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腹瀉血便逾6周 當心「這病」上身!

腹瀉血便逾6周 當心「這病」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每天跑廁所20次,好像被馬桶綁架一樣」這是許多潰瘍性結腸癌患者的心聲,許多患者拉到虛脫才就醫,此時腸道多半已經潰爛,一旦出現併發症更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台灣人的腸道問題本就比例偏高,腸道發炎反應加劇,使腹痛、腹瀉、血便症狀一一找上門。如果其症狀持續達6周以上,當心可能是「發炎性腸道疾病」上身。嚴重腹瀉、血便 生物製劑助緩解腸胃道症狀一名在澎湖的女大生反覆腹痛、血便,一天拉肚子達十幾次,剛開始以為吃壞肚子自行服用藥物,沒想到病情逐漸惡化,經常需要返台治療。三軍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黃天祐指出,慢性腸道發炎疾病需長期控制,對於嚴重腹瀉、血便,以及曾經手術治療的患者,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腸胃道症狀。不論是在急性期症狀控制,或是預防症狀復發,生物製劑的治療都能幫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讓受損的腸道恢復健康。症狀包含腹瀉、血便、發燒、疲憊台大醫院內科部消化內科醫師李宗錞表示,「發炎性腸道疾病」是一種反覆發作的嚴重腸道免疫疾病,常見症狀包括反覆時常腹瀉、大便有血、發燒、疲憊、體重減輕、貧血,嚴重恐併發腸阻塞、腸穿孔、肛門瘻管、肛門膿瘍等症狀。血便可區分大腸激躁症與發炎性腸道疾病由於此疾病症狀易與大腸激躁症混淆,多數病人平均多耗費2、3年才被正確診斷。李宗錞醫師說明,區分兩者最大的不同,可觀察是否有血便。大腸激躁症是因為緊張、壓力引起不正常的腸道蠕動,而大腸激躁症並非腸道發炎,所以不會有血便。因此,倘若上述症狀持續6周以上,且合併有大量血便症狀者,則極有可能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黃天祐醫師指出,中央健保署於去年10月1日起,針對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開放健保給付6歲以上的「兒童克隆氏症」與成人「急性或嚴重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原本已經給付的「成人克隆氏症」用藥時間自40周延長為56周,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肌肉不足 也可能是手腳冰冷主因!

肌肉不足 也可能是手腳冰冷主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女性多半有「水腫」的問題,可惜大家都不知道這也是因缺乏蛋白質所引起的。水腫是細胞之間的水分(又稱組織液,或組織間隙液)過多所引起的現象,組織液增加正是「白蛋白」不足的關係。號稱「萬能蛋白質」的白蛋白,佔據血液中蛋白質的60%以上,具有運送各種物質的功能。素食為主的人身材虛胖 可能是蛋白質不足一般來說,白蛋白會在血液內保持一定的濃度。若蛋白質攝取不足,白蛋白的濃度也會跟著下降。人體為了保持血液中的白蛋白濃度,會將血液內的水分排出血管之外,導致組織液的增加,這便是「水腫」的現象了。有些以素食為主的人身材虛胖,經常出現水腫的症狀,那很有可能是蛋白質不足造成的。如今消除水腫的壓縮襪銷量爆增,但壓縮襪根本無法解決問題,真正的癥結點是「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不足 手腳容易冰冷關於「手腳冰冷」的問題,也和蛋白質有關。體溫主要由肌肉產生,沒有活動也同樣會產生熱能。要保持適當的肌肉量,我們需要生成肌肉的材料,也就是充分的蛋白質。再者,另一個解除手腳冰冷的關鍵,即「DIT(飲食生熱效應)」。所謂的DIT是指攝取食物後,代謝上升,促進消化和吸收的意思。吃飽後安靜休息,身體也會感到溫暖,這便是DIT的作用。DIT約佔每日卡路里消耗量的一成,這種消耗量對減肥效果也有影響。攝取蛋白質時,約有30%的卡路里消耗在DIT上,用來增加我們的體溫。相對的,攝取醣分的消耗量大約只有6%。蛋白質的DIT效果非常大,可以說是邊吃邊消耗卡路里。因此,吃肉後身體變溫暖並不是錯覺。一旦蛋白質攝取不足,使DIT的功效下降,便容易引起手腳冰冷。(本文摘自/讓體脂肪及癌細胞消失的生酮飲食/采實文化)

養生董娘罹肺癌 竟是ALK基因作祟

養生董娘罹肺癌 竟是ALK基因作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董娘,平日注重養生,不抽菸、喝酒,生活習慣良好。但是卻一直有個症狀困擾著她,就是成日有咳嗽的症狀卻久未改善,嚴重影響生活。就醫檢查後,赫然發現肺部長了3公分的非小細胞肺癌,且診斷時就已經出現腦轉移。在找不到危險因子下,醫師建議做基因檢測,發現董娘的EGFR基因篩檢為陰性,進一步檢測後發現ALK基因為陽性,才了解原來是非小細胞肺癌的高危險族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主動檢測EGFR、ALK基因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肺癌暨胸腔檢查治療中心主任何明霖指出,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5〜88%,且大部分患者早期都沒有症狀。何明霖醫師進一步說明,根據研究顯示,ALK基因重組者多數為女性、年輕(平均年齡為52歲)、沒抽菸史三大特點,且有三成的患者會同時出現腦轉移,因此年輕又從不吸菸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必需高度警覺,可主動詢問醫師檢驗ALK基因。目前治療肺癌的標靶藥物中,除了有常見的EGFR外,如今也有對應ALK基因的標靶藥物,對於腦轉移的患者有明顯的反應率。上述案例中的董娘,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恢復情況良好,治療兩個月後,董娘的肺部、腦部、肝臟都已經看不到腫瘤了。何明霖醫師表示,新一代ALK標靶可穿過血腦障蔽進入大腦組織,有效對付轉移至大腦的癌細胞,更可預防或延緩腦轉移。試驗也發現,新一代ALK標靶藥物針對原標靶藥物已產生抗藥性的患者,仍然有效帶來後線治療的新希望,即使做為第二線標靶治療,反應率也高達5至6成。尋求正規治療、定期追蹤 穩定控制肺癌據統計,在EGFR陰性患者中,約有一成的人為ALK陽性,因此建議EGFR呈陰性的患者,可再進行ALK基因檢測,以利醫師評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何明霖醫師提醒,造成肺癌的原因很多,最好的預防方式,是儘量避免會誘發肺癌發生的危險因子,如抽菸、油煙空汙等。何醫師呼籲,若不幸罹癌也別氣餒,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應尋求正規就醫管道,並接受肺癌腫瘤基因檢測,積極治療,不聽信偏方,醫師會衡量病人的病況條件,選擇最適合的藥物或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講座/爸媽教室

講座/爸媽教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爸媽有許多事情要煩惱,目前逐漸入秋,日夜溫差漸大,第一個面臨到的就是寶寶的健康問題。寶寶抵抗力沒有大人這麼頑強,因此容易受到病菌入侵,因此必須依靠感冒等疾病慢慢累積抵抗力,面對寶寶健康問題,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有鑑於此,特邀阮偉醫師主講「人體免疫─從疫苗談起」,後由張美傜護理師接續主講「常見哺乳母親乳房問題」希望能透過此講座,幫助新手爸媽更加了解相關知識。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爸媽教室時間:106年9月23日(六)09:30-11:00地點:衛福部南投醫院二樓會議室(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洽詢:049-2231150分機3298

7旬翁狂咳數週 雙肺多顆腫瘤作怪!

7旬翁狂咳數週 雙肺多顆腫瘤作怪!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高齡70歲的陳爺爺(化名),初期因久咳長達數週卻不見好轉,至醫院檢測發現兩邊肺部出現多顆腫瘤確診為晚期肺癌,經EGFR基因檢測後呈陽性反應,於第一線立刻投以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3週後腫瘤已縮小近一半,也因此更加深陳爺爺與家屬對後續治療的信心。隨著肺癌治療演進,標靶治療儼然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等三大傳統療法後的第四大療法。收治這位陳爺爺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馮博皓醫師指出,標靶藥物具針對性,能精準抑制腫瘤細胞且不扼殺體內的正常細胞;其中,不可逆標靶藥物更具備不易脫靶的特性,完全咬合表皮生長因子的四個接受體家族,一旦與突變接受器完全結合後,便能阻斷癌細胞ErbB的訊號傳遞路徑,對於腫瘤抑制效果反應良好。同時保有良好體能與日常生活品質肺癌患者在進行治療選擇前,往往會考量治療副作用以及是否會改變現有生活型態;對此,馮博皓醫師表示,不可逆標靶藥物僅須每日按時服用,其副作用反應皆可透過輔助藥物獲得緩解,讓患者保有較好的體能狀態,相較傳統化療常見的噁心、嘔吐、掉髮等副作用,不可逆標靶藥物不但讓患者於治療期間擁有接近原日常的生活品質,其醫囑性高也提升治療成效。不可逆標靶藥物降低死亡風險肺癌患者都希望透過治療延長存活期,根據之前發表於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ASCO)的LUX-Lung跨國研究結果顯示,第一線治療罹患EGFR突變陽性使用不可逆標靶藥物與化療相比,不可逆標靶藥物能延長中位數患者存活期並降低死亡風險;因此第一線健保給付的不可逆標靶藥物,無疑成為多數晚期肺癌患者的第一線治療選擇。第一線抑制腫瘤成效將影響患者信心馮博皓醫師進一步表示,陳爺爺在治療期間,僅出現輕微腹瀉的副作用,透過飲食習慣調整後已獲得良好的改善,且體能上並未因此衰退,仍能維持正常的日常生活,目前持續進行第三年的追蹤治療。馮博皓醫師提醒,患者治療期間若有任何疑問,都應與醫療團隊即時反應,可進一步調整藥物劑量或透過輔助藥物獲得緩解,無須過度擔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癌友呼吸瑜珈班

講座/癌友呼吸瑜珈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癌症治療時,「舒壓」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課題,而呼吸瑜珈是透過簡單奧妙的呼吸、瑜珈與靜坐,讓生命油箱能量充滿,為癌友找回平衡的身心,進而改善疼痛、增強免疫力,全面提升治療中與治療後的生活品質。本次課程由癌症資源中心莊學琴老師主講,藉由內而外的呼吸法穩定心情,平靜身心。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報名可電洽亞東醫院癌症資源中心 (02)89667000轉分機1709。名稱:癌友呼吸瑜珈班時間:2017/09/26(二)9:30-11:30地點:亞東醫院南棟14樓第一教室(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709

微生物檢驗超標 金十字胃乳液下架

微生物檢驗超標 金十字胃乳液下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胃腸「堵堵」的救星金十字胃乳液,批號C974約4900盒被檢測出微生物超標,經食藥署調查,發現其他批號亦有類似情形,自106年9月15日起要求啟動所有市售批號共計14,631盒進行回收。製造方優生製藥公司表示會主動將商品回收下架,民眾若已經購買,不限批號,都可以至藥局退貨退款。微生物檢驗結果超出藥典規範 回收4900盒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科長王博譽表示,食藥署執行年度市售品抽樣時,發現一批號優生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的金十字胃乳液好氧性微生物檢驗結果超出藥典規範。「金十字胃乳液」申請商及製造廠為優生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可胃部不適或灼熱感、或經診斷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炎、食道炎所伴隨胃酸過多、解除脹氣、緩解氣脹等症狀,是許多人家中的常備藥品。不限批號的金十字胃乳液退貨、退款優生製藥廠股份有限公司發言人林小姐表示,目前約回收300多包,很多藥局也都表明出問題的藥品「效期太短、已經沒賣」。食藥署科長王博譽表示,藥品好氧性微生物超標可能是儲存條件不佳或使用遭污染的原料造成。民眾若有該藥品,應立即停止使用,不限批號的金十字胃乳液都能夠退貨、退款。 

洗完頭就染好髮?恐增皮膚炎危機

洗完頭就染好髮?恐增皮膚炎危機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新北市衛生舉抽檢美髮場所的染髮類化妝品,查獲10件產品中有2件進口染髮劑檢出與原核准登記以外成分,已交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查辦,若屬實則可處10萬元以下罰鍰,物品則沒入銷毀。2件進口染髮劑檢出登記以外的成分食藥署科長劉君豪說明,2件違規染髮劑分別是進口的「名師炫鑽快速挑染色染膏-深紅色」及「米蘭伊黛莉雅染髮膏-生化小麥蛋白」,兩者成份與原核准登記不符,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10條規定。市占率最大的是含指甲花成分的天然染劑劉君豪科長指出,染髮劑依成分可分為化學、天然2種染劑,近幾年健康意識抬頭,常強調使用天然成分的染髮劑,市占率最大的就是含指甲花成分的染劑,但效果並不持久。使用染髮劑需間隔3個月以上劉君豪提醒民眾,使用染髮劑須間隔3個月以上、有傷口不要染髮、染劑應離髮根0.5公分。另外,許多產品標榜洗完髮就能染好頭髮,劉君豪科長表示,應避免使用這類產品,以減少對頭皮、頭髮傷害。若使用不當可能導致頭皮出現紅斑、搔癢、水泡、皮膚潰爛或過敏性皮膚炎等症狀。如出現紅腫刺痛,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仍有不適則儘速就醫。劉君豪提醒民眾,選購含藥染髮劑時要有衛生福利部含藥化粧品許可證字號及完整標示與染髮注意事項、保存方法及保存期限等。常見的許可證字號為「衛部粧製字第X號」、「衛部粧輸字第X號」及「衛部粧陸輸字第X號」,千萬勿信誇大不實廣告或來路不明的產品,以免健康權益受損。

開學危機 就靠「5多3少」來解決

開學危機 就靠「5多3少」來解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剛開學2周,爸媽發現五年級的小杰只要上完第一節課就會腹痛請假,曾到小兒科檢查都找不出原因,因此學校護士阿姨建議爸媽帶小杰去看兒童心智科,才發現原來小杰連日來的身體不舒服都是因為「開學症候群」。生活作息混亂較容易產生急躁、焦慮情緒小杰從小比較容易分心,由於開學前2週都和弟弟在鄉下阿嬤家住,因此養成了晚睡晚起的習慣。加上開學後覺得五年級的課業較困難,擔心功課不會寫、考試考不好而睡不著,且面對新同學又讓他更緊張。開學症候群約維持開學後兩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醫師張倍禎解釋,暑假生活作息較混亂,開學後容易產生急躁和焦慮的情緒導致上課不專心、對學業興趣缺缺的「開學症候群」。這樣的適應障礙通常在開學後維持約2週的時間。張醫師建議家長利用「5多3少」原則:1) 多體諒少責備/先別急著責備孩子,先由醫師和孩子聊一聊了解孩子心理的因素,再與老師溝通,協助孩子跟上目前的學習進度。2) 多親子時間/每天固定時間一起分享學校發生的事情3) 多運動/規劃全家每週3次一起運動,增進親子互動、提升活力。4) 多規律作息少滑3C/平時勿過度使用手機或平板,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5) 多注意均衡飲食/攝取含有豐富維他命的蔬果以及能緩和情緒和增加腦力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如綠葉蔬菜、深海魚和堅果。

境外移入茲卡首例!印男剛抵台就確診

境外移入茲卡首例!印男剛抵台就確診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臺北市18日出現首例茲卡病毒感染症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一名印度籍27歲男性遊客, 自9月16日抵台後於機場出現發燒症狀,後確診感染茲卡病毒。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陳少卿科長表示,接獲通報後,針對個案及同行3名接觸者,衛教自主健康管理,並提供防蚊液防護使用。另針對其居住地及發病時停留的活動地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孳生源清除及環境消毒。疾管署表示,只要正確執行「巡、倒、清、刷」4步驟,就能防止病媒蚊孳生。常見症狀為頭痛、後眼窩痛、厭食疾管署表示,目前全球至少有75國或屬地持續傳出茲卡病毒本土病例,疫情以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最為嚴峻。陳少卿科長表示,除了藉由病媒蚊叮咬傳播病毒外,男性亦可透過性行為把病毒傳給其性伴侶,感染茲卡病毒後常見症狀為頭痛、後眼窩痛、厭食、腹痛及噁心等,若懷孕的婦女遭到茲卡病毒感染,可能導致胎兒死亡。離開流行地區後自主防蚊措施至少3週一般民眾前往流行地區,應做好防蚊措施,離開流行地區後,應落實「1+6原則」, 暫緩捐血至少1個月、男女無論有無症狀,都應採取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延後懷孕至少6個月,並落實自主防蚊措施至少3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徹底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是防治茲卡病毒感染症的不二法門!」,若有防疫相關問題,請撥打臺北市衛生局防疫專線02-23753782或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將有專人服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