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兒童成長不慌張 跟著醫師這樣做》獨家線上課程 12月23日正式開講!

《兒童成長不慌張 跟著醫師這樣做》獨家線上課程 12月23日正式開講!

現代父母生得少,特別重視小孩的發展進度,加上網路非專業資訊的推波助瀾,反而導致許多家長對幫助瞭解兒童生長發育情況的「兒童生長曲線」感到焦慮。專精於兒童成長及青春期發育的醫師們,從門診經驗中深切感受到現代家長的煩惱及憂慮,因此特別聯手合作,針對兒童生長發育獨家推出線上講座《兒童成長不慌張 跟著醫師這樣做》課程,由張益豪醫師主持,聯手陳奕成醫師、陳菁兒醫師、朱子宏醫師三位兒童生長專家,手把手教導家長,有用、專業且稀缺的兒童成長專業知識,一起掌握兒童黃金生長關鍵。 兒童的成長是一趟「單程票」,若錯過了黃金生長期,事後要再彌補簡直是天方夜譚,而且可能更加耗時費工。這一場講座讓家長透過專業的醫學專家的協助,瞭解發育進程怎麼看、性早熟怎麼辦?怎麼吃、怎麼動?小兒發育遲緩、需要生長激素治療嗎?等等問題,為家長提供一個可靠的學習管道、分享科學長高的正確觀念。 在課程前,醫師特別提醒家長,兒童的成長是一場馬拉松。很多家長會有一個疑問:『什麼時候應該要開始注意兒童的成長?』,但其實兒童成長每一年都很相當重要。而且處在不同的成長時期需要注意的事情可能不盡相同,遺傳、生活作息、內分泌系統種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兒童生長。孩子在不同時期需要注意的事情會有點不一樣,所以家長越早開始留意孩子的生長軌跡,越有機會讓孩子快樂長高。 三大兒童成長專家將用深入淺出的醫學實證及有效知識與案例分享,讓家長了解一些常聽到卻不瞭解的治療方式的合理使用、安全性,以及它們如何幫助我們孩子的成長,同時兩小時直播也會保留Q&A時間,透過即時的互動,排除家長對兒童生長誤解,帶給爸爸媽媽最完整的健康資訊! 三位專家的豪華陣容 x 豪豪醫師主持 ● 陳奕成醫師 (粉專:兒童內分泌 陳奕成醫師的樂高園地) 專長:兒童成長|青春期發育|性早熟| 兒童體重管理|兒童內分泌疾病 慧智基因顧問醫師 禾馨醫療小兒科|主治醫師、成長門診醫師 兒童內分泌專科訓練 ● 陳菁兒醫師 (粉專:菁兒醫師的成長花園。兒童成長&性早熟&基因檢測) 專長:兒童成長及青春期|遺傳諮詢|新生兒篩檢|體重管理 禾馨小兒科專科診所|主治醫師 成長空間診所|主治醫師 慧智基因顧問醫師 ● 朱子宏醫師 (粉專:朱子宏 I-sir 兒科/遺傳專字第 63 號) 專長:性早熟|內分泌問題|遺傳問題|基因醫學|國際醫療|長高諮詢|身材短小成長落後|營養不良|兒童耳鼻喉科疾病 竹北中國醫|生長發育特約主治醫師 張益豪耳鼻喉科|副院長 兒科醫學遺傳學及新陳代謝學次專科醫師 托育(保母)人員合格 講座名稱:兒童成長不慌張 跟著醫師這樣做|線上專家直播座談 日期:2023年12月23日(星期六)晚上7:30~9:30 地點:臉書私密社團線上直播!越早加入獲取更多成長知識 早鳥優惠價999元→優惠截止至12月14日(週四24:00)以前 兩人同行,一人免費 3000元(1500元/人)→優惠截止至12月17日(週日24:00)以前 定價 3000元→報名截止日為12月21日(週四24:00以前),關閉報名 每個孩子的生長過程都是獨一無二且沒有回頭路的,讓我們一起打開成長的秘密之門,攜手確保他們在健康和快樂中成長!現在就點擊下方報名,預留您的專屬位置! 報名連結請見以下網址: https://www.surveycake.com/s/pKzQR  

輕輕彎個腰脊椎就立感劇痛 75歲阿嬤罹患骨鬆全不知

輕輕彎個腰脊椎就立感劇痛 75歲阿嬤罹患骨鬆全不知

1名75歲阿嬤平時行動無異狀,生活作息大多能自理,有天想活動身體,彎腰伸展一下,沒有搬重物也沒有特別用力,把背挺直後突然感覺背部劇痛,就醫檢查發現第12胸椎低能量性骨折,骨密度T值僅有-2.7,確診罹患骨質疏鬆症,經由保守性治療包含護腰以及藥物控制疼痛,再藉由注射骨質疏鬆藥物拉高骨密度後,目前已恢復能行走。 罹患骨鬆無症狀難察覺 4、3、2口訣符合一項馬上就醫 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表示,單純骨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就如同75歲個案,不知道自己已陷入骨折危險,因此瞭解骨鬆高風險因子很重要,停經後、65歲以上女性、或70歲以上男性,都是高危險族群,另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長時間臥床、吃素,也都會增加骨鬆危險,必須特別注意。 吳宗穆醫師提醒,只要發現自己有「4、3、2」口訣其中一項徵兆,就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測量身高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背部貼著牆壁站立,後腦杓無法緊靠牆,間距超過3公分,下肋骨距離骨盆僅有2公分,恐怕已經陷入骨鬆危險,一定要馬上就醫檢查,目前可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密度狀況。 兩大武器治療骨鬆維護骨質 病況嚴重可先快速提高骨密 吳宗穆醫師指出,DXA骨密度檢測利用低輻射量X光分析骨質健康,儀器會比較受測者與20至30歲白人女性族群骨質差別,測出T值小於-2.5就可確診罹患骨鬆,目前治療骨鬆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藥物,健保在資源有限考量下,先給付符合條件病患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成效不佳再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吳宗穆醫師補充,臨床上施做脊椎手術時,如果遇到骨鬆嚴重病患,經常發生骨釘很難牢固在骨頭上,國外已有研究佐證,骨鬆病患面對非急迫性脊椎手術前,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3個月至6個月左右,能降低椎弓釘鬆脫風險一半以上,脊椎融合手術成功率也會翻倍,術後繼續治療骨質疏鬆亦可降低手術失敗或併發症相關困擾。 長期規律用藥才能降低骨折危險 用藥選擇可與醫師討論合適處方 吳宗穆醫師強調,近年來醫界慢慢強調,骨鬆就是慢性病,須長期接受藥物治療,在診間常會提醒病人,如果沒有配合治療,恐怕咳嗽或彎腰就會骨折,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就有研究發表分析美國Medicare醫療保險資料庫約50萬名骨鬆治療病患,發現不論藥物種類,長期用藥才能降低骨折發生率。 吳宗穆醫師也說,發現骨鬆接受治療不用太悲觀,目前已有多種藥物選擇可以治療骨鬆降低骨折發生,如果用藥有特殊考量,可與醫師討論自己健康狀況與就醫習慣,選擇合適的藥物減少中斷治的情況,讓病人安排生活更容易,也建議治療後仍要規律回診觀察骨質變化狀況。 鈣質與維生素D足量攝取 適當重量訓練有助維護骨質 吳宗穆醫師提到,維護骨質除了藥物外,適當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也很重要,但臨床常發現病人難在食物攝取到充足量,營養補充劑可以作為輔助角色。另外肌力運動也是維護骨質關鍵,65歲前最好都要有適當的重量訓練、阻力訓練,再搭配心肺有氧運動,65歲之後,規律的運動習慣則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在有專人指導下進行適量的阻力訓練。 (圖/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    

20多歲突發癲癇竟是腦癌 力抗癌細胞不定腫瘤類型治療見奇效

20多歲突發癲癇竟是腦癌 力抗癌細胞不定腫瘤類型治療見奇效

1名20多歲社會新鮮人,有天突發癲癇失去意識,緊急送到急診室處置,才被醫護團隊意外發現其右腦有腫瘤,隨即住院手術切除,儘管治療手術相當順利,並無留下明顯後遺症,但不幸的是,該名患者在7個月後發生復發。經過初步的判斷,患者可能在短時間內陷入昏迷,且存活期難以超過一年。所幸在醫療團隊的手術努力與術後基因檢測下,確認其癌細胞具有BRAF突變,適用於不定腫瘤類型治療(Tumor Agnostic Treatment)中的BRAF標靶藥物。在標靶藥物的支持下,癌細胞受到有效控制,目前已康復,可以像一般民眾一樣上班、生活。 腦癌復發1年內死亡高達80% 不定腫瘤類型治療為癌友帶來存活的希望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表示,神經膠質細胞瘤施做手術相當困難,神經外科醫師須非常小心,得要在避免傷害到正常組織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去除腫瘤,因此常常難以全數清除癌細胞,患者復發率較高。然而,一旦癌症復發,雖然可能再次進行手術或是以標靶藥物治療,然而控制成效有限,約80%復發病患會在1年內死亡。 血液腫瘤科謝清昀醫師指出,值得慶幸的是,我國癌症治療已經邁入了全癌治療的不定腫瘤類型治療時代。癌症治療不再僅依靠腫瘤發生位置擬定治療計畫,更可透過基因檢測,幫助患者找出致病基因,同時透過對應的標靶藥物精準控制。也就意味著,同一款標靶藥物,有望同時使用在腦癌、黑色素瘤、肺癌等癌症上。我國目前可用於不定腫瘤類型治療的藥物,包含了:BRAF, RET與NTRK等抑制劑。對於藥物選擇較少的癌症患者而言,無疑是帶來了強大的治療武器,與疾病控制的希望。如同該名個案的故事,其正是透過BRAF標靶藥物,成功擺脫腦癌復發的死亡威脅。 掌握癌細胞特性基因檢測關鍵一步 充分與醫師討論合適檢查與治療方式 謝清昀醫師強調,啟動不定腫瘤類型治療前,必須完全掌握癌細胞特性,基因檢測是非常關鍵步驟,目前臨床有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螢光原位雜交、與次世代基因定序等多種方式,不同檢測方法能檢測基因數量各異。以次世代基因定序為例,一次就能檢測所有基因,能在最快時間內得知癌細胞異常基因,馬上擬定治療策略,選用合宜標靶藥物,然而並非所有基因檢測都有納入健保給付,因此臨床醫師都會與病人充分討論,考量疾病與經濟等現實條件,找出最合適的檢測方式,來應對未來癌症治療。 謝清昀醫師也說,醫生都希望能採用最先進與良好醫療,讓病患能夠獲得最好治療效果,各大醫學中心可以提供民眾高便利性基因檢測服務,就是希望能協助病人能及早找出癌細胞基因型別,趕緊制訂治療計畫打擊癌症,也希望病人在抗癌過程中,能與醫師良好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治療效果,成功擊退病魔。

治療骨鬆7年骨密度僅增4%  八旬阿嬤摔倒髖部仍骨折

治療骨鬆7年骨密度僅增4% 八旬阿嬤摔倒髖部仍骨折

1名83歲嘉義老阿嬤,8年前因腰痛就醫檢查,發現第二腰椎壓迫性骨折外,骨密度T值-4.1,罹患嚴重骨質疏鬆症,雖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7年多,但仍在去年1次不小心摔倒而髖部骨折,再次檢測骨密度T值僅回到-3.4,立刻投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1年間大幅成長到T值-2.3,恢復能正常行走。 一分鐘就能評估骨鬆風險 台灣50歲以上女性骨鬆比率高達38.3% 嘉義長庚醫院骨科系脊椎外科主任醫師李建穎表示,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建議,民眾藉由一分鐘骨鬆風險評估量表,若是年紀在60歲以上、BMI小於19、有長期吸菸與酗酒習慣、身高矮4公分、具類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慢性腎病、甲狀腺或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史、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只要符合一項就符合骨鬆高風險族群,最好安排骨質密度檢查。 李建穎主任強調,骨鬆已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僅次心血管疾病,台灣在2005至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裡發現,50歲以上民眾中,女性骨鬆患者佔38.3%,男性也不容小覷,骨鬆比率高達23.9%,骨頭健康程度不佳,讓台灣髖部骨折率在亞洲最高,不但活動能力大受影響,也帶來併發症死亡危機。 高風險族群應主動檢查確認骨質健康 先提升骨質再減少流失成治療趨勢 李建穎主任指出,台灣骨鬆盛行率高,但沒有明顯症狀前,很不容易自行發現,高風險族群最好主動接受檢查,DXA骨密度檢測結果若是T值在-2.5以下即為骨質疏鬆,建議盡快接受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分為「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 李建穎主任補充,雖然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夠維持骨密度不繼續下降,但不容易讓骨質快速成長,83歲個案用藥7年,骨密度上升效果有限,直到用了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才讓骨密度快速回升,目前國際治療趨勢傾向,對於非緊急手術,建議骨鬆病人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降低手術失敗與併發症風險。 先提高骨質再手術降低併發症機率 治療骨鬆最怕擅自停藥打回原點 李建穎主任也說,骨鬆病患如果脊椎需要手術,要用到骨釘等植入物,建議可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讓骨密度快速回升,可以降低手術出血與骨釘鬆脫風險,以及減少五成術後併發症機率,部分骨折風險非常高,骨密度非常低的病人,臨床也常建議,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一段時間,再接續抗骨質流失藥物維持。 李建穎主任提醒,骨鬆已公認為慢性病,就像高血壓與糖尿病,治療不能任意中斷,才能維持病情穩定,有些藥物若遭病人擅自中斷,恐讓骨折憾事再次找上門,新冠疫情期間曾有病患害怕到醫院,停藥超過1年以上,讓骨密度快速下跌再次發生骨折,如果有停藥需求一定要與醫師先討論,先確認能否有替代方式。 嘉義長庚致力維護民眾骨骼健康 曾獲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機構金牌肯定 台灣骨鬆盛行率隨著人口老化上升,許多年長者受到骨鬆相關病症所苦,嘉義長庚醫院致力協助民眾守護骨骼健康,曾獲得骨鬆骨折聯合照護機構金牌獎;李建穎主任提到,預防骨鬆性骨折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早發現骨鬆及早治療,嘉義長庚有最專業的骨鬆團隊,民眾若警覺自身為骨鬆高風險族群或有任何骨鬆相關問題都可以主動掛號骨科門診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圖/嘉義長庚醫院骨科系脊椎外科主任 李建穎醫師)

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推動國內建構創新研發生態系,提升國際競爭力

北科大高值生醫材料中心,推動國內建構創新研發生態系,提升國際競爭力

第七屆台灣醫療科技展於日前圓滿落幕,吸引眾多國內外廠商、學術機構等參加,規模創下歷年新高。會中展出許多創新醫材產品,充分展現台灣在醫療研發方面的強大實力。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首度參展,推出以加速醫療創新研發及商品化流程為特色的「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中心」,展現北科大豐富的研發實力及跨領域整合能力。 北科大在醫材與生醫材料工程領域具備豐厚研發實力 並培育優秀人才 北科大副校長任貽均表示,本校創校百年以來致力於推動實務導向的研究。在醫療器材與生醫材料工程領域,我們擁有著極其豐厚的技術實力與人才儲備。高值生醫材料中心集結化工系、機械系、材資系等多位教授,能敏銳洞察未被大健康產業滿足的臨床需求,同時掌握市場動向,開發出多項符合市場需求的醫材產品,再透過中心整合跨領域產業鏈、加速醫材商品化進程,讓這些優質醫材順利上市販售,造福病人。 高值生醫材料中心創新醫材成果已獲得國科院、經濟部計畫支持 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中心方旭偉主任提到,除了參展外,中心更舉辦了Demo專家論壇,邀請到北科大師生、校友展示多項與中心合作的創新研發成果及產品上市的應用規劃,其中包括獲得經濟部科研成果價值創造計畫支持的新世代長效型高值醫療縫線、國科院萌芽計畫支持的角膜塑型片保養液,以及國內首創用於洗腎的植入式聚氨酯人工血管等12項高值醫材技術。 然而,優秀的產品也需要建立通路管道,才有機會被市場大眾認識及進一步進入臨床應用。因此,希望透過參展對外宣傳,提高醫材產品的認知度,並吸引醫療和產業界等通路商的支持,讓大家了解北科大最新的研發成果。 中心全力配合政府生醫產業政策目標-建構創新研發生態系,提升國際競爭力 蔡英文總統在醫療科技展開幕致詞時強調,「政府會持續投入預算和資源,整合產業聚落、強化人才培育,建構生醫產業的完整生態系。」 方旭偉主任表示,中心長期與各國進行國際交流,建立台灣生醫產業的生態系正是高值生醫材料中心的主要推動目標之一。中心致力於整合生醫產業鏈,從發現醫材產品在臨床的需求開始,規劃清楚的產品研發、測試、生產、驗證到上市販售流程;不僅協助生醫產業蓬勃發展,亦使病患可以用到安全、品質兼具的醫材產品。中心加速醫材商品化上市,期望藉此提升台灣創新研發的實力,讓國際認可台灣生醫產業,成為台灣第二座護國神山。 觀看影音:高值生醫材料研究與商品化中心-形象影片https://youtu.be/5mMHvQC4luM

60多歲阿伯咳出血!確診肺癌末期 免疫療法助重拾精彩人生

60多歲阿伯咳出血!確診肺癌末期 免疫療法助重拾精彩人生

一名60多歲居住南部的阿伯,退休後選擇農作生活,雖有吸菸習慣,但長年來都沒有異狀,也就不以為意,突然有天咳嗽越來越劇烈,且呼吸越來越費力、甚至出現血痰的症狀,持續一個多月左右阿伯才驚覺不對,就醫檢查後竟然確診肺癌末期,幸好在免疫療法治療下,腫瘤有效縮小、病情穩定控制,阿伯的生活才逐漸恢復正軌。 久咳、血痰疑似症狀恐已肺癌末期 免疫療法成控制癌細胞新選擇 台北榮總胸腔部腫瘤科主任羅永鴻醫師表示,肺癌從初期到3期都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病患很難察覺身體異常,當久咳不癒與痰中有血,發現異狀到醫院檢查,經常肺部腫瘤已經發展到晚期。治療第4期肺癌患者,過去會先檢查癌細胞是否帶有致病基因,再確認有無合適的標靶藥物,希望在藥物協助下控制腫瘤 。 羅永鴻醫師說明:「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與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變是肺癌細胞重要指標,醫生會根據檢測選擇合適標靶藥物,南部阿伯個案是自己的診間病人,基因檢查後發現,EGFR與ALK基因都沒有突變,因此沒有標靶藥物能投入治療,原本只能利用化療抑制癌細胞,然而在免疫療法協助下,成功活化了免疫細胞,有效延長了疾病的控制時間 。」 刺激免疫系統重新識別並攻擊癌細胞 免疫合併療法助延長患者存活期  羅永鴻醫師指出,以往晚期患者如果沒有基因突變,原則上只能使用化療,但副作用較強常讓病患感到抗拒、適應力也比較差,但是近年免疫療法發展出來後,透過刺激免疫系統T細胞,重新識別出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主動攻擊抑制癌細胞繼續成長,控制並縮小腫瘤,使病情好轉。 在使用免疫治療前,首先須檢測患者的PD-L1表現量,來判斷是否適用免疫治療。研究指出,只要PD-L1表現陽性,接受免疫合併治療的患者存活期會比單獨化療更長、死亡風險也更低,成為目前肺癌治療的新趨勢。 醫師強調,以前沒有標靶與免疫藥物時,單純只用化療治療晚期肺癌,平均也只能延長1至2年生命,而現在已經有許多打擊腫瘤的武器,例如免疫療法合併化療,或免疫療法配合免疫療法,都能降低化療劑量,大幅減少副作用外,治療效果也顯著提升,存活時間也比以往更長。 肺癌威脅長年居高不下難抑制 勇敢面對及早發現治療才能拯救自己 雖然台灣吸菸人數下降,但肺癌發生率長期都居高不下,更是每年癌症死因之首,除了菸品危害外,空氣污染與遺傳也是引起肺癌重要原因,空氣中的細小危害物質,例如PM2.5,一旦吸入肺中,就會導致肺部受傷發炎,長時間受到空氣污染物侵害,癌細胞出現的風險也就不斷升高。 羅永鴻醫師呼籲,任何癌症治療,都是早期發現與及時治療,對抗癌症的效果就越好,衛福部已有肺癌篩檢計畫,符合資格民眾可以每兩年檢查肺部一次,一旦出現久咳不癒與血痰等疑似症狀,建議馬上就醫,確認肺部是否有腫瘤,勇敢面對病情並接受正規治療,才能真正掌握健康人生。 ( 圖/台北榮總胸腔部腫瘤科 主任羅永鴻醫師) ONC-TW-2300048 NV-103123-PR-01

降低死亡風險達24%!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獲健保提升存活有望

降低死亡風險達24%!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獲健保提升存活有望

2023年12月1日起健保開放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於小細胞肺癌之給付!本次通過給付之PD-L1抑制劑在合併化學治療下,可延長擴散期小細胞肺癌患者整體存活期約2個月,使用合併免疫治療和化學治療者,相對於單獨使用化學治療者,在觀察期限內降低死亡風險24%,為國際治療指引建議優先使用藥品,故率先通過給付。針對此項好消息,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暨醫學院教授楊志仁表示,依台灣健保資料庫和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小細胞肺癌中位數存活時間僅約8個多月,如何增強第一線治療藥物效果是當務之急,如今突破性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獲得健保給付,有望為小細胞肺癌病友帶來更長且更有生活品質的生存時間! 小細胞肺癌腫瘤一個月就大一倍!PD-L1抑制劑讓5年存活率倍增 「治療小細胞肺癌的難關就是沒有新的藥物!」楊志仁醫師談到這次健保給付對小細胞肺癌病友的意義時直言,「相對於帶有驅動基因、可以設計標靶藥物來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來說,小細胞肺癌的預後其實是最差的,台灣患者的5年存活率僅約5%,看起來很不好,但其實已經比國際上的2%好了!這次通過給付的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合併傳統化學治療的組合,臨床試驗上看來可將5年存活率提高到12%,有望讓台灣的小細胞肺癌治療成績更加進步,也對患者極具意義。」 小細胞肺癌治療為何如此棘手?楊志仁醫師分析,依最新110年國健署癌登資料顯示,小細胞肺癌雖約僅佔所有肺癌的6.8%,但因其具有生長與惡化快速的特性,故高達84%發現就屬於晚期的擴散型小細胞肺癌,對這群病患局部放射線治療的角色有限,過往僅有化學治療可選擇。而化療雖剛開始反應率約6成頗高,但非常容易復發,一旦復發後,第二線化學藥物的反應大概只剩10%左右,「當化療失效時,腫瘤長大得非常快,一個月體積就可以大一倍,很多病人只能放棄,往往撐不過幾個月就走了。」 阻止免疫檢查點結合喚醒T細胞 大型臨床試驗結果顯著拉長存活時間 小細胞肺癌近30年未能突破的治療瓶頸,直到免疫療法出現後終於有了突破。楊志仁醫師說明,針對小細胞肺癌的免疫臨床試驗早在2015年就已展開,陸續完成的大型跨國多中心的第三期臨床試驗顯示,第一線化學治療若能夠同步加上免疫治療,可以讓疾病得到較好的控制。以本次獲得給付的PL-L1抑制劑為例,在名為IMpower133的臨床試驗中,證實以PD-L1抑制劑合併化學治療作為小細胞肺癌第一線用藥時,相對於單獨使用化學治療者,合併治療可顯著改善無惡化存活期,在觀察期限內降低死亡風險達24%,存活時間的進步也達到顯著差異(12.3個月vs 10.3個月),成為小細胞肺癌近期重大的治療進展之一。 免疫治療為何能對抗小細胞肺癌呢?楊志仁醫師解釋,應用於肺癌的免疫療法被稱為煞車蛋白抑制劑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調控體內的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免疫T細胞上有個免疫檢查點–『PD-1』,而在癌細胞上則有『PDL-1』,當T細胞上的PD-1和癌細胞上的PDL-1結合時,T細胞就會誤以為癌細胞是自己人,而讓癌細胞逐漸變大,最後不可收拾;免疫檢查點PD-L1抑制劑就可以抑制免疫檢查點間的結合,重新活化T細胞攻擊癌細胞,使腫瘤得到控制。 連低劑量電腦斷層都難早期發現 健保給付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搶生機 在健保給付前,楊醫師就已有約8位小細胞肺癌的病人曾使用此PD-L1抑制劑合併化療,所有病人對於此藥物組合都有不錯的反應,到目前為止有一半的擴散期小細胞病患疾病維持超過一年沒有惡化!「這樣的治療成績在以往是很難以想像的!雖礙於藥物較昂貴,大多數病人都只打約4~6次免疫治療就先暫停,但目前病情都已進入穩定追蹤期,期待健保給付後可為病人帶來更多生機。」 「小細胞肺癌的病人超過9成都是抽煙族群,男性佔比87%,很多都是從事勞動的藍領,年輕時為了一家大小溫飽奮鬥,到老要享清福時突然咳嗽、吃不下暴瘦,一檢查就發現是小細胞肺癌,且往往已經擴散全身轉移,生活品質非常糟糕,讓人看了十分不捨」,醫者父母心,楊醫師除感謝健保署本次將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納入第一線擴散期小細胞肺癌的給付外,也同步呼籲戒菸重要性。「現在多數醫院都設有戒菸門診,提供戒菸諮詢和治療,畢竟國外的證據顯示,連低劑量斷層掃描都不容易找到初期的小細胞肺癌,故唯有儘早戒菸才能真正減少風險,遠離小細胞肺癌造成的悲劇。」 (圖/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暨醫學院教授 楊志仁醫師)

「月經型偏頭痛」主要是因為荷爾蒙改變所致

「月經型偏頭痛」主要是因為荷爾蒙改變所致

28歲的林小姐高中開始就常月經前後發生頭痛。頭痛時,太陽穴附近會陣陣抽痛,嚴重時甚至會噁心嘔吐,必須請假在家休息,並須服用止痛藥數顆,經朋友介紹中醫治療,經過兩個月中藥及針灸治療後,經期頭痛程度大幅減輕。 「月經型偏頭痛」主要是因為荷爾蒙改變所致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說明青春期前,男女頭痛的比例差不多,青春期後,女性有偏頭痛的比例就要比男性高出許多,大約是男性的三倍,尤其很容易發生於30歲上下的女性們。偏頭痛則和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會隨著女性月經週期而起伏。雌激素和黃體素有週期性的波動,經期前黃體素、雌激素以及血清素下降,進而使腦部血管收縮導致頭痛,通常疼痛感會在生理期前3天開始出現,常見持續至經期第二天,稱為「月經型偏頭痛」,此種頭痛常十分嚴重,頭痛的表現方式包括悶痛以及搏動性頭痛,此外還會合併對光線敏感、噁心、疲勞以及頭暈目眩等。 從中醫的角度而言,經期容易出現偏頭痛的證型分四型:    吳宛容中醫師解釋頭為諸陽之會,所有陽氣往上匯聚於頭,而頭痛主要分成外感與內傷,如果是非傷風感冒引起,那就是體質的內傷問題所致。若頭痛伴隨月經週期性的出現,常常還夾雜經血的問題,經期陰血下注,肝得不到血滋養,有失疏泄,一遇到月經來訪,各種症狀就會變得更加重。 《肝鬱氣滯》:因為長期壓力大、個性較急躁或易怒,除了頭痛外還會出現乳房脹痛、痛經、經血排出不暢及血塊多等症狀。在經期喝些玫瑰花茶、枸杞菊花茶或薰衣草茶緩解頭痛。 《寒厥頭痛》:吹寒風冷氣、或有飲食冰冷、或淋雨著涼、或洗頭後未將頭髮完全吹乾,肝經寒氣上逆引起的頭痛,痛時頭頂覺冷、腹部疼痛甚。可喝些溫通活血的黑糖薑茶及桂圓紅棗茶。 《陰虛火旺》:痛的位置一般在巔頂,合併頭暈目眩、心煩易怒、腰痠耳鳴、口苦、經期提早、便秘等。可喝些滋陰潤燥生地麥門冬茶。 《氣血兩虛》: 以空痛、昏痛為主,或兼有眩暈,痛感有時延伸到眉棱骨,伴有心悸、經量偏少,經血色淡,經後加重,因為經血下注,肝失濡養,疏泄調達失司,所以症狀加重。可喝些益氣養血的八珍湯緩解頭痛。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月經型偏頭痛」通常單以「內服中藥」治療,就可以減輕患者一半以上的頭痛程度。若再搭配針灸或傷科手法共治,則改善率大部分能提高到八成以上。 月經頭痛只能靠吃藥?日常生活規律及注意飲食也可緩解     平時維持規律的作息,讓荷爾蒙維持在穩定的狀態之中。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則有助於提升身體機能及抗壓性,血清素濃度也會比較高,頭痛的機會也就相對較低。營養均衡並適度補充含鈣、鎂、維生素B、維生素D也有助於穩定神經系統,像是深海魚、香蕉、牛奶、堅果、深色蔬菜、芝麻等都相當有幫助。 穴位按摩緩解月經頭痛 平時可以適度的做穴位按摩,讓相關穴位的血管、肌肉不至於如此緊繃,有助於氣血順暢,降低頭痛發生的機率,也較容易改善頭痛的情況。 「率谷穴」:耳尖上兩指寬處。 「攢竹穴」:眉毛內側邊緣處。 「風池穴:後頭骨兩側下緣凹陷處。 「合谷穴」:食指、拇指合併,肌肉最凸起處。 按壓時可用刮痧棒或手指關節,以畫圓圈或點按的方式揉按約五分鐘的時間,一天約3-4次。

秋冬呼吸道感染 中醫辨證分型改善有良效

秋冬呼吸道感染 中醫辨證分型改善有良效

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中醫師認為流感在中醫屬於「疫病」的範疇,是濕熱毒邪從口鼻或肌表侵犯人體而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疾病。《說文》:「疫,民皆病也。」疫是指具有強烈到傳染性病能引起大流行的一類疾病。感受疫癘毒邪是主要病因,《瘟疫論》:「本氣充滿,邪不易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乘之。」外感疫癘之邪,從口鼻皮毛而入,體內又正氣虛損,邪氣乘其位,導致耗傷氣津,氣血虧損。如果人體正氣強盛,腠理固密,毒邪即使侵犯人體,治療得當,也能將其病治癒。《黃帝內經》:「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人體正氣虛弱,或抵抗力下降,或延誤治療,則病情也會加重、惡化。流感在症狀上主要為發熱、咳嗽、咽痛、口乾、流鼻涕、鼻塞、頭痛、全身痠痛、乏力,部分患者會有嘔吐或腹瀉的症狀。 康涵菁中醫師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可以將流感分為以下幾種證型 風熱犯衛 主症:發病初期,發熱或未發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 治法:疏風清熱 處方:銀翹散加減或桑菊飲加減 熱毒襲肺 主症:發熱較高、咳嗽、痰黏且痰難咳出、口渴喜飲、咽喉痛、眼睛紅。 治法:清肺解毒 處方:麻杏甘石湯加減 氣營兩燔 主症:發熱較高、煩躁不安、甚至神昏、咳嗽、胸悶、或喘促氣短。 治法:清氣涼營 處方:犀角地黃丸加減 氣陰兩傷 主症:身熱未淨、乾咳、或有黃稠痰、口燥咽乾。 治法:清除餘熱、疏肺利痰 處方:沙參麥冬湯加減 在家也可自我養身按摩穴位 孔最穴 位置:前臂屈側,腕橫紋上7寸處 功效:為肺經穴位,具有清熱、發表、利咽、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哮喘、咳嗽、喉嚨痛、支氣管炎等。 太淵穴 位置:位於掌後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 功效:為肺經穴位,具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清咽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咳嗽、氣喘、喉嚨腫痛等症狀。 風池穴 位置:頸部兩條大筋外緣凹陷中 功效:為膽經穴位,具有祛風解表、止頭痛、眩暈、治頸項強痛的功效。可用於感冒初期頭痛、肩頸痠痛、頭暈等症狀。 自製養身茶飲 銀花連翹茶 材料:銀花10g、連翹10g、薄荷5g、荊芥5g、生甘草5g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水中煮沸放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薄荷疏散風熱;荊芥疏風透表;生甘草清熱解毒,又可止咳化痰,諸藥合用,可疏散風熱之邪亦可清熱解毒。 康涵菁中醫師說明如何預防自我保護避免感染? 及時隔離 流感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口鼻、眼睛、分泌物、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傳染,因此應及時對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進行隔離。 增強正氣 適度運動增強體力,平時飲食營養均衡,保持足夠的休息時間,勿過度勞累,即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加抵禦疾病的能力。

IRPMA永續捐血日 首度引用電動捐血車、環保食物袋推減塑 讓熱血和健康永續

IRPMA永續捐血日 首度引用電動捐血車、環保食物袋推減塑 讓熱血和健康永續

國人用血量居高不下,雖然捐血率逐年提高,捐血者年齡層保持在中壯年者居多,意味著血庫需要更多的新血加入,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截至2022年底24歲以下首次捐血人數下降逾4成,已創下10年新低,加上近月來頻頻出現多起血庫存量告急警訊,充裕醫療用血問題已是刻不容緩。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Research-Base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簡稱IRPMA) 自2020年起,每年在感恩節來臨之際舉辦年度捐血盛事,號召熱血份子共同響應。延續熱心公益的傳統,23日以「永續捐血日」為主題,四度舉辦年末捐血盛宴,號召近50家跨國藥廠為台灣血庫挹注「新血」,延續社會的善循環。 IRPMA首創永續捐血日 引用電動捐血車減48%碳排放 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全球近年來關注的重要課題,在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 當中,IRPMA致力於確保及促進SDGs第3項目標的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除此之外,IRPMA今年也相當重視SDGs 第13項目標的氣侯行動,得知台北捐血中心也為了環境永續而配置有電動捐血車,在今年首創的「永續捐血日」,指定以電動捐血車,取代傳統汽油車,在長達八小時不斷電的捐血過程中,大幅降低廢氣排放和噪音,相較於傳統捐血車減少48%碳排放,也讓捐血民眾擁有更舒適的捐血空間。 除此之外,IRPMA看見外食族與日俱增的趨勢,特別設計一款環保食物袋作為捐血好禮,希望能激勵捐血意願,並達到提醒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的美意,透過永續捐血日呼籲民眾一起落實環境永續、健康永續。 本次活動的捐血站選定在人潮眾多的信義區地段,以及各家藥廠聚集的中山區南山民生大樓,期望在自然人流的幫助下,帶來更多有志一同的捐血勇士。活動日一早絡繹不絕的排隊民眾為年末的寒冬注入第一道暖流,現場熱血沸騰。 在眾多熱血份子的支持下,號召180位民眾響應再創新高,兩站共捐出241袋、約60,250 c.c.的血液,以每袋救治3位傷病患估算,可幫助逾723名的珍貴生命。四年來IRPMA發起的捐血行動已累積募集335,250 c.c.熱血,以實際行動為病友獻上最真摯的鼓勵,盼能實質發揮影響力,成為醫護病友強力的後盾。 (圖/今年IRPMA「永續捐血日」以電動捐血車,大幅降低廢氣排放和噪音,相較於傳統捐血車減少48%碳排放,也讓捐血民眾擁有更舒適的捐血空間。) (圖/秉持著IRPMA CAN HELP的精神,IRPMA連續四年發起捐血行動,近50家跨國藥廠挺身響應「永續捐血日」,號召員工一同實踐ESG。) (圖/IRPMA理監事代表響應「永續捐血日」,以實際行動為病友獻上最真摯的鼓勵。)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