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甜麵包、咖啡超NG 理想早餐有哪些?

甜麵包、咖啡超NG 理想早餐有哪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進食的順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早上起床後第一個入口的食物是什麼。甜麵包、咖啡都是NG的選擇。特別是甜麵包,消化分解需要花時間,當中的蔗糖(砂糖)又會浪費酵素,還添加了許多會擾亂細胞作用的反式脂肪(乳瑪琳或起酥油)。抽菸也會增加造成老化的活性氧,所以最好別抽。最理想的早餐 只吃一根香蕉也可以理想的早餐並非白飯、味噌湯和煎荷包蛋,而是含有豐富酵素的生蔬果。不過,一大早實在很難吃下大量的沙拉。因此,最理想的早餐是水果。沒時間的話只吃一根香蕉也可以。香蕉不需要切或洗,攜帶起來也方便。吃完很有飽足感、不容易餓。此外,香蕉富含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酵素,比起綠皮或黃皮的香蕉,轉熟帶黑點的香蕉中酵素最為豐富。有時間的話,將水果打成汁飲用是最好的方式。使用榨汁器或用紗布擠壓都可以。把水果壓榨成汁,細胞壁被破壞酵素就會變活絡,這麼一來就能立即攝取到大量的酵素。早上喝果昔能獲得酵素、不會造成腸胃負擔當然,如果有慢磨機就更方便了。現下很流行喝綠果昔(green smoothie,把生的綠色葉菜類蔬菜加水果、水攪打成的飲品)。這種方式宣稱可有效攝取葉綠素等葉菜類蔬菜的營養素,但我認為能夠獲得酵素這點也佔了很大的優勢,因為酵素是讓身體狀況變好的大要因之一(只限用慢磨機做成的綠果昔)。不光是綠色的葉菜類蔬菜,早上吃水果或喝果汁對腸胃不會造成負擔,也不會浪費消化酵素是非常棒的食物。不過,接觸到空氣就會開始氧化,所以打成汁後請盡快飲用。(本文摘自/最強酵素餐,讓你肌膚Q彈,不便祕!/健行文化出版)

低侵襲治療奏效 下背痛可免開刀

低侵襲治療奏效 下背痛可免開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手術、化療、放射治療是惡性腦瘤的主要治療方法,以最見的膠質瘤而言,病人在治療後平均存活一年多,在台中榮總,病人再多活半年到一年半,而且精良的手術器械及先進影像系統,以及化療藥物標靶化、放射治療微調化,讓病患存活更久也比較有生活品質。良性腦瘤可開刀切除 病人與家屬常害怕手術「切除微小腦瘤,就像從一碗布丁裡面挖掉綠豆,」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尹嘉展說,有的腫瘤甚至長在顱底深處腦幹前面,精密手術需要立體定位、電腦導航及磁振造影檢查才能完成。根據尹嘉展醫師的研究,就像選擇使用哪種抗生素之前要先做細菌培養一樣,手術切下來的腦瘤要驗基因,幫助篩選出最有效的化療藥物,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另外,腦瘤放射治療有標準劑量,台中榮總的臨床經驗顯示,從腫瘤的中心、邊緣、周圍漸層微調不同的放射劑量及治療頻率,療效更好。神經外科的病患形形色色,治療及預後差很多,尹嘉展醫師看到有些病患的惡性腦瘤侵蝕知覺,讓病人感受不到太多痛苦,反而一路陪伴的家屬十分煎熬;良性腦瘤則是開刀就能改善日益惡化的症狀,病人和家屬卻害怕手術本身的風險;至於脊椎毛病則是當事人痛不欲生,清醒著受苦。日前尹嘉展醫師替一位85歲的阿嬤開刀摘除3x3公分大的良性腦瘤,阿嬤的子孫本來很猶豫,但尹嘉展評估阿嬤狀況後,認為開刀後可以多存活5年,家屬想到阿嬤平日身體硬朗,也沒有其他慢性病,腫瘤愈養愈大反而讓阿嬤半邊肢體愈來愈無力,最後同意阿嬤動手術。低侵襲治療釋出高溫 達到緩解神經疼痛療效 至於害怕開刀的脊椎疾患,還有低侵襲微創的治療選擇。他舉例,高頻熱凝療法治療下背痛,是在X光或電腦斷層影像的引導下,把電極針插入需要施行的部位,針尖釋出的高週波會產生攝氏42到44度比體溫略高的溫度,讓神經對疼痛感覺變遲鈍,達到緩解疼痛。由於每個人對溫度感受有別,療效反應因人而異,另一種治療方式不用電極針,取而代之的是注射3%濃度的生理食鹽水,利用滲透擴散的物理現象,使發炎部位的水分滲出,達到神經減壓消腫止痛的效果,療效可持續半年甚至更久。尹嘉展為90多歲的阿公動過刀,他說,高齡不是開刀的絕對禁忌,開刀的方式也不只一種,根據病人的情況全方面評估,對於可能產生自費的項目,例如開腦手術用到的止血凝膠、少數情況使用的術中化療藥物,其費用及效益都要跟病人說清楚,就能醫病攜手合作,好好治療病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怕痛就打無痛分娩?解密產婦13問

怕痛就打無痛分娩?解密產婦13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Q1產痛對產婦有什麼不良影響? 分娩的痛就像刀割一樣的痛,有人認為是人生中的最痛。※劇烈產痛會引起孕婦腎上腺素大量分泌結果,會減少子宮血流量,造成子宮收縮效能降低、導致產程延長而增加剖腹產手術的機率。Q2什麼是減痛分娩?所謂減痛分娩就是使用麻醉止痛的方式來達到生產時的減痛,目前全世界廣泛採用最好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腰椎硬脊膜外腔注射止痛法。在腰椎覆蓋脊椎的外圍處,經由硬膜腰椎針置入一個導管,將局部麻醉藥注入以達到神經阻斷,讓產婦在生產過程中減少產痛的感覺。Q3減痛分娩是否會影響胎兒?目前所使用的局部麻醉藥物對胎兒是相當安全,不會直接影響胎兒。Q4減痛分娩是否會影響產程?於適當時機施行減痛分娩並不會對產程造成明顯改變,原則上初產婦的子宮頸開口約 3~4 分時,經產婦約 2~3 公分時才是最適當時機,因為太早施打可能會延長產程。Q5減痛分婉是否完全達到止痛的目的?每位產婦對痛的感覺及要求止痛的程度不一樣,故預期的效果可能會因人而異,統計上平均減痛的效果大約可達五至八成。Q6減痛分娩有何併發症?※低血壓、發抖、皮膚癢、背痛、輕微噁心和嘔吐、藥物過敏、以及頭痛等現象:少部分產婦可能會有,然而這些現象大多是暫時性的,在適當的處置後均能改善。※神經性傷害:例如硬脊膜外腔發炎或血腫、脊椎神經受傷、蜘蛛網膜穿刺後頭痛、以及硬脊膜外導管置入蜘蛛網膜腔造成藥物休克等,這些傷害經由事先適當的評估以及在專業的麻醉醫師操作下,可將發生機率降到最低限度,產婦不必過於擔心。※引發產後腰酸背痛:在懷孕過程中,因子宮和骨盆的變形和擴張以及胎兒造成的神經壓迫等,才是引起絕大多數產婦腰酸背痛的原因,並非是「減痛分娩」所造成的結果。Q7什麼狀況下不適合施行減痛分娩?血液凝固不良者、背部有感染者、急性腦神經病變者、腰椎開過刀或嚴重腰酸背痛者、血液容積不足者 ( 如大量出血等 )Q8接受脊髓麻醉會不會有併發症或後遺症?不會。孕婦剛打完麻醉針時,由於下半身的血管會擴張,加上媽媽腹部壓力大,回心血流量會減少,所以可能會有暫時不自主發科、噁心嘔吐、呼吸不順暢感覺,經由點滴輸液、血管收縮劑、與調整姿勢可以改善。至於腰酸背痛與懷孕期間姿勢不良較有關。Q9擔心脊椎 ( 龍骨 ) 會受傷?事實上針並沒有打到脊椎  ( 龍骨 ) 內,而是打到脊椎的硬脊膜外面,因此脊椎 ( 龍骨 ) 受傷的機率是非常低的。Q10擔心會延長產程事實上正確的減痛分娩術並不會造成產程延長,產婦反而因減痛後更可以理性的配合用力,生產會較為順利。Q11剖腹產在接受脊髓麻醉前要注意哪些事項?手術前一定要禁食 ( 連水都不能喝 ) 。以避免手術時因嘔吐造成吸入性肺炎。另外,有藥物或食物過敏史一定要告知麻醉醫師,本身有任何特殊疾病或開刀史也要提醒醫師注意。Q12為何聽有些人說脊髓麻醉後會頭痛?脊椎麻醉後的頭痛發生的機會是非常的低。一般相信頭痛是因為穿刺針穿過了硬腦膜,進入脊髓腔,脊髓腔的腦脊髓液沿著這個洞流出來的緣故。腦脊髓液在我們的腦室與脊髓腔中循環。當它很嚴重地流失時,就會造成頭痛。研究指出。年輕人及產婦,實施脊椎穿刺比年紀大的人更容易發生頭痛。再有,穿刺的針愈粗,造成頭痛的機會也自然就愈高。脊椎麻醉後的頭痛,最大的特色是這種頭痛會隨著姿勢的改變而加劇,特別是當我們由躺身到坐起來的那一剎那。Q13萬一發生了脊椎麻醉後頭痛該怎麼辦?最簡單方式是平躺經由點滴給予大量的生理食鹽水,補充水份,或吃含咖啡因食物,包括咖啡、茶類、巧克力、可樂……等等。大部份輕微的脊椎麻醉頭痛很快就可以康復,嚴重的頭痛則須要採用“ 血液補綴法 ”。這是抽取自己的血液大約 15 ~ 20 c.c、在還沒有凝固之前,打入我們的硬脊膜外腔,將那個洞補綴起來三到五分鐘內,就可以見效,對脊椎麻醉頭痛療效幾乎達到百分之百。(本文摘自/生產坐月子圖解手冊/遠流出版)

暈眩盜汗 恐慌症悄悄找上門!

暈眩盜汗 恐慌症悄悄找上門!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恐慌症可以說是焦慮症的其中一環,它的起因至今仍未有確定的研究分析,可能是生理、也可能是心理。發作時,常伴隨身體某部位的劇痛,症狀再接後出現,由微轉重:暈眩、發抖、癱軟、呼吸困難、喉嚨異物感、失真感(覺得自己的身體是假的)、四肢末端發麻、盜汗等等,平均持續二十分鐘,會達到痛苦的最大值,之後褪去。患者感受有如瀕死狀態,故似恐慌。潛意識過度緊繃初診時,醫師告訴我:「普遍認定,恐慌症是長時間處在焦慮狀態的結果,至於恐慌發作的感受,我們可以稱為焦慮狀態的最大值。而『長時間』的定義因人而異,可以追溯到很多年以前,也可以是短短的近幾個月。」 「所以妳最近有什麼心事嗎?或者和人吵架?」葉醫師向我解釋完何謂「恐慌」後,顏容慈祥地問。「沒有,我幾乎不和人吵架,但會慣性失眠。」「這樣啊,那表示妳潛意識裡頭太緊繃了。而且妳應該有存在許久的焦慮的事,只是妳自己不覺得,因為內化了。沒關係,這很正常,大家都是這樣。」葉醫師笑笑地,繼續說著:「妳不用擔心這個病會帶來多大的困擾,很多恐慌症的人,還是可以跟正常人一樣過生活,根本看不出差異,只是需要吃藥。當然,除了吃藥之外,還得配合作息和運動。」「我要吃一輩子的藥嗎?」我問。「不一定,每個人走到痊癒所花費的時間不同,跟妳自己的先天體質和後天努力有關。但別想那麼多,現在首要的,是要相信自己的身體、給自己信心,就不會當一輩子的藥罐子。」 「好。」我一直很鎮定,鎮定得異常。「嗯?看起來不錯嘛,那就好。要記得發作的時候,別一直想著自己快死掉了,雖然那感覺很像、很逼真,但要相信,那死不了的。你不會死掉。全世界——沒有人因為恐慌症,而出什麼大事喔。」醫師口吻篤定,像是要給我灌輸自信。 「好的。」我知道,我明白。正因為死不了,所以我可以持續且鮮明地感受到那樣的痛苦。走出醫院,我突然覺得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這不是我的世界,我孤立而無援。避免恐慌發作靠藥物強迫睡著 實際上,在拿到人生第一份精神科藥袋,開始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初期,我的情緒更為緊繃。首遇恐慌發作的那個夜晚,著實令我驚魂未定,光是想像一秒,我就害怕一切再重演。因而我排斥黑夜(超過晚上十點就會恐懼),排斥所有與發作時雷同的場景和感覺,例如日常的腹痛也令我困擾。那時,我總是早早就關燈上床,明明睡意未濃,藥效也尚未運作,我就想逼自己睡著。我越睡越多、越睡越多,也根本不想出門。我擔心自己若在外發作了,一瞬間氣力耗盡、狼狽、虛弱的模樣,會嚇到四周的人。 我不想被人看見那個模樣,以及解釋「我隨時可能變成怪物,但不久又會變回人類,如果遇到的話請不用害怕」——這類的話。所以後來縱然適應了藥物帶來的暈眩感,也讓病情從無依無靠轉善為偶爾平穩,讓我能照以往和朋友聚餐,並像個正常人一樣念書考試、畢業工作,我還是可以在夜深人靜時覺察,自己的雙肩從沒鬆懈過。內心永遠膽顫,雖然一再地努力克服,努力進行或深或淺的催眠,藥物對我而言近乎仍是唯一解。當我禁不住跨次元地去到另一個空間苦痛、瘋癲時,我必須承認自己沒有任何朋友。我無法有任何朋友。這種寂寞,某程度來說,可以是最難捱且無法消除的副作用。是的,苦難伴隨苦難,苦難所引發的最大副作用,依舊是苦難。 然而,正因如是苦難,令我想起深夜的星星之火,我慢慢意識到,這片罕有人過問、卻多人到訪過的境地,其實一直存在著某股力量。我們這一群在苦難中掙扎的人,也許就是指引的火苗。雖然帶著病,且總是猶疑於生死之間而不為人接近,但會有那麼一天吧,這份暸解將傳遞而開。像星星,像火焰。像死亡的光,仍有能力帶給活著的人希望。 讓人相信,活著是貢獻,不活則是奉獻。而貢獻或奉獻,對世界來講都是好的。真的。一直到今天,我還是會這麼想,且一點也不覺傷悲。 「星星可以照亮絕望的深處,儘管星星本身是一團燃得孤獨的火焰。」否則現在,我又為什麼寫下這些呢? (本文摘自/這裡沒有光/時報出版)

親情依附力量 才能真正阻止犯罪

親情依附力量 才能真正阻止犯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為什麼不會犯罪呢?因為有刑罰嗎?如果加強取締違規停車、提高罰鍰,違規情就會減少,因此就算有點麻煩,還是會把車停到付費停車場。這種某個程度基於理性的違規,可以用懲罰來抑制。死刑真的無法阻止殺人行為嗎?但是殺人呢?更不要說無差別殺人了,情況如何呢?根據犯罪學研究,有無死刑制度與殺人事件的發生件數並沒有什麼相關性。廢除死刑的國家,其殺人件數也沒有因此而大幅增加。 神戶酒鬼薔薇事件殺死兩個人的少年,當時才十四歲,所以不會被判死刑。但是中學生的他,以為被逮捕後會被判死刑。即使有這樣的想法也無法阻止他的犯行。不如說,無差別大量殺人犯是因為想被判死刑所以殺人。近代社會能實行的最重刑罰─死刑─都沒有辦法阻止殺人行為的話,怎麼做才能阻止凶惡犯罪者呢?內心親情羈絆 無法痛下殺手一九九九年,池袋發生的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當時二十三歲的青年被逮捕。他的雙親借了很多錢,把還是高中生的他留在家裡,離家出走。他高中退學,依靠當時還是大學生的哥哥,兩個人一起生活。他換過很多職業,也努力過了,最終被絕望感壓垮,想到路上無差別殺人。 他留下「把老子以外的傻子白痴殺了」的紙條,往池袋街頭走去。買了凶器後,他住進膠囊旅館,整整四天在街上遊來晃去。他迷惑了,但不是因為害怕被逮捕。如果不想被判死刑,一開始就不會想大量殺人。他在被逮捕後這麼說:「做這樣的事情會給哥哥添麻煩。」因此猶豫了。親情依附能阻止犯罪這件凶惡犯罪說不定有機會避免。結果,他還是在往池袋太陽城的熱鬧路上,一邊喊著「啊!太火大了!殺死你們」,一邊撲襲路人。二○○七年,最高法院審判長判他死刑確定,判決內容寫著:「犯行冷酷、無情、殘忍,被害者們非常無辜......」犯罪學者赫胥提倡「社會控制理論」,主張一個人不會犯罪,是因為與家人、學校、職場等社會有所牽連。他認為抑制犯罪的社會控制包含「依附」、「奉獻」等。所謂「依附」,是指身邊有所愛的人。池袋路上無差別殺人事件的犯人,也愛著他的哥哥吧,所以才會想到不能給哥哥添麻煩。曾經是非行少年的人告訴我,他做了很多壞事,某一天被邀去做一件真的會變成犯罪者的事,他的腦海浮現了媽媽的臉。「真的做了的話,媽媽會很難過吧!」當這個想法一出現,面對再怎麼積極的邀約也能拒絕吧。「做這樣的事情會讓父母傷心。」這個想法正是一種社會規範。  (本文節錄/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時報出版)

符合這2樣 我是不是合格的媽媽?

符合這2樣 我是不是合格的媽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無效媽媽信條1:我應該全心全意為家庭奉獻,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這則信條在每個媽媽的心裡都生了根。我們都曉得,一個好媽媽會全心全意為家庭奉獻,這是很美好的。母親出於愛,為了家庭所做出的每一件事都意義重大,儘管沒有人會注意到這些付出,但是對每個孩子來說,有位全心為家庭奉獻的母親是極大的幸運。妳為了這個家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無價的──真的!我對「全心全意為家庭奉獻」沒有任何意見,但我不贊成這句話的另外一部分:「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把自己放在任務清單的最後面,感覺非常實際。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優先考量家庭的需求很合理,不是嗎?但我要告訴妳,這樣做是沒用的,不管對妳或是妳的家庭來說,都是沒有用的。為什麼?因為妳永遠都完成不了這份任務清單!家裡每個人的每件事都需要妳費心,而妳自己的需求總是被擠到最底下。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妳知道情況糟糕透了,連狗都已經刷好牙了,但妳還沒有。這個無效媽媽信條最瘋狂的一點是,不管妳多努力去滿足家人的需求,永遠都會覺得自己讓他們失望,也永遠無法因為做到了某一件事而滿意,就像妳永無休止地在進行一件工作一樣,因為一個家庭的需要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對妳來說,總還會遇到更多的「需要」。這通常也是媽媽對自己不滿之處。妳自責不已,因為妳沒有做好所有的事情,還讓家人失望了。妳不開心,苛刻地對待自己,然後,這份苛責將會如藤蔓叢生爬滿妳整個人生。這個信念的核心就是另一則無效媽媽信條:妳應該把自己放在最後。這是妳把自己排到最後面的原因。真的,這就是除了妳之外,家裡每個人都在妳的任務清單上的原因!【無效媽媽信條2:身為媽媽,關注自己是自私的。】「自私一點」──對於一個母親而言,這是根本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一旦妳不接受,「關注自己」就變成了一種非黑即白的看法。這裡有個例子:「如果我是一個好媽媽,我就不能將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因為一旦我照顧自己,就照顧不了我的家庭。」這句話看似很符合邏輯,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從那些來找我做諮商的母親們身上,我經常聽見這種全有或全無的二分法。當我建議她們每星期花一個小時為自己做點什麼的時候,她們立即回應:「我不能,這太自私了。我必須照顧家庭,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自己,否則一切都會失控的。」我知道是有自私的母親,然而,大多數母親都不是。做媽媽的通常會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甚至大部分媽媽對自己需求的忽視,就像厭食症患者對食物的厭棄與排斥一樣。請相信我,每週花一小時照顧自己一下,並不會讓妳變成一個自私的母親。事實上,這可以帶給妳能量。為了照顧女兒和家庭,這些能量是妳告別當「機器媽媽」,成為一個功能完備的正常人所必需的。如果堅信「關注自己是自私的」,那麼,妳難免會陷入「媽媽現象」的深淵中,過於關注子女,而忽視了自己。(本文摘自/媽媽,才是一切的答案/寶瓶文化)

避免媽媽現象 「母親」角色再進化

避免媽媽現象 「母親」角色再進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記得在很多年以前,我幫女兒穿上了一件可愛的粉紅色公主裝,帶著一歲三個月大的可愛小女兒去逛商店,她看起來簡直太美了,跟她的粉紅色洋裝、蝴蝶結是那麼搭,還穿著小小的白色花邊襪子和小鞋子。當我們母女倆走在商店的通道上時,女兒獲得了不少的關注,人們先笑著對我說:「她真可愛!」然後他們看著我,很快便轉身離開。從農產品區到整個商店,一直到最後的收銀台,這樣的狀況不斷發生。我放好東西,發動了車子,在駛出停車位之前,我看著後視鏡,不禁倒抽了一口氣。當時剛到下午,而我這才第一次照鏡子,發現昨晚沒有卸的煙燻妝暈花了我的臉頰,我看起來就像剛開完三小時演唱會的重金屬搖滾歌手。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確保我的孩子看起來可愛上,根本沒管自己的外表。結果,她看起來那麼美好,我卻像一個害怕被狩獵的吸血鬼。這就是「媽媽現象」。妳以為把所有的注意力、精力和意念都放在照顧妳愛的人身上,就是照顧自己了。其實,這不是在照顧自己,因為妳忘記了等式中最重要的部分──妳自己!如何避免「媽媽現象」?當妳不關注自己的時候,會忽視自己的核心需求,這將引發非常多的問題,而最後這些問題會蔓延至妳和女兒,以及妳和他人的關係之中。看看以下的形容有多少與妳的情況相符:◎不關注自己會一點一點地損害妳的健康。一週內,這些事情平均會發生多少次?.很晚了妳還不睡,想要把工作做完,但這只會讓妳第二天覺得筋疲力竭。.妳想要放鬆,然而最後卻喝了很多酒,以為這樣可以放鬆。.妳知道哪些食物是健康的,但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最後妳吃了半桶冰淇淋。.儘管連大尺碼牛仔褲也穿不下了,但妳卻想不起來上次運動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妳每一天的髮型都很糟糕,不過看起來,妳還是沒辦法上美容院。◎ 不關注自己會影響妳的精神健康和情緒狀態。為了要優先照顧每個人、處理每件事,妳──.總是在嘮叨,或者覺得很累。.感覺自己被囚禁了,夢想著能逃跑。.只求能好好捱過每一天。.感覺自己只是為了過日子而活,沒什麼事情有意義。.感到自己讓所有人都失望了。.不管自己做到了多少事情,還是認為自己很失敗。◎ 不關注自己會傷害妳的人際關係。由於忘了把自己列在任務清單的最前面,使得妳淡出了自己的生活──.妳不回朋友的電話。.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妳總是在抱怨。.家裡的氣氛一直都很緊張。.家裡的每個人都讓妳自覺做得很失敗。雖然妳不是那種經常生氣的人,但妳發現自己會對女兒大發雷霆,事後才後悔沒有控制好脾氣。.是的,妳愛妳的家庭,但現在,妳不喜歡他們──妳最沉迷的幻想就是獨自一人躺在空蕩蕩的海灘上,旁邊還擺了一杯雞尾酒。為了家人奉獻自己 卻感到背叛及不被欣賞諷刺的是,在這些「無私」行為背後,妳為了丈夫和孩子奉獻自己,是希望他們能感激妳所做的一切,妳覺得自己值得被感謝。然而,當事情未如妳所願,妳便感到失望、背叛以及不被欣賞。這就是發生在瑪麗身上的狀況。瑪麗和丈夫比爾有四個孩子,年齡在七歲到十三歲之間。比爾的事業非常成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家庭環境,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得長時間工作。對他來說,晚上八點到十點才下班回家是很常見的情況。另一方面,瑪麗從早到晚都在忙著照顧孩子。她感到很沮喪,因為在一天的時間裡,她連花個二十分鐘坐下來讀一、兩頁書的機會都沒有。「母親」角色的責任是社會賦予的絆腳石?所有這些小小的失望累積起來,變成了她對丈夫的嚴重不滿。每晚,當比爾剛踏進家門,瑪麗就爆發了。她告訴丈夫今天的日子有多糟糕,想要丈夫把自己從這種疲憊的生活中解救出來。然而恰恰相反的是,丈夫開始工作到更晚才回家,這樣就可以避開妻子。很快地,瑪麗的怨恨達到了頂點。有天晚上,比爾很晚才回家,她對著他發火說:「家裡的事情,你一點也不幫忙!你不欣賞我做的一切,你只在乎自己,你是這個世界上最自私的人!」她不敢相信這些話是從自己嘴巴說出來的。第二天早上,比爾說:「我受夠了當妳的出氣筒。我昨晚一夜沒睡,不曉得我們的婚姻還能不能繼續下去。我認為,我們需要分開一下了。」瑪麗被擊垮了,並且再也承受不了壓力。她不停在想:「我應該能讓一切都回到正軌,我只是要更有條理一點。」她覺得自己不管是身為母親或妻子都很失敗。瑪麗的出發點是好的。她堅信無效媽媽信條的說法,以為自己「應該全心全意為家庭奉獻,永遠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並且深信「關注自己是自私的」。結果最後,她感到痛苦又憤怒,丈夫也離她而去。關注自己很重要 這就是我們剛開始進行諮商時,瑪麗的狀態。她需要一種新的有效媽媽信條,去取代「關注自己是自私的」這種想法。她的新信條是「關注自己很重要」。瑪麗開始評估自己的情況:丈夫需要工作到很晚,她知道這改變不了,並且意識到照顧四個小孩和一棟大房子,要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她察覺到自己並不是失敗,只是需要幫助。一旦弄清楚了整個處境,瑪麗很快便決定了她需要一位全職保母和管家。她告訴丈夫這一點,丈夫也表示自己很樂意為此付錢。她很驚訝地發現,對於丈夫而言,這麼做是完全值得的,因為他真的希望妻子能感到快樂。瑪麗很快便發現了,當她注意到了自己的需求,對大家都有好處。她可以對孩子們更有耐心,夫妻關係也更親密了。在她察覺到一切有所改變之前,心中的怨恨就消失了,她再次愛上了自己的丈夫和這個家。(本文摘自/媽媽,才是一切的答案/寶瓶文化)

會站立的燕窩 廣生堂晴燕窩

會站立的燕窩 廣生堂晴燕窩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 (圖片/廣生堂、優活健康網) 「月圓人團圓!」又到了闔家團圓的中秋佳節,在這美好的節日,是否已經準備好了禮物要餽贈親朋好友呢?大家都知道:「送自己人,要選好一點的」,21年零負評、零食安問題的幸福燕窩廣生堂特別為大家精心準備了「用整顆燕盞做成會站立的燕窩」晴燕窩禮盒。 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即食燕窩禮盒,大多是以碎燕或邊角料製作而成,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所謂的「燕窩固形物」,大都以懸浮方式散落於玻璃瓶當中,再看看內容物的成分,更可以發現除了燕窩之外的結蘭膠或增稠劑,這些對廣生堂來說都是不及格的。 晴燕窩的成分只有燕窩、糖水 沒有添加結蘭膠或增稠劑 廣生堂的晴燕窩,精選整顆燕盞,透過獨家的3D旋轉殺菌釜殺菌熟成,讓燕窩在瓶中呈現站立的狀態,這只有用燕盞製成的即食燕窩才可以達成,當然,晴燕窩的成分只有燕窩、糖水,絕對沒有添加結蘭膠或增稠劑,會站立的燕窩才有好品質,保證每一口都能吃到純正的燕窩。 晴燕窩從生產完成到消費者手上 不超過兩個星期 除了會站立的燕窩品質保證之外,廣生堂的晴燕窩還特別新鮮,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即食燕窩,大都從國外進口,也就是從製作完成,經過運輸到台灣,通路上架鋪貨,一直到消費者手上,整個流程至少要三個月,也就是說你所吃到的燕窩已經是三個月以前製作的,這對廣生堂來說也是不及格的。廣生堂晴燕窩道地台灣生產製作,從生產完成到消費者手上絕對不超過兩個星期,保證最青、最新鮮,只有最新鮮的、品質最好的晴燕窩,才符合「送自己人,要選好一點的」最高標準。即日起到中秋節,消費者可以到廣生堂門市選購晴燕窩禮盒,沒有廣生堂門市區域的消費者也不必擔心,廣生堂與全國寶雅門市合作,一樣可以買的到晴燕窩禮盒。

講座/失智症照顧課程 減輕照顧負荷

講座/失智症照顧課程 減輕照顧負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失智症照顧漫長的道路上,家屬與照顧者背負沈重的壓力,大林慈濟醫院與臺灣社會福利學會主辦、嘉義縣失智共照中心協辦的失智症家屬支持照顧課程,第一場課程30曰上午在大林慈濟醫院第一會議室舉辦,希望透過課程訓練,幫助失智症家屬瞭解失智症如何照顧的知識與技巧,增進與失智者的溝通跟相處,減輕家屬跟照顧者的負荷,提升生活品質。第一場課程由大林慈濟醫院復健科組長蔡明倫指導「失智者居家運動復健與技巧」,包括居家輔具的選擇及環境改善、居家運動復健與技巧、肩頸疼痛自我緩解技巧、臥床病人肢體活動照顧技巧等。蔡明倫表示,失智者也許兼有其他慢性疾病,若是行動不便,可以觀察家中環境,選擇適當輔具,協助活動,改善居家環境,例如增加扶手、去除門檻、增設斜坡道、拆除浴室浴缸等,部份工程可申請補助。至於相關輔具,可參考衛生福利部輔具資源入口網,選擇合適的輔助,可以增加活動能力,減少照顧負擔。在居家運動方面,蔡明倫指出,伸展運動的原則,拉筋用力的程度,只要出現緊繃感即可,並維持緊繃達30秒,反覆次數每回5下,每週至少2回;肌力訓練,負重程度以負重動作能重覆達10下為宜,每回10下,每週至少3回,依照身體需強化的部位肌群,每一肌群依上述原則進行。蔡明倫建議,照顧失智長輩先以生活需求為主,最好家人陪伴失智長輩一起運動,若是有特定運動指導需求,可以向長照中心申請居家物理治療,由物理治療師評估、指導,再依循居家活動建議。如果有身體活動適切性問題,先詢問醫師及物理治療師再予以協助。除了運動問題,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曹汶龍主任也與大家分享「認識失智症」,曹汶龍主任表示,失智是大腦細胞慢慢萎縮,一開始在大腦的海馬回,患者記憶變差,接下來會影響邏輯思考,漸漸失去解決問題、理解概念的能力,接著影響腦中調節情緒的部份,患者的情緒和情感開始失控,接著會影響視覺、聽覺、嗅覺,而且讓人產生幻覺,讓患者連早期的記憶都失去,並破壞平衡和協調能力,最後,破壞腦部調節呼吸和心臟功能的部份,這一個過程大約8至10年。曹汶龍指出,失智症除了早期發現,可以藥物治療之外,非藥物治療也非常重要,例如懷舊治療、運動治療、認知訓練等,建議家屬可以將失智症患者帶出門,多與他人接觸,不要什麼事都不讓他們做,才不會讓功能快速退化。智症家屬支持照顧課程10月21日(六)將有照顧者壓力的心理調適與紓壓技巧課程,11月18日(六)則有失智症精神行為問題的因應及失智者之法律議題課程,歡迎失智症家屬及照顧者,或對失智照顧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報名請洽︰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聯絡電話(05)2648000分機1149,額滿為止。

果昔放久 3大風險要注意

果昔放久 3大風險要注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一杯超級能量果昔調製完成後,卻被原封不動地靜置了好幾個小時,以下三大風險很有可能發生:色澤改變:蔬果調理機裡攪拌果昔食材的過程,與人體開始處理解決食物的流程一樣,攪動調配果昔食材,意思就跟我們用嘴巴在咀嚼食物一樣,而「咀嚼」這個舉動,等於是以更快的速度來分解食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假如有一杯全新果昔剛調製完成,卻一直沒有人去拿來喝掉,甚至從製作完成到擺在一邊,中間只不過是經歷了短短幾小時,這杯果昔的顏色也會明顯快速變化,這現象明白地告訴我們,這杯果昔中的抗氧化劑正在氧化中,也就是說,這杯果昔本身含有的營養價值,已經快速地一點一滴地流失掉了。果昔通常很依賴「冰」這項食材成分氣味NG:為什麼才剛調配完畢的全新果昔,竟然會非常疾速地走味呢?有好幾個原因會造成這種現象,而其中一個最大的因素是:果昔通常很依賴「冰」這項食材成分,所以一旦果昔裡的冰塊開始融化,果昔整體味道就會被稀釋掉,在果昔裡的食材味道,也會開始變質,倘若冰塊好端端地住在果昔裡完封,一點點也沒溶解,這樣一杯最新鮮的冰涼綠色蔬菜果昔,滋味嚐起來就會非常新鮮可口。相較之下,另一杯被擱置了24個小時的「生鏽」綠色蔬菜果昔,味道早就荒腔走板。使用乾燥水果調製果昔 呈現凝膠狀態口感變差:在保存超級能量果昔時,會面臨到的嚴重考驗,正是「果昔的口感變差」這個問題,只要結冰或冷凍過的果昔食材開始融化,這些瘋狂融冰的果昔食材就會把味美的雪泥果昔,變成香味盡失的一灘爛泥,運氣好的話,果昔口感還算差強人意,否則極有可能會讓人只喝半口就想丟棄。一般來說,如果使用乾燥水果,如乾燥枸杞或脫水桑葚等來調製任何果昔,會產生的效果則是跟上述退冰情況恰好相反,會把原本可以倒在容器中的飲品,變成質地濃郁稠密的厚實乳脂,幾乎呈現凝膠狀態;而採用奇亞籽與亞麻籽來創作果昔時,果昔質感也能同樣極度濃厚密實,這是因為這些超級種子都會猛吸水,10-30分鐘之內,種子即膨脹成圓滾滾的大塊頭,這時候果昔質感也跟著增厚,如果把加了會膨脹吸水食材的超級能量果昔放到角落,只需幾個小時,這杯果昔最後會變成質感怪異的大雜燴,讓人皺起眉頭嫌惡。(本文摘自/茉莉‧莫里斯的超級果昔/出色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