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易怒

身心倦怠是身體哀號的求救訊號!小心腦神經衰弱!

身心倦怠是身體哀號的求救訊號!小心腦神經衰弱!#焦慮易怒

門診經常有患者表示精神及情緒受到極端煎熬,除了身體疲倦及注意力下降外,情緒經常處在兩極化,焦慮易怒及低落憂鬱轉換,包括睡眠障礙及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混合出現,臨床上醫學歸納為「腦神經衰弱」,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徐瑋憶中醫師表示腦神經衰落屬於一種以精神與身體疲勞為主要表現的功能性障礙,現代醫學常視為與焦慮症、輕度憂鬱症、慢性疲勞症候群等重疊的心理生理綜合症,持續時間長,影響生理心理範圍極廣,也因為屬於綜合症後群,診斷方式除了症狀表現外,需要搭配疾病排除法及心理問卷評估表來綜合診斷。 現代醫學觀點,腦神經衰落主要因為長期壓力與精神負荷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進而影響自律神經系統調節失衡,因此產生的疾病相關症狀從心理層面、情緒層面到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都可能受到影響。 徐瑋憶中醫論治臟象系統是治療這類中樞系統影響生理多面向功能紊亂的最適合治療方式,中醫病機歸納這類疾病初中期主要分為肝氣鬱結、心脾兩虛,中後期分為心腎不交、腎精虧虛。肝氣鬱結主要描述心理層面造成的情志鬱滯、氣機不暢;心脾兩虛則是思慮過度間接導致脾失運化、氣血生化不足;心腎不交導致虛煩失眠、多夢易醒,容易加重氣血失衡及臟腑間氣血溝通能力,進而惡性循環,當氣血內耗至臟腑深處且持續一段時間後,腎精虧虛所造成的勞神傷腎、精氣不足也會陸續出現,除了典型腦神經衰弱症狀外,生殖功能及認知功能障礙也經常伴隨出現,中醫治療方向治則以補氣養血、寧心安神、調肝理氣為主。 徐瑋憶中醫治療腦神經衰弱透過證型辯證開處藥方,情志及臟腑氣血必須同時兼顧治療,因此,針藥並用是必要的治療手段,臨床上經常使用頭皮針調節中樞神經造成的氣血失衡,甚至當深層氣血必須調動時搭配艾草針上灸,及輕度放血療法來加強平補平瀉的瀉法療效,再透過藥物引導氣血來還原臟腑間氣血平衡。 醒腦安神穴位幫助治療腦神經衰弱 神門穴:屬手少陰心經原穴,具安神寧心,清火涼營,清心熱,調氣逆等功效,位於腕部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豌豆骨後方,適合每日睡前按壓15分鐘幫助緩和過度緊繃的氣血緩和神經,引導氣血內收可以順利進入深層睡眠。 百會穴:屬督脈,足太陽之會,穴在頭頂,為一身之宗,百神所會,具平肝熄風,安神,醒腦,開竅,明目,升提陽氣等功效,位於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處,約當兩耳尖直上頭頂中央,晨起按壓15分鐘幫助起床後跟著氣血從深層輸布至肌表及四肢頭部,可以有效喚醒腦部氣血活絡。 四神聰穴:位於頭頂正中,百會穴前後左右各相去一寸處,共計四穴,搭配百會穴按壓可以加強療效。 徐瑋憶中醫擅長找出病根,調理體質,並且從生活做起才是長期改善腦神經衰弱的根本之道,五大基準生活原則可以有效降低腦神經衰弱,一.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固定起床與就寢時間,維持生理節律,二.適度壓力管理,透過戶外活動及接觸大自然、深呼吸、正念療法等,找到適合自己的釋放壓力方式來打破負面情緒,三.足夠且規律運動,建議每週3次溫和有氧運動加上軟性伸展運動,如快走、慢跑、瑜伽、養生功操等,有效的肌筋膜放鬆及氧氣交換率提升可以史神經安定及加強活力,四.減低電子產品刺激,睡前減少使用3C產品,避免藍光干擾睡眠,五.適度互動式人際關係交流,適度人與人間的思考及情感交流連結有助情緒穩定,避免陷入自我負面情緒漩渦,結合五大生活準則搭配中藥針灸治療能有效穩定氣血來改善腦神經衰弱相關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