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雙胞胎血液失衡 腹中治療救命!

雙胞胎血液失衡 腹中治療救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懷了雙胞胎的31歲許小姐,在妊娠20週多時被醫生告知腹中胎兒有雙胞胎間輸血症候群,導致大寶羊水過多有胎兒水腫,小寶則羊水太少可能有致死風險。接受胎兒鏡胎盤血管雷射電燒阻斷治療後,大小寶終於獲得平衡的血液來源,許小姐也持續妊娠,並按時產檢,直至35週時為其進行剖腹產後產下2名發育良好的嬰兒。同卵雙胞胎有10%~15%機會出現輸血症候群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高危險妊娠科主任陳震宇表示,由於雙胞胎間胎盤血管相通,造成供應失衡的情況,同卵雙胞胎胚胎發育過程中約有10-15%的機會出現雙胞胎間輸血症候群,嚴重者死亡率高達9成。以許小姐的情況來說,在妊娠21週時將孕婦肚皮上注射麻醉針,切開3mm的小洞,將胎兒鏡放入子宮內,用胎兒鏡下利用雷射電燒將胎盤間血管相通的地方阻斷,可以提高胎兒存活率並減少神經學併發症。腹中胎兒也不必再「提早出生成為早產兒」。透過產前檢查提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胎兒也是一位病人」,陳震宇主任表示,由於產婦高齡化、不孕症機會增加,更突顯胎兒治療的迫切性與重要性。胎兒發生先天性異常的機會約為3%,除了雙胞胎輸血症候群之外,胎兒治療也可以應用在治療肺積水或泌尿道阻塞、胎兒貧血、先天性橫膈膜疝氣、先天性尾骨腫瘤及脊椎脊膜膨出等疾病,但只要能夠透過產前檢查提早發現,並進行適當的治療與追蹤,可說是孕婦與胎兒的一大福音。​

半夜睡醒手麻   滑鼠手在作怪!

半夜睡醒手麻 滑鼠手在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半夜睡醒手指麻,大多數人會誤認為是睡姿不良,只要甩甩手又會繼續睡,但若是中年婦女要當心,很可能是早期滑鼠手在作祟!中年女性長時間使用電腦,相較於一般民眾可能使腕隧道壓力增加8-10倍。好發電腦使用者及長時間手腕過度彎曲者三軍總醫院復健部醫師吳永燦表示,滑鼠手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女性因手腕較小易受壓迫,發生率較高,好發年齡在45到54歲間,盛行率在女性較高約為7%,男性約在1%,現代人常用3C產品,發生率越來越高且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起床手麻容易誤以為睡姿不良延誤就醫吳永燦醫師表示,早期症狀多表現在手指,會出現麻木刺痛感,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但大多數的人會以為自己睡姿不良,認為只要甩甩手便可以減輕症狀,因此常延誤就醫。中期更進一步出現細微的動作障礙如拿筷子、杯子、扣鈕扣等握力變弱、手中東西會開始拿不穩狀況發生。後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萎縮、感覺喪失等,甚至有些病人只要手腕處被輕輕一碰便會像被電到的感覺。面對這些神經病變應盡早就醫,若無儘早治療很容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3種新式療法都方便促進神經修復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除了非侵入式的體外震波可刺激生長激素,達到止痛與組織修復再生的功能;另外更證實以5%葡萄糖水做神經注射可有效降低神經發炎腫脹。另外,同時也證實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相較於傳統手腕護具治療,可更顯著改善病人症狀及促進神經修復,施打一次可改善症狀至少一年以上。不但效果較葡萄糖水更顯著及持久,多次施打效果更顯著。適用中、重度患者,針對嚴重且不想接受手術患者是一相當不錯選擇治療方式。

久病厭世又憂鬱 自殺人口1/4是老人

久病厭世又憂鬱 自殺人口1/4是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發布的調查,有情緒困擾的人高達4成曾經想自殺,可是會尋求協助的不到2成。而根據臺北市大安區近2年社區老人憂鬱調查分析顯示,獨居長者的憂鬱傾向則較一般社區老人為高。從衛福部統計可以看出,2016年自殺人口中逾1/4是65歲以上長者,而憂鬱傾向正是造成自殺的主要原因。久病厭世、憂鬱、獨居都是老人自殺的原因臺灣老人憂鬱比率估計約12~13%,因憂鬱出現不吃飯、不想出門、睡不好、不喜歡社交等情形時,卻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進而增加自殺風險。106年針對社區獨居長者進行檢測,上半年完成516位,有憂鬱傾向超過5分者占15%,有憂鬱傾向的比率略高於臺灣一般老人。憂鬱症是老人自殺死亡主要危險因子之一,而獨居長者又有很高比例企圖輕生,他們往往更容易被誤認為身體功能退化而未加注意。106年7月起,臺北市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嘗試與社區心理諮商師合作,對於老人憂鬱量表GDS-15量表篩檢≥ 5分,懷疑有憂鬱症傾向且無法自行外出長者,透過公衛護理師專業初評及轉介,除了定期居家關懷訪視外,並安排心理諮商師到府服務,或依需要協助預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區附設門診部社區心理諮商服務。「守門人」是預防自殺的一大重要方法社區心理諮商門診的蔡雪月心理師表示,長者透過參加心理成長團體,亦能提供他們自我調適的過程。68歲的王女士即是透過參加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舉辦的團體課程後,釐清自己的問題、增進面對問題的能力。「守門人」是預防自殺的一大重要方法,當察覺照顧的老人有異常行為時,家屬應及早帶往醫院檢查或接受心理諮商服務,同時也要鼓勵長者多參與社區活動,多運動、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適時幫助老人從憂鬱狀態走出來,就有機會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 

秋老虎發威 3要訣防長輩熱傷害

秋老虎發威 3要訣防長輩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雖已進入立秋,各地還是籠罩在熱氣當中,時不時都會飆破35℃高溫,老人高溫調節能力較差,處高溫環境則容易發生熱傷害。習慣晨跑的阿土伯直到9點都沒有回家,被媳婦發現倒在公園,媳婦讓阿土伯在樹蔭下簡易降溫及補充水分並立即送醫後,才終於恢復健康。關心長輩3貼心要訣全台各地炎熱,加上老年人汗腺功能、溫度調節能力較差。當無法及時攝取足夠水分,或因藥物而影響水分與汗水調節,造成體內的熱能無法順利排除時,就容易產生熱傷害。國民健康署提出關心長輩貼心3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1) 保持涼爽/氣溫屢破35℃,建議長者穿著輕便、淺色、透氣、排汗功能的衣物,戴上太陽眼鏡及遮陽帽,以避免吸熱。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室內加裝遮光窗簾,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關掉非必要的燈以避免產生更多的熱量。戶外活動記得配戴戴太陽眼鏡、寬邊帽及擦防曬乳。洗澡時藉由溫水使皮膚微血管擴張,增加散熱。2) 補充水分/某些民眾為了減少排尿次數而少喝水,且老年人對口渴反應也可能較差,若沒有適當的補充水分,容易使身體處於脫水狀態。養成每天至少2,000㏄(或每天每公斤體重30-40cc)白開水的好習慣,也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酒精及咖啡因的飲料因成分具有利尿作用,反而會加速身體流失更多的水分,也不要立刻喝下太過冰冷的水,以避免胃不舒服。也不宜飲用含糖飲料,會促進利尿加速體液流失。3)提高警覺/民眾應特別留心老年人狀況,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並可於室內擺放溫度計,隨時監測室內溫度,避免室內溫度過高造成身體不適。皮膚乾熱變紅、頭暈、噁心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環境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自己或家人身體疑似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呼吸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虛弱,甚至神智混亂、抽搐、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濕冷毛巾覆蓋身體、以冷水噴灑全身並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體質偏寒的人,容易得眼疾?

體質偏寒的人,容易得眼疾?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我說手腳冰冷的人容易罹患眼疾,大家是否感到震驚?其實手腳冰冷和眼疾有很大的關係。以青光眼舉例來說,特別是眼壓正常的青光眼患者,很多人手腳極端冰冷、體溫偏低,正常體溫可能只有35度左右。手腳冰冷血流容易堵塞影響眼睛所以現階段雖然不覺得眼睛不適,但容易手腳冰冷的人就要特別小心。原本手腳冰冷指的是全身血液循環不佳的狀態,手腳容易覺得冰冷,是因為越到身體末梢血管就越細,血流容易堵塞。然而眼睛也是末梢器官。血液會在全身上下流動,所以如果手腳會覺得冰冷,眼睛也可能處於供血不足的情況。如果用開車來比喻,供血不足就像是持續塞車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養分和氧氣無法傳送到各個細胞,也無法順利排出體內廢物,所以體內不要的垃圾(毒素)就會越來越多。這麼一來也會影響到處理體內廢物不可或缺的淋巴液,讓塞車狀況更惡化。視神經衰弱無法承受眼壓而發病眼睛供血不足的話,眼球內的清道夫也就是淋巴液(房水)就會阻塞,進而衍生出各種眼疾。以青光眼為例,就是因為房水排流阻塞導致眼壓上升,壓迫到視神經的結果。另一方面,最近眼壓正常的青光眼患者越來越多。這是因為無法吸收足夠養分,導致視神經本身衰弱,無法承受正常眼壓而發病。不管是哪一種青光眼,問題的起源都在於供血不足。青光眼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幾乎沒有初期症狀,病程的發展是長期而緩慢的,然而後期甚至可能出現失明等嚴重症狀。白髮和白內障的原因相同想得單純一點,幾乎所有疾病和老化的起因都是因為供血不足。眼睛和頭髮的問題乍看之下好像沒有關係,但追溯原因卻都指向血液循環的問題。前幾天有位患者來找我諮詢落髮問題,我的診所因為是以全身的觀點來檢視眼睛問題,所以也常常接受除了眼科之外的各種諮詢。我立刻看了患者的頭皮,他的頭皮非常乾硬,而且手一摸就發現皮膚很薄,這都是血液循環不佳的警訊。健康的頭皮有充分的厚度和像海棉般的柔軟度,但不健康的頭皮就會變硬,像用手指去壓石頭一樣。睫狀體因供血不足而無法發揮作用這種頭皮的四周血液流動通常呈現停滯的狀態,養分無法傳送到髮根部位,所以產生落髮的問題。此外也會影響到黑色素的生成,導致白頭髮增加,因此白髮和白內障的根本原因相同。五十幾歲的人有一半以上都有白內障。得白內障的人會有視野霧霧的、模糊的、眩光等自覺症狀,所以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得了白內障。白內障就是水晶體變得混濁的現象,這是因為充滿眼球中的淋巴液(房水)阻塞的影響。為什麼會阻塞呢?如前所述,因為產生房水的睫狀體,因供血不足而無法發揮作用,導致房水無法順利循環。如果回溯到發病為止的經過,還是會歸因到血液循環不佳、供血不足。供血不足眼睛、身體都會一起生病如果眼睛長期處於慢性供血不足的狀態,很容易進入可說是白內障前身的老花狀態,甚至可能在很年輕時就由老花演變成白內障。同理可證,供血不足也可能讓你在年輕時長出許多白髮。有一種嚴重的眼疾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得了此病視野會扭曲變形。這是視網膜的血液循環不佳,導致體內廢物堆積的結果。這種疾病和青光眼、白內障一樣,都是隨著年齡增長容易出現的疾病,但也不能因為還很年輕而掉以輕心。總而言之,供血不足導致的問題非常多。如果放著不管,眼睛、身體、全身各部位都會一起生病,請大家務必銘記在心。即便眼睛肌肉緊繃的狀況不容易發現,但手腳冰冷、頭部疼痛僵硬,卻可以自己體會或觸診發現。千萬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儘早調理自己的身體。(本文摘自/眼科醫師自己在用的視力回復法/大是文化)

保養用喝的!保健食品認證60%為飲品

保養用喝的!保健食品認證60%為飲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國內保健食品最重要的認證之一「SNQ國家品質標章」,今年第一梯次通過的營養保健食品名單出爐!在15項通過的產品中,有60%為飲品形式,近年很夯的滴雞精也有2項在列,喝的保健品不但方便入口且好吸收,國人也越來越傾向選擇喝的保健食品。此外「保健素材在地化」,主要原料來自台灣天然環境或台灣小農之手,評審更肯定製程品管及功效實驗不斷提升,甚至有可望開發為慢性病植物藥的潛力產品。15項營養食品飲品形式有9項此次通過的15項營養保健食品有1項為健康食品,是台灣第一支取得健字號的牛蒡產品,另飲品形式的則有9項。這些產品中有3項取自鮮果,其他產品則來自藥食兩用中藥材、植物和滴雞精。近兩年滴雞精產品非常火紅,除了口味上去除傳統雞精的腥味,價位上更是與傳統雞精成功做出區隔,被視為是台灣特色營養補充品。另外,在今年度送審的產品中也發現有「保健素材在地化」的現象,即主要原料來自台灣天然環境或出自台灣小農之手,例如利用台灣海域褐藻萃取出的小分子褐藻醣膠、將台灣栽種的檸檬和牛蒡化身為原汁、發酵液或膠囊,以及由台灣黑羽土雞製成的滴雞精。其餘項目則為近年來有一定市場需求的護眼和關節保養產品。 選擇有認證的保健食品、專家把關才安心「SNQ國家品質標章」評審委員、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前所長陳樹功指出,營養保健食品類送審的項目在品質管控方面愈做愈好,甚至有項產品還具有開發為慢性病植物藥的潛力。SNQ推廣中心副執行長陳宛蓉則表示,國人在挑選保健食品,常常因為看不懂標示,只要「聽別人說有效」就購買。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選擇保健食品前,還是要注意自身健康狀況、產品食用方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選擇有認證的保健產品,有專家審視把關過,更加安心。SNQ第一梯次通過的產品還有「防疫產品」,想知道您正在食用或想購買的保健食品、醫療保健器材、環境清潔和保養化妝品、藥品、防疫產品以及其他生醫產品或服務是否通過SNQ標章嗎?快上網查查www.snq.org.tw。

28歲就停經!4公分顱咽瘤作怪

28歲就停經!4公分顱咽瘤作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8歲的印尼婦女Dessy28歲時突然停經,服用賀爾蒙藥物治療後卻出現視野缺損、嚴重頭痛、失眠的症狀,更長達5天無法入睡,當地醫院確診Dessy患有顱咽瘤。患者曾遠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就醫未果,於今年八月到花蓮慈濟醫院就醫。顱咽瘤最大直徑有4公分生長在腦部正中心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邱琮朗表示,Dessy患有的顱咽瘤最大直徑有4公分,生長在腦部正中心,因腫瘤的壓迫,術前兩側顳葉視野缺損,邱琮朗主任先切除90%的腫瘤;再由神經腫瘤科主任蘇泉發利用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剩餘的腫瘤,手術後視野缺損從50%恢復至25%。是良性腫瘤卻會壓迫侵犯視神經邱琮朗表示,顱咽瘤腫瘤雖為良性,卻會向周邊各方向延伸,壓迫視神經,造成視力衰退、視野缺損、甚至失明、生長發育遲緩、性遲熟、性早熟、尿崩、頭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死亡。邱琮朗主任表示,顱咽瘤是先天性,胚胎期即出現的病症。顱咽瘤的成因是分化過程不完全的「腦部附著的殘餘咽喉組織」。根據腫瘤生長速度、位置的不同,各年齡層皆有機會發作,其中以5到10歲、青春期過後為兩大好發年齡層,且好發於男性。視力衰弱、頭痛、步態不穩要定期接受檢查邱琮朗主任提醒,顱咽瘤容易引發腦積水,因此醫療團隊為Dessy置放腦室腹腔引流管,透過引流管的壓力控制,解決積水問題。後續則要注意引流管阻塞的問題,以防腦積水發生而出現視力衰弱、頭痛、步態不穩等問題。邱琮朗主任建議,民眾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顱咽瘤能透過磁振造影(MRI)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全身癢難入睡 當心是骨髓纖維化作祟

全身癢難入睡 當心是骨髓纖維化作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你有腹脹、腹痛、皮膚癢症狀嗎?當心這些症狀都是骨髓纖維化(myelofibrosis,簡稱MF)引起的!骨髓纖維化好發於65歲左右的年長者。其成因為骨髓中發生基因突變,使得增生的纖維細胞取代了原本的造血組織,並且脾臟變大。腹脹、左側肋骨下疼痛、影響食慾睡眠 由於骨髓纖維化患者的骨髓無法正常運作,因此需藉由脾臟來擔任造血功能,進而引起脾臟腫大,亞東醫院腫瘤科暨血液科主任林世強說明,一般人脾臟大約一個拳頭大小,但患者的脾臟可能腫大超過10公分以上,壓迫到下腹,患者會開始感到腹部不適、左側肋骨下疼痛,進而影響食慾、睡眠等作息。林世強主任表示,骨髓纖維化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勞、易飽足感、腹部不適、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夜間盜汗、搔癢、廣泛性骨頭疼痛、發燒以及體重減輕等10大症狀。許多患者常常誤認這樣的症狀是因身體老化所引起,而導致延誤治療。林世強主任呼籲民眾,當症狀長期未改善時,應儘速到血液科進行詳細檢查。 互動裝置藝術結合骨髓纖維化資訊    呼籲民眾不可忽視症狀今年「別把一切正常化 小心可能是骨髓纖維化」巡迴衛教策展將十大症狀以可愛插畫形式呈現,並設計成明信片的格式,期望民眾除了檢視自身的身體狀況外,也能多加關心身邊的人。巡迴策展將於9月8日至9月21日於亞東紀念醫院進行。

講座/醫療潛在風險:淺談藥物安全

講座/醫療潛在風險:淺談藥物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的標靶治療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標靶治療類似傳統的化療藥物治療,但標靶治療比起傳統化療更針對癌細胞,較不影響正常細胞,所以副作用較傳統化療少,逐漸成為癌症主流的治療方式。本次講座將由王明賢藥師,主講「不容忽視的醫療潛在風險:淺談藥物安全」,藥師將在課程中帶您認識不同的標靶治療,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不容忽視的醫療潛在風險:淺談藥物安全時間:2017/09/13(三)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講座/正確使用指示藥與成藥

講座/正確使用指示藥與成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民眾在身體有輕微不適時,常會先以購買的指示藥、成藥來緩解症狀,但使用前卻常未閱讀藥品外盒標示及說明,只憑印象服用藥品。本堂課藥師將會帶領您了解健康資訊如何收集,購買及使用指示藥、成藥的注意事項,以及當有用藥問題時該如何詢問,讓您學會自我健康照護的重要性!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名稱:正確使用指示藥與成藥時間:2017/09/13(三)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