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胸悶容易喘 「它」比心肌梗塞危險!

胸悶容易喘 「它」比心肌梗塞危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血流重要門戶,長輩主動脈瓣膜若失去功能、狹窄,很容易出現狹心症,患者可能胸悶、胸痛,也很容易喘,症狀和心肌梗塞很類似。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啟宏表示,當出現主動脈瓣膜狹窄,心臟血流打不出去,患者可能短時間致命,有時危險性更甚於心肌梗塞。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 血壓不一定高主動脈瓣膜狹窄是一種老化疾病,年齡越大,發生機率越高。黃啟宏醫師分析,一般人多半認為,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息息相關,但主動脈瓣膜狹窄並非如此,由於心臟血流打不出去,多數患者血壓不高,並不會意識其嚴重性,出現症狀時,有時也會與冠心症、心肌梗塞等疾病混淆,等到中風、猝死,往往為時已晚。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就醫時,心臟會有明顯雜音,醫師多聽得出來。如果血管狹窄程度小於1平方公分,便一定要動手術,將主動脈撐開,並恢復瓣膜功能。TAVI手術 侵襲性較低、復原較快傳統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就得進行傳統開心手術。黃啟宏醫師指出,年長患者、高風險患者由於體力、身體狀況等因素,不一定可以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目前科技越來越進步,針對80歲以上年長患者,可考慮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進行治療。黃啟宏醫師表示,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時,由於導管管徑較小、較柔軟,對血管、周邊組織較不會產生傷害。導管從腹股溝股動脈進入,植入人工瓣膜,傷口只有約一公分,手術侵襲性比傳統開心手術低。國外患者住院三天即可出院,但在台灣,多住院五到七天,與傳統開心手術相比,復原也比較快。需經醫師專業評估 擬定適合治療策略黃啟宏醫師也提醒,「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成功率雖然高,但少部分患者可能在手術中產生心臟突然不跳、中風等風險。治療時,需要專業內、外科醫師共同合作、執行,治療才會精準。另外,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這種手術,必須經醫師專業評估,以擬訂適合治療策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男太胖心肺衰竭 月減30公斤保命

男太胖心肺衰竭 月減30公斤保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別以為只有老年人會心肺衰竭!過度肥胖、三高患者都有可能因此加重導致心肺負擔。41歲林姓男子重達146公斤,有三高等慢性疾病,1個多月前因急喘、呼吸困難、下肢水腫發黑就醫,患者因過度肥胖造成血栓性肺高壓,引起心肺衰竭,緊急插管及強效藥物控制後住進加護病房。醫師認為若不減重難以保命,協助患者在加護病房1個月減重30公斤才拔掉呼吸器。爬樓梯走路都很喘、下肢水腫發黑林姓患者表示,他曾經一年花20多萬元買代餐減重,不過,停掉之後卻復胖,甚至更胖,後來爬樓梯及走路都很會喘,但他沒有在意,下肢水腫發黑也到坊間找人敷藥,沒有及早就醫,他更沒想到肥胖會造成心肺衰竭。三高副作用到極限 差點引發心肺衰竭彰化醫院加護病房主任林文培表示,林姓病患168公分高,以標準體重來說,最好不要超過80公斤,但林姓病患體重卻高達146公斤,嚴重造成身體負擔。肥胖導致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隨之而來,三高的副作用達到臨界點就引發心肺衰竭。減重保命 每天至少減重0.5至1.0公斤林文培主任指出,他們對林姓病患使用抗凝血劑、當成血管擴張劑的威爾剛等藥物,以促進血氧交換,但一開始的病況仍是很糟。彰化醫院急重症部部長黃伊文則認為治療的同時,必須「減重保命」,每天至少需在不停讓患者減重0.5至1.0公斤。肥胖是眾多健康問題元凶,想要遠離疾病,最重要的是維持健康體態,定時運動、攝取均衡飲食,上述患者體重超標導致身陷健康威脅,出院後仍需繼續減重並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定期檢查以脫離三高威脅。  

鹿茸神奇治百病?5大族群不適用

鹿茸神奇治百病?5大族群不適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藥食療並非都是「有病治病,沒病強身」,任意攝取者,不管是在用量或療效上,只要拿捏不准都可能對身體造成威脅。市面上常口耳相傳鹿茸的神奇保健療效,服用之後可治百病。日前有民眾在公共場所被強迫推銷鹿茸,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別輕易購買、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當心花了大筆鈔票,還因此賠上了健康。這5大族群不適合服用鹿茸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表示,鹿茸味甘、咸,性溫。入肝、腎二經,功效上《本草綱目》提到,鹿茸「善於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雖然鹿茸有滋補腎陽的作用,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受補。下列情況者不宜服用鹿茸:1) 五心煩熱、陰虛火旺的人。2) 小便黃赤、咽喉乾燥或乾痛,不時感到煩渴,有內熱的人。3) 經常流鼻血或婦女月經量多,經血色鮮紅、舌紅,有血熱的人。4) 正在感冒,頭痛鼻塞、發熱畏寒、咳嗽痰黃,外邪正盛的人。5) 有高血壓、頭暈、走路不穩,脈弦易怒,肝火旺的人。中醫門診診療最有保障 顏素美主任也提醒,民眾別輕易聽信民間秘方中藥效果佳,而一時耳根子軟,購買昂貴卻又來路不明的藥物。如需中醫進行體質調養、健康保健,可至中醫門診,由專科醫師透過望、聞、問、切四診診察疾病,依個人體質給予合適的治療、保健方式。

產後重「開機」 6-8周最好!

產後重「開機」 6-8周最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究竟產後媽媽,何時才能展開性生活?根據統計,約30%懷孕婦女礙於身材、心理狀態的改變,逾28周後大部分都沒有性生活,加上產後體態變化,加上許多媽媽生理時鐘配合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照顧寶寶;也有的媽媽因為在產後性交感到疼痛,對性生活越來越排斥,導致行房次數越來越少。產後至少6至8周才能讓性生活回到常軌產後婦女在子宮收縮時,會排出一種分泌物──惡露,產後2周內排出的惡露會逐漸變淡、量也會減少,通常4周到8周內會停止,8周後才會恢復到產前大小。對產後婦女而言,疲勞感、育兒壓力都可能是恢復性交的絆腳石,烏日林新醫院婦產科主任林新旺表示,產後婦女由於賀爾蒙變化,導致性慾缺乏、陰道變得乾澀,對於產後第一次性生活難免感到不適。由於子宮恢復期因人而異,產後練習凱格爾運動可以幫助下腹緊實。哺餵母乳時月經不固定 懷孕機會不小林新旺主任提到,產後的傷口組織、韌帶,恢復正常通常要到6周以後,擔心腹部肌肉鬆弛記得在產後6周以後練習凱格爾運動,可幫助收腹、下腹緊實。另外,某些民眾會有產後性行為較不容易懷孕的迷思,林新旺主任也表示,有哺乳的媽媽與沒有哺乳的媽媽相比,子宮會恢復得更好,但由於哺餵母乳時,月經週期不固定,因此產後恢復性生活後,再次懷孕的機會也有不小機率,若擔心會懷孕,也必須做好避孕的措施。產後婦女對於重啟性生活會有心理壓力,藉由夫妻間良好的溝通、氣氛的醞釀,同樣可以讓性生活重回正軌! 

活動/苗醫辦免費照顧服務員訓練班

活動/苗醫辦免費照顧服務員訓練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已邁入高齡化,需要照顧的人口急速成長,為能滿足苗栗偏鄉長者照護需求,負責推動獅潭鄉長期照護服務據點相關服務的衛福部苗栗醫院,將辦理免費照顧服務員訓練班,訓練日期為7/10至7/24,訓練合格者,將由苗栗縣政府長期照護管理中心核發照顧服務員結業證明書。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也將優先提供就業機會,歡迎有愛心及服務熱忱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報名專線:037-931110董小姐,或上苗栗醫院網站、苗栗縣政府長照中心網站,下載報名表填寫傳真報名:037-931487。◎報名資格條件:●具中華民國國籍,國小畢業以上,且年滿18歲以上●性別不拘●無不良嗜好及傳染病者●具擔任照顧服務工作熱忱者◎訓練時間/地點●核心課程:10天(106.07.10至106.07.21)/獅潭鄉新店村活動中心●臨床實習:4天(106.07.24至106.07.27)/衛福部苗栗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訓練費用:完全免費(衛生福利部-長期照護服務據點計畫經費補助)◎證書發放:訓練合格者,將由苗栗縣政府長期照護管理中心核發照顧服務員結業證明書◎辦理單位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苗栗縣政府長期照護管理中心主辦單位:苗栗縣獅潭鄉長期照護服務據點協辦單位: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獅潭鄉衛生所、獅潭鄉公所、新店村辦公室

講座/疼息照護.食在健康打造抗癌生活新品質

講座/疼息照護.食在健康打造抗癌生活新品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治療的過程,營養問題及突發性疼痛等,都是病友及家屬在照護上的極大困擾之一,不只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更常導致療程中斷預後不佳情形。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為幫助癌友及家屬掌握抗癌成功的關鍵,邀請您立即報名「疼息照護.食在健康 - 戰勝癌症講座」,聽專家告訴您,如何運用技巧攝取充足營養、以及建立有效解決疼痛的觀念,以減緩副作用造成的影響,正確幫助癌友與家屬具備自我照護能力,以輕易邁向康復,打造抗癌生活新品質。內容課程一:營養是抗癌的關鍵因素!課程二:不讓疼痛問題絆住癌症治療!課程三:沒有胃口時我該吃什麼?課程四:抗癌心路歷程分享時間:2017年7月1日(六) 上午9:00至12:00(08:30開始報到)地點:高醫附醫啟川六樓第二講堂(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講師:高醫附醫血液腫瘤內科 蕭惠樺主治醫師   台灣癌症基金會 鄭欣宜營養師   台灣癌症基金會第七屆抗癌鬥士 何清全洽詢:高醫附醫 王社工 (07)3121101分機5251、5254   台灣癌症基金會  蔡專員(02)8787-9907分機217 

流感無關季節!錯誤迷思恐害延誤就醫

流感無關季節!錯誤迷思恐害延誤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夏天到了,整體氣溫回升,多數家長都認為「流感」應該在冬天才會出現,夏天不可能會有,對孩子出現感冒徵兆不上心,沒有在第一時間診治,極有可能導致延誤就醫。一名3歲女童輕微咳嗽,伴隨連續4天發高燒,最高逾40度,最低也有38度,但因家長卻認定夏天不會得流感,認為孩子只是一般感冒。檢查後發現女童患有A型流感,住院服藥後,2天後退燒。一年四季都有流感 高峰期在冬季豐原醫院小兒科醫師馬瑞杉表示,台灣一年四季都有流感,高峰期雖然是在冬天12月到2、3月間,但今年比較從過年到現在一直都有流感的患者。一般的「感冒」,如果發燒通常會在3天左右就會穩定,但若是「流感」,就會出現頭痛、倦怠、肌肉痠痛等典型症狀,甚至咳嗽會咳得比較厲害,但也有些患者並沒有這些明顯症狀,反而持續高燒。這時家長一定要留意,詢問學校、安親班等教師,班上有沒有人出現高燒情況,如果有就要盡快帶到有流感快篩的醫療診所進行診治,這樣才能避免家族群聚感染,同時盡早治療。別當自己的醫生 出現異狀馬上就醫流感病毒威脅整年!抵抗力差的幼童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搭上流感列車,父母應拋棄「只有冬天有流感」的錯誤迷思,一發現有異狀就該就醫,千萬別當自己的醫生,免得到頭來延誤就醫,某些患者甚至可能產生更嚴重的繼發性感染。 

天然的最好!健康食品無法取代食物

天然的最好!健康食品無法取代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類基本上擁有較多的採集者特性,而不是獵人特性。我們可以不吃肉,但沒有水果和蔬菜卻無法存活,就是最好的證明。幾乎所有維生素,也就是對生命極為重要且須透過飲食來吸收的物質,都是植物性的。因為在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當中,從未發生過植物類食物嚴重短缺的現象。因此即使我們的遺傳設定無法自行生成某些維生素,但我們都存活了下來。例如:人類和少數脊椎動物失去了自行合成維生素C的能力,卻不會造成問題;只要不是在缺乏蔬果的情況下長期航海,亦即如果沒有徹底改變遺傳下來的生活型態,我們應當都不會罹患壞血病。維生素的缺乏 都會以某種形式妨礙大腦功能在人類近期歷史中,都是因為生活型態而導致維生素缺乏的症狀。這種情形通常很緊急,以至於人類的遺傳基因來不及適應。維生素在幾乎所有的身體功能當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每一種維生素缺乏(無論是A,B1,B6,B12,C,D或是E)都會以某種形式妨礙大腦功能、海馬迴神經元生成或β類澱粉蛋白代謝,大部分是影響全部的功能。維生素的功效超多,在此我們只想問:自己究竟是想攝取天然的食物?還是人工的食物?想透過水果、蔬菜和其他完整食物來攝取維生素?或是透過營養補充品?完整食物是無法取代的我根據一項簡單事實提出基本建議:完整食物是無法取代的。即便是最好的化學技術,最多也只能初步模擬大自然幾百萬年來所形成的一個錯綜複雜的物質,更不用說取代了。種植在有機環境裡的蘋果幾乎不含毒素,裡面隱藏了幾千種現在才開始要去研究的植物有效成分。營養補給品怎能比得上?單單維生素E,大自然就創造了幾百個不同的化學變種。健康食品集團會選出其中一種,只是因為它剛好很容易合成。你真的願意相信這樣的集團是為了你好嗎?我寧願選擇橄欖油裡面多樣的天然成分,每天再吃定量的杏仁,讓我的身體從這些不同維生素E組合中選擇對我最有益的。不管怎麼說,每個人的遺傳裡存在著數百萬年以來的生活經驗,我們應該相信它。(本文摘自/失智可以預防,更可以治癒/商周出版)

飄飄然像中邪?一窺大腦快樂的秘密

飄飄然像中邪?一窺大腦快樂的秘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加州理工學院的奧爾滋和納密爾教授等人,在1954年研究報告中提出:動物對腦內某些地方的輕微電刺激有特殊的愛好。他們的實驗裝置,是將電極種植在老鼠的下丘腦背部加以固定,然後訓練動物去按鈕接通電流,得到一連串輕微的腦內刺激。如果刺激點適當,動物便會按個沒完,甚至每小時達數千下,而且對其他的誘惑(如美食和異性)也毫不動心。牠們追求自我刺激如此專注,想必是因為這個刺激替牠們帶來極大的快感。因此,研究人員將這刺激點稱為「快樂中心」。•  情緒是經過大腦調配的心智狀態/所謂「快樂」,其實只是人們主觀上給予的情緒標籤,動物的實際感覺如何?仍不得而知。但是這個發現掀起了一股人體實驗的熱潮,不少人利用精神病人和癌症末期的病人,進行與動物同樣的實驗,獲得的結果,的確有消除緊張和愉悅快感,但尚未發現有「快樂得不得了」的情形。受試者有的說感覺到心靈超脫、飄飄然的感覺,有的說好似中了邪,說不出來的快感……,後來因為以人體做實驗違反醫療倫理,所以停止了這種測試。有些學者對於這一種由刺激帶動神經系統的運作,認為和所謂「酬償」和「懲罰」學說不太相關,所以不主張使用﹁快樂中心」這個稱號,但在學術界大家卻已習慣使用這個詞了,所以很多書籍文獻中還是時常可以見到。大腦裡實際上沒有獨立的「快樂中心」。大腦皮層下面的邊緣系統是產生情緒(包括快樂)的所在,但基本上,只是由「好」和「壞」兩種基調來變化而已。當訊息傳到大腦額葉,可以調配成各種複雜的心智狀態,而我們所感知的快樂,只是各種心智狀態中的一種而已。•  生活態度才能創造真正的幸福感/形成快樂必須有三個基本條件:身體無不適感覺,無負面消息、處境狀況良好,有回饋、有意義(例如得到獎金或獲得表揚)。生活中三個條件要都同時湊上並不容易,所以有人就想些邪門歪道,發明什麼「快樂丸」等藥物來刺激大腦,其實這是在混亂大腦。用藥物或其他外力的方式尋求快樂,其實是不切實際的,而且副作用很多。倒不如培養樂觀情緒和正面思考的習慣,對生活物質要求不要太高,知足惜福,工作努力,踏實肯做,這才是追求大腦自發性快樂的不二法門。(本文摘自/大腦,你在忙什麼?/方舟文化)

簡單3步驟 讓孩子學會快樂分享

簡單3步驟 讓孩子學會快樂分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分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個重要的議題,每個人都得經過一番努力才能學會。占有欲是天生的,與分享恰好相反。四歲前的孩子通常有很強的占有欲,因為他才剛學會何謂「所有權」──他會捍衛自己的物品、玩具,甚至拿走其他小朋友的東西,變得固執、硬脾氣,會反抗。他一點都不想與人分享玩具──這種狀況你一定不陌生。孩子四、五歲前,還無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事情,他不明白「因為不能一起玩車子,所以馬丁現在非常難過」是什麼意思?他也許喜歡和馬丁在一起,但他們兩個寧願各玩各的,也不想一起玩「同一台車子」。而四歲以後,孩子開始了解別人的動機,並明白什麼是分享、輪流和交換。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時,你無法隨時看顧的話,不如各自給他們玩具,讓他們各玩各的,可有效減少孩子們為了爭奪玩具而吵架的機會;接著,你可以不時觀察,在他們和諧相處時適時給予稱讚。無論年紀大小,爭吵一定是兩個人造成的,所以,要盡可能地對玩在一起的孩子一視同仁。如果年紀較小的孩子總是搶走大孩子的玩具,不能以「他年紀小,不懂事」為由,而漠視這個情況;不要總是讓年齡較大的孩子妥協,叫他一定得將喜歡的東西都讓出來,這樣會讓大孩子感到沮喪與失望。若年紀較大的孩子想決定所有事情,且不讓較小的孩子一起玩──這個狀況就需要大人介入協調,讓孩子們都能玩在一起。3個步驟讓孩子學會分享1) 示範給孩子看──也是最好的方式──當孩子最好的老師,從小事做起。例如,你喝果汁時,也讓他喝一些;你吃巧克力時,分一塊給他;讓孩子一起參與你正在做的事情。2) 你可以在遊戲中和孩子練習分享,譬如說要求他與你交換玩具。當孩子能輪流玩不同的玩具,並和你一起玩時,你要馬上稱讚他。一開始先練習兩分鐘至五分鐘就好,之後再慢慢地將時間愈拉愈長。3) 當你發現孩子想奪取其他人的東西時,應馬上介入。來到孩子面前(一隻手臂的距離)。握住他的手。提醒他,他應該先問別人能不能讓他玩他想要的玩具,並學習等待,直到輪到他。當孩子開口詢問,也乖乖等待時,別忘了稱讚他。(本文摘自/德國專家育兒百招,2~6歲孩子超好帶/大好書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