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

過度溺愛 恐讓孩子成「愛的犧牲品」

過度溺愛 恐讓孩子成「愛的犧牲品」#溺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為什麼兒子永遠長不大?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母親從小對兒子過於溺愛,導致他的個性過於柔弱。愛孩子是做父母的天性,但是,愛要有限度,不能讓孩子成為愛的犧牲品。過度的保護,只會使男孩與外界的接觸越來越少,缺乏獨立性和自立心。剛上小學一年級的斌斌,身體長得很結實,個子也比同齡的男孩高很多。每天媽媽送他上學時,他總是停在校門口,緊緊地抱住媽媽的腰,說什麼也不進學校。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媽媽總是蹲下來,勸他聽話,但是這根本不管用。媽媽時常抱怨:「我兒子長得很壯,可是實在太依賴了,缺少同齡男孩的頑皮、勇敢,真令人頭痛。」 原來,斌斌從小就由媽媽帶著,爸爸因為工作關係很少在家,於是媽媽出於一種補償心理,對斌斌百般呵護。平常從不讓他做家事,連最簡單的吃飯、穿衣、背書包這樣的事情,媽媽都要幫他。這種過度的愛讓小男孩形成了現在這種個性。給男孩充分的自由 幫助他們成長當做母親的你在抱怨「我兒子總是長不大」時,不妨先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從某方面來說,我們與其去拯救男孩,倒不如先拯救溺愛兒子的媽媽,這才是關鍵。母親要讓兒子從自己的羽翼下走出來,給男孩充分的自由,這樣才更能幫助他們成長。平時要冷靜地看待男孩的優、缺點,教他們如何看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此外,更要重視培養男孩自理、自立的能力。男孩的事情盡量讓他們自己做主、獨立處理,不要總是代為一手包辦。不要對兒子過分保護,要讓他們學會在失敗中成長。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男孩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能力,透過一次次的嘗試慢慢建立起自信,同時也能夠發掘自身的潛力,充分發揮潛能。自信的建立會增加一個人的自尊。一個擁有自尊的人,不管遇到什麼問題,身上都會洋溢著積極的正能量,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三~六歲時 對母親還是會表現出某種特別的「糾纏」許多小男孩到了三~六歲時,對母親還是會表現出某種特別的「糾纏」,無論媽媽做什麼事,他都會像小尾巴似的跟在後面。這種表現稱為「戀母情結」。雖然大部分男孩都能順利度過這個階段,但是,如果母親過於溺愛兒子,他們可能會把戀母情結一直帶到成年。對於有戀母情結的男孩,母親絕不能表現出厭煩或嫌棄的態度,可以減少與兒子相處的時間,讓他多和父親接觸。爸爸平時要多帶兒子一起遊戲、散步等,讓他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愛,從而增強他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本文摘自/培養正能量男孩的100個細節/寶瓶文化出版)

親子議題詳解: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

親子議題詳解: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溺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孩子更親奶奶怎麼辦?唯有讓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在與母親的關係中足夠溫暖和放鬆,並且相處時間足夠長,才會自動地把對母親的依戀釋放出來。Q尹老師:我兒子自從出生幾個月後,就讓婆婆帶回了老家。看了您的書,覺得自己做得太差了。現在孩子要上幼稚園,回來了。由於孩子從小和奶奶在一起,而且我婆婆是那種包辦溺愛型的人,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即使我和孩子在一起,婆婆也總是在旁邊跟著。現在的問題是,孩子和奶奶特別親,去哪兒都找奶奶。因為我工作比較忙,孩子每天去幼稚園還是婆婆接送。回家後我幾乎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卻總是不願意和我親近。只要順著他就沒事,一感覺和我在一起沒意思就要去找奶奶。而且他上幼稚園已經有一個月了,每天去了都要哭半天,哭的時候也是一直要找奶奶,從不說找媽媽。一開始我都是好言安慰他、陪著他,可是他也沒有好轉,所以我現在態度就比較強硬,想把他「搶」過來,但我又擔心,這樣會不會給孩子心裡留下陰影?請尹老師指點!A尹建莉這位年輕媽媽,你好:恕我直言,見過強盜,也沒見過你這麼強盜的。一個小孩子從混沌中來到世界上,從他記事起,就只有奶奶天天在他身邊,他當然和奶奶親近,別的人,他知道誰是誰呀!算一算從孩子來到世界上,你和奶奶各自在他生命中的陪伴時間。如果你在孩子的世界中出現的頻率只是一個「路人甲」的概率,那麼你於孩子來說就只是一個過客,憑什麼現在孩子一回到身邊,不過1、2個月,就要求孩子對你這個只見過幾面的「陌生人」有親近和依戀?你自己不帶孩子,生了孩子跟沒孩子似的,當別的年輕媽媽親自帶孩子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時,你當時一定對自己的「輕鬆自在」很滿意吧,那時你有過抱怨嗎?現在,你已意識到把孩子送回老家不對,但你僅僅止步於後悔,卻沒有想著自己去做點什麼,稍微對孩子用點心,就覺得自己很努力了,當孩子沒達到你的預期時,就再次把責任轉嫁到孩子身上,把孩子的本能反應看作是一個錯誤,居高臨下地等著他自己「好轉」,一旦孩子「好轉」不了,你就「態度強硬」——你憑什麼這樣呢?就憑你生了他一下,就變成了「有理」?你既不需要為他付出時間和精力,又要享受他對你的依戀和親密,有了問題還去怪他——孩子天生就欠你的啊?無法逼迫別人喜歡自己用傷害性的辦法逼迫一個人去愛另一個人,這連成年人都做不到,有誰會喜歡一個對自己不友好的人呢!你卻對一個小孩子採用「態度強硬」的辦法,逼他討好你。如果不是擔心孩子心裡留下陰影,難道你會一直做下去,甚至更強硬?容我有些不道德地猜想,你可能還暗暗「嫉妒」奶奶吧,孩子對奶奶的依戀讓你不舒服,讓你心理失衡了,是嗎?如果真是這樣,我更希望你重新審視一下自己。奶奶過度溺愛固然不對,但這不是你目前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你目前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你如何儘快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你和孩子的關係處理不好,恐怕你和婆婆的關係也難處理好,而這可能又會影響到你們的夫妻關係。總之,這不是個孤立問題,可能會牽扯出更多關聯。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 才會釋放依戀母子關係是一個孩子來到世界上建立的第一種關係,也是一個母親最能從中獲得至真至純、無私母愛的深刻關係。我理解你想要跟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願望,哪個母親不想得到這份享受呢?但你一定要明白,親子關係的主動權掌握在你的手裡,不在孩子那裡。雖然幼兒對關係中的愛與不愛有著最靈敏、最直接的感知力,但他對關係的把握卻無能為力——雖然他心底深處渴望著母愛,卻不能有意識地去被動自己對母親親近。唯有他感受到無條件的母愛,在與母親的關係中足夠溫暖和放鬆,並且相處時間足夠長,才會自動地把對母親的依戀釋放出來。學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所以,從現在開始,你不要再去怪孩子,不要對奶奶心存芥蒂,也不要再糾結自己前面做得不夠好。你要把一切怨氣和負面情緒消解得乾乾淨淨,心地單純地善待每個人、感恩每個人,包括自己。尤其在和孩子的相處中,一定要學會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自由——愛和自由這幾個字很簡單,做到了卻不簡單。這是你面臨的最大功課,可能需要你付出非常大的精力去做。當孩子覺得他不再需要刻意討好媽媽,確信無論他如何表現,媽媽的愛都是一樣的,都不會有絲毫減損,哪怕他做得不夠好的時候,媽媽也不會責怪他,那麼他才能真正放鬆下來,放下戒備,和媽媽親密起來。這樣,你才能從孩子世界中的「路人甲」晉升為主角,真正品嘗到做媽媽的幸福感和滿足感。祝福你。(本文摘自/好媽媽勝過好老師Q&A/遠流出版)

在溺愛之下成長的大人 將是社會最危險的一群人?

在溺愛之下成長的大人 將是社會最危險的一群人?#溺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阿德勒曾經好幾次提及獨生子女與溺愛的關係。主要是因為獨生子女「在孩提時代一直都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就成了他們的人生目標」。(《自卑與生活》)中國一胎化政策的影響想像一下這些人長大成人之後站在舞台中央大展長才,腦中想的淨是如何從他人身上獲得想要的東西。每當思及此處,我總會聯想到實行一胎化政策下的中國。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遲早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而擔當這個堪稱擁有全球最強經濟力的國家領導階層,將會是一胎化政策下在溺愛中成長的人物,對於受到鄰近國家的關注感到愉悅,同時也會盡其所能地從鄰近國家取得可用的資源,這種想法不難想像。「在溺愛之下成長的小孩長大成人後,或許將會是社會中最危險的一群人。」(《你的生命意義由你決定》)阿德勒的這句話像是警世名言。不適當的生活風格只會與社會建立不適當的關係,我們該做的是了解自己的生活風格,當發現不適當時就必須修正。我認為在中國或日本等國家層級的議題上而言,也是相同的。(本文摘自/勇氣心理學:1小時讀懂阿德勒/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