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 辛辣食物少碰!

糖尿病患者 辛辣食物少碰!#糖尿病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估計,目前全世界至少有一億七千萬人左右罹患糖尿病,而在過去廿五年全球患者增加一倍左右。2002年國民健康局的研究顯示:臺灣地區15歲以上高血糖的盛行率為7.47%,而依中央健保局2003年健保就醫資料統計:目前臺灣地區糖尿病患就醫人數已達80萬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萍和表示,臨床上觀察到的糖尿病患者來就診時,以典型吃多、喝多、尿多,這三多症狀為主表現的已經不多見了。這是因為大多數中老年的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通常罹患疾病多年而不自知,早期的三多症狀早已消失,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時或者出現併發症時才發現的。另外,還有些患者已經服用西藥的降血糖藥物治療,雖然在血糖尿糖上控制理想,但是為了尋求另外的方式治療而來中醫求治。糖尿病患者大多具有容易倦怠、不耐操勞、虛胖無力、食後易睡、容易感冒等正氣虛弱的表現,陳萍和醫師指出,這說明儘管吃再多的飲食,營養精微進入人體,都沒有被人體充分使用,而排出體外,這在中醫的觀點是脾失健運、精氣不升、生化無源的氣虛證,因此大多數糖尿病患者表現為氣陰兩虛證。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常會有合併慢性血管、神經病變,這時表現肢體疼痛、麻木、皮膚顏色變深、心前區疼痛,痛處固定不移、面色晦暗、婦女閉經或者經量稀少、黑紫血塊、舌質淡黯或有瘀斑,表現為中醫所謂的瘀血症候,此時治療應該兼顧活血化瘀。陳萍和醫師建議,對於已經在用西藥治療的患者,在飲食控制的前提下,服用中藥時先不要停服西藥,而是逐步減量控制病情。糖尿病發病的原因是多元的,除了先天稟賦體質有關之外(也就是遺傳),還與過食肥甘,過度飲酒,情志失調的關係密切。平常飲食禁忌,糖尿病飲食原則以均衡的飲食內容、定時定量、少油、少糖、少鹽、多蔬菜, 除了這些一般營養師建議之外,中醫建議辛辣的食物少碰,這是因為辛溫之品會助熱傷陰,更不利於血糖控制。此外,規律的生活,適度的運動,避免憂慮、惱怒、失眠等不良情緒的影響,更是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

健保IC卡不靈光 老人用藥重複真「藥」命

健保IC卡不靈光 老人用藥重複真「藥」命#糖尿病

加速邁入人口老化的台灣社會,常有老人因合併多重疾病,需跨院、跨科看診拿藥的現象。醫改會分析發現,健保IC卡用藥登錄、查核功能不彰,加上自我紀錄用藥、家庭藥師不普及,竟導致95-97年三高用藥重複金額達27億,及難以估計的潛在藥害代價。因此,醫改會推出老人用藥守護神活動,推廣老人紀錄用藥的習慣,並號召藥局、衛生所的藥師,一起幫忙在地銀髮族把關。醫改會劉梅君執行長指出,台灣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人患有1.4種慢性病,而60-89歲的老人中,有4成每日固定使用2種以上藥物(其中更有2成每日使用5種以上藥物),也曾有老翁每天服用42顆藥的新聞事件。老人用藥風險是一般人的2-7倍,用在老人身上的健保藥費更高達38%。劉梅君認為現行醫藥體系對老人就醫用藥的需求,體貼不足,也缺乏解決不同院所開藥是否重複或產生交互作用的把關機制。各界原本寄望實施健保IC卡後,能幫助解決用藥重複的問題,但因健保特管辦法未明文強制規定醫藥人員每次都應該確實登錄、查核,更沒有罰則,因此多年來遲未能發揮把關功能。■ 近三年跨院重複開三高藥多花27億 醫改會分析健保資料發現, 雖然健保局自95年起推行健保IC卡品質實施方案,每年還自健保總額編列上億經費補助,但95-97年光是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藥,在不同醫院間重複開藥的問題,居然累計浪費了27億,此金額尚不包括診所的重複處方;其中,又以高血壓藥重複處方率介於3.93%~4.39%最為嚴重。重複用藥,不僅造成藥品及金錢的浪費,也增加了因用藥不當的致命風險。三高藥重複的問題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更形嚴峻。因為每五位老人中就有三人有高血壓的問題、一人有糖尿病、一人有高血脂困擾;加上老人因肝腎機能退化,如果藥量過高,出現副作用的機率或產生的傷害往往更嚴重。為解決這些問題,醫改會除盼衛生署能儘速修訂健保特管辦法,以落實IC卡的用藥登錄外,劉梅君建議銀髮族與照護者應學習自我紀錄,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同時不妨善用社區醫藥專業資源。社區藥局與醫療院所有許多專業的藥師,協助看看不同處方箋是否有重複開藥,也可教導民眾如何製作用藥記錄卡,作為避免老人重複就醫用藥的「護身符」。醫改會近日將推出「老人用藥守護神」活動,一方面提供有關老人用藥安全與如何紀錄用藥的衛教資料外,也規劃將願意義務協助老年人建立藥歷卡、提供用藥諮詢的專業藥局名單公佈在網站,供民眾搜尋。歡迎關心老人用藥問題的民眾,或願意參與本活動的醫藥人員,上醫改會網站瀏覽或來電洽詢【避免老人重複用藥的5『藥』訣】 1.主動提醒醫藥人員幫忙把用藥、過敏史,登錄在IC卡內。或請藥師發給藥歷卡。2.每次就醫、領藥時,主動告知目前服用的藥物、保健品,或請醫師查閱IC卡。3.請家庭醫師、或老年整合門診醫師,進行整合性的評估或用藥調整。4.學作用藥紀錄,或收集、彙整藥單、收據上的藥品明細、藥袋等資料。5.攜帶不同院所開的藥袋(或藥品)、藥單,請居家附近的藥師幫忙看看是否重複。

從生活中排毒 四週擺脫疾病困擾

從生活中排毒 四週擺脫疾病困擾#糖尿病

當癌症連續二十七年蟬聯台灣十大死因的時候,除了恐慌,我們還能做些什麼?過去兩百年裡,人類已經嚴重改變地球生態,大幅降低了暴露在有毒環境中的排毒能力,也因此,癌症、過敏、糖尿病、呼吸疾病、心臟疾病……等等開始層出不窮!對此,美國知名營養學家哈維‧戴蒙博士表示:「其實,人類天生的自癒能力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神奇,所以當受傷、生病或嚴重創傷的時候,身體在修身養息後常可以自然痊癒。但是,日益嚴重的環境生態,卻讓人體漸漸失去了這項寶貴的能力。」 因此,如何排毒──無論是幫地球或是個人排毒──已經成為當前全世界最重要的課題。有鑑於此,山岳文化特別為中文版讀者引進排毒經典力作《米謝爾醫師四週排毒聖經》,總編輯胡芳芳表示:「《米謝爾醫師四週排毒聖經》是全球最暢銷的正統自然醫學經典,本書雖然內容十分廣泛卻不複雜,綜合了東西方所有的醫學方法,將全世界最好的健康方法介紹給讀者,包括:營養的食物、乾淨的水源、清新的生活、平衡的身體、穩定的情緒及脫俗的精神生活。本書將教導讀者如何使用藥草、食物、果汁、花精巴曲療法、運動、呼吸技巧及其他天然療法,讓你獲得前所未有的舒服感!」該書作者米謝爾醫師說:「其實,就細胞代謝的層面來看人類,7天腸黏膜就可以完全修復、28天皮膚就全部更新一次、30天就有一顆全新的心臟、70天肺部就完全恢復生機……而肝臟更具有驚人的再生能力!只要方法得宜,每個人都可以遠離慢性疾病、肥胖、癌症、失眠和長期疲勞的困擾!」米謝爾‧庫克,是自然醫學醫生、針灸醫生、生理回饋治療師、營養學家、能量醫學治療師、靈氣療法治療師,並且身兼加拿大身心靈治療中心董事。她所撰寫的專欄定期刊載在《健康與活力》(Health and Vitalily)、《超越健康》(Beyond Fitness)、《自然生活》(Natural Living)等知名健康雜誌上,總共已發表兩百多篇文章,散見在全球五十餘種雜誌、期刊與報紙上,並曾榮獲「加拿大青年才俊獎」(Forty Under 40 Award)殊榮,並四度獲頒傳播獎項。台大醫學士王群光醫師認為,米謝爾醫師是少數可以從自然醫學觀點,對癌症及慢性疾病提出解決方案的學者,書中對於常見疾病的關聯見解,讓身為臨床工作者的他大為佩服!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理事長,也是國泰醫院營養組組長李蕙蓉表示,《米謝爾醫師四週排毒聖經》詳細陳述毒素的來源、如何減少毒素的產生並將其排出體外,使讀者從日常生活讓自己更為健康。只要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從最容易改變的地方做起,四週後,就會感到身心的改變,病痛也不見了。想知道詳細訊息嗎?山岳文化特別舉辦「米謝爾排毒計畫」新書講座,七月二十六日下午兩點至四點在金石堂成功店(高雄夢時代),八月七日晚勝七點至九點在金石堂信義店(台北市信義路二段196號,鼎泰豐旁),八月二十二日下午兩點至四點在德瑞森長壽養生之道自然醫學中心(台中市五權五街48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加。

沒家族史,仍可能會得糖尿病!

沒家族史,仍可能會得糖尿病!#糖尿病

糖尿病不是家族遺傳的專利!三十三歲林姓女子(化名),最近一個月突然食慾大增,但是體重卻急遽下降,並且出現頻尿及虛弱症狀,明明越吃越多,卻老使不上力氣;無故氣喘及心悸更讓她以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憂心忡忡下趕緊就醫,診斷結果竟是得了第一型糖尿病,這讓無家族糖尿病史的她,一時之間無法相信。所幸後來在醫師及衛教人員悉心解釋後,她才開始接受自己得每天注射胰島素的事實,現今血糖已控制並定期於門診追蹤中。光田綜合醫院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曾士婷醫師表示,根據前述情況,在當初就醫時,其血糖高達300 mg/dl,並合併有酮酸中毒的現象,住院期間雖已將口服降血糖藥物加到最大劑量,但林女空腹血糖仍在200mg/dl以上;後來轉到光田綜合醫院做進一步治療,在該院經昇糖素刺激試驗後,證實胰島素分泌不足,且血液中有明顯酮體產生,確定診斷為第一型糖尿病,必需每天注射胰島素方能控制血糖。由於林女家族中並無糖尿病史,一開始也不能接受自己得到糖尿病的事實,更無法想像自己竟然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治療。曾士婷醫師指出,其實第一型糖尿病並非只有先天才會得到,後天也有可能罹患;而且胰島素為人體重要激素之一,缺乏胰島素將會使新陳代謝失調,造成酮酸中毒,嚴重時還有生命危險。使用適量的胰島素,即可讓第一型糖尿病患重拾健康,恢復正常生活。此外,由於第一型糖尿病常常會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予以抽血檢查後,因此也要注意是否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問題。曾士婷醫師呼籲民眾,仍應定期接受血糖檢查,千萬不要認為家族中沒有人得到就不必擔心;平日把握飲食均衡原則及養成適度運動的好習慣,才能減少自己得到糖尿病的機會。

餐後3-4小時餓得發抖 當心是「血糖代謝」亮紅燈

餐後3-4小時餓得發抖 當心是「血糖代謝」亮紅燈#糖尿病

常在看診時請問病人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許多人的回答有,但隨即補上一句,「可是他們是年紀大了以後才發生的,這算遺傳嗎?」許多人誤以為所謂家族性指的是先天性,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都有家族史,而且比常在幼年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更為顯著。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 馬文雅醫師表示,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屬於第二型糖尿病,病患同時有胰島素阻抗及胰島細胞功能不良的情形,這種代謝異常早在疾病診斷前十年甚至更早就已存在,可能與基因遺傳或肥胖有關。當產生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胰島素降血糖的效果較差時,身體會代償性的分泌更多胰島素,此時雖然血糖正常,但容易出現饑餓感,往往在餐後3-4小時便覺餓得發抖,若因而導致過度進食,體重增加,則會進一步使胰島素阻抗情形加重,長此以往,當胰臟無力負擔胰島素分泌時,血糖才開始上升。之前曾有研究發現,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在糖尿病診斷之初,僅存50%,之後每年下降2-5%,這也是長期罹患糖尿病患者總是有藥越吃越多,甚至需要打胰島素來控制的原因。馬文雅醫師表示,臨床上診斷糖尿病,乃是空腹8小時血糖超過126mg/dl(正常為100)或是口服75克耐糖試驗後兩小時血糖超過200mg/dl(正常為140)。至於介於兩者之間則稱作「前糖尿病」,這些病人若能提早發現並採取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代謝便有機會恢復正常,反之若未加以注意,日後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大增。馬文雅醫師說,常有病人問她,糖尿病會不會好,根據上述疾病發展的過程,糖尿病發病時已經喪失一定程度的胰臟功能,只能透過治療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普遍認為高血糖本身會進一步破壞胰島細胞,因此控制血糖是最基本的治療,然而對於糖尿病不可逆的進展,醫界也期待找到治療藥物。目前某些新藥在動物實驗上發現可以延緩胰臟功能惡化,似乎帶來一線曙光,然而在人體是否能有保存胰臟功能的效果仍待研究;理論上,罹病時間越短,殘留胰島細胞功能越多者應有較佳效果。在更多藥物問世之前,早期診斷並加以預防還是最重要的。馬醫師提醒,如果您的家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與其擔心自己是否也將步上後塵,不如早點接受檢查,必定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視力模糊?你檢查過血糖了嗎?

視力模糊?你檢查過血糖了嗎?#糖尿病

病患A先生61歲,因經濟因素沒有加入全民健保,平日自覺身體健康,也從不身體檢查,最近突然感到視力急速下降,視線中央一片模糊,等了幾天症狀未好轉,只好就醫檢查,赫然發現視網膜已出血並水腫,視力只剩下不到0.1。醫師懷疑可能有糖尿病,經過抽血檢查,才知道空腹血糖值已經到達300 mg/dL,糖化血色素為13%,原來已經罹患糖尿病卻不自知,經過治療後目前血糖控制在150 mg/dL左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蕭雅娟指出,過去這類情況不算少見,但近年民眾健康觀念更進步,醫療更普及,此情況漸漸減少,最近短時間此類個案卻增多,因此她提醒40歲以上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民眾,應充分利用資源,定期抽血檢查,早期發現才不致造成無可挽回的遺憾。蕭雅娟說,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與罹病長短及年齡密切相關。美國研究指出,糖尿病罹病20年後有95%以上的第一型患者及60%的第二型患者會產生不等程度視網膜病變。概括而論,患病5年,大約有10%的病患產生病變,患病10年約為25%,患病15年約為50%,患病20年後則約有90%的病患產生病變。她指出,糖尿病造成血液中血小板不正常附著增加,紅血球凝集增加,血脂異常,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濃度上升,進而血液濃稠度增加等等,造成視網膜血管病變而缺氧引起的不正常血管增生、出血、血管滲透性改變引起的黃斑部水腫等,都是造成視力下降原因。蕭雅娟提醒糖尿病人,眼睛保健是一輩子的事,視網膜定期追踪非常重要,正常眼底表現可每年追踪一次,輕微病變為6~9個月追踪一次,若產生出血或黃斑部水腫,已達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則至少3個月追踪一次,嚴重需每個月小心追蹤,才能確保眼睛健康,擁有良好視力。

參加『禍藏糖心』宣導講座 預防糖尿病併發視覺障礙

參加『禍藏糖心』宣導講座 預防糖尿病併發視覺障礙#糖尿病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於98年5月30日(星期六)至9月26日(星期六)假警察廣播電臺地下一樓演講廳辦理5場次「『禍藏糖心』-糖尿病併發視覺障礙健康促進預防宣導講座」,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依據統計,糖尿病連續9年位居臺北市第4大死因,96年臺北市糖尿病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6.42人,約佔全部死亡人數的6.61%。根據研究,約有80%糖尿病病患至少合併一種併發症,如心臟病、腎臟病、失明和足部病變等,其中糖尿病人發生視網膜病變則為正常人的17倍。這些慢性併發症若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則可延緩疾病發生與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本次講座邀集國內專業的醫師、護理師、營養師以「認識糖尿病─診斷與治療」、「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的預防策略」、「多動的健康生活型態」及「現代人的體重控制」等不同議題為主題,進行糖尿病防治衛教宣導講座,讓參加活動的糖尿病人建立正確的飲食、運動、醫療等健康生活型態。每場次預計120個名額,民眾可事先電話預約免費報名。報名專線: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02)2599-4236分機17陳小姐,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NG早餐天天吃 代謝症候群上身

NG早餐天天吃 代謝症候群上身#糖尿病

早餐是上班族一天工作的活力來源,但您知道嗎?由於上班族的外食習慣,三餐中最清淡的早餐若是沒有慎選,長期吃下來也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上身!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基金會為呼籲國人時時把關腰圍、避免血壓超標,特別邀請7-11超商與康是美一同關心民眾健康,於全台100家特定門市設置社區健康小站,提供免費量腰圍測血壓的服務,並於5/23共送出5000份樂活健康早餐。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部主任,同時也是糖尿病衛教學會祕書長蘇秀悅表示,早餐要吃的健康,必須同時注意熱量、脂肪、鹽份的控制,但多數上班族為了圖方便,經常購買早餐店的早餐,而這些早餐往往都以高油脂、高鹽分的烹煮方式。以常見的燒餅油條為例,每一份含有45.6cc的油脂和2g的鹽分,若是天天吃,一個月後相當於灌下1瓶大豆沙拉油和5分之一罐鹽!長期吃下來便會造成血壓攀升,腰圍逐漸增大,久而久之就成為代謝症候群。蘇秀悅主任指出,成年人每天脂肪的攝取量基準值是55公克,鹽則是6公克,三餐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而早餐的攝取比重建議比午餐及晚餐高,一般民眾或是代謝症候群可以選擇便利商店的健康早餐,營養標示都非常清楚,方便計算攝取的熱量、脂肪與鹽份。像是300卡輕卡路里的樂活早餐,可以雞蛋沙拉土司搭配低糖高纖豆漿;若要吃得較營養可選擇500卡的纖食多多樂活早餐,以雞蛋沙拉土司加上鮪魚夾心飯糰,再加上低脂鮮乳,並搭配十二鮮蔬沙拉,以上都是非常健康的選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呼籲,民眾除了慎選健康早餐,也應該定期量腰圍、測血壓,來幫助自己遠離代謝症候群,今年千禧之愛健康基金與7-11統一超商與康是美合作,將社區健康小站規模擴大至100家,5月23日免費樂活健康早餐活動結束後,健康小站仍會繼續設置,民眾可就近利用,詳細門市地點請洽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http://www.1000-love.org.tw/。《關於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有感於國家醫療支出的增加、高齡化社會的來臨,2003年由統一企業、統一超商共同捐助成立「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號召十多位具代表性之醫學、營養、食品科學之專家學者,結合統一企業集團之食品製造優勢及流通平台共同投入預防醫學社會教育。透過廣播、健康講座、研討會、新聞報導、公益廣告、民眾衛教、單張叢書等活動,教育民眾預防慢性病及健康飲食的觀念,受到各方的肯定。更於2006年起,結合產、官、學力量,投入「代謝症候群」的公益宣導,倡導「腰圍八九十 健康常維持」觀念,期待全民能透過健康的飲食及動態的體能活動,一同打擊這個比癌症更具威脅性的二十一世紀生活習慣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