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7個壞習慣 可能在無形中害了眼力!

7個壞習慣 可能在無形中害了眼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視力訓練」的目的是溫熱眼睛,消除眼睛的虛冷。不過,基本上眼睛容易虛冷的人,平常就過著讓眼睛容易變得虛冷的生活。如果放任這些惡習不改,再怎麼努力做「視力訓練」,溫熱眼睛的效果也會減半。利用「視力訓練」溫熱眼睛當然很重要,不過,避免讓眼睛變得虛冷更重要。因此,我將介紹「讓眼睛變得虛冷的7個壞習慣」。假如你有以下不良的生活習慣,請立即改正。1) 近距離盯著東西看,用眼過度/特別是如果中間都沒有休息地看個不停,眼部肌肉就會僵硬而導致視力惡化。2) 不做天然日光浴,只暴露在人工燈光下/就算是白天,也一樣處於室內的螢光燈下,或是直接接觸電腦、手機、遊戲機、LED或液晶電視等發射出來的人工光線等。另外,也請別忽略電磁波與藍光造成的不良影響。3) 眼睛、大腦都累積著疲勞/這是個視覺資訊過剩的社會。透過眼睛吸收的超量訊息不僅造成眼睛疲勞,也造成大腦疲勞,讓人陷入慢性疲勞的狀態。4) 吸收過多無法消化的資訊/大多數的人經由眼睛吸收過多無法處理的資訊。為了用眼並且處理眼睛看到的資訊,人體需要耗費龐大的能量。結果過度消耗能量,促使氧化作用大量進行。總之,這樣的行為會造成自由基積存在眼睛部位。5) 累積過多的壓力/壓力也會對眼睛造成不良影響。過多的壓力會造成血管收縮。還有血液混濁會造成血流不順暢,導致眼睛變得虛冷。6) 本身就患有虛冷症/患有虛冷症的人,眼部也呈現虛冷狀態。當身體虛冷,免疫力就會下降而容易罹患各種疾病。據說,體溫每下降一度,免疫力就會下降三十七%。虛冷不只會造成視力惡化,也是引發多種疾病的原因。7) 依賴眼鏡、隱形眼鏡、視力矯正、雷射手術/眼鏡、隱形眼鏡都是輔助視力的工具,但是無助於恢復視力。角膜塑型術Orthokeratology)是利用具有特殊弧度的硬式隱形眼鏡來改變角膜的形狀,藉以矯正視力。這也跟眼鏡、隱形眼鏡一樣,只是輔助視力的工具而已。雷射手術是利用雷射光照射眼球表面的角膜,藉以矯正視力。雖然能夠暫時改善視力,不過這種方法並非提高人類原本擁有的「眼力」,總有一天視力還是會下降。放任眼睛虛冷、血流障礙情況惡化卻置之不理,反而採用這些暫時性的方法。這樣血流障礙的情況將更加惡化,視力也只會變得更差了。(本文摘自/1日5分鐘暖眼操,視力就會好回來/商周出版)

教養地雷 9句話千萬不要說

教養地雷 9句話千萬不要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教練式父母做法:糾正的作用很大─但鼓勵的作用更大。周婉湘以民國83、84及86年所收集之台灣大學學生共317名(男124人,女193人)為樣本,讓受試者填寫負向言語開放式問卷,先請受試者圈選,是否聽過27類不同的負向言語,再請受試者針對第一部份所勾選曾經聽過的話語,進一步填答在5個發展階段,是否聽過此類話語,若聽過則舉一次印象最深刻的實例,在每一個實例中,受試者寫下父母實際說過的負向話語、當時發生的情境、聽到負向話語時的感覺、以及當時的反應。最後請受試者以五點量表評估聽到負向話語當時的傷害程度。 父母的負向話語內容可能影響子女的反應。相反的,子女如何因應父母的負向話語,也可能再進一步引發父母不同的反應,進而衍生出不同的衝突解決模式及管教結果。結果發現:父母在多種日常瑣事中,皆會使用負向言語作為管教手段,有多種管教的情境具有文化特殊性,且依各個發展階段中常出現之生活事件不同,而有不同的言語管教內容。雷庚玲一項有趣的研究,是針對父母言語傷害孩子的調查,調查對象是針對大一新生,請他們回憶小時候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親曾經說了那些話,讓他們覺得受傷了,一直到現在都還記得。經過統計後,父母親語言傷害孩子的9種類型為:1) 說孩子笨。2) 說孩子沒有用、沒出息。3) 用粗話罵孩子。4) 說要把孩子趕出門、叫孩子不要回來、叫孩子去死。5) 說要把孩子丟掉、送人、叫警察或鬼抓走。6) 用反諷式的話罵孩子。7) 說希望當初沒有生下那麼不聽話的孩子、說懷疑自己是從醫院抱錯的。8) 說孩子把父母的臉丟光。9) 問孩子怎麼不多學鄰家的小孩,人家的孩子都如何又如何。糾正作用很大 但鼓勵的作用更大記得小時候,如果我沒有順從父母親的意思,或照著他們的要求行事,或調皮搗蛋時,他們偶而也會略帶恐嚇的語氣說:「再調皮就叫警察把你抓走」、「不乖喔,叫鬼把你帶走」、「你是從垃圾堆撿回來的」。也許是想嚇嚇我吧,要我乖乖地聽話,也許沒有惡意,但自己就會收斂一些。德國著名、也是最重要的文學家及西方主要思想家之一歌德曾說:「糾正作用很大,但鼓勵的作用更大。」正面話語會帶來激勵,負面話語會帶來傷害。你有沒在人生的低潮中,遇見有人適時扶你一把,對你說些激勵、安慰與肯定的話,讓你在軟弱中有力量站起來,在絕望中重見希望。你有沒有被別人的話語傷害過,一直到現在都還耿耿於懷,過不去呢?這些話也許不是故意的,但都帶來傷害,嚴重的話令人心碎。(本文摘自/Coach父母學/大寫出版)

「嘮叨」不是愛 而是父母無意識發洩

「嘮叨」不是愛 而是父母無意識發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父母們嘮叨的原因,通常有以下3種:讓孩子變得更好、不使用暴力、紓解壓力。其中,最重要的理由是「讓孩子變得更好」,嘮叨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假如不是因為關心,也就不必嘮叨。父母撈叨能輕易得到教育效果第2個原因則是可以「不使用暴力」。父母在體罰孩子之前先嘮叨,假如孩子還是不聽話,才會動用棍子。此外,「嘮叨」也是讓父母或老師不需使用體罰,也能輕易得到教育效果的方法。然而,「消除壓力」這個理由,也許會令你疑惑。父母一定會認為「我怎麼可能會為了紓解壓力而嘮叨呢?」實際詢問家長們,他們多半會義正嚴詞地回答:「我從來沒有因為這種理由而對孩子嘮叨。」然而,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事實,即使知道也會否認,愛嘮叨的父母通常都是因為第3個理由。愛嘮叨的父母中 很多人都是自制力不足仔細觀察某些老師,偶爾也會看見他們對孩子發脾氣來紓解壓力。當然,這些老師並不是故意的,而是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這樣的行為;就連接受過專業教育訓練的老師都會犯這種錯,更別說是父母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其實,這是出自人類的本性。所有的動物在征服比自己弱的對象時,都會得到快感,被自己征服之後,對方就會採取「服從」的行為;人類也是一樣,只要體驗過一次這種征服的快感,就很難克制自己,因此,愛嘮叨的父母中,很多人都是自制力不足。「嘮叨」不等於愛 而是父母無意識的情緒發洩父母生氣、嘮叨,都會讓孩子畏懼;當父母看到孩子害怕的模樣,感受到快感、進而消除壓力;換句話說,就是對孩子發洩。但是,父母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心態,還誤以為自己只是單純的希望孩子更好,所以才會嘮叨;他們甚至會認為自己嘮叨的行為,比體罰孩子更有人性。最後,他們認定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會一直嘮叨。此外,在愛嘮叨的父母眼中,他們覺得身邊還有比自己更愛嘮叨的父母,認為自己比他們好一點,對此感到安慰;還有人會認為「不嘮叨的父母,就是不關心孩子」。然而,「嘮叨」會讓人上癮,當父母的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對孩子嘮叨,藉此紓解壓力。父母為了消除自己的壓力,會不停的嘮叨;但是到達這種狀態時,父母就會無法停止嘮叨。結果,父母的行為影響了子女,孩子會無意識地學習父母的語氣、表情、走路方式等。常聽嘮叨長大的父母 多半也會變得愛碎碎唸請各位回想一下,小時候是否常在父母嘮叨的環境下成長呢?倘若是,就要更加小心。常聽嘮叨長大的父母,多半也會變得很愛碎碎唸;雖然自己非常討厭別人嘮叨,但是卻常做出對孩子嘮叨的矛盾行為。經歷過家暴的孩子,即使非常厭惡暴力,長大成人後卻也有相當高的比例會對家人施暴,都是相同的道理。(本文摘自/聰明媽媽才知道的嘮叨技巧/采實文化出版)

抗老不分年齡 年輕人也要小心!

抗老不分年齡 年輕人也要小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年國人的10大死因:惡性腫瘤、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腎臟疾 病、高血壓等等,全部都是慢性疾病,而且年齡層越來越小,新聞報導有許多20幾歲的年輕人,罹換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必須一輩子吃藥控制的例子,抗老不分年齡,已經成為大眾熱烈討論的話題。別以為外表年輕老化就與自身無關老化已不再是單只外表上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內在器官的退化及疾病癌症的危機。所以,別以為外表年輕老化就與自身無關,因為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斥著高糖份、自由基、紫外線、壓力、重金屬、塑化劑,嚴重地傷害身體,使內在器官在不知不覺中,已悄悄邁向衰老。抗老化是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目標是延緩器官功能退化,遠離疾病痛苦和死亡的威脅,是需要從小養成的生活觀念。 拒糖永保青春健康近年來醫學上有個熱門議題──糖化反應,是由於食物中的糖和體內蛋白質結合後,產生化學反應,引起人體循環不良,使皮膚失去彈性,器官、血管慢性病變引發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是老化第一殺手! 慢性疾病的發生,主要還是因為糖分促進細胞老化。老化與慢性疾病之間是因果關係。探討老化所產生的慢性疾病,必須由食物供給的角度及良好正確的生活習慣說起,尤其是抗老化,更是要從小做起,首先降低體內不必要發生的糖化反應及脂肪囤積,中老年後的慢性疾病將大幅降低。糖化反應現在已經提前出現在小孩跟年輕人身上因為糖化反應,生理系統逐漸失靈,一開始是肥胖或代謝症候群,衍生出各種慢性病。例如糖尿病,就是血液中的糖分太高,衍生出許多不良的代謝產物,逐漸導致體內器官失去作用,嚴重甚至死亡。可怕的是,原本這些狀況是中年或老年才發生,現在則提前出現在小孩與年輕人身上。(文章摘自/拒糖  抗老化-Dr張大力 日本美容若返研究美學/博思智庫)

預防臉下垂 活用表情肌5招好有效

預防臉下垂 活用表情肌5招好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爺爺和老婆婆的臉,經常是臉頰兩側刻著深深的皺紋,而臉頰肉就像鬥牛犬那樣下垂。這種「鬆弛」,正是代表性的老化現象,原因主要有兩個。當膠原蛋白及彈性蛋白等纖維受到傷害,變得脆弱或減少,皮膚就會失去彈性。紫外線之所以是皮膚的大敵,是因為它會讓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劣化。持續彎腰駝背 恐影響視力還有,臉部的表情肌(活動眼鼻的肌肉)一旦衰弱,就會承受不住皮膚和皮下脂肪的重量,開始鬆弛。姿勢不良也是原因之一。如果持續彎腰駝背的前傾姿勢,臉部就會變成俯視,使得臉頰和下巴的肉受到壓迫,開始鬆弛,而且肚子的肉也會跟著一起鬆弛。5招對抗臉部下垂滑手機的姿勢,是不良姿勢的範本。盯著畫面,蜷著背,低著頭,淋巴液就會堆積在臉部輪廓周圍,使得造成鬆弛的物質累積。不管是站著還是坐著,都要抬頭挺胸縮下巴,維持優美的姿勢,以預防鬆弛。要預防鬆弛,就必須防堵紫外線,確實做好保濕工作!此外,鍛鍊表情肌也很重要。具體的方法有以下幾點:1) 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對紫外線毫無招架之力,因此要利用抗UV防曬乳、陽傘、手套等等,保護皮膚不受到紫外線傷害。2) 用含有保濕成分的神經醯胺(ceramide)、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C誘導體的化妝水滋潤肌膚,再以配合維生素A、視黃醇(Retinol)的美容霜確實補給水分。3) 膠原蛋白即使透過健康食品攝取,也會被消化,作用在皮膚的效果不大。所以在每天的三餐當中,多多食用富含膠原蛋白的雞肉等肉類,以及魚類、大豆、蔬菜和水果吧。4) 表情肌如果不使用,就會不斷地衰退,因此要盡量活動它、鍛鍊它。眼珠上下左右轉動,就能鍛鍊到周圍的眼輪匝肌,防止眼皮鬆弛。還有吸氣鼓起臉頰、伸出舌頭刺激下巴,緊實輪廓……這些怪表情如果被人看到,可能會有點丟臉,不過還是要一天一次,在1分鐘內重複這一連串運動。3個月後,臉部輪廓應該就會出現戲劇性的變化。5) 盡量笑臉迎人。因為表情肌最為活潑地運作,就是笑的時候。如果常保笑容,頰骨肌就會受到鍛鍊,使臉頰上提,法令紋變淡。隨時保持笑容不僅可以預防臉部鬆弛,更可以提升旁人對自己的好感,被視為美人的機率一定也能大幅上升!(本文摘自/女醫師才知道的正確美容法/平裝本出版)

頭蓋骨硬梆梆 身體可動性恐受影響

頭蓋骨硬梆梆 身體可動性恐受影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頭薦骨指的是頭蓋骨、脊椎到薦骨的系統。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頭蓋骨並非單一的骨頭,而是由很多骨頭組成的。但是除了專家以外的一般民眾,恐怕都不清楚頭蓋骨是由幾塊骨頭組成、形狀長什麼樣子,又是怎麼組成的,甚至也不曉得雖然幅度不大,但是其實頭蓋骨是可以動的。頭蓋骨僵硬會導致脊椎緊繃 使姿勢受到限制我記得自己第一次聽見頭蓋骨可以動時,也嚇了一跳。當時對認識的醫生提起這件事情時,對方還對我說:「又在說些莫名其妙的話了,小篤,你少來了~」不過對方現在應該確實了解頭蓋骨可以動了吧……頭蓋骨具有稍微的可動性,要是這個機能削弱的話,會讓身心狀況都變得不佳。由於頭蓋骨僵硬會導致脊椎緊繃,使整個身體的姿勢與可動性都受到限制,一點好處也沒有。除了使身體各部位緊繃並痠痛外,有些人甚至會因為肌肉癒合功能,造成身體到處都是僵硬的肌肉塊。背部硬得像塊鐵板、呼吸變淺、行動力變差很多人會因為五十肩而抬不起手臂,或是背部硬得像塊鐵板,逐漸失去感覺。有些人則是呼吸會變淺,或是思考變得不順暢。有些人的行動力則會變差。想要脫離這些狀態,只要自行舒緩頭蓋骨即可。當身體從僵硬中解放時,心情會變得很愉快,身心都會感到清爽,肯定能夠大幅改善生活品質,迎來幸福快樂的每一天。頭薦骨自我療法,是以頭薦骨療法(Craniosacral therapy)為基礎。頭薦骨療法是請他人幫忙調整頭薦骨的方法,在歐美及世界各地相當普及。頭薦骨療法這種由他人進行的療法,而是能夠自己替自己舒緩的療法。因此是以頭薦骨療法為基礎,並大幅改良部分頭蓋骨操作方法或理論。此外也融入了亞歷山大技法(Alexander Technique)的要素,藉此打造出前所未有的新體感形技法。請各位透過頭蓋骨解放,找到全新的自己與原本的自己,讓兩者都綻放出璀璨的光芒吧。(本文摘自/名偵探實習醫SOP:「身體檢查法」基本演繹/世茂出版)

芬蘭嬰兒箱真的能避免嬰兒死亡?

芬蘭嬰兒箱真的能避免嬰兒死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芬蘭嬰兒箱(baby box)是芬蘭政府免費提供給新生兒家庭的物資,箱內附上了新生兒照顧的物資,箱子本身也可作為新生兒的床。近年,台灣新聞媒體報導芬蘭嬰兒箱(baby box)降低嬰兒死亡率的效果,部分廠商也有販賣類似產品,吸引了許多爸媽討論與購買。某些民眾認為嬰兒箱能降低嬰兒死亡率芬蘭嬰兒箱的高知名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這是芬蘭政府免費提供的育兒物資,而芬蘭又是嬰兒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每千例活產嬰兒有2例死亡嬰兒,因此民眾常認為芬蘭嬰兒箱能降低嬰兒死亡率。在過去3年內,生產嬰兒箱的公司紛紛於美國、加拿大、英國、墨西哥等國家出現,甚至台灣也有進口嬰兒箱,其受歡迎的程度不只表現在民眾熱烈的討論上,國外政府支持此產品的現象也反映出這號稱能降低嬰兒死亡率的嬰兒箱,打中了政府欲建立政績的需求。芬蘭衛教、照護系統發揮影響力但是,芬蘭的學界及健康專家試圖向大眾指出社會對嬰兒箱存有迷思。其實,芬蘭嬰兒箱的出現是因為歐洲國家曾經歷一段嬰兒死亡率下降的過程,但當時芬蘭的嬰兒死亡率仍高於鄰近的北歐國家,因此芬蘭政府決定提供嬰兒箱給低收入的女性,同時附贈嬰兒衣物、睡袋、床墊等,但孕婦必須到醫療院所接受產前衛教後才有資格拿到上述物資。芬蘭政府之後甚至規範所有市政府要設置孕婦及兒童健康診所以提供這些資源。政令頒布的隔年,接受產前衛教的孕婦從31%上升至86%,由此可見,是芬蘭政府連帶給予的衛教、照護系統等因素在發揮影響力。此後,芬蘭因為有了國家健康保險制度,多數民眾從在家生產變成在醫院生產,降低許多嬰兒死亡的風險。而醫療技術的進步、營養知識的傳遞、衛生設備的設立及經濟發展等綜合因素其實影響嬰兒死亡率更為深遠。死亡率與嬰兒箱之間並無相關此外,曾有人向嬰兒箱廠商請求提供嬰兒箱能降低嬰兒死亡率的研究證據,但廠商卻無法提供,並且芬蘭國家健康與福利機構的Tuovi Hakuline教授也指出,嬰兒死亡率與嬰兒箱之間並沒有直接相關。政府及民眾不應將嬰兒箱視為唯一影響嬰兒死亡風險的因素,還要重視日漸成熟的親子衛教及照護系統所帶來的影響,畢竟與芬蘭一樣有低嬰兒死亡率的國家如冰島、日本等並沒有出現「嬰兒箱」的熱潮。(資料來源/BBC News 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準媽媽昆布吃太多 恐影響寶寶健康

準媽媽昆布吃太多 恐影響寶寶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食用健康食品所造成的健康危害,最難找出致因物質的就是肝功能異常。畢竟食物被吞下肚後,碰上的第一道關卡就是肝臟。肝臟負責分解及代謝有害物質,人體每天都會攝取無數的化合物,其中也包含了對人體不友善的成分。肝臟的再生能力高 應適時讓肝休息肝臟也會代謝肝糖的儲藏等營養源,最重要的機能就是代謝異物。肝臟細胞會代謝不需要進入體內的物質,經由化學變化,最後成為可以經由尿液排泄的型態。正因為肝臟很認真地工作,我們才能享用到各種山珍海味且不至於染病。酒精引發的肝功能異常最常見。有人會在意健康檢查中血液檢驗與肝功能相關數值;也有人會在健檢前禁酒,想辦法讓數值接近正常值。肝臟會代謝各種化學物質,若想讓肝臟休息,基本上就是減少肝臟負擔,也就是禁食。肝臟的再生能力相當高,只要休息就能恢復到一定程度。因此嗜酒人士常會聽到的建議是,訂一個不喝酒的日子。食用無效的健康食品也會引發肝健康疑慮有問題的是薑黃的宣傳手法。只有日本會宣傳薑黃對肝臟有益,在日本國外從沒有過諸如此類的廣告。雖然有一些動物實驗的研究論文,但卻沒有可信賴的根據證明其有預防人體肝功能異常的效用。但在日本,薑黃不只當作調味料使用,也被當作保健食品而大量進口。健康的人就算偶爾食用薑黃產品,應該也不會出現有害影響。但實際上會食用薑黃產品的,有極高比例都是肝功能有問題的人。特別常聽說,因健康檢查被指出飲酒過量可能有肝功能受損而必須控制飲酒量的當事人,因對肝臟有益等諸如此類的理由而食用薑黃產品,卻不控制飲酒量,或是因為食用薑黃覺得沒問題了反而喝得更多。這種情況對肝臟很不好這。這就是負面使用健康食品的代表,如果擔心肝功能,唯一的方法就是控制飲酒量。食用無效的健康食品而得到虛假的安心,就不會去採取必須的對策。藥品引發的肝功能異常也是同樣情形,若因某種疾病而需時常服藥,原則上就是不要碰健康食品。碘不足的地區較多會在鹽、麵包或牛奶裡添加碘實際上,薑黃也有相關的動物實驗肝功能異常報告,也有論文提到對人體也許會產生肝毒性。另一方面,經多次研究證明,薑黃的主要成分薑黃素並沒有變異原性或致癌性。這個研究主要是在印度調味料產業的支援下進行的,當時主要目的是找到調味料中能派上用場的成分,開發前便事先排除變異原性與致癌性的物質。如果是一般食品,因為不會每天大量食用,不會注意到細微末節之處也無可奈何,但健康食品多少含有肝毒性的物質,這點大家最好能銘記在心。更何況我們以前大多不曉得健康食品所宣傳的成分實際上含量為何。另一方面,與昆布產品有關的甲狀腺機能異常,也幾乎是只出現在日本的危害健康案例。日本以外的國家原本就不太食用昆布,只有少數國家會將昆布當作碘營養補充品的原料使用。昆布的碘含量,在食品當中可是出奇的多,日本是個過度攝取碘的國家,在世界上可說相當稀有。由於世界上碘不足的地區較多,所以會在鹽、麵包或牛奶裡添加碘,採取各種因應對策。懷孕中或哺乳中的婦女別過度攝取昆布由於日本長期過著過度攝取碘的飲食生活,因此可以解釋成,沒有因過量攝取導致危害健康,但事實上的確有因過度攝取而出現危害健康的報告。雖然並沒有過度食用昆布湯製成的料理,導致出現相關案例,卻有相關報告指出,以昆布為材料的昆布茶等健康食品引發了甲狀腺機能異常。特別是懷孕中或哺乳中的婦女,如果過度攝取昆布,有可能對小嬰兒的健康出現負面影響。雖然不是指特定的健康食品,但我們偶爾可見對孕婦或嬰兒進行錯誤的飲食指導,說和食或海藻很好。不只是昆布相關的健康食品,一般食品也最好要特別注意。(本文摘自/健康食品的科學/世茂出版)

癌友要注意 11種禁忌食品報你知

癌友要注意 11種禁忌食品報你知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1) 國外進口蔬菜/不建議食用的原因,除了無法辨明農藥的使用量之外;從產地收成後經長途運輸,到真正可食用之間的間隔太長,鮮度不佳會讓營養大扣分。2) 切好的蔬菜/為了讓生活忙碌的消費者更方便,市面上有很多已經分切、包裝好的各式蔬菜。但為了延長保鮮期限或保有賣相,業者通常都會添加亞氯酸,反而讓營養價值降低。3) 國外進口水果/為因應長途運送,通常都需添加防腐劑以利保存,或者為了讓檸檬、葡萄柚這些水果看起來更亮麗、賣相佳,表皮也會打上一層蠟,這些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4) 切塊水果/無論是超市或是夜市攤販販售的切塊水果,可能都有添加防腐劑的問題,儘管非常便利,還是應避免食用。5) 冷凍蔬菜/市售的冷凍蔬菜雖然很好用,但可能有使用農藥的疑慮!而且無法像新鮮蔬菜一樣用水浸泡來去除農藥。即使是宣稱有機、無農藥栽培的產品,在營養方面也不夠完整。6) 冷凍水果/本來含量很豐富的植化素,會因為冷凍而出現變質、褪色的情形,加上冷凍後水果的鮮度難以確認,不建議食用!就算是有機產品也不應列在選購清單裡。7) 方便小菜/可以直接食用的方便小菜,都已經過調味,加上製作過程及使用材料都無法令人安心!即便是濟陽式飲食中推薦的羊栖菜、黃豆及紅蘿蔔等蔬菜,在做成小菜時也會進行調味,所以一律NG!8) 市售蔬菜汁/不管標榜其中含有多少營養素,或原汁比例多少,蔬果的營養都會隨著時間流逝、減少。在抗癌的過程中,最好能從新鮮的蔬果裡,攝取最大量的植化素。9) 市售果汁/原本想藉由果汁攝取的多酚、維生素C等等營養,都會隨著時間增長而遞減,最好還是選擇新鮮現榨的果汁飲用。10) 蔬菜乾/經過乾燥脫水的蔬果片、果乾零嘴,一來產地不明、有農藥殘留的可能,二來在製造過程中也大多添加了鹽分,並不適合食用。11) 國外進口水果乾/不建議的原因,第一是水果本身的新鮮度不明,也無法確知農藥的使用量、不能加以去除,再加上外層多半都會撒上不少砂糖,基於以上原因,都不應該食用!(本文摘自/天天這樣吃,讓癌細胞消失/瑞麗美人出版)

起床提不起勁 要當心鹽分攝取!

起床提不起勁 要當心鹽分攝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有喝味噌湯的習慣。味噌湯被稱作「喝的點滴」,是相當棒的營養食品。用米麴和天然鹽醃漬黃豆,使黃豆發酵分解出胺基酸,成為食物也是藥物。喝味噌湯會增加腸道內的乳酸菌和益菌,清空壞菌、解決便秘問題。用自己的舌頭調整鹽分找出最適當比例子宮變冷的現代女性,請喝喝看味噌湯。若在湯裡多放一點時蔬,就是很有營養的配菜。人體不可缺少鹽分,市面上卻出現減鹽醬油、減鹽味噌、減鹽醃梅等商品,將攝取鹽分視為問題,這實在很反常!吃肉的人不在意鹽分,吃太多肉使血壓過度上升,於是出現提倡減鹽的主張其實答案很簡單,只要進行一湯一菜的飲食生活就不用擔心攝取過多的鹽分。請用自己的舌頭去調整鹽的份量。只要自己找出「適當」的鹽分比例即可。現代人用腦過度卻忘了活用自身五感起床時若覺得「提不起勁」,當天用心留意鹽分的攝取,一整天身心都會充滿活力。光只是理解知識及道理還不夠。現代人用腦過度,卻完全忘了活用自身的五感,畢竟自己的身體狀況只有自己最清楚。回顧一下歷史就知道,對日本人的身體來說,「鹽、米、水」相當重要。我們的祖先每天早上都會用米、鹽和水供奉神明佛祖。在兩旁點上蠟燭、對著神木虔誠地合掌低頭、唸誦祝詞,這是每天從不間斷的必做之事,神佛信仰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米是神體、水是神水、鹽是生命之源。米加上水,用木柴生火煮飯撒鹽吃。祖先所流傳下來的教導,子孫們只要照做,就算遇到亂世也能生存下去。這是先人的智慧,也是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即使過去曾經歷了數次大飢荒,日本人還是撐了下來,就是最好的證明。(本文摘自/顧好子宮,女人才美麗/平安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