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愛公益/小腦萎縮症病友營養補助計畫

愛公益/小腦萎縮症病友營養補助計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腦萎縮症多數於青壯年時期發病,病程從五年乃至長達二十年以上,由於疾病無法有效的積極治療,只能持續細心的照護陪伴。由於已插管或臥床的病友無法自主進食,每日所需投入的照護人力及費用不低,針對此類型病友提供每日營養補助,期待能減輕弱勢病友家庭經濟壓力。協會目前有約500位會員,其中有400多位為病友會員,需使用管灌者約有50位,若以其實際用量來估計,每位病友每天約須4罐管灌食品,故一年總計需73,000罐,以每瓶市價約58元計,每年需經費4,234,000元,然因目前協會財力有限,僅能於三節(農曆年、端午、中秋)購買管灌食品提供低收或家境困難者,每人兩箱計48罐,或透過募集及民眾主動捐贈物資,來發送急需的家庭,但這遠遠無法完全滿足病友飲食需求。本計劃將籌募新台幣壹佰壹拾伍萬元整,做為『小腦萎縮症已插管或臥床病友管灌及營養補助計畫』(衛部救字第1061361331號)經費使用,服務對象為具中低、低收入戶或經濟弱勢家庭的已插管或臥床的小腦萎縮症病友,預估可幫助156人次弱勢病友家庭。詳細勸募內容與詳情,可至協會官網查看:http://www.tscaa.org.tw名稱:小腦萎縮症已插管或臥床病友管灌及營養補助計畫勸募字號:衛部救字第1061361331號相關資訊:http://www.tscaa.org.tw

簡單防腸癌 大完便記得看一下

簡單防腸癌 大完便記得看一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48歲的王先生為外商公司高階主管。1年前接受全身健康檢查後未仔細詳讀,今年初妻子打掃時意外翻出健檢報告,發現報告內提醒其大腸瘜肉尚未切除,檢查後發現1年前0.8公分的瘜肉已長至1.2公分,同時發現數顆0.5公分左右小型腺瘤,於術中亦同時完成切除。術後2週回診時無惡性變化 。糞便潛血陽性患者 50%發現有大腸瘜肉 大腸直腸癌為台灣發生率連年高居第一的癌症,國健署自2004年開始推行50-75歲成人2年一次免疫糞便潛血篩檢,除達到早期偵測治療癌症之目的,也喚起了國人對腸道疾病及腸道保健之重視。事實上,糞便潛血陽性患者中,約3%最後確診為大腸直腸癌,卻有近50%發現有大腸瘜肉。大腸瘜肉,特別是大腸腺瘤為大腸直腸癌之癌前病變,若能適切予以偵測、切除,便能阻止其癌變進展。因此,高品質的大腸鏡服務,應包含術前準備、完整檢測、適切切除瘜肉及術後追蹤,才能達到防癌的目的 。此外,也要記得每天觀察自己的糞便,若出現血便、上完廁所後肛門仍有黏膩感,記得盡早到醫院檢查,不要認為是因為食物顏色導致糞便有血色就不予理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保腸之道。 

活動/「我本善良,保護我健康」反毒園遊會

活動/「我本善良,保護我健康」反毒園遊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暑期將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訂於106年5月20日(星期六)於臺北市信義區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舉行「我本善良,保護我健康」反毒園遊會,以「毒品危害暨藥物濫用防制教育」及「正確用藥」為主題的多樣化活動內容,給青少年朋友們及一般民眾一個正向、有活力的假日活動。此次活動特別邀請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帶來「你所不知道的毒品真相」展出各級毒品模型、變裝毒品,以及K他命、大麻的氣味模擬器,讓大家瞭解毒品的外觀形貌,希望藉由視覺、嗅覺等實際感官體驗,建立正確毒品觀念。此外,為加強民眾對藥物濫用、毒品危害及反毒常識的認知,將透過一系列的展出及攤位活動,包含毒品模型展出、活力熱舞表演、反毒宣示、趣味有獎徵答及闖關活動(闖關成功即可兌換棉花糖)、反毒拍貼攝影留念,讓民眾在遊戲中能有效的了解毒品相關知識,學習如何辨識毒品、認識毒物、濫用毒品的後果及觸犯之刑責,配合正確用藥常識宣導,增進民眾對身心保健知識及自我照顧能力。名稱:「我本善良,保護我健康」反毒園遊會時間:106年5月20日(星期六) 下午14:00~18:00地點:臺北市信義區新光三越香堤大道廣場(臺北市信義區松壽路9號)

喝酒等於喝油!當心體重無限上升

喝酒等於喝油!當心體重無限上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有人說喝酒如喝油,這是為什麼呢? 林煜幃營養師表示,酒精每1公克含有7大卡的熱量,僅次於油質1公克9大卡,而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則是1公克4大卡,所以酒精熱量很高。酒精在體內代謝後會轉換成三酸甘油,這和飲食過油造成三酸甘油上升是一樣的結果。這也是我們常發現酗酒的人血中三酸甘油爆表的原因,且過量也會增加胰臟負擔而發炎。酒精有”液體麵包”的稱號?林煜幃營養師表示,酒精其實就只有空熱量,沒有其他營養價值,以酒精濃度45%的威士忌來算,45c.c. 威士忌約有140大卡,相當於半碗飯的熱量,喝個兩杯就多吃1碗飯。如果酒精已滿足你需要的熱量時,那麼此時多攝取的食物就會轉換成脂肪儲存體內。代謝酒精導致假性低血糖 吃下更多食物林煜幃營養師表示,英國有一份研究報告,針對老鼠進行實驗,餵食老鼠豐富劑量的酒精,大約等於人類喝下一瓶半的紅酒。研究發現,酒精會刺激鼠腦的「AgRP」神經元,這種神經元在飢餓時特別活躍,讓這些老鼠在攝取酒精後,食量比平常更大。且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會干擾荷爾蒙代謝,抑制糖質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造成血糖延遲上升,簡單說就是假性的低血糖,這時你會覺得肚子空空的,但其實你已經飽了,不知不覺中就多吃更多食物。加冰塊稀釋酒精濃度 控制每日酒精上限量根據以上幾點,喝酒不僅熱量高,且越喝越餓,讓你吃下更多食物,輕則變胖,重則傷身,能不喝就別喝。但有時真的無法避免需要喝酒,建議加冰塊稀釋酒精濃度,並控制好每日酒精上限量,例如:啤酒(330c.c./罐) 建議每日男性2罐鋁罐台啤,女性1罐鋁罐台啤;紅酒(120c.c./杯) 建議每日男性2杯紅酒杯,女性1杯紅酒杯;烈酒(45c.c./杯) 建議每日男性2杯烈酒杯,女性1杯烈酒杯,飲酒千萬別超量,以免有害健康。 

卵巢癌治療沒效?亂槍打鳥害的

卵巢癌治療沒效?亂槍打鳥害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卵巢癌治療以手術、化療為主,當患者接受化療時,不是所有人都對化學藥物有反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部長劉偉民指出,卵巢癌患者當中,每5人就有1人對化療藥物沒反應、所以預後較差,主要原因可能在於,選擇用的化療藥物「亂槍打鳥」導致。卵巢癌治療 以手術、化療佔大宗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103年癌症統計資料,女性癌症發生率排行榜當中,卵巢癌佔第7名,且排名逐年上升,每年約1447人罹患卵巢癌,其中近9成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接受化療比率約7成5,使用標靶治療的患者則佔少數。「基因缺陷」患者 容易對藥物沒反應劉偉民醫師表示,卵巢癌患者手術後,多需要接受化療,化療用藥以鉑金類、紫杉醇類藥物佔大宗,但約有20%的患者因特殊「基因缺陷」,對藥物沒反應,不只如此,這些患者還必須承受神經痛、疼痛、掉頭髮等副作用,抗癌之路非常辛苦。精準治療 有助提升治療功效目前醫界治療卵巢癌,走向「精準治療」趨勢。劉偉民醫師分析,患者接受治療前,若先採集唾液、抽血、或以切下來的腫瘤組織檢體進行基因檢測,便能了解哪些藥物對患者較有效果,並可根據不同基因型選擇適合藥物、擬定治療策略。BRCA1、BRCA2基因 惡名昭彰舉例來說,國外研究早發現,BRCA1、BRCA2基因突變族群,特別容易產生乳癌、卵巢癌。,一旦BRCA1基因陽性,就有80%的機率出現乳癌,50~60%出現卵巢癌。國外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就因為帶有BRCA1基因缺陷,選擇預防性割除乳癌、卵巢。另外,美國2014年通過一種標靶藥物,可針對BRCA1突變患者進行治療。劉偉民醫師認為,若在治療前先做基因檢測,並選擇適合藥物,或許就能增加患者標靶藥物、化療藥物反應成效,減少亂槍打鳥的副作用。有乳癌、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 更要提高警覺不過腫瘤基因會隨病程、療程變化而有變動,因此患者接受一個療程後,可能還需要重覆做一次基因檢測,這樣才能視情況調整治療策略。劉偉民醫師也提醒,有乳癌、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一定要提高警覺,定期做婦科檢查,以及早發現病灶、盡早展開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癌」注意!維持體重這樣吃好放心

「癌」注意!維持體重這樣吃好放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體重維持「癌」注意!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針對全台320位癌友進行最新癌症治療營養認知現況進行調查發現,近9成(86.9%)罹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體重下降,78.1%的患者體重下降超過5公斤。治療過程中,近8成76.9(%)罹癌患者會擔心「體重下降」,且每5人就有一位病患擔心因為體重下降而「無法持續治療」,但僅19.4%罹癌患者會「每天」紀錄體重。加強營養補充 維持體重 「癌」注意國人前5大癌症發生率的大腸癌、肺癌、頭頸癌的癌友,在治療期間體重下降情況最為顯著。大腸癌近年為台灣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罹癌率升高,令人擔憂,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暨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理事長梁金銅表示,大腸癌第三期後的病人體重下降狀況明顯,手術後若病患營養狀況差,則無法持續化療或其他治療,因此加強營養補充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依據最新調查結果觀察,超過8成的頭頸癌病人體重下降超過5公斤以上,下降10公斤以上的佔31.6%。台灣大學醫學院耳鼻喉科暨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婁培人表示,頭頸癌癌友因腫瘤的位置通常無法正常進食,導致營養不良、體重下降,腫瘤越大影響程度就越大,若以下咽癌為例,高達8成以上的病人就診時都已是第3-4期,所以都會有慢性的體重下降程度。及早採取「3吃1記」 協助癌症治療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暨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即使癌症治療照顧進步,仍有約3成的第二至四期肺癌惡化或正在接受化療及放療的病人,體重下降狀況明顯,如這次調查發現的,有42.2%的肺癌病人體重下降超過10公斤,營養不良對於治療及身體的恢復會有很大的影響。透過問卷調查的結果,台灣大腸直腸醫學會建議可與癌症患者透過營養攝取口訣「3吃1記」來協助溝通癌症治療期間營養的重要性,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治療期間飲食份量及營養素比例相對重要。1) 吃夠量-加強早餐份量、以少量多餐或點心方式搭配。已有體重減輕情況時,建議調高蛋白質、熱量的比例,避免過於油膩或高脂肪的食物,容易降低飢餓並減少食慾而不利於營養素攝取。2)  吃正確-搭配正確的營養補給品可協助癌友支撐體力。根據臨床實證,癌友每天食用含有2克魚油EPA營養補給品,可減少體內發炎反應。因此,可選用配方中有足量蛋白質、熱量及魚油EPA的營養補給品,幫助避免體重下降狀況並維持體重。3) 吃新鮮-攝取新鮮的肉類、魚類及當令蔬果和天然食材。4) 記錄體重-體重是癌症治療的重要指標,建議癌友養成每天量體重並記錄的習慣,如果體重一個月內下降5%就有要所警覺,營養素需立即介入。

穩定自律神經 做好腸腦循環要靠它

穩定自律神經 做好腸腦循環要靠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端午節即將到來,傳統肉粽一顆熱量動輒600-700大卡,若連假期間多吃少動,不僅體重將立即上升,腸道健康也會拉警報。促進腸道益菌生長、穩定自律神經 高油高鹽的精緻美食讓國人膳食纖維普遍攝取不足,熱量破表的同時也讓腸道健康處於及格邊緣,北醫營養學院保健營養學系營養師李芷薇表示,研究發現台灣紅藜可以提供人體所需各種營養。李芷薇營養師指出,當腸道不健康與自律神經混亂交互作用時,亦好發腸躁症、憂鬱症、焦慮症等身心疾病。台灣紅藜含豐富膳食纖維、多酚類及甜菜色素,能促進腸道益菌生長,穩定自律神經。腸腦循環做的好,健康腸道沒煩惱有助防曬黑及光老化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李芷薇營養師提醒,以營養成分高的全穀類天然食品搭配主食,即使在忙碌的日常中,也能將健康吃下肚。富含膳食纖維、多酚類及甜菜色素的紅藜能促進腸道益生菌生長,減少腸道毒素濃度。不僅如此,高膳食纖維、加上具有酚類化合物等植物活性成分,台灣紅藜更有助預防曬黑及光老化。膳食纖維、多酚類及超氧化歧異酶(SOD),有助降低體內自由基及發炎現象,預防紫外線UVB對皮膚的傷害,對於放鬆肌肉、緩解壓力、穩定情緒、幫助睡眠也有很大貢獻。

防「痔」之道 油炸辛辣物要少吃

防「痔」之道 油炸辛辣物要少吃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原來痔瘡手術不可怕!一名患者因為直腸肛門肌肉組織變弱鬆弛得到痔瘡,原本擔心因為痔瘡手術會影響生活,遲遲不敢手術,醫護人員的耐心照護使其做好術前準備、勇敢面對痔瘡手術,術後不但恢復良好,生活上也沒有其他困擾。便秘、懷孕及長期敦作都會引起痔瘡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病房護理長姚美惠表示,痔瘡可依其所在部位分為內痔及外痔2種。 以肛門內的解剖圖來區分,「齒狀線」之上的皮膚不會有痛覺,在這裡生長的痔瘡我們稱為「內痔」,此線之上的皮膚細嫩,對痛覺非常敏感,長在此線之下的皮膚的痔瘡我們稱為「外痔」。長期靜脈壓力增加, 如便秘、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是引起痔瘡的風險因子。 痔瘡形成的主要原因: 1) 久坐或久站  2) 排便時用力過度 3) 長期便秘或腹瀉  4) 懷孕時下腔靜脈壓力增加 5) 舉重  6) 家族遺傳多吃木瓜、香蕉、番茄 少吃油炸辛辣物姚美惠護理長表示,一般的痔瘡多半不會影響生活也不需手術治療,只有少數因痔瘡出血厲害、無法久坐、疼痛不適等因素需要尋求外科手術治療。至於術後注意事項,手術前可先練習溫水坐浴(泡盆)5-10分鐘,術後泡盆就能駕輕就熟,另外,多吃高纖食物與水果如蔬菜、木瓜、香蕉、番茄、奇異果等,避免吃油炸辛辣食物,每日至少喝水2000cc(每小時200-300cc),按時服藥,如廁後即沖洗與泡盆,排便順暢,避免久坐、久站,就能不再受到痔瘡干擾。

私密部位出痘?不處理恐致敗血症!

私密部位出痘?不處理恐致敗血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私密部位出痘?延誤治療恐致敗血症!當腋下、鼠蹊部、胸部下緣、臀部、大腿內側的皮膚因摩擦造成反覆性發炎時,會出現皮膚疾病,這種皮膚疾病會讓人誤認為是青春痘,受限於發作部位遲遲不敢就醫,嚴重者可能甚至會導致敗血症。輕微者皮膚會有小突起 嚴重者會有復發性膿瘡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聖堯表示,化膿性汗腺炎是慢性、疼痛、反復發作的皮膚病,常發生於汗腺與皮脂腺部位。化膿性汗腺炎不是青春痘,也不會有閉鎖型粉刺。化膿性汗腺炎的發炎反應主要在毛囊的深層,毛囊發炎阻塞後會造成阻塞周圍汗腺,毛囊破裂就會造成汗腺與皮脂腺的纖維化甚至結疤。輕微案例包含皮膚出現小突起或些許皮膚囊腫,而較嚴重的病患會發生多個復發性膿瘡,有時會滲漏液體而產生異味。女性比男性發生率高2至5倍林聖堯醫師表示,化膿性汗腺炎以20多歲成人居多,50歲以後就較少。女性較男性發生率高2至5倍,且實際診斷患有化膿性汗腺炎的患者人數遠低於估計值。此病約有1/3具有家族史,另外,吸菸、肥胖均為誘發化膿性汗腺炎的高危險因子,至少有1%的一般成人族群受影響。化膿性汗腺炎是由身體免疫系統失調引起,此疾病易合併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毛囊阻塞症候群等疾病。若未適當處理會變得更嚴重。林聖堯醫師呼籲,民眾若皮膚皺摺處出現合併疼痛、癢、灼熱感甚至化膿的發炎病灶,或出現較硬、豆狀大小的紅色結節,應盡早到皮膚科就診,早期治療可防止症狀惡化,減少疼痛程度,提升生活品質。

23歲就初老 預防鬆、垮、垂用這招

23歲就初老 預防鬆、垮、垂用這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網路上有許多化妝技巧教學,常讓人誤以為單靠化妝就能看起來年輕美麗,其實肌膚緊緻有光澤更重要。一旦過了25歲,膠原蛋白開始流失,「鬆、垮、垂」三大徵兆的肌膚老化現象便開始一一浮現,尤其如果長年熬夜,更加速老化現象,即便化妝技術再好都會顯老。現代女性23歲就有老化症狀皮膚科醫師黃靜雯表示,過去女性可能28歲後才會開始出現老化症狀,現代人因為生活作息晚睡、飲食西化甚至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導致肌膚的耗損老化加速,許多23歲左右的大學畢業生,初入社會就有老化症狀,例如在拍照時發現眼尾的部份若有老化下垂,上妝時就需要刻意拉眉尾或是使用雙眼皮貼,此時若不積極保養,老化加速就會導致視覺年齡顯得超齡,而雙眼皮貼使用久了也會加速眼皮鬆弛。延緩老化 預防「鬆、垮、垂」3大徵兆維持肌膚緊緻一直是女性最大課題,有時單靠日常保養品也無法延緩老化速度,更別說恢復青春容貌,越來越多輕熟族群開始懂得提早利用醫美預防「鬆、垮、垂」3大徵兆。黃靜雯醫師表示,近年醫美的進步,研發出許多許多非侵入式療程,不用動刀也相對提高安全性,加上幾乎無恢復期,已成為許多女性定期的保養術,透過非侵入的電波導熱至皮膚深層,刺激自體膠原蛋白新生重組達到緊實效果。黃靜雯醫師說明,緊膚療程分很多類型,包括侵入式、非侵入式、注射類、科技類,各療程都有適合的族群,以知名度較高的非侵入式電波拉皮為例,它幾乎沒有恢復期,也通過台灣衛福部、美國FDA的安全把關取得雙認證,加上可針對全臉、眼周、身體等不同部位需求規劃適合的療程,像是鬆垂的眼皮和魚尾紋也可透過電波拉皮,恢復有神的雙眸,是現代許多用眼過度、時常眨眼揉眼的低頭族一項利器。(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