者,也可能會因為輸回體內的血液造成潛在疾病風險。此例中王小弟是利用自體臍帶血回輸,所以可以不用擔心排斥問題,王小弟從輸血前不會翻身到如今能靠雙腳站立,具有不錯的表達能力及認知、學習功能,臍帶血幹細胞治療的方式,無疑是對新生兒腦性麻痺兒童帶來新契機。臍帶血能量強、來源容易、配對條件寬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林凱信表示,一般在造血幹細胞的移植包含:骨髓移植、周邊血幹細胞移植以及臍帶血移植,而臍帶血相較於前兩者,具純淨、能量強、來源容易、且配對條件較寬鬆特性。王傳育醫師說明,美國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已超過700例,在非惡性疾病臍血移植成績比骨髓移植成績好,成功率可達6成。至今臍帶血可以使用的疾病也已達到80種以上,對於化學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而言,嘗試臍帶血移植也可以是另一種不錯的選擇。另外,王傳育醫師呼籲,希望主管機關能放寬臍帶血治療的限制,讓更多患者能尋求更多元的治療。

一夜好眠 睡前停止這4件事

一夜好眠 睡前停止這4件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睡前的2個小時你都做些什麼?晚上睡不好,往往與睡前做的事脫不了關係。像前面提過的研發主管,睡前都還在工作;或是通勤花掉許多時間的櫃姐,回到家洗好澡就必須趕快睡著。在這些情況下,腦細胞都不能進入放鬆的狀態,睡眠中樞的鎮靜波也無法發揮其應有功能,必須靠「棍子敲暈腦子」,而這裡的棍子指的就是安眠藥。別在睡前累積負能量看新聞或政論節目則是在睡前累積負面能量,一樣是非常影響腦細胞放鬆的活動。假如年紀較大,睡眠中樞的鎮靜波較弱,也會造成入睡困難。另外,現代人睡前最大的問題是玩手機,研究指出9成美國人會在睡前1小時玩平板、滑手機;此外,上床時間往後延,人們就會想吃消夜,結果睡覺時胃腸忙著消化,反而睡不安穩,造成失眠問題。睡前2小時 避免這些活動那麼睡前該做什麼好?回想一下古早時代農夫的作息:當太陽快下山時,農夫們也回到家了,洗個澡吃完飯,既沒手機滑、也沒電視看,更沒有KTV跟百元熱炒度過漫漫長夜。因此,他們夏天會搬張椅凳到樹下乘涼、聊天,感覺變涼了,人也放鬆了就回家睡覺;冬天則做一些輕鬆的農具修補或手工藝。從還沒有電燈、手機、KTV的農夫,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社會和環境都不一樣了,現代人要睡得好,要讓腦細胞能放鬆,睡前2小時要盡量避免以下狀況:1) 玩平板、滑手機以LED為背景光源的3C產品,越小越不好,會刺激腦子,讓多巴胺持續作用,延後褪黑激素的分泌。最好的證明是,請於關燈後在鏡子前使用手機,看看自己被手機照亮的臉藍不藍?藍色的臉孔超恐怖,而且藍光對腦細胞刺激較大,更容易造成失眠。之前我就和病患有過以下對話:「醫師,可是我房間沒電腦,出去看電視又怕吵到家人,除了滑手機,我也沒事做。」「不是這樣吧?你可以放輕鬆閱讀、聽音樂⋯⋯只是你已經習慣睡前用手機看臉書、追劇,甚至玩遊戲,所以請改掉壞習慣,睡眠才會變好。」2) 引起負面情緒/除了新聞或政論節目外,其他像是夫妻吵架、擔心明天的工作,以及聽家人或朋友訴苦,都是睡前不宜的事。有病人曾跟我說:「醫師,我白天做志工,遇到幾個很可憐的失婚婦女,白天講不夠,晚上還打電話繼續講。」「你真的覺得聽她們抱怨或訴苦有用嗎?」「沒用。隔天、後天、一個月以後都還是講相同的事。可是我不聽、不幫,誰來呢?不做會有罪惡感。醫師,你也是聽很多病人訴苦,你不會受影響嗎?」「大部分不會。我只傾聽,並反應她們真正問題所在,不過度放入情緒,這是同理不是同情,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幫助她們。」很多病人告訴我,雖然很想幫忙,犧牲自己照亮別人,但不知道方法,也缺乏訓練,最後壓力太大、反而心情無法排解,造成失眠來求助。雖然一開始會覺得負面能量沒什麼,諮商不過是一種抒發跟勸解,但是處理棘手的個案真的要練過,遇到不斷累積跟散播負面能量的「宇宙無敵大黑洞」,也要知道如何讓病人適可而止,防止大家常說的精神科職業病。3) 用腦或過度的聲音刺激/繼續工作使用大腦當然最不好,像隨時開著筆電、隨時收發電子郵件,或是像打牌、KTV、演唱會等都容易造成睡眠障礙,不過演唱會偶一為之無所謂,但年齡越大,越要避免晚上打牌、唱KTV等活動。曾經有位六十幾歲的太太來門診這樣跟我說:「醫師,我晚上都會跟朋友打牌。要是打太晚,上床後閉起眼睛依然牌影幢幢、牌聲隆隆,非常難入睡,睡著後也很淺眠。」「打牌用太多腦力,輸贏又影響情緒,可以下午打嗎?」「可是幾個老牌友都習慣了,何況有人白天要上班,別人都可以睡,為什麼我不行呢?」「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你的腦細胞比較敏感,不然就只好吃安眠藥了!改變生活習慣或吃藥,你自己選吧!」4) 洗澡跟過度運動/「放鬆腦細胞的藥跟安眠藥不同,安眠藥需要快速吸收跟作用,所以請不用先吃東西墊底,安眠藥不傷胃的。放鬆腦細胞需要一點時間發揮作用,洗完澡就可以先吃了。對了,你知道洗澡跟上床最好隔開一個小時以上嗎?」我是囉嗦的醫生,每次都要千叮嚀萬囑咐。「真的嗎?我都上床前洗澡,不然做家事流汗,身體又髒了。」很多人習慣睡前洗澡,認為睡前不洗澡很骯髒或汗水會「汙染」床單。但是對於有睡眠障礙或年齡較大的人,洗澡會活化腦細胞,反而引起或惡化失眠。睡前運動只能是非常舒緩的,不然一旦氣血活化,或者乳酸堆積造成痠痛,也會因此有入睡困難與睡眠品質不佳等問題。怎樣是適合的運動,什麼時間做?做多久?後續篇章將再細說分明。(本文摘自/失眠勿擾/如何出版)

9成老人缺牙 立即全口植牙助改善

9成老人缺牙 立即全口植牙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許多老年人都有缺牙問題,依據國民健康署201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全口無牙率為25.8%,缺牙會造成咀嚼功能變差、牙齒位移等現象,因此裝戴假牙似乎是邁入高齡的「標準配備」。但因活動假牙有易滑動、妨礙咀嚼及影響食慾等問題,長期下來可能造成老人營養不良。想杜絕因缺牙造成的營養攝取問題,「全口立即植牙」可以解決這個問題。9成以上的老人都裝了假牙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醫師柯惠馨表示,過去社會民眾對於牙齒疾病的治療重視度不夠,以為把痛牙拔掉就可以永久解決問題。9成以上的老人都裝了假牙,其中裝活動假牙的人就超過4成,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缺牙都會對生活品質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柯惠馨醫師表示,傳統的全口植牙需植入12至16顆的人工牙根,而為了減輕病人的不適與負擔,大部分的全口植牙採取多次手術分區進行。長期缺牙的患者大多伴有牙槽骨萎縮嚴重,必須合併進行多次的植骨手術,因此治療時間長,全部療程花費龐大往往使患者卻步,而改選擇花費較低的活動假牙。獨特力學設計可讓植體立即受力柯惠馨醫師表示,「立即全口植牙」只需在上顎和下顎各裝上4顆較長的人工牙根,配合獨特的力學設計,讓該4顆植體不僅可承受一般的咬合力,還可以立即受力,同時也可大幅減少甚至無須進行額外的補骨手術。大幅減少病人的手術傷口,而且費用遠低於傳統全口植牙手術,也節省患者往返奔波和等待時間。手術成功率為94.8%~98%,手術10年植牙存活率也高達95%。此改良技術對於有嚴重習慣性磨牙症、有全身嚴重疾病不能承受手術者、口腔衛生習慣差者,這類患者仍舊需要經過更加完善謹慎的專業醫師群的評估和建議,藉由安全、快速與充分的討論的治療計劃下,提供病人植牙新選擇。     

眼針致瘀青 前3天要先冷敷

眼針致瘀青 前3天要先冷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斑部病變是常見的視網膜疾病,中年人為好發族群,近年由於行動裝置的普及,眼疾發病年齡越來越低,醫師表示,西醫治療黃斑部病變,會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或使用雷射治療,但並非每個病患都可達到相同效果,若同時有搭配中醫治療則可降低血管新生的機會,同時避免黃斑再次出血。中藥治療可增加西藥抗血管新生敏感度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師郭祐睿指出,黃斑部病變及早以中西合併治療,輔以眼針療法,針對黃斑水腫與預防血管增生,療效頗佳。香港有學者研究,中藥同時治療黃斑病變時,可有效改善視力,促進黃斑水腫、滲出、出血的吸收,增加西藥抗血管新生藥物的敏感度,眼針則是針對牽涉眼底的病變、血管問題的視網膜病變、黃斑部退化,雙管齊下,對症治療。近日民進黨立法院團總召柯建銘出現「熊貓眼」,就是眼針治療導致。至於眼針療法為何會出現熊貓眼,因為眼睛周圍有很多微細血管,若下針角度稍偏,就會刺破血管,引起了瘀青腫大的現象。郭祐睿醫師指出,門診中眼針患者若有這樣的情形,建議前3天冷敷,後3天熱敷,每次敷15分鐘,一天數次,一週左右能消除腫脹。患者血壓不可超過150mmHG許多人好奇眼針治療的風險,郭祐睿醫師表示,正確的眼針手法安全性高,且眼針的針具經過挑選是軟、滑、鈍的針,只要注意患者就診時血壓不可超過150mmHG,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礙、糖尿病等疾病,就可以進行。郭祐睿醫師提醒,避免黃斑病變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調整日常作息,不可熬夜、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甚至平時即配戴抗藍光眼鏡,還要避免過食烤、炸、辛辣的食物。日常飲食可搭配綠茶、菠菜、芥藍菜、綠花椰菜等具有抗氧化力、抗癌的食材,多食用魚類、核桃及含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的蔬果葡萄、藍莓、玉米等蔬菜,可以延緩視力衰退的速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