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及企劃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異業合作、廣告、行銷合作洽詢、意見反應:[email protected]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  無懼戰火災害展現人道光輝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 無懼戰火災害展現人道光輝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於24日(五)於衛生福利部辦理,今年共有三位個人及三組團體獲頒個人獎及團體獎肯定。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另一亮點為首次頒發年度緊急人道援助獎,2023年初的土耳其大地震導致近六萬人死亡、十餘萬人受傷。當至暗時刻降臨,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特搜大隊整裝即刻救援,給予土國人民來自八千公里外的關懷與協助。 本次得獎者背景多元紛呈,個人獎部分,振興醫院魏崢醫師為國內心臟外科的引領者之一,完成許多全球首例的心臟外科手術,包含越南第一例心臟移植,以及發展台灣首件通過美國FDA許可的植入性心血管醫材,讓世界看見台灣心臟外科的實力。林口長庚李奇龍醫師被譽為「亞洲婦科微創之父」,在婦科領域著力甚深。除了代訓海外醫師近200名,至今已完成超過一萬例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更集合亞洲及大洋洲各國醫療機構成立亞太婦科微創協會。聯新國際醫院許詩典醫師自2007年起便長期投入尼泊爾義診,至今以往返尼國50餘次,號召63梯次的行動志工共同參與,診治超過四萬人次當地病患。許醫師並在尼國推動永續醫療站及校園中央廚房,逐步完善尼泊爾的公共衛生。 團體獎部分,欣向美牙醫診所以高端器材及專業服務立足業界,不但參與貿協國際醫療推廣活動,更為衛福部國際醫療計畫會員。欣向美牙醫診所積極推動參加國際認證輔助,讓更多海外僑民及國際病患在尋求醫療協助時,有機會選擇台灣牙科的專業協助。馬偕醫院國際醫療中心2023年前往烏克蘭進行義診,作為亞洲首支前往烏克蘭的醫療團隊,除了提供醫療服務,亦進行手術示範交流及醫學教育,讓醫療資源緊缺的烏克蘭獲得協助,更讓世界看見來自地球另一側人民的關懷與支持。員榮醫院國際醫療部自2017年起組團赴蒙古義診;作為地區醫院,即便資金籌措不易,員榮醫院仍展現對蒙古的關懷。除了以代訓及線上教學指導當地醫療人員,自2022年起開始派駐醫院護理主管進駐蒙古,透過醫療協助落實醫療外交。 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亦首次頒發「國際醫療特殊貢獻獎」 獲獎者邱泰源醫師關注醫療領域已40年,邱泰源醫師長期推動台灣安寧緩和照顧與世界接軌,創立醫療旅遊醫學教育中心,讓台灣在競爭激烈的旅遊醫療商機保有一席之地。邱醫師為台灣醫療發生不遺餘力,不僅以行動努力推動台灣重返WHA,更獲頒世界家庭醫師組織(WONCA)「榮譽終生直接會員」,成為台灣家庭醫學界獲頒此殊榮第一人。 衛生福利部次長周志浩於致詞時指出,台灣的醫療人員不只提供國內病人精湛醫術、吸引海外病患來台就醫,還能於第一時間前往戰區及災區提供最即時的協助,甚至是在國際場合為台灣爭取發言空間,這些都是落實”Taiwan can help, Taiwan is helping”的精神。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偉強表示,2023年是個不平靜的一年,大型天災及區域衝突的新聞占據媒體版面,在這個人心動盪的時刻,台灣對國際的貢獻不減反增,不只前進戰事前線,也深入災區核心,讓國際收災民眾感受到來自台灣的溫暖。評審團總召石曜堂提到,本屆得獎者行跡令人動容,只有走出台灣,才能看見台灣在國際的困境;只有走進災區,才能讓醫者重拾習醫初心;只有深耕當地,才能讓更多人認識我們腳下這塊養育著2,300萬人的土地。 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偉強談到,台灣的國際醫療發展已愈趨健全,Inbound與Outbound醫療並重發展。Inbound醫療機構除了成為台灣國際醫療會員機構成員,亦積極從事海外醫療認證及加入國際醫療聯盟。Outbound以義診、示範教學、建立當地公衛體系等作為長期工作,當國際社會發生突發災害,台灣的任務性醫療援助團隊前往即刻救援。展望未來,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將持續關注國際醫療的永續發展,讓醫療從業人員能夠在公益與商業間取得平衡。

臺灣AZ首次參選即榮獲 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認證—金質獎 推動性別平等深受肯定

臺灣AZ首次參選即榮獲 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認證—金質獎 推動性別平等深受肯定

全球生物製藥公司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 Taiwan,以下簡稱臺灣AZ)十分榮幸能在首次參加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所主辦的「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認證」評比,便獲得金質獎殊榮,在提升女性權益、促進多元性別平等方面殊值肯定。 性別平等價值為重中之重,獲得金質獎認證為跨國藥廠首例 「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認證」,為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領域中最具指標性的獎項之一,其審慎嚴格的評核項目涵蓋八大項指標:推動性別平等之相關機制、促進組織決策之性別平等、促進薪資待遇性別平等、促進性別平等之教育與訓練、工作與家庭平衡、友善孕育措施、職場安全之性平友善措施、促進多元性別平等相關作為或措施。臺灣 AZ 不僅在上述的八項指標取得高於80分的成績,更擁有多方面的亮點項目,透過尊重多元的精神,與工作生活相互平衡的制度,為員工打造開放且舒適的工作交流環境,成為唯一獲得金質獎認證的國際藥廠! 從包容理解出發 深化性別平等價值 為深植友善包容的文化與職場環境,臺灣AZ員工自發性發起員工資源團體「AZ Pride ERG」,自創立以來,除了先後邀請不同領域的同志友善專家或團體來演講和訪談,包括徐志雲醫師、作家陳栢青、王小棣導演、尤美女律師、變裝皇后等。臺灣AZ已連續兩年參加亞洲彩虹騎行(Asia Rainbow Ride),今年更在短短不到一週時間,便有近50位同仁報名響應,展現對社會多元性的支持和承諾。 臺灣AZ在去年也首次打造 AstraZeneca同志遊行花車,加入臺灣同志遊行,以行動支持 LGBTQ+ 族群,促進更多性別平等意識的尊重理解,破除不同身分之間的對立。臺灣AZ臨床試驗部生藥部部長鄭憲覬表示:「這背後不僅代表我們深耕多元平權的文化,深深被同事認可,也代表AZ持續開啟友善對話、增進理解,正視每種社群的存在,並打造讓所有同仁發揮自我並能安心暢所欲言(Speak Your Mind)的環境。」 力挺彈性共融工作環境 促進女性員工賦能 為了支持員工能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臺灣AZ透過多項福利政策,促進員工身心健康與家庭關係,包含彈性工時、居家辦公、特殊節日前夕和下午三點鐘提早下班等做法。更舉辦豐富彈性的家庭日、電影日、聚餐日活動,鼓勵員工在繁忙工作生活之餘,不忘與家人、同事創造美好回憶。 一直以來,臺灣AZ也致力於從完整面向促進女性員工賦能、領導能力,以及管理階層決策參與,目前領導團隊女性主管佔比已達半數! 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獲得『臺北市職場性別平等認證金質獎』的肯定!臺灣AZ深耕臺灣75年,始終致力改善病患旅程,而背後開拓與發展創新市場的成長動力,便是來自每位員工的獨特潛能與個人價值。透過落實包容多元的作為,我們將持續提供更完善的醫療服務,造福臺灣社會及病患。」

健康老挑戰多 長者預防肌少衰弱症 運動、營養補充缺一不可!亞培深入南投關懷在地 首度攜手埔基設計健走教具 協助樂齡防跌有一套

健康老挑戰多 長者預防肌少衰弱症 運動、營養補充缺一不可!亞培深入南投關懷在地 首度攜手埔基設計健走教具 協助樂齡防跌有一套

台灣老年人口倍增,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65歲以上的人口已達總人口數18%,約有425萬人,預估2025年將達20%,進入所謂的超高齡社會。深耕台灣40年的亞培深感超高齡社會挑戰多,為幫助長者藉由專業營養與健康知能提升活力,特別攜手埔里基督教醫院,共同設計出兼具健康知識與下肢大肌肉訓練的《活力健步走》防跌教具,促動長者在學習健康知識的同時,達到運動的效果。此外,亞培提供千份安素營養品,實際支持南投長者的健康補給,並透過衛教活動的安排與執行,實踐企業幫助民眾健康的願景。 跌倒是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名 6名長者中就有1人一年內曾跌倒 全台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健康到老議題須各界重視。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平均每6名長者就會有1位曾在一年內發生跌倒事故,而平均每位跌倒者單次住院花費約9至13萬元,照護成本高;且跌倒亦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二名。為此,埔里基督教醫院長照醫學部主任詹弘廷醫師說明:「生病、身體功能下降、獨居、居住環境不良等,都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子,而跌倒對老年人來說的傷害尤其大,長者若嚴重跌倒且沒有得到良好的照護,可能會導致臥床。長期臥床伴隨而來的身體機能下降,亦會增加死亡風險。」除了檢視居住環境健全外,詹醫師說明,透過規律運動、補充營養亦可改善身體機能,研究亦顯示在運動訓練中加入平衡或肌力項目,可以減少31%的跌倒風險。 南投縣因人口老化現象嚴重,扶老比於今年已位居全國前三,猶如台灣人口老化城市的前瞻部隊!亞培因長年贊助南投日月潭環湖馬拉松,深感南投縣因地理環境崎嶇、青壯年人口外移與地方資源投注有限的多重挑戰,期望藉由企業的力量,成為南投縣健康照護的助力。而南投埔里基督教醫院是南投縣擁有最多在地長照據點的醫療機構,亞培今年首次邀請埔里基督教醫院合作,共同設計一套專門輔助長者的防跌教具《活力健步走》,以趣味問答方式傳遞健康知識,教育內容涵蓋肌力訓練與營養補充、心血管健康、感染預防與藥品使用常識等,特別搭配下肢肌肉訓練,讓長者透過來回抬膝步行運動活用下肢肌肉,促動長者在學習健康知識的同時,達到運動的效果。 亞培逐步落實2030年永續目標 贊助千份營養品助樂齡長者健康老 埔里基督教醫院蘇世強院長表示,埔基目前在南投共服務23個社區據點,致力在各據點提供完善的照護服務,不僅規劃健康促進系列課程與趣味活動促動長者來到據點與人互動,預防延緩失能降低老人癡呆的風險外,同時也及時關懷長者狀況,必要時由巷弄長照站站長及社工介入並提供服務。今年透過與亞培的合作為南投埔里帶來更多資源,也共同發起多項合作計畫, 除了帶著長輩參加日月潭馬拉松健走,也投入長照據點關懷落實健康促進,為南投地區注入許多活力。此次與埔里基督教醫院共同舉辦的長者體驗活動,亞培高階主管們積極投入教具組裝,亦有將近20位同仁一起加入埔里虎耳巷弄長照據點實體衛教活動,不僅促進更多與在地的連結,也讓企業更深刻了解在地的需求。 亞培營養品事業部總經理黎亞諾(Arnaud Renard)分享:「亞培紮根台灣40年以来,一直持續關注台灣民眾的健康及醫療需求。此次攜手埔里基督教醫院亦是亞培實踐2030永續目標的具體作為之一,我們希望藉此深入更多在地社區,帶給更多民眾我們創新且前瞻的醫療健康產品與服務,幫助人們活得更健康、活出精采。」

達文西創新應用在口腔癌 著名醫學期刊全球首篇發表

達文西創新應用在口腔癌 著名醫學期刊全球首篇發表

台灣口腔癌發生率是世界最高的國家,其中男性的罹患率遠大於女性。童綜合醫院蔡青劭副院長專精於頭頸癌的手術治療與研究,更在著名的SCI醫學期刊Cancers發表全球首篇關於達文西應用在口腔癌的論文,比較了傳統手術與達文西手術兩者預後的存活率,藉由研究成果的發表,不僅讓台灣醫療成就再度躍上國際,也促使更多從事醫療相關人員在臨床運用上更有其可參考依據。 童綜合醫院達文西機械手臂執行頭頸部手術已逾六百例,技術純熟;又以蔡青劭副院長至2013年開始進行達文西手術迄今,10年來已超越四百例,機械手臂手術技術更為專精。這次醫學研究論文是以2017/1~2021/10近5年的口腔癌患者為數值,比較使用傳統手術與達文西手術的成效,並且兩種手術的個案數皆為72例,為求更加精準,蔡青劭副院長還用以相同性別、相同年齡並相同癌症期別來比較,大大提升了互比下的公正性。 童綜合醫院蔡青劭副院長表示,台灣口腔癌30年來發生率及死亡率年年上升 但以往治療方式並沒有重大改變,傳統手術只能將臉頰骨頭切開來清除口腔病灶,術後復原慢還影響了咬合、外觀等。童醫院自2013年開始進行達文西機械手臂經口手術,因擁有更清晰手術視野與更靈活的器械運用,讓腫瘤細胞能更精確的全部清除,比傳統手術降低了2/3死亡風險。 這次SCI醫學期刊Cancers上發表的全球首篇達文西應用在口腔癌的研究,不僅創新應用獲國際肯定,更證實了達文西口腔癌手術的3年存活率顯著高於傳統手術,並且癌細胞清除乾淨程度優於傳統手術,也大幅降低了手術風險並提高預後成效。 蔡青劭副院長強調,童綜合醫院為了提供民眾優質的醫療服務,一直致力於醫學研究與醫療人才的培育,也希望能將臨床上的經驗發表來促使更多醫療從業人員獲得資訊,幫助提升未來在臨床照護與決策的品質。

攜手美波士頓醫院兒科團隊 雙和醫院幫無肛症病童找回自信 「阿姆斯壯親子運動日」12/9登場  一起幫小屁屁健康長大

攜手美波士頓醫院兒科團隊 雙和醫院幫無肛症病童找回自信 「阿姆斯壯親子運動日」12/9登場 一起幫小屁屁健康長大

3歲女童婷婷(化名),因早產胚胎發育不完全,出生時被發現有先天高位無肛症合併洩殖腔異常,陰道、尿道及肛門相連,雙和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魏晉弘醫師指出,無肛症在國內發生率約為4,000至5,000分之1,本就屬於相當罕見的疾病,而婷婷的情況又更為嚴重複雜,需投入相當醫療人力與資源才能展開治療。而原計畫在婷婷1歲前便與國外專業醫療團隊合作進行重建手術,但卻受疫情影響延宕至今,過去三年婷婷只能以腸造口暫代肛門進行排泄,不僅造成生活上許多困擾,連帶影響社交發展與自信心的建立,讓本應歡樂無憂的童年蒙上陰影。 所幸雙和醫院小兒外科團隊成功與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小兒外科團隊連結,並安排在今年9月幫助婷婷重建泄殖腔,在團隊合作下原本估計至少8小時的腹腔鏡手術,順利在6小時內完成,並於術後休養一周即出院。 魏晉弘醫師指出,無肛症及泄殖腔異常病童,雖然能透過腹腔鏡手術修復大部分生理構造的問題,但後續身心靈上的復健與支持更加重要 其中,無肛症連帶影響多個不同的器官,例如泌尿系統、心臟血管、脊髓及消化系統等,術後照護需仰賴家庭與醫療人員的共同努力;此外,為避免發生肛門失禁、漏便及巨大結腸等排便障礙問題,病童維持良好、紀律的腸道健康管理也相當關鍵。 不僅如此,由於無肛症病童骨盆腔構造與肌肉有先天缺陷,故常出現排泄障礙。魏晉弘醫師建議,除透過職能、物理治療課程復健外,家長若安排合適的體適能運動來訓練病童肌力,不僅可增加親子關係,透過團體課程與他人互動,對病童的自信、人際關係的養成也有相當幫助。 雙和醫院將於12月9日上午,在新竹縣竹北市東興國小舉辦專為全台無肛症、泄殖腔異常之病童及家屬的親子運動日,期待透過專業的醫護與體能訓練人員幫助病童及家屬一同體會運動對身體的幫助,本屆「阿姆斯壯親子運動日」由雙和醫院、想學教育及TFL淬煉體能訓練中心共同舉辦,詳情可參考雙和醫院官方網站或報名連結。

別讓健康走遠了-11/26響應鬍子月!全方位照護男性健康

別讓健康走遠了-11/26響應鬍子月!全方位照護男性健康

鬍子月「Movember」一詞,是moustache(小鬍子)及November(11月)組合而成的,在歐美地區常態將11月設為男性健康月-鬍子月,邀請與會者蓄鬍,力挺男性應關注自己的健康!! 在醫學領域進步,國人平均壽命提升的同時,看不見的健康潛在問題日趨嚴重,由於男性對於健康注重的意識偏低,許多男性疾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往往發現時為時已晚。 臺大醫院泌尿部偕同臺灣楓城泌尿學會,將Movember全方位照護男性健康的理念引入台灣,推廣男性的健康問題不是只有攝護腺,還有生理、心理、性功能及更年期方面的狀態都需要警惕小心,2023年11月26日(日) 將舉行「Movember-台大男人節」民眾衛教活動,內容包括「攝護腺肥大新型微創手術簡介、攝護腺癌新療法、泌尿結石、男性尿失禁、男性私密處保養」等,誠摯邀請您參與,一同來認識男性健康,鼓勵男性接受定期健康檢查,成為男性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和後盾,讓我們Go big for men's health,一起為男性健康努力! 「Movember-台大男人節」11月26日(週日)上午8點30分至16點0分、於台灣大學博雅教學館(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登場,歡迎大眾報名參加,由臺大醫院泌尿部闕士傑主任領軍,邀請台大腫瘤醫學部、台北慈濟泌尿科、亞東醫院泌尿科、耕莘醫院泌尿科、新光醫院泌尿科、雙和醫院泌尿科組成的菁英講師群,帶領您深入了解,全方位認識男性健康!免費報名網址https://reurl.cc/V4OvYR (參加午餐討論會將酌收便當費用50元)。   活動議程請見:https://reurl.cc/NydmLq

糖尿病雙向擴張,心衰為死亡主因之一!

糖尿病雙向擴張,心衰為死亡主因之一!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指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佔人口的11%,相當於國內已破250萬人罹患糖尿病。成人預防保健與早期篩檢是檢測出糖尿病的重要功臣,進而提升相關併發症預防;然而隨新冠疫情衝擊,成人早期預防篩檢比例逐年下滑外,男性成人保健預防篩檢率甚至未達三成。響應世界糖尿病日,長期深耕台灣、關注國人健康的台灣羅氏,積極參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與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舉辦大型糖尿病衛教活動,主動提供個人用血糖機健檢,衛教宣導血糖控制、心臟衰竭檢測重要性,達到預防、監測與診斷上個人化醫療的全方位照護。 高達46%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嚴重恐致心臟衰竭 台灣年輕人罹患糖尿病比率不斷攀升,朝高齡化及年輕化雙向擴張,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提醒,越早罹患糖尿病,疾病併發症就越嚴重!李洮俊特別說明,糖友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全身大小血管病變,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四肢血液循環不良導致感染截肢等,這都是臨床常見的周邊血管病變;而其中高達46%的糖友會罹患心血管疾病,有三成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型糖友會出現心臟衰竭;心臟衰竭不僅是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更是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甚至帶有心臟衰竭風險的糖友死亡風險較無心臟衰竭風險的糖友高4~8倍,糖友們應更積極管理身體狀況與檢測。 心衰為糖友死亡主因之一,三大症狀別輕忽,主動篩檢遠離心衰危機 「心臟無力、胸悶不適、走路氣喘吁吁,有這些症狀應做進一步檢查。」李洮俊提醒,胸悶、心臟無力、稍微動一下就喘不停的三大症狀,是心臟衰竭警訊,建議可利用健保有給付且衛生福利部許可有助評估第二型糖友心血管風險的 NT-proBNP檢測(氮端原生B型利鈉蛋白鏈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只需要抽血檢測NT-proBNP,當數值超標,代表有心臟衰竭疑慮。李洮俊曾收治一名80多歲阿嬤,罹患糖尿病逾10多年,某次阿嬤進診間才走短短幾步路,整個人氣喘吁吁、上氣不接下氣。李洮俊察覺異常,主動幫阿嬤安排抽血NT-proBNP及心臟檢查,果然發現心臟功能明顯衰退,立刻給予心臟衰竭治療藥物,沒多久阿嬤的症狀明顯改善,活動力也增強,現在又能外出跟親朋好友聚會活動。李洮俊說明,約五成糖友都有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臟衰竭更是造成糖友死亡的主因之一,且心臟衰竭不易察覺,尤其家人生活在一起,很難觀察到異常,因此糖友預防心臟衰竭的首要之務就是主動篩檢。李洮俊呼籲可善用政府提供的成人健檢,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有效降低糖友們得到心血管疾病機率與死亡風險,遠離心臟衰竭危機。

2023《永續捐血日》活動消息稿  感恩節愛心送暖 IRPMA永續捐血日招募「挽袖大軍」

2023《永續捐血日》活動消息稿 感恩節愛心送暖 IRPMA永續捐血日招募「挽袖大軍」

感恩節除了吃火雞不妨來做更有意義的熱血行動!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及台灣血液基金會合作舉辦的「永續捐血日」,2023年11月23日在台北信義商圈、中山區南山民生大樓兩處,邀請社會大眾共同響應年度捐血盛事,延續社會的善循環。 由於天氣寒冷可能影響民眾捐血的意願,再加上冬季用血量大,各個捐血中心常常會面臨到血荒的問題 為此,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Research-Base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簡稱IRPMA) 自2020年起,特別選在感恩節之際舉辦捐血活動,鼓勵民眾用捐血善舉表達對身邊親友以及辛勞醫護人員的感謝,成功吸引許多民眾熱血響應,歷年總計捐出超過1,500袋的熱血。 今年也將延續傳統,四度號召50家跨國藥廠組成「挽袖大軍先鋒隊」,為台灣血庫挹注熱血。值得一提的是,為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理念,今年更以「永續捐血」為主題,支持健康永續,同時也呼應環境永續。首度使用電動捐血車,大幅度降低廢氣排放及噪音,在長達8小時的捐血活動,相較於傳統汽油捐血車可減少48%的碳排放量,提供民眾更舒適的捐血空間。IRPMA也特別設計一款環保食物袋作為紀念品,除希望能激勵民眾捐血意願外,更達到提醒民眾環境保護,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的美意。 一起用熱血行動為感恩節增添溫暖!同時溫馨提醒,欲捐血者記得先補充大量的水分,也可以吃一些鹹食增加鹽份的攝取,可幫助捐血後更快地恢復血量。捐血前一晚也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安心捐血。 【2023永續捐血日活動資訊】 1.    時間:2023年11月23日 09:30-16:30 2.    地點: 信義區松壽路18號 (威秀與ATT中間道路) 南山民生大樓 (中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0號) 3.    注意事項: 招募對象:17歲至65歲,男性滿50公斤、女性滿45公斤,非B型肝炎、C型肝炎者,且距離上次捐血250㏄已間隔兩個月、500㏄已間隔三個月 飲食注意:捐血前8小時請勿飲酒或吃油膩食物 攜帶物品:國民身分證、健保卡或有照片的身分證明文件 更多捐血須知,請見台灣血液基金會網站:https://www.blood.org.tw/Internet/main/List.aspx?uid=6385&pid=3133  

長庚運動醫學推展十年有成 舉辦2023年學術研討會暨「桃園長庚運動醫學中心」剪綵啟用

長庚運動醫學推展十年有成 舉辦2023年學術研討會暨「桃園長庚運動醫學中心」剪綵啟用

長庚紀念醫院是國內頂尖的運動醫學重鎮,今(18)日舉辦2023年第四屆學術研討會,同時為新成立的「桃園長庚運動醫學中心」正式剪綵啟用。長庚運動醫學團隊照護的選手中,空手道谷筱霜與辜翠萍、高爾夫球曾雅妮及陳思涵、職棒林智勝與張志豪、跆拳道品勢李晟綱、柔道吳貴中與曾昱彬等好手均到場參加,同時慶賀長庚運動醫學推展十年有成。今年杭州亞運空手道金牌谷筱霜、銀牌辜翠萍選手及鄧世瑀教練也共同致贈空手道服給長庚醫療財團法人王瑞慧董事長,表達選手們的由衷感激。 為促進國內運動醫學研究與照護經驗交流,長庚紀念醫院自2020年起每年固定舉辦運動醫學學術研討會 邀請國內外專家及運動好手參加,是運動醫學領域難得的盛會。今年邁入第四屆,特別邀請空手道選手谷筱霜和辜翠萍、高爾夫球天后曾雅妮、職棒全壘打王林智勝四位選手上台,分享受傷後的心路歷程及長庚運動團隊的照護經驗。 谷筱霜自2018年參加長庚運動醫學照護計畫,今年亞運最後5秒以驚人的戰士精神成功逆轉,收下金牌勝利。辜翠萍在2019年底練習時左腳阿基里斯腱不幸斷裂,經嘉義長庚運動醫學團隊協助進行肌腱重建手術治療與復健,2021年順利回歸競技舞台,今年繼亞錦賽奪金後再戰亞運奪銀,重返顛峰。她們表示很感謝長庚運動團隊多年來的支持,是最堅強的後盾,讓她們可以在賽場上更無後顧之憂地全力以赴。 曾雅妮也分享她長期被髖部疼痛所困擾,導致在擊球方面的表現受到嚴重影響。幸好在長庚骨科詹益聖副院長召集下,組成醫療團隊針對手術前、中、後擬訂了半年治療與訓練計畫,目前復原狀況良好。她非常感謝長庚醫療團隊這段時間的用心及協助,讓她能順利回到熱愛的球場上。 林智勝則是因踩壘時受傷,造成左腳踝內外側韌帶全斷,原本復健要一年多,但在高雄長庚從開刀、復健到運動醫學中心訓練,提早半年回到球隊。他感謝長庚團隊在治療過程中不斷地鼓勵及幫忙,讓他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外,也更有堅持下去的信心,傷後還能穩定在球場上表現。 長庚運動醫學委員會主席、也是桃園長庚醫院院長的楊政達院長表示,繼高雄長庚、嘉義長庚二院區成立運動醫學中心,引進日、美等國先進儀器並結合中西醫頂尖醫療,營造嶄新的訓練及醫療環境,協助選手再創佳績之後,今年長庚紀念醫院再斥資近4,600萬元,在創院正好滿20週年的桃園長庚紀念醫院成立「桃園長庚運動醫學中心」,將服務對象擴及到一般民眾,希望把過去十年所累積豐厚的照顧經驗,幫助更多熱愛運動的國人免受運動傷害之苦。 包括體育署副署長房瑞文、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奧委會祕書長徐效慈、國訓中心執行長李文彬等多位貴賓,與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長王瑞慧、長庚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名譽主委陳昱瑞、董事翁文能、行政中心總執行長潘延健、桃園長庚紀念醫院院長楊政達等人,共同為這座運動醫學中心進行剪綵。 桃園長庚運動醫學中心主任,也是基隆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詹益聖指出,桃園長庚運動醫學中心空間佔地226坪,設置了63項檢測與訓練設備,參考國內外同儕機構的建置經驗,有別於傳統的醫療環境設計,含括跨專科整合式門診、檢查治療、運動營養與心理諮詢多元服務,並聘有專業運動訓練師提供一對一運動指導及訓練。 此外,因應不同運動傷害,其適合及需要的訓練項目有所差異,中心也引進反重力跑步機、生理回饋儀、多功能氣壓式訓練機、血流阻斷儀、運動機能監控系統等多項設備,加速病人復原時程。他舉例,例如髖關節、膝蓋、腳踝或脊椎損傷,下肢無法承重的個案,經醫師評估下,可使用反重力跑步機維持心肺耐力,該設備是透過空氣浮力的原理,減輕使用者80%體重負荷,避免訓練時對關節造成過大壓力。另外,射擊、射箭等需要高度專注力的運動項目,使用生理回饋儀進行模擬訓練,可使醫療團隊、教練及選手本人以更數據化角度瞭解目前訓練成果,作為調整的參考。 長庚運動醫學委員會主席楊政達表示,長庚集結了各院區骨科、復健科、中醫科、神經外科、精神科、藥劑科、營養科及運動防護師等多位專家,整合體系資源建構運動醫學照護網,從北到南提供選手完善的醫療服務,並陸續於高雄、嘉義及桃園設置運動醫學中心,引進各項先進的運動訓練及測量設備,以更科學化的數據資訊,與教練及選手共同檢視選手的體能與動作狀態,作為後續治療及訓練調整參考,降低運動傷害發生,提升選手的技能表現,這也是本屆學術研討會討論的主軸。近年來在政府積極推動全民運動下,國內運動風氣逐漸盛行,運動時發生傷害在所難免,本屆運動醫學學術研討會很榮幸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運動醫學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Patrick Yung來台交流,分享如何把醫療和運動訓練結合。 長庚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表示,長庚運動醫學照護計畫自2014年起推動,今年邁入第十年,在董事長王瑞慧的大力支持下,已投入近3億元經費,陪伴了四千名選手成長,2018年擴大至國高中學校並向下扎根,從小建構學生正確運動禁藥、營養及防護知識,今年則前往花東地區,照護花蓮體中、台東體中二所學校年輕運動員;展望下一個十年,是將照護服務擴及至一般民眾,相信在桃園長庚運動醫學中心成立後,可使服務更為升級。

臺大醫院攜手臺灣楓城泌尿學會 全面照顧男性健康 響應Movember - Go big for men's health男性健康月活動

臺大醫院攜手臺灣楓城泌尿學會 全面照顧男性健康 響應Movember - Go big for men's health男性健康月活動

「Movember」,是一個由 "moustache(小鬍子)" 及 "November(11月)" 組合而成的詞語,為一項全球性的活動,活躍於歐美地區,以11月為代表月份,旨在提高男性對健康問題的意識,關注男性的生理、心理及各方面的健康,特別是攝護腺癌、睾丸癌、男性心理健康等問題。活動鼓勵參與者在這個月留鬍子,以傳遞健康知識訊息並喚起社會關注。臺大醫院對於男性健康至為重視,與臺灣楓城泌尿學會合作,首次引入Movember概念至台灣,全面推廣男性的生理、心理及行為健康知識,照顧男性健康,臺大醫院泌尿部闕士傑主任及醫師們也難得的留起鬍子響應本活動。 男性健康月活動包含以下要點: 一、關注生理健康:男性需要被關注的生理狀況,包括心血管問題、消化系統健康、骨骼健康和性健康等,尤其是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攝護腺癌等與生活方式和遺傳有關的健康問題。Movember活動特別重視在傳遞攝護腺癌、睪丸癌和其他男性健康問題的知識,提供支持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Movember還要提醒人們男性也有更年期,其帶來的影響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不容忽視。 二、促進健康行為:男性健康與健康行為密切相關,包括飲食、運動、戒菸、戒酒和保持健康體重。採取積極的健康行為可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臺大醫院泌尿部鼓勵大家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通過一般健康檢查、癌症篩檢、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和性健康檢查,可早期診斷和預防,從而提高男性的生活質量和壽命。 三、重視性健康:男性健康還包括性健康問題,如性功能障礙、性傳播感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以及性與伴侶關係的緊密。 四、凝聚病友互助:Movember鼓勵人們建立病友團體,並積極參與,分享他們的故事,提供互助及支持,以減少男性在面對健康問題時的孤獨感。 Movember是一個有趣並富有意義的運動,男性健康問題因個體差異而異 但關注男性健康對於維護健康和預防疾病至關重要,Movember活動旨在提高對男性健康問題的認識,鼓勵男性了解他們的健康風險,並提供一個支持網絡,以幫助男性尋求適當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療。臺大醫院泌尿部與臺灣楓城泌尿學會,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讓我們樓頂招樓下,阿母招阿爸,阿公招阿嬤,厝邊招隔壁,一同來關心男性健康,鼓勵其接受定期健康檢查,並為男性朋友和家人提供支持和後盾,讓我們Go big for men's health,一起為男性健康努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