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手搖杯上癮嗎?大腦很快樂卻賠了健康

手搖杯上癮嗎?大腦很快樂卻賠了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手搖杯不論是在夏天還是冬天都同樣熱賣,根據經濟部統計,2017年飲料店營業額將突破500億元,再創歷年新高,由此可見,手搖杯已成為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加上手搖杯品牌不斷推陳出新,饒富創意又多變化的口味,讓人更難拒絕它的誘惑。不過,手搖杯卻暗藏健康危機,像是糖分、香料等化學成份,不但容易上癮更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真的完全不可以喝手搖杯嗎?吃進含糖分的食物 會活化大腦的「獎賞路徑」是否習慣性的餐後都要來上一杯含糖飲料才覺得心滿意足呢?當心你已對手搖杯上癮,衛服部豐原醫院營養師賴侑伶表示,當我們吃進含有糖分的食物時,舌頭上的「甜味接受器」受到刺激後,向大腦傳遞訊號,活化大腦的「獎賞路徑」,促進大腦前額皮質多巴胺的釋放,而產生愉悅、興奮的感覺,所以喝含糖飲料容易讓人成癮。全糖約有17顆方糖等於85公克糖快樂的飲用手搖杯之餘,也別忘了注意一天含糖量的攝取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糖攝取量應低於攝取總熱量10%;若將糖攝取量降低至攝取總熱量5%會更好。以低於攝取總熱量10%為例,若一天攝取1800大卡,一天最好攝取少於45公克的添加糖。一般全糖飲料約有17顆方糖等於85公克糖;微糖飲料約有10顆方糖等於50公克糖。賴侑伶營養師表示,含糖的手搖杯飲料熱量非常高,且沒有飽足感,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造成肥胖,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過多的糖及熱量會促進三酸甘油脂合成,進而造成高三酸高油脂血症和脂肪肝;果糖主要在肝臟中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的AMP,AMP代謝成尿酸,增加痛風風險。避免選用果醬泡的調味茶飲 可用無糖新鮮果汁取代「真的完全不可以喝手搖杯嗎?」相信這個問題是許多手搖杯一族最想問的問題,畢竟要戒掉成癮多年的手搖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若真的想喝手搖杯可以從種類的挑選以及甜度的調整下手,建議可以選擇無糖原味茶(無糖綠茶、無糖紅茶、無糖烏龍茶…等等),避免選擇用果醬泡出來的調味茶飲(如:葡萄柚綠茶、百香果綠茶)或是因酸度較高需要更多的糖分調味,建議可用無糖新鮮果汁取代,但切記點中杯即可,通常打成果汁需要較多份的水果,1份水果約60大卡,過量就會額外攝取到糖分及熱量。奶茶類飲品,建議點無糖鮮奶茶以低脂牛奶取代奶精。若真的下定決心要跟手搖杯說掰掰,可採漸進式改掉喝含糖飲料習慣,賴侑伶營養師建議,先從「減糖」開始,改成兩分糖甚至是無糖,也可以減少「份量」,改成中杯,再來可以「減少攝取頻率」,從2-3天1杯,改成1星期1杯或2星期1杯。讓自己習慣喝白開水,或是用新鮮水果片(檸檬、甜橘)泡水喝。

大腸癌發生率居冠!4成患者靠標靶藥

大腸癌發生率居冠!4成患者靠標靶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已連續九年蟬聯癌症發生率榜首,對國人健康威脅與日俱增。而大腸癌初期並不明顯,常見的症狀包含糞便潛血、腹痛及異常的排便狀況等,較容易被忽略,導致有些患者發現時,多為晚期,存活時間也相對較短;因此,如何以有效的治療,延長患者的存活期,也是目前醫界最重視的課題。晚期標靶藥 幫助延續4至6個月存活期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鄧豪偉醫師表示,目前大腸癌晚期的患者治療方式一般以標靶、化學治療為主,再搭配其他局部性治療,例如開刀、電燒、放療等。由於目前晚期腸癌標靶藥物能控制近30%至40%的患者使其穩定疾病,且平均能延續至4至6個月的生命,對晚期腸癌患者是一大福音;甚至有些患者能長期控制超過1-2年。不過,標靶藥物不一定適合每一位患者,需由專業的醫療團隊進行評估治療方針,才能達到最大的療效。晚期腸癌非不治 遵照醫囑以達治療效果鄧豪偉醫師以一位65歲女性腸癌病患為例,因長期排便異常至醫院檢查,才發現已是腸癌晚期,經由手術切除後,經由申請健保給付最後一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後,至今已有效控制病情長達兩年,超出平均存活期,為及早用藥、及早治療的成功案例,所以晚期腸癌不等於末期,遵循醫囑治療才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晚期腸癌治療 醫病溝通很重要鄧豪偉醫師補充,標靶藥可能出現常見的副作用像是手足皮膚反應症候群,會使手足皮膚發紅並起水泡,甚至疼痛感,一般建議可以塗抹皮膚保養劑,如凡士林或乳液等來保持皮膚水分、減輕症狀。醫師也提醒,腸癌治療是一條漫長的路,應保持樂觀的心態,務必遵照醫囑、切勿擅自停藥,多與醫師溝通,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添加副食品

講座/添加副食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嬰兒非常嬌嫩脆弱,需要好好呵護,給予適當照顧,成長也要分階段改變,調整飲食。寶寶將要邁入副食品時期,但卻不知道應該怎麼準備食物,怎麼調配營養?雙和醫院將於12/1(五)舉辦小兒部衛教講座,邀請兒科衛教師李雯玲主講「添加副食品」,歡迎爸爸媽媽們及家中有小寶貝的民眾參與。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添加副食品時間:106年12月1日(五)15:00-15: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小兒科門診候診區和健兒門診外側洽詢:02-2249-0088

常痛到「歪腰」 微創脊椎手術有解

常痛到「歪腰」 微創脊椎手術有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0歲的陳先生患有坐骨神經痛,痛到坐立難安,甚至歪著腰走路。陳先生決定使用新式微創脊椎內視鏡的神經減壓術,來解決長久的痛。透過此治療方法,不破壞脊椎正常功能,單純夾除病灶,傷口小。不但迅速改善症狀,縮短復原時間,也避免不必要的植入物,避免脊椎退化。傳統手術時間長、全身麻醉 風險較高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骨科醫師魏敏雄表示,陳先生是腰椎右側第3、第4節椎間盤突出,神經孔狹窄,神經壓迫,嚴重坐骨神經痛,走路跛行。雖然腎功能不佳,加上年事已高,但因手術是局部麻醉,避免傳統手術需全身麻醉、手術時間長、傷口大、復原久的高風險。傳統脊椎手術傷口大、對組織破壞大,且將骨刺或椎間盤取出後,為維持脊椎穩定度,因此需打上骨釘及放入人工植入物,術後往往有感染風險較高、周圍軟組織纖維化、脊椎僵硬、活動度變差的問題。微創脊椎手術 神經減壓效果好新式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的神經減壓術是精準新治療方法,透過專為微創脊椎手術設計的內視鏡,藉由神經孔自然開口,以內視鏡單純夾除病灶。由於對神經減壓效果良好,術後馬上感覺不痛,且不會造成脊椎不穩定,不須植入骨釘及人工植入物,相對不會造成脊椎因開刀退化,可延長脊椎的使用年限。魏敏雄醫師表示,就像是要將樹幹裡的蟲子抓出來。傳統手術需要將樹幹劈開、掏空,但是新式微創內視鏡手術只要在樹幹上挖個小洞,就輕易除蟲。解痛的效果立竿見影,讓病患迅速重拾正常生活。

台灣8成孩子都蛀牙 小心長不出恆牙

台灣8成孩子都蛀牙 小心長不出恆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歲的楊弟弟在家不肯吃飯,一直比牙齒痛。媽媽帶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楊弟弟右邊下排小臼齒出現小蛀洞,治療後即痊癒。醫師教導媽媽每天幫孩子刷牙、定期牙科檢查,防止嚴重齲齒導致拔牙。但媽媽卻以為,幼童的乳牙以後都會更換成恆牙,拔掉就好了,為何需要治療?乳牙嚴重齲齒提早拔 影響正常換牙順序童綜合醫院兒童牙科醫師陳瑋玲表示,台灣孩子近8成患有齲齒。蛀牙小者疼痛、大者侵犯牙髓,造成發炎、膿瘍、蜂窩性組織炎等。乳牙齒列從6足歲開始自下顎乳前牙依序更換成恆牙,換牙時期約5年,約換到11足歲。若乳牙嚴重齲齒提早拔除或崩壞,影響正常恆牙換牙順序,造成恆牙傾倒、甚至恆牙無法萌發。齲齒治療依齲齒程度可用樹脂填補,或使用牙套恢復咀嚼功能以及外觀。齲齒程度超過牙齒雙面以上,根管治療後,僅用樹脂填補無法承擔咬合力至換牙期,因此建議使用牙套復型,牙套分為常用的不鏽鋼牙套以及全瓷牙套。全瓷牙套顏色自然、硬度良好 但是造價昂貴不鏽鋼牙套耐用安全、具一定彈性且磨製臨床技巧快速,然而缺點是牙套呈金屬銀色,家長有孩子口內美觀的顧慮。全瓷牙套修正了不鏽鋼牙套的缺點,如同原本乳牙齒列潔白的外貌,硬度能承受咬合力、生物相容性良好,易使牙齦保持健康,但所需磨製技巧較高,因此造價較昂貴。陳瑋玲醫師呼籲,牙齒保健從生活、飲食、清潔習慣上改變,讓齲齒危險因子自孩子生活中慢慢遠離,並長久地維持良好口腔健康。保持定期至兒童牙醫檢查,提早發現乳牙齲齒。

腳踏車運動心電圖 心臟病檢查更安全

腳踏車運動心電圖 心臟病檢查更安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8歲的許伯伯近1、2個月感到喘、胸悶,到醫院進行檢查。一般透過跑步機測運動心電圖,或是斷層掃描心血管攝影,看心臟是否明顯心肌缺氧。然而考量年長者使用跑步機不安全,斷層掃描心血管攝影需自費,決定採用運動心電圖負載式腳踏車來評估。腳踏車測運動心電圖 對年長者更安全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柏青表示,檢查發現許伯伯冠狀動脈狹窄,阻礙血液通過,使得攜帶及供給的養分減少,導致心肌缺氧的心血管疾病。採心導管方式在心血管內放置支架,撐住血管、克服血管狹窄問題,恢復心臟功能,改善許伯伯胸悶與喘的症狀。運動心電圖負載式腳踏車,透過騎單車方式評估心臟是否明顯心肌缺氧。檢查方法是讓患者躺著踩踏單車,相對跑步機,坐騎式的單車對年紀大的患者更安全。隨著速度或坡度改變,觀察病人心跳變化。血管若狹窄或阻塞,就沒辦法提供足夠血量和氧氣,這樣的變化會反應在心電圖上。感覺胸口有石頭壓住 恐是心臟病前兆吳柏青醫師表示,心臟病發時,感覺胸口有塊石頭壓著,嚴重的爬樓梯還會喘不過氣,就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心肌梗塞前兆、心絞痛等,應該進一步尋求專科醫師檢查,避免憾事發生。一般健檢礙於時間可能會省去運動心電圖檢查,年齡大、有家族病史、長期慢性病、高血糖、血脂、膽固醇或體重過重者,應定期做心血管健康檢查。包括抽血檢驗了解自己是否有三高、心電圖或運動心電圖檢查、心臟超音波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如果持續胸悶,應盡速就醫。

碗盤先分油不油 洗碗精節省又不殘留

碗盤先分油不油 洗碗精節省又不殘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民眾日常居家生活,最常做的家事之一就是洗碗。但家裡用於清洗碗盤、杯碟等餐具的洗碗精,包裝上標榜著天然、有機、無毒和抗菌字眼,究竟含有何種成分呢?洗碗精不可宣稱無毒、食品級洗碗精屬食品用洗潔劑的一種,依法標示、宣傳或廣告不得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食品藥物署為加強食品用洗潔劑標示管理,於2017年5月18日公告「食品用洗潔劑標示原則」,例如不可宣稱食品級、不可宣稱無毒。除標示外,衛生單位亦會抽驗市售洗碗精是否符合衛生標準,為消費者把關。如果不是整瓶洗碗精都是天然或有機成分,不可在品名、圖畫或記號出現天然或有機中外文字樣,只可在文字敘述中說明天然或有機成分為何種原料,以免造成誤解。從2018年1月1日起,市售洗碗精若要宣稱原料為天然或有機,還要標示該原料的含量百分比,以免消費者在選購發生誤解。先區分餐具油膩與否 節省洗碗精用量食藥署表示,清洗碗盤之前,宜將油膩及不油膩的餐具分開處理。先將油膩餐具上的油膩成分擦掉並以熱水沖洗,再將洗碗精適當稀釋後使用,就能減少洗碗精的用量,清洗時也會更有效率喔。只要養成習慣,逐漸減少洗碗精使用量,不但可避免洗碗精沖洗不乾淨的殘留問題,還能降低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若想要了解更多洗碗精的相關資訊,可上食藥署網站查詢。(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5期資料)

防範流感、禽流感 遵守5要6不原則

防範流感、禽流感 遵守5要6不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鄰近的日本、韓國11月起陸續於禽類檢出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日本公自死亡野鳥樣本中檢出4件H5N6,而韓國於肉鴨場檢出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H5N6禽流感病毒禽傳人情形雖較為罕見,但仍存有風險。禽流感案例 逾8成曾接觸禽類中國11月20日新增1例 H5N6流感病例,為33歲的廣西男性,發病前曾接觸活禽、至活禽市場,目前病況嚴重。全球自2014年迄今累計18例,均發生於中國,分布以廣東省6例最多。迄今12例死亡,致死率70%。逾7成個案為20至49歲,而有逾8成具禽類或活禽市場暴露史。至於H7N9流感,本流行季尚未出現病例,上季(2016年10月迄至2017年9月)累計766例,病例數歷年最高且分布範圍最廣,其中28例H7N9流感案例,分布於廣西、廣東、湖南、陝西及河北5省。熟食禽肉、蛋 不接觸禽類疾管署表示,全球自2013年迄今累計1,564例確H7N9確定病例,光是中國大陸就佔了98%,其餘包括香港、台灣、澳門、加拿大及馬來西亞。至9月27日,全球累計612例死亡病例,致死率約4成。防範禽流感與新型A型流感,民眾應遵守「5要6不」原則:1)  禽肉及蛋要熟食2)  以肥皂澈底洗手3)  出現症狀戴口罩速就醫,並告知職業及接觸史4)  與禽鳥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5)  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  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7)  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禽鳥肉品8)  不接觸或餵食候鳥及禽鳥9)  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鳥10)  不將飼養禽鳥與其他禽畜混居11)  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擁擠的場所

腎細胞癌復發率3成 免疫治療成救星

腎細胞癌復發率3成 免疫治療成救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陳先生16年前罹患腎細胞癌,手術切除後卻在8年後骨轉移,經頸椎開刀、標靶藥物治療,去年卻復發且惡化。頸椎疼痛造成行動不便,腋下淋巴結阻塞導致手腫脹無法抬起,惡性肋膜積水而常喘不過氣。使用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成功抑制腫瘤生長,過程中也未有嚴重副作用出現,大幅改善生活品質。腎細胞癌很常見 復發、轉移機率高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一般泌尿科主任張延驊表示,腎細胞癌是腎癌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腎臟癌症的93%。即使6成患者早期發現,但術後仍有2至3成患者在3年內復發或轉移,常見轉移部位是肺部、骨骼、遠端淋巴結及肝臟。腎細胞癌目前的治療方式以手術與標靶藥物為主,針對晚期患者,通常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標靶藥物僅能延長病情沒有惡化時的存活期,不但難顯著增加整體存活期,還伴隨許多副作用,造成患者生活品質的低落。新免疫治療藥物 副作用更低、存活期長目前雖已有多種標靶藥物核准使用於第1、2線治療,但即便疾病沒有惡化,存活期仍不超過10及5個月。最近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被核准,可用於已接受過標靶藥物治療的晚期腎細胞癌,突破過去晚期腎細胞癌長期存活率的瓶頸,為晚期腎細胞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童綜合醫院研發副院長歐宴泉表示,新型癌症免疫治療藥物治療反應率高達3成,是標靶治療的5倍,副作用更低,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品質。然而癌症免疫治療仍有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可能在身體各器官組織發生發炎反應,應及早留意免疫治療藥物不良反應,密切進行常規追蹤。

情緒會傳染!正向朋友讓負能量退散

情緒會傳染!正向朋友讓負能量退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感恩節即將到來,是否有陪伴自己走過難關、分享喜怒哀樂的朋友,想跟他們道聲感謝呢?常與朋友共享快樂或難過的時光,朋友是陪伴支持的力量。然而朋友心情的好壞,亦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朋友負面情緒易傳染 自身情緒難改善根據研究指出,情緒會透過朋友網絡產生影響,結交較多情緒較差的朋友,出現心情低落的可能性較高、情緒改善的可能性較低。有較正向社交圈的青少年,情緒狀態較佳。情緒可能透過傳遞給他人,情緒低落者無助或失去興趣時,會對友人造成影響,但不至於讓身邊的朋友增加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心理師李筱蓉表示,罹患憂鬱症的兒童、青少年不僅出現對事物失去興趣、失眠、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易怒更是重要症狀,常被誤解為青春期叛逆或脾氣不好。一同正向聊天、運動 降低憂鬱症風險李筱蓉心理師建議,可以對憂鬱症或情緒困擾患者適度陪伴與傾聽,邀請一同從事運動、戶外踏青、看電影等正當休閒活動,有助情緒轉換。憂鬱症並不會因為朋友或同學間的相處而傳染,鼓勵有憂鬱情緒的兒童青少年多結交正向能量朋友,可以幫助自己感染於正向情緒氛圍中。當朋友出現負面情緒,若發現自己也跟著難過、想法悲觀,必須提醒自己適時發洩,需要空間整理心情。暫時不再和這朋友深談,並且消化自己的情緒。平時透過友誼網絡,可增加支持的力量。聊開心、感恩的事,邀伴從事運動,相互傳遞正向能量。社會干預能降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還能減少負向情緒的傳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