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松山、中山及萬華區成功加入西太平洋地區「健康城市聯盟」
臺北健康城市深耕有成,再傳捷報!繼臺北市大安區及士林區、北投區分別於2006、2007年成功加入西太平洋地區的國際性組織「健康城市聯盟」(Alliance for Healthy Cities),松山、中山及萬華區再次締造臺北市推動健康城市的成功經驗,成為該聯盟之副會員(Associate Members),成功躋身國際健康城市之列,可望讓臺北市各項健康城市成果躍上國際舞臺,展現臺北不容忽視的城市健康形象與競爭力。
臺北市自2002年有計畫性的推動健康城市開始,全力打造健康的支持性環境,並於2007年積極輔導各行政區推動健康城市與安全社區。臺北市松山、中山及萬華區於2008年結合松山、中山及萬華區公所,及產官學民各界的努力與資源共同合作,秉持健康城市理念中,「夥伴關係的建立」與「民眾參與」兩項最重要的特質,不僅成功激發民眾參與健康事務,更在公私部門的充分溝通與合作下,依據該區的特色與區民的需求,完成社區健康評估報告及社區健康城市白皮書,建立該區包含健康、環境生態、社會經濟等指標,可以更客觀、與國際接軌的方式監測當區各項健康指標,並據以作為改善推動政策之參考。
透過健康城市的營造過程,臺北市正一點一滴的改變中。中山區從該區「自殺死亡率」及「癌症死亡率」等指標發現上升曲線,故積極落實中山區健康照護網絡,從社區到職場推動健康生活習慣、獨居長者定點供餐,成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針對扮演人民保母角色的員警,強化其危機與心理壓力的處理能力,以逐步降低「自殺死亡率」及「癌症死亡率」。松山區則推動健康飲食一條街,健康飲食餐廳以綠、黃、紅燈標示熱量指數,讓外食族也能吃得很健康;推廣無菸微笑小巷,讓室內戶外空氣清新如一。在臺北市各行政區65歲以上人口居首位的萬華區,致力推動失智照護、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癌症篩檢等健康促進活動,更打造出臺北市第一座省能設計的綠建築—萬華運動中心、臺北市第一個無車休憩區—西門徒步區、營造居民與雁鴨共生的都會綠色環境,讓萬華區透過「軸線翻轉城市改造」,健康活力的面貌煥然一新。
尊重在地需求、以民意為依歸,臺北市於各行政區輔導民間團體自動自發的營造健康生活與環境,讓健康城市成為一個讓市民、公部門、社區團體組織或民間企業機構…能共同回應城市健康、發展及生活價值等議題的場域。透過不斷的對話,使健康城市不再流於口號,真正的在臺北市內化與深耕,並集合眾人不斷的努力,為自己的城市建立美好未來,永續發展,這將是臺北市10年來一步一腳印深耕健康城市最豐碩與實質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