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閱讀/糾正孩子的同時鼓勵自我慈悲

樂閱讀/糾正孩子的同時鼓勵自我慈悲

2013/6/3(2022/3/15 18:30更新)

許多家長並不懂得如何在孩子行為不當時規範他們,同時幫助他們對自己慈悲。首先,重要的是別疾言厲色的批判孩子,或是讓他們因為不符合你的期望而內疚。名演員傑克.尼克遜說過:「我母親從來不明白罵我『狗娘養的』有多麼諷刺。」

研究顯示,被父母經常挑剔的孩子比較容易缺乏自我慈悲,長大後會有焦慮、情緒低落的問題。孩子常常內化父母批評的聲音,這個聲音會跟著他們一輩子。雖然沒有哪個父母會想要自己的孩子受苦,然而很多人還是認為措詞必須猛烈,規範才會有效。

放任型的家長從來不罵孩子,的確有可能阻礙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然而你可以設定明確的界線,用親切慈悲的方式糾正有問題的行為。這麼做可在不讓孩子難過的情況下了解,為什麼改變他們的行為很重要。

把重點放在實際的行為上面,而不是放在他們整體的個性上。你要強調的是,不是由失敗和錯誤來定義你是什麼樣的人,其實所有的人就像是還在製作中的半成品,持續在學習。在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之前,先確認這個行為的根本情緒也很重要。

假使你的兒子尼爾一邊玩他最喜歡的電動遊戲,一邊要他的妹妹「閉嘴」。你不該氣沖沖的說:「尼爾,你的態度太惡劣了!你為什麼就不能對妹妹好一點?」你可以嘗試說:「我知道你玩遊戲被打斷很生氣,可是你要妹妹閉嘴,讓她很難過。」或者假設你的女兒只顧著跟朋友講電話,把一罐打開的蜂蜜放在廚房不管。你不是大聲說:「你這個死小孩!」而可以說像這樣的話:「我知道你是因為講電話而分心,可是我們總不能讓蟲蟲到處爬啊。」加一點點幽默效果可能更優,例如:「你難道想讓我們家的廚房看起來像被螞蟻大軍攻擊過嗎?」

重要的是向孩子傳達,犯錯沒有關係,生活本就不是盡善盡美。「人嘛」、「有挫折感是再自然不過的」等等的話,是認可的好方法。不過,重要的不只是你說什麼而已,說話的口氣也同樣重要。就算是還不會說話的嬰兒,也會不自覺的由父母說話的音調聽出情緒意涵──慈愛、恐懼、生氣等等。如果你的音調傳達出負面的評斷,就算措詞沒有褒貶,孩子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很羞愧,反而可能引起生氣或自我防衛的反應。輕而易舉就可以怪在別人頭上時,有誰會要自我感覺不良好?慈悲的語言加上親切關懷的口氣,讓孩子安心為自己的行動負起責任,他就比較容易承認自己的行為有問題,並且努力改掉它。

在糾正孩子之前,有件事情也值得注意,就是你自己的反應有沒有自我防衛的味道。你是不是覺得孩子低水準的行為會讓別人對你有負面看法?女兒在餐廳裡煩躁不安、坐不住時,問題真的是出在孩子的躁動,還是在意其他父母的眼光?除非你能對自己坦承,為這個非常人性的反應而對自己慈悲,否則這個狀況可能會處理得很糟。然而,當你對自己慈悲時,就比較能夠慈悲的回應孩子。

(本文作者/克莉絲汀.聶夫)
(摘自/寬容,讓自己更好:接受不完美的心理練習/天下文化出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