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吃澱粉會變胖? 精緻醣類才是真正增肥元凶

吃澱粉會變胖? 精緻醣類才是真正增肥元凶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維持身材不分男女都想做到,坊間流傳斷糖飲食法,認為不吃澱粉類的食物可以減少醣類攝取,達到瘦身的效果,但營養師說明人體還是需要醣類,對身體好的澱粉類食物可酌量攝取,但要切忌汽水、蛋糕等精緻醣類食品。 醣類會轉換成脂肪 張益堯營養師指出,身體所需的三大營養素為醣類、蛋白質、脂肪,其中醣類從消化吸收到轉變為身體能量的速度最快,所以過去經常使用這個理論來減少血糖的波動,因為血糖升高後身體便會產生胰島素,若沒有透過運動來消耗,部分醣類會成為肝醣,剩餘的則會成為脂肪,所以過去才會建議想瘦身的民眾減少醣類攝取,但不代表可以完全不吃。 減重應減少精緻醣類 身體的細胞(尤其是腦細胞)能量來源為葡萄糖,當飲食中完全沒有任何醣類時,身體便會開始分解肌肉,這樣的狀況下會導致脂肪雖然減少了,但肌肉也會跟著流失;所以,張益堯營養師建議想減重的民眾,應該減少精緻醣類的攝取,而不是完全不吃澱粉。 選擇未加工的澱粉 無須擔心肥胖問題 張益堯營養師表示,醣類也就是碳水化合物,包含了澱粉、水果、蔬菜、纖維質的食物,澱粉類食物就是我們熟知的白米飯、麵粉類等麵製品,及馬鈴薯、紅蘿蔔、地瓜、南瓜、山藥等根莖類蔬菜,除了白米及白麵條算是較精緻的澱粉外,其餘根莖類蔬菜雖然也是澱粉類,但因本身纖維質含量高,可以幫助腸胃道的消化,還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所以在減重過程中,攝取這些保留食物原貌,未多做加工的澱粉類,適量食用就無需太擔心會增肥。 含糖飲食是增肥元凶 張益堯營養師指出,真正可怕的是精緻醣類食物,如可樂、汽水、蛋糕、餅乾。一瓶350cc的可樂,就內含40克的糖,也許跟一碗白飯內含60克的糖比起來是較低的,但因為白飯是澱粉類食物,吃起來較有飽足感,不像飲料使人像喝水一樣喝不停,同時含糖飲料本身都是精緻葡萄糖,或是精緻高果糖糖漿所製成,所以想維持體重的民眾,切記要避免飲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943readnews.php?id=27943

健康減重法 也能快樂吃下午茶

健康減重法 也能快樂吃下午茶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減重也可以減得很快樂!一名年約四十歲女子,因為失眠而服用藥物長達一年,由於心情差容易大吃大喝,再加上少活動,整個人胖了十多公斤;為了能夠減重,她經由飲食指導,再搭配適合個人的有氧運動,並借助醫美塑身儀器,不但讓她減得很有效率,甚至還能快樂的去吃下午茶。 熱量不可高、天然食物、質量好、份量控制 「減重應該要有正確的生活態度!」開業醫美診所醫師江莉莉表示,想要控制體重首先要學習良好的飲食方法,以及持之以恆的運動,才能使減重效果好,而且不復胖。良好的飲食方法包括:飲食熱量不可過高、選擇天然食物、質量要好、份量要控制;而想要吃下午茶,中餐和晚餐就要少吃,並且應以低GI天然食物如水果、煙燻鮭魚、蔬菜沙拉、堅果等食材為主,不要吃餅乾糕點,不要喝拿鐵,改喝黑咖啡或是紅茶、綠茶、天然花草茶,更不要加糖。 營養素要均衡攝取 進食順序也很重要 每天要攝取六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江莉莉醫師指出,尤其三大主要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更要均衡攝取。江醫師建議,每餐應至少攝取兩個拳頭大份量的蔬菜,大量的蔬菜可以使血糖上升速度減緩;接著攝取蛋白質,包括魚肉蛋豆奶類,每餐約一副撲克牌大小即可;碳水化合物以全穀根莖類為主,女生每餐半碗飯,男生可以3/4碗;脂肪不必特別攝取,因為蛋白質和某些碳水化合物就含有脂肪;另外,進食順序也很重要,以蔬菜為優先,接著吃蛋白質類,再吃全穀根莖類和水果,如此可減緩血糖上升速度,避免胰島素急速上升進而避免脂肪囤積。 別輕信秘方 小心減重不成反傷身 江莉莉醫師指出,有很多人會上網找減肥秘方,有所謂吃香蕉減重、喝豆漿減重、蔬菜湯減重…等,這些都是不均衡的飲食,不但無法減重,還會因為營養不夠而使肌肉流失,代謝變慢,一旦恢復正常飲食則會容易復胖;甚至有人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減重,都有可能使減重不成反傷身。其實,正確的減重就是要控制飲食以及持之以恆的運動,才能不復胖。 藥物是輔助 持久的飲食控制和運動才是上策 由於確實有很多人為能快速達到減重目的,而想要使用藥物。對此,江莉莉醫師則表示,目前唯一獲得衛福部核准的減肥藥物只有羅氏鮮,但是由於該藥會抑制油脂吸收,進而出現油便的副作用,讓使用者頗為困擾,而且會使皮膚乾燥,因此需要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另外,還有可抑制食慾、減緩吸收、促進代謝的雞尾酒療法,也有保健食品可以使用,雖然減重會稍快,但長期來看,想要減重成功者,持久的飲食控制和運動才是上策。 每天運動三十分鐘 至於運動方面,江莉莉醫師指出,可選擇游泳、快走、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加速熱量代謝,運動要每天做,每次三十分鐘,除了健身房,也可採用隨時隨地都可做的原地甩手踏大步;若是時間和場地不允許,可以分段做,也有同樣的效果。總之,儘量增加活動的機會,例如多做家事、多做些勞動的工作、提早一站下車多走路,能走樓梯就不要坐電梯,能站著就不要坐著,光是站著就可以比坐著多燃燒20%的熱量。另外,無氧運動(如重量訓練)可以增加身體的肌肉量,進而增加代謝的速度,也是減重不可或缺的一環。運動這一項的重點在於找到一個隨時隨地可做的運動,並且將運動習慣持續下去。 局部脂肪多 可採用儀器塑身 針對減重後仍然難以消除的局部肥胖,江莉莉醫師則建議,可透過醫美的塑身儀器提高局部的代謝循環,並可使肌膚更加緊實有彈性;也可以採用冷凍溶脂、音波溶脂來塑身;或是更進一步以抽脂來減少局部脂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908readnews.php?id=27908

預防骨質疏鬆 如何補充鈣?

預防骨質疏鬆 如何補充鈣?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骨質疏鬆沒有症狀 骨質疏鬆症可不只是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尤其是哺育母乳的媽媽們,若是疏於補充鈣質,就有可能在年紀輕輕時,即出現骨質疏鬆。臨床上,有位年僅四十歲的俏媽咪,連續以母乳哺育兩名子女,結果在一次滑雪活動跌倒導致骨折,這才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骨質疏鬆。所以,要預防骨質疏鬆可不能等到年老時才來注意,年輕時就應該儲存好骨本。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柏臣表示,骨質疏鬆是沒有一定會出現症狀的,往往是出現骨折後,進一步檢查,才發現骨質疏鬆;臨床上,就有很多哺乳時間比較長的媽咪,因為鈣質容易長期流失,又沒有注意補充鈣質,導致才年紀輕輕就出現骨質疏鬆症。 市售保健食品哪種鈣才好? 要預防骨質疏鬆症,首重補充鈣質;除了從食物中攝取鈣質之外,很多人會選擇保健食品來補充鈣質,而市售保健食品到底哪種鈣才好?陳柏臣醫師指出,市售鈣質保健品以檸檬酸鈣、乳酸鈣最易被人體吸收;另外還有碳酸鈣,雖然檸檬酸鈣原料成本較碳酸鈣高出許多,但檸檬酸鈣生物利用率高(約碳酸鈣的2.5倍),且檸檬酸鈣使用方便,不受胃酸影響(餐前餐後皆可使用),可隨時補充。而鈣質需在酸性環境下吸收,檸檬酸鈣本身據有檸檬酸,不需過多的胃酸輔助,也不易有胃部脹氣的不適感(碳酸鈣則易造成脹氣)。 肝腎功能不好需補充維生素D3 另外,除了補充鈣質之外,有需要攝取維生素D3來幫助鈣質吸收嗎?陳柏臣醫師說,對於肝腎功能正常的人,可以自己生成維生素D,再經皮膚被紫外線照射後而活化。活化後的維生素D才能幫助腸胃道吸收鈣質;而若是肝腎功能不好,就需要合併補充維生素D3,來幫助吸收鈣質。 聰明補充鈣質 強健骨本 為免影響鈣質吸收,在飲食上也有些禁忌!陳柏臣醫師強調,在補充鈣質時,就應避免同時吃高草酸的食物如:巧克力、菠菜與甜菜根等,以免產生草酸鈣,進而囤積在腎臟造成腎結石;也應避免同時與含鐵質的食物一起吃,才不會導致鈣、鐵相互競爭後吸收減少。然而,飲食中難以攝取足夠的鈣,一般成年人一天鈣質的建議攝取量在1000毫克左右,而人一天中可以由食物中攝取到大約300~400毫克左右的鈣質,因此適時適量的補充鈣質絕對是現代人不可忽略的健康課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914readnews.php?id=27914

FDA認證非侵入凍脂體雕當道 美、韓專家來台見證

FDA認證非侵入凍脂體雕當道 美、韓專家來台見證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極端氣候讓台灣溫度屢破新高,酷熱的夏季讓民眾紛紛前往海邊消暑。說到夏季戲水,比基尼女郎總是男男女女矚目焦點,如何擁有曼妙體態也是眾女性們的熱議話題,而在此時,引領全球醫美市場進入非侵入式凍脂體雕新紀元的美國原廠特別來台,舉辦全球超過300萬療程佳績的慶祝與專家分享活動。 美、韓醫美專家來台共同見證 冷凍體雕原廠亞太區副總裁Kirk Gunhus親自發表在短期內創下全球超過300萬次冷凍體雕療程佳績,並展示即將於台灣上市之雙下巴手握把,會中難得見到蟬聯美國11年由Minneapolis/St. Paul Magazine獲選為明尼蘇達州Top doctor殊榮的酷塑體雕專家Dr. Jennifer Harrington,與韓國皮膚科知名醫師Dr. Eun Lee一同指導分享,會場眾醫雲集,顯示出冷凍減脂在醫美體雕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程度。 消費者的需求與安全是第一考量 該非侵入式冷凍體雕技術於2011年進入台灣市場,短期內即衝出亮眼佳績,Kirk Gunhus表示這其實並非偶然,首先上市前投入了8000萬美金的研發成本,再者最重要的還是永遠將消費者絕對的安全性列為首要研發考量,以其專利低溫技術,提供消費者最有效的療程體驗。在努力及數百萬人見證之下,連續三年於New Beauty大賞獲選為消費者心目中最佳體雕療程。 而Dr. Jennifer Harrington也大方分享了親身體驗過冷凍減脂的成果,並表示美國品牌的冷凍減脂儀具備了不同雕塑部位的手握把,若同時雙機治療,可同時治療兩個部位,替患者節省一半的時間。舒適性佳,無須麻醉,可預期功效,Dr. Harrington已在院所創造了超過1000位以上的滿意客戶。 選擇專利機種 才能保障安全有效性 對於專利低溫技術的重要性及呼籲,韓國皮膚科知名醫師Dr. Eun Lee提及,並非所有冷凍減脂科技的儀器都一樣,不具有專利認證的抗凍凝膠片以及溫度感應器的機種凍傷風險將大大提高,效果也有極大差異;在會中有韓國醫師展示了她以前被仿冒機種凍傷的案例圖片,她提及她花了兩年的時間處理留下的疤痕,也警惕醫師與消費者使用與選擇FDA認證儀器治療的重要性,才能讓消費者的治療獲得最佳安全及有效保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887readnews.php?id=27887

血小板生成素 紫斑症治療更安全

血小板生成素 紫斑症治療更安全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57歲女性,雙腿布滿紅紫色點狀斑點,就醫發現竟罹患紫斑症,但她使用傳統類固醇治療無效,考慮切除脾臟治療時,手術前卻發生腸胃道出血,經過緊急治療才得以手術;不料術後血小板數量仍未上升,家屬心急如焚,在醫師建議下,注射血小板生成素治療,血小板才回復到7至8萬/微升,如今病情穩定控制中。 紫斑症是自體免疫性疾病 出血斑塊應留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劉大智指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體內因不明原因產生抗血小板的抗體,進而破壞血小板正常功能;或血小板製造不足,導致血小板數量減少,使得皮膚容易有針點狀的出血點,約3mm大小,嚴重時四肢布滿大片出血斑點,引發血尿或腸胃道出血、甚至肺部及腦部出血而死亡。 國內約2300名患者 700名病情嚴重 據統計,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的發生率約萬分之1至2,國內每年約有2300名患者。劉大智主任說明,此症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類,急性好發於18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使用口服類固醇治療,約3至6個月就能痊癒。慢性則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女性較男性多,年度死亡率約千分之2,第一線治療同樣是使用口服類固醇,約有7至8成病情可緩解;第二線則是接受切除脾臟治療,但只有3分之2的患者有效。 若類固醇無效 血小板生成素治療接棒 劉大智主任強調,長期使用類固醇恐影響免疫系統,引起月亮臉、水牛肩、骨質疏鬆症、容易感冒,甚至出現腸胃道出血等副作用,若治療3個月以上,血小板數量仍未上升至5萬/微升,過去建議切除脾臟治療;但許多年長患者無法開刀、不願接受開刀,或擔心術後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生活品質下降等疑慮,現在則建議第二線治療使用血小板生成素,藥物治療無效最終才切除脾臟。 血小板生成素治療 醫囑性佳、更安全 劉大智主任說明,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分為口服及皮下注射兩種,當作第一線治療,效果可高達8成9,健保雖有納入,但給付限制較嚴格且自費藥價昂貴,建議用於第二線治療,緩解症狀效果也有5成以上。目前國際上ICR與ASH的治療指引也建議第二線藥物治療可使用血小板生成素,臨床上尤其是每週一次的長效針劑,醫囑性佳、副作用更少,更沒有藥物、食物交互作用的影響,效果更好。提供慢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患者,另一種更安全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93readnews.php?id=27893

看對「眼」就點頭 熟齡女職場愛情大翻轉

看對「眼」就點頭 熟齡女職場愛情大翻轉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Angel是一名35歲的單身粉領族,渴望遇見”對的人”的她,無時無刻將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保持最佳狀態!雙眼皮貼更是她的貼身美容好幫手,讓她擁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但隨著年齡增長、眼皮逐年下垂,”假”雙眼皮也被眼皮遮住。面對鏡子裡遺傳父母的無神單眼皮,Angel感到相當苦惱,焦慮於婚姻的她,甚至擔憂這會影響曖昧對象的觀感,這讓她也深深感受到老化的殘酷。 開業醫美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倪宗聖表示,化濃妝雖然可以達到短暫電眼放大效果;但在眼型的修飾上,交給專業整形外科醫師做長久性的調整則是更佳的選擇,不僅省去許多化妝時間、多睡十分鐘,更不用擔心年齡增長造成眼皮老化嚴重下垂、遮蓋住雙眼皮貼,一兼二顧。 手術前 醫師客觀評估眼皮現況 倪宗聖醫師指出,曾經有求診者表示自己小時候雙眼皮明顯,長大後因為體重上升,導致雙眼皮不見,以透過瘦身讓自己的雙眼皮回來為目標。這個說法對了一半也錯了一半,以醫學的觀點來說,的確體重上升有可能會造成全身不同部位的脂肪堆積,自然在眼皮上的脂肪堆積是有可能的,但運動瘦身是非常難消耗到眼皮的脂肪,更不建議自己使用按摩去消耗眼皮的脂肪,因為很有可能會傷害到重要的靈魂之窗。建議以手術取出眼皮的脂肪,一般都與「割式」雙眼皮手術同時進行,可以改善下垂、去除多餘皮膚與脂肪,因此這位求診者進行手術後,不僅是眼皮的脂肪消失,更讓雙眼皮比過去更加有神。「割式」雙眼皮通常都用在眼皮脂肪層較厚者、熟齡眼皮鬆弛者;若是眼皮狀況年輕、較無脂肪堆積問題者,會建議採用「釘書針微創泡泡眼」,手術的方法是以三個小切口深度縫合眼瞼板與上眼瞼皮,雙眼皮縫線透過此縫法更為牢固不易脫落,廣受年輕族群的青睞。 手術後 展現電眼自信風采  雙眼皮手術的恢復期多數在7~14天內,短短的恢復期加上能有明顯的改變,不僅是年輕人最想趁暑假時變臉的手術,更是職場中為求好人緣、好工作運的夢想療程。倪宗聖醫師表示,有位求診者在離開上一份不愉快的工作後,來到診所進行「割式雙眼皮」與「眼袋外開」手術,因為下垂的眼皮造成的無力眼神為她帶來許多困擾,例如常在會議中被主管質疑是否在打瞌睡、沒精神,更常常被朋友、甚至暗戀的同事都誤以為她玩很大、看起來很累,種種誤解影響了她的人際關係與可能的感情發展,這些都是源自於眼睛給人的錯誤訊息,累積不愉快的經驗後更讓信心逐漸瓦解。為了在下一份工作能給人有精神的印象,在感情上能夠與夢中情人看對眼,下定決心踏入診所實現她的改造夢想。在雙眼皮手術與眼袋手術進行後,睡不飽與沒精神的樣貌,在視覺上獲得明顯改善,脫離沒有信心的夢魘。因此在手術一個月後的回診中,她興高采烈分享求職順遂的事情,以及交到了男朋友的喜悅,不僅外在改變,更翻轉原有的自卑感,對自己的外在有著信心與喜悅。 手術安全來自明確的溝通 在眾多手術成功的喜悅中,近期卻在台灣冒出手術類的風險問題,為此倪宗聖醫師特別提醒,在眼部手術的安全上,患有糖尿病、乾眼症、甲狀腺疾、眼球過於凸出、凝血機制異常、蟹足腫體質者不適宜進行手術,女性懷孕時、月經期間更萬萬不可,若是眼部有感染疾病者更是要經醫師評估後才可以進行手術,而過去曾經接受過的手術、微整型更要明確說明,任何的手術都必須建立在求診者的誠實上,醫師才可以掌握過程的安全性,成就健康美麗的夢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62readnews.php?id=27862

嘴破在同一區域逾2週未好 恐是癌變前兆

嘴破在同一區域逾2週未好 恐是癌變前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嘴破就是口腔黏膜炎嗎?許多人不小心咬傷,或嗜辣重鹹、愛吃燒烤油炸,時常熬夜、壓力大者,甚至是接受放化療的癌症患者,都有嘴破的經驗。醫師強調,人體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嘴破,想要減緩不適感、加速復原時間,建議使用含碘漱口水殺菌;但若超過2週都未痊癒,應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 免疫系統低下 容易嘴破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表示,所謂的嘴破是指口腔潰瘍,原因與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有關,包括嘴內遭割傷、咬傷,或長期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都會導致免疫系統低下而發生嘴破;而口腔黏膜炎則是癌症病患在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時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如果沒有好好預防及處置,很容易影響到病患本身放化療的療程。 接受放化療 9成口腔黏膜炎 呂宜興醫師舉例,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有3至7成5的患者會發生口腔黏膜炎的副作用;若同時進行放療與化療,則高達9成會發生口腔黏膜炎,口腔黏膜幾乎變得「體無完膚」。輕者口腔紅腫、疼痛、潰瘍,但仍可吃固體食物,嚴重則黏膜潰瘍、甚至出血,不僅難以進食,影響營養攝取,更增加感染風險,還可能延遲或中斷治療療程。 含碘漱口水消毒 減緩不適感 如何預防口腔黏膜炎呢?呂宜興醫師強調,消滅口腔中的病毒、細菌是最有效的方式,例如含碘漱口水是最廣效的消毒漱口水,殺菌效果好,可降低放化療發生口腔黏膜炎的機會,並減緩口腔黏膜炎的嚴重程度,具有加速復原的功效。 同一處嘴破逾2週 當心是癌變前兆 呂宜興醫師提醒,嘴破雖然不是大病,若超過2星期未痊癒,且在相同部位反覆潰瘍,有可能是癌變的前兆,應進一步到醫院接受檢查。另外,他也建議,平時應作息正常、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強自體免疫系統功能,就能遠離嘴破的困擾。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861readnews.php?id=27861

毒品與犯罪密不可分 耽誤人生碰不得

毒品與犯罪密不可分 耽誤人生碰不得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吸食毒品不僅會危害健康,還可能會因為精神錯亂,而做出危害他人的事情,造成社會問題。毒品種類眾多,以一、二級毒品造成的傷害最大,許多人因為一時的好奇,而吸食毒品,不只會耽誤自己的一生,也會造成社會與國家的傷害。 毒品分四級 衛生福利部食藥署依照藥效強度及成癮度,將毒品分成四級,常見的一級毒品有海洛因、嗎啡、古柯鹼;二級毒品有安非他命、搖頭丸、大麻;三級毒品有K他命、FM2;四級毒品有蝴蝶片、安定等。這些藥物若有正當醫療用途,則為「管制藥品」,若非醫療用途而濫用藥物則為「毒品」。 藥理作用四大類 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孔繁錦表示,若以藥理作用來做分類,毒品可以區分為四大類:(1)精神刺激劑:使用後會亢奮,精神很好(古柯鹼及安非他命);(2)麻醉鎮痛劑:一般用來麻醉止痛,但若是正常狀態下使用,則會產生快感(鴉片、嗎啡、海洛因);(3)幻覺劑:使用後會產生幻覺(迷幻藥、大麻);(4)鎮定劑:所有的安眠藥。 心靈空虛+朋友吸引 孔繁錦醫師提到,接觸毒品的人大部分都是心靈空虛,生活中有一大塊空洞需要被填補,所以只好用毒品帶來的快感,來忘卻煩惱,況且因使用毒品是非法的,更會有離經叛道的人躍躍欲試,挑戰公權力。用藥不可否認可以產生強烈快感,忘卻俗事紛爭,但藥效過後當空虛感再度襲來,這些人便會繼續沉淪不想醒來。另外一種為朋友的引誘,當吸食上癮後便離不開毒品,這時就會被人所利用,被吸收成幫派小弟的案例屢見不鮮,甚至最後成為替幫派運毒、藏毒的幫手。 以身試毒 自毀前途 毒品價格昂貴,更有許多人為了毒品傾家蕩產,甚至偷拐搶騙的行為都來,最後導致男盜女娼,嚴重危害社會治安;所以,孔繁錦醫師強調,毒品並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層面都該關注的課題,毒品跟槍械及犯罪密不可分,一旦以身試毒,將會自毀前程。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44readnews.php?id=27844

胸悶心悸、鬼壓床? 當心是心房顫動恐中風

胸悶心悸、鬼壓床? 當心是心房顫動恐中風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57歲的張女士4年前突然出現睡眠時心悸、胸悶的狀況,甚至全身不自覺抖動還以為被鬼壓床,直到越來越嚴重前往醫院就診,經由診斷後才發現罹患一種心臟疾病「心房顫動」,在醫師建議下電燒治療,才解決了不舒服的問題。 無症狀 易被忽略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任邱春旺表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因為平時無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病患常常到併發症發生時才意識到事態嚴重,但常常是為時已晚。 心房顫動易導致中風 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永國指出,目前有許多資訊顯示心房顫動會增加中風及心臟衰竭的機會,而心房顫動而產生的中風,致死率相當高。目前針對心房顫動有藥物控制及電燒治療兩種方法,但藥物治療復發機率高,效果因人而異,若使用藥物治療的成效不佳,便會建議患者接受電燒,復發機率也較低。 心房543 自我檢測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張世霖建議民眾,牢記「心房543」口號,自我檢測心臟的健康,「5」大好發族群:高齡、高血壓、糖尿病、心衰竭、甲狀腺亢進;「4」大有感症狀:心悸、胸悶痛、頭暈無力、呼吸急促;「3」大心跳指標:忽快忽慢、忽大忽小、忽強忽弱。 衛教網站 傳達正確觀念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於7月的第一周,在全台22家醫療院所舉辦講座,希望能讓民眾了解心房顫動及其併發中風的危險性,同時架設「心房顫動衛教網站」,透過此網站提升民眾對心臟健康的警覺性、傳達正確衛教觀念及提供專業的診療資訊,若想尋找心律不整專科醫師所在的醫院,也能從網站獲得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55readnews.php?id=27855

肌膚美白透亮很簡單 弘光科大研發1+2美學公式

肌膚美白透亮很簡單 弘光科大研發1+2美學公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愛美是女人的天性,很多女性都希望擁有淨白透亮的無瑕肌;然而,買了一堆保養品,卻可能不見效果!民眾使用了不安全的保養品,造成肌膚傷害的情況時常發生,因此「妝品安全」是選購美妝品的首要條件。專家強調,不是擦了標榜美白的保養品就會讓皮膚變白,更要注意產品所含的有效美白成分及濃度,此外,台灣女性最愛敷面膜保養,但有人卻越用肌膚越乾,甚至出現紅腫敏感;專家也表示,現今由於環境因素及空污嚴重,造成敏感肌越來越多,因此選擇溫和安全、低敏的保養品更形重要。 應查看是否有安全數據 妝品安全很重要,那麼哪些是選擇保養品時必備的條件?弘光科技大學化妝品應用系暨化妝品科技研究所特聘教授兼研發長張聰民博士表示,消費者在選購美妝保養品時,應查看是否有製造商提供的安全數據,而且最好是選購擁有專業實驗室和教授級首席顧問研發的保養品,因為有專家做過的專業人體試驗及安全檢測,品質才有保障;但由於個人膚質不同,在選購前仍應自我做測試,可將保養品塗抹在手臂上試用,或是塗抹在耳朵後,讓保養品停留在肌膚上十五分鐘後,若產生過敏不舒服,甚至有發癢、刺痛感,則表示自己不適用該保養品。 產品成分、濃度、用量是關鍵 一白遮百醜,雖然很多人都嚮往當個白皙美人,但是卻往往對保養一知半解,只做對了一半。張聰民博士指出,美白品牌有很多,不少消費者是依據廣告或代言人來選購產品,卻忽略了美白有效成分,選購時產品成分的濃度以及用量才是關鍵;尤其是有很多產品外包裝上只有成分名稱,卻沒有濃度百分比,以致於在濃度不夠的情況下,造成花了上萬元購買的產品卻無法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喝足量水 肌膚表面才能鎖水 所以,無論是以面膜或是利用雙效精華等基礎保養方式,產品的成分及濃度很重要;張聰民博士並進一步指出,想要讓肌膚白嫩Q彈、煥發健康的亮麗光澤、輕鬆變美,除了保養品之外,還應該要喝足量的水,才能使皮膚表面鎖水,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因為肌膚有20-30%的含水量。 面膜吸收快 精華液營養成分高 另外,面膜是台灣女生的最愛,到底功效為何?張聰民博士解釋,面膜有分清潔與保養功效,而面膜材質有不織布以及生物纖維等,再加上配方內料有效成分,而且原料選擇很重要,例如清潔面膜可吸附毛孔髒東西,有些還添加了美白、抗痘或保濕成分的保養功效;但是,面膜不可以留在肌膚太久,因為面膜是半封閉式、吸收快,使用面膜大約20-30分鐘後即應取下。而在使用以玻尿酸鈉、菸鹼胺、海藻醣及鎖水磁石等成分製成的面膜後,肌膚會變得明亮有光澤;以及用玻尿酸鈉、菸鹼胺、銀耳、傳明酸、維他命B5、蜂蜜、白茅及酵母萃取物所製成的高營養成分且易吸收的精華液,會讓肌膚更加細緻、水潤、光滑,美白保濕一次完成。 1+2方式做保養 實驗室確認安全有效 所以從此不用瓶瓶罐罐;張聰民博士強調,只要清潔夠乾淨,使用一、二種保養品即足夠,尤其是以1(彈力面膜)+2(煥白雙效精華)方式,經由實驗室確認不刺激,又有高營養成分,單獨使用就有雙重效果,可使血液循環易於吸收;就有朋友原本花大錢買一堆保養品,卻不見效果,後來以1+2方式做保養,才開始改善了膚質,她還說早知道就這樣保養了,輕鬆、簡單又有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33readnews.php?id=2783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