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暑氣纏身 中暑解熱怎麼做?

暑氣纏身 中暑解熱怎麼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暑俗稱「發痧」,是指在日光下曝晒、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人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等症狀的總稱。包括日射病、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四者可以單獨出現,亦可合併出現。顱腦疾病的患者,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其容易中暑。中暑體溫達41℃恐致死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溫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就極易發生中暑;田間及露天工作時,受陽光直接曝晒,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曝晒,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熱氣集中,散熱困難。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疾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會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達41℃是預後嚴重的症狀;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者,可加重預後處理。西醫怎麼治療中暑呢?首先要做的是:迅速離開易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解開衣釦和褲帶,把上身稍微墊高,然後先用溫水敷頭部及擦全身,然後用冰水或井水敷患者的頭部,或用酒精遍擦全身。同時,幫患者降溫,按摩四肢及皮膚,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散熱能力。如果患者神志清醒,給予大量的冷茶或糖水、鹽水、蘇打水、西瓜汁等。中醫怎麼治療中醫呢?重按合谷、內關、人中穴,以患者醒著時按摩;然後按委中穴,按足三里穴1分鐘,待其清醒後,取坐姿,再按風池穴15至20次。熱盛傷陰:發燒、口乾、舌質紅或絳、脈細數,宜清熱生津。鮮竹葉3至5錢、生石膏1兩(先煎)、麥冬2至3錢、石斛3至4錢、甘草2錢半,以水煎,每日分2次服。氣分實熱:高燒、無汗、口乾而渴、脈洪大,宜清解氣熱。生石膏1至2兩(先煎)、知母3至5錢、甘草1錢半至3錢、香薷2錢,以水煎服。(文章摘自/常見病速效自療/人類智庫)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講座/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者容易因不當的血糖控制而造成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及視網膜病變,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可避免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其中營養醫療是血糖控制治療計劃中重要的一環,但大部分病友常抱怨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的飲食控制。本堂課幫助病友認識均衡飲食及飲食之份量代換,使病友之飲食更具多樣性!大部分病友常抱怨不知哪些食物可吃?而無適當的飲食控制。本堂課經由林郁珊營養師幫助病友認識均衡飲食及飲食之份量代換,使病友之飲食更具多樣性!名稱:糖尿病自由吃-認識食物代換時間:106年7月13日 (四) 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研究:較高位者 容易打斷對方的話

研究:較高位者 容易打斷對方的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家達丘‧肯特納(Dacher Keltner),進行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其結果發現:當較高位者在和較低位者直接接觸時,前者對後者的注意力,遠不如後者對前者的來得多。較有權力者 態度較冷漠舉例來說,有一個研究是:兩個陌生人利用五分鐘彼此認識。配對的同組中較富裕者,顯示出眼神交流、點頭、或笑容(評量投入程度的方式)的機率,不如較不富裕者。肯特納在荷蘭也發現,如有陌生人傾吐生活中不如意之事時,配對中較有權力者,在態度上相對來說會較冷漠;而較無權力財富者,則會對對方表現出熱忱的態度,不論對方的權位階級是否較高,或是與他們自己相同。根據肯特納的研究結果顯示:同一個組織內,較高位和較低位者,察覺他人臉部表情,與其個人感受的能力,即可看出兩者在關注他人上的差別。且此兩種位階者在組織內互動時,較高位者除了如上述,比較不對對方投以眼神交流外,也更容易打斷對方的話,並且獨占對話中的說話比例。資源不多,且生活狀況窘迫的人,如需要以兩份工作支撐家用,並且委請鄰居照顧三歲小孩的單身母親,傾向和他人維持良好關係,因為或許未來需要對方的協助。肯特納說:「因為他們需要依靠別人。」而相反地,富裕者如有照顧三歲小孩的需要,可以花錢雇用人力(不論是找打工學生到家中,或是送至托兒所)。肯特納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富人會目中無人(包括忽略他人之需求和苦痛)的理由。當我向達賴喇嘛描述這些研究結果時,他又提及另一個更複雜的情況:某些信仰的追隨者相信,在高位者可以決定他們的命運。在高位者也認為這些困境,是他們自討苦吃,因此沒有必要理會,或伸出援手。歸因於「命運」或「因果」 使人們完全不顧他人急迫的需求他還觀察到,無論是利用種姓制度,或是屬於特權階級中的一種觀念,甚至是宿命觀點-認為這就是上帝創造給那些弱勢者的方式,這種種態度都會讓他們的言行毫無慈悲心,成為麻木不仁的理由。他說:「這是宗教有可能會帶來的問題。」歸因於「命運」或「因果」則使人們完全不顧他人急迫的需求。達賴喇嘛認為:「這是全然的錯誤。」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行動,而不是僅表達同情心。「你可以重複說一千次的『平等』,『平等』,但實際上又言行不一。」達賴喇嘛說。在一個少有同理心的商業或政治環境中,掌權者不會想到,他們所做出的決定,對弱勢者會有多大的影響。(本文摘自/柔軟的心最有力量/天下雜誌)

改善腰酸背痛 一根吸管就能做到!

改善腰酸背痛 一根吸管就能做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上梁不正」是「下梁歪」的關鍵,所以改變身體的體態要從頭開始,也就是從牙齒咬合做起。我們用一根吸管來看看牙齒咬合如何影響人的體態結構。先準備一根3~5公分的小吸管,用牙齒輕輕咬著,嘴巴放輕鬆,身體也放輕鬆,眼睛很自然地平視前方,兩手自然擺動,慢慢走30~50步,感受一下肩膀是不是鬆了,背痛、腰痛是不是減輕了。一根吸管幫助背部、腰部肌肉張力減輕透過一根吸管,恢復頭部重心,身體不再彎腰駝背,背部與腰部的肌肉張力減輕,一定能舒緩疼痛。牙齒咬合、顳顎關節與頭部後方的第一頸椎,加上頭頸部的肌肉,是一組巨大的關節組合,有了任何改變,其他部分都會巧妙移動。以到牙科補牙為例,一般補完牙,牙醫師會用咬合紙確定高度是否適當,往往在診療椅上確定沒問題,回到家裡吃飯時卻覺得不適。因為躺在診療椅上,人的頭部會不自覺地上仰,方便牙醫師檢查,可是正常吃飯時卻不會仰著頭,頭部回到正常位置,咬合位置與仰著頭的時候就不一樣。反過來說,如果牙齒咬合出現問題,耳朵前方的顳顎關節與頸椎,很容易會出現各種不適的症狀。輕輕咬著吸管 能讓頭部回到理想位置我們再來做個實驗,先坐好,左右慢慢擺動頭部,記住自己左右擺動時,頭部最大的擺動位置,不要太用力,就只是瞭解到頭部可以運動的範圍,確定頭部左右最大的擺動位置後,請再把吸管輕輕咬起來,沒有錯,就只是輕輕咬著吸管,讓上下排牙齒分開大約2~3毫米,然後再將頭部左右慢慢擺動,觀察您的頭部最大擺動範圍,是不是發現可以擺動的範圍變大、頸部肩膀放鬆了?簡單將咬合墊高,頸椎就自由了。咬合墊高,占頭顱骨1/3重的下顎骨微量下移,讓頭部回到理想位置,肩頸肌肉不需過度用力拉住前傾的頭,所以肩頸肌肉放鬆,腰背肌肉也自然放鬆,即能改善上述部位的疼痛狀況。同時,當頸椎壓迫減少,自律神經也跟著活化。(本文摘自/一根吸管有氧治百病/時報出版) 

精力湯治疲勞?越喝越累竟食物過敏

精力湯治疲勞?越喝越累竟食物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位30多歲的女老師長期為疲勞所苦,三不五時容易感冒、口腔潰瘍、身體痠痛。為此,她特別注重自己的飲食,每天用各類「抗氧化」五彩蔬果打成「精力湯」,想搶救自己的健康。精力湯食材導致食物敏感沒想到,她的疲勞並沒有因此而改善,她也為此困擾不已。做了食物敏感IgG 檢測,才發現她對30多種蔬菜、水果、豆類、堅果類都出現敏感反應,其中好幾樣正是精力湯的食材!這些公認有益健康、可補充精力的食物,因為不適合她,反而造成她的身體慢性發炎,一點一滴耗損她的精力。世上的食物種類何其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帶有不同的基因遺傳因子,每一種食物分子進到不同個體的體內,都可能引發不同的免疫反應,即便是天然的食物,甚至普遍認為有益健康的食物,也不見得適合所有人。舉例來說,有人吃了螃蟹、蝦子,全身馬上產生急性蕁麻疹的過敏反應;有人因為缺乏分解乳糖的酵素,有乳糖不耐症,一旦喝了牛奶,腸道無法順利消化乳糖,就會產生嚴重程度不一的腸胃道症狀,如腹痛、脹氣、腹瀉等。這類症狀都是對食物產生的不良反應,通常在吃下食物後的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發作,自己若能察覺,以後盡量避開這類食物就好。食物敏感可能在接觸2、3天後才發生但是,有一種情況來得慢,不容易被察覺,症狀多元,反反覆覆,不勝其擾,影響生活品質,甚至,你我周遭就有人患有這樣的狀況卻不自知,也就是「食物敏感反應」。有別於急性過敏反應(因為免疫球蛋白 IgE 引起)通常來得又急又快,如蕁麻疹、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眼睛癢,嚴重者影響呼吸道引發休克等,「食物敏感反應」往往在接觸到該食物之後好幾個小時,甚至2、3天之後才發生,相關症狀不是立即性的,也不見得很嚴重,但仍然是有感的、反覆的、惱人的,影響生活品質。這類症狀從頭到腳都有可能,舉凡慢性頭痛(如偏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睡眠障礙、慢性溼疹、慢性蕁麻疹、痘痘、乾癬、鼻炎、慢性疲勞、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腹脹(如腸燥症)、體重難減、腦袋鈍鈍、關節痠痛等各種症狀,都可能跟「食物敏感反應」有關。別吃藥控制 試著找出食物過敏兇手許多人以為食物過敏的症狀僅限於皮膚癢、蕁麻疹、打噴嚏、流鼻水,很少人會把皮膚與鼻子以外的症狀和食物聯想在一起,就算一度懷疑是因為食物引起,也常常想不起自己2、3天前吃了什麼,再加上食物種類千變萬化,很難確實找到引發症狀的元兇。正因如此,這類食物敏感反應常常在生活中反覆發生。有些患者做了常見的急性過敏原檢測(IgE test),想找出可能引發症狀的食物,卻不一定找得到兇手,因為「食物敏感反應」屬於非 IgE 的免疫反應,跟 IgE 引起的急性過敏反應不一樣,做 IgE 的檢測自然找不到原因。苦於「食物敏感反應」的人因此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往往是症狀一來就吃藥壓制,好讓自己舒服一點,跟症狀和平共處。但更重要的是,為了不讓症狀持續,甚至繼續惡化,建議先試著找出自己的敏感性食物,再進一步透過飲食調整來改善健康。(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起床猛打噴嚏?改善鼻炎這招有效

起床猛打噴嚏?改善鼻炎這招有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睡覺時穿著短袖、短褲,那麼寒氣會從大腿和上臂的皮膚侵入身體,再進入膽經和胃經。年輕人氣血較高,第2天早上就開始把前一晚進入的寒氣排出去。因此,一到夏天身體每天都上演相同的戲碼,於是就形成了過敏性鼻炎。改穿長袖、長褲之後,早上就不再打噴嚏了。穿長袖長褲睡覺 大幅改善打噴嚏問題我把這個例子放在網路上,一個媽媽寫信給我,她不相信可以這麼簡單的改善孩子的過敏性鼻炎,我建議她自己做實驗。2個星期之後,她又寫了一封信。她真的拿孩子實驗,讓孩子一天穿短袖短褲,一天穿長袖長褲睡。結果孩子就一天打噴嚏一天不打噴嚏。還有一次,在深圳的一個演講會上,我說了這個例子。第2天在一個簽書會中, 來了一個讀者。他說他太太前一天聽了我的演講,回家告訴他這個例子。他是個過敏性鼻炎的患者,當天晚上就試著穿長袖、長褲睡覺,第2天早上果然打噴嚏的問題大幅改善。因此,特地跑到簽書會上向大家做見證。吃冰吃太急、頭髮沒吹乾都可能是主因許多慢性病是患者可能在生活上有一些小問題,每天不斷製造新的病因,如果不先杜絕新的病因產生,今天創造的病因,明天還是會形成新的疾病,沒完沒了的,老怪醫生無能,不能斷根。再高明的醫生也只能治昨天的病,不能治明天的病。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吃冰吃得太急、冬天穿得不夠保暖、淋雨、洗頭沒吹乾等生活習慣,也可能在經絡裡堆積寒氣。身體排經絡裡的寒氣是過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空調系統不良也可能讓健康的人因此生病另外,家中空調系統的不良也可能形成過敏性鼻炎。老式的空調系統採用開關式的溫度控制模式。這種控制方法設定了一個溫度,假設是攝氏26度。溫度從高溫降到26度時,空調的壓縮機就自動停掉。但是溫度不會馬上停止下降,會繼續下降一兩度,可能到了24度,溫度才會停止下降,然後反轉慢慢上升,等溫度升到28度時,壓縮機再重新開動,溫度再逐漸下降。這種空調機會使室內溫度在攝氏24度到28度之間反復的變化。當室溫升高到28度時,孩子覺得熱了,開始流汗,自然把被子踢掉。過幾分鐘室溫又降到24度, 這時孩子正在流汗,毛孔大開,氣溫又低,寒氣就進入身體了。整個晚上都在冷熱之間變來變去,即使健康的人都會因此而生病。(本文摘自/人體使用手冊:親子漫畫版/布克文化出版)

是真的!喝咖啡也能看個性

是真的!喝咖啡也能看個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聽其言,觀其行」,一個人如果崇尚生活品味,通常對喝咖啡都會有獨特的見解,咖啡的選擇,像一場有趣的捉迷藏。每一種咖啡因為種產地不同、製作方法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特殊風味。如果你有耐心一一品嚐,也許可以按圖索驥,觀察客戶喝的咖啡,就能了解對方的個性與心情,讓咖啡飯局變得無往不利。1) 黑咖啡/個性較堅持己見黑咖啡是指不加糖、不加奶精的原味咖啡。喜歡喝黑咖啡的人,認為喝黑咖啡才能喝出咖啡的原味,對於咖啡豆的產地和口味也相對較為挑剔。不酸不苦、Balance良好的中南美咖啡,如巴西咖啡、牙買加咖啡、藍山咖啡等,會是最好的選擇。其中藍山咖啡醇味芬芳,非常受到女性朋友的喜愛。通常點這類咖啡的人都很有「個性」,對事情通常都有獨特的見解和看法,而且較堅持己見,在某種程度上不容易妥協。2) 曼特寧、爪哇咖啡/喜愛新穎創新想法印尼蘇門達臘所生產的曼特寧咖啡,屬於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味道濃郁、厚實香醇,適宜的甘苦味,幾乎不帶酸味,是品嚐重口味咖啡的最佳選擇。而產於印尼爪哇的爪哇咖啡,則是屬於阿拉比卡種咖啡。烘焙後苦味極強而香味極清淡,它的酸、苦、甜三種味道配合得恰到好處,相當受到女性朋友歡迎!這類的咖啡比較偏重口味,被貪戀味覺刺激的人所著迷,通常愛喝此類咖啡的人愛恨分明,個性較喜歡嚐鮮,不論是生活或工作都不愛一成不變。如果要和這種人談生意,提出創新點子和顛覆想法,是贏得生意的不二法門。3) 摩卡、哥倫比亞咖啡/與人交往點到為止這裡的摩卡指的並不是加了巧克力和牛奶的摩卡咖啡,而是指產於伊索比亞的咖啡豆種類,豆子較小而香氣甚濃,擁有獨特的酸味和柑橘的清香氣息,而且甘醇中帶有令人陶醉的豐潤餘味。哥倫比亞產的咖啡豆,也是和摩卡一樣比較帶有酸性,很適合性喜清淡的人。喜愛喝此種口味咖啡的人,較不喜歡汲汲名利,與人交往保持空間,君子之交淡如水,此種人雖然很容易親近,但卻也不容易深入他的心。4) Espresso義式濃縮咖啡/憑感覺做事量少濃烈的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是一種口感強烈的咖啡類型,它是以極熱的熱水,藉由高壓沖過研磨成很細的咖啡粉末,然後再沖出濃稠的咖啡。強調瞬間愉悅,訴說藝術家似的狂熱性格,性格模糊,口味卻也最取巧討好。通常喜愛喝此種口味咖啡的人,較有浪漫的藝術家性格,做事情喜歡憑感覺,感覺對了,一切好談。5) 拿鐵咖啡、卡布奇諾/鄰家型人物「拿鐵」(Latte)在義大利語是鮮奶的意思,因此拿鐵咖啡是泛指由熱鮮奶所沖泡的咖啡。一般拿鐵咖啡的成分是三分之一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加上2/3的鮮奶。它的口感溫和,並且可以融合像是香草、杏仁……等各式口味,搭配出不同的組合。而卡布奇諾與拿鐵咖啡的差別則在於多了奶泡,是由1/3的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加上1/3的鮮奶,以及1/3的奶泡調配而成。有時會在奶泡上灑上些許肉桂粉、可可粉或是柑橘檸檬類的果皮絲用以裝飾或增加風味。通常愛喝拿鐵或卡布奇諾的人,個性較為溫和、好相處,相對也比較平易近人,善於溝通也善於傾聽,是屬於「鄰家型」的人物。6) 牛奶、調酒、巧克力咖啡/個性直爽單純牛奶、調酒、巧克力咖啡屬於較可口的口味,把咖啡添加成不同風味,交集成口感觸特的調味乳,很適合不想把咖啡當做一件正襟危坐的事,也不想在酸、甜苦、澀間體會什麼深奧的人生哲學,凡事只想簡簡單單的人。因此,跟愛喝此種咖啡的人談事情,需要單刀直入、不耍心機,才可以贏得對方的心。(本文摘自/飯局學/好優文化出版)

消水腫、促進代謝 產後必吃5大食物

消水腫、促進代謝 產後必吃5大食物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1)生化湯可以幫助排出惡露?生化湯可以幫助產婦排除惡露,加速恢復子宮功能。產後子宮功能是否能恢復良好,關鍵在於第1週有沒有好好以生化湯來幫助子宮收縮,排除殘留的血塊和分泌物。這個階段體質調養得當,可降低日後罹患婦女病的機率。生化湯可排除殘留組織  幫助子宮恢復原狀 喝生化湯可以促進子宮收縮,幫助在懷孕時被撐大的子宮,能盡快恢復原狀;在子宮不斷收縮的同時,一天1帖溫熱的生化湯可以緩和子宮肌,舒緩收縮時產生的疼痛感,徹底排除殘留在子宮內的瘀血、組織等。自然生產的人如果沒有傷口感染或血崩,3天後可開始服用生化湯,剖腹生產的人要視傷口癒合程度,待排氣後服用,直到惡露排乾淨即可停止,多服無益。2) 多吃麻油雞能滋補氣血?麻油雞可協助產婦新陳代謝,是恢復體力、補養氣血的滋補食品。產婦在喝完生化湯,排淨體內惡露,並調養、修補子宮功能後,正是進補、滋養氣血的最好階段。麻油雞裡的雞肉可提供蛋白質,能幫助乳汁更為營養;老薑、米酒可溫暖腸胃,疏通經絡、活化內臟功能,祛除體內風寒;胡麻油則可促進子宮收縮,幫助子宮恢復功能,是可以讓產婦肌肉維持彈性、紅潤光滑又年輕的滋補聖品。在烹調麻油雞時宜選擇脂肪含量低,蛋白質、礦物質含量較高的烏骨母雞為材料,麻油必須選擇低溫烘焙的胡麻油,較能達到潤澤五臟但不燥烈的效果。剖腹生產的產婦,食材中的米酒必須讓其全部揮發,以免影響傷口癒合。3) 酒釀有助產婦胃口大開?酒釀含有能幫助消化的天然酵素,可改善食慾,增加胃口。酒釀是很溫補的食物,甜酒釀裡含有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澱粉、脂肪成分,酒釀中的米酒也有溫暖身體,改善產婦手腳冰冷的作用。酒釀中所加入的桂花醬氣味清香,可舒緩心情、放鬆緊繃的肌肉,有助穩定產後不安的情緒。在產後第1週的調理期,可適量食用酒釀食物,例如酒釀煮雞蛋、桂花釀湯圓等,來補充生產過程中流失的血液與營養素;而女性產後體內荷爾蒙會發生急遽變化,也可藉由坐月子的機會調整體質。4) 紅豆為什麼能消除水腫?紅豆能促進體內代謝正常運作,有消除水腫的功效。產後女性往往因為腎氣不足,出現脾腎虛弱的浮腫現象。水腫的困擾多半集中在產婦下腹、手腳或臉部,這時可以先補腎來調理體質,多吃紅豆湯、紅豆紫米粥、紅豆飯等料理,來幫助體內代謝過多滯留的水分,進而利尿消腫。紅豆適合水腫的人食用,因其含有皂?、維生素B群和礦物質鉀,可消除浮腫,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能量產生。由於皂?多存於外皮中,吃紅豆湯時最好連外皮、湯汁一起吃,消除水腫的效果更佳。5) 紫米為什麼能促進乳汁分泌?紫米能幫助造血、補充體力,有助產婦乳汁的分泌。紫米性溫,有補血的功效,所含的礦物質磷,能協助人體熱量的儲存,同時紫米含有蛋白質、維生素B群、E、葉酸、鈣、鐵等,都是造血、補氣血的營養來源,有助產婦分泌滋養的乳汁,哺餵寶寶。哺乳媽媽若奶水量少,為了讓寶寶能吸收較為濃稠的乳汁,產婦可吃桂圓紫米粥、紅豆薏仁紫米粥來促進乳汁分泌。紫米的纖維質較粗硬,煮之前要先泡水,並煮到透心熟爛再食用。(本文摘自/吃對食物坐好月子/康鑑文化出版)

手腳易麻、腸胃不好?糖尿病已上身!

手腳易麻、腸胃不好?糖尿病已上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就算被宣告罹患糖尿病,大部分的人也是不痛不癢。若不定期健康檢查,等到發現時,恐怕已得病超過10年、20年了,就算沒有自覺症狀,疾病仍持續惡化,即使身體全是毛病,等到產生嚴重併發症時,糖尿病早已惡化得令你後悔莫及了。沒有症狀的疾病 一不留神就奪走健康腎病變、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可說是糖尿病的3大併發症。3者都是微細血管和神經,因為醣類而產生的病變。其中,比較早出現症狀的是神經病變。末梢神經及自律神經病變會導致手腳麻痺、感覺障礙、腸胃功能不全、汗腺異常、男性性功能障礙等各種問題。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感染,因此只要受點小傷,就會導致細菌入侵,加上末梢神經麻痺而缺乏痛覺,容易因為延遲治療而出現組織壞死,甚至到需要截肢的地步。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時常留意自己的腳趾的狀況,絕不能忽視小傷。糖尿病併發症會破壞全身血管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視網膜和玻璃體的微血管變得脆弱,受損出血的一種疾病。它會引起視網膜剝離,嚴重者甚至會失明,還可能併發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疾。腎臟腎小球中的微血管若產生障礙,就會引發腎病變。這時因為腎臟的過濾功能下降,產生蛋白尿及全身水腫等症狀,若沒有及時治療,遲早惡化成腎衰竭,最好走上洗腎的不歸路。這些恐怖併發症,10年後才會陸續爆發出來。糖尿病會傷害全身血管,血液裡的葡萄糖濃度一高,血管內側就會受損,身體為了修補傷口,會凝固血液,導致血管阻塞。因此,血流容易停滯的微血管就會接二連三地死亡,微血管分布密集的眼睛及腎小球,之所以容易產生病變,也是因為這個緣故。肝臟過度疲勞也是糖尿病高危險群這些併發症,必須等到發病後5年、10年後,才會慢慢顯現出來,在那之前,患者幾乎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因此,我們需要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此外,大血管病變也在背後偷偷進行著,動脈硬化、腦血管疾病(腦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狹心症)……,這些攸關性命的重症會在出其不意時突然發病,而大血管的動脈硬化,更是從糖尿病高危險群階段就開始了。「脂肪肝」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別掉以輕心!在葡萄糖的代謝上,肝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因此,總是攝取大量醣類使得肝臟過度操勞的人,以及飲酒過量導致肝功能變差的人,他們身體控制血糖的功能也會變差,造成肝臟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血糖高居不下。常聽到有人說:「我沒有糖尿病,但我有脂肪肝!」如果你也有脂肪肝,請特別注意,有一種看法認為:脂肪肝是糖尿病高危險群。酒精堧易造成三酸甘油酯代謝困難 脂肪肝可以大致分成2種,一種是飲酒過量引起的,另一種則是不是。但絕大多數脂肪肝,都是飲酒造成的。雖然酒精在體內很容易燃燒,但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名為NADPH的物質,造成三酸甘油酯代謝困難。此外,由於身體處於能量過剩的狀態,所以比三酸甘油酯容易燃燒的物質,會大量在體內循環,最後囤積體內,形成啤酒肚。多餘的三酸甘油酯,會被儲存在脂肪細胞內,製造出有害的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讓胰島素作用變差,提高胰島素阻抗性。此外,脂肪細胞所製造的荷爾蒙,也有許多會促進動脈硬化。飲酒過量,不只肝硬化,動脈也會跟著硬化!當內臟的脂肪細胞開始囤積三酸甘油酯時,肝臟也會開始存積脂肪。肝臟本來是將葡萄糖轉換成肝糖儲存的地方,因為營養過剩被塞得滿滿的,只好將脂肪以更有效率的形式儲存,因此就形成了脂肪肝。(本文摘自/糖尿病一定有救/采實文化出版)

愛喝碳酸飲料?罹食道癌機率大增5.7倍

愛喝碳酸飲料?罹食道癌機率大增5.7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知道每天所喝的飲料,可能將你一步步推向癌症嗎?怎麼喝才能遠離致癌危機……水份是人體每天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夏天人們喜歡喝冰涼的汽水飲料來消暑,冬天則喜愛喝熱騰騰的熱湯、熱茶來取暖,但你可知道這些飲品,在某些情形下飲用,可能讓你的致癌機率大大提高。1) 喝熱茶增加食道癌機率至少2倍?伊朗格列斯坦省(Golestan)的食道癌比率是全世界之冠,人們習慣喝熱茶,很少抽菸或喝酒,研究人員記錄了871名民眾抽菸、喝酒和喝茶情況,發現近期之內,有高達300名民眾被醫生診斷為食道癌,其中很大的關聯性是他們都喜歡喝熱茶。正解/高溫食物可能破壞食道黏膜,誘發罹癌機率。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助理教授翁孟仕解釋,高溫食物會破壞口腔、食道黏膜,提供致癌因子進入組織的機會,因此提高罹癌機率。另一方面是細胞本來就有修復機制,黏膜破壞時,免疫細胞會開始進行抵抗外來物及修復作用,高溫食物破壞食道黏膜的機會高,常會刺激細胞,反而有誘發此處細胞不斷增生的可能性。飲食建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侯雅苓營養師提醒,喝茶的溫度在攝氏65~69度左右的致癌率,是喝茶溫度在攝氏65度以下民眾的2倍,而喜歡喝溫度在攝氏70度以上的致癌機率是不喝溫茶民眾的8倍之多,所以若喜歡喝熱茶,茶溫最好為65度以下。不只喝熱茶,火鍋、濃湯、稀飯、湯麵、熱開水等熱的液體都要涼一點再喝較好。2) 喝汽水增食道癌機率?國際間多個醫學研究單位最近提出報告,指喝太多碳酸飲料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危險。一組研究人員分析美國人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飲食習慣發現,美國人在2000年對汽水等碳酸飲料攝取量,與1946年相較,增加超過了4倍半,結果美國白種男性罹患食道癌的個案大增5.7倍。正解/的確如此。侯雅苓營養師解釋,食物從食道要進入胃的地方,有一處括約肌,目的是不要讓胃液回流到食道,但是高糖、高油脂、咖啡、酒精食物,很容易讓括約肌鬆弛,誘導高酸性的胃液回流到食道,所以可能增加食道癌機率。飲食建議/侯雅苓營養師指出,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不僅能降低飲食量,同時可避免吞食未完全咀嚼的食物,避免胃部堆積太多食物而延長正常的胃排空、增加胃消化的時間,引起回流。吃飽之後,最好適度散步,幫助消化,不要立即躺平睡覺。3) 咖啡1天4杯,罹乳癌機率高?先前有研究發現,適量咖啡,可降低罹癌機率,但醫界現在出現新說法,擔心過多的咖啡因,可能會刺激雌激素異常增加,導致女性乳房病變。正解/是否會罹癌,尚需更多研究來探討。翁孟仕助理教授指出,早期研究發現,飲用咖啡因含量在100~200的飲料,會增加胎兒體重過輕、先天畸型的情況,含量更高,比例更高,但是否有罹癌的可能,尚未有明確的研究報告提出。不過咖啡含有興奮劑,下午4點以後,就要避免飲用,有心悸者,更需謹慎。飲食建議/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研究副院長賴基銘及侯雅苓營養師表示,每天咖啡飲用量不要超過3杯。最好喝不加奶精和糖的黑咖啡,或用鮮奶取代奶精,將更健康。4) 女性每日1杯酒,罹癌機率多13%?英國一份最新報告指出,每日1杯酒,會使女性罹患多種癌症的機率增加13%,即使飲酒量少於1杯,引發癌症的機率仍可能增加。更別提飲酒過量所導致的乳癌、食道癌、喉癌、直腸癌和肝癌風險。正解/「每日適度飲酒」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功效,是否會引發癌症,需更多研究證實。翁孟仕助理教授指出,之前有研究顯示,飲酒過量會罹患肝癌及心血管疾病,但是否會引發癌症,本篇報告的內容不盡完備,需更多的研究證實。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飲酒過量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飲食建議/賴基銘醫師及侯雅苓營養師強調,飲酒不要過量,酒精濃度不要太高。若要飲酒,紅酒、含多酚類的酒較佳。5) 飲用過多含糖飲料,胰臟癌風險加倍?美國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科學家對新加坡6萬人進行研究,一共花了14年的時間追蹤調查60524名男女的健康狀況,其中有140名志願調查者罹患胰臟癌,每週喝2次或更多含糖飲料的人罹患此癌的機率比別人高87%。正解/的確如此。常喝含糖飲料,包括蜂蜜都是一種糖類飲品,攝取過量糖分,影響胰導素分泌,細胞會有過勞或發炎情形,罹患胰臟癌機率大增。飲食建議/若要喝飲料須懂得節制,白開水還是最好的飲品。(本文摘自/成功打造防癌力,調好體質不生病/大家健康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