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

春季抗敏避吃加工食品!專家曝「這2色素」恐加重過敏

春季抗敏避吃加工食品!專家曝「這2色素」恐加重過敏#色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天是過敏疾病好發季節,鼻過敏、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患者就診人數暴增,而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想預防過敏,可先從調理腸道開始。營養師表示,掌握「4多2少」6大飲食原則、吃對食物,就能提振免疫力,讓病菌、病毒不易入侵,減少過敏疾病的發作。如何預防過敏、抗過敏?腸道健康的關鍵就在於飲食,應注意「4多2少」6大飲食原則:多吃優質蛋白質、膳食纖維、含維生素A與C的蔬果、富含Omega-3魚類及堅果;少吃蛋糕、甜點、糖果等加工食品,以及麻辣鍋等刺激性食物。多優質蛋白質台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組長劉怡里指出,若腸道充滿益生菌,可促進身體吸收營養、排便順暢,進而提升免疫力。過敏屬輕度發炎反應,若能提升腸道健康,就可降低發炎反應,建議應多攝取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雞蛋、豆漿、豆乾、牛奶、深海魚等食物。但提醒肉類、雞蛋的烹調,不宜油炸,應以涼拌、蒸、滷、煎等為主,以促進體內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發炎及過敏機會。多膳食纖維膳食纖維食物,可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順暢,劉怡里建議,可多攝取地瓜、五穀飯、紫米飯,以及綠花椰菜、地瓜葉、芥藍菜等,如此可讓腸道益生菌存活時間長,達到腸道菌種平衡。多維生素A與C的蔬果鼻過敏患者常有鼻子、喉嚨癢等過敏症狀。劉怡里說,平時可多吃含維生素A及C的蔬果,如地瓜、南瓜、胡蘿蔔、蛋黃、小番茄、甜椒、芭樂、木瓜、奇異果、柑橘類等,以強韌粘膜細胞的防護罩功能,降低外來病毒、細菌引起過敏情形。多魚類及堅果魚類及堅果富含Omega-3脂肪酸,具抗氧化、抗發炎、抗過敏作用,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可以多吃鱈魚、秋刀魚、鮭魚等深海魚,以及核桃、杏仁等堅果;也可多攝取亞麻仁油、海帶、海藻等食物,吃進體內後,可轉換成少許的Omega-3,有助抗過敏。少吃甜點、加工食品很多人愛吃以棕櫚油、玉米油、大豆油等製成的糕餅類,攝取Omega-6過多,張斯蘭說,如此會造成Omega-6及Omega-3攝取比率失衡,為10比1或15比1,容易引起過敏的Omega-6太多,抗發炎的Omega-3太少,進而出現慢性發炎及過敏反應,提醒平時應多吃魚,少吃蛋糕等精緻澱粉類。劉怡里說,減少過敏須少吃加工食品,因其中可能含有防腐劑、香精、色素等易誘發過敏物質,特別是紅色及黃色的色素,將加重孩童過敏反應。平時更要搭配多運動、多喝水,才能遠離過敏。少吃刺激性食物不少人吃帶殼海鮮或雞蛋會引起過敏,張斯蘭提醒,首先食材一定要新鮮,降低過敏發生機率,平時少吃麻辣鍋、喝酒等,避免血管擴張引起過敏反應。但如果過敏症狀持續復發,可進行過敏原檢測,不接觸過敏原,飲食可用雞肉取代雞蛋,食用魚類取代帶殼海鮮。(防過敏,提升免疫力一日菜單。菜單設計:劉怡里、 製表:沈能元、圖片來源:123RF)(本文獲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為:預防春天過敏發作 營養師授4多2少原則提振免疫力)

看懂食品添加物 吃出安心好健康

看懂食品添加物 吃出安心好健康#色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衛生福利部於2019/05/29預告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第四條及第二條附表一、第三條附表二草案,擬與國際管理趨勢一致,將一氧化二氮移列至食品添加物管理。民眾必須了解哪些是安全的食品添加物,方可安心選購與食用。本次修正係參考聯合國食品標準委員會及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所訂標準,訂定一氧化二氮使用之食品範圍、限量、限制及規格標準之規定,與國際規範調和。未來一氧化二氮移列為食品添加物後,即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下稱食安法)第24條第1項第7款規定,按本草案規定之使用範圍、用量標準及使用限制,於產品之容器或外包裝明顯標示「限於食品製造或加工必需時使用」等文字。防腐和色素即為常見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物的定義,指的是「為食品著色、調味、防腐、漂白、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發酵、增加稠度、強化營養、防止氧化或其他必要目的,加入、接觸於食品之單方或複方物質。」主要功能包含以下幾種: 食品製程中的必要元素,像是製作拉麵、油麵使用的鹼水、豆腐使用的硫酸鈣。 提升食物的保存性,未經處理的食物久放會導致細菌滋生,腐壞變質。 降低製作成本與加工時間,像使用膨脹劑製作麵包,可減少製作上的時間。 提高營養價值或減低熱量,像是添加鐵質的飲品,或是零熱量飲料中的阿斯巴甜。 增添風味、外觀或香氣,一般常見的色素和味精,都可以讓食物看起來更誘人好吃。學會看食品標示 判斷吃下哪些添加物食品標示經常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化學名詞,像「L–麩酸鈉」其實是俗稱的味精,「碳酸氫鈉(NaHCO3)」則是餅乾經常使用的小蘇打粉。 「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 中之中文品名 通用名稱 L-麩酸鈉 味精 苯甲酸 安息香酸 苯甲酸鈉 安息香酸鈉 苯甲酸鉀 安息香酸鉀 碳酸氫鈉 小蘇打 胺基乙酸 甘胺酸 胺基丙酸 丙胺酸 二胺基己酸 離胺酸 己二烯酸 山梨酸 己二烯酸鉀 山梨酸鉀 己二烯酸鈉 山梨酸鈉 己二烯酸鈣 山梨酸鈣

紅蛋黃較營養?小心吃下毒「蘇丹紅」

紅蛋黃較營養?小心吃下毒「蘇丹紅」#色素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鹹鴨蛋、煎蛋、炒蛋、荷包蛋,各種蛋類食品是民眾日常生活的主要飲食來源。然而許多人認為,雞蛋或鴨蛋的蛋黃顏色較紅橙,口感、香氣和營養價值較高,恐怕吃下工業染料「蘇丹紅」。不肖業者添加蘇丹紅 恐有基因毒性、治癌性食品藥物管制署說明,為了提高蛋品販售單價,有些業者會於飼料中添加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或蝦紅素等脂溶性色素,經過禽類吸收代謝後,這些色素會累積在蛋黃中,蛋黃色澤就會加深。但天然色素成本較高,有些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在飼料中添加脂溶性蘇丹紅色素,也能夠使蛋黃變得更紅潤、增加賣相。蘇丹色素為工業用染料,不得添加於食品中。常見蘇丹色素有蘇丹1號(紅色)、2號(紅色)、3號(棕紅色)、4號(深褐色)等,可能具有基因毒性及潛在致癌性。蘇丹色素除了可能非法被添加於動物飼料中,國際間在辣椒粉、辣椒油、辣椒醬、咖哩粉及含辣椒的加工產品等食品也曾驗出蘇丹紅。蛋黃色澤無關營養價值 不必只求「紅蛋黃」食藥署歷年來均針對市售鹹蛋黃類產品進行相關抽驗,一旦發現檢出蘇丹色素,中央與地方衛生單位會立即聯手,展開違規鹹鴨蛋的溯源稽查及抽驗,快速釐清非法蘇丹色素的來源,確保民眾食用安全。食藥署建議,消費者不要挑選顏色過於鮮豔、看起來不自然的食品,並提醒消費者,不論黃色或紅色的蛋黃,皆有相等營養價值,不用過度在意蛋黃的色澤,買鴨蛋時千萬別只顧著挑選「紅」蛋黃。(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0期資料)

兒童過動 色素吃多是兇手!

兒童過動 色素吃多是兇手!#色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食用色素」的安全性,截至目前為止,一直都具有爭議性,美國有不少團體,紛紛針對食用色素的安全性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食用色素對健康的危害,遠比想像中大,尤其是兒童,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目前仍無證據顯示,食用色素會危害健康,不過同時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著手研究食用色素,和兒童過動症之間的關係。讓食物顏色更鮮豔 能提升食慾「食用色素」簡單來說,就是食物的著色材料,可以讓食物顏色更鮮豔、豐富,不僅能提升食用者的食慾,還可以增添感官享受,食用色素可以粗分為「人工」和「天然」2大部分,天然食用色素的來源非常廣泛,包括植物色素、動物色素、維生素色素和焦糖色素等,來源多取自於自然,透過物理方法提取精製而成。長期食用人工色素 埋下健康隱憂人工色素一直到20世紀左右才出現,之後漸漸大量被使用,現在,在我們周遭有許多食品,都可以發現人工色素的蹤跡,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長期食用人工色素,無疑是對身體埋下健康隱憂。英國曾有研究指出,小朋友只要吃進過量的人工色素,就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的情況,美國公益科學中心也曾提出一份報告,指出人工色素不僅有致癌的風險,也會提高兒童過動等行為問題,和過敏等健康問題。標示不清者 較容易含法定外的色素目前法定的人工色素有8種:藍色1號、2號、綠色3號、黃色4號、5號、紅色6號、7號、40號,購買食品時,請注意外包裝的標示,標示不清者,較容易含法定外的色素,建議不要購買。老實說,關於食用色素的問題,目前仍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我們不需要太過驚慌,但必須懂得保護自己,雖然食物添加人工色素,看起來真的很「吸睛」,好吃度瞬間提升,不過,還是別忽略人工色素所潛藏的問題,偶爾食用不是大問題,但是長期來說,建議還是減少攝取量比較安全,畢竟食品的選擇有很多,不一定要吃染色後的食物。(本文摘自/請你跟我這樣過4:食物安全吃健康/康鑑文化) 

北市抽驗湯圓一件不合格 標紅色色素驗出黃色!

北市抽驗湯圓一件不合格 標紅色色素驗出黃色!#色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元宵節即將到來,為保障民眾食的安全,臺北市衛生局前往超市、湯圓飲食店、甜品店、傳統市場等處進行元宵湯圓食品抽驗,總計抽驗50件產品,品質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另查察19件包裝產品標示,1件不符規定為:頂好Wellcome忠孝分公司抽驗到的「^_^湯圓(白湯圓+芒果風味湯圓)」,外包裝標示3種紅色色素,實際檢出卻是2種黃色色素。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針對19件包裝產品標示查察結果,1件不符規定為「^_^湯圓:白湯圓+芒果風味湯圓」,產品外包裝標示食用色素紅色6號、紅色7號、紅色40號,但衛生局檢出卻是黃色5號及黃色4號,因來源廠商為外縣市,已通知轄管衛生局輔導標示改正。衛生局也提醒,包裝產品標示不完全,已命產品限期回收改正完成。

白喝了!市售蜂蜜幾乎是假貨 成分都是色素、增稠劑

白喝了!市售蜂蜜幾乎是假貨 成分都是色素、增稠劑#色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看似健康、天然的蜂蜜,只要一口就會甜到心坎裡,且蜂蜜還富含著許多維生素、礦物質,不僅可養顏美容外,還可以潤腸通便,但近年來市面上卻充滿著許多「甜蜜謊言」,不管是大賣場、超市,甚至觀光景點,事實上絕大多數蜂蜜都是合成假貨,到底要怎麼分辨真假蜂蜜?避免下肚的都是色素、增稠劑、熱量,且看《優活》彙整中醫師與養蜂協會的訪談,為民眾一一擊破這甜蜜的謊言,並教導大家該如何分辨真偽蜂蜜。蜂蜜好處多 潤腸、養顏美容樣樣來一般來說,蜂蜜是由蜜蜂從開花植物的花中採集而成的花蜜,帶回蜂巢釀造而成的黏稠狀液體,主要以葡萄糖、果糖為主,而這種單醣是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此外,胡心瀕中醫師則表示,以中醫觀點上來看,蜂蜜性味甘平,富含許多維生素、礦物質、胺基酸、糖類,有潤腸潤肺、清熱、通便等的功效,也是養顏、美容的最佳聖品。但目前市面上假蜜多,業者除從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地方引進外,還會添加大量的人工果糖、色素、增稠劑等來魚目混珠,因此,民眾若是不小心挑到這類的黑心蜂蜜,喝下的恐怕沒有營養素外,也有熱量、糖分攝取過多的風險。市面上假蜜多 蘋果蜜、水蜜桃蜜只是噱頭台灣部分地區盛產蜂蜜,但為什麼市面上假蜜這麼多?養蜂協會江順良理事長表示,主要有2個原因,第一是產量不敷所需,蜂蜜的形成與外在因素有關,例如,氣後、溫度等,只要氣溫過低、下雨等都會影響產量。第二是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引進東南亞地區的蜂蜜,因為在台灣一台斤就要200元以上,而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地區一台斤卻不到100元,另外,假蜂蜜還會添加人工果糖、人工香料、色素、增稠劑、香精等,以假亂真,將合成假蜜作為純蜂蜜在販售,例如,蘋果蜜、櫻花蜜、水蜜桃蜜等。市面上蜂蜜產品琳瑯滿目,為避免民眾購買到假蜂蜜,江順良理事長將提供4種方式,幫助大眾遠離陷阱:1)看外觀/真蜂蜜因花粉及營養素的關係,看起來濁濁的,較不清澈。2)口感/品嚐一口自然回甘,且帶有微酸口感就是真蜂蜜,因為假蜜只要一聞會有很濃郁的甜味且嗆鼻。3)觀察氣泡/當蜂蜜加水後用力搖後,上層會出現氣泡,若是泡沫綿密、久不退散則屬於真蜜,因為假蜜只要幾秒時間,就會瞬間沒有氣泡。4)認證標章/現在台灣養蜂協會有一種國產蜂產品證明標章,只要透過此標章,即可來分辨真假蜜。幼童應避免攝取 以免引發中毒症狀最後,胡心瀕中醫提醒民眾,有2種人不建議攝取蜂蜜,第一是容易腹瀉的人,因為蜂蜜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若不慎食入的話,恐會引發不斷腹瀉;第二則是一歲半以下的幼童,因為蜂蜜中偶爾會含有肉毒桿菌的芽孢,而一歲以下幼兒的免疫系統及腸道系統尚未發展成熟,所以不宜使用。

中市抽驗月餅 防腐劑、色素皆合格

中市抽驗月餅 防腐劑、色素皆合格#色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秋節即將到來,各家糕餅業者陸續推出月餅吸引買氣,臺中市衛生局前往各糕餅店抽驗綠豆椪、松子酥、鳳梨酥、月餅等,共抽驗36件月餅類及8件內餡,檢驗是否有添加過量己二烯酸、苯甲酸,以及不可添加的去水醋酸等12項防腐劑、色素等,檢驗結果均符合規定。由於防腐劑無法從肉眼、嗅覺辨識出來,長期食用含防腐劑食品,不只人體代謝不易排出,還容易造成肝、腎負擔影響身體健康,如違法添加過量己二烯酸、苯甲酸,或添加不可使用的去水醋酸,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8條處以新台幣3萬到300萬;另標示不實,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第28條處以新台幣4萬到20萬元罰鍰。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一個蛋黃酥約300大卡,等同走10圈的文心森林公園,才可輕鬆消耗熱量,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等病友,在享用月餅時,需注意鹽份、飽和脂肪及膽固醇的攝取,掌握淺嘗即止的原則。 

政院提修法草案 食品焦糖色素將限量

政院提修法草案 食品焦糖色素將限量#色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於102年7月17日預告食品添加物修正草案,除訂定焦糖色素於各類食品之使用限量外,並於其規格標準中,針對各類型焦糖色素,訂定重金屬、甲基咪唑(4-MEI)等衍生物之限量,以維護民眾健康。食藥局表示,依焦糖色素之製程可分為四類,其中第三類及第四類焦糖色素可能於製程中生成4-MEI,因此這次特別在規格標準中針對第三類焦糖色素之4-MEI含量規格訂為200mg/kg以下,第四類焦糖色素4-MEI含量規格訂為250mg/kg以下,此與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及紐澳等國際間法規均一致。業者添加焦糖色素 應選符合標準之產品食藥局指出,修正草案參考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之規定,就第三類及第四類焦糖色素訂定在不同食品之使用範圍及限量標準,業者於產製各類食品如需添加焦糖色素,應選購符合規格標準之產品,並遵守使用限量之規定。食品藥物管理局強調,前開焦糖色素標準草案尚未正式公告,目前仍徵詢各界意見中,未來該項規定通過後,單方焦糖色素必須辦理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以焦糖色素為關鍵原料調配食品原料或其他食品添加物之複方食品添加物,則應辦理食品添加物登錄,以加強管制焦糖色素產品,確保國人飲食健康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