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總醫院外科部全體主治醫師群齊心協力,完成國際經典外科專書《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最新版的中文版翻譯,並將於2025年9月16日舉辦新譯本發表會,向全國醫療專業人員與社會大眾隆重介紹這本臨床外科重要工具書。 《華盛頓外科學》自問世以來,即為國際間外科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內容涵蓋從基礎外科原則、各系統外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到手術技巧與臨床決策等完整知識體系。此次翻譯計畫在台灣外...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全體主治醫師群齊心協力,完成國際經典外科專書《華盛頓外科學手冊第九版》最新版的中文版翻譯,並將於2025年9月16日舉辦新譯本發表會,向全國醫療專業人員與社會大眾隆重介紹這本臨床外科重要工具書。 《華盛頓外科學》自問世以來,即為國際間外科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內容涵蓋從基礎外科原則、各系統外科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到手術技巧與臨床決策等完整知識體系。此次翻譯計畫在台灣外...
高度近視發生年齡提早 小學三、四年級是近視高峰期 台灣兒童近視問題日趨嚴重,與現代生活型態密切相關。珍世明眼科診所王孟祺醫師指出,3C產品使用年齡下降及學業壓力增加,都是近視低齡化的風險因子。根據WHO預估,2050年全球將有一半人口是近視族群,而台灣大學生目前約九成為近視者,其中十分之一更屬於高度近視,高度近視與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有關,家長尤要注意兒童早期近視問...
童綜合醫院自5/23引進建置完成最新型達文西單孔機械手臂手術系統(SP)的醫療機構後,並由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率先進行達文西單孔攝護腺癌根除手術,泌尿科、婦產部、耳鼻喉部、一般外科、胸腔外科等科別執行手術以來,至8/31已完成128例手術,單一微小切口手術讓更多患者獲得更優質的預後與生活品質。 今日(9/1)舉辦「科技領航再創佳績 達文西單孔機械手臂手術率先突破百例記者會」,並且正式成立「...
54歲的黃先生罹患糖尿病逾20年,2年前腎功能開始惡化,就在半年前,他驚覺自己已數日沒小便,手、腳與臉部都嚴重水腫,整個人宛如「米其林寶寶」,即便吃了利尿劑仍絲毫不見好轉,就醫才發現腎絲球過濾率僅剩個位數,全身水腫,體內累積多達1萬毫升以上的水,體重也從52公斤瞬間增加到72公斤,他無奈道:「那時候我心裡就有底,知道大概要洗腎了」。 熱愛騎單車、拍飛機、聽音樂會演出的黃先生,生活多采多姿,但...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ADI)統計指出,目前全球約有 5,500 萬名失智症患者,且平均每 3 秒鐘就新增 1 名患者,失智人口逐年攀升,不僅考驗醫療體系,更威脅國家人力資產的延續。隨著台灣即將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比例快速增加,象徵黃金世代的勞動力正逐步流失。台灣65歲以上失智人口已達35...
腰痠背痛、下肢麻痛是許多現代人的困擾,嚴重時甚至連坐下、走路、咳嗽都會痛得難以忍受。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神經外科近年持續精進「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Endoscopic Spine Surgery)」技術,不僅以約1公分切口即可完成手術,還能讓大部分患者在隔天出院、快速回到生活,大幅降低傳統手術帶來的長期不便。 近期,萬芳醫院更與韓國脊椎名院釜山Hu Hospital Spine Center建立...
台灣的醫學中心為數不多,全國僅有23家能以最高標準通過評鑑,位於高雄燕巢的義大醫院歷經二十年的努力,終於在2025年正式通過衛福部評鑑,榮登醫學中心殿堂,這不僅是高雄醫療發展的重要進展,更是義大醫院創立至今宏大願景逐步實現的最佳印證。而一路帶領團隊走過挑戰與艱辛的靈魂人物,正是院長杜元坤。 回顧2004年創院初期,義大醫院地處燕巢,周遭環境荒蕪,外界甚至懷疑「在這裡能養得活一所醫院嗎?」。當...
近來,心肌梗塞已成為影響現代人健康的重要問題之一,屢屢出現因為心肌梗塞不幸離世的新聞。心血管疾病的高發病率讓許多人深感焦慮,也因此讓心臟醫學知識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馬偕醫院心臟血管中心主任蔡瑞鵬與資深主治醫師顏志軒聯合撰寫《你的心,分秒必爭:心臟科醫師教你的事》 作者以醫者視角呈現搶救現場的抉擇與壓力,亦提供實用的判讀知識與臨床思維,期待縮短醫病之間「理解的距離」,為將專業知識以清晰易...
球黴菌症(Coccidioidomycosis,又稱Valley Fever),是一種在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常見的肺部傳染病。其致病原為球黴菌,民眾於建築施工、戶外作業或風暴環境中吸入含有球黴菌關節孢子(arthroconidia)的塵土後,可能因此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並無任何人傳人的報告。臨床上,約40%的感染者在暴露後1至4週內出現症狀,包括倦怠、咳嗽、呼吸困難、頭痛及肌肉酸痛等。...
一位52歲邱先生,從事資訊行業,長期工作日夜顛倒、飲食不正常且有抽菸習慣,多年前,騎車感覺屁股腫痛但不以為意。直到2023年11月因副睪丸炎及肛門廔管至外院開刀,醫師檢查發現惡性直腸腫瘤第三期,不能開刀只能清創加造口,隨後接受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但腫瘤未減反增且每天流出膿水。2024年4月,邱先生至新光醫院尋求第二意見,腫瘤治療科季匡華主任安排熱治療並結合外院的化療、放療,腫瘤開始縮小並獲得控制...
電子煙肆虐, 推估2024年全台18歲以上人口中約有20萬人為電子煙使用者。「2025年戒菸習慣調查」發現,受測者中高達六成五吸菸者曾試圖以電子煙戒除紙菸,恐越抽越上癮,增加罹癌風險。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顏啟華部長提醒,戒菸要快,選對方式很重要,最新研究指出,尼古丁替代療法能幫助戒除紙菸與電子煙,即時降低戒斷症狀的不適,降低抽菸衝動!若同時使用短效與長效的合併療法,成功率可提升34...
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是可能讓人逐漸失明的疾病。控制眼壓是治療青光眼的不二法門,但統計發現,台灣近半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自行停藥,其中的8成因藥品副作用,在治療第一年便自己停止用藥。如何建立正確觀念,鼓勵穩定治療青光眼,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是當前青光眼治療的重要課題。 台灣青光眼患者約占總人口1.75%,年齡愈大,比率愈高。健保統計,青光眼就診人數從民國105年的35萬人,到110年上升至43...