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憂鬱藥物

心疼中年婦女壓力大!鼻噴劑緩解輕生念頭 難治型憂鬱症新曙光

心疼中年婦女壓力大!鼻噴劑緩解輕生念頭 難治型憂鬱症新曙光#抗憂鬱藥物

母親節將近,除了吃大餐、送禮慰勞辛苦的母親,不妨更多地分擔憂勞,讓媽媽適時紓壓!英國研究發現,女性上班族憂鬱症風險明顯較高,負面情緒不僅傷害自己,也會影響到別人,若不幸導致輕生悲劇更令人不勝唏噓。 「憂鬱」與「憂鬱症」大不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醫師表示,憂鬱症是多病因疾病,包含生理、心理、社會三個面向,並非一般遇到壓力時所引起的暫時性憂鬱反應。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率約男性的兩倍,尤其中年階段內外夾攻,上要照顧父母公婆,下要養育兒女,特別容易發病。 憂鬱症又可分為持續性憂鬱症(舊稱輕鬱症)與鬱症(舊稱重鬱症),這兩者的區別在於 負面情緒持續兩年,好轉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月,心情持續低落,稱為持續性憂鬱症(輕鬱症)。 持續出現憂鬱心情,或失去興趣、喜樂,持續2週或更長的時間,會干擾睡眠、飲食、活力以及享受過去喜歡活動的能力,稱為鬱症(重鬱症)。 留意重鬱症病友自殺3警訊 鬱症病患,常承受較高的自殺風險。李信謙醫師指出,從自殺意念到自殺行動是慢慢推進,自殺前大多會透露警訊,面對鬱症病友,若能及早發現下面3警訊,有望阻止憾事發生。 表達頻率變高,反覆述說自殺的念頭。 開始有預備動作,可能自殘、買炭、囤積藥物。 情緒突然轉變,原本情緒低落卻積極想做些什麼;原本可以上班、接送孩子,突然間不做任何事。 憂鬱症雖容易慢性化,但透過藥物、心理諮商、緩解壓力等,仍有好轉可能。國外研究指出,目前仍有約3成不適應藥物、或對藥物沒有反應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他們的自殺高風險也比其他憂鬱症病患來得高。針對難治型憂鬱症目前在國內有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及鼻噴劑型藥物兩種選擇。 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是利用電磁原理,用非侵入方式產生電波刺激大腦,改善腦迴路活性,研究顯示對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身心疾病、以及失眠、神經性耳鳴或失智症等皆有療效。在國內則可使用在難治型憂鬱症。 鼻噴劑是利用改良過的化合物,降低成癮性與副作用、在固定劑量下產生療效。因藥物安全監控,目前仍需在醫院或專門診所,經過專科醫師評估後使用,而用藥後也須在醫院或專門診所休息兩小時觀察,監控包含血壓等生理變化。 照顧者應適時向外求助 李信謙醫師分享臨床治療經驗,一名45歲的女士,過去曾有兩次鬱症發作。半年前,因鬱症復發,出現自殺意念企圖上吊,家人緊急送醫但拒絕住院;返家後仍意圖燒炭,再度就醫卻仍衝動想跳樓。由於患者一心尋死,經一般藥物治療未見改善,經與家屬討論後予以鼻噴劑治療。 患者第一次在醫院接受鼻噴劑治療後便入睡,晚上能散心走動,心情稍微好轉;雖然第二、三天情緒仍出現往下掉的情況,但再次給藥後,情緒明顯穩定。出院後持續服用抗憂鬱藥物,現狀已穩定回歸正常生活。 別讓照顧者成為憂鬱症候選人!李信謙醫師指醒,長期陪伴重鬱症家人,對照顧者而言,體力與心理上都有極大負荷,不妨適時向外求助,避免獨自承受。陪伴者也可以進行心理諮商,重獲支持力量。

老年人吃抗憂鬱藥物 恐早死

老年人吃抗憂鬱藥物 恐早死#抗憂鬱藥物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又旻/編譯)憂鬱症患者要注意了!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憂鬱症患者常吃的抗憂鬱症藥物,對憂鬱症病患來說可能是弊大於利。加拿大麥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發現,抗憂鬱藥物對於老年人而言,可能會加速死亡的風險。因此負責這項計畫的生物學者保羅(Paul Andrews)教授認為,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地使用這些藥物,並確保其安全性。保羅教授表示,抗憂鬱藥物的設計,通常是刺激大腦分泌腦血清素(serotonin),但是同時身體其他地方也會分泌血清素,而透過藥物的作用,會影響血清素的生成機制,進而影響到性功能、消化問題與異常出血,甚至是引起老年人中風。而根據他的統計發現,老人家服用抗憂鬱藥物的死亡率,比起沒有服用的老人還要高,所以證明抗憂鬱藥物是弊大於利。反思精神疾病機構的執行長(Rethink Mental Illness)保羅詹金斯(Paul Jenkins)表示,因為社會壓力大,很多人產生憂鬱問題,因此適當的抗憂鬱藥物可以協助病患度過憂鬱期,同時也因為這些藥物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專業人員的角色就非常重要,如果可以輔以心理諮商等方法,或許能夠減輕對於藥物的依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