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活動/一起動ㄘ動動態職場創意賽

活動/一起動ㄘ動動態職場創意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都市生活中,許多上班族成了久坐族,一打電腦就打一整天;身體缺乏運動致使出現許多不健康訊號。國民健康署為鼓勵辦公室運動風潮,特別徵求能促進辦公室運動的創意提案,最高獎金3萬元。上班族久坐恐罹糖尿病、癌症許多上班族一早進入辦公室,就坐著使用電腦工作,下午再繼續坐著開會,一下班繼續低頭傳訊,出現這裏痠那裏痛的不健康訊號,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身體活動量不足是造成慢性疾病的四大危險因子之一。無形中就增加了罹患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週應有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量。但根據國民健康署105年工作人口健康促進現況調查,超過半數(51.8%)工作者於近一個月平均每周運動未達150分鐘,其中近2成(16.3%)工作者表示「都沒運動」。主管員工動ㄘ動 贏健康拿獎金國民健康署今年首度辦理「106年動態職場創意金點獎競賽」,邀請職場主管及員工一起動ㄘ動ㄘ,想一想如何在工作、開會或休息時、辦公室環境或提供社團服務等增加身體活動的機會,例如:騎腳踏車上班、美化樓梯、添購站立桌子等動態辦公設備、推廣運動性社團政策以及訂定員工增加活動的點子都可報名。名稱:106年動態職場創意金點獎競賽時間:即日起至7/20活動網址:http://health.hpa.gov.tw/ISHAHHIT/ISHAHHIT/Pages/index.aspx洽詢:羅小姐 0972-725705 / 江小姐04-22231360

揪團代購藥品 觸法可罰1仟萬!

揪團代購藥品 觸法可罰1仟萬!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暑期假期到了,不少民眾安排全家出遊度假行程,部分民眾有至外地或國外購買藥品回來給家人朋友當做伴手禮的習慣,小心!現在國外旅遊攜帶自用藥品必須留意限量,勿隨意購買誇大不實的藥品。民眾出國旅遊,攜帶或購買自用藥品時,必須事先清楚各國對攜帶藥品出入境規定,以免不慎違規受罰或被沒入銷毀,掃了旅遊興致。自用藥品有限量 藥品販售恐觸法網路賣家透過網路便利、低成本,刊登販售或代購國內、外藥品,類似行銷特性具有:低價位、來路不明、無藥物許可證字號等,其產品常來自於自行攜帶入境藥品、網路揪團購買、個體戶賣家等。衛生局呼籲民眾:切勿經由網路購買藥品,避免偽藥、禁藥的傷害,以保障家人健康。如在國外購買中藥回國,應申請進口同意書,並遵守「自用藥品」限量規定,目前我國入境旅客攜帶自用中藥藥物限量,每種中藥材1公斤,不可超過12種,中藥製劑每種至多12瓶(盒),合計以不超過36瓶(盒)為限。帶回的藥品千萬不可販售。依藥事法規定,擅自輸入、製造或販售的藥品,違反者最高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1,000萬元以下罰金不買藥品饋贈親友 遇有非法藥品請檢舉衛生福利部呼籲民眾,勿任意購買來路不明或誇大療效的藥品,也勿將藥品當成一般商品,任意購買使用或饋贈親友,海外旅遊也不購買非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核准的藥品。有病應找合格醫師,服用合法製藥廠所製造的藥品。不購買非醫療場所及來源不明的藥品,遇有非法來源的藥品,也請檢具相關販售來源資料,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檢舉,全民共同打擊非法。

熱浪逆襲!酷夏防暑3要訣報你知

熱浪逆襲!酷夏防暑3要訣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近日臺北市天氣炎熱,中央氣象局預測上週臺北市溫度達攝氏36度高溫,將刷新今年最熱紀錄。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社區獨居長者、老年族群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加強「酷夏防暑」3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儘量避免早上10點至下午2點間從事戶外活動,或儘可能將活動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的時間。心跳加速、頭痛應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臺北市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許良豪表示,常見熱傷害症狀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頭痛、頭暈、噁心、肌肉抽筋等,應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並設法降低體溫(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及時補充水分(可加入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稍待休息後可減緩不適感,較為嚴重等症狀如意識不清、昏迷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不可不知的酷夏防暑3要訣室內環境保持通風,戶外活動時注意防曬並多補充水分,避免高溫引發中暑,如有出現不適情形應儘速離開高溫環境或前往就醫,若需在高溫環境下進行戶外作業,更應留意防護措施,避免熱傷害,針對高溫氣候建議採取下列預防措施: 1 ) 通風並保持涼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室內加裝窗簾,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關掉非必要的電器設備,避免產生更多的熱氣提高室溫。2) 做好遮陽措施避免陽光直射/戶外活動時可撐傘避免陽光照射、戴遮陽帽減緩頭頸吸熱、穿著透氣較佳又輕便、淺色、寬鬆的衣服、塗抹核可的防曬乳,避免強烈陽光紫、紅外線所造成的皮膚傷害。3) 適時補充水分/應該隨時補充水分,每小時補充2至4杯(1杯為240c.c.)白開水。不喝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以避免使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肥胖惹禍 4成國人代謝症候群上身

肥胖惹禍 4成國人代謝症候群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胖哥肥姐要注意,國人10大死因中6項死因皆與肥胖有關。4成以上國人腰圍超標,腰圍過粗者多數有血壓異常,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依過去研究,當腰圍每增加1公分,小中風發生機率會增加2%,男性腰圍應維持在90公分、女性要維持在80公分以內。早期治療比預防更關鍵高血糖、抽菸和高血壓,是造成國人慢性病死亡的三大最危險因子!學者指出,國健署每年公布的10大死因是「果」,而高血糖、高血壓和抽菸是「因」,也是造成死亡的前3大殺手。研究結果顯示,造成國人死亡負擔最大的危險因子依序為:高血糖、抽菸、高血壓、PM2.5、飲食危險因子(高鈉、低蔬果飲食攝取)、肥胖、缺乏運動、飲酒、慢性B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高血脂、嚼食檳榔。其實這些危險因子都和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醫師沈振榮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但預防比治療更關鍵,若能發現致病的危險因子,在生活中避免,更能守護國人健康。而甩去肥胖就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關鍵。代謝症候群非疾病 為危險因子的總稱沈振榮醫師說,代謝症候群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的總稱,而非是一個疾病,因此在診斷上仍應依其所具有的各個危險因子進行臨床診斷。代謝症候群有以下5種判定標準,符合3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 1) 腹部肥胖/ 男性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2) 血壓偏高/ 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高血壓治療藥物。3) 空腹血糖偏高/ 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糖尿病藥物。4) 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 ≧15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防蚊液解禁 超商雜貨店都買的到!

防蚊液解禁 超商雜貨店都買的到!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出遊忘了帶防蚊液?現在便利商店也買的到!夏日午後常有雷陣雨,加上氣候悶熱,蚊蟲越來越多,面對雙管齊下的威脅,除了利用防蚊貼片、點蚊香驅趕蚊蟲,最常見的是利用噴霧型防蚊藥品預防叮咬。衛福部食藥署為了提升防疫能力,將含15%以下DEET(敵避)的防蚊藥品,擴大販售通路,不單單在藥局,便利商店也買的到防蚊液了。除了藥局 百貨、便利店都買的到防蚊液食藥署已同意將含DEET 成分15%以下的單方製劑的防蚊產品轉類為「乙類成藥」,以後除了在藥局買得到,平常的百貨、雜貨店或餐飲服務業也能販售。另外,為增加民眾購買防疫產品的便利性,各大便利商店也可販賣,同時也可透過網路販售直接購得。用完防曬5-10分鐘再用防蚊液食藥署提醒,使用防蚊產品應為距離皮膚或衣物10-15公分,緩慢噴灑;使用於臉部時,請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並避開眼、口周圍,若有傷口、過敏或曬傷的皮膚,請不要使用。與防曬產品一起使用時,應先使用防曬產品,間隔5-10分鐘,再使用防蚊液,以免皮膚過敏不適。提醒家長們,用於孩童時,應由成人噴於手掌再塗抹孩童,未滿6個月的嬰兒請勿使用。誤觸眼睛立即清水沖洗10-15分鐘食藥署呼籲民眾,使用防蚊液前務必詳閱藥品說明書,遵循說明書內容使用,倘若誤觸眼睛,應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10-15分鐘,有皮膚不良反應,或任何不適症狀,請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師藥師確保用藥安全及維護自身健康。

控制血糖助減肥 「吃菜配飯」才對

控制血糖助減肥 「吃菜配飯」才對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蔬菜水果的重要性,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每每我想告訴慢性病或想減肥的患者,如何調整飲食習慣時,患者常常會在我開口前搶先說:「我知道、我知道,要多吃蔬菜。」「對啊,很棒啊,你都知道,那你一天吃多少呢?」接下來往往一陣靜默。「知道」跟「做到」的差距很大,調查結果告訴我們,真正做到的人非常少。飲食形態會改變腸道的菌叢生態植物性食物(蔬菜、豆類、堅果、水果等)涵括了許多維持健康所必需的營養,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礦物質、重要的微量元素等,我們吃的各式各樣五顏六色蔬菜水果裡,除了含有纖維,還具有抗氧化、抗發炎、抗老化、抗癌的多酚與植化素,而住在我們腸道中的腸道菌也需要這些膳食纖維和多醣類,作為食物來源。 植物性食物的各種營養素對健康極為重要,會啟動我們身體內各種生理反應,協助正常生理作用的進行,而膳食纖維除了幫助腸胃蠕動、有助排便,還能協助清除體內毒素、增加飽足感。另外,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不同的飲食形態會改變腸道的菌叢生態,進一步影響身體的免疫、發炎、內分泌、代謝等功能,對於肥胖、代謝症候群、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癌症、三高慢性病、發炎退化性疾病(如關節炎、腦部認知功能)、自體免疫疾病等,也都有深遠的影響,多攝取這些各式營養及膳食纖維,才有利於體內腸道菌叢生態的平衡發展。刻意增加蔬菜量、減少精緻糖該怎麼吃?原則愈簡單愈好,太複雜的常常記不住也持續不久。我會建議患者,把一天所吃的食物想像是盛放在一個大餐盤裡,其中至少一半是各式蔬菜,搭配2到3份低GI水果,再來1/4是蛋白質( 豆、魚、肉、蛋、奶類),剩下1/4則是全穀根莖雜糧類( 糙米、藜麥、地瓜等),同時搭配食用健康的油脂,接著再將餐盤裡的食物分配到三餐去。當然啦,要避開添加太多糖、太精緻的食品與速食,這麼一來,刻意地增加蔬菜量,刻意地減少精緻與糖,多樣化地吃,各種營養素便能均衡多元地攝取。此外,即便是同樣的食物,一樣的熱量、一樣的組成,但吃的順序不同,對健康也會產生不同效果。先吃菜再吃肉 飯後血糖明顯變低發表在糖尿病權威期刊《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的研究報告指出,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後吃碳水化合物(麵包及果汁),比起先吃碳水化合物,飯後的血糖及胰島素濃度都明顯較低,這種吃法有助於改善胰島素阻抗性和血糖控制,對減肥也有幫助。簡單說,就是把傳統我們知道的「吃飯配菜」改成「吃菜配飯」,讓蔬菜成為我們的主食就對了。一些飲食的小撇步,如:在餐中增加纖維量、加醋、吃優質蛋白質、攝取好油脂、加入堅果等,也都有助於降低食物的GI值,改善飯後血糖及胰島素濃度。總之,每個人心中都可以有一個自己的餐盤,把握上述原則,讓蔬菜類食物占一半以上,多樣化地攝取,刻意地、主動地、積極地增加植物性食物的量,讓它成為自己真正的「主食」,而不是米飯、麵食、麵包,這樣一來,相信健康狀況就會開始有所改變。 (本文摘自/腸漏,發炎的關鍵/時報出版)

腸病毒流行3周 5關鍵時刻記得勤洗手

腸病毒流行3周 5關鍵時刻記得勤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臺北市已連續3週突破臺北市流行閾值960人次,並於本月13日進入流行警訊期。教托育機構如發現疑似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的學童,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完成通報,未依規定通報,將處新臺幣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5關鍵時刻記得搓洗手20秒疾管署表示,腸病毒目前無抗病毒藥物,勤洗手為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於5關鍵時刻「擤鼻涕後、吃飯前、看病後、接觸幼兒前、如廁後」之前勤洗手才能有效預防。洗手時應使用洗手乳或肥皂搓洗20秒,沖洗乾淨後使用衛生紙或個人擦手巾擦乾,勿與人共用毛巾。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陳少卿科長表示,公告流行警訊期間,幼兒園、托嬰中心、補習班及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等,只要同一班級於7日內有2名以上(含2名)幼童經醫師診斷為手足口、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時,該班級應採停課措施。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為前兆若班上停課,同時要記得徹底加強清潔,最好以稀釋漂白水消毒課桌椅、玩具、書本、遊樂設施、娃娃車、保健室、尿布檯及廁所等幼童接觸的環境。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家長,若發現幼童疑似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的幼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為上策。若孩童有重症前兆如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性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家長同時應留意孩童狀況並儘速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或大醫院就醫。

人工電子耳納健保 植入案例突破2000人

人工電子耳納健保 植入案例突破2000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黃小弟在出生11個月時,父母發現他對鞭炮聲沒反應,帶他去醫院檢查,發現他兩耳都有聽力受損的情況,進一步檢查發現,他的耳蝸聽覺絨毛功能不彰!三歲時,黃小弟植入人工電子耳,讓原本不會講話的他,現在不只會講話,語言、學習速度也都和同儕並駕齊驅。 人工電子耳正式納入健保 首年預估150位兒童受惠經過眾多社福團體長年奔走、推動,加上相關專科醫師、醫療科技評估,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終於公告今年7月1日起將人工電子耳正式納入健保,以18歲以下雙耳聽力損失大於90分貝兒童為給付對象,首年預計超過150位兒童受惠,讓過去動輒近百萬的醫療器材不再是重度聽損者遙不可及的夢想。長達29年追蹤 人工電子耳有效運作率達92.1%在此之前,台灣已有超過2000位聽損患者植入電子耳,重新獲得聽力,這些聽損族群不論在課業或工作上,都表現優異,不輸常人,有時表現甚至超越常人。根據最早引進台灣的澳洲電子耳長達29年植入體(鈦金屬電極)追蹤報告顯示,至今有效運作率仍維持92.1%。成年失聰者植入人工電子耳 有助改善聽覺表現林口長庚吳哲民醫師統計500例個案後比較後發現,失聰成人植入者在術後,聽覺、知覺表現多有顯著改善,一般在術後3-6個月即可看出成效,因此吳醫師認為,成人植入還有相當大的努力、推廣空間。雙耳植入人工電子耳 語言辨識力更提升吳哲民醫師的長期個案追蹤與另一項雙側聽覺實測研究顯示,在噪音背景下,雙側耳植入電子耳會比單側植入擁有更佳言語辨識力與「聲源定位能力」,這一點對重度聽損者是相當大的突破,這也是目前所有耳鼻喉科醫師極力鼓勵第二耳電子耳植入重要因素之一。Alana大姊姊鼓勵聽損兒 勇敢追逐夢想中美混血的Alana(鄭雅文)出生便有極重度聽損,因而接受人工電子耳植入,並搭配「聽覺口語教學法」訓練,透過學習努力克服聽損。父母親用盡全力彌補Alana的聽力損失,更將小愛轉化為大愛,創立「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幫助更多聽損孩童學習「傾聽」、「說話」。現在的Alana不僅開朗活潑、熱愛冒險,還接下《Follow Alana愛遊台灣》行腳節目主持棒。在電子耳突破2000例里程碑的感恩會上,Alana特別以大姊姊的身分幫所有植入電子耳的小朋友加油鼓勵,並以自己奮鬥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並獲得廣大迴響。(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葡萄糖胺怎麼選?問問瑞士人就知道

葡萄糖胺怎麼選?問問瑞士人就知道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走進公園裡,最常看到的是長輩們坐在輪椅上,被外籍看護推出來曬太陽。依賴輪椅或行動輔具的現象,和退化性關節炎也有很大的關係;而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除了運動維持肌肉力量,使用葡萄糖胺也相當流行。然而,目前坊間除了吃的、喝的,還有用擦的葡萄糖胺,琳瑯滿目的葡萄糖胺非常多,到底該如何選擇呢? 台灣老人人口將從2018年的14.6%,至2025年跳升到20.1%,短短7年就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世界第一。反觀瑞士,在1986年就進入高齡社會,目前人口約1/5是銀髮族,但走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老爺爺、老奶奶一起結伴出遊、登山健行,鮮少有人使用拐杖、輪椅,身體不但都十分硬朗,甚至8、90歲都還在農場工作,被評比為全球最適合老人居住國家的第1名。瑞士歷經30多年的高齡社會,銀髮族已經形成一個共識,要保有高行動力,才能創造健康、愉快的生活!因此,瑞士人對於葡萄糖胺的選擇十分挑剔,除了必須是高品質外,還要迅速有感、方便使用。所以對於吃的、喝的葡萄糖胺都需要長時間服用,且無法針對局部位置加強,就逐漸被擦的方式所取代,「擦的葡萄糖胺」就成為較夯的選項。由於瑞士四季分明、日夜溫差大,因此擦的葡萄糖胺分為涼感型、溫感型兩種,涼感型是會有深入的沁涼感,溫感型則有廣度的溫熱擴散,兩者同樣是以補充GAG(醣胺聚醣),瑞士人會選擇自己喜好的類型,或是在每天使用過程中,早晚各採用不同的冷熱方式,來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瑞士人是如何選擇擦的葡萄糖胺?根據專業醫療研究機構Quintile IMS調查,每3位瑞士人就有2位會選擇GAG原料通過紐西蘭ORIGINAL PERNA EXTRAKT認證標誌、瑞士PERNATON在地製造(Swiss Made)的指標性產品,該品市占率高達68%,可說是瑞士人家庭中的必備保養品。瑞士老爺爺、老奶奶活得快樂又精彩,除了早晚擦葡萄糖胺,或是覺得關鍵位置卡卡時隨時塗抹,他們的保健觀念還會每天做適度運動、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期待台灣每位銀髮族都能像他們一樣青春有活力,選對擦的葡萄糖胺,成為樂齡族的一員。(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攻擊行為與親子關係欲求不滿有關?

攻擊行為與親子關係欲求不滿有關?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關攻擊行為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有社會心理學家多拉德所提倡的「欲求不滿攻擊假說」,這是指因為親子關係、考試、工作或失業的壓力等,導致欲求不滿(frustration)而產生攻擊行為的假說。這個假說可以與很多國家失業率高漲、發生殺人及暴動,做出連結。 但是也有假說認為,光是欲求不滿,是不會產生攻擊行動的,必須有某種形式的「武器」。這是社會心理學家柏考維茲提出的欲求不滿手段假說。當欲求不滿高漲到一個程度,心理狀態像是被吹脹的氣球般,這時某一個關鍵(武器)映入眼簾、進入腦中,變成攻擊的「手段」時,便因此犯下罪行。 兩小時版的懸疑連續劇裡常出現這樣的情景:發狂的人突然看到菜刀、花瓶,於是伸手拿起凶器,犯下罪行。 我也確實在某個諮詢機關聽過以下這樣的說法:一般來說,為了讓來諮詢的人感到心境平和,諮詢室的桌上可能會放置插著一朵花的花瓶,或放個菸灰缸。但如果知道今天來的人有點粗暴,可能會因為談話的內容而生氣,就會把桌上所有東西都收起來。 因為累積了欲求而不滿、發狂的人,可能會抓起花瓶或菸灰缸丟過來。生氣發怒時,空手揍人或抓起別人的衣領,這樣的情況一般不會發生。就算因情緒高漲,所以紅起臉來想找東西(凶器)丟過來,當桌上什麼東西都沒有,多數人可能拍拍桌子就結束了。 柏考維茲也主張,光是從欲求不滿所產生的憤恨,是不會變成攻擊行為的。無法照自己想的實現、因沮喪而產生的抑鬱感等,所有不愉快的負面感情都與攻擊行為產生關連。 另外,凶器會帶給人們「力量」。若是有一把刀子,便能打敗赤手空拳打不過的對象。只要拿著刀或槍,就連平常會侮辱自己的人們,都會害怕地伏首,跪倒在自己面前。雖然車子平時不是凶器,但對於想發動攻擊的人來說,車子就會變成保護自己的鎧甲、攻擊人們的武器。 沒有信心耍弄刀子,也沒辦法取得槍枝的人,可能放火,也可能用毒。有些殺人事件的凶器是身邊可取得的有毒物品,常由被視為弱者的女性所用。 「美國全國步槍協會」主張:「不是槍殺人,而是人殺人。」以此反對控管槍枝。他們說的確實沒錯。但是同時,人是用槍殺人的。 (本文摘自/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