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運動前後要喝水 喝多少醫師解密

運動前後要喝水 喝多少醫師解密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尤其運動前後更要補水,才不會脫水;但有不少民眾跑馬拉松前大量灌水,結果肚子作怪!醫師表示,跑馬拉松是長時間、遠距離的運動,運動前中後都要記得補水,建議運動前30分鐘少量補充約150至250cc,每跑15分鐘再補充50至100cc,賽前狂灌水反而不正確。 練跑+補水 路跑有好成績 近年馬拉松成為全民運動,許多人平日勤練跑,就是希望能夠參加馬拉松賽事,取得好成績。開業家庭醫學專科診所院長林青穀指出,參加馬拉松想要有好的表現,除了平日的慢跑訓練外,正確補充水分的觀念也很重要。 喝水能緩解、治療疾病 林青穀院長強調,人體有7成以上由水所構成,水參與體內消化、吸收、排泄、循環的關鍵作用,負責運輸營養物質、代謝廢物、氧及二氧化碳的傳輸介質,透過正確喝水能夠緩解、治療疾病。 跑馬拉松 喝水有訣竅 林青穀院長舉例,馬拉松比賽開始前30分鐘,就要少量、緩慢補充水分約150至250cc,接著每15至20分鐘,再補充50至100cc,以免身體流失過多水分而造成脫水,跑一場42.195 公里的全程馬拉松,至少需要補充水分3000cc以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8107/?act=

敏感膚質擦低敏產品也沒效? 醫師教您這麼做

敏感膚質擦低敏產品也沒效? 醫師教您這麼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軍瑋報導) 原來是酒糟性皮膚炎 以為是敏感肌膚,但就算擦低敏產品也沒效嗎?當心您可能患了酒糟性皮膚炎!酒糟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病變,主要為血管擴張所引起,所以一開始會有臉部泛紅的症狀,而血管若是擴張太久,血管中的組織液便會滲出,進一步刺激該處皮膚長出如青春痘的丘疹和膿皰,最後因長期發炎而造成皮膚纖維化,部分患者更會有眼睛敏感、泛淚、充血現象。此病症好發於女性多於男性,但男性症狀卻較女性嚴重,通常發生在前額、鼻頭及兩側、兩頰和下顎部位。 酒糟性皮膚炎的傳統治療 傳統治療以口服抗發炎藥物+外用抗發炎藥膏+部分合併雷射治療。然而傳統治療下,病患的酒糟性狀況,往往反覆發作。酒糟性皮膚炎算是皮膚疾病中較難治療、較易反覆發作的一種疾病。醫師在治療酒糟性皮膚炎時,往往會有難以治療的壓力。想用雷射處理泛紅的問題,卻往往更刺激皮膚,引發更嚴重的發炎反應。 酒糟性皮膚炎治療新概念 專科醫師陳拓綱院長指出,新一代酒糟性皮膚炎治療的概念,是將抗發炎的配方,用細針將配方送到皮膚需要的深度,再加上適合的外用處方。複合治療讓皮膚可以處於穩定的狀態,避免了類固醇的使用,所以可以減少類固醇的副作用及類固醇使用後的反覆發作問題。又因為直接將藥品送到了皮膚深層,因此可以提高藥物的有效濃度進而使治療效果更持續。 雖然類固醇並非酒糟性皮膚炎的建議治療,然而酒糟性皮膚炎早期症狀難以診斷,若單純當成敏感,則可能造成類固醇的濫用,陳拓綱醫師表示,通常在一次的治療下,有7成左右的病患會感覺到症狀改善,相較於傳統治療,復發率更低。 酒糟性皮膚炎的保養方法 不管接受哪一種治療,酒糟性皮膚炎的保養盡量越溫和越好,對酒糟性皮膚炎的患者來說,減少皮膚刺激或過敏反應就可以減少發作和惡化的機會,應該使用不含香料及不含刺激性物質的產品,此外也必須避免使用磨砂膏、毛巾、去角質產品、含有酒精的產品、熱水、蒸氣等等。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034readnews.php?id=28034

海邊戲水感染海洋弧菌 致死率高達5成

海邊戲水感染海洋弧菌 致死率高達5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中年男子,有糖尿病、肝硬化病史,但病情控制不良,血糖高達3、400,糖化血色素達10,日前陪妻子回越南探親,到海邊戲水時,腳底不小心被岩石劃傷;不料,隔天他持續發燒,送醫後,檢查發現腳底傷口起水泡,確診感染海洋弧菌,3小時後水泡竟擴散至大腿,雖然緊急截肢右大腿,並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已引起全身性敗血症,不幸身亡。 海洋弧菌毒性強 死亡率達5成 素有「傷口達人」之稱的整形外科醫師陳建良指出,海水潛藏很多病菌,其中海洋弧菌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致命性細菌,一旦傷口感染會起水泡合併紅腫熱痛,並伴隨高燒、意識不清,甚至導致壞死性筋膜炎,必須緊急截肢,嚴重恐引發敗血性休克而死亡,死亡率高達5成以上。 陳建良醫師表示,尤其皮膚有傷口、水泡、裂縫或隱藏傷口,如香港腳、富貴手,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罹患糖尿病、肝硬化,以及接受放化療的癌症治療患者),只要皮膚有細微傷口,海洋弧菌就容易趁機進入體內,且複製非常迅速,從局部感染變成擴散性感染,若未及時治療,患者數小時內就會死亡。 3大因素 傷口恐感染 陳建良醫師強調,皮膚有傷口不一定會造成致命性的細菌感染,通常要符合3大要素,包括:被感染者免疫力低下、細菌毒性較強致病性高、皮膚有傷口(也就是皮膚有傷口不一定會受到感染,然而一旦有傷口就很容易遭受感染),因此建議有傷口時不要接觸水,不論游泳池、海水,甚至是自來水,都容易增加傷口細菌感染風險;若不小心碰水,最好立刻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及75%的酒精消毒,避免傷口發生感染。 慎選傷口敷料 降低感染風險 那麼夏日戲水如何保護傷口?陳建良醫師建議,皮膚有傷口盡量不要碰水;若無法避免,則可使用具有防水及抗菌功能的傷口敷料,利用外層為防水PU膜封閉隔絕的特性,內層為滅菌、抗菌成分的水凝膠,同時保持傷口處於濕潤均衡的環境,可加速傷口癒合,並降低戲水時發生傷口汙染的風險。 傷口紅腫熱痛 立即就醫治療 陳建良醫師提醒,不論傷口是否有進水,戲水後應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及75%酒精消毒一次,並觀察傷口及周圍皮膚的外觀及狀況,如有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且疼痛感持續擴散,或是伴隨發燒,最好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以免發生致命感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8083readnews.php?id=28083

外食營養不均衡 聰明補足有方法

外食營養不均衡 聰明補足有方法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早餐三明治,中餐排骨便當配珍珠奶茶,晚餐吃炒飯、乾麵。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人每星期早午餐外食5天以上者,超過5成以上。外食美味又方便,現代人很少自己煮,飲食及營養都不均衡,長期下來容易慢性疲勞,使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醫師強調,外食族最容易少蔬果,建議每天吃足4至5碟蔬菜、2份水果,還可補充綜合維生素,平衡身體所需的營養素。 外食族愈來愈多 現代人生活忙碌、步調緊張,任何事都講求方便、快速,就連日常飲食也不例外。開業家醫科診所院長楊淵琪指出,近年來外食族人口愈來愈多,不只上班族愛外食,連學童、老年人也是如此;但坊間外食烹調方式多以油炸為主,口味重鹹油膩,高溫容易破壞所含的營養素,油脂氧化還會形成自由基毒素,而吃下過多的加工食品,還會危害身體健康,這與國人的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文明病大有關係。 營養不均衡易慢性疲勞 楊淵琪院長強調,外食族日常飲食不均衡,身體所需的6大營養素無法順利發揮協同運作,容易處於慢性疲勞或亞健康狀態,例如時常感到疲憊、力不從心、精神不濟、情緒易怒、失眠、健忘、胸悶、耳鳴、腸胃不適等問題。綜合近年國人營養調查報告顯示,成人鈣質攝取不足;中年男性的鎂、鋅明顯不足;孕婦易缺乏維生素B1、B2、葉酸、鐵質;停經前女性容易缺鐵;素食者易缺乏必需胺基酸、維生素B12、維生素D、鈣質、鐵質;老年人則普遍缺乏各種營養素、礦物質。 綜合維生素聰明補足 但現代人凡是講求方便、快速,如何聰明補充營養呢?楊淵琪院長建議,可補充綜合維生素,營養成分接近國人每日建議攝取量,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能發揮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選擇完整營養配方、高品質維生素。坊間有些產品會標榜高劑量維生素,其實水溶性維生素過量攝取只是從尿液排出,並不易貯存於體內,因此選擇使用綜合維生素時可挑選緩釋劑型讓身體時時刻刻維持需要的含量,如12小時緩釋劑型,簡單方便即可維持一天健康活力,並認明SGS未檢出西藥、重金屬、塑化劑、大腸桿菌的維生素,以維護食用的安全。 4少1多1要健康飲食 楊淵琪院長強調,少鹽、少油、少糖、少肉、多纖維、要新鮮,是健康飲食的正確觀念,日常飲食多吃蔬菜少吃肉,烹調方式多選擇蒸煮烤滷燙,每天至少攝取300公克的蔬菜,約4至5碟的份量,以及2份不同的水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8021readnews.php?id=28021

居家化療添便利 老翁樂天抗癌重拾笑顏

居家化療添便利 老翁樂天抗癌重拾笑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害伯檢查延誤治療黃金期  現年八十歲的王伯伯,八年前經歷一場突發性的重大心臟手術,痊癒後原以為可在家含飴弄孫,享受退休生活,沒料到兩年前因血便就醫,隨即確診為大腸直腸癌第三期。王伯伯回憶:「其實更早以前醫師就叫我做大腸癌篩檢,但是我不聽…。」懼怕此類侵入式檢查的王伯伯,當年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醫師的建議,並不斷告訴自己和家人血便是因痔瘡造成的,以至於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機。 負責收治上述案例的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克釗醫師表示,王伯伯手術切除腫瘤後,使用口服化療近半年,癌症指數不降反升,還產生了嚴重副作用,像是嘔吐、長痘痘、暈眩、皮膚紅腫化膿等,於是建議更換成注射化療。考量王伯伯因歲數較高且動過重大手術,故先以住院注射化療方式觀察,沒想到王伯伯因不習慣住院生活,成天食慾不振、鬱鬱寡歡。好在經過評估,王伯伯適用於居家注射化療,這才讓他恢復了以往的爽朗笑容。 居家化療免除住院之種種不便 王伯伯表示,在家治療不用像住院化療一樣,去哪都要推著一台機器,又重又不方便;除此之外,也不用擔心住院費會對兒女帶來負擔。王伯伯的女兒在一旁補充,癌症患者最重要的就是自身心情,之前看爸爸住院時心情如此不佳,很擔心會影響他的病情,好在改變治療方式後,此問題也隨之解決。 李克釗醫師接著說明,住院化療對患者造成諸多不便,除了生活品質低落、在醫院更要注意細菌感染的問題,一位難求的床位往往會延誤治療療程。所幸,居家化療提供治療新選擇,不但便利性提高,且療效與住院化療相同,幾乎適用於所有大腸癌患者。另外,化療奶瓶體積輕便,就像帶著水壺一樣;也因不需住院臥床,病患可自主行動,出門上班或是簡單的戶外活動等,都不會受到太多的限制。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以降低罹癌率才是根本 李克釗醫師提醒,化療奶瓶雖不需提供額外電力或做任何設定,但還是要注意,返家後盡量不要泡澡,而且不可做大動作拉扯。萬一有任何情況,可詢問各醫院之化療個管師,他們都會提供專業的諮詢服務。李克釗醫師最後補充,雖然各式新療法不斷出現,但仍要呼籲民眾,平常做好自身的保養非常重要,例如飲食上少吃紅肉、多吃蔬果,養成運動的習慣,並且定期做篩檢,都是預防大腸癌最基本的原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8031readnews.php?id=28031  

中風左肢癱 平衡訓練讓他抱起女兒

中風左肢癱 平衡訓練讓他抱起女兒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33歲的鄧先生原是一名重機技師,在104年出現左半邊上下肢無力、走路不穩等症狀,經檢查才發現是出血型腦中風。經過住院復健治療後,雖可持拐杖行走於平地,但因平衡及協調能力仍不足,經常跌倒,最令他難過的是,面對襁褓中的孩子,卻無法雙手抱著她給她安全感。 經專業復健 重拾生活能力 年輕的鄧先生仍然渴望回歸正常生活、重返職場,因此平衡與協調力的提升對鄧先生而言相當重要,經過專業復健診所採用「360度坐站平衡訓練」治療後,鄧先生現在已經不必使用拐杖走路了,從原本只能走六步就會傾倒,進步到可以爬樓梯到二樓,還能從嬰兒床中抱起孩子,令鄧先生重拾歡笑與自信。 客製化療程 復健更有力 開業復健專科診所院長曾清祥表示,360度坐站平衡訓練有別於傳統平衡訓練方式,可採用一對一、針對特定部位,密集有效地進行訓練,能有效改善平衡、肌力與重心位移能力,對中風患者而言,更是一大福音,還可以根據不同需求量身訂製個人化療程。 三個小動作 強化肌力 強化肌力簡單小動作,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物理治療師何靖雯設計三個動作,幫助穩定下半身核心且增加平衡穩定度:(1)半蹲維持10秒鐘、(2)墊腳尖維持10秒鐘、(3)單腳大腿向上抬維持10秒鐘。 防跌保命 平時就該做到 人體利用感覺系統、運動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組成的協同與交互作用,維持身體的穩定性,一旦失去平衡則容易跌倒,除了影響正常生活外,還會提高致死率及住院率。因此,平時就應該做好預防跌倒的風險管理、接受平衡復健治療,避免造成二度傷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012readnews.php?id=28012

夏日紫外線過量 當心皮膚提早老化!

夏日紫外線過量 當心皮膚提早老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夏季來臨,天氣也越來越炎熱,全台紫外線皆達過量級,對於皮膚傷害大。當你出門時,是否常因為面對太陽的強光而皺起眉頭?若長時間重複同一個表情容易導致皮膚出現深刻的表情紋,尤其是「皺眉紋」,且臉部眼周皮膚較薄,若不注意,當心老化紋路提早出現。 紋路隨著年紀爬上臉龐 皮膚會隨著年齡老化,慢慢失去彈性而出現紋路,整形外科醫師王泰然說,30歲開始「動態紋」會慢慢浮現,動態紋是指做表情時產生的紋路,是因為臉部的表情肌肉收縮而導致;40歲開始則會出現「靜態紋」,靜態紋則是即使臉上無表情時也會出現的皺紋;50歲後皮膚的膠原彈性組織漸漸流失,因此臉部的眼皮及眉毛也會慢慢下垂。 瞇眼滑手機、長期曝曬紫外線 紋路、肉鬆都來了 王泰然醫師分享案例,曾有一位35歲女性,因長時間滑手機導致視力漸漸衰退,之後則變成長時間「瞇眼」的用眼習慣,最後不僅視力受損,連「皺眉紋」也提早報到。王泰然醫師說明,皺眉紋的出現與民眾皺眉頭的強度、頻率及本身皮膚彈性有關,因此民眾若有瞇眼壞習慣,或長期曝曬在紫外線強的地點,皮膚都容易因此變得鬆弛而導致紋路的產生。 對抗紋路有方法 針對皺眉紋的治療方式,王泰然醫師建議可透過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能放鬆收縮的肌肉,並阻斷神經肌肉間的聯繫,進而消除皺紋。醫師強調,肉毒桿菌素效果雖然不能永久維持,但可作用約4至6個月,對於民眾來說是比較安全的選擇,不會對身體造成永久傷害。 做好防曬 遠離老化危機 夏日陽光強,民眾該如何保養臉部,避免皺紋找上門?由於夏天紫外線強度過量,王泰然醫師建議民眾,盡量避免陽光曝曬,最好戴上遮蔽面積較大的太陽眼鏡,可以過濾紫外線,增加對肌膚及眼睛的保護,除此之外,擦防曬乳液也能有效保護皮膚,遠離老化危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942readnews.php?id=27942

飆高溫「渴」出危機 腦中風變多

飆高溫「渴」出危機 腦中風變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熱也容易中風!台灣一下子進入酷暑,各地紛飆出破紀錄高溫,急診室觀察,近來突發中風的病人,仍明顯增加,打破中風是「冬天病」的一般印象,醫師提醒,中風一年四季都有風險,出血性中風在冬天較多,而在高溫的夏天,因水分攝取不足,血液濃稠衝擊狹窄血管,缺血性中風同樣好發。 中風的高危險因子 亞東醫院中風中心主任唐志威醫師表示,冷也好、熱也好,中風病人其實一年到頭都有,且是多重原因的疾病,危險因子十分眾多。除了年紀55歲以上、男性、有家族病史等三項不可改變的危險因子之外,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抽菸、喝酒以及心臟疾病等也在列,且擁有越多危險因子,風險越高。 當心!這些是中風症狀 唐志威醫師列舉中風有5大類症狀,從單側的手腳、手臉發麻或無力,以及大舌頭詞不達意、單眼視力模糊、左右老撞到東西,再到頭暈、劇烈頭痛,只要察覺異狀就該立即就醫,搶時間救治。 復發機率高 值得注意的是,中風再復發機率極高,五年內復發率高達25%,意即每4個人就有1個會復發,且又以第一年復發機率達5%至15%最高。 亞東醫院最近才診治一名72歲男性,曾動過心臟支架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又有高血壓和慢性腎衰竭,肢體單側無力中風住院一周,沒想到出院當天早上才剛踏出醫院,下午就又復發中風。 最新治療方式 慎防再度中風 唐志威說,該名男子最後採用美國最新的中風治療指引建議,一口氣併用Clopidogrel加阿斯匹靈兩種抗血栓藥物,這才順利脫險,而這種最新的治療方式,針對顱內血管嚴重狹窄的病人效果特別好。 唐志威醫師提醒,預防中風再發,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生活習慣的調整也是關鍵,病人務必要戒菸、戒酒,且維持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飲水和良好的作息。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974readnews.php?id=27974

夜半打鼾來作亂! 妻崩潰險離婚

夜半打鼾來作亂! 妻崩潰險離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0歲的黃先生每晚鼾聲雷動,妻子起初以為是他工作壓力大而隱忍不說,沒想到過了半年,鼾聲不僅沒有改善,連分房睡都能被吵到無法入眠,引發多次爭吵,導致夫妻倆關係相當緊繃,甚至瀕臨離婚邊緣…。 夜半打鼾又驚醒 可能是扁桃腺、腺樣體肥大 臺北榮民總醫院喉頭頸科戴世光醫師說明,打鼾病患族群中,部分還會伴隨著呼吸中止的現象!夜半時不易深睡,有時突然驚醒,不但睡眠品質差,白天也會因而嗜睡及精神不濟,影響隔天工作效率。此類伴隨睡眠呼吸中止的打鼾現象,長期而言是健康的一大威脅。 戴世光醫師表示,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跟呼吸道的結構有關,而扁桃腺的大小有其重要影響。扁桃腺肥大與否,可以從門診檢查中研判阻塞呼吸道口的嚴重程度。扁桃腺肥大與體質有關,扁桃腺也可因反覆發炎而增厚,無論在幼年或成人時期都可能造成呼吸道的狹窄而影響睡眠,若病患有過重或肥胖現象,則影響會更顯著。隨著年紀的增長,呼吸道肌肉組織張力的下降或鬆弛,打鼾甚至睡眠呼吸中止的現象也會更加明顯。上述扁桃腺肥大所造成睡眠品質或健康的影響,可以透過手術獲得有效改善。 手術方式多元 電漿刀止血佳、疼痛減輕 戴世光醫師指出,慢性扁桃腺肥大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傳統手術器械與電燒刀止血的費用較低,多半為治療首選,不過電燒刀止血過程中所產生達200°C以上的高溫,周邊組織必須承受較大範圍與程度的熱傷害,是造成術後7-10天疼痛的主因,因此常有患者抗拒治療。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新型「微創電漿刀」可以將切割與止血溫度降低,控制在70-150°C之間,但仍保有更佳的止血效果,不僅手術出血量少,切割更精準且減輕熱傷害,相較於傳統電燒刀,術後疼痛感最多可降低達1/3,無疑是患者一個新的治療選擇。上述扁桃腺肥大患者使用「微創電漿刀」進行手術治療,術後打鼾的症狀可以大幅緩解,不僅改善睡眠與生活品質,工作效能提升,也能重溫夫妻間的情感。 手術治療效果可達8成 應及早就醫 戴世光醫師補充,文獻報導顯示,扁桃腺肥大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手術治療的改善效果可達8成以上,建議國人若有相關問題,應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此外,扁桃腺手術術後1-2周內,都應避免劇烈運動,並配合偏溫冷流質的飲食,以預防傷口再次出血的現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blog.php?nid=27937readnews.php?id=27937

服高血壓藥容易健忘? 醫:不吃才會失智

服高血壓藥容易健忘? 醫:不吃才會失智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網路謠傳高血壓患者長期服用,恐產生健忘症、阿茲海默症:對此,台灣失智症協會鄭重澄清,根據國內全國性調查,服用抗高血壓藥並未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呼籲高血壓患者應規則用藥,才能減少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發生,同時可降低失智症風險。 服高血壓藥物 未增失智風險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台北榮總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培寧指出,針對台灣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高血壓病史者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明顯高於無高血壓病史者,而服用抗高血壓藥物則不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用藥停藥先問醫師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認為,任何藥物都有療效,也有副作用,患者若有用藥疑慮,應與醫師討論,不宜貿然自行停藥,以免影響健康,提醒民眾在未有足夠研究證據時,避免輕信、更不要轉傳未經證實的傳聞。 5大良方預防失智症 賴德仁理事長建議,要預防失智症有5大良方,包括多動腦、多運動、多社會互動、維持健康體重,以及採地中海式飲食,另外,要避免頭部外傷、憂鬱、抽菸,並控制三高,就可大幅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96readnews.php?id=2789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