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早期症狀有哪些?失智症新藥誰能用?治療新知、照護趨勢全指南

近年來,隨著高齡化社會加劇,失智症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議題。
當我們逐漸「開始忘記」自己及身旁的人,又該怎麼辦?
失智症是否能早期篩檢出來呢?家屬該如何照護?百萬失智症新藥有自費的必要嗎?
為此,《優活健康網》特別邀訪權威醫師及照護專家,帶您一起瞭解失智症。

常見 Q&A

失智症是什麼?

失智症(Dementia)非單一疾病,成因複雜,是一種大腦神經細胞退化或其他原因引發的症候群,並伴隨語言表達、空間感、判斷與抽象思考等功能退化,加上情緒波動、妄想或幻覺等行為改變。

失智症前兆有哪些?

失智症10大徵兆包括:常忘記剛發生的事、重複問話、難完成簡單任務、語言表達、書寫功能退化、方向感喪失、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判斷力下降、情緒或性格改變、不參與社交活動等。

失智症風險因子有哪些?

包括6大風險因子:年齡增長、家族病史、基因(例如 APOE ε4)帶原者、腦外傷、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生活習慣不良(抽菸、缺乏運動、不當飲食)等。

失智症是一種老化現象嗎?

不是。正常老化的記憶衰退多為偶爾忘記名字、約會,但能靠提示回想起來;失智症則是記憶失去、功能退化導致行動、溝通、判斷都明顯受影響。差異關鍵在於是否明顯影響日常生活。

失智症有哪些類型?

大致可分為3種類型,包括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及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失智症。其中,以阿茲海默症是引起失智症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約佔所有失智症案例的6~7成。

失智症要看哪一科?

建議掛神經內科精神科進行診斷與檢查。

失智症如何篩檢?

常見5種篩檢方法:認知測驗、腦影像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觀察腦部萎縮或血管病變)、血液檢測、基因檢查、血液生物標記等。早期檢測能幫助及早治療與延緩病程。

失智症新藥有哪些?

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已有兩款新藥「樂意保」(Leqembi)「欣智樂」(Kisunla)在台灣核准施打,皆屬單株抗體藥物,可清除腦中類澱粉蛋白沉積,延緩8個月~3年病程惡化。

失智症能治癒嗎?

目前無法根治,但近年已有失智症新藥及非藥物治療可延緩惡化。

如何預防失智症?

均衡飲食、運動、控制慢性病、保持社交與學習等。例如,多吃蔬果、堅果、深海魚,少糖少油有助降低風險;規律有氧與肌力運動,有助大腦健康與降低風險。

專題製作人:林筱庭
文字編輯:馮逸華
插畫:蔡宛容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