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中秋烤肉健康加分 4撇步記下來!

中秋烤肉健康加分 4撇步記下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秋烤肉活動超夯,以前是在自家門前烤肉,現在民眾會集合在社區或公園烤肉,甚至還有封街大烤肉,烤肉幾乎變成一年一度的全民運動,群聚烤肉不但能促進人際交流,還可以讓家人感情更加熱絡。4個小撇步均衡一下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張秀年表示,雖然烤肉是聯繫感情很好的活動,但是一般烤肉食材多半以肉類或海鮮為主,大量吃肉對糖尿病、腎臟病或腸胃道疾病等慢性病友往往是一大負擔,多吃蔬菜可以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攝取、幫助血糖維持穩定、避免肉類及油脂攝取過量, 建議可以藉由下面4個小撇步,多吃些蔬菜來均衡一下,為中秋烤肉健康再加分:1) 蔬菜直接燒烤/茭白筍、青椒、甜椒、蘆筍、玉米筍、秋葵、四季豆、綠花椰菜、洋蔥、胡蘿蔔、香菇、金針菇、柳松菇、袖珍菇、杏鮑菇、絲瓜、冬瓜、大黃瓜、小黃瓜等,都是適合直接燒烤的蔬菜,建議帶殼蔬菜如茭白筍、玉米筍可以烤熟後再剝殼,可以少吃入燒焦致癌物。 2) 五彩蔬菜烤肉串DIY/利用色彩鮮艷的彩色甜椒、茭白筍、杏鮑菇等做成烤肉串,或將肉片捲入味道強烈的青蔥、洋蔥、蒜白等串成烤肉捲,不但可以減少肉類攝取,還可提升肉片鮮嫩口感及美味。 3) 生菜葉夾烤肉片/ 烤肉通常會夾土司,建議可以改用蘿蔓生菜、萵苣、高麗菜或紫蘇葉等包著烤肉一起吃,口感清爽解油膩,對糖尿病友也可以少吐司攝取,並增加纖維量和飽足感。 4) 煮鍋什錦蔬菜湯取代飲料/ 處理烤肉片或烤肉串後剩餘的帶骨雞胸或豬大骨,可以拿來熬煮湯頭,將浮油撈掉後就是美味的高湯底,再加入烤肉串切剩的碎菜,或隨興添加自己喜愛的各種蔬菜、木耳、菇菌類就能變身為一鍋美味的蔬菜湯。燒烤肉類水份蒸發後吃多了容易口渴,民眾常會暢飲啤酒或清涼飲料,若以蔬菜湯取代飲料,不但可減少食材的浪費,還可避免不小心喝下大量的糖份。

難「癌」之隱 家有隔離患者如何照護?

難「癌」之隱 家有隔離患者如何照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陳奶奶是一名退休老師,診斷第三期食道癌後住院接受放射線合併化學藥物治療。某日,覺得沒有食慾及突然全身發冷、疲憊不堪,測量體溫發現38.5℃經抽血檢查,醫師說明白血球太低了!必須接受「保護性隔離」,陳奶奶不斷詢問什麼是白血球太低及保護性隔離應該要注意的事項。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護理師王嘉華表示,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常見不良事件評價標準(NCI CTCAE4.03版)說明嗜中性白血球(ANC)減少共分五級:1級是1500/ul(正常);2級是1000-1500/ul;3級是500-1000/ul;4級是<500ul/;5級死亡。3級以上屬於高危險性感染風險;以下則屬低感染性風險。嗜中性白血球低下及保護性隔離(高危險性感染風險)注意事項:1) 患者、家屬及訪客確實以肥皂或酒精性乾洗手液完成手部清潔。 2) 病室內不可置放鮮花或植物盆栽,放置假牙水杯需每日執行清潔措施。 3) 會客原則:限制傳染病訪客,例如:呼吸道傳染者、疱疹、流行性感冒並避免與剛接受活性或減毒疫苗者接觸、6週內接受活菌疫苗注射者(如:水痘、小兒麻痺……等不要探視患者;訪客進入病室時可詢問醫護人員注意事項並確實洗手,給予適當保護性措施。 4) 飲食原則:熟食為主,避免生菜、生蛋及含酵母菌類奶製品如優酪乳、養樂多,生乳製品:起司、乳酪奶油等;飲用煮沸開水、未完全滅菌瓶裝水或礦泉水不建議飲用、水果須完整帶皮清洗削皮後食用。 5) 個人衛生:每次進食後須清潔口腔並避免使用硬毛牙刷防止造成口腔黏膜破損。 6) 洗澡時以淋浴為優先考量並注意侵入性導管避免遭水汙染,每日必須檢查導管部位。 7) 屬高危險性感染合併發燒時,經醫師指示抗生素給予使用,預防相關併發症。 8) 居家寵物注意事項:避免接觸寵物(尤其是唾液、排泄物),若被寵物抓傷或咬傷須緊急清潔、消毒(必要時就醫治療);高危險性患者勿接觸寵物,不慎接觸後立即以肥皂清水洗手。

吃巧克力易致痘?關鍵在甜度!

吃巧克力易致痘?關鍵在甜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坊間各種玲瑯滿目的巧克力,讓人看了忍不住想吃一口,但一想到「吃巧克力容易長痘痘」的傳聞,為了保住「面子」只好放棄美食。吃巧克力到底會不會長青春痘呢?青春痘主要受到體質、氣候影響皮膚科專科醫師趙昭明表示,醫學上稱青春痘為「痤瘡」,因為常好發在青春期,所以又稱「青春痘」,但此症並不是所有年輕人或油性膚質的專利,主要是受到先天體質影響與後天眾多的因素、氣候等影響。引起青春痘的主因是肌膚皮脂分泌過剩;其次是皮脂分泌導管阻塞所引起,導致皮脂腺無法正常排泄,讓細菌有機會繁殖而產生發炎現象。  吃太多巧克力到底會不會長青春痘?向來是許多人心中的疑惑。食物中與青春痘最有「嫌疑」關聯的就是甜食;然而不論吃黑巧克力或是巧克力,實驗證明並不絕對會導致痘痘產生,反倒是要注意巧克力中所含的糖分。巧克力愈甜愈容易影響皮膚出油量升糖指數又叫GI值,如果巧克力愈甜,愈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高,食物也容易馬上吸收分解,糖分在短時間內就立即進入血液,就會引起類胰島素因子第一型等荷爾蒙分泌的波動,影響皮脂腺功能,使出油量增加,進而造成青春痘生長、惡化。有些研究發現,不吃甜食的人比吃甜食的人分泌的胰島素較少,青春痘也會比較少,對於長痘痘的患者,持續食用「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一段時間,可明顯降低痘痘的嚴重程度,也可以減少長青春痘的風險。抗痘飲食建議趙昭明醫師建議,飲食西化會提高痘痘的發生率,建議大家少吃油炸食物、少吃甜食、清淡飲食,並牢記「四不三要」原則,就能擺脫惱人痘痘:四不︰1) 不要超過晚上12點睡覺。2) 不要抽菸。3) 不要過度曝曬陽光。4) 不要自己擠痘子。三要︰1) 要正確清潔皮膚。2) 要多吃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3) 要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資料來源: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621期)

每日一顆柚子 老婦竟橫紋肌溶解

每日一顆柚子 老婦竟橫紋肌溶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難得過節,最近吃文旦的機會多,家中長輩若有服用相關藥品,可以幫忙檢視藥單或藥品說明書,避免因交互作用產生健康疑慮。一名婦人因為肌肉痠痛和紅褐色尿液而就醫,醫師原本猜測是降血脂用藥過量,詢問發現婦人用藥劑量沒有改變,而是最近每天食用一顆柚子,柚子與藥物交化作用下,使得血液中藥物濃度大幅增加,才會引起「強碰」的不良反應。柚子和葡萄柚都可能導致血中藥物濃度升高花蓮慈濟醫院藥學部劉采艷主任提醒,柚子和葡萄柚都含有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這種成分會抑制人體用來代謝特定藥物的酵素CYP3A4,當酵素無法發揮作用時,人體分解藥物的速度就會減慢,吃下去的藥品停留在體內的時間會延長,導致血中的藥物濃度異常升高,就像服下的過量的藥一樣,就會發生「強碰」的問題,進而導致肝毒性和肌肉毒性副作用的出現。常見容易與葡萄柚、柚子產生交互作用的藥物,包括史塔汀類降血脂藥(Atrovastatin、Rosuvastatin、simvastatin)碰到柚子可能產生肌肉酸痛,嚴重一點橫紋肌溶解症。服用降血壓藥患者,除了擔心有血壓過低的問題,甚至出現頭痛、臉潮紅的症狀。劉采艷藥師提醒民眾,像是抗心律不整藥 (amiodarone)及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患有足癬、香港腳且接受抗黴菌口服劑治療的病人,在服用這類藥物時,都要儘量避免攝取柚子或葡萄柚,食用前一定要仔細看藥袋說明。少量攝取柚子、注意檢視藥單柚子不是會吃一整年的水果,如果一天只是吃個一、兩片不致於影響太多,但是吃一整顆絕對不行。臨床上最擔心的就是病人為了吃柚子而擅自停藥,完全忽視自己健康上的風險。難得過節,不能吃應景的水果又顯得沒過節氣氛,不得已的替代方法就是「少量攝取」,劉采艷藥師提醒民眾,最近吃文旦的機會多,家中長輩若有服用相關藥品,可以幫忙注意藥單或請教藥師,中秋團圓享用美味之際,也需小心健康安全。 

天涼將入秋 4護心招式報你知

天涼將入秋 4護心招式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盛暑已過,秋老虎來了!季節更替中,這段時間預估早晚溫差可高達10℃,當溫差過大時,血管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世界心臟聯盟呼籲大家由周遭的家人朋友開始,互相提醒,千萬別輕忽季節更替時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指出,心血管疾病每年都造成全球約1,710萬人死亡,占全球總死亡人數31%。另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除三高外,另不良飲食習慣、身體活動不足、吸菸、酗酒等亦為重要的危險因子。近年來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極熱極冷的氣候型態也是誘發因子。國民健康署提供了「護心4招」,幫忙民眾及家人一起來護心。 1) 健康飲食/三餐定時、少吃零嘴的好習慣,多喝白開水。飲食上可多選用蔬菜、糙米、全穀雜糧、少油、少鹽,並減少高飽和脂肪食物。烹調則建議以蒸、煮、川燙代替油炸。2) 4規律運動/每週累積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例如快走、慢走、騎自行車及伸展操等運動。站著比坐著消耗卡路里高達2倍。所有運動不嫌晚,可以從每天運動 15 分鐘開始,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秋天早晚溫差大,提醒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要注意保暖可以多加外套穿著,運動前一定要充分暖身,且儘量攜伴運動,相互照應。3) 向菸說不/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為了維護自己及家人健康有抽菸民眾應立即戒菸,國民健康署提供二代戒菸服務,戒菸不再是難事。4) 相招健檢/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血糖、膽固醇、血壓及體重指標(BMI),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民眾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民眾可善加利用,服務內容包括BMI、腰圍、血壓、血糖、血脂等心臟病重要危險因子的檢查,40歲以上的家人可以相招一起做檢查。

搓生殖器治早洩?破皮腫脹如麵龜

搓生殖器治早洩?破皮腫脹如麵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性福難題」求助網路,當心性功能反而不保!謝先生因為想擺脫早洩,聽信網路偏方「使用毛巾摩擦生殖器」,沒想到卻讓生殖器破皮、感染,腫大猶如「麵龜」。另一名30歲的王先生,也因羞於治療啟齒早洩問題,竟在網路購買「不明藥油」塗抹,反而造成化學性灼傷、生殖器潰瘍,性功能差點不保。1/4早洩男性確診罹患憂鬱症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醫師表示,性功能障礙問題羞於啟齒,許多民眾遇到問題都容易聽信網路偏方、誤用不明藥物。建議民眾遵循正規治療。另根據研究顯示,1/4早洩男性確診罹患憂鬱症!顯示早洩問題不僅影響男性生理,對於心理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全台300萬男性受有早洩困擾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蕭子玄表示,全台約有300萬男性受早洩所苦。男性自第一次性行為起,生殖器進入陰道到射精的時間小於1分鐘屬原發性早洩;若過往的性經驗都表現正常,但後續卻發生射精時間小於3分鐘的情況,屬於續發性早洩。各年齡層男性的早洩盛行率相當,因此,民眾若對於性愛表現有疑慮,就應積極就醫、尋求醫師專業建議。擺脫早洩命運 行房時間提高到5-10分鐘邱鴻傑醫師表示,目前已有取得合法適應症的早洩藥物,藉調控大腦血清素濃度,提升射精控制能力。上述謝先生好在及時就醫、控制感染狀況,並針對早洩問題,透過合適藥物搭配行為療法;終於在一個月後擺脫早洩命運,讓行房時間提升到5-10分鐘水準。男性性功能障礙需要創造友善私密的治療環境,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成立「男性性功能中心」,提供民眾充分、完整的諮詢時間,幫助醫師做最全方位的診察。尤以早洩治療,往往須同步解決衍生的心理問題,更需要啟動跨科別診察機制,提供患者生理及心理的雙重支持,才能全方位提升男性健康。

美胸長甜甜圈 竟是乳癌轉移

美胸長甜甜圈 竟是乳癌轉移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乳癌復發機率高,儘管經過適當治療仍有15%~20%女性在治療後3年內復發。乳癌同時也是我國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謝媽媽在剛開始確診時,本以為是零期癌,沒想到49歲時右胸出現紅點,後來變成一圈一圈的紅斑,看起來就像甜甜圈,就醫後確癌細胞轉移到皮膚,進入乳癌第四期,隨著病情進展,癌細胞擴散到血管、腦部。2成患者初次確診時癌症已轉移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表示,台灣目前每年新增約11,305名乳癌患者,其中約2成在初次確診時,癌症已轉移,目前篩檢推動及醫藥進展,雖然目前乳癌5年平均存活率已達87.2%,其餘8成能幸運早期發現的患者,每4人就有1人仍可能在診斷且治療成功後的5年、10年或甚至15年後面臨疾病復發轉移的衝擊。ABC病友困境醫學研究顯示,約15-20%的乳癌患者在術後3年會復發;乳癌第一期患者在10年內復發機率為10%、第二期患者提升至15%、而第三期患者則攀升至45-50%,這群復發轉移的「ABC病友(Advanced Breast Cancer)」是除了乳癌防治之外,目前亟欲各界重視的一群。早期乳癌和轉移復發者應建快接受協助林葳婕秘書長表示,ABC病友僅有1%加入支持系統,由於患者在疾病復發轉移後,心理徬徨、消耗大量體力,需要足夠的衛教知識及支持。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病友協會呼籲各界重視早期乳癌和轉移復發者,也呼籲所有的乳癌病友,可前往協會接受協助。

愛抽菸熬夜 39歲男半年險沒命2次

愛抽菸熬夜 39歲男半年險沒命2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39歲男性為科技園區主管,因工作繁忙經常熬夜加班,加上總是菸不離手,直到某次開車時突然心肌梗塞,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但男子並沒有戒除生活中的壞習慣,依然每天抽菸,仍然因此胸悶、胸痛症狀沒有解除,卻老是以為是壓力大不以為意,不到半年又再次心肌梗塞差點沒命,他才終於下定決心戒除菸癮,並維持運動習慣。沒有三高也要戒除危害健康的不良因子心臟基金會執行長林俊立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壯年族群也可能因抽菸、熬夜讓心血管疾病可能無預警地找上門,因此,即使國人沒有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仍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除可能危害健康的不良因子,才能真正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根據統計,一個月中服藥量小於8成者比服藥量大於8成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約增加20%,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教授說明,建議患者應與醫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並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若每日睡眠時數達7~8個小時,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降低30%。攜手護心4準則林俊立執行長進一步指出,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今年世界心臟聯盟特別提倡十大護心守則,包括:血糖管理、健康飲食、積極尋求協助及治療、戒煙、充足睡眠、體重管理、定期量測血壓、遵照醫囑並正確用藥、規律運動以及運動生活化,統整以上歸納即為「護心4準則」,邀請國人與患者一起攜手護心:1) 規律運動/建議每周最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例如:健走、爬樓梯、慢跑等,規律的運動除了可以有效控三高外,也可強化心臟血管的硬度,甚至可降低心血管阻塞。2) 戒菸適酒/吸菸者、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中會提升中風及心臟病的機會。飲酒也不宜過量,建議酒精每日攝取成年男性<30克、成年女性<15克。3) 控制三高/建議民眾需定期檢查量測血壓、血脂以及血糖,確實控管三高能避免血管阻塞。除此之外,飲食方面,建議以得舒飲食為主,對於民眾或高血壓患者都很有幫助。4) 正確用藥及充分睡眠/遵從醫囑、按時服藥是患者遠離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切勿因害怕副作用而擅自停藥,同時注意充分睡眠,並與主治醫師保持良好溝通,重視自身健康,與醫療團隊共同對抗心血管疾病

手機不離身 眼過勞10年增5倍

手機不離身 眼過勞10年增5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睡前滑手機、吃飯配韓劇,全民眼睛健康無年惡化!根據最新調查數據顯示,國人一天3C使用時間高達8.7小時,較去年增1小時,且41%的人使用電腦時同時使用手機;亦有39%民眾習慣邊看電視邊滑手機。超過6成同時多螢使用者未讓眼睛適當休息據調查指出,有高達8成5的青壯年沒有定期檢查眼睛的習慣,同時多螢行為不僅傷感情,更讓你的眼睛疲憊不堪!數據指出,高達8成同時多螢使用者曾感到眼睛模糊、疲勞,遠高於單螢使用者近3成!深入探究原因,發現同時多螢使用者使用3C姿勢較單螢使用者更差,在燈光不足的環境下使用3C比例比單螢使用者高2倍。過去電視節目進廣告時,民眾會去上廁所、喝水、讓眼睛放鬆,現在則是只要一進廣告便拿起手機。調查顯示,超過6成同時多螢使用者未讓眼睛適當休息,較單螢使用者多出2成,多螢行為明顯導致「眼過勞」!三大眼疾10年增5倍 用餐、睡前別用手機健保局數據顯示,三大眼疾白內障、近視、青光眼,10來皆倍增約5倍,全民眼睛健康狀況逐年惡化。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翁林仲理事長呼籲,使用3C應遵從用餐、睡前不使用手機原則。在床上容易姿勢不良或是燈光不足的3C錯誤使用,傷害視力也會影響睡眠品質。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蔡景耀秘書長表示,眼睛觀看不同距離、大小的載具時會有不同視覺需求,需不停變換焦距、角度、適應不同亮度,可能導致睫狀肌緊張,更易疲勞,若又無休息,更易引起眼睛不適,呼籲民眾應多休息、有症狀就應就醫,尤其熟齡族眼睛較脆弱,更需注意。 

吃完一碗飯 竟等於吃下17顆方糖!

吃完一碗飯 竟等於吃下17顆方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現代人整天把醣分掛嘴邊,但真要討論什麼是醣分,相信很多人都答不出來。聽到醣分2字就聯想到砂糖或甜點的人,真的是太天真了!米飯之類的穀物,幾乎是由醣分組成的。米飯、麵包等主食吃起來不怎麼甜,醣量卻高得嚇人。我們常用砂糖來換算,1碗白飯的醣量相當於17顆方糖!確實,這樣看起來碳水化合物真的很驚人。不能把碳水化合物視為醣類醣分包含了甜點或清涼飲料中的砂糖,水果中的果糖或葡萄糖,米飯、麵包、麵類、薯類中的大量澱粉,牛奶或乳製品中的乳糖……,總之有各式各樣的種類。碳水化合物是3大營養素之一(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是由醣分和食物纖維(膳食纖維)組成的。大家通常把碳水化合物視為醣分,這並不正確。食物纖維沒有卡路里,卻是身體必須的營養。所以醣分和碳水化合物不該一視同仁。醣分=碳水化合物-食物纖維只要記得這個公式,日後看到食品的營養成分就很容易理解了。市售食品的營養成分標示,很少標出醣分,多半只標記碳水化合物的克數。遇到類似情況,我們只要知道碳水化合物和食物纖維的量,套入「碳水化合物-食物纖維」的公式中,就知道醣分的含量了。「零糖」或「無糖」 不代表沒有醣分另外,請注意醣分和糖是不一樣的。醣分是指各式各樣的醣,而「糖」是指雙醣類(砂糖、乳糖、麥芽糖)或單醣類(葡萄糖、果糖)。請參考下一頁的圖,記下「碳水化合物>醣分>糖」就好。「無糖」標示可能是添加了甜味劑假設食物外包裝標示「無醣」,那麼或許是真的沒有醣分。不過若是「無糖」,就有可能包含「糖類以外的醣」了。有些食品標示「無糖」,當中卻添加了許多糖分以外的甜味劑。還要請大家注意一點,那些標榜「零含量」或「無添加」之類的含量表現字眼,其實規定非常鬆散。日本政府的營養成分標示規則,規定鬆散得令人大吃一驚。所謂的「無醣」不是真的完全沒有,例如「無醣」的發泡酒,每100毫升可能也有0.4克的醣分。那麼500毫升的罐裝酒,就有2克了。人工甜味劑中的醣分很複雜,順帶一提,我們常聽到「糖分」這個字眼,這是一種很曖昧的表現方式。營養成分標示上沒有記載,純粹是被拿來當成一般用語,混淆了大眾的視聽。(本文摘自/讓體脂肪及癌細胞消失的生酮飲食/采實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