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孕婦可以吃冰? 婦產科醫師這樣說

孕婦可以吃冰? 婦產科醫師這樣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整理)天氣熱好難受,想吃些冰品清涼一下,但是中醫往往都不建議吃冰,以免影響身體正常運作。在炎熱的夏季中,一般民眾會飲用冷飲來防暑解渴。但當孕婦喝大量冷飲時,會觀察到胎動會比較明顯,所以過多的冷飲,對胎兒的確有某種程度的刺激作用。 孕婦應少喝冷飲 孕婦在懷孕期間,本身抵抗力比較低,加上冷飲會降低鼻咽喉黏膜抵抗力,致使病毒、病菌乘虛而入,造成上呼吸道感染而可能早產。若孕婦常常飲用冷飲,可能造成腸胃道血管黏膜收縮,致使胃液分泌功能降低,影響食物消化,引起消化不良,腹瀉,容易造成子宮早期收縮。 吃冰易使體寒 中醫觀點認為冰為「寒濕之物」,吃冰會令體質偏寒,加重體內濕氣,會抑制或損傷五臟六腑的陽氣運作,使身體各項代謝循環機能下降,雖然每個人對冰品的耐受程度不同,或許不會馬上出現問題,但仍需留意長期吃冰的影響。而現在並沒有孕婦吃冰會直接影響胎兒氣管的研究報告,氣管呼吸道好不好,是跟遺傳有關係。 冰品經常熱量過高 其實要更在意的是冰品的熱量,並不是冰塊本身;外加的基底(芒果、草莓、巧克力)、配料(紅豆、珍珠、仙草)、淋醬(糖汁),熱量高,容易造成肥胖,因為純糖吸收後,極容易以脂肪形式儲存體內,糖份攝取量每天以25公克為上限。雖然冰淇淋裡面60%都是水,但脂肪含量高,熱量高;市售100公克冰淇淋、兩球巧克力冰淇淋、一支霜淇淋,熱量是180-200 大卡,需要健走1小時,才能代謝完畢;一支脆皮巧克力冰棒、一碗芒果雪花冰、一大杯冰沙,是350-400大卡,需要健走2小時,才能代謝完畢,且冰品中常含有許多色素,雖然是可食用色素,但是吃多了也不好。 孕婦最適合多喝水 其他如汽水、可樂,含糖的茶飲料,除了含糖外,其中含有磷酸鹽,會影響鐵質、鈣質的吸收,造成流失,可能導致貧血、骨質疏鬆。尤其含有咖啡因成分的飲料,對胎兒刺激比較大,可能對中樞神經造成傷害,影響胎兒智力的發育,及造成胎兒腦部畸形的潛在危險。所以適合孕婦最好的飲料就是水,煮沸後的白開水、礦泉水及新鮮果汁,對孕婦都是有益的。切記不要口渴才喝水,應該是不時地喝水,孕婦飲水應至少每隔2小時喝一次水,每天喝8次以上,每天喝水1200到1600cc,若在炎熱夏天情況下,可以斟酌多喝水。但睡前2小時應少喝水,避免晚上會上廁所,影響睡眠。(資料來源:開業醫婦產科診所院長林育弘)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35readnews.php?id=27835

老當益壯軟硬骨兼顧 五大營養報你知

老當益壯軟硬骨兼顧 五大營養報你知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年過五十,很多人會因為軟骨膠原蛋白流失,而出現退化性關節炎,以及硬骨鈣的流失,因為骨質疏鬆而可能出現骨折;想要老當益壯,軟骨以及硬骨都需要照顧,才能更健康。目前坊間針對預防骨鬆及退化性關節炎,有推出很多保健食品,其中有所謂五大營養素,鈣質、維他命D3、葡萄糖胺、膠原蛋白及綠貽貝,只要補足這五大營養素,就可兼顧軟、硬骨。 只吃葡萄糖胺效果不夠 臨床上,同時出現軟硬骨流失的病例不在少數!開業醫復健科診所院長許耕豪指出,門診中有不少人除了復健治療,也會吃保健品,其中就有一名年約六十五歲婦女,膝關節退化指數為第二期末,必須使用四腳拐杖,但是只吃葡萄糖胺卻效果不佳,因而建議服用軟硬骨兼顧的五大營養素,鈣質、維他命D3、葡萄糖胺、膠原蛋白及綠貽貝;吃了四週後,她不但骨關節柔軟度與疼痛指數下降,而且都不用人扶,還擺脫四腳拐杖,改用三腳拐扙。 軟骨磨損會疼痛 硬骨流失會骨鬆 許耕豪院長表示,軟骨磨損原因很多,運動員經常劇烈運動、曾外傷撞擊、年紀老化,都會致使軟骨流失,而軟骨是關節腔重要元素,軟骨磨損會導致疼痛。硬骨則包括緻密骨與海綿骨,內含骨鈣質,然而女性停經後女性荷爾蒙銳減,以及正常老化都會使骨鈣質流失而造成骨質疏鬆症;至於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因為使用類固醇,以及甲狀腺疾病的內分泌失調,也會導致骨質疏鬆。 鈣+維他命D3好吸收 想要強化骨骼就應該要補充鈣質,至於鈣片有很多種,哪種較好?許耕豪院長指出,鈣片種類很多,以前只有碳酸鈣,碳酸鈣成本低但易脹氣與便秘,因此最好是在飯後有胃酸的環境下服用鈣片,因為若是吸收不良容易導致結石;而乳酸鈣含鈣量較少。比較好的是檸檬酸鈣,雖然成本高,但吸收率高,可達30%,可利用率是碳酸鈣的2.5倍,此外,檸檬酸鈣因含檸檬酸,不受胃酸影響,所以飯前飯後皆可使用;最好再加上運動及適當日照,身體中有維他命D3,會使鈣質吸收的更好。 綠貽貝含葡萄糖胺+Omega-3  市售有很多葡萄糖胺保健品,也有很多產品宣稱含有其他成分,可以軟硬兼顧;許耕豪院長說,針對退化性關節炎以及骨質疏鬆可以軟硬兼顧,主要在於其中有鈣質、維他命D3可以預防骨質疏鬆,葡萄糖胺、膠原蛋白則可改善退化性關節炎;至於綠貽貝是紐西蘭國寶,有研究顯示,綠貽貝中就有葡萄糖胺成分,而且有Omega-3等天然抗發炎物質。建議民眾補充葡萄糖胺之外,可選擇同時含有抗發炎成分的產品,可抑制發炎,軟骨就比較不會被破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92readnews.php?id=27792

愛美想整形?這三種人別輕易動刀

愛美想整形?這三種人別輕易動刀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醫美診所如雨後春筍般林立,眼花撩亂不知從何挑起,近來又有隆鼻致死案件,讓想變美的民眾對全身麻醉心生畏懼;其實,做好術前溝通,同時挑選經驗充足的醫療團隊,便可將手術風險降至最低,若有特殊疾病的人,術前則要請醫師審慎評估。 麻醉專科醫師在旁更安全 開業醫美診所院長王祥亞表示,雖然目前衛福部並沒有明文規定手術中的麻醉一定要由麻醉專科醫師來執行;但是,民眾要做大型手術如削骨、隆乳,最好要確認是否有合格的麻醉科醫師來執行,才是較為安全的作法。若術中不幸發生藥物過敏,須立即使用抗過敏藥物,同時維持呼吸道通暢,這些術中急救都有賴專業團隊的經驗,才能做到緊急處理藥物過敏的問題。 勿隱瞞自身病史 王祥亞醫師指出,抽血可以檢測出非常多過敏原,但目前無法去偵測可能會對哪些藥物過敏,藥物有成千上萬種,不太可能每種藥物都測試,術前醫師都會詢問過敏病史,因此常使用的方法,便是從日常生活中對食物的過敏情況來判斷,像是若對豆類製品會過敏的患者,便不能使用含有Propofol成分的麻醉藥。 三種疾病患者 盡量勿動刀 王祥亞醫師提醒,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控制不佳、凝血功能異常之患者,較不適合接受整形手術;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體可能會無法負荷麻醉藥造成休克,而糖尿病患術後的傷口癒合會較差,也不建議動刀。 挑選醫美診所 須審慎評估 那麼民眾該如何挑選安心的醫美診所?王祥亞醫師建議,謹記要在諮詢時多加留意醫師專業度、整間診所的醫療團隊及設備是否齊全,同時必須在術前清楚了解風險及術後注意事項,醫療有相當多不確定性,因此在執行上一定要特別嚴謹,從術前諮詢、術中執行、到術後生命跡象監測,都有賴醫療團隊嚴格把關,同時術後也須遵守醫囑,如此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82readnews.php?id=27782

抽動的「蒙面俠」? 原是妥瑞氏症+強迫症作祟

抽動的「蒙面俠」? 原是妥瑞氏症+強迫症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17歲青少年,在6歲時被確診患有妥瑞氏症合併強迫症,因不想被外界見到臉,堅持用衣服蒙著頭,導致無法看路,到院時只好讓父母用輪椅推他進來,嚴重抽動症狀也影響他的生活,甚至連老師也請他不要到校考試,試過許多治療卻成效不彰,讓他十分灰心,所幸在使用衛福部通過新藥治療數月後,竟漸漸回復正常生活,令人感到欣慰。 不識妥瑞氏症 導致妥瑞兒常被誤會及誤診 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神經科張通銘醫師解釋,妥瑞氏症的主要症狀是Tic,就是不自主、反覆出現不規律的動作或聲音,常見主要是頭頸部動作及清喉嚨等症狀,甚至可能發出罵人的不雅聲音,由於症狀具有多樣性,許多家長不認識妥瑞氏症,常會帶孩子在各科間求診,有時還被誤以為是抽筋,導致誤吃許多藥,症狀卻始終得不到改善。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神經科周宜卿醫師進一步說明,妥瑞氏症是一種神經發育性的疾病,源自於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調,雖確切發生原因尚未清楚,但具有遺傳性,男孩發生率是女孩的3到4倍。妥瑞氏症的特色為,隨生活的起伏,症狀會有波動性,遇到感冒、壓力時就變明顯,在熟睡或專注時會減輕或消失,家長若能更仔細觀察,能避免孩子被誤診的機會。 妥瑞症治療需要大眾的理解及支持 張通銘醫師表示,許多妥瑞兒主要問題不在疾病本身,而是常見的共病,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所造成的學習及情緒問題、強迫行為、頭痛、過敏問題等,造成病童在課業上及人際關係上的負面影響。因此治療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周圍大眾的理解及支持,若真的妨礙生活及影響學習,再進一步使用藥物輔助。 不再被誤解! 健保新藥助妥瑞兒快樂成長 周宜卿醫師解釋,過去妥瑞氏症的治療會使用抗多巴胺的藥物輔助,但往往造成嗜睡、神志不清、體重增加等副作用,衛福部於今年通過妥瑞氏症治療藥物,針對特定多巴胺調節,能夠減少此類副作用的發生,也能有效改善症狀,另家長也可搭配行為療法,能夠短暫的控制困擾的行為。 最後醫師共同呼籲,其實妥瑞氏症對健康及智力並不影響,雖常被誤解為故意干擾,但他們也常具有一些正面的特質,例如:高創造力、擇善固執、善解人意等,家長應多接納孩子,並盡早認知疾病及給予協助,讓妥瑞兒也能快樂的成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523readnews.php?id=27523

音波拉提正夯 知名部落客、小模也瘋狂

音波拉提正夯 知名部落客、小模也瘋狂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小臉當道,愛美女性追求如明星般的小V臉,V臉女神范冰冰、徐若瑄、Angelababy,成為眾多醫美診所瘦小臉的經典範例。開業醫美皮膚專科陳振豐醫師表示,當年紀增長、皮膚逐漸老化,膠原蛋白流失導致肌膚失去彈性,而筋膜層也隨之老化,就會開始出現皺紋、凹陷等問題,臉部肌膚容易鬆垮下垂。 拉提鬆垮、打造V臉 音波療程正夯 近年醫療科技日新月異,能夠減緩臉部鬆垮下垂的方式也不斷推陳出新,從傳統的拉提手術到電波拉提,再到近年相當受歡迎的音波拉提,一直以來都是詢問度高的治療方式。比起傳統的電波手術或是需要睡眠麻醉的拉提手術,音波療程目前正夯。音波拉提是透過超音波具有深度穿透性的原理,並利用聚焦的方式,將超音波聚集成一個個針孔大小的點,由探頭釋放能量刺激真皮層的膠原蛋白增生,同時直達皮膚底下的筋膜層,針對鬆弛部位直接作用,達到更好的提拉效果。 陳振豐醫師指出,坊間常會以電波和音波做比較,傳統電波是透過熱能,刺激肌膚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收縮及持續性增生,達到拉提緊緻肌膚的效果,但疼痛感較高;而音波則是透過超音波聚焦,幾乎無疼痛感,由於深度可達筋膜層,誘導自體膠原蛋白增生,可達到更好的緊實及拉提效果。 愛美女性的新歡 音波拉提的魅力連知名部落客及小模皆趨之若騖;剛成為人母的知名部落客高妹,因奔波於家庭與事業中,雖然因經營部落格而勤於保養肌膚,但仍舊敵不過地心引力,臉部有些許鬆垮下垂。陳振豐醫師建議施打音波,能幫助臉型恢復緊緻與彈性;而性感小模Kimberly泡泡則是因為工作關係,長期超時工作、日夜顛倒,疏於肌膚管理,導致肌膚失去彈性,上鏡頭都害怕露出醜態。透過音波拉提的治療,才讓Kimberly泡泡找回自信,也因此工作滿檔。 愛美更要注意安全 務必慎選醫師 陳振豐醫師表示,音波拉提可當肌膚保養療程,依個人年齡、臉部下垂程度、皮膚緊緻程度,施打的頻率不一,一般1到2年一次即可。而音波術後1週內,臉部可能因發炎反應而稍微水腫,純屬正常反應,只要施打後稍微冰敷,即可加速消腫,不需其他特別照護。若下臉曾注射玻尿酸或肉毒桿菌,建議間隔2~4週後,等注射傷口癒合再進行療程,以確保安全。音波療程雖強調無傷口,但仍有風險存在,施打時須避開嘴角旁的顏面神經,務必要由經驗豐富的醫師施作,否則恐讓臉皮燙傷、紅腫結塊,得不償失。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772readnews.php?id=27772

小孩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鼾恐是警訊

小孩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打鼾恐是警訊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北市一名4歲男童,每晚總是打鼾且又容易入眠,起初以為是孩子太勞累所致,沒想到打鼾症狀持續2年都沒有改善,後期還出現張嘴呼吸的情形,導致孩童臉型逐漸改變、身高也比同年齡的孩子嬌小,家長擔心延誤生長發育,趕緊至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孩子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扁桃腺、腺樣體肥大不可輕忽 易引起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 負責收治此患者的臺北榮民總醫院喉頭頸科李宗倫醫師表示,經檢查發現,男童腺樣體及扁桃腺都明顯肥大,才會在睡覺時阻塞呼吸道,引起打鼾及呼吸中止的現象。腺樣體為鼻咽腔黏膜上的淋巴組織,特別在3~5歲時會增厚,若小兒的扁桃腺同時過度增生,就可能阻礙呼吸道,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因此扁桃腺及腺樣體肥大的問題確實不容忽視。 睡眠呼吸中止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及學習 李宗倫醫師進一步說明,孩童可能因呼吸道不順暢、難以進入深度睡眠,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影響身高發育,若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的現象,可能會因缺氧而影響睡眠,造成白天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的情形而妨礙學習。同時,因睡眠時呼吸道阻塞必須張口呼吸,長期可能導致臉型改變,如下頷骨後縮、臉型狹窄且長、上門齒向外移且齒列不整齊等特徵,上述男童即是一典型案例,與家長討論後建議盡早治療,讓小孩回復正常的睡眠及生活品質。 新式手術更精準、熱傷害小 李宗倫醫師指出,孩童扁桃腺及腺樣體肥大的症狀,多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傳統電燒刀溫度超過攝氏200度以上,雖費用低、高溫止血佳,但在高溫燒灼過程中,易增加周邊組織熱傷害,術後疼痛感也較明顯;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微創電漿刀」溫度低(攝氏70-150度),不僅術中出血量少、手術視野清晰,切割也精準且減輕熱傷害,可提供患者一個治療新選擇。上述男童即使用此器械將扁桃腺及腺樣體全摘除,不但打鼾症狀大幅改善、臉型也恢復正常、生長發育更是追上同年齡的孩子,家長都十分滿意。 手術可改善八成病症 發現問題盡早就醫 李宗倫醫師補充,幼兒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八成可透過手術治療明顯改善病症,如家中孩童有相關打鼾及睡眠障礙的問題,請盡早前往醫院檢查;此外,成年人若有相關睡眠問題也勿輕忽,長期打鼾或睡眠呼吸中止可能引發中風及心血管疾病,若能及早改善,可避免影響生活品質及工作效能,並減少日後發展為嚴重疾病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736readnews.php?id=27736

出生26天罹患血癌 臍帶血成功移植救命

出生26天罹患血癌 臍帶血成功移植救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出生26天罹患血癌 公庫臍帶血成功移植 「連她都不放棄了,我們當爸媽的有什麼資格放棄!」「我要努力和她一起把每天都變得很開心!」剛滿三歲的「金寶妹」出生26天,就被診斷罹患罕見的急性先天骨髓性白血病,開始艱苦的化療生活。老天爺關了一扇門,卻也為金寶妹開了一扇窗,幸運地在生寶臍帶血銀行的公庫配對成功,在滿一歲前順利完成臍帶血移植手術。現在金寶妹三歲了,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爸爸媽媽去年底幫金寶妹添了一位可愛的妹妹「小青蛙」,而且毫不猶豫的幫小青蛙儲存臍帶血,一家四口出席生寶15週年感恩活動,分享抗癌歷程。 金寶妹的媽媽鄧太太表示:「金寶妹還沒滿月,身上就長滿凹凹凸凸的紫色疹子,醫師診斷是新生兒的白血病,我心裡想,女兒才剛出生就可能會離開我們,我真的好害怕!在那段時間,我流了比過去三十年還更多的眼淚。」金寶妹的爸爸在送彌月蛋糕途中得知女兒罹癌消息,一路含淚不知如何面對。 感受旺盛生命力 用心製作小公主抗癌紀錄 「我腦中浮現的,都是金寶妹被針扎到浮腫的四肢、發紫的小指頭、開了六次的刀、八次的化療、吃很噁心的藥、還有化療後的血便和紅屁股……只能說,寶貝受的苦,如同針扎在我心頭上,就算癒合了,但每每想起來,還是很痛。」但金寶妹始終很堅強,展現無比旺盛的生命力,爸爸媽媽決定化悲傷為力量,勇敢陪伴女兒一起抗癌,「我開始為她做成長紀錄,但擔心寶貝看到小時候的照片都是蒼白的臉、冷冰冰的病房上還掛著點滴;所以我每次去醫院,都大包小包的帶家裡的被單、她的帽子和漂亮的衣服,把病床鋪成小小攝影棚,再把寶妹打扮得漂漂亮亮來拍照,這麼做都是希望和她一起把每一天都活得很開心!」在金寶妹成功接受臍帶血移植後36天出院,半年後就和爸媽一起挑戰登百岳,在海拔3422公尺高的合歡山北峰留下全家歡樂的合照,一起出國旅遊、露營、共學,留下豐富精采的成長紀錄。 罕見新生兒白血病 臍帶血移植治癒成功率高 台中榮總小兒血腫科張德高主任表示:「金寶妹經過檢查,罹患了先天性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由於骨髓內異常芽細胞的過度增生,影響了正常的造血細胞而產生,是白血病的一種,但病發於出生26天內的新生兒身上相當罕見。」先天性白血病的發生率約每百萬新生兒中僅1到3名罹病,過去先天性白血病使用化療的成績並不理想,臨床二年存活率不到三成。「現在有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比較好的治療方法之一,金寶妹在今年四月接受了移植後第二年的骨髓追蹤檢查,健康狀況良好,可以說完全治癒的機會相當高。」張德高主任欣慰地表示。 幫第二胎儲存臍帶血 用感恩的心希望能幫助別人 鄧太太去年底生二女兒「小青蛙」,夫妻倆毫不猶豫地幫小青蛙儲存臍帶血,鄧太太說:「當初生金寶妹的時候,覺得夫妻倆都很健康,應該用不到,所以沒有存臍帶血,還好透過公庫配對成功,才能順利完成移植,我心裡真的很感恩!我覺得儲存臍帶血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帶著這份感恩的心,他們比任何人更加珍惜生命的美好,更希望透過自身經驗,呼籲全天下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幫孩子保留上天賜給寶寶的第一份禮物,讓愛延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734readnews.php?id=27734

親情勒索好傷人 碰到時該如何處理?

親情勒索好傷人 碰到時該如何處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最近有一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有位醫師受到父母的親情勒索,甚至還到派出所申請保護令,原本是最摯愛的家人,卻有如仇人般的對待,讓人好不勝唏噓;而當碰到家人出現親情勒索,或是自己也成了勒索者時,該如何處理?甚至應該如何避免發生呢? 控制及支配讓人沒有選擇權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表示,親情勒索往往是有一方想要控制及支配對方,若對方不照著做,控制者就會出現更激烈的威脅或反應,使得被控制者不得不妥協;尤其是親子之間,上一代父母的要求,被控制者會不太有選擇權,被控制的情況就很明顯,這都是有長久的歷史,不是單一事件。 長期被控制 會反彈而渴望自由 長期有一方支配控制著另一方,另一方想要反抗或是溝通,但是控制方則是不願討論與溝通,確實是會讓人抓狂;蘇絢慧心理師指出,主要是人與人之間會有安全界限範圍,自己內在情緒感受,會想要選擇自由,以及想法上不被控制。 不平等控制具有傷害性 親情勒索看似有被害者與加害者的兩方;不過,蘇絢慧心理師進一步指出,加害者往往也不認為是加害者,甚至還會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因為權利不平等,溝通會受到阻礙,而在這中間則會充斥者需求、恐懼、失落、期待與挫折的情緒,而且不平等的控制會具有傷害性。 找到信任第三者進行協助很重要 蘇絢慧心理師強調,雙方都會因為關係的不順暢造成挫折而導致攻擊;所以,應加強對對方心理感受的同理,首先應軟化彼此堅持的感受,以免受到控制支配進而脆弱受傷;因此,找到信任的第三者,進行協助很重要。不過,當事人雙方要有意願與動機來解決,能夠開誠佈公的對話,鬆動長久以來的情緒,否則第三者可能越幫越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721readnews.php?id=27721

微整形填充物注射 使用鈍針提高安全性

微整形填充物注射 使用鈍針提高安全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醫學科技發展及世界潮流,美容醫學治療越來越普遍,民眾對於免動刀的療程接受度越來越高,尤其是臉部填充物注射,不論是國內或是國外都是呈現穩定成長。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曾漢棋醫師表示,隨著皮膚填充物注射案例增加,醫界越來越重視美容醫學注射物的安全性及注射技術,國外有許多研究報告及研討會陸續提出可遵循的治療準則,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鈍針(Blunt needle),而不要使用傳統的尖針,可避免99%以上誤將填充物打進血管,造成血管栓塞導致皮膚壞死,甚至失明之併發症。 鈍針施打填充物比較安全 曾漢棋理事長表示,國內最常見的美容醫學針劑注射療程包括玻尿酸、微晶瓷、自體脂肪注射及膠原蛋白等,但許多醫師偏好使用傳統尖針施打填充物,雖然具有容易注射、患者較不疼痛等優勢,但也容易造成瘀青,並提高施打在危險部位的風險性,尤其是眉間、鼻子、法令紋等三個重要部位,有時候會不幸打入血管內就會造成併發症。美容醫學醫學會建議,醫師在進行這三個部位的注射填充物療程時,務必使用鈍針以確保安全,目前醫學會已經制訂填充物注射安全準則,將於近期發給會員醫師。 美容醫學醫學會重視會員醫師的教育訓練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教育長宋奉宜醫師表示,美容醫學醫學會對於美容醫學之執業醫師的教育訓練非常重視,每年都有辦理美容醫學之針劑注射及光電治療教育訓練課程,自2006年起開辦微整形注射教育訓練課程,此課程每次(含實習)共32小時,已培訓810位醫師;自2005年起開辦光電治療課程,此課程每次40小時,亦已培訓679位醫師。醫學會要求會員若無相關實務經驗,必須接受訓練課程方可從事該項治療。 接受治療前充分溝通 勿聽信誇張醫療廣告 曾漢棋理事長提醒,任何醫療行為皆存在一定比率之風險,民眾接受美容醫學治療前,切勿聽信誇張不實之醫療廣告,並應於治療前與醫師充分溝通,瞭解療程的成功率及評估相關併發症之風險後,再接受該項治療,以避免因過度期待而衍生醫療糾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708readnews.php?id=27708

出生5個月後再打卡介苗 減少不良反應

出生5個月後再打卡介苗 減少不良反應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自105年1月1日起,卡介苗適合接種年齡已調整為出生滿5個月,建議接種時間為出生滿5~8個月,最晚1歲前完成。目的是希望能避免接種卡介苗之嬰兒發生較嚴重之卡介苗不良反應(骨炎/骨髓炎)。 太早打卡介苗易出現副作用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國內卡介苗不良反應主動監測資料顯示,接種卡介苗時的月齡較小,較易發生較嚴重之卡介苗不良反應(骨炎/骨髓炎),且參考日本經驗,打卡介苗會發生骨髓炎等副作用的時間,均集中在4個月前施打者,因此疾管署經過專家會議討論,決定延後適合施打時間為出生滿5個月。 打卡介苗防結核性腦膜炎 我國自54年起,即採行全面施打卡介苗政策,研究顯示,未接種卡介苗的幼童比有接種卡介苗的幼童,其罹患結核性腦膜炎風險高16倍。而結核性腦膜炎之幼兒即使治療,死亡率仍高達20~30%。考量我國於現階段尚未達到國際抗癆聯盟(IUATLD)所建議全面停止卡介苗接種之標準,因此仍將持續針對幼兒全面接種卡介苗,使嬰幼兒獲得保護,避免罹患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疾病。 滿5個月帶手冊及健保卡打疫苗 基隆市衛生局局長吳澤誠提醒民眾,若您家中寶寶已出生滿5個月,請帶嬰兒連同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IC卡,儘速至各區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醫院診所完成卡介苗接種。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687readnews.php?id=2768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