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腰椎滑脫要開刀嗎?3招運動減壓迫

腰椎滑脫要開刀嗎?3招運動減壓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腰椎滑脫一定要開刀嗎?一名年約50歲的餐飲女服務生,因工作需要久站及搬重物,長期為腰部酸痛所困擾。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腰椎滑脫,好在尚未到需開刀的程度,經持續接受物理治療中,痠痛獲得改善。放鬆腰椎減少壓迫 3招運動​降低手術可能性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徐佩萱表示,平時可做3招運動,以放鬆腰椎減少壓迫,避免滑脫加劇,降低需要手術的可能性。徐佩萱物理治療師表示,腰椎滑脫一般容易發生在久站、搬重物、腰椎反覆伸直或站姿不良的人身上。包括餐飲服務人員、清潔人員及物流司機等。以這位婦人而言,她的腰椎滑脫即發生於腰椎第四至第五節之間,只要久站,腰部即痠痛不已,有時還會影響工作。當發生腰椎滑脫時,不少人都有疑問到底要不要開刀?徐佩萱物理治療師進一步表示,依程度可分為四期,通常第一、二期建議先以保守治療為主,如嚴重程度達到第三、四期,此時則須聽從醫師評估是否接受手術。平時就可以利用3招運動,每天各3回合,避免滑脫加劇。1) 膝抱胸運動/仰躺,雙膝彎曲,雙手抱膝至胸前,停留15秒,重複15次,為一回合。可放鬆腰椎,減少壓迫。2) 膜拜運動/採跪姿,軀幹向下,雙手慢慢往前伸,停留15秒,重複15次,為一回合。可放鬆背部,舒緩緊繃肌肉。3) 低弓箭步運動/前弓箭步,後膝貼至地面,不要翹屁股,停留15秒,重複15次,為一回合。可伸展髂腰肌,避免滑脫加劇。

今年首例!7歲女童染腸病毒重症

今年首例!7歲女童染腸病毒重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15,761人次,雖略呈下降趨勢惟仍處流行期。今年首例腸病毒71型併發重症病例,為南部7歲女童,因發燒及手腳出現水泡疹等症狀而就醫,診斷為手足口症後,於夜間出現抽搐及意識改變等病徵。現處腸病毒流行期,家長及照顧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孩童若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儘速就醫避免發生重症機會。出現手腳水泡疹、口腔潰瘍及食慾不振疾管署表示,女童出現發燒及紅疹後,陸續出現手腳水泡疹、口腔潰瘍及食慾不振。醫院通報送驗確診為腸病毒71型。其妹妹亦於10月9日診斷感染腸病毒,目前已痊癒。個案學校及安親班已完成環境清消作業,目前並無其他學生有疑似感染腸病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儘速送醫疾管署表示,目前疫情以輕症為主,社區檢出病毒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惟今年已檢出40例腸病毒71型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腸病毒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一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大醫院接受治療。再次呼籲,正確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各教托育機構人員與家長,務必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落實正確勤洗手,以及生病在家休息的防疫觀念,確保自身、同學及周遭親友的健康。 

老人幸福程度 原來這些因素也有關係

老人幸福程度 原來這些因素也有關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針對有子女但未同住的高齡者,詢問與子女見面的頻率,分析與幸福程度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幸福程度與見面頻率並無明顯相關,不意外地,不幸者當中,僅有3 %的人「每週與子女見面2到3次以上」(整體為12%);「幾乎沒跟子女見面」的占比則高達21%(整體為3%)。特別的是,有24%的男性「幾乎沒跟子女見面」(女性則是13%)(參照圖3-15)。男性的下流老人會買彩券、去公園針對近期生活情形的提問,將結果以不同金融資產族群分別統計,把資產2000萬日圓以上者與500萬日圓以下者的人數百分比差距由多到少排列成表。結果顯示,差距較大的回答有「偶爾會把家裡無用的東西當垃圾丟掉」、「時常會去附近的咖啡店或家庭餐廳」、「有時會去欣賞古典樂的演奏會」、「經常到圖書館閱讀書報雜誌」、「常吃蔬菜,少吃碳水化合物」、「常去附近的居酒屋」、「偶爾會去附近的家庭餐廳消費2000日圓以上的餐點」,由此可看出上流老人重視斷捨離、健康、文化等生活層面(參照圖3-16)。女性長者喜歡人際交往比例高於男性相對地,資產500萬日圓以下者居多的答案有「常買彩券」、「常去附近的公園」。另外,再從性別來觀察,「經常去朋友家」、「時常去鄰居家」等人際交往類答案的回答者當中以女性居多(參照圖3-17)。而有較多男性回答「常買彩券」、「常去附近的公園」、「會去附近的家庭餐廳消費2000日圓以上的餐點」、「常去附近的居酒屋」、「經常到圖書館閱讀書報雜誌」、「時常會去附近的咖啡店或家庭餐廳」。也就是說,女性樂在與他人聊天,男性則會藉著去公園、居酒屋、咖啡店、家庭餐廳、圖書館等離家近的地方轉換心情。(本文摘自/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時報出版)

講座/糖尿病足部照護

講座/糖尿病足部照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的足部照護常被忽略,糖尿病容易引起的神經功能退化、感覺遲鈍,只要一有小傷口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細菌感染造成潰爛,因此傷口總是不見好,甚至在毫無保護措施情況下也有可能需要截肢。有鑑於此,聯醫忠孝院區特舉辦團體衛生教育講座,此次主題「糖尿病足部照護」將介紹糖尿病足部照護重要事項及知識。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糖尿病足部照護時間:106年10月26日(四)8:30~9:00地點:聯醫忠孝院區醫療大樓2樓東區門診大廳(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87號)洽詢:2786-1288分機6688、6702

左腹疼痛、疲勞?當心是骨髓纖維化

左腹疼痛、疲勞?當心是骨髓纖維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髓纖維化的症狀不典型,經常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患者難以自覺,通常都需經過幾個月的各科游蕩,最後才會轉到血液腫瘤科作確診,要早期診斷相當不容易!」高雄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余明生提起骨髓纖維化疾病,心生感嘆。骨髓纖維化因屬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較常發生的疾病,因此在榮民伯伯聚集較多的高雄區域,案例並不少見。診間曾有位70歲的阿公,長期感到左腹部疼痛,生活規律卻時常一到中午就覺得疲勞,原先以為是身體老化造成,直到家人發現阿公日漸消瘦,建議至醫院詳細檢查後,才發現血液數值異常,而轉診到血液腫瘤科。醫籲:疲勞、貧血等症狀非正常老化 應至醫院詳細檢查若從國內的統計資料來看,約每十萬人就有一個病例,余明生主任推估台灣每年至少約有100例新增病例,「患者因為早期症狀如貧血、皮膚癢、食慾不振而體重減輕等不明顯症狀與其他老人病相類似,容易被輕忽,通常都是到了脾臟腫大後才驚覺有異,轉診到血液腫瘤科進一步檢查。」余明生主任說,脾臟腫大是骨髓纖維化最典型的症狀,一般脾臟約為一個巴掌寬,通常是沒辦法摸到這個器官,然而有些患者的脾臟會大到超過肚臍中線,這時患者可能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的食慾不振、貧血等不舒服症狀,若再延遲就醫,嚴重的話,少部分患者可能會發展為急性白血病,治療上更加困難。口服藥物有效縮減脾臟體積 減緩貧血、食慾不症等症狀以往治療骨髓纖維化的主要方式為造血幹細胞移植,但是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很多病人年紀過高或者同時有其他身體疾病,無法接受幹細胞移植。目前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今患者已可以透過口服藥物治療,余明生主任表示,根據為期5年的大型臨床試驗中,證實口服標靶藥物能降低死亡風險達65%,且超過6成的受試者有效縮減脾臟體積達35%以上,也改善患者貧血、腹部不適等症狀。余明生主任建議患者可透過「骨髓纖維化自我檢測量表」幫助記錄骨髓纖維化的十大症狀,包括疲勞、早飽(吃東西很快就飽了)、腹痛、盜汗、體重下降、皮膚搔癢、發燒(身體熱熱的)、活動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骨頭疼痛等,余明生主任表示,這些症狀並不需要每個都出現,只要出現一兩個,且長期未改善,就要高度懷疑可能是骨髓纖維化作祟,儘早到血液科做進一步的檢查確認。骨髓纖維化衛教巡迴策展 提醒民眾常見十大症狀為讓更多民眾了解骨髓纖維化疾病資訊,髓緣之友協會攜手高雄榮民總醫院及台灣諾華,於10/19(四)至11/1(三)舉辦《別把一切正常化 小心可能是骨髓纖維化》衛教巡迴策展,透過活動與吸睛的裝置藝術,傳遞疾病相關資訊,以此提醒民眾在發現上述症狀且長期未改善時,不要逃避,也不輕信偏方,儘早請教醫師或到血液腫瘤科做詳細檢查。 

沒感染卻癢不停!心因性陰道搔癢惹禍

沒感染卻癢不停!心因性陰道搔癢惹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明明沒有感染,陰道卻不停搔癢,到底怎麼回事? 一名40歲單身企業女主管李小姐,平常保養有術,外表看起來大概只有三十出頭。半年前透過網路交友結識已婚男子,並發生了性關係,每次性愛前男子總會與李小姐抱怨跟老婆的性事如何的不和諧,讓她每次性愛時都享受到征服的快感。只要不做愛就陰道搔癢後來男方覺得有愧家庭,開始避而不見,奇怪的是,只要幾天沒做愛,李小姐就覺得陰道悶悶的癢癢的,會想要去抓,但只要做愛後搔癢感就消失。讓李小姐相當焦慮、情緒低落,甚至出現失眠;而且陰道搔癢感愈來愈嚴重,到婦產科檢查並沒有感染陰道炎或相關婦科疾病,於是婦產科醫師建議她向精神科求診。歸類為身體症狀障礙症 較神經質且易有精神壓力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醫師表示,案例李小姐的狀況並不常見,在排除陰道發炎的情況下,經過問診及加上心理評估後,診斷李小姐的症狀屬於「心因性陰道搔癢症」。罹患此症的患者,臨床上會歸類為「身體症狀障礙症」,患者通常個性較為神經質,容易有精神壓力;另外若有憂鬱症、焦慮症等家族病史的人,由於情緒比較敏感,容易鑽牛角尖,也比較容易罹患身體症狀障礙症。心因性疾病 需合併藥物及心理治療楊聰財醫師說,心因性疾病最大的特點就是患者會覺得身體出現如疼痛、搔癢等生理症狀,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但就醫檢查往往查不出器質性方面的問題。案例李小姐因為單身太久,突然遇上很談得來的對象,性愛過程讓她充滿征服感,只要不做愛就不舒服,加上當小三的罪惡感,多重因素讓她出現心因性陰道搔癢症狀。楊聰財醫師提醒,當身體出現莫名不適時,應盡快就醫檢查,若超過兩位非精神科醫師都檢查不出生理病因,就有可能是心因性疾病,建議可至精神科就診,接受正確的評估與處置;治療心因性疾病也需要耐心,通常要合併藥物及心理治療,才能慢慢改善症狀。(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加碼疫苗!這3種公費對象儘速接種

加碼疫苗!這3種公費對象儘速接種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天氣逐漸轉涼,雖然北臺灣低溫持續下探,但自今年流感疫苗接種自從10月1日至10月21日止,臺北市已接種約34萬劑,雖然有連續假期及天候不佳,但接種數仍比去年同期增加2成。高頻率接觸市民的3個職業也開放公費接種今(106)年臺北市政府為照顧員工健康,也加碼自籌經費針對高頻率接觸市民的「為民服務第一線櫃檯」、「教育局臺北市高中職以下非公費對象的教職員工」及「社會局家庭保姆」提供流感疫苗接種,符合公費疫苗對象儘快接種,務必盡快接種以得到保護力。到院施打與外展設站施打全面防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陳少卿表示,自10月1日開始,為短時間、多場域、全面達到施打的效率,北市衛生局規劃了到院施打與外展設站施打服務的分流機制,市府跨局處也運用多元管道提供民眾流感疫苗接種的設站服務,包括社區各里辦公室、學校、職場和長照機構等,讓符合公費接種對象可以便利的前往接種。去年倍增疫苗 今年疫情有效獲得控制截至10月21日止,社區流感疫苗接種共施6萬1,811人。臺北市去(105)年因倍增公費疫苗流感接種,提高群體免疫力,使得今年春節期間流感疫情獲得有效控制及下降,其中以50-64歲及25-49歲族群重症個案降低62.7%及83.8%最為顯著。勤洗手、戴口罩、生病記得在家休息陳少卿科長提醒,預期國內流感疫情將持續升溫,由於流感疫苗接種後至少要兩週才能產生保護力,再次呼籲預防流感不只要接種疫苗,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生病在家休息、活動場域保持空氣流通。 

講座/遠離代謝症候群中風不愛您

講座/遠離代謝症候群中風不愛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的健康亮紅燈了嗎?高油高鹽飲食,當心「代謝症候群」找上門!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肥胖已成為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若民眾有代謝症候群,日後罹患糖尿病、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大幅增加。此次講座邀請楊宗翰醫師講解「遠離代謝症候群中風不愛您」、預防勝於治療,希望頻ˋ農從習慣養健康,好好對待自己,小幅降低血壓即可大幅預防心血管疾病。活動全程免費,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遠離代謝症候群中風不愛您時間:106年10月31日10:00至10:30地點:萬芳醫院一樓大廳廣場(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111號)   

講座/產前夫婦教育班(媽媽教室)

講座/產前夫婦教育班(媽媽教室)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手爸媽面對新生命的到來都準備好了嗎?不管是參加媽媽教室,練習生產、呼吸,或日常運動,都是迎接新生命時媽媽的準備工作,然而懷孕期間,看到辛苦的媽媽,爸爸除了給予準媽媽鼓勵,還能夠扮演哪些角色呢?北市聯醫婦產科特舉辦媽媽教室,教導準媽媽及準爸爸懷孕中後期、生產前後應注意事項。不僅提供生產前的準備知識,針對生產時的疼痛技巧、生產後的幼兒照護都有一定的幫助,產前夫婦教育不只是媽媽,同時也是在給準爸爸做心理準備。(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產前夫婦教育班(媽媽教室)時間:106年10月28日(六)09:30至11:40地點: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6樓第三會議室(臺北市鄭州路145號)洽詢:(02)2552-32342分機5601、5602    

回顧人生缺憾 大多數癥結都是錢!

回顧人生缺憾 大多數癥結都是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回顧自己的人生,想必每個人都會有許多感到後悔的事情。因此,向高齡者提出了以下問題:「從前曾經失敗過,覺得自己應該要做得更好的事情是什麼?」所有受訪者一致認為「應該要多存錢、增加資產」,遙遙領先其他答案,占百分之三十八(參照圖3-1)。不出所料,這是因為老後很花錢的緣故。其次,有超過一成的人回答「應該玩夠本」、「早知道就多談幾段戀愛」、「不該以工作為重,而是多重視個人生活才對」。而自由回答的部分,針對自己本身的回答有像是「學生時代應該更用功」、「沒有好好發展興趣」、「應該把英文對話學得更好」、「從前過得太奢侈」、「婚姻失敗」、「改建住家的時機錯了」、「應該好好管理飲食內容」、「因為生病,五十歲之後就沒辦法工作了」。針對工作的回答則有「換錯工作」、「對於事業上的交際往來應該更謹慎注重」。對於小孩的回答則有「孩子不工作」、「孩子學校的選擇方式」、「沒有把兒子的病治好」。而對於父母,則舉出了「花太多錢在父母親身上,導致自己現在很辛苦」的回答。對於人生的缺憾,照理來說「不幸」者應該比「幸福」者還要多,因此將「不幸」者與「幸福」者的回答人數百分比差距由多到少排列成表。觀察結果,差距最多者為「婚姻生活不美滿」。相對於有百分之二十八的「不幸」者選擇此選項,「幸福」者僅有百分之三的人,差距相當大(參照圖3-2)。果然,人生的成敗大多操之於婚姻。其次,有百分之五十五的人回答「應該要多存錢、增加資產」,認為「學歷不夠好」也占有百分之二十。接下來是「創業後經營不善」,占百分之十二,「太揮霍退休金」者則占了百分之十六。這些都是與經濟層面有關的回答。再者,有百分之十六的人自認「沒把孩子教好」,而「應該玩夠本」及「應該多談些戀愛」各占了百分之二十二,顯示對年輕時的生活感到後悔。 (本文摘自/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