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少女 術後復歸運動場

先天性心臟病少女 術後復歸運動場

2018/3/23(2022/3/15 4:51更新)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15歲女孩健康檢查發現心臟異常,轉介醫院確診患「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後來常出現心臟悶痛、站立時頭暈、嘔心,心跳率下降,去年進行人工心律調節器置放手術。手術成功後4天出院,術後1個多月就能參加學校一百公尺接力賽跑。

母親懷孕時罹患紅斑性狼瘡 為發生主因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懷仁表示,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發生率約只有1/20000,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母親懷孕時罹患膠原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將其抗體經由胎盤傳給胎兒,破壞胎兒的房室結傳導組織。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斷的病人,若未接受適當治療,心臟會隨著時間逐漸擴大,最終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有猝死的危險性。心臟要維持正常傳導跳動需要「過五關」,包括竇房結、房室結、希氏束、左右分束與柏金斯氏纖維等通力合作。一般人走路、爬樓梯和運動時,身體的耗氧量會增加,心跳增快來提供足夠氧氣供應,然而病患的心跳跟不上,身體承受不了,稍微一動就會喘及頭暈。

年紀幼小無症狀時 盡量等到發育完成再手術

先天性完全房室傳導阻斷治療方式為執行人工心律調節器置放,但是年紀小的患者,在尚未出現運動不耐症狀前,盡量等到病人身體發育完成、體重達到標準後,再執行人工心律調節器置放手術。

張懷仁醫師表示,最新型的核磁共振檢查相容性雙腔型人工心律調節器,不同於傳統的節律器,可以接受全身性核磁共振照影檢查,電池壽命可達8至12年,每年需固定回心律調節器特別門診追蹤,檢查電線功能和電池剩餘電量。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