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藥物過敏 全身被扒一層皮!

藥物過敏 全身被扒一層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的徐姓婦人日前因頭痛、發燒等問題至診所拿藥,沒想到隔天開始肚子痛、全身奇癢無比,整身佈滿了紅疹子。後來疹子變成一顆顆如蠶豆大小的水泡,甚至連嘴巴裡、雙腳及背部、臀部,只要用手輕碰,皮膚就會大片掉落,到院時醫師診斷為藥物過敏引起的毒性表皮壞死症,全身就像受到嚴重燙傷,從頭到腳被狠狠扒了一層皮,住院治療後已控制住過敏症狀。  毒性表皮壞死症侵犯全身皮膚、口腔、眼睛 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介琦表示,毒性表皮壞死症能侵犯全身皮膚,包括口腔、眼睛、消化道與泌尿道有上皮的地方。這是一種罕見症狀,通常與藥物過敏相關,婦人在治療期間,除了給予抗過敏的藥物之外,同時還要保護皮膚不受感染,主要是怕沒皮的部分細菌會跑進去,造成感染,加上全面積的脫皮,抵抗力就會變弱,若沒有妥善處理,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  有藥物過敏記得隨身攜帶藥物名稱 黃介琦醫師指出,部分痛風藥、抗癲癇、消炎藥等易引起藥物過敏,輕微時的藥物過敏多數是起疹子或眼睛腫。若是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病人則會出現脫皮、喉嚨腫、呼吸急促、氣管收縮、休克死亡。他提醒民眾,有藥物過敏或不適症狀,應於每次看病時主動提醒醫師或藥師,將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名稱記下來隨身攜帶,更能確保個人用藥的安全。 

長期服避孕藥 突發腦血栓險致命

長期服避孕藥 突發腦血栓險致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7歲的女性身體健康、無三高病史,但長期服用避孕藥,近日旅遊時突然出現頭痛、下肢無力,自行服用止痛藥卻無效,送醫時已呈現昏迷,經檢查後發現原來是因為罹患罕見的腦靜脈竇血栓塞,經緊急進行血管內血栓溶解術後才救回一命。好發於年輕族群、以女性居多童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自強表示,患者被送至童綜合醫院急診時已呈現昏迷且有生命危險,透過腦部磁振造影檢查發現,患者罹患罕見的腦靜脈竇血栓塞,醫師緊急進行手術後,穩定生命跡象後送至加護病房,再進行抗凝血治療,住院1個多月後康復出院。腦靜脈竇血栓塞很罕見,是屬於腦血管疾病的一種,嚴重時會導致死亡,除了先天遺傳因素外,也會因為耳鼻竇感染、穿透性頭部外傷、懷孕或生產、口服避孕藥等等影響,通常100萬人中僅會出現5例,且好發於年輕族群,平均年齡為37歲左右,又以女性居多,因為罕見常會被延誤診斷。腦靜脈竇血栓塞危險因子 口服避孕藥佔54.3%楊自強主任指出,患者長期服用避孕藥,所以應為口服避孕藥造成腦靜脈竇血栓塞的可能性大,研究指出,腦靜脈竇血栓塞的危險因子中口服避孕藥佔了54.3%,所以呼籲有口服避孕藥習慣的女性要特別注意,如果突然發生劇烈頭痛、嘔吐、視力模糊或四肢無力等情形時要儘速就醫,找出病因治療以減少傷害發生。

癌症患者亂補身 害病更嚴重!

癌症患者亂補身 害病更嚴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少患者一聽聞醫師癌症該進行化學治療時,會因害怕、擔心效果不佳而尋求中醫或其他輔助療法。究竟中醫在癌症治療的角色為何,針對病情的治療輔助又能達到何種效果?化療搭配中醫 使患者能順利完成療程近年來的學術發表及臨床觀察中發現,病患在接受標準的化放療同時,同步接受中醫輔助治療者,常可見發生化療相關副作用,使患者能順利完成療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簡采汝表示,曾有一個案於其他醫院診斷肺癌後,因畏懼化療而轉向中醫診治,經中醫師調理開導後,勸服病患回到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門診接受標靶治療,搭配中醫照護1年,病情控制良好,主腫瘤也有變小的趨勢。另一個案為大腸癌併肝及肺轉移的案例,患者於初診斷時被醫師告知生命不到半年,接受標準的一線標靶及化學治療後,醫師另外以專業處方中藥在每個療程調整中醫用藥,按時監控血球數目、肝腎功能。癌症患者忌諱亂補 古醫書云:凡藥三分毒,會用即是藥,不會用,用錯時機即是毒。簡采汝醫師強調,在中西共治原則及現代醫學觀點而言,西醫在不同病程會依照病人癌細胞基因表現及突變點的不同選用不同的標靶或化療處方,中醫藥亦然。癌症患者最忌諱亂補,曾看見某患者因化療口腔黏膜炎,疼痛不堪,無法進食,竟自以為身體太虛,自行服用鹿茸,使得口腔炎更嚴重,病患多半需清熱散結,而非自行峻捕熱性;錯服藥物,或者長期服用同類型成方,反而有害身體。中醫西醫都要在合格醫師監控下治療簡采汝醫師表示,西醫的化療以攻擊的方式殺細胞,中醫是以全人醫療概念輔助治療,維持強化病人固有的免疫。不論中藥或西藥,均應在合格醫師監控下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交互作用,若能於中西整合門診下諮詢,對於患者而言較有保障。

尿不停!小心你的膀胱「過動」了

尿不停!小心你的膀胱「過動」了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隨著歲月年齡老化,或是生物年齡提早老化,排尿系統慢慢出現功能不協調問題,這些問題常見有四項:(1)頻尿、(2)急尿、(3)夜尿、(4)漏尿,雖然這些並不是危急生命的症狀,卻會持續影響我們生活與睡眠品質,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心理層面。根據統計,平均每4~5人之中就有1人患有膀胱過動症,其中女性發生比例較高,老年男性發生比較也較高。許順菖醫師表示,造成的原因目前並不完全清楚,似乎與膀胱的逼尿肌過度活動有關,造成刺激的來源有可能源自於泌尿道上皮層。此外相關的危險因子包含:年齡老化、女性、多產婦(生產數超過2次)、肥胖、曾經接受婦科手術、高血壓、糖尿病等等。膀胱過動症常見4大問題1)頻尿/在正常情況下,每天解尿次數超過8次。因為會影響工作品質,所以患者會刻減少水份攝取。2)急尿/當想排尿時,無法忍受且必須馬上到廁所。患者會特別注意廁所的位置,平時也害怕到沒有廁所的地方。3)夜尿/睡眠過程中起床解尿2次以上,中斷睡眠,隔天精神不佳,長時間下來易造成心理壓力或憂鬱。4)漏尿/當腹腔壓力增加時(大笑、咳嗽),尿液會不自主漏出,所以通常需要使用護墊來預防。許順菖醫師表示,臨床上,需要分辨的其它原因包含:先天性排尿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後天性排尿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尤其是腦血管疾病發生後或是退化性腦病變、脊髓損傷之後遺症、膀胱神經傳導功能異常,造成膀胱肌肉協調性不佳、心理因素如過度焦慮或憂鬱症、泌尿道的感染或結石問題、男性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出口阻塞,50歲以上有50%發生率,60歲以上有60%發生率,70歲以上有90%發生率、骨盆或尿道結構異常、泌尿系統循環不良造成功能性退化。9大治療法許順菖醫師表示,目前治療方面,仍需依照相關原因來做分類:1)膀胱訓練/這方面可由專業醫師及護理人員指導,它需要時間與毅力。2)骨盆肌肉運動/可以加強膀胱、子宮與直腸的肌肉力量。3)藥物治療/主要以抗膽鹼藥物為主,讓膀胱逼尿肌鬆弛,主要以控制為主,並無法治癒疾病。4)神經刺激/當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以考慮的方式之一。5)肉毒桿菌毒素A注射/當訓練成效或藥物治療不佳時,可以考慮的另一方式。6)手術治療/需要由專業泌尿外科醫師評估。7)心理治療/主要是針對心理壓力或憂鬱症所造成的排尿異常。8)體重管理或減肥/針對腹腰部肥胖造成下腹腔循環不良的功能性異常。9)其它重建下腹腔循環的方式/讓神經肌肉系統運動回歸到正常狀態。

藥別亂吃 高血壓可能是這4種原因

藥別亂吃 高血壓可能是這4種原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紀輕輕就高血壓要當心!29歲的王小偉,今年博士班畢業後,進行踏入職場前的員工體檢,發現他有高血壓的情形,收縮壓高達160mHg,回家量測甚至偶爾會超過180mmHg。沒想到吃了一陣子血壓藥後,血壓仍然居高不下。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他的腎上腺分泌醛固酮(aldosterone)過高,也發現左側腎上腺有一顆1.2公分的腺瘤。這4種原因可能是續發型高血壓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擇強調,雖然90%以上是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即多重因素造成,包含遺傳、體重過重、鹽分攝取、壓力、酒精、缺乏運動引起,這時主要治療還是以降壓藥為主。但若是高血壓的情形比較特殊,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是其他因素造成的「續發型高血壓」。譬如 :1)  年紀低於30歲即被診斷。2) 使用三種以上藥物仍難以控制。3) 原本血壓正常突然在短期內升高。4)  惡性高血壓(極高血壓引起器官受損)等。壓力大、不健康、不運動等一直是現代人大問題陳擇穎醫師表示,上述患者的腫瘤暫時不需手術切除,而是服用針對內分泌的藥物治療。目前不須使用高血壓藥物,血壓也已經回到正常值。陳擇穎醫師提到,工作壓力大、外食不夠健康、缺乏時間運動等一直是現代人3大問題,三高問題也因此越來越年輕化,若年輕族群對自己身體的照顧觀念卻往往比中老年人不好,反而會延誤治療。正確的預防觀念必須從日常生活中養成,發現問題一定要趕快配合醫師治療,才能確保健康的身體。

講座/「生活習慣病」您知多少?遠離代謝症候群

講座/「生活習慣病」您知多少?遠離代謝症候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腰圍粗、血壓、血糖、血脂肪高,顯示您的健康亮紅燈,「代謝症候群」找上你!未來罹患心臟病、糖尿病機率大增。耕莘醫院新陳代謝科馬文雅醫師指出,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肥胖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代謝症候群是腹部肥胖、血壓偏高、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血糖偏低5項危險因子的集合,若民眾有上述3項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日後罹患糖尿病、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馬文雅醫師表示,代謝症候群即是生活習慣病,可經由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改善習慣來增進身體健康。依據「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馬文雅感慨的說她是下醫,民眾罹病後才會到門診找她看病,她希望民眾要做自己的「上醫」,預防勝於治療。人體的器官是珍貴的非賣品,會陪伴我們走一輩子,她呼籲民眾需要從習慣養健康,好好對待自己,小幅降低血壓即可大幅預防心血管疾病。「遠離代謝症候群」系列講座將於5月19日、5月26日,週五上午9點至12點,舉辦第2、3場,分別邀請國泰內湖診所張斯蘭營養師講解「飲食與代謝症候群」、中華民國健康運動協會理事長劉政煒教練教授「運動與代謝症候群」,活動全程免費,非常歡迎願意為自己健康負責、實踐健康生活者報名參加(台北市民60歲以上長者優先),報名專線:(02)2365-7780分機29黃小姐,康泰基金會官方網站http://www.kungtai.org.tw/foundation/index.asp。名稱:「生活習慣病」您知多少?遠離代謝症候群時間:106年5月19日、5月26日 上午9:00至12:00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5號8樓洽詢:報名專線:(02)2365-7780分機29黃小姐

預防新國民病 紅肉、燒烤要少吃!

預防新國民病 紅肉、燒烤要少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秀場天王豬哥亮昨日凌晨大腸癌逝世,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大腸癌已經蟬聯台灣第一大癌症長達9年,一年約有1萬5千多人罹患腸癌,腸癌甚至超過肝炎,成為新的國民病。由於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輕忽,醫師呼籲民眾要有定期篩檢的意識,若解便型態改變、解便困難、裡急後重、腹脹腹痛、血便、貧血及體重減輕等異常症狀,應提高警覺,至醫院尋求專業醫師檢查。勿因害怕檢查延誤治療 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有許多民眾會逃避大腸鏡檢查,除了擔心檢查前清腸的不適感,想像著要光著屁股讓一根管子從肛門插入就覺得疼痛,因此大大影響檢查意願。洪弘昌院長表示,大腸鏡是預防、診視大腸癌的一大利器,呼籲民眾別因為害怕而延誤治療、錯失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機會,另外許多醫院有無痛腸胃鏡檢查,由麻醉科專業醫療團隊協助下,使得受檢查者在睡著的情況下讓醫師進行檢查,可降低對檢查的恐懼感。常吃油炸、燒烤、紅肉會增加罹癌機率洪弘昌院長表示,經常吃油炸、燒烤、紅肉等高油低纖的食物會增加罹癌的機率,且如果家族裡有人罹患大腸癌者,其他成員得到此疾病的相對風險較高,患有結腸息肉、慢性結腸炎及潰瘍性大腸炎等患者的罹癌機會也較高,呼籲民眾定期篩檢、擁有健康。洪弘昌院長提醒,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定期透過癌症篩檢能夠發現潛藏的癌症,糞便潛血檢查有助於發現早期大腸癌。當糞便潛血反應陽性時,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檢查。

美醫迷思3大問 專業醫師來解答

美醫迷思3大問 專業醫師來解答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有疑慮要問諮詢師、美容師還是醫師?美容醫學爭議多,消費者該如何自保?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顯示,105年與美容醫學相關之醫療爭議案件有116件,依據臺北市衛生局103-106年針對校園調查顯示,15.5%的學生接受過美容醫學。如何讓有美容醫學需求的民眾有正確的求醫訊息,從源頭阻斷美醫迷思,才能有效降低醫療爭議的發生。3大美醫迷思一定要多留意臺北市衛生局進一步分析105年的美醫糾紛案件中(共116件),以小針美容最多,有12件(10.3%),其次是拉皮11件(9.5%)、雷射7件(6%)、隆乳及割雙眼皮各5件(4.3%)及抽脂、隆鼻各4件(3.4%)等。為建立青年學子美容醫學正確觀念,臺北市衛生局透由講座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原有的50%的學子了解未滿18歲不得施作非醫療必要的美容手術,已提升至68.5%,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陳美齡理事及皮膚科黃郁琳醫師提醒社會新鮮人,目前美容療程常見的3大迷思,請多加留意:1)    有疑慮要問諮詢師?美容師?還是醫師?美容醫學是一種醫療行為,應由醫師親自看診及諮詢。坊間有些機構常由諮詢師或美容師進行解說,胡亂推銷使民眾接受錯誤或不必要的治療、處置。2) 要選擇整形外科、皮膚科或美容醫學科?目前,衛福部部立的26個專科醫師,包括整形外科、皮膚科、耳鼻喉科等,只要領有醫師證書並依法申請執業登記,即可從事任何醫療行為、執行所有醫療手術,所以民眾者應審慎選擇求診院所。3) 低價攬客,強迫推銷是否暗藏陷阱?有部分不肖業者以不當優惠或以團購網名義公開販售醫學美容療程及諮詢,民眾可能陷入醫療糾紛的陷阱!為維護自身權益,切記保留收據、發票等相關事證,以利後續尋求賠償。 臺北市衛生局提醒,社會新鮮人在決定進行美容醫學療程之前,務必慎選美容醫學診所,及切記常見的3大迷思。

防中風、抗凝血 反轉劑是解藥!

防中風、抗凝血 反轉劑是解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黃老先生在家中不慎跌倒造成顱內嚴重出血,需緊急進行手術 ,但因患者為心房顫動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如進行緊急手術可能有無法止血的風險。全台估25萬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風險高5倍馬偕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傅維仁指出,傳統或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是以抑制心房顫動患者凝血功能,讓血液不易凝固來達到預防中風的成效,因此如果心房顫動患者在服用藥物期間突遇大量出血需要進行手術時,患者凝血功能機制能否即時回復,會直接影響患者緊急手術的成功率。臺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江晨恩表示,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會讓患者出現心悸、暈眩、胸痛等症狀,但高達75%患者感覺不到任何症狀,致使心房顫動患者從症狀出現到確診平均延遲2.6年,某些患者甚至在中風後才知道自己是心房顫動患者。江晨恩主任說明,台灣約每47分鐘即有一人因腦中風死亡,而研究顯示高達28.3%的腦中風是因心房顫動引起,根據統計發現,每6位腦中風患者,就有1人因心房顫動引起,且心房顫動患者更比常人高出5倍中風風險、2倍死亡風險。抗凝藥反轉劑 緊急手術關鍵即刻救援江晨恩主任表示,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林藥物作用慢,研究顯示超過50%以上的心房顫動患者未受到妥善照護,而且華法林造成的顱內出血,亞洲人是白人的4倍。新型抗凝血劑起始作用快、不須定期監測、劑量固定、與藥物及食物交互作用情形低,使心房顫動患者生活便利性大幅提升,有助於患者提高藥物順從性,而且顱內出血比華法林少70%。抗凝藥防中風 緊急手術提高止血不易的風險傅維仁主任說明,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有專一性的反轉劑經研究顯示,不但能夠完全、並持續超過12小時反轉效果,且以350倍親和力達到專一精準結合,來抑制特定抗凝血藥物的抗凝作用,即時提供心房顫動患者得以因應緊急手術的身體恢復凝血功能狀態。心房顫動患者突遇意外須緊急手術時,注入的反轉劑就會讓心房顫動患者恢復正常凝血功能,手術結束後可以繼續服用有反轉劑的新型抗凝血劑,減少中風發生。

點狀痘疤煥膚術 搭配飛梭雷射效果加倍

點狀痘疤煥膚術 搭配飛梭雷射效果加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您知道換膚也可以治療痘疤嗎?人體皮膚構造由淺至深可分為表皮層、乳突真皮層、網狀真皮層、以及皮下組織。根據換膚溶液的作用深度可分為淺度、中度、深度等3種不同的換膚類型。平常在醫療院所針對痘痘的酸類換膚(例如:果酸、杏仁酸),大多屬於淺度換膚,可減少色素沉澱、痘痘、粉刺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但若要達到改善疤痕的效果,就必須做到中度或深度等高強度換膚。傳統全臉高強度換膚的缺點皮膚專科醫師段培耕表示,傳統全臉高強度換膚具有除皺、回春、除疤的優異效果,但是應用在亞洲人卻可能有術後色素不均(反白或反黑)、持續泛紅等副作用,因此日漸式微。但是近年來,這項傳統技術被改良來治療局部小凹疤,保有淡化疤痕的優點,卻避免了大面積治療的後遺症。飛梭雷射受限探頭 難以只處理單一痘疤段培耕醫師表示,一般的飛梭雷射治療痘疤受限於探頭設計,通常用以施打在局部區域,但是卻難以只針對單一小凹疤加強,此時就能利用高強度換膚精準治療個別小凹洞,與飛梭雷射有相輔相成的效果。痘疤點狀高強度換膚治療範圍小、痛度低段培耕醫師指出,痘疤點狀高強度換膚的學術名稱由韓國學者命名為「皮膚疤痕化學重建術(chemical reconstruction of skin scars)」,主要針對冰鑿型及小的廂車型凹疤,利用高強度的酸類溶液,精準點在疤痕部位,待結霜白化後再中和去除。根據醫學文獻資料,大約經過3到6次治療後疤痕外觀會有明顯進步。因為作用範圍很小、痛度低,因此不需要局部麻醉,治療後的照顧也很容易。此種療法具有高強度換膚的效果,卻不會有傳統療法的整臉色素不均問題,可以搭配飛梭雷射治療,加速痘疤的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