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輕忽 兩歲以下幼童重複感染「輪狀病毒」機會達七成
虎年將近,新流感疫情雖已減緩,但每年威脅上萬幼童的輪狀病毒卻正蠢蠢欲動,尤其春節期間人潮流動,更加速南北不同輪狀病毒血清型傳播,造成感染幼童數攀升!然而根據全台一份「春節防疫行不行?」問卷調查顯示,2歲以下高危險族群嬰幼兒竟有7成未獲輪狀病毒疫苗的抗體保護,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醫師提醒新生兒家長勿因輕忽心態,錯過寶寶出生的防疫關鍵6個月,春節前夕更應及早以疫苗保護,讓寶寶平安過新年。
農曆春節將至,闔家歡聚氣氛中,卻潛藏輪狀病毒危機!黃立民主任表示,往年春節期間,門診中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就醫的幼童人數,較平日攀升1~2成。一來春節寒冷潮濕的氣候,恰有利於輪狀病毒生存,再加上病毒隨返鄉人潮南北交流,透過親友間頻繁接觸,更使傳染力倍增。輪狀病毒腸胃炎主要症狀為「三不一沒有」:高燒不退、嘔吐不停、水瀉不止,以及出現哭沒有眼淚等脫水症狀,幼童一旦上述症狀應盡速就醫。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曾公布的疫情報導,台灣地區以G1、G2、G3、G4、G9為常見的5種輪狀病毒血清型,且具有地域性差異,其中北部地區之G9血清型逐年上升,南部地區則常見G1血清型。黃立民主任進一步指出,春節期間南北人潮流動易加速不同血清型之傳播,因此不僅會使幼童感染輪狀病毒機率提高,甚至易造成重複感染的情況發生。臨床研究指出2歲以下高危險族群嬰幼兒有高達7成曾重複感染,即可能是因不同血清型所致。
針對逾1,700位2歲以下嬰幼兒家長進行的最新「春節防疫行不行?」問卷調查顯示,有高達7成(71.6%)家長未讓寶寶接種輪狀病毒疫苗。進一步瞭解其原因,近4成(38.9%)家長因輕忽輪狀病毒嚴重性,而未積極防疫;另有4成(38.4%)家長則因疫苗可接種時間太短,而錯過6個月的防疫關鍵期。黃立民主任表示,門診中不乏家長在寶寶感染輪狀病毒後,才想接種疫苗,卻已超過時程而後悔莫及。
此外,新手媽媽對於新生兒疫苗接種的安排更顯得手忙腳亂。調查中發現,0~6個月寶寶的家長,平均每4人就有1人對於疫苗的接種安排感到困難,黃立民主任表示,由於新生兒所需接種的疫苗就有4~5種,建議家長可諮詢醫護人員協助規劃,避免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