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口腔黏膜及大腸癌篩檢活動 即將開跑!
七月十八日上午癌症預防篩檢,請符合資格者攜帶健保卡接受篩檢
台東基督教醫院、卑南鄉衛生所將前往卑南鄉利吉村、富山村辦
口腔黏膜篩檢對象:針對三十歲以上有吸菸或嚼檳榔者
大腸癌篩檢對象:五十~六十九歲民眾皆可參加
經研究顯示,子宮頸癌、乳癌、口腔癌、大腸癌這四種癌症,都是可以經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罹癌存活率。大規模推動癌症篩檢,可以有效降低這四種癌症的死亡率。因此,民眾平時要接受癌症預防篩檢,瞭解自己的癌症風險評估,減少癌症對生命的威脅。台東基督教醫院繼六月份前往卑南鄉太平村進行口腔黏膜及大腸癌篩檢活動後,七月十八日上午再次前往卑南鄉利吉村、富山村為村民進行這兩項癌篩活動。
十八日的癌篩活動由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東縣衛生局指導,東基、台東縣卑南鄉衛生所承辦,口腔黏膜篩檢醫師是東基牙科主任王剛毅。口腔黏膜篩檢對象是針對三十歲以上有吸菸或嚼檳榔者;大腸癌篩檢對象是五十~六十九歲民眾皆可參加。上午八點~九點半,在利吉教會(卑南鄉利吉村)進行,上午十點~十二點在莿桐部落活動中心(卑南鄉富山村)進行,請符合條件的民眾攜帶健保卡前往接受篩檢。
根據衛生署六月初公布的2009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已連續廿八年高居榜首,其中結腸直腸癌居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三名,而口腔癌居第六名;若單就男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而言,口腔癌則躍居第四名。所謂「一人罹癌,全家慌亂」,癌症的影響不僅在個人,也衝擊整個家庭。
口腔癌是一個總稱,泛指一切發生於口腔部份的癌症,包括:鱗狀細胞癌、疣狀癌、骨肉瘤等。口腔白斑或紅斑症被病理學認定是口腔癌的前兆,也就是有口腔白斑或紅斑症的患者,未來有超過50%的機率患有口腔癌。口腔癌是最容易自我發現的癌症,有抽菸或嚼檳榔習慣的男或女性,每二年至少做一次口腔篩檢。目前全民健保給付卅歲以上成年民眾,每二年至少做一次口腔篩檢。口腔篩檢是最簡單、快速的檢查方法,可早期發現口腔內有無細胞病變的情形。王剛毅醫師指出,經牙科醫師作口腔篩檢異常者,會轉介至耳鼻喉科或口腔顎面外科做進一步診治。
成人大腸的長度約一點五公尺,分為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直腸五個部份。結腸直腸的組織解剖分為四層,最內一層是黏膜層,二是黏膜結締組織層,三是肌肉層,最外一層是漿膜層,其中黏膜層的細胞死亡及增生最為頻繁,也是一般最容易發生瘜肉及癌變之處。糞便潛血檢查是大腸癌篩檢又方便又實際的方法,很可惜國人都不熱衷使用此法,它的篩檢率約達40~50%,再次提醒大家不妨多多利用。
另外,建議民眾在飲食上要把握「少量」、「多樣」、「均衡」的養生法則,而且要多吃青菜蔬果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屬於大腸癌的高危險群,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若有大腸息肉或是只侵犯黏膜層的早期大腸癌,則可經由內視鏡治療,達到良好的預後效果。
東基一般外科主任曾茂雄醫師指出,任何疾病都是預防重於治療,關於大腸直腸癌的預防,主要有下列四項:
- 正確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少菸、少酒、少檳榔。
- 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肉食、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 定期的健康檢查:依年齡定期做防癌檢查。
- 危機意識的觀念:早期發現、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