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中止異位性皮膚炎的惡性循環 對症下藥最重要!

該如何中止異位性皮膚炎的惡性循環 對症下藥最重要!

2011/1/27(2022/3/15 19:55更新)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近幾年有全球性逐漸增加流行率現象,利用健保局資料庫檢視,其盛行率可能高達人口的6.7%。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劉怡伶指出,異位性皮膚炎在臨床上具有反覆再發性,濕疹樣皮疹變化為其診斷基礎。發病機轉可能有三種重要途徑:

  1. 皮膚表面保護性障礙層功能不佳,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引起發炎現象,可能同時為乾性皮膚或有魚鱗癬。
  2. 免疫調解功能異常,當受外界物質如塵、螨、蟑螂排泄物等刺激時,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可能同時有過敏性鼻炎、結膜炎或氣喘,血液中也常會有較高之IgE免疫球蛋白。
  3. 對於癢感的耐受性較差,一個小刺激可能帶動持續性搔癢行為,產生進一步發炎及濕疹變化,形成癢→抓→濕疹→癢的惡性循環。

劉怡伶說,此三者間有密切相互關聯而形成錯綜複雜的網絡,但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並不必然三者具備。

她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以達到提升病人生活品質,盡量使症狀降低到沒有或不容易再惡化為目標,當然也必須避免副作用或後遺症。

目前治療主流包括最基本的皮膚保養,妥善的外用類固醇、口服抗組織胺、非類固醇之抗發炎性外用藥物或紫外線等物理治療,甚至於益生菌的使用等,形形色色,各有其角色,但是使用不當則傷財又勞民,甚至留下後遺症。

劉怡伶解釋,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激發因子通常是在皮膚保護缺損、過敏反應及騷癢意念三者密切關聯網絡中,依照臨床症狀、疾病過程,在詳細問疹及檢查過程中,找出關鍵點,對症下藥或採取適當步驟,以打破該網絡,中止癢→抓→濕疹→癢的惡性循環,唯有如此,治療成功率才能提高。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