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害羞怕生?恐為社會焦慮!

害羞怕生?恐為社會焦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8歲許小姐從職員升上主管,去年升職後需要經常接觸像開會、報告等社交情境,她開始覺得工作壓力變大並擔心自己表現不好,後來更逐漸演變成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甚至出現心悸、胸悶、手抖的情況,求診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確診定許小姐罹患社會焦慮症,透過合併藥物與心理治療並持續穩定的回診追蹤,許小姐如今已能克服工作壓力,正常上班。常覺得自己的表現會讓別人失望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黃長治表示,社會焦慮症又名表現焦慮症,以畏懼社交情境如上台演講、表演、上班開會、朋友聚會、跟陌生人講話、跟異性講話等情況為主。患者常常會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別人會不喜歡自己、自己的表現會讓別人失望等,進而儘量逃避社交場合。黃長治醫師表示:「社會焦慮症的國人盛行率統計高達10-20%,是高度遺傳疾病,遺傳率約5成到7成。患者出生就具有焦慮體質,高度遺傳疾病這種疾病的典型個案好發年齡層約在15歲,但也有許多人伴隨年紀增長逐漸無法控制焦慮的情緒,於中年以後才出現症狀接受治療。患者會有預期性焦慮、難入睡、胸悶社會焦慮症的病程是連續性的,一般患者在暴露於社交情境前會有預期性焦慮,輕微者會有難以入睡、想東想西、擔心害怕自己表現不好,嚴重者則產生身體症狀如心跳加速、手抖、胸悶、哽塞感、常態性頭暈、不想出門等情形,未經治療可能合併恐慌症、憂鬱症、酒癮、藥癮等疾患發生,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必須盡早接受身心科醫師的診斷與治療。透過有氧運動增加抗壓性若確診為社會焦慮症,輕微患者會使用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如暴露不反應法、社交技巧的訓練或是放鬆訓練,嚴重患者除上述方式外,必須合併藥物治療。黃長治醫師表示,現在社會競爭性的激烈,加上性格、環境使然,有些人經常會因社交情境而感到焦慮,黃長治醫師呼籲,不要輕忽症狀的發生,若有困擾要盡早接受治療,平時養成規則運動的習慣,透過有氧運動增加體力與抗壓性,也可靠音樂的聆聽舒緩身心。此外,身邊親友若罹患社會焦慮症,要盡量用包容、關懷的同理態度,讚美、正向的鼓勵話語來陪伴患者早日度過病程。

腳底藍紫色斑塊 典型卡波西氏肉瘤

腳底藍紫色斑塊 典型卡波西氏肉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9歲的男性足部出現藍紫色的斑塊已經2年多,由於不痛不癢而未加理會,沒想到斑塊越長越大,深怕會傳染給家人而求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柯偉立表示,該患者是罹患典型卡波西氏肉瘤,這樣的患者通常是較高齡的男性,與HHV-8(人類皰疹病毒第8型)病毒感染有關。不痛不癢 斑塊卻變多變大這位高齡患者是2年多前,陸續發現在雙腳的腳底、腳踝、腳趾有零星的藍紫色斑塊,以為是年紀大了長了一些斑點,又不痛不癢才未積極尋求治療。但斑塊卻逐漸變多變大,而且斑塊的表面呈現硬硬的突起,患者深怕這樣的皮膚病會傳染給家人而到皮膚科求診。柯偉立主任指出,這類典型的卡波西氏肉瘤,好發在高齡男性的肢體上,絕大多數先出現在下肢,尤其是足部或踝部,為深紫藍色的斑塊,多無症狀,時間久了也可能會侵犯內臟,若侵犯淋巴腺或靜脈可導致水腫。通常接受三週的療程腫塊會消很快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鍾娜娜表示,典型卡波西氏肉瘤接受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不錯,通常接受三週的療程後,突起的腫塊就會明顯平消,顏色也會由藍紫色轉為褐色,表示皮膚的病毒已逐漸被殺死,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助益,這類的卡波西氏肉瘤透過放射線治療是可以完全控制的。柯偉立主任呼籲,典型卡波西氏肉瘤的初期病灶常見於腳趾及腳踝,呈紫色或藍黑色的零星小斑塊,由於病程發展較緩慢,容易被患者忽略。隨著時間久了,患部會漸漸擴展和融合,形成較大面積的斑塊,表面質硬如橡皮。如果遲遲未接受治療,此病症有可能蔓延到淋巴系統與內臟器官。因此如發現肢體有不明原因的斑塊,應及早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幫助,做進一步的檢查和診斷。因為面積較小的典型卡波西氏肉瘤,還能以外科手術切除;要是患部面積過大,則需接受放射線治療,一旦侵犯到內臟,甚至需要採取化學治療。 

腳痛不上學 他竟患特異性關節炎

腳痛不上學 他竟患特異性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7歲男童早上起床後因為突然不良於行,走起路來頻頻喊腳痛,特別是清早起床更是「痛到不想走」,家長原本以為是孩子拒學,沒想到就醫檢查發現類風濕因子偏高,才知道竟是罹患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主要分為少關節型、多關節型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高羽璇表示,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是一種主要侵犯16歲以下青少年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可分為少關節型、多關節型及全身型等共7種類型。其中較常見的少關節型主要是侵犯患者全身1-4個以下的大關節處,如膝、踝、手腕等部位;若肩關節、腳指與腳掌交接的蹠骨及指間關節等小關節處有5個以上的發炎位置者則為多關節型;嚴重的全身型關節發炎則同時伴隨發燒、淋巴腺與肝脾腫大,預後相對較差。病童早上會有晨僵​現象 「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過去稱為幼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童在早上易有晨僵現象。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統計,幼年型特異性關節炎發生率約為每10萬名中有5人,男女比例相當,全台每年新增病例約為200多人。此外,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師鍾政玲指出,成長期的病童易因服用抗發炎藥物而造成葉酸缺乏、電解質不平衡或骨質疏鬆,需透過攝取奶製品、小魚乾等高鈣飲食。深綠色蔬菜及黃豆製品以增加葉酸吸收;補足富含Omega-3脂肪酸等各式魚類;同時均衡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牛肉、豬肉、羊肉等,並多曬太陽補充天然的維生素D。另外特別注意器皿的安排清潔,並避免隔餐食用,以確保食物之新鮮度與營養成分未流失。

頭暈容易喘 貧血竟致肺高壓

頭暈容易喘 貧血竟致肺高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造成肺高壓的病因很多,竟然連慢性貧血都有可能是病因!就有一名中年婦人經常容易喘,而且會有頭暈等虛弱症狀,四處求醫都無法改善,之後進一步到大醫院看診,才確認是因為貧血導致肺高壓,經由對症治療,才改善了她的病況。血紅素只有5gm/dl收治這名婦人的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吳懿哲表示,該名慢性貧血婦人曾經有子宮肌瘤病史,以致經常會有出血症狀,來就醫時眼瞼非常蒼白,血紅素只有5gm/dl,女性正常血紅素值為11~16gm/dl;而由於慢性貧血也會造成肺高壓,致使她往往一走路就會喘噓噓。肺動脈高壓可用藥物治療吳懿哲醫師指出,肺高壓發生原因有5大類,只要肺部動脈壓力過大,就可能出現不適病況,可介入藥物治療的以第一類肺動脈高壓為主,而且有健保給付。至於肺動脈本身病變、原發性先天性心臟病、紅斑性狼瘡、愛滋病、肝硬化、門脈高壓、結締組織疾病等也會造成肺高壓,除了藥物之外,也可透過手術治療。心導管診斷肺動脈壓力至於要如何確診有肺高壓呢?吳懿哲醫師進一步指出,肺高壓的診斷黃金標準是要準確檢測肺動脈壓力,必須用心導管從靜脈進入到肺動脈,通常心臟超音波只能篩檢肺動脈收縮壓,而肺動脈高壓要確診必要檢查肺動脈的平均壓;所以,如果心臟超音波肺動脈收縮壓檢查發現大於50,會進一步安排肺動脈平均壓導管檢查,若是平均壓大於等於25就可確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水泡或腫瘤?口腔突起勿自行刺破

水泡或腫瘤?口腔突起勿自行刺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6歲男性左下唇反覆出現無痛的結狀凸起,經醫師診斷為黏液囊腫,術後恢復良好。許多病人會誤以為是水泡而自行刺破,刺破後會有如水或蛋清樣的物質流出,水泡消退後過幾天原本位置又會再復發,醫師提醒,口腔內出現不明突起,切勿自行處理以免造成傷口感染。分泌的黏液無法排出就會形成黏液囊腫黏液囊腫是口腔內常見的小唾液腺體疾病,在唇、頰黏膜、舌頭、上腭、口底都可能會發生,其中以下唇為最常見的發生部位。口腔內約有800~1,000個小唾液腺體分佈,一旦分泌的黏液無法順利排出到口腔而淤積在黏膜下,就可能會形成黏液囊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牙科醫師林慧娟表示,口腔黏膜的黏液囊腫是因為小唾液腺分泌的黏液無法順利排出所造成的囊腫,不是腫瘤。在組織病理上,黏液囊腫主要分為2種,包含外滲性黏液囊及滯留性黏液囊腫。好發小朋友、年輕人 外觀為結狀突起因為撞擊或是進食時意外咬到後也可能會造成黏液囊腫,通常好發在小朋友與年輕人。臨床外觀為無痛的小結狀突起,黏膜呈現藍色或粉紅色平滑表面,大小由數公釐至數公分不等。對於黏液囊腫的治療方式有切除手術、局部藥物注射、冷凍治療及雷射汽化手術等,目前仍以切除手術為主。病灶周圍的小唾液腺體若是沒有全部切除可能導致黏液囊腫的復發,而影響復發最重要的是將病灶周圍與肌肉層上的小唾液腺體全部移除,以減少殘留的小唾液腺體再次形成黏液囊腫。手術後常見後遺症為嘴唇產生麻痹感,通常於半年內可自行改善。

別吃「鈉」麼多 減鹽10技巧告訴你

別吃「鈉」麼多 減鹽10技巧告訴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吃「鈉」麼鹹,小心恐增高血壓與死亡風險!今年3月於JAMA(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的研究推估,美國人的心血管疾病死因有45.4%與不健康飲食習慣相關,且其中鈉攝取過高即佔9.5%,足見控制鈉攝取量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國人營養調查顯示鈉攝取量超標2倍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3年發佈指引,提出至2025年全球減少30%的攝取量,以達每日鹽攝取低於5公克的目標。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公克),然而近年的國人營養調查顯示,鈉的攝取量為建議量的1.5~2倍。2016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進行成人鹽認知問卷調查,共收集1千多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近9成受訪者認知食用過多鹽會增加血壓,但僅3成受訪者知道每天鹽建議攝取量為6公克,顯示民眾這方面知識明顯不足,減鹽教育仍待加強推廣。10項飲食建議 減鹽找回健康臺北市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暨台北市營養師公會理事長陳珮蓉指出,藉由輔導食品與餐飲業製作低鈉食品,調整價格使健康食品比不健康食品價格低等策略,才能達到降低國人鈉攝取量、促進健康的成效,減鹽增健康,10點一定要做到:1)  少喝或不喝湯2)  不用味精、鮮味精3)  做菜減少鹽、醬油4)  少吃紅燒肉、香腸、臘肉5)  吃肉、水餃不沾醬、胡椒鹽6)  吃飯不淋滷汁7)  少吃炒麵、炒飯、燴飯8)  少吃高鹽零食(如鹹餅、洋芋片、鹹堅果)9)  減少吃醃製醬菜、醬瓜、豆腐乳10)  注意食品標示,選少鈉的食品

春天狂打噴嚏 擾人鼻炎別亂停藥

春天狂打噴嚏 擾人鼻炎別亂停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天氣一變冷鼻子就癢,春天天氣忽冷忽熱,打噴嚏、鼻水流不停是過敏性鼻炎患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嚴重時甚至會影響睡眠。如何有效對抗過敏性鼻炎,最重要的就是遠離過敏原。過敏性鼻炎必須持續治療,尤其不可斷然停藥,以免造成反覆發作讓症狀更加嚴重。持續發作會造成慢性鼻塞干擾睡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李國熙表示,過敏性鼻炎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感冒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國人每5人就有1位患有過敏性鼻炎,持續性的發作會造成慢性鼻炎導致慢性鼻塞,干擾睡眠品質,造成黑眼圈。嚴重者更加重打呼甚或睡眠呼吸中止症,血液循環造成影響使身體缺氧或慢性發炎。李國熙強調,一般來說,針對症狀輕重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症狀較輕的患者,會施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而中重度患者,則以口服類固醇或類固醇鼻噴劑為主。類固醇鼻噴劑需連續使用1~2月,且每兩週需逐次減量,待症狀明顯改善後就可以慢慢停止使用。不可斷然停藥 以免造成症狀加劇許多民眾對類固醇的安全性心存疑慮,李國熙醫師指出,類固醇鼻噴劑幾乎不會進入血液循環,而針對坊間常見的血管收縮鼻噴劑,雖然可有效通鼻,但連續使用會引發藥物性鼻炎產生藥物依賴性,一旦不噴,症狀加劇。此外,治療過敏性鼻炎者必須配合醫囑用藥,不可斷然停藥,以免造成反覆發作讓症狀更加嚴重。居家清潔根除過敏原,過敏性鼻炎的診斷除了上述明顯症狀外,也可透過抽血來檢測,找出過敏原。而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便是塵蟎與黴菌,李國熙說,過敏性鼻炎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只能藥物控制,然而最好的治療方式其實老話一句“預防甚於治療”,也就是避免接觸過敏原。沒有過敏原就不會有過敏發作。醫師提供3項有效遠離過敏原的方法:1) 維持濕度/    使用除濕機,並將室內溫度維持24~28℃,濕度控制在50~65%,將可有效減少塵蟎的生長。2) 保持整潔/每週清理房間、每兩週更換寢具,並以定期以吸塵器掃除家中角落。3) 避免接觸過敏原/避免接觸污染空氣、花粉、刺激味道及冷熱變化。 

前導精華你了解嗎?

前導精華你了解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保養了好一段時間,皮膚狀態仍是沒有進步,保養無感讓人擔心又喪氣!隨著年齡增長肌膚的代謝速度也會變得緩慢,老廢角質日積月累的堆積讓肌膚表層形成一面厚厚的老廢角質層,完全阻擋了保養品的吸收,而前導精華能重整並打開肌膚的吸收力,能讓後續保養事半功倍,是能幫妳解決問題的關鍵。然而,在此之前,什麼是前導精華你知道嗎?1)前導精華等於化妝水嗎?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前導精華是屬於萃取、濃縮性的東西,會比化妝水再濃稠一點,主要功能是要把肌膚調理成更好吸收後續保養的狀態,而化妝水主要作用是保濕並為肌膚保養打底。所以這2種產品的功效完全不同,不能互相替代。2)前導精華可有可無?其實保養品的選擇可視個人的習慣或膚質狀況決定,若長時間沒有保養成效,建議可先使用前導精華,幫助肌膚吸收營養成分,趙昭明醫師表示,前導精華對於老化膚質有去角質的作用,會先在表皮做去角質的動作,讓後續的保養成分比較容易吸收。3)前導精華真的有效嗎?前導精華是從肌底啟動基因,以優異的傳導技術與護膚成分,恢復本身生理機能,調整肌膚的吸收能力,使肌膚獲得基本營養成分,讓後續保養品功能有效發揮:由於分子細小,塗抹後能迅速滲透,讓每吋肌膚都能充分獲得營養,打通細胞間的渠道,讓後續護膚成分在最短時間內被吸收。若使用前導精華後沒有明顯的差別,可能是選擇的產品不適合你的膚況,選擇產品前應先了解自己的肌膚狀態,才能對症下藥,使保養品發揮最大功效。前導精華 保養無感的救星由於前導精華分子細小,塗抹後能迅速滲透肌膚,有效調理肌膚的吸收力,使其肌膚恢復健康的生理機能,讓後續保養品得以發揮功效,化妝水後再加此一步驟,就能有效調理肌底、代謝暗沉、賦活抗齡、保濕修復與均勻膚色,一次解決肌膚所有問題。如何選擇適合的前導精華?前導精華可分為水狀、露狀、油狀和乳狀等劑型,屬油性肌適合水狀質地,混合肌適合露狀質地,乾燥肌則適合油狀或乳狀質地,其中又以油性膚質或是熟齡膚質尤為需要,油性膚質油脂分泌多,皮膚表皮容易堆積油脂與髒污,並在表皮形成厚厚的角質層阻礙保養品的吸收,此時前導精華的更新作用,可以加速代謝讓後續保養更為輕鬆有效。隨著年齡的增長,50歲以上的熟齡肌膚更需要前導精華,前導精華能清除表皮堆積的角質、污物,讓後續保養更容易吸收。可於早晚化妝水使用後,取適量的前導精華輕擦於全臉,透過指腹的溫度溫熱後,再從下巴、嘴角兩側、兩頰兩側往耳朵的方向,向上輕輕按摩做拉提的動作,同時做到保養與緊緻臉部線條。 趙昭明醫師提醒,想要保養有明顯改善的先決要件就是,皮膚健康,皮膚的表皮沒有任何感染、傷口,建議民眾皮膚有任何屬於敏感性或是有傷口,有皮膚一些疾病性的問題就要停止皮膚保養,前導精華屬高滲透性,選購時要注意是否有無添加防腐劑等有害成分,避免造成肌膚問題。導正保養迷思,了解前導精華的作用,挑選適合自己肌膚型態的產品搭配正確的使用程序,就能讓前導精華發揮最大功效,讓保養不再無感!

產婦大出血 竟是子宮外翻害的

產婦大出血 竟是子宮外翻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24歲的林姓婦女產下重達3480公克的男嬰後,突然劇烈疼痛且大量出血,隨後緊急送到急診室,經婦產科檢查後發現,婦人因產程導致「子宮外翻」。過度擠壓、拉扯胎盤或先天組織脆弱豐原醫院產科主任張崑敏表示,「子宮外翻」在生產後發生機率為1/2000,一年至少會有一、兩例,死亡率達15%。主要原因是生產時過度擠壓、拉扯胎盤,或產婦先天組織脆弱,生第二胎以上,或做過多次人工流產手術者會導致子宮組織脆弱,有可能提高子宮外翻的機率。生產完子宮沒有收縮就要進行徒手復位通常生完產後子宮需要收縮,如果子宮沒有收縮回去就會掉出來造成大量出血,此時需要緊急進行徒手復位,順著子宮的構造,用手或器械把她推回骨盆腔,通常需要整手臂伸入產婦身體內近40公分,才能順利將外翻的子宮「推」進產道內、「喬」回原本的位置。推回後手還不能馬上伸出來,不然子宮可能會再掉出來,需要像揉麵團方式邊揉邊推,如果徒手復位還是不行就必須要進行開刀,甚至切除子宮與結紮動脈才能防止大量出血,所幸這位產婦在半個鐘頭裡順利完成徒手復位。張崑敏主任表示:不論是哪個年齡層或生產過幾次的產婦,生產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生不可預期的危險,須正確認知及快速處理,才能確保母嬰安全。

腳腫傷口好不了 心衰竭害的

腳腫傷口好不了 心衰竭害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下肢水腫、傷口癒合困難,沒想到竟是心臟方面的疾病!一名年近70歲的林姓老翁,雙腳水腫、容易破皮而且傷口都好不了,且夜間睡眠時會突然呼吸困難,接受胸腔X光檢查結果顯示,患者心臟擴大合併雙側肺積水,在強烈懷疑心衰竭引起肺水腫與下肢水腫的狀況之下,將林先生轉至心臟內科病房安排住院治療與追蹤。心臟血管協助壓送血液至全身衛福部南投醫院感染科醫師廖嘉宏表示,許多民眾對於下肢水腫多懷疑是泌尿科或是腎臟問題,心臟科醫師嚴元鴻表示,心臟與血管是人體負責血液循環的主要器官,協助壓送血液至全身使用,如同高樓大廈地下室的汲水幫浦,若汲水幫浦故障,除了頂樓住戶的水壓會大幅下降以外,地下室也會嚴重的積水。下肢水腫勿輕忽 以免錯失治療時機心臟衰竭也是一樣,當負責身體血液循環的心臟產生收縮功能的衰退,通常會伴隨遠端器官的灌流不足、回心血流的鬱積與周邊組織水腫,患者常見的症狀為頭暈、肢體無力、慢性肌肉萎縮,嚴重者甚至會伴隨意識改變,腎前性腎衰竭,或是心因性休克與器官傷害。院方提醒民眾若發現有難以控制的下肢水腫,千萬不要輕易疏忽,還是建議到心臟內科門診安排進一步追蹤與檢查,以免錯失治療的時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