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講座/民眾健康教育講座

講座/民眾健康教育講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慈濟六大院區暨慈濟大學醫學院特別舉辦連續12場重量級醫師主講「民眾健康講座」,敬邀花蓮鄉親攜手打造健康花蓮。將於10月15日上午9點到下午4點20分,分成3階段,在慈濟大學勤耕樓的一樓「無量講堂」舉辦,歡迎花蓮鄉親蒞臨參與,慈濟醫師專家們將暢談大眾所關心的健康議題,並提出預防及最新治療方式,是一定不能錯過的重磅級醫療教育講座,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共襄盛舉。名稱:民眾教育講座地點:慈濟大學勤耕樓的一樓無量講堂(花蓮縣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1號)民眾教育講座時間表:   時間 主講人 講題 第 一 階 段 09:00-09:20 臺北慈院牙周病科傅鍔主任 淺談牙周病 09:30-09:50 玉里慈院神經外科張玉麟院長 是蜘蛛?還是蛇(上) 10:30-10:50 花蓮慈院骨科陳英和名譽院長 骨質疏鬆與關節老化 11:00-11:20 大林慈院風濕免疫科黃光永主任 惱人的下背與癬 第 二 階 段 11:30-11:50 臺中慈院腔內科邱國樑主任 宰予晝寢非朽木-淺談沉默殺手「睡眠呼吸中止症」 13:00-13:20 花蓮慈院放射腫瘤科許文林副院長 癌症預防與篩檢 13:30-13:50 臺中慈院肝膽腸胃科廖光福主任 病毒性肝炎治療新進展 14:00-14:20 大林慈院一般外科簡瑞騰副院長 牽一「頸」而動全身-談頸椎退化與自律神經失調 第 三 階 段 14:30-14:50 台北慈院心臟內科張恒嘉副院長 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的進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15:00-15:20 臺中慈院神經內科張滋圃主任 做運動讓大家不再頭暈:前庭復健運動 15:30-15:50 玉里慈院神經外科張玉麟院長 是蜘蛛?還是蛇(下) 16:00-16:20 花蓮慈院中醫部柯建新部主任 穴位按摩防失智

化放療易口腔黏膜炎 病況惡化恐致命!

化放療易口腔黏膜炎 病況惡化恐致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0多歲的吳先生罹患扁桃腺癌,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出現口腔黏膜炎的副作用,嘴破劇痛,吞嚥困難,但卻抗拒接受管灌進食,致使免疫力下降、加上口腔內細菌入侵,進而引發菌血症全身高燒,情況一度危急;之後經由抗生素治療才康復。4成化療、9成頭頸癌放療會有口腔黏膜炎根據統計,接受化療的患者約有4成會發生口腔黏膜炎,頭頸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高達9成會出現口腔黏膜炎,若再加上標靶藥物,幾乎每位頭頸癌患者都會面臨這種痛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曾顯群表示,癌症時鐘不斷快轉,除了癌症對身體造成的危害,因治療造成口腔黏膜炎的副作用也不可輕忽,因此在口腔黏膜炎初期,就應使用含碘漱口水,進行口腔清潔殺菌避免惡化,以免影響療程。口腔黏膜炎分四級 病況嚴重恐引發致命敗血症曾顯群醫師表示,癌症治療的口腔黏膜炎分四級,第一、二級表層黏膜紅腫、潰瘍,小範圍破損,患者還可進食,若是進展到第三、第四級,潰瘍範圍擴大至黏膜下層甚至皮下組織,細菌就容易順勢侵犯血管神經,引發致命的敗血症。此外,因為口腔疼痛吞嚥困難,也有患者進食時發生吸入性肺炎,尤其是年紀較長的患者更易發生,要特別小心。口腔黏膜炎惡化 癌症治療恐須中止就曾有一位罹患頰黏膜癌的70歲男性,因嘴巴張不開,清潔困難,經醫護人員指示,先口含止痛藥水,以棉花棒進入口腔清除殘渣,最後再用含碘漱口水漱口,口腔黏膜炎控制得宜,治療順利,近2年來腫瘤控制相當良好。曾顯群醫師指出,在癌症患者開始治療前,積極衛教口腔衛生很重要,合併疼痛控制、營養支持,能有效避免口腔黏膜炎進展至後期。一旦口腔黏膜炎惡化,不只有併發症的危險,且可能必須中止治療,不利於癌症控制,要特別注意。研究顯示:含碘漱口水滅菌效果好「坊間有許多口腔滅菌產品,研究顯示含碘漱口水的滅菌效果很好。」曾顯群醫師表示,加強滅菌可減緩口腔發炎疼痛,有助於黏膜上皮細胞組織修復,緩解口腔黏膜炎;如果怕痛,搭配止痛藥水或止痛藥,緩解疼痛感再進行清潔。若不清潔,情況只會更嚴重,建議接受治療的患者們妥善照護口腔,才能維持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服藥前看清楚 正確用藥3知識報你知

服藥前看清楚 正確用藥3知識報你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正值季節遞嬗過渡期,早晚天氣變化大,高低溫差轉換容易不知不覺感冒,忽冷忽熱的天氣也容易增加接觸病菌的機會。秋天較夏天顯得乾燥,加上室內若開啟空調,濕度也會相對較低,病菌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就有可能進行傳播,加上濕度不夠喉嚨愈發乾癢,或許就會讓疾病有機可乘。3小知識保障用藥安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貼心提醒民眾,早晚應注意保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在人潮聚集處,適時戴口罩、勤洗手,減少接觸病菌的機會,如果出現感冒症狀,以下幾個正確用藥知識報你知,用藥安全有保障:。1) 應遵循醫囑或藥品說明書使用/如果至醫療機構就醫,應依照藥袋標示上的使用方法,如果至藥局購買感冒藥,應依照藥品仿單(說明書)服用藥品,切勿自行過量服用藥品,以免發生不良反應。2) 服用感冒藥,出遊駕駛須注意/部分感冒藥可能有嗜睡之副作用,例如抗組織胺成分,因此連假期間倘需駕駛,建議先行諮詢醫師或藥師,或是請親朋好友代為駕駛。3) 病情未減輕或出現不適儘速就醫/民眾如果使用藥品後,感冒症狀未減輕,甚至出現發燒情形或出現其他不適症狀,建議立即就醫,由醫療人員判斷您的情況後採取適當處置。服藥前檢視有無與柚子相剋的藥物食藥署再次提醒民眾,使用藥品前應先充分閱讀藥品說明,瞭解其使用方式及可能的不良反應,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近日盛產文旦,服藥前應謹慎檢視藥單有無與柚子相剋的藥物,對於使用的藥品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藥專業人員。

喉嚨不再卡卡 醫用噴霧器這樣選

喉嚨不再卡卡 醫用噴霧器這樣選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東北季風帶進入台灣後,近日氣溫越來越大、古云「秋燥傷肺」,意指秋季空氣相對乾燥,恐怕會直接影響人體與大氣連通的呼吸系統。台灣雖然四季潮濕,但秋季時熱時涼,容易讓人感到口乾舌燥或引發乾咳,而明顯溫差也會使呼吸道過敏族群症狀加劇,適當選用醫用噴霧器將可紓緩過敏引發的不適。常見醫用噴霧器使用注意事項食藥署表示,醫用噴霧器是利用加熱、超音波或震盪原理將藥液霧化成微小粒子,使霧粒經由口鼻腔進入人體之上下呼吸道以發揮藥效。常見醫用噴霧器使用時應留意,開機前應確認藥劑或水已正確填充並組裝,按下主機電源鍵後稍待片刻便能開始噴霧,使用者將口鼻靠近噴口,或將面罩輕蓋於口鼻(或以口輕含氣嘴),姿勢放鬆正常呼吸。待液體完全霧化或再按一次電源鍵,噴霧器即可停止。另使用前應先詳閱原廠說明書及警語,確實依照醫師指示正確用藥、禁止兒童單獨使用及做好治療器清潔保養工作等。諮詢專業建議、選購經認證產品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購買產品時應先諮詢醫療人員專業建議,選購符合個人需求、經食藥署核准的醫材,並確認產品合法性,依產品說明書所載使用方法以維護民眾健康權益。

運動飲料退火?越喝越渴血糖狂飆

運動飲料退火?越喝越渴血糖狂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運動飲料退火?當心糖友血糖破表!衛福部彰化醫院衛教室最近一連發現10多個病患,糖化血色素飆升,其中一名61歲的王先生過去幾年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8%左右,9月的檢驗竟飆到10.2%,使得原本以藥物控制血糖的他,不得不改為施打胰島素。經詢問發現,這些患者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時常喝運動飲料「退火」。一天喝好幾瓶 糖含量高口渴越喝越多彰化醫院衛教室個管師李韋青表示,王先生在夏天很熱時,喝了孫子請他的運動飲料,覺得不甜又好喝,孫子告訴他運動飲料可以「退火」,因此乾脆買整箱運動飲料,一天喝上好幾瓶,其他10幾名例子也是因為愛喝運動飲料而血糖飆高。彰化醫院家醫科主任廖曜磐表示,運動飲料為了要讓大量流汗者能迅速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內容物以糖和電解質為主,為了易於吸收,糖大都使用單糖,糖尿病者一旦飲用,會讓血糖直線上升,而血糖升高,就會口渴,容易越喝越多,喝習慣之後,一天總會喝個幾瓶,讓血糖不穩定,糖化血色素在不知不覺中飆升。喝運動飲料要用水1:1稀釋糖給人心情愉悅的感受,所以運動飲料喝起來感覺舒服,糖尿病患者常不知不覺就喝過量,彰化醫院營養師周柏穎表示,市面上的運動飲料,500毫升約含35克的葡萄糖等單糖,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一天攝入糖量不要超過25克,從此看來,運動飲料的含糖量高,最好還是喝白開水,如果一定要喝運動飲料,至少要用水1:1稀釋。周柏穎營養師表示,另外還有些人會用椰子汁或青草茶來「退火」,椰子汁若未加工過,含糖量並不高;而青草茶為了口感常會加糖,如果可以,儘量選擇飲用無糖青草茶,但仍不宜過量飲用。

飯後濃茶消化不良?少喝綠茶、烏龍茶

飯後濃茶消化不良?少喝綠茶、烏龍茶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喝茶提神,飯後來一杯還可以解膩,網路傳言茶內含咖啡因會沖淡胃液,使剛吃下去的飯難以消化;也有另種說法為「長期喝茶更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究竟何時才是正確飲用時機呢?飯後喝茶對於健康到底有沒有影響?喝茶傷不傷胃視發酵程度而定民眾喜愛喝茶,因為喝茶提神又解油膩,飲茶後停留在味蕾及鼻腔上的茶香,可讓人感受到不同層次的感受。但又有人擔心喝茶會傷胃,但其實要看其發酵程度而定,茶依發酵程度分為未發酵的綠茶、半發酵的烏龍茶及全發酵的紅茶。未發酵的綠茶或輕發酵的烏龍茶容易腸胃不適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茶葉發酵程度愈高,兒茶素含量會因氧化關係而愈少。未發酵的綠茶或過度輕發酵的烏龍茶茶多酚類物質含量都偏高,便易引發腸胃不適;完全發酵的紅茶,或重發酵的烏龍茶如傳統鐵觀音、東方美人、紅烏龍等,茶葉經過氧化作用,茶多酚含量減少,對胃部刺激也相對較小。嚴重潰瘍或腸胃道出血患者應避免喝茶茶泡太久或生成茶鹼,茶鹼普遍存在於紅茶、綠茶中,在茶泡到第4、5泡時會慢慢釋出,刺激性較強,喝太多會導致失眠、頭痛、精神問題。為了減少腸胃道對消化的吸收,一般民眾也應避免空腹及飯後時大量的喝濃茶。因此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洪弘昌表示,喝茶時只要掌控適當茶葉的濃度、沖泡的溫度及時間,不要大量的飲用就不致傷胃。茶葉中含有兒茶素對身體有抗氧化的好,但洪弘昌院長提醒有嚴重消化性潰瘍或腸胃道出血等問題的民眾,應避免喝茶導致症狀加劇。  

講座/乳房保衛戰

講座/乳房保衛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且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144人為最高。乳癌對台灣婦女的健康威脅日益嚴重,台灣每天約22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及5名婦女死於乳癌。要預防乳癌,每月自我檢查、每年定期篩檢都是必要的,只要能早期發現就有極高的治癒率,病友們不要羞於讓醫師檢查。本次講座將由乳房醫學中心李嘉慧專科護理師主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乳房保衛戰地點:大豐社福館4樓研習教室(新北市新店區民族路110號)時間:106年10月14日(六)09:30-11:30洽詢:22193391轉67260~67263健促中心

百日咳疫苗更新 保護力可達10年!

百日咳疫苗更新 保護力可達10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百日咳,現行接種的百日咳疫苗因抗體保護力無法維持太久,為提升接種效果,因此10月間陸續改為四合一疫苗,新疫苗將可維持5~10年的保護力。全量疫苗保護更夠力疾病管制署宣布,減量疫苗抗體易衰退,感染百日咳重症個案主要發生在6個月以下嬰兒,若在幼時接種可能在國高中就失去效力,因此國內各縣市接種單位現行提供滿5歲以上幼童公費接種之「減量疫苗」,將自今(106)年10月間陸續改為「全量疫苗」,此項疫苗轉換政策將提升兒童對百日咳有更好的保護力。少數兒童會出現局部紅腫的反應疾管署表示,依衛生福利部建議,比照歐美先進國家,改以DTaP-IPV提供滿5歲以上的兒童追加接種。相較於Tdap-IPV,DTaP-IPV對百日咳能提供更佳的免疫保護力,除了少數兒童接種後可能會出現紅腫等不良反應,但很快就能消退,也有較全面的保護力,家長不必過度擔憂。小一新生應盡速接種這項疫苗轉換政策預計於今年10月陸續實施,以維持國內孩童百日咳、破傷風、白喉及小兒麻痺四種傳染病的免疫力。為避免學童感染後帶菌,傳染給尚無免疫力的家中幼兒,引發嚴重併發症,疾管署特別提醒,今年入學的小一新生如尚未接種疫苗,請家長儘速攜往鄰近縣市衛生所或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預防疾病侵襲,確保校園防疫安全之外也預防家中幼兒受感染。 

講座/十巧手

講座/十巧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紀漸長之後,家中長者活動力不如從前,末梢循環變差,手腳冰冷就找上門,透過簡單穴位按摩強化經絡,不但能讓肢體回復到最佳狀態,還可以增加好氣色,使長者容光煥發。十巧手就是一套在家也能簡單完成的復健動作。順著經絡按摩、掌心會發熱,血液循環更暢通的同時,還能同時揉捏耳朵、按摩眼睛。因此不只是長者,低頭族也可以利用玩手機的空檔練習幾招,對於舒緩不適非常有效。本次講座將由蕭瑋鈴護理師主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十巧手地點: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一樓候診區(臺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530號)時間:106年10月16日(一)09:00-09:50洽詢:2591-3381分機 1668

手術不穿 才能安全過關

手術不穿 才能安全過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對許多人來說,手術室一向是披著神秘面紗的地方,若不是因身體狀況需要至手術室處置,一般人是無法窺視手術室裡的環境及作業情形。術前準備繁瑣事項已夠讓人心慌,連衣服都只能穿一件寬鬆的手術衣,頂多再穿件紙內褲,實在讓人感覺很沒安全感。著單件手術衣避免傷口感染、弄髒衣物桃園醫院急診室護理師潘美珠表示,由於手術時不僅衣服,所有項鍊戒指手鐲等飾品、隱形眼鏡、活動假牙、髮夾等等都必須取下,許多長者更是擔心手術室冷,希望能多加件衣服,也總是會有人抱怨護理師不通人情。 潘美珠護理師表示,會需要如此謹慎是有理由的,首先,為避免手術傷口的感染,手術室是非常重視無菌及無塵的地方,不適合穿著個人的衣物進入手術室。並且手術準備時,手術部位需大範圍消毒,手術中會使用沖洗液,容易弄髒您的衣物,手術衣是以容易穿脫做設計,使方便適當的露出手術部位,並避免衣物被消毒液,沖洗液等弄髒。內衣褲恐引起靜電可能傷及皮膚更重要的是,手術中會使用電燒止血,通常內衣褲的材質為化學纖維,容易因電燒產生靜電,傷及患者皮膚,有時甚至還會引起火花干擾儀器運作影響手術安全。因此手術室內盡量都只穿一件手術衣避免引起額外的困擾。潘美珠護理師表示,對於許多患者擔心手術是太冷,其實手術室內的醫護人員會幫患者在麻醉前會以棉被妥善蓋住身子,手術中也會以手術包布覆蓋住全身,只露出手術部位,若需要也會為您使用安全電毯保暖,避免您的體溫下降。手術時由於冰冷的手術台、單薄的衣物容易讓患者面對手術時的心理狀態更加緊繃,潘美珠護理師表示,專業護理人員會隨時注意患者的身體狀況,有任何不適都應馬上告知專業人員,以緩解負面心理狀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