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是真的!肉要吃夠才能維持窈窕又健康

是真的!肉要吃夠才能維持窈窕又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有愈來愈多人證實,吃肉會變得窈窕美麗又健康。但還是有許多人不明白蛋白質的重要性。蛋白質是3大營養素之一(另兩者為碳水化合物、脂肪),能構成人體的肌肉、骨骼、皮膚、毛髮、牙齒、指甲、內臟、血管、血液、荷爾蒙、酵素等……,幾乎所有部位的生成材料都是蛋白質。人體要補充足夠蛋白質才能維持健康人體絕大部分是仰賴蛋白質構成,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蛋白質由20多種胺基酸構成,不同胺基酸的組成差異,也會影響蛋白質的種類和功效。人體(幼兒除外)的20種胺基酸,有11種可在體內合成,剩下9種則沒辦法。這9種分別是「色胺酸」「蘇胺酸」「離胺酸」「纈胺酸」「白胺酸」「異白胺酸」「甲硫胺酸」「苯丙胺酸」「組胺酸」。任何一種胺基酸不足,身體都難以保持健康。然而這些胺基酸不但無法在體內合成,也不能事先儲存。這些必須從每日飲食中攝取的胺基酸,我們稱為「必要胺基酸」。肉類就擁有均衡的「必要胺基酸」。也難怪肉類被稱為優良的蛋白質來源了。蛋白質不足,也會造成水腫那麼,缺乏蛋白質到底會發生什麼問題呢?打個簡單的比方各位就懂了。當我們缺乏人體的構成材料,身體自然會出問題,健康也就難以維持。其實在身體出問題之前,就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徵兆在警告我們缺乏蛋白質了。那就是吃下橘子或柳橙後,手腳變黃的情況。缺乏蛋白質手腳末梢部位會發黃這是蛋白質攝取不足的確切證據。那些黃色的物質是黃綠色蔬菜或柑橘類所含有的「類胡蘿蔔素」,蛋白質負責將此物質傳輸到血液中。一旦缺乏蛋白質,類胡蘿蔔素會直接沉積在手腳等末梢部位,使該處發黃,無法傳輸到必要的人體組織內。(本文摘自/讓體脂肪及癌細胞消失的生酮飲食/采實文化)

中秋享「麥得大餐」 營養均衡防失智

中秋享「麥得大餐」 營養均衡防失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節即將到來,民眾喜愛的烤肉活動常有高油、高鈉及缺少蔬果等問題,往往造成身體很大的負擔,與家人相聚時除了烤肉、吃月餅外,還可以在團圓時陪家中長輩一同享用預防失智症的「麥得飲食大餐」。大千綜合醫院今日舉辦「中秋賞月憶起來」活動,由神經內科醫師與瑞智學堂講師,帶領現場民眾一同活動筋骨,強調運動對預防失智症的重要性。培養規律運動、增加社交還能遠離失智風險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奕夫表示,運動和飲食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關鍵。根據研究顯示,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僅可維持正常血壓、血糖,幫助身體更強壯,若能和三五好友一起運動,還可增加良好的社交活動,亦能遠離失智症的風險。除此之外,均衡飲食也是不可少,因此建議民眾,不妨將烤肉改為家庭聚餐,搭配麥得飲食,不僅可享佳節氣氛,也能照顧健康。10種有益食物、5種禁忌食物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溫昭銘表示,過去預防失智症最常提到地中海飲食,現在進階的「麥得飲食」就是指地中海飲食加上降血壓的得舒飲食。麥得飲食的10種有益食物包含:深綠色及其他蔬菜、全穀類、堅果、莓果、豆類、魚類、雞肉、橄欖油、紅酒;5種避免食物則有紅肉、奶油或人造奶油、起司、糕點與甜食、油炸與速食。為了讓民眾能對麥得飲食有更多了解,營養師團隊特別依據麥得飲食的原理,搭配客家食材(例:油甘果、福菜、水粄、桔醬等),設計一系列中秋團圓大餐,相關食譜歡迎至大千官網(http://www.dachien.com.tw/pcindex.php)或FB搜尋大千綜合醫院下載。

青春期還長不高?5原則趕走發育不良

青春期還長不高?5原則趕走發育不良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開學了,許多小朋友經常會為了寫功課,或是沈迷於網路,進而到半夜才睡覺,加上秋老虎天氣仍然炎熱,飲料一杯接著一杯喝,小心這些行為都可能影響兒童健康及正常生長!醫師提醒,發育階段的孩童需要充足的睡眠,建議晚間11時前就要熟睡,而攝取過量的糖分,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外,也會抑制生長激素正常分泌,成為影響健康和生長發育不良的元兇之一。兒童生長遲緩 先天、後天因素影響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朱德明指出,兒童生長遲緩有先天及後天因素。先天因素例如染色體異常、先天骨骼發育不全、新生兒體重低於2500公克等;後天因素則包括貧血、肥胖、糖尿病、氣喘、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異常,以及生長激素缺乏症等等。孩童作息不正常 生長發育容易受影響 由於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間,介於夜間11時至凌晨2時,若沒有進入熟睡階段,生長激素分泌易受影響,就可能造成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現象,成為影響孩童正常生長的原因之一。朱德明醫師觀察發現,現代孩童作息不正常,經常熬夜晚睡,就很容易導致生長遲緩。3項臨床指標 需留意是否為生長遲緩朱德明醫師表示,當孩童的生長曲線圖,身高落在第3個百分位以下、每年身高生長速率低於4公分,以及骨齡比實際年齡遲緩2年以上,就要留意是否有生長遲緩的現象。建議諮詢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及檢查,以排除其他因疾病造成的生長遲緩。若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經由專業醫師判斷,需要時可以藉由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進一步釐清是否為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症,或是病理性生長激素缺乏症。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 生長發育達正常標準曾經有一名小二男童身高只有109公分,由學校護理師發現其生長發育遲緩,轉介至醫院檢查,結果確診為「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症」;收治這名男童的朱德明醫師評估後,給予施打生長激素治療,小男童第一年就長高了12公分,持續治療8年的時間,目前身高已經有172公分。5要點提醒 正常生長發育不難孩童生長遲緩的原因很多,朱德明醫師強調,如果是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孩童,應遵循醫囑,接受正確的生長激素治療,生長遲緩的情況便可能獲得改善;不過,必須把握骨骼生長板閉合前的治療黃金期才有效,通常女生骨齡在14歲、男生骨齡在16歲以後,就不宜使用藥物治療。目前健保給付對象,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透納氏症候群、小胖威利氏症候群、SHOX基因異常者。朱德明醫師建議,想要正常生長發育,5點建議一定要做到:1) 首先要早睡、不熬夜,晚間11時前熟睡。2) 平緩規律持續性運動,例如跳繩。3) 補充鈣質飲食,可幫助骨骼生長,不宜飲用含糖飲料。4) 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例如免洗餐具、塑膠製品等潛在內分泌干擾物質的危害。5) 避免食用雞皮、內臟、油炸食物,以免容易性早熟而影響正常生長發育。(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走12公尺逾10秒 骨鬆危機四伏!

走12公尺逾10秒 骨鬆危機四伏!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橫跨斑馬線時,是否有算過共會花費你多久時間呢?是否覺得走路步伐越來越小、走路速度也不像以前一樣快了呢?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104年女性骨折人數比過去十年增加1.5倍且30歲以上占9成左右。然而30歲以上的女性走路速度逐步下降,推想輕熟齡女性骨密度與行動力之間是否有關係呢?。一般人若無法測量骨密度該如何從生活中預防骨鬆性骨折呢?事實上只要從生活中觀察,就能簡單看出是否出現骨鬆警訊!女性活動力30歲起每10年會緩慢下降10%中華民國骨鬆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指出,許多人會選擇醫美保養駐顏回春,但年輕女性在注重保養的同時應避免一味追求外表「凍齡」,忽略體內的活「動」年「齡」指數,就容易導致身體功能急遽退化。因此除了強化輕熟齡女性活動力,更要注重輕熟齡女性的活動年齡,只要從走路的步態、步伐、速度來觀察,就能看出自己到底是不是高危險群。吳至行理事長指出,由於女性「動齡」下降較男性明顯,依照一般慣性的走路速度而言,女性約從30歲起每10年會緩慢下降10%,代表30歲後為活動年齡慢慢衰老、走路速度變慢的分水嶺。此外,50歲後的女性走路速度急速下降,與更年期流失大量鈣質也有很大的關係。更年期女性除了一般症狀如燥熱、情緒不穩外,也可以從步態大小的改變找出女性老化的線索。10秒內無法走完12公尺 活動力有待加強吳至行理事長解釋,一般的四線道馬路寬約12公尺,加上30歲以上的人平均每秒慣用走路速度至少要走1.3公尺,就一般走路速度而言,若在10秒內無法走完四線道(12公尺)或走得很急迫,就可能代表活動力有待加強!另外,一般民眾正常的一步約與肩同寬,大約都在60公分以上,若走路步伐小於60公分,代表活動力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若覺得計算走路速度較困難,除了測速度也可以透過測步伐來觀察。過12公尺的四線道斑馬線若需要走20至24步,一步會是50至60公分,超過20步就會在及格邊緣,要維持良好活動力,最好少於20步。每日規律30分鐘的健走、攝取2杯高鈣奶「步伐活動的快、慢、高、低,都會影響到健康狀況」吳至行理事長說,動齡不好的人代表身體整體狀態較脆弱,不但容易跌倒也可能反映出骨質疏鬆骨折的另一種警訊。提醒輕熟齡女性在強化「動齡」之外,也應透過充足飲食補充蛋白質、鈣質,強化活動力。鈣質、蛋白質最好從食物中攝取,但有些人怕食物中高油、高糖、高鹽會減少食物多樣性不好準備,這時就建議女性每日攝取2杯高鈣牛奶,充足基本營養,維持骨骼、關節健康。此外,每日30分鐘的健走活動包含三種運動型態(柔軟度體操、平衡肌力與走路)為維護動齡打好基礎,幫助輕熟齡女性維持骨密度,降低骨鬆危機!

老年快樂生活的關鍵 朋友比家人更重要

老年快樂生活的關鍵 朋友比家人更重要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朋友是老年生活快樂的關鍵,影響力更勝家人!因應人口老化趨勢,衛生福利部鼓勵高齡者參與志工服務發展快樂的老年生活,然而根據研究顯示,與朋友一起相處才是老年生活快樂的關鍵。長者與同齡朋友相處能獲得愛與歸屬感這項研究以7,500名平均年齡68歲美國長者為對象,了解其健康、人際關係與情緒的關連,研究也發現友誼對老年人的健康與生活滿意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例如當長者喪偶時,知己的陪伴比起家人更容易能恢復快樂。朋友的重要性從開業診所院長范樂群表示,東方社會容易自我壓抑,對友情的付出較為保留。加上長者與同齡的朋友相處,不但可以分享相同話題與經驗,還能從中獲取共鳴與情感交流,滿足愛與歸屬感的需求。友誼影響力會隨年齡增長而強化想要在老年階段與朋友同樂、找到生活樂趣,需要長期經營與挑選合得來的朋友。范樂群建議從中年及早規劃老年生活,接納自己、改變心態,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與模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主任心葉雅馨說明,友誼的影響力隨年齡增長而強化。從年輕時廣結善緣,降低對朋友的要求,並在人際相處過程很好,相互協助與支持,關係能更持久。5、60歲的長者可以透過同學會或社群媒體等管道,尋找年輕時期相識的朋友,重新建立好的關 係。預約十年、二十年後的朋友,對身心健康的確有必要。

頻尿背痛當老化?晚期攝護腺癌恐上身

頻尿背痛當老化?晚期攝護腺癌恐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頻尿又腰痠、一不小心就骨折!沒想到晚期攝護腺癌竟悄悄找上門!70歲的王伯伯5年前開始頻尿,偶爾出現腰酸背痛時會自行貼藥膏、也會推拿按摩,沒想到上月洗澡時撞到手臂疼痛不已,才發現原來竟是晚期攝護腺癌。脆弱、疼痛 骨轉移發生率達9成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榮譽理事江博暉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且發生率逐年攀升,近年來每年有將近5,000人被診斷為攝護腺癌。根據臨床經驗顯示,晚期攝護腺癌轉移至骨頭的發生機率達9成。初期會出現頻尿、急尿及尿流細小等類似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這類患者的骨頭不僅脆弱、疼痛,且易發生病理性骨折,嚴重者甚至因脊椎折斷壓迫神經,造成下肢癱瘓、臥床不起,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新療法能降低骨頭疼痛江博暉醫師表示,利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雖能緩解骨轉移疼痛,長期使用卻可能造成下頷骨壞死,也無法有效延長患者存活期。目前已有的同位素療法,一樣能降低骨頭疼痛、減少病理性骨折風險,但不會使骨頭壞死,突破過往治療面臨的困境。死癌細胞,減緩骨轉移惡化,進而延長晚期攝護腺癌患者的生命。江博暉醫師提醒,面對任何疾病都該保值「預防遠勝於治療」的心情,日常飲食上應避免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並維持正常作息,規律運動保有良好體態。50歲以上的男性應定期做抽血檢驗PSA(攝護腺特異抗原)、肛門指診,早期發現就有機會完全治癒,即便篩檢發現為晚期攝護腺癌,只要配合醫師接受適當治療。 

常頭暈目眩 動脈阻塞機高1.12倍

常頭暈目眩 動脈阻塞機高1.12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走出戶外就頭暈可別以為是中暑,許多病患常有眩暈、耳鳴等問題,這些症狀多是源於內耳或腦感微血管循環不佳,根據以往研究顯示,經常發作的患者要小心周邊動脈阻塞,未來發生恐增加中風機會!眩暈症病人有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高1.12倍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暨睡眠中心主任黃俊豪,以臺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針對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探討以前是否有眩暈,耳鳴,突發性耳聾等問題,長期追蹤10年後,發現有眩暈發作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眩暈症人的1.12倍。天氣變冷時,病患眩暈、耳鳴、突發性耳聾等問題更為明顯。黃俊豪醫師從臺灣健保資料庫中,追蹤2006到2010年間被診斷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5340位患者,發現有眩暈的病人,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是沒有眩暈者的1.12倍,其中女性較高,是1.15倍,而眩暈的男性未來得到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機會並不會顯著上升。有眩暈的人避免吃巧克力、起司、咖啡黃俊豪主任表示,眩暈症狀大多是內耳微血管循環不佳引起,當眩暈發作表示人體的微血管已經出了問題,慢慢人體內的中大型血管也會開始出問題。雖然耳鳴或突發性耳聾,也常是內耳的耳蝸微血管循環不佳所引起。太累、壓力大、睡不好、免疫力下降等也容易產生疾病,黃俊豪醫師呼籲,眩暈與後腦及內耳循環不好相關,所以有眩暈的人要小心,最好找專科醫師積極治療,才能避免未來發生中風、心肌梗塞、動脈硬化等危害。另外也應盡量避免吃巧克力、起司、咖啡。

護眼顧喉嚨 一杯養生茶趕跑職業病

護眼顧喉嚨 一杯養生茶趕跑職業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天當中民眾直視3C產品的時間很長,加上某些民眾工作時需要長期說話,長時間下來容易傷眼又傷喉嚨。為了避免小麻煩導致身體疾病,建議民眾從小地方就要開始保養。除了改善生活習慣,多多將視線看遠減緩眼睛疲勞,內在保養也非常重要!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特別提供保眼護喉方──羅漢果菊杞茶,保養喉嚨之餘,也可以輕鬆保護眼睛。養生茶降眼壓、緩和頭部脹痛羅漢果菊杞茶養生又保健,沖煮的藥材取得容易。顏素美主任表示羅漢果味甘,性涼,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護嗓之功效。菊花含有parthenolide不僅能消炎止痛,還能調解血清素的正常代謝,防止眼部血管平滑肌異常收縮,達到降低眼睛和頭部壓力。枸杞子抗氧化 維生素A保健視力甘草含有甘草次酸能降低自由基形成,有消炎止痛效果。枸杞子含有玉米黃質,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和過濾螢幕藍光的效果。枸杞子富含胡蘿蔔素,會在體內轉為維生素A保健視力。炒決明子有降眼壓、緩和頭部脹痛的功效。熬煮養生茶的材料也很方便取得,只要記得準備羅漢果1個、菊花4朵、甘草3片、枸杞子1大匙、炒決明子1大匙、開水適量。將羅漢果敲破掰成小塊,再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開水適量,大火煮開,轉小火再煮10分鐘,濾出湯汁即可飲用。健康問題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衛福部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健康問題與個人生活習慣、生活型態有關,衛教可預防疾病並減少其對病人的傷害,讓病人與家屬能夠了解病情、療程及癒後狀況,進行自我健康管理,使病人能穩定疾病並且維持良好生活品質。對於有眼部、喉嚨疾病困擾的民眾,平日可自行熬煮養生茶飲服用以降低「職業傷害」。

健康過中秋 3絕招吃月餅無負擔

健康過中秋 3絕招吃月餅無負擔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即將到來,應景的廣式月餅不但香氣十足、料豐味美,而且份量大到吃一個就有飽足感,高油高糖帶來的健康危害也不可少。養生風氣漸興,老少咸宜的健康月餅不僅能讓大家吃得開心,也能降低身體負擔!謹記3要點 吃月餅無負擔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師陳芝諺特別製作健康月餅──柚香冰皮月餅,使用葛粉、豆沙餡、奶粉及新鮮柚子等食材取代一般常見的砂糖、奶油、豬油、酥油或沙拉油等,減少過量油脂攝取,一顆月餅的熱量至少比市售月餅少了150大卡;另外由於柚子汁維生素C含量高於檸檬3倍、蘋果7倍,混入調味不但口感更清爽,營養價值也提高。想要健康過中秋,陳芝諺營養師另有下列幾點提醒:1) 小份量/一天月餅攝取量建議控制在200至300大卡之間,約1顆蛋黃酥的量。2) 多蔬果/當季水果柚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其中酸甜感可緩解食用月餅後的油膩感。3) 輕鬆吃/可自行製作月餅並使用天然食材如柚子、柿子、堅果、桂圓或枸杞等當內餡製作月餅。選擇表皮光滑、油囊細小的柚子針對柚子及市售月餅食品,臺北市衛生局也提供下列建議,應優先選擇新鮮、有驗證標章、追溯追蹤食材。柚子在選購時挑選表皮光滑,油囊細小,果實底部穩重為優良品,採收後需要一週時間才能使肉質變軟,吃起來更多汁美味。質地較鬆、有透油的蛋黃最好至於月餅內餡,鹹蛋黃部分可以選擇蛋黃顆粒完整,蛋黃的口感質地較鬆自然蛋香味道,稍有透油的蛋黃最好,餡料的部分,雖然每種餡料性質狀態不同,不過可以從顏色、質地、氣味判斷是否接近自然食材。除了上述注意事項外,慢性疾病患者也應諮詢營養師意見,按建議份量食用,才能過一個健康的中秋節。

講座/怎樣吃才健康-談均衡營養

講座/怎樣吃才健康-談均衡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活水準的提高,外食人口的增加,現代人不再僅是吃飽,而是要吃的巧、吃的健康,到底應該如何吃才能營養又健康?本堂課幫助民眾認識均衡飲食,吃的健康無負擔!現代人選擇多樣,營養的攝取對於每日飲食來說不成問題,但要吃的健康才重要。本次的講座中營養師吳詠如將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您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怎樣吃才健康-談均衡營養時間:2017/9/22(五)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